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

时间:2019-05-15 08:4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

第一篇: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

第三部分 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任困境;个人诚信问题:企业诚信问题:司法信用、政府信用:不仅是承诺性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与民争利、毒奶粉、炒回锅肉、出租车、囚徒困境;历史地看,在古代中国,诚信通常局限在特定的人际关系范围内。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其基本表现为:

1.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它要求人们言论与行为的一致性,《左传〃成公十七年》道:‚人所以立,信、知、勇也。‛ 孔子特别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汉代的董仲舒还把‚信‛列为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2.诚信是从政的基本准则。《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立木取信‛、‚瓜期不代‛

3.诚信是自我修养的境界。培养高尚的品格,达到人格的完善。其中,信便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境界。慎独 4.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朋友有信‛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之一,曾与仁义礼智并举,建立在平等的朋友关系基础之上,并推演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遵守诺言,讲求信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古代中国,诚信是不同的阶级共同肯定的道德规范,是为大多数人民所遵奉的,具有普遍性。

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古代中国思想家所设计的理想人格的重要部分,也是儒商们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人格境界。中国古代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尤其是商人来说,其人格境界也主要体现在善、信、美上 中国古代商人正是通过诚信来树立良贾形象的。

《太平广记》记载7世纪的一位谷物商人在售出谷物时,由买者自己动手量米,顾客十分信任,争相赴店购买。同治《直隶州志》 徽商以‚信义服人‛,致使‚营谋渐裕‛。

明代歙县胡仁之‚贾嘉禾,年饥,斗米千钱,同人请杂以苦恶,持不可‛。

清代婺源朱文炽‚尝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

明代歙人许世积‚尝与他贾市米,岁计倍赢,公竞谢去‛ 或问之,曰:‚夫出入不同量,以是为利,虽什百非我愿也。‛ 明代 ‚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江北则称山右。‛

清代 ‚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山陬海涯无所不至‛,江南各地更是‚无徽不成镇

其经营货物‚无所不居‛,资本甚为雄厚,‚下贾‛二三十万,‚中贾‛ 四五十万,‚上贾‛‚藏镪百万‛。

二、有了诚信就有诚信社会吗?

但是,为什么同样推崇诚信,西方式的诚信传统发展成为近现代信用伦理而成为诚信社会的基础,而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并没有带来我们今天希望和需要的诚信社会?关键就在于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和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首先,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使道德与利益绝缘,而西方式诚信文化更好地强调了市场条件下道德与利益的统一。

马克斯〃韦伯的基本观点是,天职观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为新时代的世俗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诚实、勤劳等之所以成为美德,是因为它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诚实乃最精明的行为‛

‚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其次,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仅仅是一种道德诉求,并没有成为法的信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即既是一种道德诉求,却更重要的依靠法的强制力量。

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往往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而不得不相互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或许诺。由此就形成一系列的信用制度。而这些制度又都是建立在合同关系上的。从简单的金钱借贷到复杂的金融信贷,以及保险交易、票据流通、证券买卖等,都是依靠合同这种法律形式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信用网。

在这种信用经济条件下,诚信原则作为维持信用经济的重要前提,单靠道德的约束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得到法律的确认,即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这种原则在法律上属于强行性规范,当事人不得随意变更或排除其适用。

历史与现实

从法律史角度看,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

诚信契约,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要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如契约未规定的事项照通常人的看法应由债务人履行的,债务人应予以履行。

在诚信诉讼中,承审员不受契约字面含义的约束,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对契约进行解释,并可根据公平原则对人的约定进行干预,以消除某些约定的不公正性,按照通常人的判断标准增加或减少当事人所承担的义务。

由此可见,在罗马法中,诚信契约中的诚信要求起着补充契约条款不足的作用,诚信诉讼起着维持经济交易所要求的公平作用

法律形式的诚信原则涉及两个利益关系: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个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诚信原则的宗旨在于实现这两个利益关系的平衡。

现实:街头犯罪与企业犯罪

2006.9.12:随着休斯顿地区法官绥姆〃雷克判处斯基林24年零4个月监禁。这也是安然公司案中被判刑最重的。

美国司法机构的态度向公众展示了企业家违背诚信原则会支付怎样的高昂成本。

如果这个案子发生在中国,我们的司法系统会如何审判‚中国的安然‛,‚中国的斯基林‛又会被判多少年?

新刑法将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按照中国的法律,如果仅仅只按这一条罪名,斯林基最多会被判3年,最多被罚20万元。

在当天的审判之后,美国司法部发表了一项简短声明。声明指出,安然破产案的审判结果表明,打击企业犯罪如同打击街头犯罪,美国司法体系对企业豪雄们,也是毫不手软的。

司法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使诚信行为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不再只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教条。也正是如此,安然事件的审理,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司法部门的可贵之处。‚打击企业犯罪如同打击街头犯罪‛,这样的声明令人钦佩,更值得我们的司法部门和有关证券监管机构借鉴。

其次,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充其量只是表达一种个人信用。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伦理。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既强调个人信用,但更要求形成一种社会性、公共性的制度伦理规范。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城邦制度

第三,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是建立在‚礼俗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疏关系为表现的‚同心圆‛式的信任结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是建立在平等的契约关系的基础之上。

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

什么叫信用?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信用是承诺的可预期性。比较技术性的解释是,所谓信用是信托与受托双方之间的一种可靠的承诺或对应性的互报。

信用是有条件的信任。这个条件涉及到发生信用关系的双方。

作为一种个人美德,信用主要是指个人的诚实人格或可依赖的美德品质。而作为一种社会美德,信用则主要是指普遍信任和普遍的责任承诺。当我们说一个社会信用度很高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的信用度比较普遍、广泛、可靠、持久稳定,并且这个社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作为个人美德和作为社会美德的信用有一个基本区别:作为个人美德,诚信的品质是无条件的,但诚信的社会行为是有条件的。作为个人美德,我不管别人是否诚实,我必须做到自己诚实。而作为社会美德,诚信是有条件的。如果别人不讲诚信,我是否能够坚持诚实守信的社会伦理规范?的确是一个疑问。

不是说不完全不可能,而是说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有多普遍。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环境比较有利于信用行为的时候,人们的信用品格才能更好地提升,社会的信用度才能够持久普遍。

(二)建立并保持社会普遍信用度的条件

对失信行为要实施严格的正义惩罚,对守信行为要实施公平的补偿和奖励。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失信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应有的惩罚,反面成为投机获得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失信的行为就很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信用体系就会失效,甚至崩溃。而如果诚实守信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和鼓励,反面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例外现象,甚至成为人们嘲笑讥讽的对象,那么,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由于诚实守信的代价太大,人们不得不放弃这种努力,结果使这类行为反而成了社会生活的稀缺资源。

如果一个社会中,做好人和诚实的人变得很难,做不诚实之事和不诚实的人反面变得很容易,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是否可以说,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诚实的社会?一个不诚实的人是不可与之相处的,一个不诚实的社会同样是不可相处其间的,因而它是不值得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反过来说,如果社会建立起某种机制,使得在该社会中要做一个不诚实的人变得很难,那么,这个社会信用度就一定很高,它一定是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理由很简单:人们生活的幸福不仅在于他们获得或满足了什么,而且还有他们没有失去什么。

严重的问题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恰恰失信的行为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和及时的惩罚。

一般来说,社会惩罚机制和惩罚效应必然存在的滞后性,使得社会对惩罚正义尤为关注。

实现正义的间接性、制度依赖

滞后加轻微

滋长了社会上一些人的侥幸、投机和冒险的心理。

(三)个人信用与制度信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是一个类似于循环式、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

总体上我们把一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分为两大类、或三个层次。

1.个人信用,也可以说是人格信用。个人信用是根据个人的收入和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不良信用行为所受的处罚和诉讼的情况记录

个人信用制度有两个基本点:

(1)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机制。今后,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日趋成熟,对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不再是很困难的事情。

(2)规范个人的资信评估机制及标准。如果一个人的信用度偏低,就需要限制和规范他或她的信用行为。

2.社会制度信用。社会的制度信用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通过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所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的法律信用。另一个层次就是市场信用。市场信用是制度信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直接反映。它的作用限制

在商品交易行为之内。我们可以把制度信用定义为依据社会的法制和市场规则来实施规范的承诺的可期性。

社会的制度信用有三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是制度的规范和保障。第二个基本点是制度化的客观评估和评估标准。第三个基本点是制度化的奖惩机制。制度化的奖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而是一种信用奖励。从个人信用与制度信用的关系看,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对制度信用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事实上,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甚至可能转化为实质性的经济资本

新加坡的黄金和钻石贸易

金融危机中的台湾、新加坡、韩国、阿根廷 政府信用问题

无忧宫磨房的故事

《左传》齐桓公 燕庄公 孤竹国

一、政府信用的特殊性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履行程度,表明政府在自身能力限度内的实际‚践约‛状态,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

与一般信用体系相比,政府信用有着显著特征:首先,政府信用是一种代理者信用。与市场信用相比,它是一种非利润刺激信用,‚代理者信用‛意味着代理行为与代理后果的分离,故存在信用动力不足,只要不必承担最终责任,也就没有践约守信的内在动力。其次,政府信用是一种特殊是建立在信用方和信任方权力非对等基础上的信用。当信用方即政府一旦发生失信行为,信任方即公众由于其权力支配上的明显劣势而显得孤立无助。权力的非对称性可能引致政治委托人的风险成本增加或实际权益的损失,从而引发信任危机,导致政府信用危机。现代政府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职能是履行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实现公众利益。政府代理公共权力的信任度,关系到公共责任和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信用的核心是公共责任。代理理论认为,权利与责任必须对称,公共责任履行的充分程度也就成为政府信用的实质标准。与市场信用只损及消费者权益、产生经济影响的失信后果相比,政府失信将在社会整体层面上产生政治影响。政府失信于民,表面上是政府威望的丧失,而本质上是对公共责任的猥亵和对公共利益的侵损,政府职能的实现必然遇到阻碍,政府行为就得不到社会和公众的支持和配合,甚至会引起民众与政府的对抗,危及政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春秋:

在上位者,轨度其信,可明征也,而后可以治人。夫上之所为,民 之归也。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二、政府信用的重要性 政府信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先导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信用管理制度的系统。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府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信用约束与惩罚制度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等,都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政府信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核心。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绝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建立一个诚信的政府,这是由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较为普遍认同的国家典章法令,来倡导和培植国民的主导价值观,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是社会最具公信力的组织,他及他的每一个成员(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根本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按照经济学理论,政府的诚信行为将产生很大的正的外部性,同样他们的失信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负的外部性,这已经被许多经验事实所证明。离开了政府诚信,其他所有主体的诚信都难以自立与持久,这也是由政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所决定的。政府信用决定政府产生和存续

从政府产生和存续的角度来看,政府诚信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的产生来源于诚信的发展。按照政治学中的契约理论,广大人民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而政府是受广大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政府官员是受广大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契约就是诚信的产物,广大人民凭借对政府的信任,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政府,不需政府做任何‚抵押‛,而政府的每一项措施和行为都在 ‚履约‛。因此这种公共权力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就逻辑地推导出公共权力的被委托者对委托者必须负责的结论,也就是说,作为受托方的政府和政府官员必须对委托方的人民负责。政府因契约而产生,政府承担着‚约定‛的政治责任,这种政治责任对社会公众而言,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授信之后的期待。对政府来讲,则是一种承诺,只有其遵守、兑现承诺,才会具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基础,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才具有真实性。委托和被委托关系的存续同样依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即公众自信其利益期待可通过政府对行政权的代理得到实现。委托和被委托关系的变更也以政府代理行政权的实际表现即行政信用为条件。如果政府的代理行为有失信表现,将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的存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问责‛的制度,正是对政府信用进行‚他律‛的突出表现。对那些没有信守承诺,按照人民授予的职权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主体,采取相应的机制迫使其承担消极意义的政治责任,符合公共权力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的双方利益,对公共权力的委托方—人民而言,保障了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公共权力的受托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整体而言,保障了运用公共权力进行政治管理的合法性基础。政府要实现合法存续、良好治理,必须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

中国的体制决定的政府信用的特殊性

四、政府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政府诚信建设,对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乃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应如何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呢?大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评价。没有好的政府诚信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也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政府行为。对政府而言,政府诚信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凝聚民心、号召民众、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政府是否守信,反映了政府权力行使的责任,政府行为只有在规范化、信用化的基础上运作,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处理好权力和权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确行政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求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真正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外,应引入诚信原则的评价和赏罚机制,在政府的评价和公务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升降等工作中引入道德评价机制,是诚信原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2、建立诚信的制度规范

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政府的公信力,首先体现在所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制度的公正、公平原则,这是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际也说明,制度的公正,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诚信政府的根本保证。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弥合权利不对等、起点不公平、信息不对称、事实上的不平等等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就成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另外,政府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一定坚持诚信原则,政府立法不得变化无常,任意溯及既往,政府立法应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否则就会令人们无所适从,失去对法治的信心。

3、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同时又是具体的实施者。政府的施政行为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度的重要方面。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最终要通过各级政府和政府公务人员去实施,实施的状况与其自身行为,决定着政府公信度和形象。建设诚信政府,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执政,以诚为本。认真执行法律是法治对政府的最低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并在此前提下规范地行使权力,是树立政府信用的捷径。建设诚信政府,要求行政权力的来源、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和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违法应承担法定责任。行政权力的运行不仅在形式上要合乎法律的要求,而且在实质上应当贯彻法律公正、公平、公开和不得滥用权力的要求。

4、培养诚信的公务人员。公务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对政府信用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其言谈举止,代表政府信用的形象,更因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只要一个公民成了公务员,诚信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还关系到诚信政府的塑造和政府的公信力。要打造‚诚信政府‛,必先打造一批诚实守信的国家公务员。公务员要做到诚实守信,一要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不搞弄虚做假,不做表面文章;二要清正廉洁,珍惜名誉,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威信,以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公仆形象取信于民;三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群众树立榜样,做诚实守信的表率。要培养诚信的公务员,一方面要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由政府主导、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公务员诚信考核制度,鼓励公务员带头讲诚信、守信用,让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激发公务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诚信政府的形象。比如扬州,分别建成于2002年、2003年的两个小区,便在业主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悄悄收回了土地使用权,拿到市场上重新挂牌出让。这两个小区的所有业主,在交付房款后,都收到了‚土地使用权证‛。这本土地使用权的法定凭证标明了70年的使用权期限。这不仅仅是一本证书,更是政府与业主的一纸官方合同,是政府对业主的一种正式承诺和保证。如今合同的另一方、被保证人尚懵然不知,官方就已经卖地拆房了,古今中外,有这样的合同和承诺吗?这不是政府对民众的失信,又是什么?无忧宫在德国波茨坦市北郊,宫殿及四周的园林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所建,全部模拟法国凡尔赛宫,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个沙丘上,故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有意义的是沙丘上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风车。作为动力运用的风车,在过去时期总是与磨面等消费活动联在一同的,当然如今欧洲很多中央的新建的风车曾经没有磨面的功用,而是作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标志,这样的风车另当别论。无忧宫的风车却是真正的古迹:在宫殿所在的山丘上,被绿树丛掩映着的庞然大物,不可能无遮无挡地承受风力,显得有些不三不四。陪我参观的德国朋友解释说:这个磨房当时属于一户农民,国王要征他的地皮,用以建造皇宫,固然拆迁补偿是少不了的,但这户农民却故土难离,就连国王也奈何不得他。于是这户农民不断住在皇宫的园林中,从事他祖传的营生。我的德国朋友做了这番解释,还意味深长地问:‚您能否感到不可思议?‛ 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以尊重和维护私有财富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化—民主宪政,在两个多世纪前的封建普鲁士王国竟可以得到如此充分的表现。尊重和维护私有财富是政治文化的突出表现。18世纪中叶,英国一位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形容过财富权对人的崇高性: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勇于对立国王的权威,这就是常常被引为经典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宪政寓言。德国无忧宫山顶上磨房微风车可以保存至今也是对这一宪政准绳很好的注释。春秋时齐桓公带兵帮助燕国抵御外侮,凯旋时燕庄公依依不舍,不小心送过了边界50里,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国君送国君,到边界为止,不愿丧失信用的齐桓公当即拍板,把50里地转让给了燕国。

第二篇: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

第一讲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一、诚信及其作用

1、什么是诚信诚信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诚信是社会法则,诚信是人格力量,诚信是职业精神,诚信是道德坚守。“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信的意思是相信。“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2、诚信的作用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讲诚信。(1)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2)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征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3)诚信是交友之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4)诚信是为政之法《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5)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6)诚信是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译文: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综上所述,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延伸阅读:关于诚信的典故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我国语言体系里有大量诸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称赞诚信精神的成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诚信人物及故事广为传诵。(1)曾子杀猪曾子与其妻将要去市场,年幼的孩子想要跟随父母一同前去,一边走,一边哭,曾妻不愿让其跟随,于是就哄骗孩子说:“你回去,等我们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就同意了。不久,曾子与其妻归来,曾子提刀捉猪便杀,其妻连忙阻拦,说:“哄孩子的不可当真,”但是曾子却反驳妻子的的观点,说:“千万不能骗孩子,孩子小,不懂事,作为父母如果今日失信于孩子,如果孩子将来跟我们学骗人,我们将来还如何教孩子为人立身。”最后,曾子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杀猪。(2)商鞅立木

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商鞅变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3)一诺千斤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重金悬赏捉拿。结果他的往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言行一致、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4)宋濂抄书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的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见之心疼,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急着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人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最终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抄完并按期归还了书。

二、中西诚信伦理比较

分析中西诚信伦理的异同,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积极吸收西方诚信伦理文化的精华,对促进我国现代诚信伦理体系和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相同性尽管中西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有所不同,中西诚信伦理产生和建立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也各异,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把诚信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规范,中西诚信伦理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1)诚信伦理的内涵和要求基本相同在中国古代,诚信概念经历了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但其基本内涵却是比较固定的,即是诚实无伪、恪守信用。孔子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言必信,信必果。”可见,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从伦理意义上看,诚实就是要求人不欺心、不欺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要求人们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说话算数,严格践约。

在英文中与“诚”对应的单词是integrity,与“信”相对应的是faith或trust。integrity的含义是“诚实”和“完整”;faith的意思是“信仰”、“信赖”,主要是指“相信”和“依赖”。从伦理角度看,诚信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事实、信守诺言。美国学者福山说:“信任建立在共享价值规范的基础之上,它的获得要求人们遵守群体的道德规范,并且具有忠诚、可靠等美德。”可见,诚信作为一种伦理规范,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中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相近的,即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真诚无欺、信守诺言。(2)都把诚信作为基础性的伦理规范在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中国先哲孔子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和为政的根基。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则对诚信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孟子提出“朋友有信”,并把“信”作为五种人伦关系之一。西汉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从此确立了“信”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在西方,诚信伦理同样源远流长。《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将“不作伪证”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戒律。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本人就是因为不愿意撒谎而被处死。在中世纪,“信”、“望”、“爱”被认为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伦理要求,三者构成基督教神学的三大德性之柱。在近代,卢梭、洛克、霍布斯和托克维尔等政治学家认为,契约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信任是维系政府权威和社会秩序的主要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学家齐美尔、迪尔凯姆、韦伯等人认为,信任是社会组织的润滑剂和粘合剂,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当代,美国著名学者福山指出,信任是一种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重要的社会资本,它对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推动社会现代化起着巨大的作用。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发布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提出了人类社会“四项不可取消的规则”,其中“坚持一种宽容的文化和一种诚实的生活”便是四项规则之一。(3)都认为诚信伦理具有道德至上性在古代中国,最早把诚信上升到哲学本体意义的是孟子。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不仅是宇宙的本体和人的本性,也是人伦道德的本原,同时又是贯通人性与天道,达到天人合一的桥梁。《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就是说,人若能依诚之德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便能感化他人、化育万物,直达至善的境地。宋代理学对诚信的本体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在他看来,“诚”不仅是宇宙的精神实体,而且是一切伦理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根基和源头。

在西方社会,信(faith)一开始是一个宗教名词,指人对上帝的内心态度、信念和信赖。诚信伦理在西方最早也产生于宗教,《圣经》中的《日约》是人神之间的盟约。进入中世纪,“信”仍是基督教伦理的最高原则。托马斯·阿奎那说,“信”是一切德性之首,“信”的源泉在上帝。文艺复兴时期,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但仍倡导“因信称义”,仍把“信”作为新教的首要原则。在世俗社会中,西方哲人也试图论证诚信的道德至上性。休谟说,履行许诺的法则、稳定财物占有法则和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法则是人类社会的三条基本自然法则,履行许诺是永久的社会正义的体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把“诚实”看作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和绝对命令,他说,“人应当诚实”是人们心中的普遍性道德法则,它与支配我们头上星空的自然法则一样令人赞叹和敬畏。

2、差异性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任主要是建立在熟人社会和血缘亲情的关系上,本质上属于人格信任。而现代西方社会的信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契约关系的基础上,是一种契约信任。所以,中西诚信伦理之间除了有相同性之外,还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

