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意教研 同课异构
创意教研
同课异构
——参加徐日扬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初中美术创意教研活动后感悟
雷顺玲老师在创意教学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
本人有幸成为徐日扬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在徐日扬老师的组织下,参加了这次初中美术创意教研活动。我通过参与此类的教研活动,不仅对执教者本身,并且对美术教师群体、对整个美术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对“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我想结合这次观摩内容为岭南版的初中美术《连环画·组画》三节“同课异构”的美术创意教学实验课,进行一些反思。本人认为三节课都是很好的创意教学,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划、新方法。三节课都各有特色,各有创新点,现简单阐述一下我的听课所受到的启发、收获和一些困惑与想法。三位教师的创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很有创意的课堂练习。第一位授课教师是市首批美术学科带头人——厚街湖景中学张水琼老师,张老师的创意点是利用成语故事布置课堂练习,突出中国传统连环画的绘画特色,她教学形式多样,如看图猜成语的游戏导入、传统与现代连环画的对比、欣赏总结等,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张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着实让我敬佩,张老师的教师示范作品是以国画的形式表现的愚公移山四幅连环画,展现了教师的基本功的同时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二位授课教师是长安实验中学的一位年轻教师——林春桃老师,我敬佩于才工作一年的年轻老师上课能如此老练,林老师的创意点是利用延续卢梭的梦这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她的教学设计在徐日扬老师的指导下很成功,此课以点带面、教学新颖,课件制作简练、精美。第三位授课教师是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谭婉雯老师,谭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流程非常流畅,环环相扣,创新点也是在课堂练习——让学生临摹改编“兔斯基人生语录”,突出漫画风格的连环画,教学方法有趣、想法独特,绘画步骤清晰易懂,作业效果非常好,学生收获大。有奖抢答的奖品也能很好的展示教师的基本功。
对于这三节课,本人也存在一些困惑与想法。
第一节,张水琼老师的课给人一种传统的感觉,虽然内容面面俱到,但总感觉有点太充实。另外,张老师在黑板上展示了非常优秀的国画连环画个人示范作品,如果张老师能在课件中把作品展示出来,让我们能清晰的欣赏老师的示范作品,并利用这示范作品作为作画步骤的讲解,效果会否更好一点。
第二节,本人觉得林老师的示范和美术基本功的展示有点欠缺,抛弃了传统的粉笔板书,用事先打印好的标题直接粘贴到黑板上,似乎离美术课的“本体”和“常态”有点远。我觉得如果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写上粉笔字会让学生印象更深。作业效果方面,剪贴和刮画纸的效果比较好,而且时间比较快,可以考虑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贴连环画或刮画纸连环画,并表明制作方法的多样性,这节课只选择其中两种表现形式。
第三节,如果谭老师能带有情感地表达,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教师语言也是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个人魅力的展示。曾经,有位学生跟我说,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语言收效差距很大,说话平淡的老师往往像给学生播催眠曲,说 2 话抑扬顿挫的老师可是学生的兴奋剂,效果可达到能把睡着的学生唤醒。可见教师的语言魅力的重要性和效力。另外,谭老师在本节课中主要讲漫画形式的连环画,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在上漫画课,如果能在课中点到连环画的形式除了漫画的表现形式外,简单介绍一下其他的表现形式,尤其提一下中国传统连环画会更好。在细节方面,抢答的问题最好是客观题,主观题用在抢答处好像不大理想,如构图问题分析与背景线条等抢答。
通过以上“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在教后反思中发现除了有不同教师的异构之外,还有教学目标的异构、教学方法的异构、甚至还可以进行同一教师不同学龄段学生群体的异构。“同课异构”教学研究,除了“同”之外,更重在“异”。必须要在“异”上去下工夫,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样的“异构”会促成课堂不断的生成,带来的是一种“智慧”的碰撞,学生的一些精彩的观念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断的诞生,那么这样的教学永远是鲜活和生长的,从而有效体现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也正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发展方向。
【小知识】“同课异构”是这些年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课异构”按照习惯解释是指同一课题的内容由分别由不同的执教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执教者个体的差异,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教学特点,并为集体研讨提供了研究素材。
(文/ 东莞中学初中部
雷顺玲)
第二篇:[教研]同课同班异构
[教研]同课同班异构
同课同班异构
——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不同专题教学探讨
【校本教研动机】
