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

时间:2019-05-15 08: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

第一篇: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

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

启贤学堂 原谦

随着总书记引领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治国”施政纲领的推行,国学逐步深入人心。社会教育已然“国学热”,高考指挥棒已开始初现端倪,基础学校教育刚刚开始尝试,家庭教育尚在冰河期。易曰:“童蒙养正,圣功也。”如何实施长治久安,不使国学成为一时之风气,窃以为必须从家庭教育着手,从学校大力推行,从社会殷切倡导,从幼儿期的孩子着力,才是恒久之策。

结合《3-6岁发展指南》,此年龄段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记忆力超强的铂金时段,囫囵吞枣地大量输入国学经典,非常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017年12月31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届“经典诵读与人格养成”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传统经典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先生在致辞中说:

中国文化了不起,它是生命的学问,它是学问的生命。钱学森老人,他晚年写了很多关于生命科学的文章,他说未来的世界是生命科学的世界。大家知道,他的晚年得了癌症,北京各大医院请他去治疗,他说我不去,他说我到你那定死无疑。他怎么?就是打坐,中国文化,他一直活到98岁。他靠打坐修炼身心。中国文化的了不起我觉得就在这,它安顿我们的心灵、它养成我们的性情、它陶冶我们的精神,它知道我们的身心灵是一体的。

我们要重视祭祖。现在国家非常好,清明节放假。还有国家公祭日,前几天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领导人亲自去,特别好!

为什么要祭祀?不是搞迷信活动,是阴阳的平衡。我们不仅尊重活着的生命,还尊重死去的生命,他们跟我们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量子力学发展了,代替了传统的经典力学,我觉得非常好。量子力学讲场,讲层次,讲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多维空间。死去的人他不一定在三维空间,可能在其他世界,那也是一个世界,世界与世界之间都是息息相通的,都是互补的。我们不仅要热爱活着的生命,也要尊重死去的生命,这样我们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光明日报》报道,辽宁红山文化,离现在五千多年。红山文化祭祀天,祭祀地,祭祀祖先,一层一层地祭祀。天地君亲师的概念,五千年前红山文化就有了。孔子离我们两千五百多年,但红山文化五千多年前,天地君亲师就已经有考古的发现、考古的证明了。天为什么重要?大家知道,天给我们性,我们的人性,我们的灵性,是天给的。地给我们命,我们天天要吃五谷杂粮,天天要喝水,大地给我们的命。父母给我们身,祖宗给我们身,是一体的,不能分割的。

诵读进校园活动,从小培养我们的孩子。我孙子五岁半,我和他一起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圣。”他一口气读了1500多字,《大学》一共1700多字,最后一百多字读不清楚。我说你真是比爷爷强百倍强千倍。这就是经典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新课标的相关情况。/ 3

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深入学习研讨。原课标“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教育部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

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例如,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教育部明确,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各学科首次凝练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课程之中,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提出学业质量要求,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庸谦学堂张中和:我一直在思考二千四百年前孟子的教育故事,思考为什么他可以成才的原因。无它,是他母亲在源头上堵得死而已!试想,孟子都逃学,其余孩子不逃吗?关键是孟子逃的时候,母亲能够深明大义,有概然断机的气魄!孟子孩时只有读书,从父母到蒙师,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从古至今,没有不打孩子手板的先生。打戒尺,尤如宗门香板之相似,恰是为了孩子不要胡思乱想,专注读书。孩子虽顽皮,但他会在前无去路(严师的教导),后有追兵(慈母的教诲)的情况下老实死心读书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孩子可能都逃课了,孟子也会奉严师慈母之命坐在那里专心读书。

所以这就是教育的智慧,一个家长若不能在此一环节突破教育瓶颈,往下走将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不是金钱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一个家长的见识。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面对孩子时,只要他健康安全没有问题,其余一概不管,不闻不问,千万不要护短,你当他空气一样不存在就对了!再难听一点,当他是个“死人”就对了。或当他还在肚子里还未出生就对了。所以人是很奇怪的,他没站在你面前就没有什么事,一到你面前,平日《金刚经》所云的“无所住”就抛到了九霄云外,样样把他当个事,一切都围着他转,孩子嗷一嗓子,比2 / 3 念咒还灵,爸妈爷奶一溜烟就到了,孩子久之就牵着了父母的鼻子,表面上他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哭闹不休,实际上他是为了达到其他的目的。所以,你必须比孩子更智慧,才能深度引导孩子。

你要真的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千万别津津有味拿着放大镜以发现挑剔老师的毛病为日常快乐!不然这时代,磕头拜师了也没有用,那必须是内心的真诚。你不能和老师的理念保持一致,老师就帮不了你。

很多著名文化大家和有识之士从1994年就开始呼吁“成立幼年古典学校”,“如果传统文化断代在我们手里,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广大传统文化传播者的高尚教育情怀和为家国担当,正在成为历史的主流风潮,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大力倡导和知行并进,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幸事!