(1)建立基础不同传统诚信伦理产生于封建宗法社会,是建立在熟人社会和身份等级关系上,表现出鲜明的人伦身份等级色彩。在宗法社会里,等级身份是宗法制度的象征和体现,强烈的人身依附成为普遍的道德要求,反映宗法社会道德要求的传统诚信不可能超越身份等级的限制,不可能摆脱封建的礼义制约。《左传》中说:“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弃君之命,不信”。可见,在传统伦理中诚信关系大多具有单向的义务性,是下对上、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的绝对忠诚、守信。传统的诚信并不是一种平等的道德要求,而是从属于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在维护等级名分和宗法制度的前提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西方诚信伦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契约关系上,具有平等性。在西方社会,平等、分权观念历史悠久,古希腊哲人极为重视和倡导的个体平等的哲理思想影响深远,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诚信建立了一个观念平台。而在近代,西方社会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彻底地打破了人身依附关系,实现了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认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梅因所说的这一社会进步的实质在于契约关系所表达的是一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契约关系中的“人”是具有平等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西方诚信伦理正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原则上,其要旨是让所有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中都能公平地行使权利和义务,诚实守信地进行公平交易。所以,西方的诚信伦理反映的是社会权利和利益平等的道德要求。(2)适用范围不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人们的关系领域和交往范围较为狭窄,往往局限于“熟人”范围之内,如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和同学同党等。从本质上看,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诚信伦理自然也是建立在血缘和亲缘的基础上。

在西方社会,诚信伦理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具有普适性和开放性。契约文明在西方社会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血缘关系就已基本解体。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契约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和人际交往原则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中。文艺复兴之后,传统契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哲学家用契约论来构建国家政治理论,并阐明了政府守信于民的思想。从此,契约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出现了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契约文明。作为在契约社会中形成的诚信伦理,它必然要求人们冲破血缘、地缘、人缘等熟人社会关系的束缚,使任何个人、组织、国家之间建立平等、广泛的诚信规则。(3)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国为本位,向来重视家国而轻视个人,个人只不过是家国关系这一庞大网络中的一个构成因子,任何对个人权利的要求都被认为是不合“大义”的行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人则被喻为是势利小人。《论语》中说:“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因此,传统诚信伦理要求人们履行诺言、恪守信用,往往是没有功利目的道义行为,这就使得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念一直跟着“义”在“利”以外游走,“讲信”总是与“重义”相连,“背信”总是和“弃义”相关。

西方诚信伦理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市场主体通过契约关系和平等交易行为来实现各自的特殊利益。契约关系既是人们交易活动的纽带,也是实现个人财产权利的有效的手段。人们遵守契约、讲求诚信的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获得长远稳定的利益。从本质上看,西方的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和互惠制度。人们从“互惠”角度对彼此关系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做出是否对其给予信任的决定。(4)维系机制不同从约束机制上看,中国诚信伦理具有自律性。自先秦起,中国人就将诚信视为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一。但传统诚信伦理主要是建立在血亲关系的基础上,反映的是以宗法社会的道德要求。受宗法社会重德轻法文化特征的影响,传统诚信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不重视外在的制度规范,而强调源于内心力量的自我约束,它主要通过荣辱感、信念、良心的自我要求和自律精神来控制和约束行为人的行为。违反诚信的人,可能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但是不会受到任何外在的惩罚和损失。即使在市场贸易等经济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一种道德的信任,主要依靠个人良心和无字无据的“君子协定”来约束各自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契约和法制的保障。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诚然,这种基于血缘、亲缘、地缘基础上的德性信用伦理,在传统熟人社会是有效的。但在现代社会里,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约束力和约束范围都是有限的。

在西方社会,维系诚信伦理的力量首先是法律。违背了“诚信”原则,所遭受的惩罚主要不是道德上的,而是经济上和法律上的。早在罗马法时,“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就被列为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当时雅典的各类经济交往活动不仅有书面的契约,而且有法律的担保。这种伦理精神法制化的实践,通过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宣扬,最终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并在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普遍推广,以至于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严密的法律规范体系更成为人们遵守诚信伦理的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 吴建华.中西诚信伦理比较及其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三、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引领人们诚信自律、提升人们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普及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包括家庭的诚信教育、学校的诚信教育和社会的诚信教育。

1、家庭的诚信教育每个家庭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诚信心,让孩子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真诚的朋友和友谊,将来在事业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合作伙伴和他人的支持。

(1)培养孩子诚信从点滴做起

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它既要求家长有长期坚持的耐心,与时俱进的细心,又深深扎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中,贯穿家庭生活和亲子成长的全过程。家长应从小就要求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不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与孩子共同阅读一些有关诚信的图书,讨论有关诚信的话题;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感受诚信,思考诚信。总之,父母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诚信之心。

(2)为孩子做诚信的榜样

父母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以诚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做诚信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例如,曾子杀猪的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他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兑现,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如父母言而无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这么做。

(3)营造诚恳、互信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感染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会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和怎样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有些家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面对孩子说谎,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苛责、训斥,甚至打孩子。有些孩子本来不想说谎,不敢欺骗父母,但畏惧于严厉的家庭环境,为了逃避惩罚,也为了让自己少受点皮肉之痛,于是编造了各种各样的谎言。基于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认错时,就不要再给孩子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告诉孩子说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告诫孩子说谎或许能让你一时蒙混过关,但迟早也会让他人发现事情的真相,等真相大白之后,不仅会让你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会失去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你的信任,久而久之,别人就不愿意再跟你接近了。这样的话,孩子便会在愉悦互信的氛围中受到启迪,讲诚信的意识也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4)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有位美国学者,他到监狱里面去访问50个罪犯,研究他们是怎么犯罪的。他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个罪犯说他是从撒谎走向犯罪的。他为什么要撒谎呢?他小时候,家里面兄弟姐妹好几个,有一次分苹果吃,其中一个苹果又大又红,孩子们都想要那个大红苹果。老大说:“妈,大的红苹果给我吃。”妈妈瞪他一眼说:“你不懂事,你怎么带头吃大的呢?”

这个罪犯回忆说,当时他观察发现,谁越说要,他妈妈就越不给谁,谁不吱声或说了反话,谁就最有希望得到。这时他就撒谎说:“妈妈,我就要最小的苹果。”

妈妈说:“真是个好孩子,就把大苹果给你。”哎呀,好家伙,说假话可以吃到大苹果!啊,越想要就越不说,到时候,你“表现好”就可以得到。孩子为了吃大苹果,所以就说假话,你看这就是妈妈的失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但是,许多孩子却表现得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这些都助长了孩子撒谎的恶习。

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而满足孩子的时候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分析孩子的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后,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放纵他们。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不断地强化不良行为,形成不良的品格,最终影响到他的人生[ 潘鸿生.孩子一生最受用的40种能力.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学校的诚信教育近年来,教育部通过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多措并举,以制度化和常态化为诚信教育、社会信用教育保驾护航。

培育诚实守信意识、加强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在学校阶段,课程是最好的载体。近年来,教育部通过思想政治课改革、将诚信教育融入课程大纲等方式,使得学生将诚信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中,多门课程都结合教学目标,在不同章节中各有侧重地将诚信教育融入其中。

在近几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有多个高校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个专题,采用征文比赛、课堂情景剧、课堂辩论赛、微电影、社会实践调研等方式开展教学,将诚信理论教育和感性活动相结合,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参与相结合,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现在实践践行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在职业学校中,各地学校按照中职德育课程大纲要求,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内容,开好“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在其他公共课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使诚信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基本规范,增强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近年来,教育部高教司高度重视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以目录外专业批准高校开始试办信用管理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信用管理专业正式列为金融学专业类下的特设专业。截至2015年6月,已有中国人民大学等23所高校开设了信用管理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达4295人。

在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高教司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发开设诚信教育课程,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开设了诚信教育方面的必修课选修课,并且纳入了学分管理。天津大学从2006年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了“诚信”必修课。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科研诚信”选修课。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征信学”等选修课。

中小学诚信教育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的人。例如,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校、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内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网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刘博智.让诚实守信成为校园常态.中国教育报,2015-06-12]。

3、社会的诚信教育以社会教育为风向标,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帮助民众不断地提升自我教育的质量与层次。合肥市文明办整合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表彰优秀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合肥“好人”等活动,引领全社会的力量,加强诚信等道德文明建设,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积极创意、策划电视媒体以及街头巷尾和平面媒体的公益广告,向社会发出讲诚信、讲道德的呼唤,贴近民众生活,抓住社会的共同情感,引领道德方向,真正唱响符合人民内心期待的主旋律,确保宣传做到“实”、“真”、“诚”、“正”、“美”;组织有关专家,深入挖掘、积极研究合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植入与本土文化之根密切结合,并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和相应的文化产品,使诚信等道德建设能够在地域文化层面上落地生根[ 魏常年.以教育为战略重点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推进诚信建设.合肥文明网,2014-05-13]。

四、社会信用体系

1、内涵解析信用是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信用是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信用是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一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信用是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如图1-1所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要把社会各领域都纳入信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金融等重点领域更要加快建设。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持续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2、重要意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国正处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放发展的拓展期。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更加密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往,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降低对外交易成本,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平衡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适应全球化新形势,驾驭全球化新格局的迫切要求。

第二讲政务诚信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要建设诚信社会,首先就要建设诚信政府。本章阐述了政务诚信,介绍了地方政务诚信典型案例,提出了政务诚信发展对策。

一、政务诚信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政府的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和关键,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政务诚信就位于金字塔的塔顶,是整个社会信用大厦的顶梁柱。政务失信,社会信用大厦就会倾斜。政务诚信是联系政府和公众关系的纽带,始终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活动之中,政府诚信建设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公民诚信,也影响着市场诚信和民主政治的建设。因此,社会要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政府机关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诚信建设须政府先行[ 林志干.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先行.海淀文明网,2017-01-06]。虽然政务诚信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价值已成共识,政务诚信之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已皆知,但政务失信事件仍不时发生。当前,我国政务失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营私舞弊。一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进行寻租,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学交易,甚至搞权权交易,官员之间互相提供办事方便,为了各自的私利将公共权力予以交换。这些官员忘记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个“公共”本质属性,忘记了权力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必要手段,而不是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政府官员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沽名钓誉。一些政府官员为了给自己的升迁铺垫道路,不顾地方客观条件,大搞“政绩工程”,往往劳民伤财;一些官员不实事求是,喜欢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结果造成“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怪相;一些领导干部台上大谈特谈清正廉洁、作风正派、艰苦奋斗,台下却贪婪收受贿赂,玩弄女人,奢侈浪费。三是有法不依,“潜规则”盛行。2000多年封建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和浓重的特权观念,以法律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明规则”与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为主要体现的“潜规则”并存并进行着激烈的博弈。经常见到“明规则”将人拒之门外,“潜规则”却可以大行其道。当“潜规则”畅通无阻的时候,追逐“潜规则”者便趋之若鹜,而所谓的“潜规则”多半是由官员们进行操控的[郝建臻.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检察日报,2012-06-19]。据媒体报道,辽宁省某镇政府欠债19年不还,最后债务连本带利滚雪球高达3700万元,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开“空头支票”,不少企业甚至遭遇了“先勾进来,圈块地,然后尅我们”的“JQK”怪局。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失信行为,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所谓“上行下效”,官员不诚信对民众具有恶劣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官员自己不诚信,自然没有底气倡导诚信,更没有底气惩戒社会上的失信行为。官员不诚信犹如污浊不堪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污染着社会诚信的江河湖海,不堵住这个污染源,社会诚信就不可能恢复清明的生态[宛诗平.用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北京青年报,2017-01-02]。信用是规范政府行为、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由原来的行政式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这样就要求用信用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在一切活动之中要诚实守信、讲求信用,并且不定期要打造诚信政府,兑现所有承诺,树立起高效廉洁、讲求信用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是政府行为的直接展示,是取得民众支持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形象的获得,无信用无以立。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信用最为根本,因为它对社会、对公民信用的影响最大。因此,打造信用政府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诚信与社会诚信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政府是最具有公信力的组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对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具有根本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离开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诚信,其他主体的诚信就难以自主与持久。如果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讲诚信,必然导致政策与行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市场的风险[郑恒峰.以监督机制督促政府诚信以政府诚信推动社会诚信.人民网,2017-03-17]。

2、意义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政府既是社会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道德的示范者。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始终坚守诚信原则,将会带动社会公众诚实守信。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诚信原则的虔诚遵守,将会在社会民众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府重诺守信,会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而这种诚信风气弥足珍贵,它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构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郝建臻.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检察日报,2012-06-19]。如果政府政务诚信缺失,公职人员不诚实守信,结果就会导致整个社会信用大厦的根基不牢,个人诚信和企业诚信也将偏离诚信之本[林志干.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先行.海淀文明网,2017-01-06]。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中的一段对话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政务诚信是“风向标”。政府及公务员以身作则讲信用,才能给社会诚信、公民诚信、企业诚信树旗帜、立标杆。在加强诚信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官员不要总想着“教育人民”,而要首先强调“自我教育”,只有把政府失信行为也纳入信用记录,对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才能增强政府部门建设政务诚信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以政务诚信推动、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宛诗平.用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北京青年报,2017-01-02]。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培育诚信社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树立政府公开、公正、诚信、清廉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1、政务诚信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要按照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监督。(2)坚持政务公开推进阳光行政,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途径依法公开政务信息,加快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工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3)坚持勤政高效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继续清理、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行网上服务、并联服务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4)坚持守信践诺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清正廉洁,恪尽职守,敢于担当。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各级政府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领域应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为全社会作出表率。(5)坚持失信惩戒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追究责任,惩戒到人。对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失信易发多发领域进行重点治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加强社会各方对政务诚信的评价监督,形成多方监督的信用约束体系。对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懒政怠政,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特别是严重危害群众利益、有失公平公正、交易违约等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营造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2、政务诚信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上级政府要定期对下级政府进行政务诚信监督检查,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对下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建立横向政务诚信监督机制。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将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情况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对政务失信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评级并及时公布结果,加强社会监督。(2)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由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负责政务失信记录的采集和公开,将有关记录逐级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依托“信用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各级政府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要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期加以整改,依规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区域政务诚信状况评价,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公务员,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等处理措施。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完善政务信用信息保护机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探索扩展公务员失信记录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关爱机制,公务员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从轻或免于实施失信惩戒措施。(3)加快政务诚信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务诚信建设法规规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政务诚信建设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政务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公务员诚信、政务诚信评价办法等制度建设。(4)加强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建设建立街道和乡镇公开承诺制度,加大街道和乡镇政务、财务等公开力度,确保就业、物业、就学、计生、养老、助残、扶贫、医保、住房、出行、停车、防火防盗、拥军优属、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社会公众,并将各项工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街道和乡镇绩效考核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诚信街道和诚信乡镇创建活动。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出台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政务诚信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协调解决政务诚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并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协作配合。

3、政务诚信建设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行政。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和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进一步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公开、公平、清廉的诚信形象。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把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情况以及为百姓办实事的践诺情况作为评价政府诚信水平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逐步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各级政府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不得施行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如滥用行政权力封锁市场、包庇纵容行政区域内社会主体的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等。要支持统计部门依法统计、真实统计。政府举债要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程序透明。政府收支必须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透明度。加强和完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本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审计力度。

4、政务诚信建设的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政府采购、PPP、招投标、招商引资和地方债。(1)政府采购完善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立政府采购方面的政务诚信责任制,加强对采购人在项目履约验收环节信用情况的监督,依法处理采购人及有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2)PPP 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责任,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记录。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筹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融资、实施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将项目守信履约情况与实施成效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3)招投标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推广和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提高政务信息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级政府掌握的有关招标代理机构资质信息、信用信息及动态监管信息等。(4)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避免恶性竞争。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5)地方债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促进政府举债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和程序透明。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

三、地方政务诚信建设情况

目前,许多省市都制定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构建“诚信政府”。

1、芜湖市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早在2012年,芜湖市就在全省率先建设芜湖市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并由省政府申报全国“信用城市”建设试点。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是衡量政府是否诚信的重要标准。近年来,芜湖市政府严格执行工作规则,依法用权履职。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同时,各项规范性文件出台前,还需接受市政府法制办的合理性审查,要求政策文件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而针对不实用、不合乎实际的政策文件,法制部门做到两年进行一次清理,确保政策文件制定的科学合理、稳定连续。政府守约行为是政务诚信的脊梁。近年来,芜湖市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树立了政府的诚信形象。2015年,芜湖市政府法制办在对全市各载体单位近年来签订的招商引资合同文本和履约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芜湖市招商引资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招商引资合同管理工作,统一备案,分级管理,对全市1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合同的内容作出规定,并建立全市共享的招商引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政务诚信还要求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和克服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作风,尽量减少政府行为失误和违约现象的发生,做到按规则办事,信守社会承诺。2014年,芜湖市委办、市法制办、市人社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公务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要求公务员们要忠于国家,禁止听信、编造、传播谣言;心系群众,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解放思想,运用科学方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贯彻执行各决策部署,不拖延不懈怠,工作时间不得从事网络经营行为;文明礼貌,保证办公场所整洁卫生,不得以“不清楚”、“不归我管”等理由推脱责任或敷衍对方;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克己奉公,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政府是诚信社会的倡导者,政府要为社会提供诚信环境。2015年8月,20家市直和驻芜单位联合签署《“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各单位按规定应向社会公开的信用资源包括失信惩戒“黑名单”、产品质量“红黑榜”等,要推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暂不能向社会公开的,市发改委可与各单位协商信用资源内部共享。《备忘录》还提出了推动诚信建设“大宣传”的概念,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普及诚信文化,开展诚信创建。结合各行各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等主题实践活动。同时,提出要注重选树和宣传诚信建设的道德典型,向社会公示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利用道德信贷等帮扶措施支持诚信经营户、信用农户,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王洋,宋健.以政务诚信引领“诚信芜湖”建设.中国文明网,2015-11-24]。

2、开阳县多措并举开展“政务诚信”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率,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重点在“政务诚信”建设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制定政务诚信建设方案。方案中明确诚信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通过方案的组织实施,开阳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在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管理,提升政务服务形象及打造优质服务团队上充分结合“诚信”建设,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二是设立“红、黑”榜。开阳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每月按设定模式自动对全县纳入电子监察的窗口单位进行绩效测评,政务中心根据各单位的排名情况进行红黑榜分类,前五名单位为红榜,后5名的单位为黑榜,并将黑榜原因进行说明,要求列为黑榜的窗口单位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三是开展“诚信单位”、“诚信社区”“诚信乡镇”评比。按单位、社区和乡镇职权范围内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是否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受理和办理及依法行政,诚信履职,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事项办理服务规范和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及网上监督等情况进行一月一考评,月度考评情况纳入政务服务工作年终目标考核加分。四是开展大厅窗口“诚信示范岗”评比。根据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月度考核情况,考核成绩在100分以上,本月无迟到早退和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的窗口人员按总人数30%的比例进行评比,获得月度“诚信示范岗”称号的窗口人员个人年终考核按获评次数加分。

四、政务诚信发展对策

政务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依法行政、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政府廉洁履职、公务人员诚信等方面是政务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推行阳光政务。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在避免暗箱操作的同时,也创造条件方便群众以“雪亮的眼睛”来监督。无数的历史事实表明,政府的非公开化是腐败的温床,隔离了与公众的信任关系,扭曲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使得公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不公开的例外情形取决于法律的规定,主要是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当前,在地方政府层面应该探索推进由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咨询机构创立地方行政透明度测评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开展测评,及时形成地方行政透明度报告。这对于改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行政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作用[郑恒峰.以监督机制督促政府诚信以政府诚信推动社会诚信.人民网,2017-03-17]。

2、加强公务员信用管理打造诚信政府,关键是打造诚信官员。如果政府公职人员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不履行“讲诚信”职责,弄虚作假,说一套,做一套,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对人民的事情只是挂在嘴上,言而无信,就会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最终也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相比道德高线,制度的笼子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完善的政务信用管理体系是约束政府行为、督促政务诚信的保障。要关严制度机制的“安全阀”,扎紧诚信体制制度的笼子。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中,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服务承诺制和行政问责制。包括建立政府部门服务承诺制度,规范政府履约行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政府绩效管理,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和预警机制等。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保持政策稳定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公务员信用管理,建立守法守信、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建立政府承诺的制度体系,在政府机关率先垂范使用信用记录、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推动社会形成正确的信用评价机制。要将公职人员诚信记录纳入选人用人的标准之中,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公职人员诚实守信来带动全社会诚实守信。强化对政务失信的追责问责,发挥联合惩戒机制的应有威力。不妨将政务诚信纳入政绩考核,打消不少人潜存的政府失信却无人负责、不用负责的侥幸心理[王丹.做好政务诚信这本民心账.光明日报,2016-11-14]。延伸阅读:国外政务诚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在政务诚信方面,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欧洲各国都制定了法律。例如,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政府行为伦理改革法案》。1981年,韩国政府颁布了《韩国公职人员道德法》。1999年,日本制定了《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新加坡实行公务员公积金制度,公务员到正常离职或退休时未发生失信于宣誓承诺的行为,可获得一笔可观的公积金。如果公务员任职期间失信,其公积金必须上缴国库。

