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盛世霓裳之汉服【说课教案】[大全]
一、教材分析
教学参考: 本课是欣赏课。教材介绍了中国汉族民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详细的讲解了汉服的定义和特色,并且同和服和韩服做了对比介绍。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要从教材列举的图片资料入手,明确图片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和内容。了解汉服的发展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资料的缺少和历史的悠久使学生很难理解汉服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汉服的含义和特点及独特的审美倾向和其历史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从多角度来欣赏和认识汉服,理解汉服特有的审美倾向和内涵。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汉服作简短评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对汉服的欣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中国服饰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汉服的定义,区分汉服与和服和韩服的区别以及了解汉服的形制。
教学难点:汉服的历史性和继承性,汉服所体现汉族的精神本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也比较浓烈,只要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这个方面就能够学起来轻松愉悦。所以本课程我会采用多媒体教学式,通过图片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汉服天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汉服文化的一些知识和欣赏汉服的美感,且由于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学设计主要还是围绕汉服的定义特色,以及与其他服饰的区别。以此感知汉服独特的审美倾向。我会采用引导法、观察理解法、多媒体演示法这三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具体的说就是趣味引导,包括欣赏图片,提问渐入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法:在教学中,我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并且让他们自己学会观察、对比、讨论、总结,从而掌握汉服的特点。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堂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组织教学用2分钟。为了提高课堂气氛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展示图片来激发他们的热情,所以用3分钟来导入新课。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所用时间为28分钟,然后进行教学总结,所用时间为5分钟,最后布置作业,2分钟。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2分钟)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上堂课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前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审美倾向和美学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播放幻灯片。
3、讲授新课:(28分钟)(1)、播放PPT(2)、提问:汉服同当今服饰、旗袍、韩服和服的差异?(3)、引导学生欣赏汉服图片,并让他们自己观察对比与旗袍等的区别(4)、引导学生总结汉服的定义和特色(5)、引导讲授何为形制
4、课堂总结:(5分钟)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代服饰。泛指汉族服饰,有别与各种少数民族服饰。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饰,成为华夏衣冠,现代成为汉服。5.作业布置:(2分钟)• 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
• 收集汉服和服和韩服的相关资料,对比研究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第二篇: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项目策划书
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项 目 策 划 书
NO:07000
12007年7月
西安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策划书
摘要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如今人民生活日渐富裕,对生活质量要求提升,精神饮食上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传统文化复兴、爱国情绪与民族自豪感日益提升。
由各个方面的分析证明,实施本项目,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其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与生活方式,使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踏入人类文化潮流的领军阵容,动态开发,关注市场需求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复兴。
本项目实施周期短、投入低、市场需求大、效益明显、可拓展性强、具有很强的文化、服饰等竞争性优势。
前言
1、发展历程
1.1 2006年1月,盛世霓裳将20多年的研究成果付诸实施。在广东佛山首次举办仿唐服饰展览。
1.2 2006年3月26日,盛世霓裳正式在淘宝建立自己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销售网店。
1.3 2006年6月,盛世霓裳在西安市图书馆再次举办仿唐服饰展。
1.4 2006年8月,在盛世霓裳的大力协助下,西安汉服第一个正式团体轩辕阁,正式建立并建立网站。