上接孔孟之余绪,下开光明之百代,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鼎力襄助,合力将孩子从幼儿期直取经典,进行文化奠基;少年期博学审问,立志高远;青年期游学访师,慎思明辨;成年期深入经藏,笃行体证;老年期悟道传承,兼善天下!

人能若此,庶乎近焉!

(原谦2018年1月18日星期四执笔于郑州启贤学堂)/ 3

第二篇:国学传承

国学该如何传承?

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以《三字经》为代表的国学著作推到风口浪尖。对待传统文化精粹,批判性的吸收自无过错,但令众人费解的是,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这取舍标准从何而来?

对待经典著作,我们究竟需要原汁原味的风貌,还是“经”于求精的教育洁本?国学传承,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以《三字经》为代表的国学著作推到风口浪尖。对待传统文化精粹,批判性的吸收自无过错,但令众人费解的是,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这取舍标准从何而来?

对待经典著作,我们究竟需要原汁原味的风貌,还是“经”于求精的教育洁本?国学传承,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民间国学班的生存之困宜宾城区中心路一条巷子进去,向右拐,上二楼,一套四室一厅的住宅里,若不是那墙壁上悬挂的字画标语,你难以想象,这里就是宜宾市场上第一家民间国学培训机构。没有任何的证照,负责人张代英说,教育部门对此还没有严格管理,“现在市面上有几家培训机构有证?好多都是租一套房就开始招生。”

采访当日不是周末,因此房间里显得格外冷清,目前,有2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国学,对于这个数字,张代英曾一度大失所望,现在学会宽慰自己:人少,教起来不那么吃力。但这,并非她开办国学班的初衷。

2008年6月,张代英和丈夫李忠军来到宜宾,准备开办一所国学经典诵读中心。当年6月14、15日两天,他们在酒都剧场开了两场报告会,与会者多达二三千人,但结果却只有30来人报了名。

“之前我们在成都开这样的报告会,来听报告的70%的人都要来报名。”张代英说,起初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只要有10%的人报名就算成功,“最开始还在想,要真的是有几百人报名,教学的场地还不好找呢”。

但仅有1%的报名率,让夫妻俩大失所望。其他几个股东见势撤资,这个“烫手的山芋”只有让李忠军夫妇摊着,“30人还是要教,以后生源会多起来的。”那时,他们的教学场地设在青少年宫的一间教室,悬挂着孔子画像,颇有几分古韵。

一年后,场地搬迁到信义街的教师进修校,生源也一下跃升到100多人,张代英回忆说,那是国学班的鼎盛时期。但好景不长,一学期后前来诵读国学的学生减少了,一些家长觉得,这玩意学起来没多大意义,还不如去学一门兴趣班实在。面临生源下滑,有老师给张代英出主意,换个教学场地,这样会节约一些成本。有人推荐租一套住房,“这像啥话?国学就应该有独特的味道,不能和其他培训班一样。”起初,张代英不同意。但后来仔细一盘算,最终还是在中心路一套住宅里扎下根来。

来宜宾快3年了,不仅没打开市场局面,还每况愈下。如今,李忠军早已经离开宜宾,去了宁波,“那边的国学机构做得好,还出现了国学私塾,宜宾根本不能比。”张代英说,她如今留在宜宾“过一天算一天”,当哪天没了生源,她也将离开这里。

要洁本还是原貌?

从2006年9月起,南溪县前进小学就开始推行国学古典经文诵读活动,其间,有过赞赏,有过非议。

“任何事物都有褒有贬,总体来说,我们推行这项活动4年多以来,成效明显。”1月7日上午,南溪县前进小学副校长朱红平说。作为12册校本教材《国学启蒙》的编委之一,朱红平感到这几年间,学生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写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校园人文气息更浓,学生互帮互助行为有所增强。