3、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加强政务诚信,有赖于各级公务人员补足“钙”挺直腰,自觉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履约践诺言而有信。要抓住思想“总开关”,打牢诚信建设的思想基础。必须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补足精神之“钙”,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根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做一名合格党员为根本立足点,敢于担当,大胆作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编制公务员诚信手册,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领导干部培训课程,纳入“两学一做”活动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加强公务员信用知识学习,提升公务员信用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和信用知识学习,增强公务员法律和诚信意识,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在制定政策时,公务员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情况,提供真实无误的材料,从而使决策能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在执行政策时,公务员要自动自发的贯彻落实,处理具体业务要言行一致,办事公道,给别人承诺过的事情能办的要尽力办到,不能办的事情要说清楚原因,以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和谅解。2017年6月,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17公务员在职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全市各级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和诚信文化建设全员教育培训,旨在进一步规范行政履职行为,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强化政府示范推动作用,加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诚信管理,提高政府诚信施政、诚信作为、诚信执法能力的意识,保持政策稳定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县级以上干部的培训成绩由市委组织部备案,纳入个人年终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合格者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学分。延伸阅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必须做到“六重六加强”。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议上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必须做到“六重六加强”。“六重”是指“重示范、重记录、重督导、重惩戒、重考评、重教育”。(1)重示范。政府是各类社会主体的表率,公务员群体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表率。各级政府、公务员要带头作出信用承诺,自觉接受信用监督,为社会信用建设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2)重记录。要依托全国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政务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及时从纪检、司法、人社及各政府部门归集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四大类政务失信信息,建立政务诚信记录。要大力推进查询和使用政务诚信记录工作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部门在公务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中查询信用记录。这是一项创新工作,需要引入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来参与。(3)重督导。以信用为抓手,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诚信状况,是强化政府监督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全方位、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纵向上,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政务诚信监督检查,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横向上,同级人大要依法加强对本级政府的诚信监督,同级政协要加大对本级政府诚信状况的民主监督。同时,要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实施地方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4)重惩戒。要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及各地方信用网站,加大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曝光和惩戒力度,依法依规逐步公开政务失信记录。对存在失信行为的政府部门,要依规取消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公务员,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等处理措施;对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失信易发、多发、频发的六大重点领域,要建立常态化的惩戒机制,开展专项行动进行重点整治。(5)重考评。要联合开展政务诚信状况评价,将政务诚信作为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的重要考核因素。把政务诚信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实行政务诚信状况考评。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6)重教育。要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编制公务员诚信手册,将信用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加强公务员信用知识教育培训,提升公务员诚信意识。“六加强”是指加强政府采购诚信建设、加强PPP领域诚信建设、加强招投标诚信建设、加强招商引资诚信建设、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诚信建设、加强街道乡镇诚信建设。(1)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政府部门作为采购方,做到不欠款、不毁约,这是恪守市场公平、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关键。各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诚信责任制,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将政府采购行为纳入监察范围,加强对采购人信用监管,依法处理、曝光和惩戒政府部门在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2)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PPP项目合作年限长,政府是否讲诚信,关系到能否打消社会资本疑虑,项目能否持续顺利推进。要建立政府诚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在项目合作中的失信违约记录登记、披露和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对政府相关责任人根据项目全流程建立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有效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随意更改合同条款、拖欠或拒付款项等典型失信行为。(3)加强招标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招标投标领域是市场主体高度关注的领域,也是政务诚信建设亟需加强的领域。要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政府信用第三方报告制度。政府部门要主动公开信用状况,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在招投标时,向社会公开政府信用评估报告。(4)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部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仍时有发生。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建立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信用承诺制度,认真履行依法做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合同协议,不得随意更改招商引资政策和条件,不得无理由、无依据更改已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依法惩戒相关失信行为。通过信用约束,规范政府及相关责任人的招商引资行为。(5)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地方政府债务是政务诚信建设状况最直观的体现之一。要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处置及责任追究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失信风险。(6)加强街道乡镇政务诚信建设。街道乡镇诚信建设是政府诚信的根基。要建立街道乡镇信用公开承诺制度,确保公共服务领域承诺事项及优惠政策能顺利落实,把工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街道乡镇绩效考核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诚信街道和诚信乡镇创建活动。

第三讲商务诚信

提高商务诚信水平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商务关系有效维护、商务运行成本有效降低、营商环境有效改善的基本条件,是各类商务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也是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本章总结了商贸流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金融、生产、税务、价格、交通运输、统计、中介服务业、会展广告、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信用建设情况,论述了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信用信息共享。

一、加强商务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企业之间不讲信用,造成很多经济纠纷。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商业合同约有40亿份,但合同履约率仅有50%。商业贷款逾期不还和债务拖欠问题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逾期应收账款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许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掉以轻心,仅仅靠口头约定来进行交易。1979年至1999年20年间全国法院年均审结经济纠纷案件77.41万件,2002年至2008年年均237.07万件,2009年审结合同类案件315.4万件,同比上升8.6%,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诉讼案件90%是民事案件,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合同案件,说明我国市场交易中合同不诚信的问题非常突出。由于诚信缺失,为数众多的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巨额的信用成本,如同扼住企业喉咙的那只手,在残酷地剥夺着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 李会.合同履约率仅五成“失信”重创中国企业.中国产经新闻,2011-05-05]。

2、意义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经过30多年改革和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将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不仅银行信用关系日益广泛,而且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规模也不断扩大。与市场经济信用关系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信用的作用机制也必将发挥基础性作用,成为维系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推进商务诚信建设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贸易转型,实施流通驱动战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前提;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往,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依靠扩大本国信用交易总额来扩大市场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我国经济全球化以及适应WTO的规则。加入WTO后如何更有利地参与国际竞争,这些都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直接关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来维护,这其中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的是社会信用体系,它具有自发调节和内生地抑制各种搭便车和失信行为的功能。

二、商贸流通领域信用建设

1、传统商贸领域信用建设商务部较早地开展了商务诚信建设工作。2007年7月,商务部印发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促进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规范信用信息的管理。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商务部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青岛、宁波、沈阳、无锡、福州、广州等10个城市开展了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确保商品质量

商贸流通企业须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承诺、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加强商品经营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所经营的各类商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严格对供应商的资质认定,加强索证索票管理,妥善保存相关证、票存档,建立健全供应商档案;积极参与商务主管部门开展的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确保流通领域商品特别是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

(2)提升服务品质

商贸流通企业须重视客户体验和反馈意见,跟踪了解客户满意度,及时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水平不低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消费者感到“宾至如归”。零售企业主动推出并切实兑现“先行赔付”、“无理由退换货”等增信服务,提升售后服务水平;餐饮企业、生活服务企业自觉遵守优质服务承诺,创新服务项目和手段,提升服务专业水平。

(3)坚持诚信经营

商贸流通企业须主动践行诚信经营理念,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做到及时还贷、足额交税、信守合同和承诺;加强对员工的诚信宣传教育,全面树立员工的商业道德操守。零售企业坚持“货真价实”的原则,抵制虚假促销行为;与供应商共同抵制违规乱收费行为,实现零供关系互利共赢、和谐发展;餐饮企业、生活服务企业明示行业服务公约并严格执行收费价格标准,自觉抵制商业欺诈行为。

(4)树立商业品牌商贸流通企业须强化品牌意识,学习“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品牌的无形价值,树立“商品一流、服务一流、信誉一流”的品牌企业形象;培育“品牌商品”和“品牌服务”,引导消费者逐步树立“品牌消费”意识;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拒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做好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品牌维护工作。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研究制定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制度,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基本规则和指标体系。推进批发零售、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行业信用建设,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完善零售商与供应商信用合作模式。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市场混淆行为、虚假宣传、商业欺诈、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予以曝光,增加企业失信成本,促进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逐步建立以商品条形码等标识为基础的全国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加强检验检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支持商贸服务企业信用融资,发展商业保理,规范预付消费行为。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促进个人信用消费。推进对外经济贸易信用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合作等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借助电子口岸管理平台,建立完善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信用分类管理和联合监管制度。2014年9月,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用6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信用约束机制,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宣传商业诚信文化,使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信用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信用经济规模大幅提升,商务诚信体系基本建立。(1)推动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分步实施、分级共享”的原则,推动建设本地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逐步整合本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行政许可、资质认定、行政处罚、法院判决裁定等信用信息,加快与相关部门、行业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同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事中事后监管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建立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使用机制。(2)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引导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网络零售及电视购物等平台企业,通过地理位置服务等技术和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渠道,建立完善基于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引导上述企业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不断优化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防范信用炒作风险,提升评价可信度。推动上述企业共享和互认信用评价信息,逐步建立失信企业市场限期禁入机制。引导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使用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并有效反馈消费评价。同时,在批发、物流等贸易流通领域,引导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商圈企业,建立对入驻商户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制作发布商圈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诚信企业“红名单”,倡导企业诚信经营。(3)支持建立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价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鼓励信用保险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建立以应收账款为核心的企业信用交易记录,完善企业交易信用评价机制,并逐步将评价结果共享范围扩大到各类市场交易主体和融资机构,帮助其降低交易和融资成本。鼓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评估与认证,帮助企业有效识别和防范信用交易风险。指导本地区相关行业商协会,建立会员企业诚信档案和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制作发布企业信用“红黑榜”,组织部分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商协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4)鼓励发展商业信用交易市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内贸信用保险,降低信用销售风险,扩大内贸信用销售规模;鼓励本地区保险机构不断提升信用保险承保能力,提高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覆盖率。争取财政扶持政策,促进本地区商贸流通企业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展各类信用消费业务。鼓励本地区有条件的零售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赊销,开发新的信用消费模式,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规范发展单用途预付卡市场,继续做好发卡企业备案和预收资金日常管理,开展常规执法检查。支持商业保理行业发展,商业保理试点地区要研究完善本地区行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支持政策。(5)着力打造商务诚信文化环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组织本地区相关行业商协会、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企业宣传推广活动,树立诚信企业典范。继续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组织举办现场会和“商务诚信大讲堂”,加大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和曝光力度。继续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等主题实践活动,弘扬重信践诺的传统美德和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在2012年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确保商品质量、提升服务品质、坚持诚信经营、树立商业品牌四个方面,学习总结试点城市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指导本地区商贸流通企业以岗位模范为榜样,开展企业内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企业员工职业道德修养。

2、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 2011年12月,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电子商务信用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信用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信用评估认证体系,开展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示范,引导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评估制度,加强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开发和销售信用产品的质量监督。推行电子商务主体身份标识制度,完善网店实名制。加强网店产品质量检查,严厉查处电子商务领域制假售假、传销活动、虚假广告、以次充好、服务违约等欺诈行为。打击内外勾结、伪造流量和商业信誉的行为,对失信主体建立行业限期禁入制度。促进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推动电子商务与线下交易信用评价。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保障制度,推动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支付、商账管理等第三方信用服务和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推广应用。开展电子商务网站可信认证服务工作,推广应用网站可信标识,为电子商务用户识别假冒、钓鱼网站提供手段。201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签署了《关于对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炒信行为相关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行动计划》。2016年1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委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全面推动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信用监管,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联合奖惩。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先后签署了电子商务信用建设备忘录。同时,有关部门以“双11”为契机,以打击“信用炒作”行为为切入点,推出了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的系列措施:(1)共同签署信用承诺,11·11之前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11家主要电商企业共同签署《守信践约书》,自觉接受各类主体监督。(2)开展信用风险预警和评估,利用大数据分析”双11”历年电子商务数据及失信行为记录,研判新形势下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点和隐患点,重点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行为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在网络促销活动期间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并向社会公开。(3)实施反“炒信”信息共享,在信用中国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布电子商务受惩黑名单,会同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商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炒信”行为相关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行动计划》,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电子商务平台要积极推进账号实名制认证,逐步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延伸阅读: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要做到“五抓五推进”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的诚信缺失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诚信机制全面建立势在必行。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关键要“五抓五推进”。“五抓”是指抓信用记录、抓信息共享、抓大数据评价、抓协同监管、抓联合惩戒。(1)抓信用记录建设。要围绕电子商务全流程,建立网络交易相关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重点要以实名注册信息为基础,及时将恶意评价、恶意刷单、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失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2)抓信用信息共享。要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归集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信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跨线上线下共享共用。国家及各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探索与大型电商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鼓励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企业、社会征信机构之间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汇聚形成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大数据。(3)抓大数据评价。支持和鼓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电商平台、电商经营者、快递物流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信用评价,独立、客观地评价信用状况,揭示信用风险。(4)抓协同监管。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特别是商务、工商、网信、公安、交通、人行、质检、食药、海关、邮政等部门应加强协作,推进与线上电商平台监管相衔接。要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对经营者的监管作用,发挥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对电商平台的评价和监督作用,发挥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及其经营者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推动形成社会共治的新局面。(5)抓联合奖惩。现在电子商务领域失信现象仍然高发频发,关键原因是失信成本太低,且失信难以追究。此前,我们对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的“刷单炒信”恶意失信行为,已有一个8个部门、8家平台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机制,这个机制还要不断深化,继续认真落实。“五推进”是指推进实名登记和认证、推进事前信用承诺、推进产品信息溯源、推进网络交易评价、推进权益保护。(1)推进实名登记和认证。要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经营者的实名登记和认证,准确记录经营主体信息和信用档案。各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电商平台全面落实这项制度。(2)推进事前信用承诺。要推动电商平台、主要电商经营者向社会作出公开的信用承诺,包括质量、品牌、价格、服务、物流等方面,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管理。(3)推进产品信息溯源。要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对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快速追踪定位,一查到底。(4)推进网络交易评价。要督促电商平台完善对交易主体的大数据信用评价,将电商经营者的诚信状况及信用等级置于网站平台的显著位置,条件成熟时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诚信网站向社会公开,化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电子商务领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5)推进权益保护。要注重对电商经营者商业秘密、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注重保护商品交易、网络支付等敏感信息的安全[ 连维良.不负使命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信用,2017(02)]。

三、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

2003年1月,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决定建立房地产企业及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系统。2005年8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和社会中介信用机构开展的综合信用评价;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的作用,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推进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工程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标准。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依托政府网站,全面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推动建设全国性的综合检索平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一站式”综合检索服务。深入开展工程质量诚信建设。完善工程建设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大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有其他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及负有责任的从业人员的惩戒力度。建立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结果与资质审批、执业资格注册、资质资格取消等审批审核事项的关联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建设领域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机制和失信责任追溯制度,将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列入失信责任追究范围。2016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在现有工作和各省份已建立的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公开力度,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发挥了社会公众监督作用。目前,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要求各地方所有地市新开工项目信息全部纳入省级一体化平台,住建部平台实现了各省数据与中央数据库进行交换共享及数据及时更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包括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动态、企业数据、人员数据、项目数据和诚信数据共享查询。其中,诚信信息栏目包括了部级处罚通报、地方处罚通报、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信息公示和查询。“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为建筑市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强化层级监管,加强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对取得资质的企业进行动态核查监管,查处不合格企业和人员,推进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交换等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是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的核心环节,为该领域全面实施信用市场监管提供了前提保证。

四、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信用建设

1、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强化联动惩戒,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标准。依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工商、税务、金融、检察等其他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实现信用信息的统一发布和共享。近年来,财政部与有关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关于对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依法限制相关失信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2016年8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推动建立政府采购活动信用记录查询及使用工作机制,加快建立政府采购信用评价制度,有效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领域联合惩戒工作。(1)信用记录查询渠道各级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渠道查询相关主体信用记录,并采取必要方式做好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和证据留存,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及相关证据应当与其他采购文件一并保存。(2)信用记录的使用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采购文件中明确信用信息查询的查询渠道及截止时点、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和证据留存的具体方式、信用信息的使用规则等内容。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对供应商信用记录进行甄别,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22条规定条件的供应商,应当拒绝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应当对所有联合体成员进行信用记录查询,联合体成员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视同联合体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评审专家选聘及日常管理中查询有关信用记录,对具有行贿、受贿、欺诈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员不得聘用为评审专家,已聘用的应当及时解聘。依法自行选定评审专家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查询有关信用记录,不得选定具有行贿、受贿、欺诈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员。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办理政府采购事宜的,应当查询其信用记录,优先选择无不良信用记录的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人及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妥善保管相关主体信用信息,不得用于政府采购以外事项。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对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的不良行为予以记录,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切实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做好相关技术保障,建立与相关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实现信用信息推送、接收、查询、应用的自动化。创造条件将相关主体的信用记录作为供应商资格审查、采购代理机构委托、评审专家管理的重要依据。

2、招投标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扩大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范围,建立涵盖招标投标情况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推动完善奖惩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五、金融领域信用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征信管理局和征信中心。征信管理局负责承办征信业管理工作;组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拟定征信业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拟定征信机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及有关信用风险评价准则;承办征信及有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受理征信业务投诉;承办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征信中心负责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负责组织推进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200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上线运行。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融资租赁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成功切换至上海运行,并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创新金融信用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维护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资、逃套骗汇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信用记录的覆盖面,强化金融业对守信者的激励作用和对失信者的约束作用。201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构建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以“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用评价和信用培育,强化信用信息应用与社会服务,健全信用正向激励和失信惩戒政策措施,鼓励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数据库监测分析与管理。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涉金融严重失信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征信系统收集的信息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还包括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反映其信用状况的非金融负债信息、法院信息和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等,包括正面和负面信息。截至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了8.8亿自然人,2015年累计查询6.3亿次;征信系统收录约210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其中有中征码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为1023万户),2015年累计查询8800多万次,多层次、全方位的征信市场逐步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接入了所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等,并开始接入部分保险公司信用保险业务,基本覆盖了各类放贷机构。自建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了信贷信息次日更新,信用报告查询秒级响应。为了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人民银行从2005年开始积极推动工商、环保、质检、税务、法院等公共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共采集了16个部门的17类非银行信息。

六、其他领域商务诚信建设

1、产品质量领域信用建设企业质量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程度。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对于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产品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企业诚信意识和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假冒伪劣、缺斤短两、降低标准等质量失信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国家声誉。各级质检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加强质量信用监管作为从源头抓质量,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抓出成效。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指标、分类标准。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指标主要由质量、标准、计量、认证、出口检验方面的指标构成。根据企业质量信用指标反映的不同情况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4级,分别代表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4级信用程度。(1)守信(A级)标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企业质量保证、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健全且运行有效,产品质量具有良好信誉。具体标准为:企业依法设立满3年,且3年内无产品质量、计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和监督检查不合格记录,无质量、计量违法、违规记录;产品按明示或承诺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依法需要监督检验的,检验合格率为100%;出口企业在国际上有良好的质量信誉,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在产品质量上无虚假广告、对外提供的虚假数据和其他虚假宣传;当年无属于企业责任而引起的质量、计量投诉、索赔和退货,无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按明示或承诺服务条款做好售后服务;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企业、产品获得行政许可资格;出口企业当年申报管理、符合性评定无不合格项。(2)基本守信(B级)标准。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信誉较好,企业质量保证、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健全,基本上能够兑现质量承诺的企业。具体标准为:企业依法设立满2年,且当年内未发生产品质量、计量监督抽查不合格或监督检查不合格记录,无质量、计量违法、违规记录;产品按明示或承诺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依法需要监督检验的,检验合格率为100%;出口企业在国际上有较好的质量信誉,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在产品质量上无虚假广告、对外提供的虚假数据和其他虚假宣传;能够及时解决因企业责任而引起的质量、计量投诉、索赔和退货,无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按明示或承诺服务条款做好售后服务;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企业、产品获得行政许可资格;出口企业当年申报管理、符合性评定无严重不合格项。(3)失信(C级)标准。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有质量承诺未兑现记录,但未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企业。具体标准为: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企业,产品未满足行政许可要求,但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整改能够达到要求;当年内发生产品质量、计量监督抽查或监督检查不合格记录;产品质量不稳定,监督检验合格率达不到100%;出口企业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率低于100%;产品低于企业明示或承诺标准组织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存在虚假广告、对外提供的虚假数据和其他虚假宣传现象,但未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的;未能及时解决因企业责任而引起的质量、计量投诉,索赔和退货,发生过因质量不良而导致的一般事故;不能够按明示或承诺服务条款做好售后服务;出口企业当年申报管理、符合性评定发生严重不合格项。(4)严重失信(D级)标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由于企业质量责任给社会及消费者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企业。具体标准为:企业无法定资质或法定资质有效证件失效;企业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产品未满足行政许可要求,且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仍未达到要求;当年连续2次产品质量、计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依法需要监督检验的,有严重不合格项目或未经监督检验出厂;在产品质量上存在虚假广告、对外提供的虚假数据和其他虚假宣传,造成重大危害的;产品无标准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有严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达到吊销行政许可、吊销营业执照或移送司法机关的程度;严重违反明示或承诺服务条款,不能提供售后服务。2012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不断完善质量诚信标准体系,加快质量信用信息化建设,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健全质量信用奖惩机制,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发布制度,推动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加强企业质量诚信文化建设,加快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设,推进质量信用服务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以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加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和加工环节的信用管理,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异地和部门间共享制度。推动建立质量信用征信系统,加快完善12365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平台,建立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制度。2015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严重质量失信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1)严重质量失信企业的界定和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履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中,可以将辖区内具有主观故意、严重违反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影响恶劣,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纳入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建立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时,可重点考虑以下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者未达到企业自我声明和承诺的标准水平,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情节严重的;企业不具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条件,存在重大管理隐患,并且未依法取得有关证照,或取得的证照被吊销的;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或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不履行主动召回义务,情节严重的。(2)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的建立和管理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应当坚持依法建立、逐步完善、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的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于符合纳入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管理的企业,可在对其实施的行政处罚生效后,行政相对人未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处理完结的,将其纳入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食品、特种设备、重要消费品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探索率先建立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在建立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的过程中,应加强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档案记录的信息可以包括企业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生产地址、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处罚日期和处罚单位等信息。(3)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的使用和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包括列入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在内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监督,对违法企业和个人形成威慑,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严重质量失信企业管理作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的建立,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企业信用约束,加大企业失信成本,使从业者不想、不敢、不能生产经营劣质产品。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供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市场审批和准入、融资授信、资金政策等工作中参考使用,探索建立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强化对严重质量失信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长效科学的监管机制。对被列入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除依法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可采取增加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频次、责令定期报告质量管理情况、发布质量信用报告等措施,实施重点监督。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检总局等26个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严重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2、安全生产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承诺和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安全生产失信行为惩戒制度。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生产企业以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和爆破企业或单位为重点,健全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信用审核机制,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014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大数据支撑能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建立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重点承诺内容: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消防等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绝不非法违法组织生产;二是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三是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不违章指挥,不冒险作业,杜绝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四是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五是自觉接受安全监管监察和相关部门依法检查,严格执行执法指令。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接受各方监督。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明确各个层级一直到区队班组岗位的双向安全承诺事项,并签订和公开承诺书。