1.5 2006年10月,盛世霓裳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参与了《科技兴陕“十五”辉煌科研成果展》。
1.6 2007年8月,西安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7 2007年12月,西安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形象店铺正式开业。
1.8 2008年6月,西安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功成为“第四届陕西小姐大赛”决赛指定提供服装赞助商。
1.9 2008年9月,西安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功承办“世界第六届刘氏联谊大会”祭祀礼仪活动。
2、区域文化特点
如今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已经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之间广为流传,全国各地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代表——汉服入雨后春笋般设立,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改善使得对文化的渴求开始成为主导地位。而我们正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发展、与兴盛的重要地理位置,使得我们更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将其发展、壮大。现有的西安盛世霓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系统的,专业的诠释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加速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准确性,使人们更为快速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3、文化的经营与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营方兴未艾,专业的系统性的发展必然大有商业价值,关键是对我们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占有率,能否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有效地,快速的推广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能否在不失去传统标准的同时,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定制服务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项目状况初析
盛世霓裳是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将其发展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未来人民生活中最正式的礼仪与文化交流形式的文化传播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把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的、内容和目标
1、目的建立中国传统服饰与文化传播的的重要平台,促进传统文化在人民心中的正确认识及对汉服的全新理解,树立专业的品牌形象,并在传统文化研究和宣传推广中实现公司运作。
2、内容
多种形式的文化拓展活动,展示汉服在如今社会应体现的信息、传统文化活动、正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
3、目标
建立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在公司正式运转后,继续推广汉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利用区域优势发展传统文化活动、利用逐渐兴起国学热潮建立正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项 目 执 行
1、目标内容
1.1建立代表企业形象的实体店、企业形象网站,采用中文、英文双语的系列电视宣传片、宣传CD、宣传主题出版物、产品外包装等手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的开发投资优势和潜力,促进文化的宣传与公司的发展。
1.2近期以高端传统服饰的销售与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为入手点,在高端服饰的稳步销售的同时,大力开展精心策划的传统文化活动,扩大公司的知名度。
1.3为后期扩展做好准备,在公司举办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顺利发展的同时,准备下一步的婚庆、摄影写真、教育培训等等可拓展项目。
2、公司建设
2.1在文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区域、地段,租用、建立形象店铺,以简洁、传统的装修风格,引人入胜的展示形式,吸引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高端客户。
2.2在万网租用空间,申请国际顶级域名及国际中文域名,建立公司形象网站。
2.3在现有轩辕阁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引入公司,建立在汉服圈内外公司的形象。
2.4印制大量的主题出版物,宣传册,服装说明书,活动说明书等等重要辅助品。
3、市场推广
3.1网站运行期间进行网络间推广,建立专用的网站市场推广平台和信箱,按营销策划目标作网站引擎注册、链接登录交易及友情提交,响应浏览用户,策划商业经济和信息资源的市场行为。
3.2外出的文化宣传活动中进行公司品牌宣传,已合作者或推广、赞助者的形式参与其中扩大影响,同时设立正确目标。
3.3以专业角度分析来国内国际的市场信息需求,中期调整战略分析和项目实施计划。
10、组织结构 R1
10.1实行项目负责管理结构体制,设立文化、营销、生产配送、售后服务、网络宣传分组,分别保证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市场推广营销的细分项目工程实施;完善岗位制度。10.2人员配置(暂空)
10.3寻求合作伙伴和聘用顾问,解决商业、经济、管理、法律和信息源工作。
11、其他注意事项
11.1版权规避与版权维护;
11.2专业性、权威性;
11.3及时更新圈内信息及适应性战略分析调整和项目实施计划调整;
投资与收益 R21、投资
1.1实体店面租用、内外部装修、网络接入、其他办公设施的设备与安装、调试费用;
1.2 网络域名注册、空间租用、网站建设;
1.3员工工资和外勤专项支出;