提到作文教学,我们老师都很头疼,都认为作文指导无从下手,就算是在课堂上大加指导也是效果甚微,学生还是谈“作文”色变。当前学生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软肋”,即结构混乱,生活体验不足,词不达意。究其根本,我认为主要是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老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了。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人文性,淡化并漠视工具性,阅读教学只有言语品读,文本的深度解读,而对于写作指导却大大丧失。失去语文知识教学的语文课是可怕的变异软体动物。钱梦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是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怎么写”的问题就是注重作文教学中的谋篇布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切不可漠视写作知识的恰当传授和指引。我们应该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效整合有机渗透,让学生善于谋篇布局,善于把握写作相关知识。
第十周临近,本次校本教研是笔者主持。活动形式是期初制定好了的“同课异构”。可是以往的“同课异构”都是在“切入点”和“文本立意”上做文章,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相似和重复,我向来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同课异构”可不可以从以文本为例,从专题式教学出发进行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探讨,也许这正是一种向纵向发展的“同课异构”,再说,当前语文教学的趋向是更应强调“教什么”,而不能一味关注“怎么教”。基于此想法,我灵机一动,就把本次校本教研定名为“同课同班异构(纵向深入)——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不同专题教学探讨。”其中有一个专题就是笔者要着力尝试的“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记叙性插叙写作指导”。【两位老师教学简历】
林老师,女,刚刚大学毕业。现任七年(9)、(10)班语文教师,教龄2个月。对教学很认真专注。
肖老师,女,从教9年,获得县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县优秀教师。现任七年(7)、(8)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两位老师专题教学简案】
以《羚羊木雕》为例谈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艺术
执教人:林爱芬
教学过程:
一、真实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沟通的认识
1、引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因父母的不理解导致残疾的儿子自杀的事件。告诉亲人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二、请几位学生分析人物个性特征之后,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究竟什么事?
(2)文章最后说“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不能全怪我,那究竟该怪谁啊?并说说理由,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没有和父母沟通就把贵重的礼物送人了,去要回万芳的礼物也不道明缘由。怪
父母:不尊重理解孩子的友谊,态度很生硬,不讲究说话的艺术
此环节伴随朗读,把“我”和父母的怪原因读出来,语气上尽量模仿逼真,更真切体会到父母和“我”的错。
三、重构文本情节,如何化矛盾为和谐? 情节提示(任选其一):
1、妈妈逼“我”拿回羚羊木雕的情节;
2、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情节。我和妈妈分别应该怎么说怎样做?
“我”:不该欺骗妈妈,坦诚相告
妈妈:该先告知羚羊木雕的贵重不可随意送人,既然已经送人了就得和孩子商量怎么办?而不该站在对立面。要么像奶奶说的: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下次可要注意了哦。要么商量如何去正确告知万芳把羚羊木雕拿回,父母可教孩子怎么说。
请重构文本的两个情节:妈妈逼“我”拿回羚羊木雕的情节;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情节。该如何正确沟通才是?学生探讨,表演。
四、赠言推荐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亲情和友情之间的矛盾,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亲情和友情对我们的意义,老师这里送给大家两句话:
友情,好似一只温情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亲情,就像一杯滚烫的茶,沸腾了你我的感情!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伟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伟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五、小结
沟通从“心”开始。如果生活中遇到亲情和友情之间的冲突,请同学们做好与父母、朋友之间的良好的沟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
六、作业布置
1、与父母一起读这篇文章,学会与父母沟通。
2、想象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人生AB剧。
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记叙性插叙写作指导
执教人:肖秋桂
教学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注意点。
2.运用插叙进行写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中插叙学习
(一)引出插叙学习:
师设问:
1、三个时间段发生了三件事情。请问哪一件事情是中心事件,妈逼“我”要回木雕,我索回木雕。
2、请问中心事件前后之间写了两件事是运用了什么方法?