最近,学校举行了一次征文活动,与2007年那一次活动相比,有天壤之别。“学生们文采飞扬,引经据典,连我们老师都感到意外。”朱红平随手拿起一篇学生作文说。

以一年级的《国学启蒙》为例,《三字经》原文照搬,让孩子们诵读。“娃娃刚进小学,好多字都认不到,这样认‘天书’不是害了娃娃吗?”有家长颇有微词。

朱红平说,原文里的每个生字都有拼音,还备注了文意以及有趣的小故事,孩子们会有些字不认识,有些意思不能理解,但这不是关键,只要反复诵读就会形成印象。

自从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国学经典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一时间,争议声此起彼伏,国学关注度骤然升温。有消息报道,有学校遵照上级旨意,删除了一些所谓“糟粕”,比如,“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昔孟母,择邻处’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删除,这句话是说明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而不是片面理解成此举会推高学区房房价。”朱红平说。

《三字经》中有这样些话,“三纲者,君臣义”、“君则敬,臣则忠”,有人认为“三纲五常”是一种封建产物,与当今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基调不相吻合,应当予以删除。

对此,朱红平的观点是,“这些东西确实是现代社会要摒弃的,但不能因此就一删了之,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告诉他们,这种思想的历史演变,要让大家明白,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大家更应该珍惜,不能让历史重蹈覆辙。”

朱红平觉得,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应该尽量用原汁原味的原貌去让孩子们诵读,“删除不是唯一的,而是应该让古代与现代协调融合,迸发出积极的、符合当今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意义。”朱称。

在前进小学校长、《国学启蒙》主编陈代兵看来,对待传统文化,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精神很有必要,“这个观点一直都在提倡,简单说就是

‘经’于求精,从经典中寻求更有积极价值的精华。”陈代兵称,在编选这本教材时,也进行了部分删减,比如《弟子规》中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就要求得太过了,与现代生活不符。

有点“糟粕”又何妨?

任何一本著作,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国学教材亦然。

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命题,诚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张说,《弟子规》中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讲的是要尊敬家长,不能直呼其名,“我现在也就这样做了,但是我看电视里的外国片,外国小朋友和家长之间就可以直呼其名,多随和的,我都搞不懂该咋做了。”小张有些犯困。

小学5年级学生徐彤记忆深刻的是《弟子规》里那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话说明父母的兴趣爱好是多么的重要,“现在社会讲究平等,我的地盘听我的,为什么非得要全听父母的呢?”徐彤说。

诸如此类的还有,“朝起早,夜眠迟”,古代要求“晚睡早起”,而现在提倡“早睡早起”,等等。

“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糟粕,只是一些与当今社会的行为习惯不相匹配,顶多算作一些瑕疵。”朱红平认为,教育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凡事都要求一蹴而就,那又要教育来做什么呢?

家长章女士说,自己儿子学习国语一年多,现在说话无意间就会冒出一句文言文,文绉绉的,觉得有点“耍宝”的意思,“为了背而背,又不去理解意思,万一这句话是一个不好的,这对娃娃影响会很大的哦。”章女士有些担心。

朱红平倒觉得家长的担心有些多余了,“娃娃在不断成长,要允许他适当出错,只有他亲身经历了一些失败,才会更深刻的体会,这比旁人给他灌输一千遍更有意义。”她以自己的小孩举例说,经常告诉孩子某些事不能做,但娃娃反而好奇心加重,偏会去做,但最终尝到了苦头,最后他就自然明白了其中道理。

不可神化,也无需贬低

张代英说,前来学习的学生一进门就要给老师深深的行鞠躬礼,老师也会同样回敬。在教学期间,学生统称老师为“先生”,曾经她还想让孩子们身着统一的古代汉服,又回到古时的感觉。

“来学国学,并不是要求能背下来就了事,关键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张代英说,曾经有个长期被宠爱的孩子第一次进课堂,就不能接受给老师鞠躬,后来孩子的父母来了,不停给老师鞠躬,最后孩子被感动,终于给老师鞠了一次躬,让父母感慨良多。

学生家长王玉林就觉得,现在的娃娃德育工作不到位,公交车上经常看到学生不给老人让座的情景,“先学会做人,再谈成才。以前我也觉得学国学有点迂腐,但现在不这样认为了。”王玉林的女儿还在读幼儿园,来参加国学培训有一学期时间,“以前是不咋喊人,现在却很爱打招呼了。”王玉林说。

前进小学一学生家长张先生说,学校曾搞了个“给父母洗一次脚”的孝道活动,儿子以前是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没想到还真的就主动给自己洗了,“好意外哦?觉得儿子真的懂事了,挺欣慰的。”张先生说。

“有一点我难以理解,就算这些变化是真的,谁又敢保证是由国学引发的?”有家长这样认为,不学国学难道就不会出现这些积极变化吗?