1.4业务与市场支出;
1.5办公及物管支出;
1.6等。
2、收益
2.1淘宝上低端服饰的销售;
2.2实体店高端服饰的销售;
2.3大型活动的服装团购;
2.4活动的文化方面咨询、策划;
2.5组织、主办大型文化传播活动;
2.6等。
R1:不完全组织结构,不包括行政管理层等。
R2:投资与收益详细数率另参。
项目进度
a、公司组建30天;
b、实体店面装修布置30天;
c、网站建设30天;
评价与结论
1、总结评价
1.1由文化发展、经济形势、市场及相关模型分析证明,此项目实施有利。项目定位明确,服务与市场均有良好的表现空间和内涵,切中发展需求。
1.2公司发展内容以区域文化环境资源为主,联络内外、协调东西,并且具有广泛的受众和良好的互动性,能够完成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1.3建设周期短,立项新,公司独立运作或者实现后期商业操作容易。
2、经验分析
2.1良好市场推广行为和员工激励、管理机制,是公司成功运作的一个关键和易丢失的环节;
2.2保持专业性和权威性是公司思路的核心;
2.3实现文化资源整合和提供交互平台与交易平台是公司建设的创意;
2.4防止商业运作产生的传统文化误区。
完 2007年7月
第三篇:汉服教案
第一课
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服的基本款式
2、知道汉服消亡史和斗争史
3、简要了解汉服复兴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汉服款式的探讨和表现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美感
2、认识汉民族在保存自己的文化时期展现出来的气节
3、正确认识汉服复兴的概念并为其不断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服的款式,消亡史和十年复兴
2、难点:不同款式间的对比以及对复兴的意义和消亡史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
1、授课方式:讲述法(多媒体与板书结合)
问答法(调动学生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性)
2、授课时间:1课时
3、教具准备:(1)教师—多媒体、板书、图片
(2)学生—预习教材、熟悉教材,理清脉络。找出疑问
<四>教材学习
导入新课
会长:同学们,今天我将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在正式介绍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从迷惘到找回真正民族服装的故事。【放PPT待图片放了三遍到四遍时停止】
会长:没错,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汉服同袍的一个心路历程,的确,经过三百年的断代,人们对汉服几近遗忘,而我也经常着汉服乘公交上下班。总会有人在一旁嘲笑,或者是讥讽叫嚣着议论:日本人,疯子,韩国人,穿越的,COSPLAY,作秀,炒作„„抬头看向天„„华,你的服章之美呢?夏,你的礼仪之大呢?着汉服的汉人,反被着异装的汉人嘲笑。华夏,已离我们太远太远。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找回属于自己的衣裳,汉服。
会长:首先呢,请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说一说,哪个是汉族?(会员:第二个)
会长:很不错。第二个就是汉族,那么大家怎么认出他是汉族呢?(会员回答)
会长:对,除了肤色,头发,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上的服饰,衣服的作用不仅仅是遮蔽身体那么简单,也是一个民族审美观世界观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间互相区别的最大特点。那么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是什么样的呢?汉服又是什么?那么我们先看看其他民族的民族服饰,藏族的民族服饰叫什么呢?对,藏袍。朝鲜族呢?韩服。满族呢?对马褂旗袍,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传统的旗袍马褂和现在改良过的旗袍马褂是有区别的,大家请看图。旗袍经过三围收放,已经和西方礼服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么汉服的含义也很明了了,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他是民族的象征不是时间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外在符号
会长: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周边国家纷纷效仿,因此在服饰文化上,周边的韩国,日本都有着中华文化的烙印,比如熟知的韩服,就是在明朝汉服制式上改造而来,而日本则有着魏晋唐朝的风格。
会长:汉服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的特点可以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比如礼记有《深衣》一篇,记载的就是对汉服中深衣这一款的理解,上半身四片布,代表四季,下身十二片,代表十二月,袖子符合圆规象征天,裙子符合矩,象征地。反映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而汉服的组成如下 【放PPT讲解】 会长:而他的特征也可以用十六字总结 【结合PPT讲解】
会长: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下汉服的基本款式,汉服在历史上出现的款式千变万化,不胜枚举,但如果是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汉服的演变始终是沿着一定的形态进行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表皮,而核心价值是没变的。他可以分为首服,也就是俗称的帽子,外穿衣,内穿衣,足服,配饰。而外穿衣作为汉服的主题,分为上下分制(衣裳分开传),衣裳连制(单独制作后缝合),通裁(一起制作)汉服: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古老的一种制式——衣裳制,衣,就是上身的衣服,裳,说文解字解释为障,也就是遮蔽的意思,也就是裙子,是最古老的一种衣服服饰,从先秦时期流行到明朝末年,也是作为礼服和祭服的存在,在宋徽宗听琴图和东坡听琴图中都可以看到男子穿着衣裳的记录。并且在先秦时期作为男子正装出现,到秦汉以降,衣裳又被称为襦裙,慢慢称为女子的穿着,襦裙根据裙子的高低分为齐腰,齐胸襦裙,明朝则将衣服包住裙子,称为袄裙。