(2)建立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有违反承诺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的;二是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经营建设的;三是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重大职业病危害隐患的;四是未按规定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五是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如实记录和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期限内未完成治理整改的;六是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以及逾期不履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和罚款等处罚的;七是未依法依规报告事故、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的;八是其他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

对责任事故的不良信用记录,实行分级管理,纳入国家相关征信系统。原则上,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内发生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纳入国家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发生死亡2人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纳入省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发生一般责任事故的,纳入市(地)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发生伤人责任事故的,纳入县(区)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纳入国家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必须纳入省级记录,依次类推。

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一般为一年。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内容及管理层级,但不得低于本意见的标准要求。

(3)建立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

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入国家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一是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重大责任事故,或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的;二是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三是发生暴力抗法的行为,或未按时完成行政执法指令的;四是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的;五是无证、证照不全、超层越界开采、超载超限超时运输等非法违法行为的;六是经监管执法部门认定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其他行为。

有上述第二至第六种情形和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纳入省、市、县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一是一年内发生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超过3人(含)以上的,纳入省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二是一年内发生死亡2人及以上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超过2人(含)以上的,纳入市(地)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三是一年内发生死亡责任事故的,纳入县(区)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

纳入国家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必须同时纳入省级管理,依次类推。

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内容及管理层级,但不得低于本意见的标准要求。

根据企业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情况,列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对发生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管理的期限分别为一年、二年、三年。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信息采集。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事故调查、执法检查、群众举报核查等途径,收集记录相关单位名称、案由、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

信息告知。对拟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部门要提前告知,并听取申辩意见;对当事方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要予以采纳。

信息公布。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名单,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提交本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由其在10个工作日内统一向社会公布。

信息删除。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经自查自改后向相关部门提出删除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整改验收合格,公开发布整改合格信息。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未再发生不良信用记录情形的,在管理期限届满后提交本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统一删除,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继续保留“黑名单”管理。

(4)建立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

开展安全生产诚信评价。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分别相应地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原则上不再重复评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发布主体是安全生产诚信等级的授信主体,一年向社会发布一次。

加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重点是巩固一级、促进二级、激励三级。对纳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下调或取消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对纳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依规停产整顿或取缔关闭。要合理调整监管力量,以“黑名单”为重点,加强重点执法检查,严防事故发生。

(5)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诚信履行情况,重点包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防治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在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质量信用缺失仍是我国质量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抑制质量失信行为,特别是加大严重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树立消费信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极其重要、势在必行。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3、税务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建立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纳税人基础信息、各类交易信息、财产保有和转让信息以及纳税记录等涉税信息的交换、比对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发布制度,加强税务领域信用分类管理,发挥信用评定差异对纳税人的奖惩作用。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2014年1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2016年1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2016年版)。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健全纳税信用体系,着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价值导向,取得了系列成效。一是纳税信用建设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国家税务部门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认识和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以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为目标,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二是科学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纳税信用体系。2014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在总结纳税信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抓手,以信用信息共建共享为契机,基本构建起现代化的纳税信用体系。三是不断优化纳税信用体系,包括加强纳税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推动与公共信用信息等共享融合;进一步优化纳税信用评价方式,开展纳税信用“大数据”测算,持续优化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机制;运用信用评价结果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提高税收信用管理水平等。四是税收诚信赢得广泛认同,促进形成多部门信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同监督的格局,“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和“税收信用黑名单”联合惩戒构筑了纳税信用新格局。

4、价格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指导企业和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规范和引导经营者价格行为,实行经营者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着力推行“明码实价”。督促经营者加强内部价格管理,根据经营者条件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完善经营者价格诚信制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推动实施奖惩制度。强化价格执法检查与反垄断执法,依法查处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价格失信行为,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5、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形成部门规章制度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相结合的交通运输信用法规体系。完善信用考核标准,实施分类考核监管。针对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等运输市场不同经营门类分别制定考核指标,加强信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积极引导第三方机构参与信用考核评价,逐步建立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与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列入失信记录。鼓励和支持各单位在采购交通运输服务、招标投标、人员招聘等方面优先选择信用考核等级高的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加强监管和惩戒,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2017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运输物流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6、统计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开展企业诚信统计承诺活动,营造诚实报数光荣、失信造假可耻的良好风气。完善统计诚信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统计诚信评价制度和统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统计领域的弄虚作假行为,建立统计失信行为通报和公开曝光制度。加大对统计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将统计失信企业名单档案及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将统计信用记录与企业融资、政府补贴、工商注册登记等直接挂钩,切实强化对统计失信行为的惩戒和制约。2016年1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统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7、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用建设 2015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16年底前完成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启动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按产品分类特点探索制定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初步构建信用等级评价机制。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7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税务等领域信用A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联合激励的措施》,推动建立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促进食品药品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营造诚信社会环境。2015年以来,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追溯标准建设工作加速,先后印发了关于白酒、食用植物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8、中介服务业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并作为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实施信用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重点加强公证仲裁类、律师类、会计类、担保类、鉴证类、检验检测类、评估类、认证类、代理类、经纪类、职业介绍类、咨询类、交易类等机构信用分类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

9、会展广告领域信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推动展会主办机构诚信办展,践行诚信服务公约,建立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推广信用服务和产品的应用。加强广告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广告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打击各类虚假广告,突出广告制作、传播环节各参与者责任,完善广告活动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机制。

七、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开展各行业企业诚信承诺活动,加大诚信企业示范宣传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各环节中强化信用自律,改善商务信用生态环境。鼓励企业建立客户档案、开展客户诚信评价,将客户诚信交易记录纳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销售授信额度计量,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流程,防范信用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强化企业在发债、借款、担保等债权债务信用交易及生产经营活动中诚信履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信用管理师。鼓励企业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加强供水、供电、供热、燃气、电信、铁路、航空等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业企业的自身信用建设。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委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目前,由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实施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正在逐步构建完善。企业信息公示意愿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累计公示2013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219.03万户,累计公示2014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482.49万户,年报公示率分别为87.55%和85.12%。企业信用约束逐步增强,截至2016年7月14日,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主体共284.01万户,占全国实有主体的12.38%。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了年报抽查试点,探索建立年报抽查工作机制。目前,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公示抽查、小微企业名录等功能,截至2016年8月底,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37.2亿人次,日查询量最高接近1000万人次。

目前,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统一信用体系与专项信用体系并存、相互促进的格局。以工商部门为中心的企业统一信用体系初步形成。除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外,还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平台、最高人民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平台。从抽查情况来看,多数部委尚未建立专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在已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部委中,大部分存在企业信用信息量比较少、企业信用信息不够丰富等问题。在没有建立专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部委中,超过一半部门的部委官网上查询不到行政许可或行政处罚信息。

地方政府部门在中央部门的信用信息平台基础上,根据地方情况搭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地方的这些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极大地扩展了企业信用信息的覆盖面,从不同角度强化了公示信息的实用性和专业度,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企业信息查询不够方便、快捷、流畅,查询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障碍;企业信用信息还不够丰富、完整,更新不够及时;一些企业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股权变更等核心信用信息长时间空白;部分地方对抽查检查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存在诸多障碍。各地方企业信用公示平台建设参差不齐,东部发达城市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有的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普遍质量不高。地方政府搭建的平台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城市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但也有一些城市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各个政府部门出于各自管理的需要,要求企业报送相关数据和信息,从而形成多头报送信息、增加企业负担的问题。而且,报送信息的标准又不统一,难免形成信息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完善企业信用机制体系建设,必须加强统一信用体系与专项信用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法律界定,明确公开与不公开的边界。完善企业信息公示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对企业信用信息发布的时限、信息内容、信息共享机制、共享程序、问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各专项信用平台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与工商部门的信息平台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其他部门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信息应接入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制定统一的信息报送标准,减少企业多头报送、重复报送问题,减轻企业负担[王伟,张建华.消除企业信用信息“孤岛”.学习时报,2016-08-08]。

第四讲社会诚信

一、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根据2014年6月新华社联合新浪、搜狐、网易开展的中国社会诚信现状网络调查结果,超过88%的网民曾因别人不诚信吃过亏,有75%的网民承认自己有过不诚信行为并感到愧疚。很多网民留言,批评假冒伪劣、地沟油、学术造假、碰瓷等失信行为,认为有些领域甚至存在较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多数网民看来,目前不诚信现象比较严重的行业包括医药卫生、广告营销、房地产、食品等,分别有71%、65%、60%、59%的人选择了这四顶。此外,电信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不诚信现象也比较常见。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宜音认为,当社会信任被破坏后,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受骗经历的增加会导致社会诚信链条的断裂,一方面社会焦虑增加,人们处处谨防上当;另一方面,人们自己也有可能放松自我约束,做出失信行为。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82%、79%、71%的网民分别选择了社会风气不正、失信成本太低、社会诚信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三个选项,63%的网民选择了“利益诱惑”这个选项[ 何慧媛,张紫赟,周畅.透视社会诚信现状:三大主因导致不诚信现象.新华网,2014-06-08]。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以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1)“文革”及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为了彻底消除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解放以来对旧的思想文化和传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清算和批判,其中有许多成功的方面,也有一些惨痛的教训。特别是“文革”使很多优良传统遭到破坏。在批判摒弃封建思想糟粕时,将中华民族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也丢掉了。讲真话、实事求是遭到打击和批评,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反而得到赞扬好处多多。同时,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封建思想影响下,人们或缺乏独立人格、或迫于压力,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只好违心地说假话。久而久之,社会诚信就自然被破坏了。(2)道德教育的虚化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思想都把诚信看得很重,但却停留在道德层面,强调注重个人自觉,对实践层面和社会约束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不足,导致诚信教育苍白无力。如“狼来了”和“烽火戏诸侯”等教导人们不说谎、不作假的故事,谁也没有真正拿它当回事。当今包括诚信在内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局限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有力和有效措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教育者说的和做的不相一致,致使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3)对市场经济的模糊认识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是密切联系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统统都是腐朽落后的东西,因而在学习市场经济模式的时候把信用等一些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合理理念也给否定和排斥掉了。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要有法制保证和制度约束就可以了,诚信等道德观念在市场经济中不很重要。实际上,法制和诚信是市场经济的两个轮子,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没有法制,市场经济将出现混乱,没有契约,市场经济也名不副实;但没有诚信,法律就会大打折扣,契约也是一纸空文。(4)个人主义膨胀,利欲熏心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一大二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求绝对服从组织,不讲个人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获得了独立经济人地位,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遵循的最高原则和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社会诚信受到冲击。(5)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数量大、变化快,加之信息的公开公正和迅速有效传递尚未实现,使交易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因为社会流动性加大和市场交易的不确定,也使失信者有了从事欺诈而逃避打击处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在市场准入、市场管理、市场监督、信息反馈等许多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在对失信者处罚力度上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政府一些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方法和自身素质不高,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舆论环境作用不充分等,也是失信存在和蔓延的原因。(6)法律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在美国,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有十多部,对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的信用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如对造假,在美国可以最高处罚500万美金,加上10年徒刑,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对造假的赔偿只有三倍。我国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近年来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别是对于社会失信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信者敢于违法。

2、意义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讲求信用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优化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进社会进步。诚信是一种人际交往准则,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诚信的交往准则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迫。诚信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和信任。诚信能够引发关爱的热情,把激励和期待投给对方,使对方树立起自信和责任,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综上所述,加快社会诚信建设,抑制不诚信行为,对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也极其重要、势在必行。

二、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用管理和行业诚信作风建设。树立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坚持仁心仁术的执业操守。培育诚信执业、诚信采购、诚信诊疗、诚信收费、诚信医保理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等诚信医疗服务准则,全面建立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开展诚信医院、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制定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信用评价指标标准,推进医院评审评价和医师定期考核,开展医务人员医德综合评价,惩戒收受贿赂、过度诊疗等违法和失信行为,建立诚信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药品安全领域信用制度,建立药品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信用档案。积极开展以“诚信至上,以质取胜”为主题的药品安全诚信承诺活动,切实提高药品安全信用监管水平,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加强人口计生领域信用建设,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信用信息共享工作。近年来,国家卫计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建立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方案,归集信用信息目录,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卫生计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委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共19个司局参与,负责指导、协调、解决卫生计生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厅,确定卫生计生监督中心为具体承办单位。李斌主任批示要求以卫生计生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诚信建设,为推动深化医改、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将卫生计生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兼顾行业特殊性,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将医疗卫生机构信用管理、医务人员信用管理、人口计生领域信用管理、行业诚信作风建设、行业政务诚信建设、服务相对人信用管理等6方面信息作为卫生计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内容。编制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陆续制定卫生计生行业信用信息分类分级、征集管理、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等规范性文件,为加大信用信息的应用提供制度保障。组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家组,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三是按照“成熟一批、报送一批”的原则,不断完善卫生计生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国家卫生计生委反复论证、积极沟通相关部门,已确定提供2项“个人类许可信息”、11类“组织类许可信息”、1类“个人类不良信息”、9类“组织类不良信息”等23项信用信息,并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需求协调小组提出27项需求信息。由于卫生计生信用信息标准、数据源形式的特殊性,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陆续增加信用信息基础目录,结合专业性、兼顾特殊性、体现实用性,科学确定第二批基础目录重点推进项目。四是积极搭建卫生计生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与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对接。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已通过项目需求与评审,进入设计开发阶段,信用信息归集等基础工作进展顺利,该平台于2015年底建设完成并上线试运行。通过信用信息的收集报告、主索引管理、质量控制、数据交换实现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并完成组织机构信用库和个人信用库的管理,向社会公众提供卫生计生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公示等服务。2016年,各地探索建立了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的信用评价指标标准,推进医院评审评价和医师定期考核,基本构建起诚信医疗服务体系。2017年6月,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严密防控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意见》,提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应当将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施行联合惩戒并通报其所在单位。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建设

1、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 2012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提出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以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优质服务为核心,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开展诚信教育培训、诚信服务制度建设、诚信状况诊断评估和诚信典型宣传示范等诚信创建活动,推动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制定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示办法。建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和仲裁的管理,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督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诚信建设,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打击各种黑中介、黑用工等违法失信行为。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提出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

(1)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拖欠工资等违法信息的归集、交换和更新机制,将查处的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住房城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诚信信息平台或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相关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互认共享。

(2)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由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使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目前,各地方已经开展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行为黑名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对职业中介实施信用监管等工作。

2、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在救灾、救助、养老、社会保险、慈善、彩票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诚信制度,打击各类诈捐骗捐等失信行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实施中的申请、审核、退出等各环节的诚信制度,加强对申请相关民生政策的条件审核,强化对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及保障房使用的监管,将失信和违规的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构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家庭认定机制,确保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公平、公正和健康运行。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加强社会保险领域的劳动保障监督执法,规范参保缴费行为,加大对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等社会保险协议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类参保人员的违规、欺诈、骗保等行为的惩戒力度,防止和打击各种骗保行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等各环节的透明度,推动社会保险诚信制度建设,规范参保缴费行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2017年4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关于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管理和教育。

四、科教文体领域信用建设

1、教育科研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加强教师和科研人员诚信教育。开展教师诚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发挥教师诚信执教、为人师表的影响作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诚实守信良好习惯,为提高全民族诚信素质奠定基础。探索建立教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将信用评价与考试招生、学籍管理、学历学位授予、科研项目立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选表彰等挂钩,努力解决学历造假、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考试招生作弊等问题。(1)教育领域在学术诚信方面,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招生考试方面,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成了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对高考、成人高考、硕士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进行诚信档案采集,保存了考试中发现的违规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的基本情况、违规事实和处理结果等信息。在师德建设方面,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助学贷款方面,教育部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配合经办银行采集毕业贷款学生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将个人助学贷款办理情况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关联,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此外,教育部编制完成了包括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章程核、中小学教材审定信息等9项《部门信用信息目录》,包括教师师德处分信息等14项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共享需求目录》,并开展相关信用信息归集整理工作。制定了《教育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部内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机制。配合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制定学校统一代码标准、改造注册登记系统等工作的组织实施[何玲.以诚筑教稳步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改革报,2016-04-20]。(2)科研领域中国科研诚信体系的建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在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下,我国齐抓共管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约束与激励并重的科研诚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早在2007年,科技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前,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已达到16家。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对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惩戒等作出规定,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科研诚信工作的重要指导。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地方科研项目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建成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科研项目信用管理基础平台向社会开放服务。在由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等6家发起单位1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统一部署协调下,由科学技术部信息中心建设运行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2016年投入运行。该系统平台是跨多部门、多地区运行的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为科研信用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本运行平台,系统分为公开公示、项目申报、在线服务、成果报告、科研资源和科研资金等栏目。其中,公开公示内容包括信息公开、申报指南、计划专项公示、项目过程公示和信用警示信息等子系统。当前,计划专项公示和项目过程公示列项为国家“十三五计划”中的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及基地和人才专项等项目计划,每项计划中的过程公示覆盖从指南发布、项目申报、评审专家、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监察和结题验收等全流程环节。2016年3月,科技部等15个部委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相关项目承担人员、咨询评审专家等以下行为属于严重失信行为:(1)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造假、故意重复申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科技计划和项目承担资格。(2)项目申报或实施中抄袭他人科研成果,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和图表等,违反科研伦理规范。(3)违反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规定,无正当理由不按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书等)约定执行;擅自超权限调整项目任务或预算安排;科技报告、项目成果等造假。(4)违反科研资金管理规定,套取、转移、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谋取私利。(5)利用管理、咨询、评审或评估专家身份索贿、受贿;故意违反回避原则;与相关单位或人员恶意串通。(6)泄露相关秘密或咨询评审信息。(7)不配合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提供虚假材料,对相关处理意见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7)其他违法、违反财经纪律、违反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书等)约定和科研不端行为等情况。目前,在汇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查处的失信行为信息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在2016年和2017年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评审、中青年领军人才遴选、结余经费管理等工作中参考使用了该数据库的记录结果。

2、文化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娱乐、演出、艺术品、网络文化等领域文化企业主体、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法制定文化市场诚信管理措施,加强文化市场动态监管。2017年4月,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涵盖全国90%以上的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定期公布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主体和文化产品黑名单、警示名单,对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文化市场信用管理规章制度,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标准及规范建设。健全文化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与其他部门建立信用信息交互共享及联合惩戒机制,向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便捷及时的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以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公开为监督约束手段,以警示名单和黑名单为基本制度,以行业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分类评定为辅助,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协同监管机制。

3、体育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制定职业体育从业人员诚信从业准则,建立职业体育从业人员、职业体育俱乐部和中介企业信用等级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推进相关信用信息记录和信用评级在参加或举办职业体育赛事、职业体育准入、转会等方面广泛运用。201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全面启动体育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推进体育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总局信息中心三个课题组,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4、旅游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游业消费者意见反馈和投诉记录与公开制度,建立旅行社、旅游景区和宾馆饭店信用等级第三方评估制度。2015年7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印发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自2015年7月17日起施行。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建立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对导游、旅行社和行业组织等进行信息化信用管理,推进了旅游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工作。一些地方制定了旅游行业社会信用体系政策。2015年12月,湖北省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旅游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旅游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记录及成果应用,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五、其他领域信用建设

1、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诚信管理制度,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办法。重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信息纳入失信记录,强化对盗版侵权等知识产权侵权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建设,探索建立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诚信评价制度。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全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1)完善信用信息目录。根据国务院“双公示”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系统信用信息目录,建立起包括专利保护与专利代理监管等项信息在内的知识产权系统信用信息目录。(2)实现数据平台对接。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社会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先导工程建设工作,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节点前置系统部署施工及运行管理工作。(3)及时整理共享信用信息数据。整理各地已公示的部分假冒专利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已公开的专利代理机构及人员基础信息和受惩戒信息等信用信息,作为知识产权系统第一批信用信息数据上传至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各部门之间的共享。(4)强化专利代理行业信用监管。发挥中国专利代理诚信信息平台作用,及时更新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的基础信息,向社会公布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执业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记录,公开专利代理行业惩戒决定和专利代理人协会的行业自律处分信息。2016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提出切实做好信息记录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2、环保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4月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54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评文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强化对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的信用考核分类监管。建立企业对所排放污染物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制度。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并组织开展动态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予以相应的鼓励、警示或惩戒。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商务等部门的联动。2015年12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公示和相关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为手段,提高企业环保自律和诚信意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江苏、上海、安徽、湖南、福建等省市积极推进环保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地基本建立起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已实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信息采集、评分、结果公布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做到了评价流程中操作全程留痕、保证了评价结果可追溯。同步实施的措施还包括建立企业环境信用承诺制度、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环境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环境信用建设,为实现环保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环境领域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提供了保证。

3、社会组织诚信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依托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加快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运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规范社会组织信息公开行为。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各类社会组织章程,强化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2015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确立了在2016-2017年,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类法人由多码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2015年12月,民政部印发《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施工作方案(试行)》,并组织会议、培训,对转换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2016年1月,全国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证书首发,将原来社会组织登记办理的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书整合为民政部门合法加载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证书,简化了办事手续,将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2016年全国完成了85%的存量社会组织赋码转换,近50%的社会组织换取了统一信用代码的新登记证。2017年底,全国70万家社会组织将全部换上新的“身份证”。全国社会组织统一代码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基础信息、行政许可(包括成立、变更、注销)、年检结果和评估信息等进行记录和共享查询。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为摸清全国社会组织底数,提升社会组织工作“循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依法依规清理“僵尸组织”推动社会组织优化整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科学监管等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4、互联网应用及服务领域信用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培育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理念,逐步落实网络实名制,完善网络信用建设的法律保障,大力推进网络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经营行为、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建立涵盖互联网企业、上网个人的网络信用档案,积极推进建立网络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机制,大力推动网络信用信息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应用。建立网络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实施网络欺诈、造谣传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严重网络失信行为的企业、个人列入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主体采取网上行为限制、行业禁入等措施,通报相关部门并进行公开曝光。

