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念奴娇 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理解词的含义,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间如梦”的思想情感。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背诵这首词,在诵读中领略诗人的豪放词风。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间如梦”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很多大文豪的文学成就是与家学渊源有很大关系的,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经常出现一门父子、兄弟甚至兄妹多人成就卓越的现象,就像这首诗中所说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联系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大家能不能猜出这里的“一门三父子”指的是谁?(“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苏轼,这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走进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题目、作者)
二、苏轼
提问:检查预习,说一下你对苏轼的了解。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成“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尤其是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和后人的影响很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文有 《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三、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1、积累重点字音、词义。
请两位同学起来朗读这首词,检查预习情况,同时积累重点字音。浪淘(táo)尽 公瑾(jǐn)小乔初嫁了(liǎo)
羽扇纶(guān)巾 早生华(huā)发 还酹(lèi)江月
2、播放录音,体会苏轼豪放的词风。
(提问思考:苏轼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体现豪放的词风的,明确景物、英雄人物以及词人自己的心境)
3、齐读诗歌,巩固记忆。(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明确:壮志未酬、旷达洒脱)
四、赏读诗歌(一般来说,表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诗词往往会是风格沉郁的,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苏轼却不然,这首词中他的词风依旧豪放,而他是如何用豪放的词风来表达壮志未酬的呢?我们来依次赏析。首先,我们已经明确这首词从景物、人物和词人的心境三个方面体现了豪放的词风,那么我们以此为依据,将全词分为三幅画赏析,欣赏惊涛拍案图、雄姿英发图、对月饮酒图)
(一)景物:惊涛拍案图
1、齐读上阙,思考词中(写景)描绘惊涛拍案图的句子,(诗词的赏析一般会从修辞手法、炼字造句、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这句词)试分析呈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同学们齐读词的上阙思考)明确:(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找学生回答,然后看图片解释句意)(2)雄伟壮丽(请同学思考回答这样一幅画面有何特点,可联系苏轼的词风)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再次阐释句意,赏析重点字词的特色与含义)“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骡马等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3)比喻、夸张(总结,在这一句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2、(开篇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景而是进行了铺垫,为惊涛拍岸图的出现营造了一个大背景)这样的(赤壁)景象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之下引发出来的呢?(在词中找出来)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解释句意)
3、(上阙这幅惊涛拍案图真可谓雄伟壮观,气势如虹,正对应了词人所说的“江山如画”,由这如画的江山引发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联想)师:写“江山如画”,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抒情。师:抒什么情呢,本首词是抒发对英雄豪杰周瑜的情,那么本首词景情是通过那句话过渡呢?学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可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用是?(可提问,也可能学生直接答出)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小结
词的上阙描写了雄伟壮丽的赤壁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的词风。(试背上阙)
(二)英雄人物:雄姿英发图(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引出该图,点出周瑜)
1、找同学来读一下下阕 思考:在词中作者对周瑜作了怎样的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周瑜怎样的特点?(找出词中原句,思考总结,或者说一下句意都可)明确:(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气魄非凡,战功辉煌。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穿插介绍写作背景,以及周瑜的形象)(分组讨论)
(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三)词人心境:对月饮酒图
1、老师范读下阕。作者写周瑜是为了写人寓己,相比雄姿英发的周瑜,诗人笔下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找同学来说一下)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联系作者的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周瑜,不难发现词人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头发却早早的就白了,这里就委婉地表达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是有苦闷的,但苏轼沉溺于苦闷了吗,他是如何突破或者面对这种壮志未酬的苦闷的呢?看最后一句词人内心的情感宣泄)
2、辨析: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间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间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讨论:东坡突围了,你们的思想有过突围吗?(这个问题较难,视上课情况而定)学生:我想,我宁肯舍弃一切物质条件,我不要像大人们一样被功名利禄所羁绊;我决定,我要按我的想法去生活,活在我自己的理想中。
3、小结
词的下阕借古抒怀,通过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年轻有为,反衬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以及豁达洒脱的情怀。(试背下阕)
五、总结梳理
三幅图分别是惊涛拍岸图、雄姿英发图、对月饮酒图对应写景、怀古、抒情(利用选择题的形式检测学习效果)对应并板书。
六、主旨(利用三幅图总结了词的内容,来看一下词的主旨)
本词描写了赤壁壮丽的景物,联想到赤壁古战场以及周瑜的形象,赞颂其功业,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旷达洒脱的情怀。
七、结束语:
这首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和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放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会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大家可以对苏轼的其他词作进行扩展阅读,与今天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七、写作特色
1、整首诗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3、使用对比衬托手法。(正衬:用“千古英雄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瑜。反衬:用“早生华发”的词人,反衬 “雄姿英发”的周瑜。)
4、语言简洁生动,意境雄浑壮阔。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词作,品味诗人的感情,完成《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惊涛拍岸图:———————雄伟壮阔(写景)
豪放 雄姿英发图:———————雄姿英发(怀古)对月饮酒图:———————人间如梦(抒情)
壮志未酬,旷达洒脱
第二篇:念奴娇公开课教案(推荐)
导入
(视频导入)刚刚的画面,伴着雄浑的音乐,我们仿佛回到了三国那个鼓角争鸣的乱世。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中的英雄不胜枚举。有文韬武略的曹操、怀柔的天下的刘备、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驰马射虎的孙权…但是我们的大文豪苏轼却偏偏对孙权手下的兵马大都督, 周瑜
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二:检查字词
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文章当中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字词,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读准确.三:学习诗歌
1.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2.生平简介首先我们来完成第一项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哪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苏东坡? 他不仅在诗文词赋,绘画书法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在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可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一度下狱,三度贬官,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经历了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传说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就是当年赤壁,周瑜战胜曹操的主战场,胸怀大志而又年近半百的苏轼,多次来到江边,面对滚滚奔流的江水,苏轼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滚滚的长江啊,你荡涤了千年,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滚滚的长江啊,你见证了周瑜火烧赤壁的不朽功勋,你可知道我苏东坡壮志难酬!于是,苏轼文思泉涌,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3.诵读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刚刚读的好,好在哪里呢,1.整齐.2.声音洪亮3.字音读的很准.这仅仅是读,但是诗歌,唐诗宋词不仅要读,还要吟诵,仅仅做到以上三条是不够的,吟诵第一步,要掌握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该拖得地方要拖,为了把握诗歌的节奏,我们要对词的词句有进一步的了解.看一看课文当中的注释,有没有不懂得地方,有不懂得我们一起学习,探讨.特别注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有没有不懂得地方?现在同学们能把这首诗的节奏画出来吗?老师也把节奏画出来了.看看我们画的一样不一样,这次,我们根据划分的节奏,再来把这首词读一下.第一遍是没有节奏的齐读,这一遍进步很大,至少有了停顿,但光有停顿还不够,要读出感情.要想读出感情,就必须读懂这首词,读懂它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我们知道,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一般的写法:观眼前之景,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怀.板书: 怀古诗 : 景 人 情
1.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那些句子是写赤壁之景? 哪些句子是怀古抒情呢? 2.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对,上阙写的是景,下阙抒的是情,请咱们的男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词的上阙.读完上阙,老师这里有三个问题:上阙描绘了哪些景呢?1.上阕写了哪些景观?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3.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除此之外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为我们描绘这幅壮丽的景色呢?给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细细品味词的上阙,交流讨论.(叫两位同学来说)写的景 板书:景(大江 故垒 乱石 千堆雪)我认为上阙这些字写的好.穿:写出了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了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了江水与岸排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了水的纯白
除此之外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为我们描绘这幅壮丽的景色呢? 那么以上的几个词,从 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下阙,请班里的女同学为大家读下阙.他想到的豪杰是周瑜.板书<周瑜>
那下阙当中描写周瑜的句子的有哪些呢?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请同学们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我们来看第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下阙着力塑造周瑜,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出嫁了这个细节呢? 我们知道大桥小乔是绝色美女.那么美女配英雄,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此处作着以小乔衬托周瑜,刻画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周瑜.(年轻有为)
据说周瑜是位不折不扣的俊美公子,不但足智多谋,精于作战,而且在音律方面也颇有造诣。即使在酒醉之后,也能听出弹奏者哪些音节弹错了,哪些音节快慢不适。据说周瑜每次听出错误之时,都会醉意朦胧地走上前,亲手抚琴,示范给弹奏者看,并轻言细语地指出错误之处。能得到风采绝伦的周公子近距离指点琴艺,是当时好多暗恋他的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书寓茶亭、酒楼坊间只要有周瑜在,不少弹琴的女子在演奏时,时不时地故意拨错琴弦,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他们倾慕的周郎的眷顾。从此就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传言。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说明周瑜英俊潇洒有气魄.(英俊儒雅)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智大勇>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眼前的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想到的年轻有为,英俊潇洒的周瑜,苏轼不禁感慨万千,此刻,苏轼的内心又在想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 虚职.抒发了什么感情? 壮志难酬.