会长:下面我们来介绍另一种具有历史的款式,直裾,曲裾,裾就是衣服的下摆,曲裾就是曲折的下摆,直裾就是直接想下。从历史上来说,直裾的历史是比曲裾短,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汉族是开裆裤,用缠绕的下摆可以防止走光,曲裾在秦汉时期是女子的正装,其后候才被襦裙代替。在三国末年曲裾直裾传到日本,称为吴服,要变为日本的振袖留袖等款式。当然,直裾曲裾和衣裳一样,是男女通用的,不过配色花纹有所区别。
会长:褙[bèi]子,对襟的女子罩衫。大袖且较长的褙子有时又称为大袖衫或披风。长度过膝,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罩在外衣外穿着。大氅[chǎng]又称氅衣,由道教鹤氅演变而来。只男性穿着,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做常服穿着。半臂,就是只有一半袖子,就是俗称的短袖,穿着很方便,适合平时穿着 会长,下面为大家介绍圆领、圆领袍、道袍。这几样通城通裁,也就是一起制作出来的,没有分开,圆领又名盘领袍,顾名思义领 子盘于脖下,为圆形。圆领袍并非套头衫,而是左襟压右襟交叠而穿,系结于右肩,是唐宋明三朝的朝服,也就是公务员正装,也是士人的常服,但是在具体配饰有着区别,当然,这个也是男女通用的。道袍并不是指道士穿着的服装,而是一种通裁制汉服。指的是只镶领子不镶衣缘的开衩长衣。当然,这种款式还有直裰和直身,其区别在于直裰的特点是两侧开衩。无摆,直身其外面两侧有摆。道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通俗的说,就是开叉处有没有缝布,以及缝布的位置。
会长:下一款就是明朝的运动服,阿迪和阿迪王。额,是曳撒和贴里。曳撒源自蒙古人的一色礼服质孙,蒙古名字叫jisum,质孙是蒙古语词汇的汉语音译,故史书中有多种写法: 济逊、只孙、只逊、直孙、济苏、积苏、咎顺,等等。印度莫卧儿王朝叫jama,在明朝文献里又叫做质孙或诈马/咱马(jama)。在明早期仍多称呼断腰袍为质孙,并且依其主要特点作为内廷侍卫服饰,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款式也不断变化。永乐以后曳撒的称呼逐步增多,窄袖也逐渐变为汉服琵琶袖。贴里贴里,又名帖里,属于汉服系统,类似深衣,即上衣下裳,是明朝出现的一种腋下系带的袍,通常穿在圆领、褡护之下。取音(谐音)天益或者天翼。也作为军服。也是李氏朝鲜的军服。他们的区别在于曳撒下裙是马面,而且两边有个小耳朵,贴里是没有的。
会长: 下面看到的是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如同西装中的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他颜色。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汉服消亡史
会长:从上古时代开始,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在创世传说中,她赞颂着先祖炎黄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中,她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演化轨迹。礼仪之邦的教化使她深邃,文明古国的工艺使她华美,天汉的雄威使他庄严,盛唐的光环使她绚丽,她丰富,她悠远,她高洁,她远播四海。然而,就在她绽放比耀眼的光芒的时候,却突然从神州大地上消失了,仅留下一片废墟瓦砾,长伴残阳如血。
会长:让我们回到1644年的北京,1644年4月22日,明朝驻辽东总兵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参战,致使农民军败退山、陕,后金军则直抵北京,顺治于同年10月1日在北京登皇帝位,满清帝国建立。
作为一个乘虚而入建立政权的关外少数民族满清政府为了扼杀广大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用暴力手段强迫全国汉族人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服这就是著名的“剃发易服”,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这就是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其中的汉族人民进行的反抗和清军的血腥镇压都是空前震惊的!【具体看PPT】
会长:当然,民间也流传是十从十不从的民谣,所以戏子,道士,和尚,都不同程度保留了汉服的样式,只不过略有变化,另外,周边的凡属国也一定程度保存汉服样式,图上就是琉球王国在满清末年的一次朝贡时期的合影。
会长:作为一位汉服复兴者,请让我说几句题外话——汉服刚刚推行时,被媒体斥责为“穿寿衣上街”,他们说的一点没有错,寿衣也是汉服的一种。那是因为,在那样的暴虐之下,汉人活着是不能穿自己的汉服。媒体却不知道,那时的葬礼上,往生者须以白布蒙面方可入土。那是何意?无言相见列祖列宗也!汉服复兴
【后面内容都可见PPT讲解】
五>课堂小结
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款式:分裁,通裁,分制
消亡:剃发易服
复兴:王乐天,溪山琴况
<六>巩固练习
<七>课后作业
<八>设计反思
教师的讲诉还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收集材料,加深情感
<九>相关链接
教参
教师网
百度文库 <十>板书设计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
传统文化之汉服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唯独汉族没有能够代表本民族的服饰”很多人都这样说。事实上,汉族也有自己的服饰,那就是——汉服。
一、汉服的由来、发展及消亡
汉服,即华夏衣冠,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但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她,也不清楚汉服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同时,作为目前宣传汉服的最重要工具的汉服历史剧在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错用、乱用汉服等问题,使得很多原本就对汉服就不是很了解的观众陷入的误区。
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二、汉服的特点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通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舆服志千年不变。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三、汉服的分类
襦裙 :襦裙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中腰襦裙(同齐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
