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书育人论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所谓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教书与育人即该如此。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能没有教书,因此,每位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牢记教书育人的要求。如果想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那么我们必须是以情感、热爱为教师育人的源头水。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得好, “ 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 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重任,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是一个凭良心的工作,教育需要有爱的参与,学会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不仅仅是给学生上好课,它既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也包含这教师对学生正当的严格要求。常有人戏称教师为穷“教书匠”,相比来看想靠教师这个行业来发家致富是痴人说梦,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热情,喜欢与学生打交道,并对教学活动乐此不疲的话,才有可能当好一名教师。对于那些伟大的教育家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李灵,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她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为关注留守儿童,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目前以救助5000多名儿童,她是一名时的尊敬的教师。可想而知,正是对于教育的热爱,对于儿童的同情与关爱,才使得她能够不为利益所动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教育的热爱真正的体现了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不但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更为那些准备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人们树立的典范。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书,教会学生学习而已。更重要的教会他们做人。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教师既要为“经师”,又要为“人师”,也就是既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文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在《教师法》对教师义务的规定第三条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接受社会和国家委托,专门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人,其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各级各类人才。在教师的根本任务当中,既包括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学生养成高强的实践能力,也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人格。这也就是常说的”做人“和”做事“,我们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做事。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指导,以至于像”马加爵“等恶性的学生犯罪的屡屡发生。
教书育人,要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必须掌握正确的途径。如:首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教书育人;其二,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三,要运用第二课堂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锻炼学生的思想和品质;其四,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方法是进行教书育人的办法和措施。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的模式。如教学方法、人才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等等。其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三,把教书育人渗透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第二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好天地,教师必须采用各种生动、活泼、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更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教书育人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世界丰富的圆润状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当老师就要当一个桃李香满园的优秀教师,我将为之奋度。
第二篇:教书育人论文
在我国千百年来,教书育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相关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书育人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学校工作实际,提出教育管理中以育人为主的原则的重要依据。突出教学管理的地位、完善育人管理系统、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是贯彻以育人为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质量为本和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中贯彻以育人为主原则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育人;学校管理
学校之所以存在是人类对知识的根本需求,因而学校存续的根本就必须是教书育人。学校管理学作为学校更好发展和成长的战略理论,就应该立足根本,育人是一项“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的措施。因此,学校管理只有把育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坚持以育人为主,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走上科学轨道。
一、以育人为主教育原则提出的现实意义
(一)完成服务育人的重要目标
学校作为专业育人机构,承担着优质高效的重要服务职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同时代对学校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认识可能不同,但是对学校育人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即时优质、高效全面的服务质量,保证师生教育教学需要。
(二)以育人为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
人类文明不像人的某些素质可以遗传,在现代,学校教育在人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学校办学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学校办学必须以育人为主,这样才能有效传播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而这些能够有效进行,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活动才能真正进行。
(三)以育人为主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和谐
发展的重要前提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期以前的各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人的许多潜能必须在这个期间及时开发,否则会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学校教育与管理以育人为主,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育人为主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
学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育人工作,这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是管理工作,是为提高育人效果而开展的活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教育的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并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学校管理中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保障育人的实效性,真正使教育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轨道前进。
二、以育人为主的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立足生命,安全为主
青少年活泼好动,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弱,因而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据全国大型安全调查数据显示,所有安全事故当中,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安全事故的重要群体。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比例在不断增高,平均每天四十多人。学校安全事故不仅戕害学生的生命,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还会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混乱。通过教育和预防,绝大多数学生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二)学校管理中要突出教学管理作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管理地位必须凸显。学校工作纷繁复杂,样样都要抓,但要突出重点,重点就是教学。教学管理是校长的主要职责。当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保教学,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学校只有突出教学管理,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和内涵等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三)建构科学、完善的育人管理体制
建构科学、完善的育人管理体制包含健全的教务行政和教学研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教学工作在学校总体工作中处于主要地位。学校的课程安排、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规章制度的制定、师生关系的建立、学校环境的创建等等,都要有利于育人。不应只为应付考试而设课程,为应付形势而搞活动,不应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限制学生的天性和发展的自由,管理者和教师应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管理的重点。把育人的观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事事处处,管理的方方面面。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必须全面考虑对育人工作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育人才能保证学校管理方向性和目的性。