在宜宾学院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周世伟看来,受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国民出现了精神层面的信仰空虚、道德滑坡,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的诵读很有必要。

“概括说就是要‘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不能照单全收,而要学会甄别。”周世伟以自己所在学院为例,国学经典已经进了课堂,很受追捧,“我们在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对于结果我觉得倒不必过多在意,否则就会陷入功利短视的泥沼当中。”周世伟说,教育不能功利化,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此理。

他说,既不能把国学神化了,以为学了国学就会立竿见影,也不能过于贬低它,认为当今社会只要能挣到钱就万事无忧。

“全社会应该掀起学国学的热潮,在不同年龄、职业、群体中推广国学。”周世伟建议,比如低层次的人可以进行诵读;较高层次可进行审美和文化解读;再高层次可以以此为镜,观照为人、为证的准则,继而反思自我,反思现实。

第三篇: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培植文化校园

——安溪县第十一小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系由原城厢土楼小学于2009年9月升格为县直小学。规划重建后的学校,按50个班,2250人的规模建设,总占地面积21875㎡,建筑面积18642㎡,总投资将达2800万元,扩建工作分一、二、三期进行。一期第一段主体教学楼建筑面积4889㎡,于2009年9月30日投入使用。一期第二段教学用房建筑面积3562㎡,现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648名学生,35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6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

干教师3名,小中高职称1人。

学校地处安溪县城乡结合部的城厢镇土楼村,北依凤山钟灵毓秀,南望笔架翰墨飘香,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现土楼幼儿园、六中、沼涛中学、华侨职校、电大等学校均属其辖区范围内。升格为县直小学以来,我们秉承传统,立足校情,充分挖掘校内外有效的教育资源,努力探索“经典诗文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子,初步走出了一条传承经典、读书强校的办学之路。现就我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体会向大家作以交流汇报: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们思索着

㈠确立主题的背景

作为一所刚刚从农村基层小学升格的县直小学,如何较好较快地抓住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深入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我们想到了经典诗文诵读,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经典诗文,可以逐步丰厚校园中的文化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2009年12月,我校正式启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一年多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经典诗文诵读”工作已初具雏形,渐入正轨,形成了比较好的诵读氛围,经典诵读的热潮悄然兴

起。

㈡把握目标的定位

怎样大力推进“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我们首先考虑了这一活动的目标定位问题,如何使活动真正收到实效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之一。

我们的初衷定位到:

1.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充分认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现实意义,增强其对中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教师准确理解部分中华经典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经典诵读赏析能力,掌握中华经典诵读的技巧,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及文化品位,使教师成为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

动的骨干力量。

2.立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

⑴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感受传统文化魅

力,汲取智慧,快乐健康地成长。

⑵增加语言积累,丰厚知识储备。从中领略古典诗词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促进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并由此获得深刻的教

益。

⑶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与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使其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

3.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思考

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探索“经典诗文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创设浓郁的诵读氛围,逐步形成“爱经典,读经典,以书为伴”的书香校园特色,打造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培植校园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实践着 ㈠多措并举,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1.组织机构保证

我校成立了以陈秀英校长为组长,苏武德副校长、陈淑兰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语文教师为成员的经典诵读组织机构;结合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溪县第十一小学经典诵读诗文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确定诵读内容,保证诵读时间,做到有组织指导,有目标要求,以确保诵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评价机制保证

首先,重视过程性评价。把诵读活动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文明班级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建立“行政人员查——年段组长促——语文教师抓”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利用每周升旗仪式或早操结束后的时间进行诵读抽查,或让学生双休日把本周学的一首古诗背出,并让家长把关、签名等,多角度、多层面、全

过程、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其二,体现激励评价。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孩子背诵的热情,检查诵读效果。如:“星星擂台”对抗赛、“每周之星”评选、古诗“过级”考试、背诵状元、发放等级证书或奖状、喜报等灵活多

样的形式。

其三,探索分层评价。一是分学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按不同的评价内容、目标推进经典诵读。二是分等级,分为语文学习特长生、优秀生、合格生三种类型,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诵读目标,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各类学生都能取得长足进展。

3.诵读内容保证

一是诵读内容以经典唐诗为主,包括《唐诗三百首》、成语、名言、经典名著等。二是精选诵读篇目,构建本校的课程体系,创编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全校学生人手一册。三是由教导处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具体规定了各年段每学期的诵读内容:一年级20首,二年级30首,三年级40首,四年级50首,五年级60首,六年级70首,并要求人人过关,确保古诗文的“保底”工程。

