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3 张衡传 教案 第一课时
张衡传
【教学目的】
1、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和《后汉书》。2.了解张衡。3.串讲课文。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
ān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zh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
ǐ中抽出来补进去的。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gu晷为西晋雍州刺史,ǎn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y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ánxuán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hu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后,范泰重新被启用,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心腹筹划政变。由于范晔掌握禁军,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最初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被迫拉进。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主谋。范晔被捕,于445年1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后人中只有范蔼子范鲁连,因其母为公主之女,得全性命。其侄孙范缜、范云有名于齐、梁之世。范缜继承与完善了范晔的无神论的思想,所著《神灭论》——这部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唯物主义论文——填补了。
二、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着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着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世称张衡为“科圣”。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删节。
三、课文串讲:
è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河南南阳)人也。衡少善属(通“嘱”,zhǔ连缀)文,yì游(游学,指考察学习)于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因入京 师(指洛阳),观(于)太学(当时最高学府),遂通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贯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虽(虽然)才高于世,而(但是)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和帝年号)中,举孝廉不 行(没有应荐),连(屡次)辟(bì,征召)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
chǐ署)不就。时天下承(相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侈)。衡乃拟(模仿)班固《两都》(长安、洛阳)作《二京赋》,因以(之)以讽谏(规劝)。精思(精
zhì心构思)傅(fù)会(组织、布局、命意、修辞),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和帝邓皇后之兄)奇(以„„为奇,形作意动)其才累(屡次)召(之)不应(应召)。
2衡善机巧(器械方面的制造巧妙),尤(尤其)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阴阳(气象)历(历法)算(推算)。安帝雅(素常)闻(听说)衡善术学(术数方面的学问),公车(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特征拜(提拔)郎中,再迁(两次升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研究考验)阴阳(日月运行),妙尽璇机之正(精妙的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ǎng作浑天仪,著《灵宪》(历法书)、《算w罔论》(算术书),言 甚 详 明(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3顺帝初,再转(转任两次)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权势大官),所zhéxǐ居(担任)之官辄(总是)积年(多年)不徙(调动升迁)。自去(离开)史职,五载复还(复职)。
4阳嘉元年(汉顺帝年号,132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圆周)径(直径)八尺,合盖隆起(中央隆起),形似酒尊(通“樽”),饰(装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圆形)。中有都柱(粗大铜柱),傍行八道(大柱四周八个方向和八个龙头相衔接),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有八龙,首(龙头)衔(含)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 机 巧 制(枢纽和各个机件的巧妙构造),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缝隙)。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清脆响亮),伺者(在傍边守侯观察仪器的人)因此觉知。虽(即使)一龙发机,而(但是)七首不动,寻其(它的)方面,乃(就)知震之所在(方位)。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它),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自书典所记(从古籍的记载中),未(没)之(这件事)有也。尝(曾经)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没有灵验)。后数日驿(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至,果地震(于)陇西(兰州、陇西一带),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才)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
5时政事渐损(腐败),权移(转移)于(向)下,衡因(就)上书陈事。后迁侍wéiwò中,帝引在帷幄(指皇宫),讽议左右(在皇帝左右,对国家政事提意见)。尝问天下所疾恶(痛恨)者。宦官惧其毁己(说自己坏话),皆共目(给他递眼色)之。衡乃(就)诡对(不用实话来对答)而出。阉竖(宦官)恐终(终究)为(被)其患(祸害),遂共谗(诋毁)之。衡常思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以为吉凶倚伏(祸福相因),án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乃作《思xu玄赋》以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6永和初,出(离开朝廷)为河间相(刘政的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章法制);又多豪右(豪族大户),共(一起)为不轨。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治威严(治理严厉),整(整饬)法度,阴(暗中)知(查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擒”,捉拿),上下肃然(敬畏恭顺),称为政理(政治清明)。视事(到职工作)三年,上书乞骸骨(请求养老),征拜(封,任命)尚书。年(享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
四、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篇:《张衡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张衡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导语:
师:2008年5月12日、2010年4月14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青海省玉树县分别爆发了里氏8.0和7.1的强烈地震。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地动仪的人谁吗?
生:是我国的张衡。
师:张衡是那个朝代的人?
生:东汉人
师:大家还了解张衡的哪些信息?
生:张衡是我国古代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早在1800多年前,他就研制成候风地动仪这样精妙的仪器,并在其他很多方面对人类的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名字,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阅读提示)。
师:说得很概括,很全面。大家还知道哪些?