六、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突出自然人信用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库,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记录,实现全国范围内自然人信用记录全覆盖。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统计从业人员、注册税务师、审计师、评估师、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证券期货从业人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保险经纪人、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专利服务从业人员、项目经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导游、执业兽医等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1、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中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规范发展征信市场,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合力。二是健全法制,规范发展。健全个人信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个人征信机构,分别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的记录、归集、处理和应用。四是强化应用,奖惩联动。积极培育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产品应用市场,推广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化应用,拓宽应用范围。建立健全个人诚信奖惩联动机制,加大个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力度。

2、主要任务(1)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推动完善个人实名登记制度。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推进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推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实现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覆盖。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个人身份信息的查核工作,确保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的唯一性。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诚信记录奠定基础。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以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归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实现及时动态更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要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个人征信信息的归集与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会员信用档案。(2)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明确个人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做好数据库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查询使用登记和审查制度,防止信息泄露。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个人征信业务合规开展,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强隐私保护。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采集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公司、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规范其个人信息采集、提供和使用行为。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修复机制,制定异议处理、行政复议等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明确各类公共信用信息展示期限,不再展示使用超过期限的公共信用信息。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丰富信用修复方式,探索通过事后主动履约、申请延期、自主解释等方式减少失信损失,通过按时履约、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方式修复信用。(3)规范推进个人诚信信息共享使用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制定全国统一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分类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依托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查机制。积极开展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各级政府要依法依规及时向社会提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授权查询服务。探索依据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构建分类管理和诚信积分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应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关系,并向个人征信机构提供服务。(4)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优良信用个人提供更多服务便利。对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确定的信用状况良好的行政相对人、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行业协会商会推荐的诚信会员,以及新闻媒体挖掘的诚信主体等建立优良信用记录,各级政府要创新守信激励措施,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和连续三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鼓励社会机构依法使用征信产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收益。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实施联合惩戒。依法依规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公信力以及拒不履行国防义务等个人严重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将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在对失信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惩戒的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联合惩戒措施,将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鼓励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严重失信记录,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实施信用惩戒措施的参考。推动形成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个人严重失信行为披露、曝光与举报制度,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各级政府掌握的个人严重失信信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鼓励市场主体对严重失信个人采取差别化服务。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3、政策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规划,部署实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工作考核推进机制,对本地区、本领域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定期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有力维护个人信息的主体权利与合法权益,完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处理和应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制度,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费保障,对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工作、管理工作积极予以经费支持。加大对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应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4)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分工,明确完成时间节点,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人、落实到人。延伸阅读:强化个人诚信建设要做到“四抓四重”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议上指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一切信用问题都是“人”的信用问题,或者说一切信用问题最终都与个人密切相关。加强个人诚信建设,要做到“四抓四重”。“四抓”是指“抓典型、抓教育、抓记录、抓奖惩”。(1)抓典型。典型具有示范效应、导向意义、榜样价值,抓典型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要树立个人领域的诚实守信和严重失信典型,通过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守信和失信典型事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地方政府及诚信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2)抓教育。教育是培养诚信文化、养成诚信习惯最有效的方式。个人诚信建设要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要积极将诚信教育纳入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3)抓记录。以信用记录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反映个人诚信状况,关键是信用记录要全、信用信息要准。加快建立公务员、会计、审计人员、评估人员、教师、医生、律师、导游等14类重点执业人员的诚信记录,实现及时动态更新。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志愿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相关人员行为记录要着力完善。(4)抓奖惩。要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重点领域建立联合激励机制,签订联合激励备忘录,对守信者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服务。要将严重失信的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鼓励各类主体对严重失信个人采取差别化服务,对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要将严重失信记录、典型案例及相关当事人,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开。“四重”是指“重实名、重安全、重修复、重服务”。(1)重实名。实名制是现实生活交往、各类交易活动中保障安全的手段。推进相关领域实名制是大势所趋,要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推进所有公民统一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和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互联网、电信、金融、快递物流等领域实名认证工作。(2)重安全。个人信用信息泄露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要重点加强对个人信用信息、隐私安全的保护,明确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个人隐私保护立法,对泄漏、非法贩卖、窃取、采集、加工、使用个人隐私等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处罚打击力度。(3)重修复。个人诚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惩防并举,正向激励为主。在加强联合惩戒约束的同时,要给个人失信改过的机会和条件,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纠错、修复机制,制定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行政复议、诉讼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对未成年、对非主观故意非恶意的失信者,要以教育为主,提供改过自新、恢复信用的机会和环境。(4)重服务。鼓励地方政府以公益性、属地化服务为原则,加快建设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一体化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建立互联、互通、互查机制,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共享关系,并向个人征信机构提供服务[ 连维良.不负使命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信用,2017(02)]。

七、社会诚信建设教育

1、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制定颁布公民诚信守则,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要强化理念,培养诚信意识。倡导从个人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发挥诚信榜样示范作用,做到坦诚相见,以诚相待。

2、广泛开展诚信宣传要大力营造诚信建设舆论声势,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杂志以及网络中的正面舆论引导群众,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群众学,用弄虚作假、欺诈欺骗的反面典型警示群众。褒扬先进典型,鞭挞失信行为,让“以诚立身、诚信做人”应当成为每个社会人的处世准则,而失信者也必将“寸步难行”,从而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苏健.弘扬诚信文化筑牢社会诚信体系基石.淄博文明网,2016-03-17]。结合春节、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劳动节、儿童节、网络诚信宣传日、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诚信兴商宣传月、国庆节、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法定节假日,集中宣传信用政策法规、信用知识和典型案例。推动创作中华传统诚信文化与时代价值观相融合的诚信文艺作品、公益广告,丰富诚信宣传载体,增加诚信宣传频次,提升诚信宣传水平。

3、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发掘、宣传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评选的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诚信典型。组织各类网站开设网络诚信专题,经常性地宣传推广各类诚信典型、诚信事迹,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诚信主题文化作品,加强网络失信案例警示教育。支持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向社会推介诚信典型和无不良信用记录者,推动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

4、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校开设社会信用领域相关课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开设信用管理相关专业。推动学校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推动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教育,并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5、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职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制度。加大对信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丰富信用知识,提高信用管理水平。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和教育制度,组织签署入职信用承诺书和开展信用知识培训活动,培育企业信用文化。组织编写信用知识读本,依托社区(村)各类基层组织,向公众普及信用知识。各部门单位、机关团体、传播媒体都要通过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门栏目,报刊影视、公共场所等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讲述诚信故事,开设诚信教育网页、微信公众号、App等不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挖掘民间诚信故事,开展诚信专题宣传活动等,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苏健.弘扬诚信文化筑牢社会诚信体系基石.淄博文明网,2016-03-17]。

第五讲司法公信

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本章阐述了什么是司法公信以及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总结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司法公信建设情况。

一、司法公信及其重要意义

1、什么是司法公信从词源角度分析,司法公信是由“司法”和“公信”二词复合而成的,并在法治国家的语境下获得了其相对固定的含义。就“司法”而言,对其主体范围的界定存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广义说,法院、检察院的中义说和仅指法院的狭义说。

对司法行为的感知和评价,存在着从当事人、诉讼参加人到利害关系人,再到第三人,最终达至社会一般人的逻辑路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内,司法公信的确立过程应当肇始于法官对其所获得司法权的自信。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上,法官方可能推动司法权的第一次运行。而司法权的原初运行,首先影响到该次裁判的当事人、诉讼参加人,进而波及至利害关系人,并在此二类主体中产生感知和评价。原初运行的影响可能到此为止,亦可能进一步扩展到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乃至社会一般人。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法院裁判活动的反复演绎,其辐射范围必然不断扩大,并最终形成某一历史时期内该社会环境下社会一般人对法院裁判活动的总体评价。至此,司法公信的确立与否方能获得准确判断。可见,“信”的确立有其自身的清晰路径,即由法官自信的裁判,引发特定主体的他信,而当这种他信累积、拓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公信才能最终实现。

如果说在司法公信一词中“公”框定了感知和评价的主体,那“信”无疑即是表征了感知和评价的结果。通过考察“信”字的若干种常规解释,不难发现其在司法公信的语境下可能具备的含义应当包括“相信”和“信任”,而对这两种含义又可在评价效力上作进一步的划分,并分别对应不同的评价内容。

就“相信”而言,其对应的评价内容应该是法律。即公众应该首先相信法律、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作为根本参照标准,进而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当纠纷发生并且不能通过风俗、习惯、道德等一般参照标准获得化解时,会转而以法律为规尺,就纠纷的化解达成协议。由此可见,对法律自身公正的相信和认同,应当是“信”所应有的第一层效力评价。当然,法律自身的公正性根本上取决于立法水平,即所谓“人们遵守的法律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就“信任”而言,其对应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司法。即当纠纷发生并通过各方自行对照法律仍不能获得化解时,当事人会普遍选择将纠纷交由法院作出最终的裁决,而不是以“掰手腕”式的方式进行私力解决。当事人之所以愿意将纠纷交由法院作出终局裁决,至少在逻辑层面存在三方面决定因素:一是如前所述,相信和认同法律自身规定的公正性;二是法律的实施有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三是司法权运行程序及裁判结果的公正性。

就后两点因素而言,其对司法公信的影响程度上也存在差别。首先,毋庸置疑,法律的强制力是法律的基本属性,此即法律自身的威权性。但应当承认,法律的威权虽为必要,但非主要。因为强权可以成为“信任”的保障,但并不能产生“信任”本身。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决定性因素在于司法在分割利益、裁决纠纷时,其运行程序和运行结果两方面均具备应有的公正性。其次,程序公正包括但不限于诉权保障、居中裁判、诉讼地位相当、证据主义、司法民主、公开高效等;结果公正包括但不限于裁判标准统一、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准确、利益分割公平、文书说理透彻等。在法律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公众才会逐步认同司法、选择司法、尊重司法,亦即对司法产生普遍的“信任”。此时,法律威权虽然仍不可或缺,并在司法遭遇破坏时以强制力保障其运行,但司法已步入良性运行轨道,成为社会矛盾终局性的调节阀。

综上所述,司法公信是指在法律自身具备应有公正性的基础上,法院通过公正地适用法律,所逐步获得的社会一般人对司法作为矛盾纠纷终局裁决手段的普遍性信任评价[ 蒋蔚.何谓司法公信?光明日报,2014-02-13]。

2、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司法公信力,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司法权运行过程及结果的信任程度,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知和认同状况。当前,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提升,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客观需要司法的公信力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权威,关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能否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一方面,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将“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如果司法没有公信力,司法裁判得不到尊重和执行,经济利益关系得不到妥善协调,社会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也难以顺利推进。(2)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完成新时期政法工作三大任务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三大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完成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任务,必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充分保障人权,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要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依法妥善化解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目标,必须认真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民生。人民法院要通过坚持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3)提高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履行好职责任务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期,人民法院承担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宪法法律正确实施、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参与科学立法、促进严格执法、确保公正司法、推动全民守法等重要职责任务。履行好这些职责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履职,确保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从而发挥好司法工作规范、指导、评价、引领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提高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民法院作为人民群众心目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审判机关,理应是最讲理、最公正的地方。如果司法得不到社会普遍信任,就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人民法院工作要实现新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更加信任法院。只有人民群众信任法院,才能主动寻求法律途径、积极依靠法院解决矛盾纠纷,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只有人民群众信任法院,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法院的调解、裁判,司法权威才能树立;只有人民群众信任法院,才能更加理解、尊重法官,法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加和谐。人民法院必须通过坚持依法履职、推进司法改革、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等举措,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信力的问题,才能推动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愈趋多元。提高司法公信力、以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是实现利益分配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不二法门。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相关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1)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建立各级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人员信用档案,依法依规将徇私枉法以及不作为等不良记录纳入档案,并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依据。推进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诚信规范执业。建立司法从业人员诚信承诺制度。

(2)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密执法程序,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高司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作用,完善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实现以监督促公平、促公正、促公信。

二、法院司法公信建设

1、相关政策 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从制度层面就人民法院做好执法办案、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提升司法审判信息化水平,实现覆盖审判工作全过程的全国四级法院审判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强制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提高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鼓励诚信交易、倡导互信合作,制裁商业欺诈和恣意违约毁约等失信行为,引导诚实守信风尚。

2、建设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通过司法渠道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一些重大敏感案件得到依法妥善处理,一些错案得到依法纠正,赢得了全社会的认可,促进了司法公信力的提高。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全社会对法律规则的遵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前所未有,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人民法院在改革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司法传统,在保证公正司法、加强司法公信建设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高的可靠队伍。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矛盾的多发期、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人民法院成为矛盾纠纷的焦点,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审判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法治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法院和法官的要求与期望越来越高。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比,人民法院在司法理念、能力、作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各项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法院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社会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标准、能力水平、司法作风等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法官存在的作风不正、违纪违法、司法腐败等问题被迅速放大,造成负面影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将信用机制融入司法体制改革中,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网络查控体系已连通2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联网,实现网络查控、远程指挥功能,在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信用惩戒措施中,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3个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民商事行为、担任重要职务等进行全面限制,扩大限制高消费范围,新增限制乘坐高铁和一等座以上动车席位等措施。截至2017年2月,全国各级法院采取信用惩戒措施467万人次,将338.5万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35.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各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67.3万件,执结381.6万件,分别上升37%和31.3%。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敢于碰硬。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不论是什么人,坚决依法制裁,对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改革中,针对一些当事人反映不了解案件进度、审判不够透明等问题,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让诚实守信行为受到褒奖,让各种违法犯罪在阳光下现形。最高人民法院大力实施“天平工程”,实现3512个法院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已建成1.8万个科技法庭,把案件审判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已建成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动态管理。以此为基础,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各项工作全覆盖、人员岗位全覆盖。截至2017年2月,全国法院公开裁判文书1570万份、被执行人信息3560万条,直播庭审13万次,在满足当事人知情权、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倒逼法官提高司法能力和办案效率。同时,改版中国裁判文书网,增加公开5种民族语言裁判文书,提供全网智能化检索服务,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司法案例库和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延伸阅读:东城区人民法院以司法公信推动社会诚信 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全面开展“诚信工程”建设,旨在以司法诚信推动社会诚信,树立司法的公信形象。该院对内以法官规范为根本,通过审判、执行各个环节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法官的言行;对外通过预防、警示、惩戒措施,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净化司法环境。(1)法官规范为根本,提升司法公信东城区人民法院诚信工程基础是审判,主体是法官,重点是规范,目标是公信,开展诚信工程首先要从规范法官自身入手,让法官成为社会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把法院建设成最讲诚信的地方。为做到以诚正身,东城法院对内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全面完善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效规范法官言行。在立案环节,该院着力提升立案窗口接待规范化水平,严格接待流程和接待纪律。通过实施一次性告知应补充材料、严格依法依程序立案、公开诉讼流程、提示诉讼风险等诚信立案举措,规范法官立案行为。在审判环节,加强审判质效管理,出台《关于加强审限管理的规定》、《均衡结案管理办法》、《关于落实重要程序事项告知制度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开展“诚信调解”,规范调解工作机制和法官言行,做到“不压、不诱、不拖”、弱化对立冲突。在执行环节,加大执行告知力度和执行透明度,多角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和知情权,树立诚信执行良好形象。在监督评查环节,以保证案件质量为立足点,建立“审判管理、纪检监察、涉诉信访”三位一体案件评查机制,科学整合审判管理、纪检监察、涉诉信访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加强对法官日常工作的事中评查和责任倒查,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并据此建立法官诚信资料库,将诚信标杆和不诚信典型纳入奖惩机制。“诚信工程”的实施使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有了明显提升,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0.4%,同比上升8.4%;涉诉信访初访量明显下降,降幅达73.5%。很多当事人在感谢信中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法院司法作风令人欣喜的转变。法官既诚信又亲和,执法办案不但规范严谨,而且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就案办案。(2)诚信诉讼为核心,严惩失信行为对不诚信诉讼行为进行警示和惩戒,是东城区人民法院的一贯态度和做法。警示,就是通过法官的警示提示,告知失信后果,并通过严谨规范的司法行为,震慑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惩戒,就是通过当庭训诫、罚款等,以民事制裁手段对蓄意通过诉讼博弈获取利益的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当事人深刻体会到“失信有成本、不法有代价”。“没想到法院动真格的了,早知道我就不伪造签字了!”北京某房地产经纪公司负责人主动来到东城区人民法院,交纳了2万元的罚款。作为一起居间合同纠纷的原告,该公司将客户王某诉至法院,依据《房屋买卖居间服务合同》要求王某支付居间服务费和违约金。然而经鉴定,合同上出卖人的签字系该公司伪造。案件宣判后,合议庭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了诚信述评,并对该公司伪造证据的不诚信诉讼行为处以2万元罚款。为有效警示当事人诚信诉讼,该院启动诚信预警和承诺机制,将诚信风险提示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以《诚信诉讼提示书》列明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不诚信诉讼行为会造成的法律后果,同时要求当事人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为准确甄别虚假诉讼及其他不诚信诉讼行为,建立虚假诉讼防范机制,针对立案审查中虚假诉讼高发区、当事人不诚信诉讼行为类型、审判环节中的虚假诉讼要点等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对策;为依法惩处和震慑不诚信诉讼行为,建立不诚信诉讼行为惩处机制,制定《诚信诉讼制度规范实施细则》等制度,提高辨别能力,对发现的不诚信诉讼行为依法训诫或处以罚款;为在执行工作严格落实反规避执行措施,该院积极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将建立诚信档案与进行失信惩戒纳入执行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执行威慑机制。(3)辐射效应为延伸,倡导社会诚信由于制售“黑心烤鸭”,孔某等五名被告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带上法庭受审。经审理查明,五名被告人经合谋,将生产的无标签真空包装劣质鸭架产品进行包装后,冒充“全居德”、“福聚斋”等品牌的“北京烤鸭”销售至南河沿、北京西站等地的超市和小食品店。至案发已有约4万只“黑心烤鸭”流入市场。经送检,这些“黑心烤鸭”菌落总数达到检测极限,根本无法食用。为彰显法院依法严惩不诚信经营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决心,通过个案审判发挥震慑同类犯罪、倡导社会诚信的作用,东城区人民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百余名社区群众及2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与监督、旁听案件审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迎进来”是东城区人民法院推进“诚信工程”的重要方法。一方面,该院探索以鲜活案例作为倡导社会诚信的载体,邀请代表委员及各界群众旁听案件审理,感受诚信司法;另一方面,该院积极组织与律师、金融、保险等行业协会开展诚信座谈,建立诚信档案共享和互助协作机制,落实失信惩戒。通过频繁的法制课堂、专家座谈和媒体宣传,使诚信理念在思想交流中巩固、重塑,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中加强、深化。同时,东城区人民法院将“走出去”作为倡导社会诚信的必要途径。除了通过制作宣传册、宣传片和开展普法教育来宣扬诚信理念,还探索建立更有力度、更加亲民、更加常态化的工作机制。2012年3月,该院正式启动了“一驻两进”工作,即结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选派17名优秀法官入驻全区17个街道,在社区和网格中开展为期一年的司法服务工作,将能动司法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同时将诚信教育融入综合治理、法制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在基层大力弘扬诚信、维护诚信,放大“诚信工程”的社会影响和辐射效应。虽然总体上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在不断提高,但当前仍有一些当事人“信关系不信法官”,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试图影响法院裁判结果;一些当事人“信访不信法”,选择非正常途径解决纠纷,终审后不断申诉上访,有的甚至以缠访、闹访方式意图谋取额外利益;司法裁判的自动履行率有待提高,有能力履行却想方设法逃避执行的现象大量存在,执行难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院内部的问题,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从法院内部来看,“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一些案件效率低下、质量不高,裁判文书说理不够,办案效果不好,引起当事人不满;受各种因素干扰,一些办案人员不敢、不愿,也不能独立公正办案;一些法官群众观念不强,司法作风不正,对群众冷硬横推,对律师执业权利重视不够,司法公开的规定落实得不好;有的法官违背职业道德,徇私枉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时有发生,等等。从法院外部来看,社会公众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证据意识有待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观念还有待增强;我国根深蒂固的人情文化、圈子文化对推进法治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3、发展对策人民法院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看待司法公信力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司法公信力,充分认识司法公信力的提高是动态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看到司法公信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看到司法公信建设的发展趋势、司法公信力在不断提高的事实,从而增强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决心和信心。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司法公信力,把提高司法公信力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紧密结合,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既要做好法院的工作,又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用矛盾的观点认识司法公信力,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司法公信力,紧紧抓住人民法院司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这一主要矛盾,牢牢抓住一些法官能力不强、作风不正、还不能公正高效廉洁司法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来自党的领导,来自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公正司法最重要的保障,也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和水平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维护了人民权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司法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但一些消极负面因素对法院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有的法官把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司法审判活动中来,破坏司法公正,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从历史中认识司法公信力,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司法公信力。同时,还要善于做横向比较,在与其他国家司法制度的比较中正确看待司法公信力,从比较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坚持、发扬优势,改进不足,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做法。