(插叙的定义: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
(二)插叙的好处
内容: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结构: 正是插叙手法的运用,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情节紧凑, 扣人心弦。
(三)运用插叙注意点
(1)请找一找《羚羊木雕》中的提示插叙开始和结束的语句。“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注意文意上的过度和衔接。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文章内容的叙述就会显得不连贯。
(2)、选择插叙的内容,一定是与本文中心紧密相关,不能游离于中心之外,如果说中心事件是花的话,插叙的内容就属于叶子,以叶衬花,花木更艳丽,插叙部分补充中心事件,中心事件才更丰富。
插叙须注意(板书):
1、瞻前顾后,衔接自然
2、紧扣中心
三、我也来试试
看来,同学们磨刀霍霍,想小试牛刀,那就让我们运用以上知识来体验插叙之妙。怎么样?运用刚刚了解到的插叙方法,大家先来讨论《礼物》中这段插叙的内容该如何补充完整。
阅读《礼物》,请合理地补充插叙部分。
要求:运用插叙补足内容
时间:5——6分钟
字数100字左右 师生点评并进行修改总结。
四、总结
《羚羊木雕》这么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离不开插叙的运用,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学到的插叙方法以后能运用到写作中。
五、作业布置
以“亲情”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自拟标题,运用插叙的写法来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性文章。
(温馨提醒:本次习作评批的标准:习作中是否有插叙的画面,画面之间的嫁接是否天衣无缝。)【卢老师主持发言】
大家早上好!我们本次研讨的“同课异构”不同于常态的“同课异构”在“切入点”和“文本立意”上做文章,面对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和“文本立意”,其实那是一种同课异班异构向横向的文本开发,而我们这次的探讨也许是一种新尝试:就是面对同一篇文章,却以这篇文本为例子进行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研究从而形成不同专题教学,让课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意义。美其名曰:“同课同班异构(纵向深入)”。
比如林爱芬老师的教学专题是以《羚羊木雕》为例谈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艺术。这是立足在本文所反映的文本主题上,本文作者正是有意通过这样一篇真情文章一个真情故事经过艺术真实加工后来真实探讨我们少年时代在对待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正确沟通艺术。而肖秋桂老师的教学专题则是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记叙性写作指导。主要是在林老师教学的文本把握的基础上,再只取一瓢切准这篇文本中的写作可指导点:当文章同时写几件事并重复交叉在一块时,是如何采用插叙等巧妙方法进行合理布局的;还有当文本同时出现几个人物时注意如何安排详略,依次出场。(这一点由于时间有限就没有在课堂呈现)正是因为本文有这样的写作可指导性,我们才立足于形成一节写作指导课。这又给我们呈现了完全于林老师不同的文本设计和教学意义。
今天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尝试和我们认为有意的探讨呢?我们的理念支撑点在于:王荣生教授主持的“案例·课程内容建设”栏目中: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我们认为只有从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住语文课的阵地,才不致于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教语文,是不是一直在“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我觉得语文只有在先清楚自己的确是在“教什么”才有意义和有价值谈“怎么教”等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
当然,我们今天的这两节语文课,我们两位老师是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即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内容正确并相对集中。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这就是我们即将要探讨的如何在“怎么教”上如何再进行改进甚至重构。比如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等教学设计上的艺术探讨上哪些还需要改进的等等。一句话,研究课堂“怎么教”一切都是为了让课堂更好的实现“教什么”服务的。
接下来我们先请今天开课的两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后的最大成功点或困惑点。有请林老师,肖老师—— 【两位老师教后感悟】
林爱芬老师:
对我来说,这是次失败的教学体验,主要失败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估计过高,从而在课堂上出现与自己预期相差比较大时,无法很好地导回正轨。这样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无法掌握,促使最后的重头戏无法很好地展现出来,自然文章的教学内容就不够完整,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无法突出。二是作为一个刚踏上讲台两个月的新教师,课堂语言以及课堂机智远远不够,因此,无法通过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体现文章的教学目标,致使很多老师普遍认为教学目标不明确。
另外,这堂课有两个方面的缺失:一是对学生评价的缺失。当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其实读得并不是很到位,但我因一直注意到时间的关系,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评价,以致使这次长达八分钟的朗读,变成只是为读而读的状况。二是面向全体的缺失。新课程一再强调,现在的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我也一再提醒自己,但在这次课上,却并没有很好的奉行。一堂课,如果连全体学生参与,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很难成为一堂合格的课。这些,都是我今后应该引起重视并改正的,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创生良好课堂的合格教师。
肖秋桂老师: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旨在通过了解《羚羊木雕》中的插叙方法进而学会运用它。
本堂课值得肯定的是思路非常清晰,先是引用曾国藩写奏章的故事导入记叙文写作顺序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并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会插叙的运用,接着通过结合《羚羊木雕》的分析了解什么是插叙,明确插叙的作用,并掌握插叙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通过补写一段插叙巩固所学内容。
本堂课三易其稿,最初的设想是教研组长提出来的,结合《羚羊木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指导,挖掘本课中的写作方法,一是如何将发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几件事巧妙的组织起来,教会学生运用插叙,二是如何将多人出场的人物写得出彩,教会学生安排好人物的次序。通过试教,这两项内容量过多,难度大,后决定删去第二种写作方法的指导,专取插叙的指导。
决定了上插叙写作指导课后,就着手准备材料。应怎样让学生进行插叙的课堂实践,是让他们直接分析一篇文章的插叙作用,还是补写一段插叙,思来想去,决定选取后者,相对于前者教学内容更深入些,能通过学生动笔补写检测他们是否学会了插叙。