曲裾:华夏衣冠(汉服)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袄裙:基本特点是属于中腰襦裙体系,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下裳是马面裙。袄分为交领式的短袄、方领式的短袄、广袖交领式的长袄。
褙子: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
四、从汉服看中华礼仪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朱子童蒙须知》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衣冠是礼仪之始。冠礼之前,“衣不帛襦裤”。年满二十后方可衣裘帛。
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又称成人礼、加元服,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
笄礼是汉女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之。郑玄注《仪礼·士冠礼》曰:“笄女之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已许嫁的汉女在15岁举行笄礼,未许嫁则二十岁再举行。按《宋史·礼志》载,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凤冠。
婚礼是嘉礼之一。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祭礼是祭神祀祖的礼制,是华夏的最高礼仪。祭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士助祭爵弁服,自家祭服玄端。士之妻服褖衣助祭。
以上便是一个即将消失却又不乏美丽的服饰文化,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汉族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世上最美最古老服饰的民族。
第五篇:高考作文之材料新颖说课教案
《高考作文之材料新颖》说课教案
浠水一中 余旺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作文审题立意规范,掌握作文高分技巧,锤炼作文语言,提升有效表达。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专题讲评,跟进训练,归纳总结写作注意的问题,规范并提高写作水平。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认识到高考作文的重要性。
2、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教学重点:材料积累,审题立意,作文训练
教学难点:作文水平提升的具体实践运用
突破途径:优秀范例来引导,教师指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专项训练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1、缺少有序训练。高三学生时间紧,除了综合考试的被动写作外,很少专题研究,专门训练,也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和叙事能力的培养。
2、缺少必要的知识素材储备。高三学生很少有看课外书,很少做读书笔记,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的积累。
3、缺少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上还很欠缺,很多同学在如何写作文上还比较迷茫,无所适从。
4、写作现状:议论文内容空洞,论据有限,材料使用上不够典型、概括和新颖,在论据与论点之间缺少必要的论证;记叙文情节单一,人物不生动,情感虚假或缺少感染力等。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作文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启发法、训练展示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作文兴趣激发。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如:自学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由简到繁,动手动脑,归纳总结。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资料书、课本等
四、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的独特性,分部分教学与日常引导相结合,采取“定向、定体、定人、定量”的方式。
我将用三课时分三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部分: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准确、全面把握材料中蕴含的内涵和主题;立意,指材料中蕴含的主题。笔者建议广大考生复习迎考时在以下几个方面未雨绸缪:
一是准确审题立意。不要相信高考作文淡化审题的鬼话,而要区分材料作文的几大类型,因地制宜:
⑪时评类,材料来自现实生活,需要考生发表看法、感想。此类作文必须紧扣所给材料来写,观点从材料中来,论述到材料中去,结尾再次回应材料。如2014年湖南卷作文,材料为某“最美乡镇干部”的事迹及感言,审题关键是其中“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句话。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考生可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新闻内容,自选角度写作。其主要事迹是:这位乡镇干部不畏困难,不怕艰险,在别人不愿呆的乡村蹲点工作八年之久,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深得人们敬佩。可从以下多个角度切入:执著、信念、责任、勇气、意志、人生态度、诗意人生……具体写作时,一定要先针对这位最美乡镇干部的事迹发表看法,选取一个最佳角度,联系现实加以适度引申,按照“引、析、联、结”这一读后感的模式进行写作。
⑫感悟类,材料多为寓言、格言、谚语之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需要适度拓展,合理延伸,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有物及人。如2014年福建卷作文题,关于空谷的联想,或悬崖峭壁,或栈道桥梁。对此,你有何感悟和联想?很明显,这是道感悟类作文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审题时应抓住三个关键词——“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进行寓意化解读,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这样,既能准确扣题,又可写出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从而获得作文高分。“空古”比喻人生道路(现实生活),“悬崖峭壁”喻指各种艰难险阻、挫折危险,“栈道桥梁”喻指化解矛盾、消除难题的信心、办法等。据此,可写生活态度、心理素质等话题。