生:。。。
师:张衡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他在政治、天文学、历算、书法和绘画等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郭沫若先生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师:《张衡传》一文节选自何本书?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生: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者范晔,字蔚宗,历史学家。南朝宋顺阳人。
师: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的影响。
师:现在大家阅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句读,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生:阅读课文
师:在黑板上写生字:属(zhǔ)文
逾侈(chǐ)
邓骘(zhì)
璇(xúan)机
中有都(dū)柱
乞骸(hái)骨
学生读完课文后,给生字注音。
师:(读完课)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请你从课文的找出标识时间的词。
生:永元中、安帝、顺帝初、阳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
师:原来课文是以皇帝的年号为时间先后的顺序,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的。回答得很好,说明我们的同学在看书很细致。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生:读课文
师:课文第一段不算太难,相信同学们对照注释就能看懂课文。在翻译的时候,有什么困难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来共同研究解决。
生: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
生1:老师“讽谏”是什么意思?
师:讽喻规劝,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不能理解为讽刺。
生2:“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怎么翻译?
师:这个“也”在这里是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古汉语中表判断的一般用“。。。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等。
师:同学们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的句子。
生:“游三辅、观太学”
“ 通五经、贯六艺”
师:找出张衡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的句子。
“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虽然。。。然而
(转折复句)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师:找出张衡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句子。
“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师:找出张衡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的句子。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师、生:总结: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地写出了张衡的文学才能、谦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师:作业:
1、朗读课文
2、小结课文特殊用法的字
3、张衡不慕荣利的高尚品德,对你有什么教育。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 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在他的《后汉书•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分两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通读文章,了解张衡。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导读。
问题1: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张衡最重要的成就在天文历算方面,也就是“善机巧”。作者在介绍这一方面成就时,又特别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四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后,师生对话,归纳为作者从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方面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成就——候风地动仪。
夯实知识点:(还未总结完整,主要是重点文言词句和文化常识)
问题2:除了在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张衡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张衡的成就?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因为文章在上一课已经预习过,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善属文”——作《二京赋》《思玄赋》;“善理政”——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段。
夯实知识点:
问题3: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自由回答。学生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等优秀品质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夯实知识点:
至此,“张衡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对文章的理解还不条理。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介绍了张衡的一生,是传记文体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对前面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教师适时提出出问题: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由此进入第二步,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进行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幻灯片出示文化常识“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等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
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对哪些材料进行了详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经过前面的阅读体验,学生已能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作者对张衡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而在这一方面中,又特别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因为天文历算是张衡成就最高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尤以候风地动仪为其科学成就的最高点。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发现,不仅了解了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我适时引导学生发散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前面,我们学习了杨振宁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杨振宁的资料,模仿《张衡传》的写法,为杨振宁写一则传记。
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传记中选择哪些材料,哪些进行详写,哪些进行概括略写,按什么顺序组材,写出提纲,进行口头作文。
这既能考察已学知识的运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课上充分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形成文字,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个中心问题──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避免了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和古代文化常识进行识记,并归类整理,为下节课的“精确性阅读”做好准备。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全部达成,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条理和清晰,小结环节由学生对照板书自己完成。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既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的天才,又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坛奇人,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我想他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如果说这地动仪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张衡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着塔身的坚固塔基。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科学家,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科学史上的坐标。今天,我们来读他们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伟人的成就和他成功的因素,我们仅仅停留在佩服与震憾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有必要对照自己,检讨自己。我们不可能复制伟人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品质,是人所共通的,也是我们能够且应该汲取、养成并坚守的。最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共勉。
谢谢!
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第4页(本章共8页)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以事验之”,状语后置 “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古:都 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从哪个地方发生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第四段内容小结:本段着重介绍了候风地动仪,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
第5页(本章共8页)
候风地动仪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时间名称质地雕饰 外形 外部构造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内部机械 构造
第二课时
第6页(本章共8页)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 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腐败召引古:指责、批评 痛恨名作动,递眼色 毁谤 表达寄托情意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第五段:记载张衡的政治才干。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 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 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 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离京去外地为官 河间王 古:官吏初上任 暗地里 同“擒” 政治清明 官员到职工作 请求辞职 zú,死
第7页(本章共8页)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到职工作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第六段: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
六、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一(1):学识、品德、文学成就 二(2—4):政治才干。三(5—6):科技成就。
七、这篇课文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记叙了张衡在政治、文学与自然科学三个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详细介绍的是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外形、雕饰、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科学效验等情况。
张衡 一 二三 少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二京赋》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 善机巧 《灵宪》《算罔论》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治威严、整法度文学科学政治 性情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 善理政
八、他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
张衡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取得成绩,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慕名利、反对骄奢、不趋炎附势、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这些精神直到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九、写作特点: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第8页(本章共8页)
第三篇:张衡传第二课时
嫩江一中语文导学案必修四《张衡传》第二课时 主备人:王桂华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
课后批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⑥史汉:《史记》《汉书》。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3)其他 ①年号纪年
永元中 阳嘉元年 永和初 元丰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京师(京城)③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庠、序(学校)(“俾入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张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韩愈字退之 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张衡的性格特征:
三、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四、文章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学习反思:
点火预热:
第四篇: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第五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
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6、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