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念奴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念奴娇教案》。

第一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界首中学 李春飞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3、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诗歌诵读通常有四个层面,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这四个层面逐层深入,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进而体会诗中情感,感受诗歌之美。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文辞优美,感情浓烈,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因此,本课设计采用诵读感悟的方式,结合情景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手段,让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苏词的意境和风格。【教学准备】 PPT课件 【运行环境】 WIN XP MP3播放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导入。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面对滚滚江水,不禁豪情涌动,放声高歌:“大江东去„„”(多媒体配乐,教师范读。)

二、出示课题,学生介绍苏轼。

三、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

2、提示词中读音和节奏。

3、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4、学生齐读。

四、再读,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教师串讲点拨。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3、齐读感知,读出气势。(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五、三读,赏析品味,揣摩词中情感。

1、赏读赤壁气势磅礴、雄奇壮阔之景,体会诗人对壮美山河的赞叹;赏读周郎雄姿英发、风流倜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赏读诗人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苍凉感概。

2、理解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铺垫作用,理解诗人在对比之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3、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绘壮丽之景、画英雄人物、抒豪壮之情。

4、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5、学生齐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六、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阅读比较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人物塑造上的差异。(留作思考问题,学生课下讨论解决。)七、四读结课,感受苏词之美。

让我们来到东坡赤壁,仰望苏学士的气度风范,让我们一起放声高唱:“大江东去„„”(多媒体展示黄州赤壁之景、苏东坡雕塑图片,引领学生配乐齐读。)

第二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学情分析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按其艺术风格,宋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同学们对于豪放派词人苏轼是不陌生的,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人苏轼的典型代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三、教学重点:

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当年雄姿。

四、教学难点:

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

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苏轼。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苏轼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三)、朗读全文: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提示:该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四)、欣赏上阕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4、这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与作者用词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功底,为什么?

赏析三个词――淘、穿、卷。

(1)淘。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

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

写出了浪花的汹涌,形象真切。

5、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6、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五)、赏析下片

1、下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羽扇纶巾”,从服饰上写周瑜虽身为主帅,身当大敌,却羽扇便服,不着戎装,这里把周瑜写得多么闲雅、雍容,真是风度超人。“谈笑间”从神态上写,周瑜不是“叱咤风云”的大声疾呼,而是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结果使曹操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可见他韬略过人、战功显赫。作者写战争,写豪杰,不渲染金戈铁马的紧张气氛,而着笔主帅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列的。)(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3、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怀抱。周瑜年轻时即战功显赫,垂名千古,而自己呢?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读这首词的人,一般都说结尾消极。联系前边怀古的内容看,他写的意气飞扬、气概不凡。因此可知他不是真消极,真消极就要隐退,不会“遥想公瑾当年”了。但面对现实的政治迫害,四十七岁的苏轼,又不能不感叹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但他这种感叹,正是对所受政治迫害的不平,正是不忘世事的表现。所以在表面的消极中,含蕴着他的不甘消极的用世精神在内,这是这首词中的主流。)

4、朗读下片,总结。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思想感情:(1)全文线索:

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描画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由景而人,由人而己。)

(2)一方面,对英雄充满了无限的倾幕与向往,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示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作者看破红尘,借洒浇愁,以寻求精神的解脱。

概括要点: 咏赤壁,怀周瑜,抒情怀。

2、艺术特点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内容很好地照应了标题。将写景、怀古、抒情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词特点:豪放的风格。

A、明确:《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B、归纳豪放的风格:

词风飘逸豪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宽阔、深刻;气象恢弘雄放,格调高昂、健康;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

八、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完成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醉看

江山如画

写景

遥想

英雄当年

咏史

激奋

旷达 沉思

人生如梦

抒怀

感伤

超脱

十、课堂总结

作者本来胸怀报国之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梦。词中所写的壮丽山川、古代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酒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丽、雄浑的意境。都体现了全词豪放的风格。

十一、课后反思

第三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常守波

教学目标:

一、了解宋词。

二、领会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教学方法:

“八面受敌”读词法。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二)深入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宋代文人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跟着苏轼豪迈的步伐,走进宋词瑰丽多姿的殿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

二、宋词简介:

词产生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胡乐与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句子有长有短,所以也叫长短句。又以每首歌的字句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每首词都有调名,称为词调。每调的音乐有一阕的,称为单调;有两阕的,称双调;也有三阕的,较少。每调都有一定的字数、句数和韵调。

词的产生最早起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绝大多数是民间无名氏创作。到了唐代中期,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了《忆江南》等,不少诗人亦间或作词,词开始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晚唐、五代出现了词的专门作家和专集,如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66首。《花间词》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共收有18个词人写的500首词。从此,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立称为一体,并与诗并行发展。宋代名家辈出,是词的繁荣时期。词从产生一直到北宋初期,风格哀婉,表现了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豪放派。到了辛弃疾,这种豪放词风进一步弘扬。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其长子苏迈也有才名,我们曾在对《石钟山记》的学习中接触过。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被人称 道,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

五、上片研析:

1、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大江” 不仅写眼前的江水,而且着眼于整个长江;不仅写眼中所见,还写心中所想,把空间拓展开了。还指历史的长江。

2、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小结:我们的词人不愧是一位高明的画师,他挥洒如椽的画笔,把一泻千里、日夜东流、滚滚滔滔的万里长江,像电影全景式鸟瞰镜头似的推到读者面前,在广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时空背景里,我们既能看到长江波澜壮阔、磅礴浩瀚的气势,又能联想起那些扭转了乾坤的历史巨人。尽管他们的躯体已被大浪淘尽,随岁月逝去,但是,他们创立的辉煌业绩却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可以抓住哪几个动词赏析?

解说:“穿空”二字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出了一种动态。“惊”写出波浪汹涌。“拍”字描绘巨浪搏击江岸。“卷”字把滚滚惊涛汹涌而来,掀起层层白色浪花的壮美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捕捉住最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体会得很好。这几句描写,有动态,有气势,有音响,有色彩,把景写活了。使人感到赤壁峰崖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

六、下片研析:

1、“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周瑜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周瑜呢?

明确:“头戴纶巾,手摇鹅毛羽扇,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透露了诗人的审美倾向,儒雅之美体现在风度、情调中,这是带有幻想光芒的文人式浪漫。这样写,更能体现周瑜从容闲雅、举重若轻,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英雄形象。

(我有一个问题:我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和历史书籍中读到的周瑜都是披坚执锐,戎装上阵的,何况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周瑜也不会手摇羽毛扇;他身为都督,也不会戴青丝巾。)

2、“曹军溃败”的场面,哪位同学来描述? 设计:大火烧起来了,曹军官兵四散逃窜,溃不成军。哭声、怒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千里兵船顿时灰飞烟灭。(寥寥数字,尤其突出了英雄人物周瑜雄才大略、卓然超群的将才形象,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江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固一世之雄”的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得“樯橹灰飞烟灭”,全军覆灭。“樯橹灰飞烟灭”仅6个字,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浩大的战争场面浓缩在“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里,可见作者语言的功力。而且寥寥数字,尤其突出了英雄人物周瑜雄才大略、卓然超群的将才形象,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

3、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4、作者怀古之后,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情怀。为什么会有这种感伤低沉的情绪呢? 明确:他看到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被贬,已经47岁了,周瑜年仅24岁就开始为吴将,相比之下,他感到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早生华发;而周瑜年轻有为,战功显赫,名垂千古。

七、作者的感情世界:

在这首词中,豪放、感伤、旷达这三种思想感情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

(明确:作者在短暂的感伤之后,想到,人生如梦,何必让种种闲愁萦烦我呢?还是洒酒酬月,把感情寄托在大自然之中吧,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之后的自我解脱,是一种旷达。在这首词中,豪放、感伤、旷达这三种思想感情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苏轼深受儒、道、佛三种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渴望建功立业,但当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便陷入了低沉感伤之中。这时,佛道思想又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使他能够在困境中自解 3 自慰,随缘自适,旷达超脱而又不至于丧沉沦。

苏轼如此,李白如此,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学家也都有这样的文化心理品质。)

八、课程拓展:

从苏轼身上我们要悟到一种人生境界

明确: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学会坦然的面对困难、挫折甚至厄运,要在痛苦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多一份坦然,多一份旷达,这样才能成就我们多彩而辉煌的人生!(他在痛苦中思考,他在思考中成熟,他的心中正激荡着感情的波澜,酝酿着冲天的豪气,只待找到一个突破口,便会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

终于有一天,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苏轼心潮澎湃,壮情激烈,他大笔挥洒,写下了这首千古杰作。

所以,余秋雨先生说:“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这种清纯和空灵的一个音符。)

九、板书

十、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首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苏轼。

2:苏轼是宋代词人,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既然是八大家,那到底是那八大家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明确一下,主要是: 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曾巩八人。那么这八位文人的主要成就也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散文创作方面,当然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也是影响深远。这八人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所以合起来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3.《念奴娇7赤壁怀古》,大家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对,“赤壁怀古”是题目。在词中,往往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就是词的题目。

4.大家在接着看看注释,通过底下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他的人生失意时所作。我们说,在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我们通过注释,大概就了解了苏轼创作这首词时的心情和环境了。

5.我们说诗词的学习是三分赏析,七分诵读,下面请同学把这首词快速的读一遍。6.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准字音,比如说“羽扇纶巾”的“纶(guAn)”。7:另外,既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大家还应该读出点气势。

8.下面我们具体看这首词的内容,这首词第一句写到;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我们这样理解对不对呢?是不对的。这里的“浪”是个比喻,它在这里比喻时光。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把这里的浪解释为江水中的大浪,应该是时光。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明白其他用水来比喻时光的句子,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9.这首词中,苏轼劈头一句,就非常得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而这句,就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就让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也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说,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仙”。李白叫诗仙。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苏轼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鸟瞰大地.。),10.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也有这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这样去理解这句词我们说对不对呢,先让我们试着来改写这两句,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来体会一下。首先,“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其次,从音律上看,都是一声和二声,那么苏轼为什么就偏偏不用英雄人物呢?是苏轼想不到英雄这个词吗,不是的,那到底为什么苏轼在这里用风流而不用英雄,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放下,接着看后面的内容。10.“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生:“大江”具体化为“故垒”,生:“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生:“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生: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师:“故垒”是“旧战场”,“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师:那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师: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不闻名。生: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师:反过来说呢?

生: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师: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生:“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师:“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考虑,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视角来写的。

生:“乱石穿空”是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穿空、惊马一样的波涛、浪花如雪,都是往极处写。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所以,紧接着一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背诵一下。要读了豪情,读出气势。(接着)再试着朗读、背诵下片。

师: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生: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师:有句话,新婚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

(学生笑)

师: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学生更笑得欢)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生:啊!(学生惊讶)

师: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生:是不是还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学生大笑)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减。(学生还笑)―――这种理解,贴近但是不准确。其实,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有意如此去写。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吧,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有学生又笑)师:这就对!

师: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英雄气概。生:“雄姿英发”。

师:是。“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师:说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

如果说,前面两句“雄姿英发”和“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就是写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师:好。同学们,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大家再拓展开想想,我们在哪里,还曾经学过“风流人物”?

生: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7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师:大家想想,毛泽东诗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毛泽东的原词,认真对比二者提到的“风流人物”是否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大家可以试一试,不怕说错,只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约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风流人物”,都不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样解释,都是一种简单化。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师: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见地!

师:接下来,苏轼仍然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的话,那么,这一句就应当属于…… 生:是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师:这么说,这句还有衬托对比啦?

生:“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师:跟大家的讨论,很长见识。

(我突然想到一个决定:剩下的下面几句话,就交给大家自己讨论辨析。)

(下面的几句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有刚才的“樯橹灰飞烟灭”,存在着争论,我把学术界的一些争论的观点公布给大家。我提醒大家认真思考,择善而从,能够展开交锋和争论。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第二,“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第三,“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首先讨论,“樯橹”好,还是“强虏”好。)

生:我觉得“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但是,在周瑜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生:我也同意用“强虏”好,直接写了人的强大,并且“樯橹”这个词太不自然,太小了,“樯橹”不是代指舰船吗?让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装,想不到铠甲,想不到精锐武器之类的。生:我不同意,“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更好。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水军”的特点。樯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学生笑)