⑬思辨类,材料往往提供两种对立的观点,需要考生发表看法。如2014年江苏卷作文题,围绕“青春是否不朽”这个话题,材料中亮出“青春不朽”与“青春易逝”两种观点,考生要自选角度写作。这与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材料“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的命题形式惊人相似,都要求考生能独立思考,发表感悟,辩证说理。今年江苏卷的写作角度大致有三:一是青春是不朽的;二是人不可能长存不朽;三是生命有限,青春的精神(价值)不朽。每个角度都可切入,但要谈深说透,就要看考生的素养和视阈了。
总之,要关注“思想评论体”,锤炼“独立评论力”,做新时代有头脑、会思考、能说理的智慧考生。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要方法有:
(1)从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
(2)从分析原因入手。阅读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的角度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
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此入手审题立意。
(4)从辨证关系入手。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析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
附:审题立意训练范例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湖北襄阳市2015届高三毕业生调研统一测试卷)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解析】
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狂躁的激情要不得。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及时总结教训。
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第二部分:高分作文技巧
作文就是做人。色彩,这是高考作文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每一个命题者都不希望考生
写出的作文是“木乃 伊”。(1)关注时事。比如 2014年全国大纲卷要求针对农民工与医药费新闻事件写作,湖南卷美丽乡镇党委书记设题等。(2)智慧人生。题目带有哲理性是多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如 2014 年广东卷的 “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湖北卷的“山上风景”等,需要考生运用一定的想象能力,写出 对人生的感悟。(3)情感体验。关注“自我”,注重从考生自我的情感体验出发思考人生是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趋势。如 2014 年江西卷的谈与“学习、探究”有关的经历和对其看法,重庆卷的 “玻璃碎片”,辽宁卷的“祖孙远眺”等,如果考生在平时对自我关注不够的话,是不可能写出佳作来的。不管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均强调开放与限制并存。
作文应该是关注“人生、社会、自然”。可能考的话题有如下一些: “面对挑战”“竞争与合作” “个性”“创造” “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与环境” “精神家园的保护”“文化的破坏”“人格与尊严”“交际与沟通”“生态文明”。
展开联想: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为了使文章达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正面写到反面,由自己写到别人,由古代写到现代,由中国写到外国,由动物写到植物,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由学习写到生活,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由文学写到艺术,由体育写到军事,由凡人写到伟人……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文体与表达: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 的满分佳作,如下八法不失为使表达出彩的妙招:(1)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2)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3)在形象描述中飘逸诗情画意;(4)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华;(5)在理性思辨中高扬人文精神;(6)在开掘穿透中加大思维当量;(7)在演绎生发中彰显逻辑特质;(8)在连词缀句中尽展修辞魅力。
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论点明确。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因而议论文的观点要 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②结构严谨。可采用三种结构方式,一是并列辐射式,二是正反对照式,三是层层深入式。并列辐射式要求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地列出若干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 论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具有对称美,行文清晰。正反对照式要求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 方面用事例或事理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点是对比鲜明,说服力强。层层深入式要求文章的各 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肤浅到深入。其优点是说理严密,环环相扣。③论证有力。议论文以说理为主,想要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必须恰当运用常见的论 证方法,如引用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在论证过程中,要避免“论点+事例” 的论证模式,即在论证过程中只有事例的堆砌,而无理论的阐述,这是议论文写作之大忌。
