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念奴娇是一个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第二篇:《念奴娇》说课稿
【说教材】
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⑴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②风格流派、文体。
③名句填空。
④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⑤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⑵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2、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背诵本词。
⑵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⑶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⑷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1、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2、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3、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4、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5、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6、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2、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第三篇:念奴娇讲稿
/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其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情怀。
3、诵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浩浩长江,滚滚东逝。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幽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多情的女子面对长江抒发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孤帆云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情寓江水,抒发对友人的无限眷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以水喻愁,抒发亡国失家之痛。九百多年前,又有一位文坛奇才来到长江岸边,他是因为才华横溢被人嫉妒、遭人陷害而来,他是带着满腹幽怨和不合时宜而来。但他没有沉沦,没有堕落,没有自弃,面对东逝的长江水,他发出了古人少有的旷达之语。这位奇才就是苏轼。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聆听来自历史那端的声音。
二 作者简介
生平:(1037-1101)65岁,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三 创作背景
/ 6
“似二陆初来俱年少,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十九岁的苏轼与父亲弟弟一起首次出川赴京,才华横溢的他很快就受到文坛老将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赏识,一时名动京师。这时候的他是意气昂扬的,前途在他年轻的眼里一片风光无限。
等到为父亲守孝归来,王安石变法开始,他的朝堂故旧尽数凋零,他也因为不支持变法而屡遭贬谪,从此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后因为王安石的搭救免于一死,发配黄州。拾年43岁,此词即写于黄州任上。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四 朗颂词章(注意体味词的节奏韵律)1点学生起来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五 文本分析
题解:“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赤壁怀古,怀的自然是周郎,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数百年之后,英雄鏖战的赤壁只剩下江水东流,长江,流它万年不竭的水,卷它千年不改的波涛,冷眼看世间繁华,转眼千年。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首词,那么让我们一起对整首词的情感做一个整体的把握。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 6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可是我们转念一想,周瑜系出名门,与孙策交情匪浅,在东吴创国之初,一力担下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安全,他相貌堂堂,文武双全,位居东吴四英将之首,可惜天妒英才,36岁病死巴丘,留下了东吴,留下了孤儿寡母,终于遗恨千年,而此时的苏轼,乌台诗案,他九死一生,能活下来吟咏感叹,已是万幸。这才是他能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能够最终心事安然的原因吧。
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观摩他面对着万古长江水,遥想着公瑾当年,他的心事如何从激昂到平静的。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写景片段分析】
1、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上阙)。好,现在我们一起来齐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2,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激烈、磅礴,有气势、雄伟壮丽(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江山如画”)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从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对古代英雄的赞美)更具体一些应是对周瑜的思慕。从哪句词表现出来?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为吟咏周瑜做好了铺垫。
4、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片,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幅图。?
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乱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似乎想将其冲毁撕裂。浪花就这样翻滚腾跃着,仿佛扬卷起了千堆的白雪。
/ 6
5、总结上片内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 5 / 6
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六 延展探究:在词的结尾处,多少激昂心事,少年意气,人生遗憾,都已经趋于对月饮酒的平静。可以说,他在久久的执迷之后历经沉浮,终于有了一份豁达心境,而所谓豁达,究竟是主动的放下还是被动的妥协?
面对多难的人生,我们究竟是要放下还是继续坚持?是妥协麻木还是清醒地痛苦?(请同学们踊跃发言,反面可以以李煜为例。)七 课堂小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八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 6
2,预习《定**》,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 【板书设计】
(一)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勾画美景 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程设计
铁岭市高级中学 付坚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四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选了四位宋词名家的作品,婉约与豪放并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词,有利于学生具体把握两大词风的区别。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词意境情感 第二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第三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的情感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由于高中生认识水平有限,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首词《雨霖铃》的学习,他们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不同词风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主要针对教学重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针对教学难点)、多媒体演示法(主要用于诵读部分)。
四、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人生如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分婉约豪放,柳永的《雨霖铃》景美情悲,说不尽的感伤凄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风格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品豪放之味。
(二)介绍作者
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抓住作者和相关的时代背景,通过时代背景去读诗解义。基于此,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造诣,以及与本词有密切关系的事实背景,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
(三)在朗读中整体感知
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之前,先要让学生对这首词的内容及情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学生深入细致地分析以及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打下基础。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实现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利于记忆,利于理解,利于把握意境。本词是豪放词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因而在诵读本词时,我首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豪放风格,然后由我对学生进行朗读提示,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四)具体研讨本词
整体感知本词之后,就进入到具体研讨本词这个环节。这部分我设置了四个问题。在分析写景这一部分的时候,我采用比较法、分层教学法和问答法。一是让学生找出意象,二是把握意境。
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采用问答法和分层教学法,请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即可。
在分析“咏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又提出第四个问题:赤壁之战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仰慕周瑜而没有写其他人?我采用比较法,出示投影,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采用分层教学法和问答法,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