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期,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全面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公信力的积累,最终要落实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行为上。只有依法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司法公信力才能提高,司法权威才能树立。人民法院必须抓好审判执行工作第一要务,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暴力恐怖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侵害人身和财产权利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打击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犯罪,维护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围绕实施“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加强涉外案件审判执行工作,平等保护中外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制裁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惩治腐败中的职能作用,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提振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2)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才会信服司法裁判,信赖人民法院,司法才有公信可言。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牢固树立法律规则思维、职权法定思维、程序正义思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维,坚决守住法律底线,确保司法公正,保护人民权益,伸张社会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过程及其结果的公正,从而增强司法公信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冤假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通过依法纠错取信于民。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大力提升审判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提升案件质效。(3)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延伸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只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才会对司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司法公信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必须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自觉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司法为民铭刻在灵魂中、落实在行动上,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狠抓立案登记制改革落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决不允许对当事人诉求相互推诿,决不允许让群众为立案来回奔波。坚持人民群众权利优先,依法妥善审理事关民生的各类案件,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基本政治权利不受侵犯。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诉讼服务中心,真正把诉讼服务中心建成密切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桥梁和纽带。加强司法便民利民工作,积极推广“车载法庭”、“诉调对接”等便民机制,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便利和温暖。(4)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人民法院必须始终保持改革的勇气和胆识,大力弘扬改革精神,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有机结合,坚定不移推进人民法院改革,着力破除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扎实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法官员额制、人民陪审员制度、涉诉信访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立案登记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5)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扩大司法公开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司法公开,人民群众能够了解人民法院工作,能够明白案件处理的过程,从而有效化解对法院和法官工作的误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信赖和信心。人民法院必须深刻把握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迫切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新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坚持创新驱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化法院建设步伐,推进数据集中管理,加强司法信息资源开发,促进法院信息化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用好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建设深化司法公开、展现法官风采、树立司法公信的重要窗口,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和理解法院工作,从内心树立起对司法权威的认可和尊重。(6)着力建设过硬法院队伍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坚持不懈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社会认同、群众信赖的法官队伍,司法公信力才能不断提高。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当法官为了什么、怎样当好法官”的问题,争当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好干部,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状态、做出新成绩。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法院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法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专业素养和审判业务能力,促进提升整体司法水平,夯实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基础。各级法院领导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全局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注重真抓实干,不断提升司法形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对队伍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对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惩处,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以廉洁的司法行为、纯洁的法院队伍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7)不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当法治精神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时,公平正义才能蔚然成风,司法公信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必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打击犯罪、化解矛盾、明辨是非、惩恶扬善,褒奖善行义举,谴责歪风邪气,真正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裁,促进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社会公众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加强法治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改进法官以案释法方式,丰富释法内容,让群众爱听、愿看、能理解、易接受,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周强.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推进司法改革确保公正司法.人民法院报,2015-06-24]。

三、检察院司法公信建设

1、相关政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创新检务公开的手段和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继续推行“阳光办案”,严格管理制度,强化内外部监督,建立健全专项检查、同步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诚信建设。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规范和加强查询工作管理,建立健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与应用的社会联动机制。

2、建设现状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原则,制定检察官权力清单,检察官在授权范围内独立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第二,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建立检察官惩戒制度、逐级遴选制度;第三,强化司法公开,深化便民利民,目前四级检察机关3662个检察院全面运行电子卷宗系统,方便律师查询和复制,提供服务15.3万件次。全面应用案件信息公开网,已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449万余条、法律文书158万余份、重要案件信息20万余条。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个一律公开”。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运用四级检察机关全联通的远程视频系统,上下级检察院共同接访11071次,开辟群众来访“直通车”。延伸阅读:广西人民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取向,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办案法治化水平,努力做到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推进法治广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坚持用正确的理念引领司法规范化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检察院党组始终把司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引导检察人员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准确把握当前司法环境重大变化,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提升自律意识和司法修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各级检察院检察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人权意识、程序意识和以规范促公正促廉洁的理念,切实承担起主体职责,从谋划部署、推动执行、落实措施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自治区检察院各部门承担自上而下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之责,在统一司法标准、严格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等方面,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和督促落实作用。(2)坚持用明晰的标准保障司法规范化 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围绕司法办案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建立健全600多项司法规范化制度,努力使每一个司法环节和司法行为都有章可循、确保规范有序。在窗口接待环节,创新建设综合检务接待中心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群众工作新模式,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到窗口轮岗锻炼机制,出台30项检务接待制度。在案件受理和立案环节,出台贪污贿赂要案线索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实行举报线索集中统一受理、统一管理,强化对举报线索流转监督。在职务犯罪侦查环节,制定完善反贪污贿赂工作办案规范、加强办案安全防范、规范扣押冻结赃款赃物行为、防止超期羁押等150余项规定,严格规范初查和侦查取证活动,全面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批捕、起诉环节,建立完善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260多项规定,严格执行逮捕、起诉案件质量标准,坚决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切实防止冤假错案。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环节,制定减刑假释案件开庭程序、减刑假释案件庭审检察人员出庭规程等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制度,健全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程序,规范派驻检察室的设置和管理,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环节,建立完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确立案件受理、审查、管理分离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动民行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3)坚持用科学的考评推动司法规范化近年来,广西检察机关按照最高检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案件管理和考评机制改革,运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所有案件网上办理,强化了对司法办案的全程监控和实时监管,促进每个办案环节都符合程序规范要求。从2014年起取消简单以数字指标、比率控制线等评分评优的做法,探索推行以司法规范化和案件质量为核心的科学考评体系。组织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对执行办案规范和纪律规定不严格、不依法听取当事人和律师意见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检察官的自我约束意识明显增强,司法行为的规范程度明显提升。(4)坚持用检察信息化倒逼司法规范化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以推行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契机,全面启动电子检务工程,着力推进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检察业务网上全流程运行,以信息化规范司法流程、落实办案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提升规范司法水平。紧密结合检察办案实际,加大侦查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与公安、工商、税务、金融、海关、国土、房管等部门建立高效的侦查信息查询共享系统,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职务犯罪信息系统和检察机关内部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司法办案提供高效服务。(5)坚持用扎实的培训促进司法规范化。广西检察机关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237项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检察人员严格司法、规范履职的素质能力,树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坚持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规范司法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推进分级分类全员培训。突出对办案一线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集中开展对三大诉讼法等法律的学习培训,促进全面准确掌握法律的新规定新要求。2012年以来,广西检察机关共举办正规化脱产培训522期,培训检察人员37381人次。同时,强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从检察业务专家、办案能手和业务部门领导中择优遴选检察教官,提高培训水平,推动司法规范化整体提升[崔智友.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检察日报,2015-03-18]。

3、发展对策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应自觉把司法规范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着力构建司法行为规范化的制度机制。(1)树立正确的理念。正确的司法理念是检察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的思想基础,决定司法活动的正确方向。检察机关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深刻认识到规范司法行为既是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2)推进检务标准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限制公民人身财产权利司法措施的使用,持续深入整治司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3)推进检务信息化。科技强检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手段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强化司法监督管理、规范司法行为、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推动提升检察工作的现代化水平。(4)加强教育和培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检察机关要按照“五个过硬”和“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的要求,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5)开展科学的考评。检察机关作为监督者,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监督,规范司法办案行为。要深入推进检察改革,继续完善和落实监督工作机制,保障司法办案依法有序开展。要加强案件集中管理和质量评查,通过强化专项检查、改进考核评价、严格责任追究等方式来规范和引导司法办案。要深化检务公开,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要继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在促进检察机关公正司法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以最高检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为重要契机,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构建规范司法行为制度机制[崔智友.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检察日报,2015-03-18]。

四、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全面推行“阳光执法”,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办案的制度规范、程序时限等信息,对于办案进展等不宜向社会公开,但涉及特定权利义务、需要特定对象知悉的信息,应当告知特定对象,或者为特定对象提供查询服务。进一步加强人口信息同各地区、各部门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完善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库建设。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情况纳入诚信档案,促进全社会成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开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结果,并作为单位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将社会单位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情况纳入诚信管理,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把依法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基本要求,坚持依法履职、依法管理,努力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辛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中国警察网,2014-01-13]。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切实提升公安刑事司法公信力。要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工作制度,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确保各项执法活动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要推动构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责任与检察、审判责任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刑事司法责任体系和有关管理制度。要加大执法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延伸阅读:湖北省公安厅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2015年,湖北省公安厅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以强化思想认识、健全组织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为抓手,强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强化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湖北省公安厅党委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传达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指定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信息处技术协助,厅相关警种全力参与。成立了湖北省公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2016年初,邀请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到厅机关讲授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容。先后十余次召开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会议学习相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并专门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数据标准、信息汇集、信息交换和信息质量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明确了警种部门的责任、形成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2016年下半年,为了配合省信用体系的建设,湖北省公安厅安排了专项经费,并对工作所需的各项条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依托信息化,做好规划设计。

湖北省公安厅依托“湖北公安云”,全面完成公安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并与30个省直部门签订外部数据共享协议,极大扩充了信息资源的深度与广度。截至2016年1月,全省公安机关存储各类数据资源约3000类、3万亿条,为建设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湖北省公安厅确认了信用主体标识码规范,完成了湖北省信用信息自然人主体标识编码和标准的设计编写工作,起草了《湖北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安行业汇集系统建设方案》,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湖北省公安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2015年全省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十五条》提出以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与政府部门间资源共享工作。

3、落实要求,认真组织归集报送工作。

(1)信用信息目录梳理确认

湖北省公安厅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对《湖北省信用信息目录(初稿)》行业分册确认表共449条进行修改和确认,最后经厅反邪教、治安、禁毒、网安、高警、消防、法制总队和交通管理局等8个单位确认236条目录事项,并对基本要素、业务要素、技术要素、数据存量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

(2)信用信息初始数据整理报送

2014年11月,湖北省公安厅对厅直有关单位发文收集初始数据,并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审核汇总上报,年底湖北省公安厅的初始数据已通过省信用办审核。

(3)信用信息的质量建设

湖北省公安厅组建了一支覆盖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的数据管理员队伍,形成了一套全流程化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建立了一个省市一体化的信息质量服务平台。从数据的源头采集、资源注册、整理编目、质量管理和服务应用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数据资源从采集到应用的全流程化机制。在数据采集方面,湖北省制定了基础数据采集标准,规范了业务数据采集流程,自主研发了直连云中心的一体化信息核录平台,实现各类信息的一站式采集,促进信息采集标准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对公安内部资源,由各警种按照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编写数据质量规则,县级公安机关的数据管理员负责对辖区内的所有数据资源进行注册、规整、编目、上报等工作,省市两级的数据管理员负责对本级数据资源进行注册、规整等工作,并对下级公安机关上报的数据资源进行审核和质量把关,并限期整改反馈。全省公安机关的所有信用信息资源统一实时汇集至省厅信息中心。在数据资源整理方面,在完成数据的统一汇集后,按照公安部统一标准,形成了一整套数据资源整合、编目、标准化、清洗转换等工作的固定机制,做到数据来者有源,入库即标。在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建立数据考核机制,依托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将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数据质量、更新速度等指标纳入考核,确保数据质量有保障。在数据服务方面,依托省市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接口,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4)提交失信行为清单和惩戒措施清单

按照《关于制定湖北省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和惩戒措施清单的通知》要求,将涉及到湖北省公安厅的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和惩戒措施清单汇总,并按时提交省信用办。其中涉及厅治安、内保、消防、网安总队以及交通管理局的102条失信行为事项。

4、全面推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1)督导督查工作

湖北省公安厅起草了《关于开展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湖北省公安厅督导督查工作方案》。2014年10月,由分管副厅长带队,治安总队、交通管理局、消防总队、科技信息处等单位各派一名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参加,对荆州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督导督查。同时,结合全省公安机关的工作特点,湖北省公安厅信息化办定期下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报,对各警种和市州的信用体系信息汇集和整合工作进行督导。

(2)宣传教育活动

湖北省公安厅多次召开会议,对信用体系相关知识、政策进行宣讲,对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进行讨论,并在平安荆楚网上开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栏,宣传信用建设工作及信用知识。

(3)目标考核通报

2016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信息化办将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纳入全省公安信息化网上动态考核,对各警种和市州的信用体系信息汇集和整合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排名,并纳入年底全省公安机关工作考核。

五、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进一步提高监狱、戒毒场所、社区矫正机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维护服刑人员、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等信息管理和披露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2016年12月底,司法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执法执业公信力。加强执法信息网上录入,切实加强执法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管理,确保每一项执法工作都形成完整的资料库、证据链。加强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供固化的执法流程,加强对执法权限的刚性约束,确保执法主体合法、执法责任明晰。加强执法活动网上监督,完善网上预警、网上督办、网上监控、网上抽查等监督机制,实现对执法活动网上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执法结果网上公开,深化政务公开、狱所务公开,不断拓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执业活动网上监管,推进法律服务人员执业信息公开,建立诚信信息体系,强化对法律服务人员执业的监督。延伸阅读:镇江市司法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7年以来,镇江市司法局坚持从单位和归口管理行业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1)加强诚信机关建设。落实政务公开,办理的行政性审批、核准或备案事项,全程向社会、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并在政府网站接受社会监督;落实限时办结,对项目行政性审批、核准工作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急、重事件实行特事特办或即受即办;落实政务承诺制度,切实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确保承诺事项如期兑现,取信于民。不能兑现的承诺事项,认真进行梳理,说明情况,征得群众理解。(2)加强信息平台打造。依托镇江司法行政网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积极探索建立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服务信息数据库和法律工作者信用数据库,不断扩大数据采集和覆盖范围,确保信息客观、真实、准确;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将法律服务机构的信用记录、归集、发布、使用管理和信用评级、信用评估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为开展信用公示、信用评估和信用咨询提供制度保障。(3)加强法律服务监管。整顿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行为,严格资格认定与市场准入,强化对注册、法定年检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公平竞争、合理收费、优质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大对各类法律机构的监管和对违法违规案件及其人员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出具虚假报告、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信用守则,引导行业自觉形成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建立诚信监督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因失信对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4)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按照“七五”普法规划要求,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为抓手,广泛开展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利用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例如,会同市工商局等部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会同市国税局、地税局开展诚信纳税系列普法活动等,均收到良好诚信宣传教育效果。

第六讲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本章阐述了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包括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业、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一、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直接作用于各个社会主体信用行为,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1、守信激励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按规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商、税务、质检、安全监管、海关、知识产权等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

(1)多渠道选树诚信典型将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确定的信用状况良好的行政相对人、诚信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志愿者,行业协会商会推荐的诚信会员,新闻媒体挖掘的诚信主体等树立为诚信典型。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监管和服务中建立各类主体信用记录,向社会推介无不良信用记录者和有关诚信典型,联合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守信激励。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完善会员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发布综合信用承诺或产品服务质量等专项承诺,开展产品服务标准等自我声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形成企业争做诚信模范的良好氛围。(2)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对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行政相对人,除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材料外,部分申报材料不齐备的,如其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应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3)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优先考虑诚信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对诚信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在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提倡依法依约对诚信市场主体采取信用加分等措施。(4)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安排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监管对象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分类,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诚信企业,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优化检查频次。(5)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发“税易贷”、“信易贷”、“信易债”等守信激励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和商业销售机构等市场服务机构参考使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结果,对诚信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6)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将诚信市场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及时在政府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在会展、银企对接等活动中重点推介诚信企业,让信用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考量因素。引导征信机构加强对市场主体正面信息的采集,在诚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的行业领域,对守信者加大激励性评分比重。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表彰诚信会员,讲好行业“诚信故事”。在守信联合激励方面,国家税务总局与银监部门、金融机构建立了银税合作机制,全国金融机构运用纳税信用信息发放贷款超过1300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分别出台了对A级纳税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的联合激励备忘录。

2、失信惩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逐步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开展申请人信用审查,确保申请人在政府推荐的征信机构中有信用记录,配合征信机构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推动形成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制定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推动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对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推动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委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

(1)对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在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本领域失信行为作出处理和评价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重点包括: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包括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二是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包括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严重失信行为。三是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信力的行为,包括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判决或决定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等严重失信行为。四是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拒绝、逃避兵役,拒绝、拖延民用资源征用或者阻碍对被征用的民用资源进行改造,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等行为。(2)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3)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有关部门和机构应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便于市场识别失信行为,防范信用风险。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对严重失信主体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4)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业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完善行业内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将严重失信行为记入会员信用档案。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与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行业标准、行规、行约等,视情节轻重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惩戒措施。(5)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完善失信举报制度,鼓励公众举报企业严重失信行为,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支持有关社会组织依法对污染环境、侵害消费者或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等群体性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鼓励公正、独立、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开展失信行为大数据舆情监测,编制发布地区、行业信用分析报告。(6)完善个人信用记录,推动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对企事业单位严重失信行为,在记入企事业单位信用记录的同时,记入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人员的个人信用记录。在对失信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惩戒的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联合惩戒措施。通过建立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数据库及联合惩戒机制,使失信惩戒措施落实到人。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1)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设立金融类公司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作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参股、收购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批的审慎性参考,作为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审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审慎性参考。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发行债券限制。对失信被执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从严审核,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合格投资者额度限制。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审批和管理中,将失信状况作为审慎性参考依据。股权激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协助中止其股权激励计划;对失信被执行人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协助终止其行权资格。股票发行或挂牌转让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股票发行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审核的参考。设立社会组织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发起设立社会组织审批登记的参考,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发起设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或主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政府采购项目信息;依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作为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依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或主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2)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获取政府补贴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请政府补贴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获得政策支持限制。在审批投资、进出口、科技等政策支持的申请时,查询相关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作为其享受该政策的审慎性参考。(3)任职资格限制担任国企高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限制其担任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国有股权方派出或推荐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担任相关职务的,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免去其职务。担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限制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金融机构高管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限制其登记或备案为社会组织负责人。招录(聘)为公务人员限制。限制招录(聘)失信被执行人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应作为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入党或党员的特别限制。将严格遵守法律、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况,作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以及党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不作为组织推荐的各级党代会代表、

第三篇:诚信PPT演讲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政权的真正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收入,也不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力量,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品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诚信是上天赐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许多人不能通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也有许多人通过了这场考验,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这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没留下些什么;通过得人也会消逝,但他们却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试想,如果社会缺失了诚信,每个成员都将生活在恐惧、步履小心的怀疑境地:早上起床吃早餐你会问,牛奶是不是病奶牛产的?包子里面的肉是否可靠?听到某著名公司产值大增的新闻报道,你不禁要问是媒体虚假宣传还是公司的战略浮夸?去银行存钱,营业员把你递的钱从验钞机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否有假币;去超市买东西,对找你的钱看了又看,担心遭到暗算„„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然而,在我们身边缺失诚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虚假广告横行天下;劣质商品充斥市场;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豆腐渣”工程造成无数人间悲剧„„难怪时常有人对某些真实的消息产生怀疑,甚至有调查显示,“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诚信演讲稿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提出,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明确提出在道德建设中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指导思想,这是对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论断,是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而得出的一个有针对性的结论。

“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要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个重要精神动力。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在先秦,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后来,思想家们往往把“诚”和“信”相互通用。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不论是单独使用或相连使用,在古代,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则人任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大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小车无皔(小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个大家共同营造的真诚的扭转中,之所以说它真诚,是因为我们是站在友好的舞台中竞争,用真诚诉说,用诚信交流,所以每个人都是成功的。此刻就在这真诚的氛围中,我想与大家共同弹奏一曲诚信与灵魂的谐奏曲―――《诚信与我们的心灵同在》。

首先,我想说,我们很幸运,也很奢侈,因为诚实的空气将你我包围,踩着充满了信用的气息,我们的脚步在校园里踏响,我们的口号在城市的上空中回荡,曾经在庄严的国旗下,我们高喊:“诚信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诚信在我们心中”。那里的我们是富有的,这种富有不仅仅是当时难得的勇气,更是我们深植心中的信念――诚信与我们的心灵同在。

得所有人为之雀跃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网络站日子,那是我们的骄傲和辉煌。那么,此刻请允许我以我最诚的心与诚信的灵魂共舞,共沐浴这难得的荣耀。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曾经的成功,然而我却不希望那句“曾经”隔断了我们坚定的信念。我要告诉大家,那不是终点而是更新的起点。它要求我们做的更高、做的更好;它要求我们用更大的成功来证明:诚信是我们道德基准之上的一个永恒的亮点。

拾金不昧者在我们的校园不断涌现,诚信为本,更改父母错报户口的有几十例之多,同学之间以诚相待,团结互助之风已日渐浓重,诚信教育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诚信将伴我们奋然前行!在诚信光芒的照射下,我们会显示出高大挺拔的身影。在走向社会的路途中,我们会挺直腰板高昂着头迎接生活,因为我们无所担心,无所遗憾,在现实的口袋里,已经有一兜满满的诚信的硕果在为我们祝福,给我们力量。我们有竞争的优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资本,有昂首挺胸的勇气。这就是诚信的力量,这就是诚信的伟大。同学们,请用这无穷的力量,在你前行的道路中披荆斩棘,让你的人生从此光明,从此于众不同!