文体要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描写,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有鉴于此,应做好如下三点:(1)必须努力写好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一上场,就使出你的“看家本领”。切忌在第 一节中大量复述或引录命题中的“材料”,切忌把第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2)要精心设计有个性的“亮点”,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前头展示出来。要一“亮 相”便获“满堂彩”,不能搞“图穷匕见”。(3)不要玩“深沉”,玩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 情力”,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弦。
做好四种储备:积淀丰厚底蕴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积淀的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 华章的。就应试作文而言,如下四个方面的积淀显得尤为重要: 1.素材积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应该关注和留意以下八个方面的鲜活素材:①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②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③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④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⑤省查价值取向、道德情操;⑥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⑦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⑧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2.情感积淀。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考生应该蕴蓄和勃发以下“五情”“五 心”:“五情”就是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五心”就是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捧给别人、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3.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和文化品位,考生应该抢占以下八个文 化制高点:①课本名篇;②读本精华;③名人传记;④感人故事;⑤文化散文;⑥鲜活时文; ⑦名言名句;⑧睿智心语。4.理论积淀。理性阐发可以使文章染上浓烈的思辨色彩,考生至少应该有如下十二个方面 的“理论武器”(基本观点):①实践论;②矛盾论;③方法论;④联系的观点;⑤发展的 观点;⑥一分为二的观点;⑦存在与意识的关系;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⑨量变与质变的关 系;⑩主流与支流的关系;○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12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专题训练
一,对高考作文备考的几条建议
1.学会运用理性思考,探究事物本质 2.学会关注心灵成长,关注社会生活。3.学会准确审题分析,紧扣材料立意。4.学会树立正确观念,抒发真挚感情。5.学会广泛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6.学会锤炼作文语言,提升有效表达。
二,作文训练总体目标
1,在文体上,不限中求擅长。2,在内容上,自由中求最佳。3,在角度上,稳妥中求新颖。4,在表达上,得体中求文采。5,在书写上,规范中求美观。
三,专题训练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15年武汉武昌区元月调考卷)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巢变得没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内容可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雌雕如何教育引导幼雕的角度,雌雕保护、引导幼雕,从“防止扎伤”到“逗引出巢”,可以说明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从“逗引出巢”可以看出,放手也是一种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面对磨难,正确引导,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反之,一味溺爱,不肯放手,会使孩子失去发展机会,难以成才。二是从幼雕能够飞翔的角度,幼雕只有离开巢穴,向下坠落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翅飞翔。告诉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生命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成长;生命不能拒绝困难和挑战。三是从雌雕和幼雕综合起来看,生命是在艰难和逆境中闪光的。
五、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方法与技巧,更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
.作文是高考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也认识到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如何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让他们掌握作文高分技巧,为他们的人生奠下成功的基石,这是我的追求。
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