第三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广元市元坝中学高二、一班
授课人:罗仕晓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的风格特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了解作者苏轼以及其创作本文的时代背景。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鉴赏,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感受该词雄浑开阔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理解其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景仰之情。
2、感受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二单元《宋词四首》当中的一首,在前面一个多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欣赏诗歌的一些基础。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因而在教学上侧重于进行炼字分析,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感受意境。
2、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苏轼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难点:
把握借景抒情和以景衬人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设想:
1、课前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让学生感受雄浑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调学生带着情感去读书,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4、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和老师点拨相结合的鉴赏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欣赏韩磊演唱的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为课堂营造雄浑磅礴的气氛。
这首歌气势恢宏、开阔雄伟,给人以激荡人心的感觉。让我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齐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2分钟)
1、欣赏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受文章的氛围。
2、前面我们学过了柳永的《雨霖铃》,请一个同学背出其中的名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大家感觉这两首词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一个柔情婉转,一个大气磅礴)
3、说明这两首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柳永是婉约派,那么苏轼应该是什(苏轼是豪放派的)
(三)解题(4分钟)
1、抽两个学生谈谈他们在课外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出示投影
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出色的书法家,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坛领袖,他的散文和欧阳修齐名,他的诗和黄庭坚媲美,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柔情婉约,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了解创作背景:《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游黄冈城外赤鼻矶时写下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但是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备受磨难。伴随着北宋政治风浪,他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就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表之作。
(四)研读上片,把握内容。
1、抽一个学生朗读全文。(2分钟)
2、强调字音。(1分钟)出示投影:
公瑾 jǐn
雄姿英发fā
早生华发fà
羽扇纶guān巾
一尊还酹lèi)
3、学生自主疏通文字,老师答疑(5分钟)出示投影: 补充注释
乱石:写出了石头的险怪。
小乔:三国时乔公的小女儿,容貌美丽,倾国倾城;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樯橹:樯,古诗中指桅杆或借指战船;橹,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樯橹就是指船只、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尘一样飞舞,像烟雾一样飘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4、品味赏析上片
(1)全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片,了解大意。(2分钟)
(2)8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并整理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0分钟)
a、文章开篇的三句与下面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论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下面点出的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的古战场吗?文中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些字眼最具有表现的力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c、作者把周瑜是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来写的?为何要这样处理?作者写赤壁之景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e、总结概括上片的主要内容。
(3)抽每组选出的代表发表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并鼓励对不赞同的意见大胆的提出异议。(15分钟)出示投影:
a、文章开篇的三句与下面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论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气象开阔、雄伟壮观的特点,但苏轼笔下的江水却更胜一筹:开篇的“江”字前贯之以一个“大”字,画面一下子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给人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奠定了全诗旷远、深沉、豪放的基调;而且将景与人合二为一,结合得天衣无缝:此时奔腾不息的江水已经成了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眼前这汹涌奔腾的长江,已将我们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引发人怀古的思绪,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威武雄壮的英雄们的无限怀念和景仰之情。这三句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因此我们要读出豪放的风格、雄伟的气度和深沉的怀古之情
要求:请全班男生同学按刚才的要求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女生合书默听。然后全班同学试背这几句。
b、下面点出的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的古战场吗?文中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些字眼最具有表现的力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展示的?