(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教师要有科学育人理念。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人,为学生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主要指标,学生的能力、品德、人格的全面发展更值得我们用心关注。要有教育全局观和长远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发展观才能做到育人为主。每个学生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虽然行为表现和个性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对于个性尚未成熟、身心正在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其行为的可塑性很大,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在现阶段的行为表现,并根据现状而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育人理念,认可每一位学生,发觉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时刻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变化,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放眼发展的角度认真对待学生,不断予以他们希望,在期望下成长的孩子才会更有自信。
三、质量为本和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中贯彻以育人为主原则的根本保障
(一)以育人为主的教育管理必须坚持把育人质量放在首要地位
质量管理是效益的根本保障,育人亦遵循这条基本原则。学校管理的育人质量可以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教育的效益是通过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所创造的业绩来体现。学校以质量为本就是要培养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要把育人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首先要注意教育全体性,要求教育者全员参与。提升教育质量并不是教育管理者一个群体的任务,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关注提升育人的质量,提高育人质量并不完全是管理者的事情,是人人有责的。其次,提高育人质量需注重实效,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性机制。管理不是阶段性任务,也不是最终环节的事,不少学校把主要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集中于毕业班,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无异于沙滩上建楼阁。再次,育人质量的提高要注意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因为学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工作不到位,方方面面受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和谐育人、提高教育效益的灵魂
人的活动成果最终是以效益来衡量的,教育的效益就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低素质的人只能创造低效益,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高效益。管理者常见的一个心理误区,就是见物不见人。特别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工作责任重了,权力大了,教职工的权利和地位无形被弱化了。为了增进教育效益,管理者要注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挖掘教师工作潜力,禁止高压的方式“榨取”教职工的能量,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效益的长期有效。所以,在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多尊重、多激励,付出关心才是学校提高管理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众多管理要素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要素,只要有了人,只要管理得法,就会有奇迹出现。
第三篇:教书育人论文-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作为学院,要提高教育质量,在抓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抓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出人才、出成果。
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
一、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克服“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的“两张皮”倾向,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主要应把握这样三点:
1、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我们所讲授的知识中,一般都包括科学性因素和思想性因素两个方面,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构成完美的统一。这里所说的思想性因素,应当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所授知识中深刻的思想性内容,并加以正确的提示和阐述,要运用自如,而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2、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除了课堂讲课之外,还有辅导答疑、考试考查、批改作业、课外活动、毕业实习等环节,我们都应当把它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机会和有力手段。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既能够表现出他们掌握知识的深广程度,又能够表现出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还可以看出他们的智慧和才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还可以启迪他们独立思想、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竞争的精神。教师对上述各个环节严肃认真的处理本身,就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性和职业道德都有很大的好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师生关系除了表现在教学环节之外,更多的表现在师生平日的交往之中,以个别谈心作为主要交往方式。通过谈心,可以交流思想观点,增进师生感情。师生之间的亲密谈心,内容广泛多样,大至对国内外形势、对当前改革的看法,及一些学术观点的交流,小至个人爱好志趣、追求向往、家庭生活等等。友好的交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以诚相待,能够收到课堂上难以得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可以视教师为良师益友,愿把他们心中最为机密的事吐露给教师,求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有时学生可以提出各种知识性,哲理性很强的问题,要求教师给以解答,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教书必然育人,育人需要知识的深刻道理。
二、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就是正确处理教师职业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但是学生能够把它接受下来并且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矛盾斗争过程,因此要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要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爱护之情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不严格就体现不出爱护,迁就纵容学生,等于误人子弟。名曰爱之,实则害之。
三、言教与身教的矛盾。
就是说,利用学生具有天然“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身教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信念,加深学生对接受教育的感受,从而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和技能。正确处理言教与身教的矛盾,要认真把握三点:
1、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带头不做。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要有很强的典范性,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能力去影响、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可以说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要有一种为人师表的形象,以便让学生鉴别和模仿。我们把它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思想敏锐、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谦虚好学;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朴素大方。这幅形象好像一面镜子,教师要经常对照检查自己,做一点积累一点,便会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3、,严于律己,勇于自责。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事事通,精明的脑瓜也不可能样样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教师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善于改正。这样不但不降低威信,反而会提高威信。教师知错改错,勇于自责,也能给学生以具体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事物具有双重性以及错误一旦被认识和改正就可以转化为正确的客观真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每位教师应责无旁贷,终身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
第四篇:师德论文_教书育人_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姓名:
单位:职称:
联系电话: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因此,这就要考教师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
教书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第一,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第二,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第三,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
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我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师德放在第一位。
第五篇:教书育人师德为先论文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 1
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
教书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而今我们提及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3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准时的习惯。
三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我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师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