4.诵读时间保证

为了强化古诗文诵读的效果,每天利用“晨诵、午读、课前吟、暮省”等时间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即:

晨诵——早读课上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散文或诗;

午读——中午1:40—2:05在教室里或五楼阅览室阅读经典书籍; 课前吟——每节课上课前2分钟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古诗3—5首;

暮省——在下午放学回家后写一写诵读的心得、收获等。

5.师资培训保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诗文诵读这项工程中,我们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桥梁,铺设平台,为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提供队伍保证。一是借他山之石攻玉。只要有关经典诗文诵读的教研活动,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老师去参加,并要求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对学校老师进行“二轮培训”。二是定期举办古诗文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的常规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古诗文教学,引导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这样,以观看教学录像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对古诗词的欣赏、诵读、吟唱水平的不断提升。

㈡形式丰富,有效推进经典诵读

我校因地制宜,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诵读经典,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地推动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

1.学科渗透,感悟传统文化

主要将诵读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巧妙渗透,如要求教师在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讲小故事、介绍作者、诗意等;或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诗文,让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生动;或在学习《古诗词》后,鼓励学生回家后找父母亲背诵古诗,以日记形式写写心得体会等。如此,让经典走进课程,和谐教学内容,和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中华经典教育,课堂是主渠

道”。

2.活动浸润,汲取经典营养

⑴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⑵开展“古诗过级”活动。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为过级内容,共分七个等级,每级10首,每学期分5个阶段进行定时间、定数量的古诗默写竞赛,教师当堂批改,达到要求的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以此促使学生扩大诵读量,提

高诵读能力。

⑶开展“诗文手抄报”编写活动。每学期编办一期诗文手抄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设计,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编办成漂亮的手抄报,并组织评选出最佳手抄报,让学生在精选诗文、版面设计、绘画、书法

抄写等方面得到锻炼。

⑷开展“亲子诵读”活动。通过发放《经典诵读诗文倡议书》,每学期召开一次“亲子诵读”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等,要求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和孩子一起诵读,进行亲情教育。⑸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主题队会活动。每学期学校、各班举办一次以“经典诗文诵读”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⑹“古诗倾听”别样红。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中,配乐诵读一首古诗;利用校园自动播音系统,课间进行“经典诗文欣赏5分钟”,播放古诗词朗诵或一段诗意的曲子,让学生在放松的倾听中汲取经典营养。

3.环境熏陶,形成诵读期待

⑴精心打造走廊文化

走廊,是校园内一幅幅“主体的画”,一首首“无声的诗”,更是彰显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我校的“走廊文化”力求每层教学楼兼顾一个年代的传统文化重点,按楼层、按年代张挂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代表诗作——对对子、先秦文学”等传统文化精华,把教学楼走廊变成了一部生动的经典文化读本。学生经常在联廊前驻足品味,在近距离地了解先贤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吮吸着经典诗文的芳香,聆听着先人们的吟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唐诗廊”:教学楼一楼是学校现在的主要出入口及一年级三个班孩子的天地,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一楼墙壁、柱子、展板上大多张挂介绍初唐、中唐、盛唐、晚唐的著名诗人的生平简介、图像、代表作品、功勋、事迹等,师生们每天走进校园就不知不觉走进唐诗的世界。

“宋词廊”:教学楼二楼是二至五年级9个班级同学生活学习的地方。精选宋词中李清照、王安石、欧阳修等著名词人的有关生平简介、作品、肖像等,引领师生领略宋词迷人风采,品味宋代丰盛的“文化盛宴”。

“元曲廊”:教学楼三楼主要是教师办公室、会议室。选取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中有关生平、作品、品行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在先哲的事迹中汲取为人的养分,修正自己的品德。四、五楼主要是各专用室。以张挂明、清时代的诗作、一些先秦文学、对对子等内容为主。整幢教学楼浸润在醉人的经典馨香之中,成了走进经典文化的门

径,理解传统文化的津梁。

⑵丰富班级文化建设

按照《泉州市班级文化基本建设十个一》的要求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布置。每个班级均有布置“诗文角”,用以展示学生默写的、创作的诗文作品、每周一星、背诵能手等;后黑板留有一定空间开辟“古诗赏析”、“每周一诗”小栏目;并要求每周有更新,会诵读;各个班级以诗文形式提出鲜明的班级口号,或张贴着著名诗人的图像,诗作等;当学生进入教室,宛如漫入诗海,都会有一种吟诵的欲望,不读不快的感觉。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收获着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一年多的实践,全体师生的读书意识渐渐唤起,背诵热情逐步升温,古诗诵读活动已小露尖角,初见成效。