不是。作者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的赤壁古战场是在湖北的赤壁市,文中用的“人道是”极为巧妙的点明了这一点。作者这样写是想借此抒发感情,并不像做考据家,因而一带而过。
雄伟壮丽、大气磅礴。“穿、拍、卷”写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穿”,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高山的陡峭。“拍”,从俯视的角度描写出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展现了大江奔腾有力的气势。“卷”,写出了浪花四溅,狂澜起伏的奇异景观,这几句从声音、颜色、姿态来描写赤壁奇险雄伟的景观,无不逼真形象。文句只是寥寥数笔就将赤壁之景描写得如此的有声有色。
要求:请全班女生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气势。男生同学默听,然后全班同学试背这几句。
c、作者把周瑜是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来写的?为何要这样处理?作者写赤壁之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赤壁景物的描写之中来展示人物形象的
这样以景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英雄风采,让景和人相得益彰 面对赤壁如此宏大的气象、奇险壮观的画面,就会让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景、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英雄豪杰的雄姿,此处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肯定了周郎在赤壁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一者表达词人对周郎的景仰,二者也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环境气氛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齐答:承上启下
e、抽一个朗读水平好的同学读上片,其他同学认真体会景中之情,抽人总结归纳上片内容。抽学生回答:主要描写赤壁雄奇、险要的景观,引发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5、抽学生总结上片的特点(1)雄浑开阔的意境。
(2)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6、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上片
(五)、布置作业
1、完善对上片的背诵
2、根据预习题,自主学习下片(1)、文章怎样由上片过渡到下片的?下片是咏史,写回忆周瑜的,为何却要写到“小乔初嫁了”?
(2)、文中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展示周瑜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行文咏史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4)、行文至此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深沉的感慨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5)、归纳下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穿 : 山势险峻----形态(夸张)写景:赤壁奇景
拍 :巨浪惊险----声音
雄奇、险要
卷 :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
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它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这种不高的格调,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提高了词品,开阔了词境,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有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于作者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想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仅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词简介
词又分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歌曲的曲谱)。
四、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
听录音,注意字音 初嫁了(liǎo)纶(guān)巾
樯橹(qiánglú)
还酹(lèi).....
2、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它们在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
美景: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浪花。——水(起)
怀古
景物特点:大江浩荡;赤壁险要;乱石险峭;波涛汹涌;浪花如雪
营造意境:旷远深沉;豪迈奔放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浪涛奔腾澎湃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江水汹涌翻滚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英雄: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总结:
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问,文中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讨论苏轼在三国众多豪杰中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周瑜------苏轼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委以重任 被贬黄州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月(结)
伤今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阕总结:
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疑问式结尾(思考)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五、总结
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雄人物,抒发苏轼人生空老、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
第五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抚宁五中
石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苏轼的有关知识。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3.、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了解作者渴望为为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案例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这首词艺术成就很高,笔墨酣畅,气势宏大,语言精练。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特别是在壮丽的景色的烘托下,塑造千古风流人物周瑜的英雄形象,再现了三国时代龙争虎斗的历史画卷,这在词中是一个创造。这首词格调慷慨奔放,创造了与婉约派完全不同的气象,成为豪放词的标志。
因此,在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确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一.激情导入: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一部《三国》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每当人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歌声,走近三国,走近《念奴娇 赤壁怀古》,看看苏轼在回望三国英雄时心头涌动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思。
二.关于词人:
苏轼(1036—1101),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个人创作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东坡一生给人留下了2700多首,词340多首,文章4000多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同时也都教给我们以生存的智慧。
三.写作背景:
1057年,苏轼21岁参加进士考试,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第二名;25岁开始他一生坎坷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奏院监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险些丢掉性命后经人营救,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虚职),行动受人监视。1082年,苏轼47岁,游黄州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一直被视为豪放词人苏轼的“标志性”作品。
四.诵读
1.听范读
2.个别学生读
3.师生共同诵读
五.具体分析
按段数分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这首词属于双调,也就是二段,上下二段分别叫上下片或上下阙。一般地分为上下两片的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也是一样。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上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中哪些词富有表现力?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景物的总体特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小组展示)1.写景的句子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2.富有表现力的词
“乱”字写岸边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岸边山崖之高峻,有直穿云霄的气势。(夸张)
“惊”本义为“马骇”也,意马受惊吓而狂奔,此处用来写江水,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写出了江水与堤岸的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水势之大。
“千堆雪”,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把无数的浪花比喻成千堆雪,既写出了浪花的多,又写了浪花的颜色。
3.总体特点:这三句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雄奇壮丽,波澜壮阔的图景。(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如有不足教师再适时点拨)
(二)以上我们分析的是作者的所见。上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你知道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吗?