就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究其原因,一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没有趣味性,二是本人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弱。写作指导课一直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呈现的较为零散,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本人很受启发。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更好的结合起来,如何将写作方法从理论层面逐一化解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容易学的实践层面上来,这是我要继续深思的问题。【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各自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成功点和不足之处。都很谦虚。作为刚任教两个月的林老师来说,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已经很不错了,肖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现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可以谈今天这两节课在教学内容取舍上以及在教学策略上该如何改进更趋有效;也可以谈我们尝试这样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是否行得通,有没有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等等。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各位听课老师教后研讨评点记录】 〖杨老师评点〗
林老师:
1、林老师的沟通主题上,我们老师是不是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学生间互动沟通与合作;②学生与文本间如何产生共鸣;③师生间如何有效对话,如何做到面向全体;
2、在主问题“那该怪谁?”上因后面没有在“化解矛盾”上做足文章,从而无意强化了学生心中的责怪意识;
3、化解矛盾采用表演的形式来重构文本化解矛盾,是不是对学生要求太高了或者说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了?
肖老师:
1、在运用写作上对选材应把握好度,《礼物》这篇文章对七年级学生是不是过深了?也许学生很难进入那种回报式体验,这样以来插叙内容的补充就有难度。〖余老师评点〗
林老师:在分角色朗读上,是先理出各人物的性格还是先让学生朗读,这一点值得我们再做考虑。〖蔡老师评点〗
肖老师在运用插叙进行写作运用训练时,老师是不是放慢速度,对学生再大胆放手,首先让学生对扩展材料进行朗读领会,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本文可以在哪些地方插进回忆性的内容,再让学生自选其中一处补写,这样就给学生留下更大的自由空间,而不会硬性漏空让学生单一补写。〖庄老师评点〗 肖老师在运用插叙写作练习中,我是这样想的:假如不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写作指导,就马上拿课外《礼物》这篇文章,通过我们老师插叙指导,让学生补写插叙内容,那写出来的文段质量是不是也差不多呢? 〖陈老师评点〗
1、教材处理单一,做到一课一得,这两节课都能很好的做到,给我的学习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狠,要忍痛割爱。
2、阅读与写作如何交融,肖老师的这一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借助课例,让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陈老师评点〗
林老师:
本文教学从教学内容来关照教学,林老师这节课的立足点和教学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处理得很明确?
肖老师:
本课教学对我启发很大,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设计精巧,不过在进行插叙练习的指导上是不是再细一点,先对扩展材料进行入文学习,把握主旨后再进行指导学生所插内容要求,是不是更有效。
本次教研:
本次校本教研以读促写,在读中学会写作,这是一次很有效的尝试。〖饶老师评点〗
肖老师的一节课对我启发很大,我反思我本学期实施的短文训练,可不可以也应该立足于文本的某一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目标性的写作练习。〖白老师评点〗
本次教研很实在,能立足我们的常态教学进行研究,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不过给七年级学生进行插叙写作方法指导是不是太难了,虽然肖老师在这节课中指导很成功。〖李老师评点〗
1、林老师在“怪谁?”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好的进行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后面的矛盾化解不是很到位,这是很遗憾的,其实本课教学的情感教育点选择是准的。
2、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朗读如何做到有机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师是不是再做进一步的探讨,林老师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所起的作用,我认为只能起到熟知文本的作用,其实完全可以让朗读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肖老师的这节课是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给我们的写作指导开辟了一块新领域。
4、本次的“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尝试,这里的“异构”其实是以相同文本为例进行不同专题的教学尝试。【质疑续研】
1、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朗读如何做到有机结合。在分角色朗读上,是先理出各人物的性格还是先让学生朗读,这一点值得我们再做考虑。
2、在运用写作上对选材应如何把握好度,《礼物》这篇文章对七年级学生是不是过深了?在运用插叙进行写作运用训练时,老师是不是放慢速度,首先让学生对扩展材料进行朗读领会、把握主旨后,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本文可不以先让学生讨论可以在哪些地方插进回忆性的内容,再让学生自选其中一处补写,好让学生留下更自由的补写空间。
3、一堂课在如何设置并解决主问题上,应该慎重考虑。课堂上如何进行良好的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沟通与交流。
4、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更更加有效的整合,如何将写作方法从理论层面逐一化解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容易学的实践层面上来。【亮点共识】
1、文本教材处理要单一化,做到一课一得,这两节课都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给我的教学启迪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狠,要忍痛割爱。
2、阅读与写作如何交融,肖老师的这一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基于课例,让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给我们的写作指导开辟了一块新领域。
3、本次的“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尝试,很实在,能立足我们的常态教学进行研究,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这其实也是以相同文本为例进行不同专题教学的有益尝试。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持词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持词