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在我心中”优秀演讲稿选登 作者:田治琛 翻开人类浩繁的史册,远古的人类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漫长的跋涉。超过了茹毛饮血,超过了刀耕火种,超过了挥戈长舞,超过了战火硝烟,超过了科技革命,„„走向了灿烂辉煌的21世纪。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创造了,得到了,拥有了很多„„梦想一个个变为现实,科技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物质生活经历了质的飞越。然而,站在新世纪通往明天的渡口,合上史册,掩卷长恩,我们在一路匆匆进取的步伐中又失去了什么呢?――是诚信。诚信?何为诚信?金钱?权力?地位?荣誉?不,都不是,诚信它是一轮不染尘埃的圆月,惟有以真诚的心灵与之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的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作,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我们用生命创造的一切神话,敲开了诚信的庇护,都将在历史的尘埃中坍塌。

黄金屋――终有一日会在风雨的洗礼中褪尽颜色,颜如玉――终有一天会枯老成一副朽骨。而诚信却不,诚信它是生命的要求,历尽千年而不失生命的本色。因为它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人类有别于兽类就是人间不可磨灭的诚信,它与我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亲如一家;诚信是做人的资本,因为它是自我把握的尺度;诚信是一种道德上的准则,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彼此信任,平等相待。每当诱惑在面前晃动,这时诚信便会闪光,告诫我们背离人生的准则也就背叛了友人、背叛了自己、背叛了社会。

“人无信而不立”,自古以来,诚信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要求。

商鞅变法造就了强大的秦国,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信于民;刘备托孤于孔明,不就是因为他“忠心耿耿,诚信为重”吗?如果没有诚信,百年老店怎么会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还能传为千古美谈吗?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诚信对人,诚信对已。尽管我们涉世虽浅,眼光虽薄,心灵虽弱,但凭着一份执著,靠着一份不辍,携着一份坚强,我们追求着一份美好的信仰,寻觅着永恒的美德,追求着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这就是诚信。

朋友,人间自有真情在!拣起真诚也就拣回了自我,拣回了良知,别让诚信哭干了无助的泪水。我们仍有一条坚定的路可走,那便是――从我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用点滴之力重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题目是诚信。什么是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大家坐在这里听我演讲,是诚信;商家合法经营,是诚信;人们之间相互平等交往,是诚信。孔孟之家,礼、义、仁、信;商鞅变法,“徙木为信”。诚信,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而时至今日,我们为何又重提诚信?是的,这是因为有许多的事令人骇然: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假职称、假名子„„不胜枚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有一名德国留学生,成绩优异。毕业后,到处求职,屡屡受挫。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档案记录表明,他曾经逃避公共汽车票被抓三次。在新加坡,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可见,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诚信,公司才能聘用你;诚信,银行才能借钱给你;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诚信,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诚信无处不在,无处不需。当代社会,信用最集中的地方非金融行业莫属。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赢得长远的发展前景;客户监督,诚信接受服务,可以赢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及时得到资金补充,进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两者相互给予的诚信,就是无言的承诺,有效的融合和交流,他会使得金融业务有存有贷,资金流通通畅、安全、高效。“信用为天,俯首大众”是我们农村信用社服务于民的文化理念,我们对客户最大的诚信莫过于严格按照行业管理规定,合规合法经营,用高质量的服务,高水平的能力,高效率的工作取信于民,造福大众。在我市一个农村信用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民攒下两万块钱,想存到信用社可又怕信用社给少算利息。这可怎么办?精明的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把两万块钱在同一天分别存入信用社下属的四个代办站,每个站5000元,存期半年。到期后,他找到信用社主任进行咨询并计算到期利息。然后他跑到四个网点取出他的存款。结果发现,四个网点和社主任算出的利息一分也不差。他信了,他逢人就说,信用社真的是可信赖的咱农民自己的银行。值得反思是:在我们要求商家诚信经营的同时,是否也诚信接受服务呢?超市的货架,不知不觉少了东西,出口的检测仪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诸如道德、侵犯人权的官司纠纷;街头美丽的灯箱,曾几何时,装饰着我们的城市,也装饰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不知什么时候,已变得伤痕累累。我们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通过收拢社会富余资金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支持企业、个人,补充资金缺口,调济资金周转,按照国家政策,能优惠的优惠,能支持的支持,可以说为武安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我们的客户登记薄上,有许多重合同守信用的好客户被视为黄金客户,可遗憾的是,总不免还有一些这样的人。有的逃、赖帐思想严重,企业效益好的时候,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亏损了就留下一个烂摊子,任你处置,他们认为反正亏了是公家的,这种不负责任,不讲诚信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不排除人力之外的因素,可有的人就是欺骗。明明好端端的企业,造假帐,搞转移,就是不按时还息还贷。更有甚者,干脆直接造假,利用假存折、假汇票、假挂失,骗取资金,然后逃之夭夭。这时,道德显得无奈,法律显得苍白。我们追求诚信,渴望诚信,我们希望诚信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规范,可面对现实,我想还应该用法律来维护人类的这种美德,将一个人的信用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档案记录,随时随地调用,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不诚信寸步难行,不诚信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试想,谁还会弃诚信于不顾呢?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这也许并不是中国古人的诚信记录比现在好得多,而是现在人们的诚信意识在缓慢地苏醒。这恰如分蛋糕一样,早些时候,我们的面前其实没有蛋糕,所以大家一团和气,没有什么可以争执的东西。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大概是有了一个蛋糕可供众人分配,但蛋糕不够大,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可分得心满意足的一块,况且又没有特别清晰可信的分蛋糕的规则,结果众生你争我夺甚至尔虞我诈,无非是想让自己的那一块做得大一些,自然,别人的蛋糕就少了,这个时期,人们对诚信的呼唤最为迫切。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足,蛋糕做大了,分蛋糕的规则也明确了,社会诚信就会好得多。因此,中国人现在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并非倒退,而是我们正在爬坡。古时候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他作为寒士之一是有切肤之痛的;而白居易吟唱“地不知寒人要暖,少把人衣作地衣”时,我相信他尽管位高爵厚,但也是出自真诚的。因为我们曾经太贫苦,所以诚信可能总是一种在梦中浮现的奢侈品。现在中国渐渐地走向富裕了,因此诚信问题一下子就凸现出来,我们身边几乎充斥了各种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各种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欺骗,例如给馒头里放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或多多注水;给甲鱼鳝鱼喂点避孕药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各种企业的虚假广告、产品和利润,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人发起寻找中国股市中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事。为什么诚信突然缺失而我们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

现时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实际上具有某种预言的性质。如果我们仍然一无所有或者要斗私批修,那么我们自身尊重生命、财产和自由的意识就仍然沉睡未醒,恰恰是改革开放20年,唤醒了人们内心沉睡的意识,而在醒来时我们又处于蛋糕尚不够大的年代,所以就有了各种不诚信的纷争,其实背后,不过是个利字也!但这依然是一种进步而不是倒退。我们常常说美国等过国民诚信到比较傻的程度,但百年前美国人也并非现在这样有诚信,以前美国的汽车旅馆中,手纸、茶杯乃至毛巾的不翼而飞,几乎是家常便饭,在物质财富很丰裕后,这样盗窃细小财物的行为就少得多了。中国许多地方也是一样,像福建晋江、浙江温州等等,其地方产品都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现在地方经济和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自己就起来要讲究诚信,并且已经和当年之吴下阿蒙有了天壤之别。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的意思吧!

如何呼唤诚信回归?有两手政策,一手当然是做大蛋糕,让每个国民至少有能维持温饱的一份,这大约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吧!另一手是要确立分蛋糕的规则,否则朝令夕改,个人和企业就难以有讲诚信的基础。一个蛋糕如何才能分得公平?这需要权力的制衡机制,例如一个人拥有先切蛋糕的权力时另一个人相应地应拥有先挑蛋糕的权力,这样一块蛋糕才能分割得均匀。没有制衡的权力,我们就不能期望权力拥有者会卑微谨慎地使用权力,而多半会以权谋私。这样分蛋糕过程中,如果立规矩者没有规矩,那么社会诚信的基石就非常不稳固,并且最终影响到国民们努力做大蛋糕的辛苦劳作。篇二:中学生诚信演讲稿

中学生诚信演讲稿——让我们的人格闪光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说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烦和官司。

多年前,以为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他的一生。是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

然而,诚信的魅力不止于此。

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其中以为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说:“高深的理论我不懂。我只知道,诚心诚意对待我的每一位客户,诚信诚意的对待所有与我合作的人。”诚信使

他不断第发展着自己的失业。

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堂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用虚假的学业和虚伪的态度是难以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而尾生抱柱之信。季老一诺千金,幼小的华盛顿坦然承认自己砍了樱桃树,这些以诚为功,以诚立业的事例无不说明诚信这种人格力量在人生发展中多起的重要作用。

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

中学生发言稿范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班的××,今天我在国旗下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成功的秘诀—永不放弃》。

转眼间,半学期在我们忙碌的身影中匆匆闪过。期中考试结束了,虽然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但它却是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我们着段时期的学习状况。它犹如一个标点符号为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作了一个收尾,或残缺,或圆满。都一是个事实不可改变。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同样渴望欢乐,追求成功。但现实总是夹带着挫折、不幸困扰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像暴风雨似的袭击而来,常常会给每个人的心里投下浓重的阴影,于是我们想到了放弃,想到了听天由命。

正如泥采所说:高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斜坡。有人在逆境中奋起,获得了成功。也有人没有勇气去正视人生,沉沦下去。然而,生活是位严肃的长者,他决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会欢迎那些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的人。

在我国明朝时期,史学家谈迁曾经历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创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事事难料,一天夜里,小偷进入他家,竟偷走了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对任何来说都难以承受,但已年过六十的谈迁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很快从痛苦中站了起来,下定决心再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试想,如果当初谈迁选择的是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部巨著。

世界上没有绝对平坦的路,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同学们,现在除了努力奋斗,我们别无选择。奋斗中允许有失败,但不能丧失战胜失败的勇气,奋斗中允许有泪水,但不能像决堤的河水绵延无休。学会坚强,具备一份永不放弃的信念,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驾驶着人生之船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

珍惜水资源——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同学们: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因为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基本上什么都离不开水。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炎热的夏天,正当人们感到酷暑难耐时,来一场雨该有多痛快呀!走在海边,海风习习,一扫酷热烦躁的情绪;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海水把储存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给它周围的陆地??这些都是水的作用。同学们,如果没有水,我们生活会是怎么样?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业废水污染得臭不可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此外浪费水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据统计。

一个中等城市每年浪费的水相当于一个洞庭湖的水量!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

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我与读书

尊敬老师们,亲爱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七一班的涂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读书》.众所周知,书是人类的灵魂,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更是所有读书人的口中代代流传.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一个故事,要妈妈讲上三五遍,每一次,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打动.我最喜欢听的一篇故事,是安徒生的《丑小鸭》.每当妈妈有感情地朗读的时候,我的心,也随着丑小鸭的历程,不安地上下跳动.妈妈读完以后,我的眼里就充满了泪水.慢慢的我开始自己看书.妈妈给我买回了一些名著,我在家里细细地品读它们.书城,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蹲在地上,一看就是两个钟头.渐渐地,我爱上了读书.我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关心海底人鱼小公主的命运,我为简.爱的心感动,我也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爱情难过得掉下眼泪.读书带给我篇三: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政权的真正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收入,也不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力量,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品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诚信是上天赐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许多人不能通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也有许多人通过了这场考验,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这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没留下些什么;通过得人也会消逝,但他们却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试想,如果社会缺失了诚信,每个成员都将生活在恐惧、步履小心的怀疑境地:早上起床吃早餐你会问,牛奶是不是病奶牛产的?包子里面的肉是否可靠?听到某著名公司产值大增的新闻报道,你不禁要问是媒体虚假宣传还是公司的战略浮夸?去银行存钱,营业员把你递的钱从验钞机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否有假币;去超市买东西,对找你的钱看了又看,担心遭到暗算??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然而,在我们身边缺失诚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虚假广告横行天下;劣质商品充斥市场;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豆腐渣”工程造成无数人间悲剧??难怪时常有人对某些真实的消息产生怀疑,甚至有调查显示,“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这也许并不是中国古人的诚信记录比现在好得多,而是现在人们的诚信意识在缓慢地苏醒。这恰如分蛋糕一样,早些时候,我们的面前其实没有蛋糕,所以大家一团和气,没有什么可以争执的东西。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大概是有了一个蛋糕可供众人分配,但蛋糕不够大,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可分得心满意足的一块,况且又没有特别清晰可信的分蛋糕的规则,结果众生你争我夺甚至尔虞我诈,无非是想让自己的那一块做得大一些,自然,别人的蛋糕就少了,这个时期,人们对诚信的呼唤最为迫切。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足,蛋糕做大了,分蛋糕的规则也明确了,社会诚信就会好得多。因此,中国人现在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并非倒退,而是我们正在爬坡。

古时候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他作为寒士之一是有切肤之痛的;而白居易吟唱“地不知寒人要暖,少把人衣作地衣”时,我相信他尽管位高爵厚,但也是出自真诚的。因为我们曾经太贫苦,所以诚信可能总是一种在梦中浮现的奢侈品。

现在中国渐渐地走向富裕了,因此诚信问题一下子就凸现出来,我们身边几乎充斥了各种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各种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欺骗,例如给馒头里放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或多多注水;给甲鱼鳝鱼喂点避孕药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各种企业的虚假广告、产品和利润,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人发起寻找中国股市中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事。为什么诚信突然缺失而我们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

现时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实际上具有某种预言的性质。如果我们仍然一无所有或者要斗私批修,那么我们自身尊重生命、财产和自由的意识就仍然沉睡未醒,恰恰是改革开放20年,唤醒了人们内心沉睡的意识,而在醒来时我们又处于蛋糕尚不够大的年代,所以就有了各种不诚信的纷争,其实背后,不过是个利字也!但这依然是一种进步而不是倒退。我们常常说美国等过国民诚信到比较傻的程度,但百年前美国人也并非现在这样有诚信,以前美国的汽车旅馆中,手纸、茶杯乃至毛巾的不翼而飞,几乎是家常便饭,在物质财富很丰裕后,这样盗窃细小财物的行为就少得多了。中国许多地方也是一样,像福建晉江、浙江温州等等,其地方产品都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现在地方经济和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自己就起来要讲究诚信,并且已经和当年之吴下阿蒙有了天壤之别。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的意思吧!

如何呼唤诚信回归?有两手政策,一手当然是做大蛋糕,让每个国民至少有能维持温饱的一份,这大约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吧!另一手是要确立分蛋糕的规则,否则朝令夕改,个人和企业就难以有讲诚信的基础。一个蛋糕如何才能分得公平?这需要权力的制衡机制,例如一个人拥有先切蛋糕的权力时另一个人相应地应拥有先挑蛋糕的权力,这样一块蛋糕才能分割得均匀。没有制衡的权力,我们就不能期望权力拥有者会卑微谨慎地使用权力,而多半会以权谋私。这样分蛋糕过程中,如果立规矩者没有规矩,那么社会诚信的基石就非常不稳固,并且最终影响到国民们努力做大蛋糕的辛苦劳作。

所以,中国呼唤诚信,就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诚信规则,社会就会蜕变为水泊梁山的状态,即使是君子,也只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否则其他人就要对其实施“君子可欺之以方”;有了诚信规则,大家才能无论内心愿意或不愿意,至少行为上要可信。两手硬就是说发展经济要硬,完善市场经济框架也要硬,政府诚信的蚀空或缺失,始终是一个社会现代化和文明化的致命软肋。

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并且具体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标准。胡锦涛同志的谈话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贯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身体力行,把此提到为人处世的一个规范和准则。一代哲人陶行知先生,曾称赞“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当今,在这个充满金钱物质诱惑的世界面前,有部分原本坦诚纯净的目光开始变异,或迷惘、或贪婪、或狡诈虚伪。在这些人眼里,“诚实”只是窝囊的别名,“正派”只是无能的表现,而“奉献”则是傻瓜的事情。于是,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洁奉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取代了艰苦奋斗,弄虚作假取代了坦诚老实;真诚待人,实在做事,敬业勤奋,被看作不知时务,缺心眼的痴子、傻帽、窝囊废,在有些人心目中是非含混,黑白颠倒,使坦诚实在的人遭到不应有的伤害,致使哄骗、蒙骗、诱骗、诈骗、拐骗等欺骗行为以及说假话、编瞎话、欺上瞒下现象几乎随处 可见,商场假货泛滥,官场形式主义、浮夸风屡禁不止,民间坑蒙拐骗无孔不入。这些都与诚实人不能被现实接纳、推崇有关。总书记的倡导告诉我们,要下大力气宣传公民道德规范,还要在社会文明问题上出题目、做文章,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使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当今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欺诈耍滑与事无补而有害,只有实干才能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夺取胜利。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三老作风,努力营造支持、保护诚实人的良好氛围,让其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爱护,使诚实人能够实实在在地干成事业,踏踏实实地干好事业,真正让其流汗而不流泪,吃香而不遭殃,使诚实之人无怨无悔。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讲正气、讲诚实、遵纪守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规矩本分,与人为善、以诚待人者要予以尊重、保护、使其得到实惠。对不诚实的失德失信、搞歪门邪道之人课以重罚,使其得不偿失,付出沉重代价。只有这样,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良好风气,才能越来越浓,社会风气的好转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在社会的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诚实,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诚实,就是守住本分,坚持诚实,就是守住灵魂,坚持诚实,就能把握自己,诚实,是人的最大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这些源于诚实之人于人为善,遵纪守法,不说谎,不作假,不搬弄是非,仰天不愧于天,俯地不负于地,心底坦然天地宽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讨论时,强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弘扬社会公德。并且具体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标准,这既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转变社会风气,弘扬社会公德的新倡导,也是一面真善美、假恶丑的照妖镜。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对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深表忧虑。在河南团3月7日下午的代表小组会议上,凌解放说,“新农村在我的眼里是绚烂的风景,美景里应该有‘美人’。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是不行的”。(据3月7日《人民网》)这话说得好。说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人穷志不穷的奋斗精神,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导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

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是不行的,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也是不行的。胡总书记及时地提出的“八荣八耻”,切中时弊,如同一面照妖镜,对树立正确价值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

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好坏,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能否与发达国家媲美,能否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衣食足,当知荣辱廉耻。知廉耻,方能知进退,有道则阳,无道则暗。有理则顺,无理则逆。道理明,是非清,民心合,天下必昌平!

一个民族要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非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抓起不可。提倡文明、弘扬公德,老百姓最拥护。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利益和生活质量。反观当下,一些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官员却奢华生活着,出则名贵轿车,入则星级宾馆,食则山珍海味,衣则名牌服饰。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说,有的“连系鞋带的能力也没有”的庸官,为民办事啥能力没有,以权谋私的劲头十足,一说到给七大姑八大姨办事,就长出三头六臂。这种人群众最讨厌!由于一些贪官的精神坠落,掉进“钱空袋”里不能自拔,被钱色弄得昏头转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并且具体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标准。胡锦涛同志的谈话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贯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身体力行,把此提到为人处世的一个规范和准则。一代哲人陶行知先生,曾称赞“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当今,在这个充满金钱物质诱惑的世界面前,有部分原本坦诚纯净的目光开始变异,或迷惘、或贪婪、或狡诈虚伪。在这些人眼里,“诚实”只是窝囊的别名,“正派”只是无能的表现,而“奉献”则是傻瓜的事情。于是,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洁奉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取代了艰苦奋斗,弄虚作假取代了坦诚老实;真诚待人,实在做事,敬业勤奋,被看作不知时务,缺心眼的痴子、傻帽、窝囊废,在有些人心目中是非含混,黑白颠倒,使坦诚实在的人遭到不应有的伤害,致使哄骗、蒙骗、诱骗、诈骗、拐骗等欺骗行为以及说假话、编瞎话、欺上瞒下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商场假货泛滥,官场形式主义、浮夸风屡禁不止,民间坑蒙拐骗无孔不入。这些都与诚实人不能被现实接纳、推崇有关。总书记的倡导告诉我们,要下大力气宣传公民道德规范,还要在社会文明问题上出题目、做文章,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使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当今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欺诈耍滑与事无补而有害,只有实干才能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夺篇四:诚信主题演讲稿

开场白:

主持人1、2: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欢迎来到5年4班“道德讲堂“。讲述身边人的道德故事,用这些人和事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小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诚信。一共有七个环节:唱首歌,看短片,诵经典,讲故事,谈感想,送吉祥,行善举。环节一:唱首歌

主持

1、主持2(敬礼):老师们,同学们好!

主持1:自古以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讲究信誉就是人们追求的品格和德行。主持2: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主持1:从小老师和父母都教导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你说是吗?

主持2:是啊!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浅显易懂的歌词让我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诚信。(音乐播放)你们还记得吗? 一起唱吧。全班唱《一分钱》+说唱。

环节二:看短片

主持1:同学们唱得真棒!诚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看两段视频,感受一下现实生活中诚信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和不诚信带给我们的伤害。

主持2点击视频一。

主持1:请看第二个视频。

主持2点击视频二。

全班观看视频。

主持人2:(应岀示第一段视频的截图)从第一个视频中,我们看到在巨额奖金的诱惑面前,赵书兵毅然选择在第一时间通知彩民,并谢绝了酬金。

(应岀示第二段视频的截图)而第二个视频,却让我们看到全球知名企业麦当劳不讲诚信的经营行为。后面的短片还提到很多,比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处理接着二次销售;过期的甜品更改包装时间接着卖;保质期只有30分钟的吉士片在4小时之后依然可以用。看完这两个短片后,相信大家有很深的感触吧。

请同学们围绕“诚信”这个话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看完视频的感受。(ppt上呈现图片)全班讨论。

主持人2:谁来谈谈看完这2段视频的看法?

环节三:诵经典

全部跟着读。

环节四:讲故事

主持1: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你们一定从中感悟到诚信的魅力了吧。

主持人:可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讲诚信。待人守信,对事负责。有请罗林越同学来给我们说一个故事。

环节五:谈感想

主持人1:(主持人1对着主持人2说),我发现你听得很认真,那么一定有些感受吧?