明确: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是承上面三句而来,是对前三句景物的一个概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片的开启,如画的江山可以说是一个舞台,是英雄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英雄人物。
(三)上片词人为我们描绘了赤壁的壮丽图景。词人把周瑜放到这样一幅景象中去写,是想借这雄奇壮阔的景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那么周瑜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找一找下片中描写周瑜的诗句。齐读。根据诗人的描写你能否用几个词来根据一下周瑜的形象呢?(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成果:
1.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2.羽扇纶巾------从容儒雅。你能用自己的话对羽扇纶巾作一下描述吗?
手中轻摇着羽毛做的扇子,头上带着青丝带做的头巾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一下这个场景
--------从容,镇定自若,有高超的指挥才能。
4.还有一个情景也是写周瑜的,通过侧面来写的。哪一句? “小乔初嫁了”
这里,“初嫁了”的“初”字,如果把它改成“出”意思会有何不同?
(学生展示)“初”更强调时间,是刚刚出嫁的意思,强调小乔年轻。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已经是老乔了。对于这个史实,苏轼是肯定知道的,这样写有何用意呢?
美人衬英雄,是为为映衬周瑜的年轻,英俊潇洒,春风得意。艺术嘛,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是可以虚构的。
(四)这首词,从题材上来看,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什么是?借古人,古事,古迹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那么苏轼想借回忆周瑜抒发什么情感呢?
找出抒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看课下注解,是多愁善感的意思。
那么苏轼在回忆周瑜时愁些什么呢?伤感些什么呢?也许从两人的对比中会找出答案。
建功年龄 34多岁
47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外貌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成就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是借赞颂周瑜,把自己和周瑜对比,抒发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五)苏轼写周瑜一世豪杰,风流潇洒,就表现出他对周瑜的羡慕。一个人羡慕英雄,热爱英雄,他的骨子里就一定有着英雄基因,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苏轼理想中想成为周瑜那样的人,现实中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使得内心无比苦闷。那苏轼是不是因此就郁郁寡欢了呢?让苦闷积郁在心中呢。如果是这样,他和一般的失意文人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那么苏轼又是如何来化解来自心灵的苦闷呢?来看这句“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倒了一杯酒,把酒倾洒在长江里,苏轼把什么装进了这杯酒里了?----内心的苦闷。
我们通常是借酒消愁,把苦闷装进酒里,喝进肚里,但苦闷还在我们心中。苏轼却非常潇洒地把内心的苦闷装时杯里,倾洒在长江中,让长江水带走自己的苦闷,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着相同的思想,还记得是哪句话吗?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得,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白,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是我的,我要;不是我的,我想也不去想。我们应该要什么呢?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去享受自然的馈赠。苏轼就这样化解了来自心灵的苦闷。
当人生遇到挫折时,但人生苦闷失意时,能够自我排遣,能够从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人生态度就叫做旷达。这也是苏轼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六)小结全词:上片,主要是写景,词人给我们勾画出了一幅雄奇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描绘这样一幅画面,主要是为了烘托下片中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词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年轻有为,英俊潇洒,功成名就,由此,词人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时的境况,是年老无为,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在对比中,抒发了他年近半百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但词人并非就此而消沉下去,体现了他胸襟的豁达。板书。
(七)(情感教育)人生感悟:我们说,智者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智者善于用自己的智慧超然于苦难。在人生当中,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襟。学完这首词,相信你我对人生都应该有了一个新的感悟。
六.作业:
以“我所知道的苏东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教后反思:
1.整堂课力求让学生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很少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学生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2.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教材,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第三,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学生课前的预习还不是很充分,课堂展示还不够主动积极,在展示过程中语言还有不流畅,思路不清晰的现象,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慢慢培养,多些让他们展示的机会。
·(教
抚 宁石 赤壁怀古》 案)
五 中 妍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