——学生素养有所提高。比如: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对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口语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很有帮助;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恰到好处运用诗句、诗文,阅读和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低年段学生通过古诗诵读,广泛接触到了课本上未有的生字,在识字量方面有一定的促进;学生们在古典诗文的情操、哲理、风骨、高尚情怀的引染下,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精神面貌、行为习惯也有所触动。这些古诗文牢牢刻在学生记忆深处,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生

质量和品位。

——各项竞赛喜获佳绩。经典诗文的学习,成了很好的催化剂,催生出喜人的结果。在县“新华眼镜杯”、“流动留守儿童”的现场朗诵比赛中,谢丽娜同学两次均获得了优胜奖;在县教育系统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谢培峰等同学朗诵的《中华诗歌朗诵》获得了二等奖;谢晓敏、谢丽娜等同学朗诵的《游子吟》、《中华音韵》获得了三等奖。

——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晨馨》校刊成功举办4期;一幅幅“诗文画”、“诗文手抄报”的精彩展示为古诗活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2010年12月,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寸草报春晖》主题中队会成功举行;在今天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演出中,全校师生全面展示了经典诵读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演出现场成了师生共同徜徉于唐诗宋词的一次心灵之旅:舞蹈《古诗新韵》、古筝伴舞《采茶扑蝶》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四年级同学采取了快板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背诵成果;闽南童谣《换豆干,换豆腐》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家乡古老文化的灿烂;相声《古诗词趣谈》,全校师生忍俊不禁地发出了笑声;吟诗《清明》、《长歌行》、诗歌剧《游子吟》表演,把背诵古诗词和唱歌、舞蹈、手语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诠释了古诗文背诵的另一种形式;而五年级同学饱满热情的诗歌朗诵《少年强则中国强》则把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

——教师素质得以提升。教师读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互相听课、评课、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不断浓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醇化道德人格、积淀文学素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以此带动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支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优秀师资队伍正逐步形成。

——文化气息充满校园。校园里,朗朗的诵读此起彼伏,悠扬的唱诗不绝于耳,处处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校园文化底蕴不断沉积丰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我们困惑着

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开展国学研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我们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虽然积累了点滴经验,但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具体操作。因此,我们收获着,成长着,同时,也困惑着……

1.如何使经典诵读活动真正收到实效而不加重学生负担?

2.如何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践行“经典诵读”?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使诵读活

动常态化?

3.如何构建“学校—班级—家庭—社会”整体诵读体系,实现教师、家长、学生的有机结合?这将是我们今后探索的方向、发展的不竭之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诗文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带来勃勃生机。但经典诵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浸润,诵读唐诗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将继续努力——在经典诵读舞台上练兵与提升,让“经典诵读”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自觉,让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我校的文化品牌。

第四篇:传承国学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到我们学校淳朴的学风,浓厚的文化蕴涵,可以让我们在智慧的光芒照射下,真正体会正气傲然的存在,让我们的`人生有所价值。

希望大家崇尚国学,热爱国学,让人生因国学而更加精彩,品味人生,国学因融入我们90后的学生而无比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孙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诗韵上周和我一起准备了一篇稿子,说是学校要举行国学经典的演讲比赛。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2

在接触国学之前,我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前人的事,是他们考取功名的途径,是远离我们几千年的过时的古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没多大关系,况且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既看不懂也听不懂。然而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们家铺地面,请来了一位瓦工师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着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过来量过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当时一愣,他这句话来自旧唐书《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在中国百姓中传承,这国学经典是我们百姓的道德水准,是生活行动的指南。

是的,仔细想来,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正是因为有它的传统文化为基石,才使各种灾难望而却步。汶川地震后,我们的温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亲自指挥抢险救灾,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年过花甲的,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营救中他亲自动手帮忙。当他得知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救人心切的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之后他把电话挂了。记者还看到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我们的爱民如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学》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给人民树立的榜样。因此,中国人民是优秀的。地震中,面临生死考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15名上课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条获救之路。德阳市汉旺镇50岁的谭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挽救了四名学生。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老师用身体挡住了水泥板,救了怀里抱着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道义,且代代相传,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着伤痛的孩子,还不忘行少先队礼表示感谢的感人场面,才有那十几万子弟兵舍身救灾民的动人事迹,也才有那十三亿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灾区的强劲力量。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的呢?