主持2:听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记得我身边的一位同学。他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数学考试前妈妈许诺:我要是考了100分就奖励我一件礼物。考卷发下来后,他考了100.他很高兴,但在讲评考卷时,他却发现我漏做了一题。

主持人1:那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主持2: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鼓起勇气向老师说明了情况。虽然没有得到100分。但他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在全班表扬了他,当时他特别高兴。

主持人1:其实老师的赞许比礼物更让他开心吧?

主持人2:是的。我就觉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是一件特令人骄傲的事。

主持人1:同学们,刚才的视频和故事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也让我们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那你们也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吧。(主持人1请同学们说)

主持人2:同学们,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或是抉择时,讲诚信才是最明智的策略。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我们扬起知识的风帆,荡起勤奋的双桨,就要启航向人生之海时,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会告诉你们:一定要用诚信去导航!

环节六:送吉祥

主持2:同学们,诚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让我们携手起来,与诚信作伴,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主持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制作的书签,与朋友分享你的诚信名言,送给你们的朋友。(全班交换书签,部分送后面的老师,小主持人引导学生大声读出名言)

主持

1、主持2:同学们,通过这小小的书签,让我们一起共勉: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环节七:行善举

老师:感谢各位同学们的积极参与!相信大家对诚信有了深刻的理解。但诚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在我们生活点滴中,怎么做个诚信守信的小公民呢?你们有什么好的提议呢?(请学生说,主持人1马上记录在电脑上)

主持人2:这些提议你们认同吗?(全班回答)那我们就把它作为诚信公约贴在我们教室的墙上。如果你还有其他好的提议,我们再继续补充。同时希望同学们能依照公约做人做事,诚实守信要长久,诚实守信要做实。

今天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五:诚信演讲稿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经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它更是一种责任。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世界。而在这么一个圈子里,个人要发展,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安定,世界要和平。那么,是什么因素维持并推动这一切的运转呢?它就是诚信。

人之所以会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他们肩负着历史使命和责任。那么,不好意思,请您肩负起您的责任,因为您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

古有云者:人无信则不立。就是说,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就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是的,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他就必须持着诚信这块通行证。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如果您还是一个具有求生本能的动物,请您对自己负责,带着诚信一起,扬帆起航,踏上人生的征程。

人因诚信而存。很早我们就听说过“狼来了”、“皇帝的新装”等故事,其结局,最终是害人害己,贻笑大方。无独有偶,在当今的世界中,尔虞我诈,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的现实例子,比比皆是。显然,这些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不仅是对个人,还关系着社会,关系着公众,其最终必定是从社会这个圈子中淘汰。

诚信,和谐社会的源动力。社会需要和谐,因为只有和谐的社会,我们才能互利互益,共同发展。

可以说,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定是一个讲诚信的企业。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企业为了盈利,致使多少儿童患病,甚至丧生。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注定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扼杀,因为他们失去了诚信的砝码,丧失了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

相反,另外一家外企却给了我们很大的感动。当然,这绝不是我媚外,因为它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并且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法国雪铁龙曾因c5车型的一点小错误,便将已经销售世界各国的十余万辆汽车全部收回。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失误是对别人生命的威胁。就是这份诚信,这份责任,才使得它成长为今天这么一个傲立于世界的大企业。诚信不仅仅关乎个人,关乎企业,它更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国家能否发达,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我们的诚信度。可以说,今天我们的诚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明天的社会信用。

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美好,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国家有了诚信才更加富强。

让我们身沐一片灿烂,心系一份责任,带上诚信上路,踏一路风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题目是诚信。什么是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大家坐在这里听我演讲,是诚信;商家合法经营,是诚信;人们之间相互平等交往,是诚信。孔孟之家,礼、义、仁、信;商鞅变法,“徙木为信”。诚信,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而时至今日,我们为何又重提诚信?是的,这是因为有许多的事令人骇然: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假职称、假名子??不胜枚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就是真诚,诚实;信,就是守承诺,讲信用.通俗地讲,诚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 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不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生活准则。因为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同样以诚相待。古语说“一诺千金”,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诚信都是最基本的准则。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见利忘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诚信与不顾。如北京电视台“第七日”中所暴光的“假货一条街”,那些商人就完全丧失了这一准则。所以,我认为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以说是切中了时弊,非常重要。我认为我们青少年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进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同时,再好的评价体系也代替不了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

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同学们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待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建设将如日中天,欣欣向荣。待人以诚信,如同一轮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是诚信,让黑暗变得光明,让世界变得美丽,是诚信,让世界充满生机,让生命充满活力,老师们,让我们共同来营造一个诚信的世界,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感受世界的宁静与美丽。我还记得一位老教师曾经对我说:“没有诚信,快乐不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失败的。”没有诚信的社会,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社会。我们诚信待人,诚信处事,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多彩!同学们,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建设才能如日中天,欣欣向荣。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让诚信之歌唱响整个大地!让我们张开双臂,敞开胸怀,热烈的拥抱诚信吧!我的演讲到此,谢谢大家!选择诚信的去面对生活,让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让爱因斯坦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可见,诚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芬芳着每一个珍惜她的人。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如果你能和诚信交个朋友,那我要恭喜你。因为他会让你收益一辈子,他会永远对你忠诚,他会辅佐你走向辉煌的明天。同学们,请你好好的珍惜你的益友,正如你珍惜你的生命一般。他需要你的爱,需要你的重视,需要你把他带在身边。你们在生活中相依为伴,他会让你成长,你也会让他成长。是可忍,孰不可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与诚信同行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诚信同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诚信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秋天里结出的丰硕果实;老师说,诚信是师生之间白玉般纯洁的感情;工人说,诚信是劳作后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简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雷,震撼着人们虚伪的灵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古时候有位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美德,历来都被人称颂,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即使一时拥有荣华富贵,但最终还会一无所有的。就像《狼来了》里面的那个小男孩,因为丢掉诚信,而自己却被那些狼给吃掉了。又如: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准,责问这个学生。她却振振有辞:“洗五遍不也挺干净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他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这个城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人有可能无立足之地。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而说到理想我们需要理想,我们更需要为理想而奋斗!理想并不是参天大树,而是一颗小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去耕耘;理想并不是一片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在上面栽种上绿色。如果你想成为老师,你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你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你就要闻鸡起舞,醉里挑灯看剑?? 理想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去空想,而是需要以奋斗为基石,没有理想的奋斗是不明智的,不去奋斗的理想同样也是无用的,同学们,要想实现你心中的那个梦想,就行动起来吧,去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这样你的理想才会实现,才会成为现实。纵观历史长廊,上面的成功者决非一帆风顺。可是他们无一例外地为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竭尽全力,奋斗不息。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乃悟出《春秋》;

左氏失明后方写下《左传》;孙膑断足后,终修《孙膑兵法》;司马迁蒙冤入狱,坚持完成了《史记》;伟人们在失败和困顿中,用不屈服,立志奋斗,终于达到成功的彼岸。

而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奋斗同样很重要:我有一位学习并不好的同学,他的数学尤其很差。但他下定决心:中考数学一定要及格。从他下定决心,有了理想后,他便开始努力,他坚持“每天十道题,从头做起”。也许很多想考及格的同学都曾有过目标,但他们并没有为之去努力,最后也都无奈地接受了事实。而这位同学却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我相信在明年的6月24号,他不会遗憾,因为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有过理想,奋斗了,我不遗憾

也许我们曾经也都立下了各种目标,从小就有了各种理想,但你为它们奋斗,努力了吗?如果有,那么你的理想迟早会成为现实,如果没有,那么就快行动起来吧,这样你的理想同样会实现。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如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正在梦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同学们,你是立长志之人,还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跟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

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淡淡的稻香。就像陈年的女儿红,愈久愈香,愈久愈让人不满足于回味。小时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才觉得儿时的我多么的天真。

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娇嫩的鲜花,需要我们渴望的目光去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呵护。

第四篇:学生诚信与社会诚信

“人无信不立”、“人以诚为先”、“诚信是青春第一张名片”,诚信不仅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开拓未来的需要!诚信既是人生路上的一面镜子,又是每个人最好的形象设计师。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诚恳;信即守承诺、讲信用。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通俗地讲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做人的底线。没有拆不穿的假象,没有识不破的骗局。从古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建立在无诚无信的沙滩之上。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偷奸耍猾的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蚜吃青草、锈吃铁、虚假吃灵魂”,诚信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大智慧。

很多同学从小就已经牢记“撒谎不好、骟人可耻”。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很多孩子不觉得撒谎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惧怕因撒谎而受到的处罚,这样的学生不是真正的诚信学生。诚信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内因才是最重要的。“诚”是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信”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极其价值取向,即所谓“外信于人”。只有作到了“内诚于心、外诚于人”,诚信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成为自觉行为,才是一个真正诚信的人。

诚信没有速成法,没有捷径可走,他是靠一点一滴来建立的。

每个人每一天都要与他人、与集体交往,根据与他人、与集体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活动就无法开展,就会陷入无序、混乱之中。整个社会呼唤诚信的回归,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诚信的集体之中。通过调查,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诚信行为的正面效应以及不诚信行为的消极影响。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诚信行为如偷盗、抄作业、随意迟到、缺课、考试作弊等有全面了解。

毁掉诚信很容易,但重塑自己的诚信形象就很难了,要珍惜自己的荣誉,一个把诚信看得一钱不值,一个可以随意唾弃诚信的人,最终也会被社会所唾弃。肥皂泡再漂亮,时间长了也会破灭的。失信者一时的甜美也同样无法持久,只有自己诚信,你才有资格要求别人诚信。只有大家都诚信,才会有诚信的集体。诚信品质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是需要长期不懈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更有赖于学生的自律。真正的诚信应该作到一个人在独处和无人监督、无人制约的情况下,仍然不弄虚作假,仍然能够坚持原则而“内不伪于人,外不欺于人”。真正的诚信班集体应树立起“诚信者荣,失信者耻”的班风,诚实守信的学生应该成为主流。

当今社会,有的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的事情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国家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规范,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不仅社会道德缺失、诚信缺失,在大学校园里也同样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当今社会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道德滑坡十分明显,表现在诚信危机上有以下几个突出表现:

1、考试作弊,抄袭成风。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大学生的诚实更多地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但目前,大学生抄袭作业和毕业论文等现象比比皆是,东拼西凑一番,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考场上,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和严肃的考场纪律,但作弊的学生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防不胜防。

2、求职履历,“掺水”成风。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制造假证件,绞尽脑汁玩手段。由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承诺缺乏信用,大学生签约不久就毁约或签约后不去报到的现象并不少见。

3、助学贷款,处境尴尬。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却因遭遇部分学生诚信缺失,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

4、弄虚作假,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比较普遍,一方面,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加之学生开出家庭困难证明又非常容易,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

大学生还没有走入社会,就在诚信方面面临如此考验,暂且不说孰是孰非,那么责任究竟在于谁?

要简历,还是能力?

大学生:你不作假,他作假。“迫于无奈才造假”

现在就业形势那么严峻,而且现在又是网上投简历,这样的话,而用人单位在没有见到应聘本人的情况下,就从,做得不好的简历就这样被扼杀了。

用人单位:这么多简历只有择优录用。

这么多的简历,我们不可能每个应聘者都面试。在简历中筛选,也 只有按照简历上的学历.实践经验等方面综合衡量。我们承认不少实际能力很强的同学,由于没有那些所谓的“资格”证书而被筛选掉。这样的话,难免会对有些应聘者不公。

加上现在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有的职位明明只需懂办公室自动化软件的简单操作,却硬要有计算机二级证书;明明不需要多高的英语水平,偏偏规定要过英语六级。很多求职者坦言,现在的用人单位招人先看个人简历,然后再从中,求职者如果不把个人简历做得显眼些,就算很有实力但不具备某些招聘条件,根本就得不到面试的机会。

现在招聘实行网站联合招聘会,目的当然是好的,但是这样也无形中滋长了大学生弄虚作假想法。据兰州某高校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坦言在求职自我推荐表中进行过“技术加工”,有21%的学生表示准备对自己进行一番“大胆包装”,1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14%的学生说要按实际情况做简历。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竭力打造诚信校园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应该带头践行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传统美德。为此,全国各大高校都开展“与诚信相关的”大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目的是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打造诚信品牌,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诚信教育活动,着力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将社会“要我诚信”,转变为学生“我要诚信”,从而培养学生诚信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会使各成员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有所提高。

三、诚信教育需要加强的几个着力点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校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诚信文明宣传,树立典型,在校园中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共识。

2、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和奖惩制度。诚信道德的养成,仅仅靠教育和环境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并依据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入党推优、升学就业、发放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

3、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

大学生距诚信还有多远?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因此难免有不足的地方,因此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必然要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因此这个时代需要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个时代赋予他们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他们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勇于挑战,诚信待人的生存意识。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未来的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当然,诚信需要多方努力。教育、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树立诚信观念、解决诚信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的配合。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人人诚心,诚信人人”的局面。这样大学生距诚信还会远吗?

论社会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质

一、社会诚信问题

近年来,不讲信用使企业间心存疑虑,使电子商务难以推行,使生产成本陡然增加,从而导致竞争能力的下降。

据调查,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因素: 第一是腐败;第二是信用危机。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假冒伪劣产品平均年产值高达1300多个亿,而国家税收每年要因此损失250多亿元。由于市场缺乏信用意识,契约经济严重受阻,每年合同履约率仅为50%左右。“奸商”的存在,使诚信在市场上颇受冷落,很少有人意识到诚信对于企业,对于人生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资本。

二、去年中秋,南京冠生园——老字号品牌,用陈陷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该失信事件被新闻媒体披露后,企业的良好形象荡然无存,该公司不得不以“经营不善, 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一位经济学家沉痛指出:南京冠生园与其说是经营破产,不如说是信誉破产。同年,股票市场、证券市场也发生了信用危机事件,如银广厦的欺诈性牛股事件等。享誉世界的巴林银行,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它在出现偶然的错误之后,不但没及时纠正过来,反而产生贪欲,企图通过欺骗的手段来获取利润,从而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在电视、报纸、网络上,许多假借“最新科技”、“最新发明专利”、“获得双认证”,以及“绿色”、“健康”等字样进行不实宣传的广告,是何等的泛滥!商品房开发商在推销楼盘时,对居住环境、工程质量、居住面积、装饰装修等方面所作的虚假夸大宣传;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存在夸大产品疗效,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医生、专家或者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疗效证明的虚假宣传;经营者故意在包装和产品性能说明上,对种子、化肥、饲料、农药、兽药等商品性能所作的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以上的广告宣传都是不合法的。这种虚假广告不仅不能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反而砸了企业原来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使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形象,谋求品牌效应,而诚信就是企业形象的核心部分,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诚待人,以信誉换取经济效益才是长远之计。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诚信,是立国之本;诚信,是社会的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核心;诚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需要;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诚信,是个人或企业进入社会或市场的通行证。

二、“助学贷款”与大学生诚信品质问题

社会上许多关于诚信的正面或反面的实例都在影响着校园里的大学生,一旦毕业走向社会,便很快就受到了社会习气的沾染。

近几年来,“助学贷款”引发出对大学生文明诚信品质的思考,成了一大热门话题。对国家来说,开展“助学贷款”活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大人才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都很重视“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这种通过金融手段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做法,符合国际做法,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这是无须财产担保但却是以个人信用为代价的贷款,这对许多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人说:大学生属于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群体,随着信用意识的增强和个人信用征询机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应该较低。

但从某些银行公布的大学生还贷的诚信度并不容乐观。成都农业银行某银行分行公布:大学生拖欠贷款比例达5%;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布:大学生拖欠贷款比例达10%;长沙中南大学公布:大学生拖欠贷款比例35.3%,第一期还款率仅有26%。因此,银行普遍认为大学生贷款是吃力不讨好。学校也在反映:国家助学贷款的初衷是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但受助学生应该信守承诺,自行践踏信用,将使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尴尬的境地,最终受害的是下一届的学生。

大学生的诚信度不高,跟学校的教育也有关。比如有些名牌大学打着“提高人文素质”的旗号办经济、法律等培训班赚大钱;也有某些学校在招生广告中说环境是何等之优雅,就业率是何等之高,设施是何等之先进,奖励政策是何等之好……其实都是虚假的或夸大的宣传,这就对学生起到极坏的诚信误导作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升教授认为:目前教育上最大的问题是:只管“教”,不管“育”。“教”就是传授知识,“育”就是要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上引申出两种恶果:一是“教”只管知不管“行”;二是“教”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则何来诚信之有呢?由此可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相当必要的,特别是善的情感教育。

信用是人生的第二身份证,是对一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证明。试问天下莘莘学子,哪个愿意失去这个“第二身份证”而背上“言而无信”的“雅号”呢?

三、促进文明诚信品质的提高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吴安春博士后认为:诚信缺失主要源于三个问题的背离:1.道德知识与价值的背离;2.道德认识与信念的背离;3.道德知识与行为的背离。

社会的信用问题影响到大学生文明诚信的品质。若大学生的诚信度高,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若大学生的诚信度低、品质差,将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避免上述的“三个背离”问题的发生,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明诚信品质,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相应措施:

(一)强制度建设

1、通过立法,把诚实守信当作一种人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引导社会、企业、大学生向“诚信”靠拢;对履行诚信者进行激励、奖励,对背信违约者进行适当的惩罚。“诚实守信”是法律上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之一,是市场正常运行的需求。

2、建立个人、企事业单位的信用中介档案。它要求以准确的数据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信用库,这个信息库可供用人单位、金融机构、司法、行政机关查询。人们便可以通过信息库了解到这个人的文明诚信品质是否高尚。青岛海洋大学已经正式推出《大学生诚信档案》,其中包括大学生承诺书、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监督大学生诚信是该份档案最主要的功能,这是通过档案的监督来促进大学生关于文明诚信的思想认识。

3、建立起社会信用评价机构。通过公共的信用约束,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比如某些新闻媒体对某些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失信行为进行曝光,让其受到公众的谴责。

4、要完善用人制度。如果允许送送礼走走后门就可找份好的工作或提升职称等不良现象的存在,则势必会导致许多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依赖性和对“文明诚信”的反感。因此,我们在提倡文明诚信的同时,也应相应剔除社会上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如果整个社会都讲公平、讲文明、讲诚信,那么某些不讲诚信者岂有在社会立足之地?为了杜绝这种不讲诚信的歪气的存在,我们要求完善用人制度,并重用诚实守信者, 让无信者得到一定的惩罚.(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直都以仁、义、礼、智、信作为道德准则.诚信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很难用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制约。为了使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加深对诚信的认识,也为了上述的制度建设能在客观上起到一定的外因作用,我们更应倡导通过有关诚信方面的道德教育,来熏陶大学生,来感化大学生对诚信的真切、深刻的领悟,从而达到在主观上提高文明诚信的目的。

1、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许多科学家、儒家学者、商人等活生生的正面或者反面的诚信为人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通过震撼人心的或者平平凡凡的生活真实故事,使所有学生的心灵受到诚信的力量的振撼,从而产生对诚实做人的真谛的感悟。

2、通过收集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关于诚信的箴言,诗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情感。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知识与行为相结合。

在如今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是“老实人总是吃亏”而是“得诚信者得天下”,信用就是社会的通行证,是个人成就大事业的巨额资本,有信者行天下,无信者寸步难行。

第五篇:诚信与社会和谐

诚信与社会和谐

FIU11-07班(酒店管理)

李小岛

学号20110270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

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谓诚信,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重信用,守承诺,讲信誉。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中不规范操作等诚信缺失现象,必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的出现,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诚信建设的警钟。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缺乏。社会缺乏诚信如同蛀虫正在啃噬和谐社会之根基。

前段时间,网上有段视频被疯狂点播转载,视频中显示10月下午5点半左右,在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只有两岁多的小女孩悦悦,在市场玩耍,突然被一辆面包车撞到碾压过后,又遭到一辆货车的碾压,18位路人漠然走过,没有一人施救,最后还是被一位捡破烂的阿姨跑到路中心把小女孩抱起,并向四周求救,整个视频看完着实令人心寒。

“小悦悦”事件报道以后,网上对这18个路人一片谴责声,批评他们对生命冷漠,连救人的本能良知都已经缺失。透过这个事件,笔者反思为什么这18个人当时会对小悦悦被连续碾压会视而不见,不愿意采取任何施救措施,除了“旁观者”: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场,别人不救我也不救在作祟外,从根源来看还是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使然。

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体现,更是为人之标准,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个人的发展如果受限了,那和谐社会的建设便会缺少动力和基础。

诚信是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而能力却不能弥补道德的不足。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将勤补拙。而诚信不足,必将无立足之地,再出色也于事无补。做任何事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只有诚信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有正常的交往,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社会和平与发展,使人类永恒的主题得以进步,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标准之一。一个诚信的人,必定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使用一些不良手段去危害他人,必定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载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读本答案5篇

    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读本答案 1.最高人民法院与多少个部委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D. 44 2.“信用中国”网站主要是由哪个部委支持下建设的? A......

    试论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试论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论文摘要]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社会诚信之我见

    社会纪实报告 ——社会诚信 这些天,展开各大报纸,翻开各大杂志,敲开各大网站,一篇篇刺人心痛的文章迎面而来。“工业明胶变药用胶囊”“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蒙牛牛奶含高致癌......

    社会诚信建设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度以及大学生对诚信所持态度,我们小组进行了一项......

    社会诚信问题

    社会诚信问题 (1)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个人诚信缺失......

    社会诚信建设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安。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构建社会道德体系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第一......

    社会诚信问题

    学易解析09年公考申论热点系列:社会诚信问题一、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1. 个人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 2. 企业不讲诚信的主要表现: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