生:那时候,哪有什么驱逐舰、巡洋舰呀!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樯橹”二字,更含蓄,更让我们想到水军,想到曹操的舰艇等各种全副武装的武器。

师:让我发表意见,我更倾向于用“樯橹”,理由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体现“水战”特点,又含蓄,而“强虏”过分直白了。(仍有同学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学也好,我不主张,同学们轻易改变自己已经深思熟虑的观点。如果你不满意,请把你的意见写成文字,写在周记本上,一边是“樯橹派别”,一边是“强虏派别”,呀,请别误会,我不是说你们是“强虏”呀!(同学们大笑)(接下来,讨论“神游者”和“多情者”。请发言)

生:我觉得,还是同意课本上的解释。“神游者”应当是苏轼,苏轼从上片的来到大江边,描写长江的景观,“乱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怀想英雄豪杰,怀想风流人物,也就是怀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吧。就是苏轼的精神在这个旧战场上巡游。

师:你同意课本上注释中“故国”二字就是“旧战场”的意思。生:是。

师:同学们,这里关键是“故国”二字怎么解释,如果当成“曾经的故土”讲呢,那么,这里显然不是苏轼的“曾经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经领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师说得正是。我不同意课本上的解释。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为,这里的“故国”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苏轼的故土。

师:可是你还讲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话,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学生有点急)是周瑜的灵魂嘛!苏轼是假设周瑜死后还有灵魂。苏轼是假设如果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知道苏轼在怀想他,那么苏轼就想,周瑜会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着前面“风流人物”,周瑜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师:这样说来,你把第三个问题也回答了,你认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苏轼。你再具体谈。

生:我是这样想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词。如果理解成“应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苏轼“多情”,“多情”就是动词了。师:他非常有见地。很新鲜。你的意思是苏轼的“多情”二字与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个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联系柳永词来理解,可贵。如果“神游人”是苏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写成“故国”了,而是写成“古国”,“古国”才能是“旧战场”。而“故国”一般应解释成“故土”“故乡”,或者引申解释成“故地”,即曾经到过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苏轼的“故地”。生:老师,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释成周瑜?

师: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而且最好别轻易下结论。何况大人们还没有一个定论,学术界的争论还在继续。我觉得,你们争论是有益的,说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从句逗得出的。我看过一个资料,有人查阅了统计了几百首《念奴娇》词,当然是不同人写的,这两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在填写《念奴娇》词时,在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我还有一个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应笑我”读成“应笑我多情”,太牵强,理解起來别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们继续思考争论下去,可以写成小论文,题目就是《“神游者”是谁?》《谈谈“多情”与“神游”》。

继续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种。师:具体说。

生:我是从整个诗的格调来理解的。全诗比较格调比较昂扬向上。生:我也同意。苏轼还是比较积极的。

师: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苏轼比较达观的说法。

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不是老师折衷。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们一起背诵全诗。响起背诵的声音。

第五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穿空险峻雄伟(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江城子·记梦》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短评

附: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雄伟 拟人

上阕 写景 歌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洪大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鲜明 比喻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下阕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八.教学反思

收获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

琅琅的读书声应该一直是萦绕在语文课堂上的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诗词教学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设计上,我也采用了诵读法

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最后诗歌讲解结束时,学生评价同学的诵读,哪里该激昂,哪里该舒缓,有板有眼,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诗歌,走进了苏轼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收获之二: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 一直以来,好像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想起周瑜这位大英雄?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在对比中学生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收获之三:导语的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下载念奴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念奴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并在电脑上插上U盘)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导入部分:5分钟) 师:好,各位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书吗? 生:《西游记》、《红楼......

    念奴娇教案

    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它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这种不高的格调,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广元市元坝中学高二、一班 授课人:罗仕晓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的风格特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抚宁五中石妍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作者苏轼的有关知识。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3.、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联想想象揣摩关键字词,挖掘字词所蕴涵的意义,体会词人的情怀,培养独立阅读诗词的能力。 【教学时数】l课时 【教学设计】 方......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

    念奴娇 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理解词的含义,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间如梦”的思想情感。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

    念奴娇学案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使学生在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