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从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我拿起了《论语》,去学习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去学习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拿起了《大学》去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去领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领悟“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财富观。也拿来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习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将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国学经典去学习品读,尽管很多地方还不能领悟,尽管由于年龄的原因记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坚持去学习。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_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4

所谓〝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学术与文化,它的内容涵盖文学。医学。音乐。戏剧。绘画。书法等很多方面,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脉。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学习。传承。发展国学经典?在教育实践中,我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国学经典进教材,物人交互使国学经典更显生机

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国人对国学经典的继承和发扬。作为炎黄子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文化,辩证地学习外来文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国学经典得到不断丰富和延伸,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中小学教材,内容无不渗透着国学经典的精髓。孔孟之道。国学精粹在每个学科中都不断呈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现实与历史的交汇,学生与国学的.交融,让国学经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延伸和发扬而显得生机勃勃。

二。经典诵读进课堂,师生互动使国学经典流光溢彩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除了教材中渗透着国学经典外,我校积极探索〝经典诵读进课堂〞。我们的做法是:

在经典诵读内容上,采取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低年级的以语文课本。唐诗。《三字经》为主,重点是诵读,意在培养兴趣和习惯;中高年级扩展到《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片段等,其中对《弟子规》的学习纳入每学期考试考核的范畴,重点是理解,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经典诵读方式上,创造〝三条途径〞,即〝听〞〝抄〞〝赛〞。听,即听广播。学校开设有〝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

在经典诵读过程呈现上,力求灵活。多样。有特色。我们通过〝古诗角〞〝古诗配画〞〝诗词表演〞。伴奏诵读。改编诗文剧表演。书写古诗文等形式,营造浓厚的

班级文化氛围。学生在精彩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更浓,参与度更高,创新意识更强,达到〝抛砖引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国学思想进家庭,家校共营使国学经典发扬光大

通过〝小手牵大手〞〝家校联手〞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因教育联系得更紧密。我们学习国学,我们诵读经典,目的就是要让国学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影响社会形成健康的舆论。习俗。国学思想通过学生带到家庭。带到社区,我们欣慰地看到通过孩子,国学经典在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家校联手〝国学思想进家庭〞,我们的做法有:发放或推荐国学书籍资料。影视制品给学生;动员广大学生家长陪孩子一起学国学。诵经典,探讨国学伦理道德精神和哲学内涵;利用寒暑假举办〝国学进家庭〞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亲子诵读活动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家长乐于利用国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家长的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国学影响,国学思想警示家长,劝诫家长,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国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境界。

国学经典传承文明,接续未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盈优雅。学习国学经典,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能促进学校。家庭的和谐,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让国学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让国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继承发扬文化的同时,应有所创新,不一定要照搬旧俗。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都拥有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圣人赋予我们无限的智慧,还有那博大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宏伟的国学殿堂。

国学中《三字经》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那份灵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保持内心世界的灵境,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内心灵境的人,才能在这繁琐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更深,看得更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加透彻,更加完整。所以,我自己总有一种渴望,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可以感悟国学中的奥秘,希望我们可以支持国学,让中华儿女们共同撑起民族的脊梁。

我们从国学中的没一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博爱的力量是无可取代的,只有用博爱的心去感化所有人,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儒家思想传递的是人生一种智慧,他的思想不仅影响到他的`学生,即使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也同样享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只有正真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而又安宁的心境。

国学经典是中国最大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力量的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照射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斗志。国学传承这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同样存在这爱,有人想问我,爱的力量有多大,爱,可以感化一个人,不仅要学会爱人,还要爱自己,只要将那份真诚的爱融入到世界里,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温馨,所谓的爱自己就是要珍惜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来去爱别人,也许你的爱在别人面前是廉价的,所以要想得到爱,必须自爱,自重,将那份爱传承下去。

三字经中有太多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很庆幸能学到这门课程,也遇到这位优秀的国学老师,因为国学那哲理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从这充满浓厚书香中,我可以感受到我们学校淳朴的学风,浓厚的文化蕴涵,可以让我们在智慧的光芒照射下,真正体会正气傲然的存在,让我们的人生有所价值。

希望大家崇尚国学,热爱国学,让人生因国学而更加精彩,品味人生,国学因融入我们90后的学生而无比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6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郭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觃》,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觃范,他gap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迚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进、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进......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国学源进流长,千年沉淀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他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进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7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七年级五班学生谢正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品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的政治思想作用。”

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规》,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他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规范一言一行,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缺点。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代伟人毛泽东爷爷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写出了他所思所想,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毛爷爷的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影响着我们,他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讲到这里,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精髓吗?