在分析“抒怀”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将突破教学难点。主要采用讨论法,以四人为一组,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否消极颓废。每组学生各抒己见,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有些见解也许站不住脚,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嘉,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难能可贵。学生讨论完后,我加以明确,从而让学生体会词人情感的复杂性。此外,针对高中生实际情况,我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五)简要总结,布置作业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人脑总是不断地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出结论。所以,在讲完本词的重点难点问题之后,我采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归纳本课重点,并让学生将江城子和本词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苏轼词风的深层次理解。
综上所述,我采用精心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广元市元坝中学高二、一班
授课人:罗仕晓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的风格特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了解作者苏轼以及其创作本文的时代背景。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鉴赏,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感受该词雄浑开阔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理解其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景仰之情。
2、感受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二单元《宋词四首》当中的一首,在前面一个多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欣赏诗歌的一些基础。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因而在教学上侧重于进行炼字分析,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感受意境。
2、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苏轼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难点:
把握借景抒情和以景衬人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设想:
1、课前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让学生感受雄浑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调学生带着情感去读书,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4、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和老师点拨相结合的鉴赏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欣赏韩磊演唱的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为课堂营造雄浑磅礴的气氛。
这首歌气势恢宏、开阔雄伟,给人以激荡人心的感觉。让我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齐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2分钟)
1、欣赏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受文章的氛围。
2、前面我们学过了柳永的《雨霖铃》,请一个同学背出其中的名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大家感觉这两首词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一个柔情婉转,一个大气磅礴)
3、说明这两首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柳永是婉约派,那么苏轼应该是什(苏轼是豪放派的)
(三)解题(4分钟)
1、抽两个学生谈谈他们在课外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出示投影
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出色的书法家,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坛领袖,他的散文和欧阳修齐名,他的诗和黄庭坚媲美,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柔情婉约,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了解创作背景:《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游黄冈城外赤鼻矶时写下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但是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备受磨难。伴随着北宋政治风浪,他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就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表之作。
(四)研读上片,把握内容。
1、抽一个学生朗读全文。(2分钟)
2、强调字音。(1分钟)出示投影:
公瑾 jǐn
雄姿英发fā
早生华发fà
羽扇纶guān巾
一尊还酹lèi)
3、学生自主疏通文字,老师答疑(5分钟)出示投影: 补充注释
乱石:写出了石头的险怪。
小乔:三国时乔公的小女儿,容貌美丽,倾国倾城;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樯橹:樯,古诗中指桅杆或借指战船;橹,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樯橹就是指船只、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尘一样飞舞,像烟雾一样飘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4、品味赏析上片
(1)全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片,了解大意。(2分钟)
(2)8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并整理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0分钟)
a、文章开篇的三句与下面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论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下面点出的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的古战场吗?文中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些字眼最具有表现的力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c、作者把周瑜是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来写的?为何要这样处理?作者写赤壁之景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e、总结概括上片的主要内容。
(3)抽每组选出的代表发表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并鼓励对不赞同的意见大胆的提出异议。(15分钟)出示投影:
a、文章开篇的三句与下面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论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气象开阔、雄伟壮观的特点,但苏轼笔下的江水却更胜一筹:开篇的“江”字前贯之以一个“大”字,画面一下子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给人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奠定了全诗旷远、深沉、豪放的基调;而且将景与人合二为一,结合得天衣无缝:此时奔腾不息的江水已经成了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眼前这汹涌奔腾的长江,已将我们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引发人怀古的思绪,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威武雄壮的英雄们的无限怀念和景仰之情。这三句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因此我们要读出豪放的风格、雄伟的气度和深沉的怀古之情
要求:请全班男生同学按刚才的要求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女生合书默听。然后全班同学试背这几句。
b、下面点出的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的古战场吗?文中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些字眼最具有表现的力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展示的?
不是。作者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的赤壁古战场是在湖北的赤壁市,文中用的“人道是”极为巧妙的点明了这一点。作者这样写是想借此抒发感情,并不像做考据家,因而一带而过。
雄伟壮丽、大气磅礴。“穿、拍、卷”写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穿”,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高山的陡峭。“拍”,从俯视的角度描写出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展现了大江奔腾有力的气势。“卷”,写出了浪花四溅,狂澜起伏的奇异景观,这几句从声音、颜色、姿态来描写赤壁奇险雄伟的景观,无不逼真形象。文句只是寥寥数笔就将赤壁之景描写得如此的有声有色。
要求:请全班女生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气势。男生同学默听,然后全班同学试背这几句。
c、作者把周瑜是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来写的?为何要这样处理?作者写赤壁之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赤壁景物的描写之中来展示人物形象的
这样以景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英雄风采,让景和人相得益彰 面对赤壁如此宏大的气象、奇险壮观的画面,就会让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景、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英雄豪杰的雄姿,此处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肯定了周郎在赤壁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一者表达词人对周郎的景仰,二者也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环境气氛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齐答:承上启下
e、抽一个朗读水平好的同学读上片,其他同学认真体会景中之情,抽人总结归纳上片内容。抽学生回答:主要描写赤壁雄奇、险要的景观,引发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5、抽学生总结上片的特点(1)雄浑开阔的意境。
(2)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6、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上片
(五)、布置作业
1、完善对上片的背诵
2、根据预习题,自主学习下片(1)、文章怎样由上片过渡到下片的?下片是咏史,写回忆周瑜的,为何却要写到“小乔初嫁了”?
(2)、文中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展示周瑜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行文咏史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4)、行文至此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深沉的感慨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5)、归纳下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穿 : 山势险峻----形态(夸张)写景:赤壁奇景
拍 :巨浪惊险----声音
雄奇、险要
卷 :江水汹涌-----色彩(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