今天,对于我们刘辛庄小学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县教研室、三郎中心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我也很有幸能成为今天教研活动的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莅临我们教研活动现场的各位领导:。
同课异构作为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县教研室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今年,我们饶阳店中心校和三郎中心校作为兄弟学校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月27日,我们和原西春蕾小学举行了一次英语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崔爱华老师的那节英语课,崔老师那扎实过硬的自身素质、流利的口语、感人的亲和力带给我们的又岂止是震撼。还有三郎中心校老师们在评课中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手段,新方法,更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所以,今天我们诚挚的把三郎中心校的老师们邀请到我们饶阳店来传经送宝,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些尊贵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刚才刘辛庄小学的李春玲老师和三郎中心校的刘美玲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两堂如此精彩的课,感谢她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举行的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那么两位老师从整堂课的构思设计、师生互动、小组活动、课件设计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哪位老师的师生活动更有时效性?哪位老师
设计的哪个小组活动更有针对性?我们始终没有将两个老师比个高低,分个上下的意思,因为我们始终就在追寻一种高效的课堂,也是我们举办同课异构活动的初衷。下面我们先请两位老师说一下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的思路,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预设的达成度。
教育界有句名言:交换一个苹果,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一种思想。接下来,就请咱们刚才听课的老师站在如果你也是这节课的执教者的角度,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哪些环节还有待改进?还希望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毫不保留,因为我们的舞台不在三郎乡、不在饶阳店,我们要到故城县、衡水市、甚至去省里的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我。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理想的课堂教学和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停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相信在我们两个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在三郎兄弟学校的不吝赐教下,我们定会打造出更多的优质课堂,见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绽放更多的教研之花。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让我们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在同课异构中收获精彩。教育没有领域,教学更不应该有地域,衷心希望三郎中心校的老师们经常到我们饶阳店来做客,当然这个课一方面是讲课的课,但我们更希望是客人的客。最后,再一次对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南片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期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
三、活动环节:
1、选定同一课题。各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学校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国义
成员:南片四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授课教师
五、相关人员职责
1、组长负责对活动进行监督。
2、小组成员职责: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态度端正,认真负责、虚心好学;活动结束要及时写好活动总结和反思。
六、具体措施
1、学校认真挑选各科骨干教师,让他们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研互助同进活动内涵的基础上,自觉投身到教研互助同进活动中去,并能持之以恒。
2、落实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中心的教研互助同进活动。① 听课。各教研组要及时听课,发现其优点,找出存在的问题。② 学习或指导集体备课。
③ 深入课堂讲示范课。准备一节高质量的课,运用先进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上一堂优质示范课并作好说课。
④ 学习或传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或指导教师撰写优质教案、说课及教学反思。
六、活动安排:
1、四月上旬(4月1日-4月10日)南片各学校组织开展示范课活动,中旬(4月11日-4月20日)组织南片四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内容、时间临行通知。
2、评课活动程序:上课教师说课(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等)--听课教师评课(评优点、说不足、谈感想等)--总结。
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课后完成说课;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听课后完善评课。课堂教学详案、说课表、评课表在评课活动结束后立即上交沙塄沟小学。
沙塄沟小学 2012、02、26
南片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沙塄沟小学2012、02、26
第五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教研组长
李春芬
2016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年级“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了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课例点评,最后的部分是教学反思与总结。首先,由一年级的陈运娟、吴英和王祥坤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荷叶圆圆》。由于三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全组语文教师对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三位年轻的一年级语文老师陈运娟老师、吴英老师和王祥坤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荷叶圆圆》——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上公开课——说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三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