国学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他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面向现代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坚信中国梦,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8

《三国演义》既是一部政治小说,又是一部战争小说。讲述的是当时魏。吴。蜀三国鼎立,互相并吞,互不相让。这本书里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近200人的形象:足智多谋。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强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能干的蒋干和疑心重重的曹操丞相是魏国将士;忠厚朴实的鲁肃。有勇有谋的黄盖和周瑜都督是共守吴国的将领。经过近百年的抗战,最后三国终于统一了。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的重情重义。一次,刘备带领张飞和关羽,还有一些军队去攻打魏国。他明知他们攻不下魏国,但刘备他们还是抱有自信心理的去打魏国。最后他们三人被曹操打得四散逃跑,最后,关羽冲不出曹操的包围圈,只能向曹操投降。可是关羽说:〝我是刘备的'兄弟,只要一听到他的消息,我就会马上去找他。〞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马上去和他见面。曹操很佩服关羽的功夫,想把他留下,连忙下令挡住关羽。可关羽的喜悦心情十分强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在当今社会,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早已所剩无几了。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他好朋友传给他的好主意,换成了自己的主意,让老板给他无限的待遇;一些人找到了有钱的人,竟忘了以前救过他的好朋友,对他十分冷落,而对有钱人甜言蜜语,紧紧地跟在他后面当〝跟屁虫〞;一些人因好朋友名声不好,家里很穷,抛弃了他,参加了咒骂朋友的队伍,使朋友难堪……这些事举不胜举。想一想,由于科技发达了,人类的心也变得残忍了,不认朋友,他们是多么的可恶。可耻啊!关羽精神不再流传,从此间断,也不知人们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真是无法想象啊!人们,从此振作起来吧,让我们齐心协力,让重情重义留在人间,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世界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小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诗韵上周和我一起准备了一篇稿子,说是学校要举行国学经典的演讲比赛。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漫长的历史,凝成了经久不蓑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练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品味中华文化的优美时,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曹操的《观沧海》,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瞧,那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哪,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有那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了遥远的绝响!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未来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来到教室,面对天真的孩子们,我带着他们背一段三字经,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讲一段历史故事,让自己和孩子们伴随着清新的晨风在古书的海洋里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让国学经典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启迪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思想。

老师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打开一本国学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1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兴泉小学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兴泉小学浓浓的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这个世上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这个世上是幸福的,因为兴泉小学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4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希特勒曾经说过一句让人们震惊的话:“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后来又陆续看到“要摧毁一个国家,首先要破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只会走向毁灭!”之类的话语,无一不警醒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轻贱优秀传统文化,做自毁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

人看大节,看思想看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培养中小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实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因为,国学经典讲的是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体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领民众,达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要让他们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传承就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学什么比会学重要;对教师而言,教什么比会教重要。正如新闻报道中说的那样:“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他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为我们理清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澄清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坚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要认真贯彻执行,自觉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5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众所周知,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动,聆听古代圣贤孜孜不倦读教诲,他们的'话语点燃我们心底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更不乏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作,随手捡拾的诗词,都撼动着我们的灵魂……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撒播在我们心里,生长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受用一生。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使我们情怀高尚,灵魂纯洁,使我们的人生丰满充盈。

第五篇:传承国学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汇编3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漫长的历史,凝成了经久不蓑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练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品味中华文化的`优美时,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曹操的《观沧海》,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瞧,那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哪,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有那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了遥远的绝响!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未来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来到教室,面对天真的孩子们,我带着他们背一段三字经,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讲一段历史故事,让自己和孩子们伴随着清新的晨风在古书的海洋里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让国学经典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启迪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思想。

老师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打开一本国学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孙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诗韵上周和我一起准备了一篇稿子,说是学校要举行国学经典的演讲比赛。

下载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国学经典在幼儿阶段的传承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兴泉小学学生在......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有五千年之久。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才有现在人们所......

    传承国学经典

    主题班会 内容: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国人素养 班级:关兴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谢昭雪 时间:2010年11月13日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世界文化的......

    论国学经典在传承优良文化传统

    论国学经典在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兴泉小学学生在诵读......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刚才,同学们通过声情并茂的经典诗文朗诵,以及快板、歌舞、话剧、相声表演等活动形式,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

    传承国学经典总结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水南小学六(1)班 范少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