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读后感
辛亥革命读后感
篇一:辛亥革命>读后感
回忆起那段伟大而又历经沧桑的历史,就不禁想到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这段令人扬眉吐气、荡气回肠的>故事!
今年是武昌首义100周年,想起1911年清宣统三年的时候,中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时候的清朝日益腐朽,中国即将面临灭亡的灾难,在东方点燃了一束象征着光明的火苗。在国内全面的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图片。看到了起义军战士与清军作战,看到了清朝军队在汉口街市四处杀人放火,当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刻,我看到那些贪官狼狈而逃,而那些旧时被清朝政府压迫的百姓们开始剪辫子,投靠起义军„„这一幕幕情景让我感受到革命战士的英勇,令我感受到清朝政府的腐败。由此,辛亥革命的炮火点燃了。武昌起义大响的第一枪,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才慢慢有了现在的中国„„
看了这些辛亥革命的故事,让我感受到起义军战士们、革命烈士们的英勇,面对很有优势的清军,他们毫不退缩,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宁可死也不为清朝政府卖命。可见清朝政府的腐败,如此遭到老百姓的怨恨和反抗。正当起义军日益壮大的时候,眼看清朝就要危在旦夕了,朝中的官臣竟然逃走,弃之不顾,更显示出清朝的腐败荒凉,他们收养了这么多贪官奸臣,国企能不败。这时候,清朝面临的结局就是灭亡!其实在清末晚期,清朝便开始腐败,做了很多对不起平民百姓的事,如果一直这么做,终有一日就会别人推翻。这就告诉我们好人就会有好报,坏人就会有恶报,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同时,也让我们学习起义军的战士们,学习他们不向恶人低头,学习他们坚贞不屈,学习他们勇于反抗,面对错误勇于指出的精神。在那些坚强的革命者心里,追求着公平、和平、美好的生活,他们反抗那些不平等的规定,他们有着一颗向往美好和单纯的心。革命烈士们是值得我们佩服和敬仰的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为老百姓出气,他们用血肉之躯挽救了民族的危亡,他们用血肉之躯争取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繁华,在他们的身上,令我们懂得了许多„„
这段令人扬眉吐气、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篇二:辛亥革命读后感
在1911年10月10日的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这枪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改革开放后,社会进程的主干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提倡自觉,自主,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意识在萌芽中茁壮成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
篇三:辛亥革命读后感
想起辛亥革命就想起了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想起了闭关锁国。国门被轰开,主权被践踏,想起了那些屈辱的历史。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它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始终是利大于弊。
辛亥革命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贯穿着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而这些精神正体现在不同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至今领导人身上。
辛亥革命在莫种程度上也是失败的。因为袁世凯窥取了胜利的果实,他是叛徒,他出卖国家来服务帝国主义国家。导致了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没能重视三民主义,为人们所唾弃。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革命军面临着武器不先进等问题还能取得突破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如果当时清政府的君主开明圣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实行改革,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当时没有人才,人们被书本儒化,钝化。意识不到。当时清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大门洞开。金银大量流出,圆明园背毁,当时统治者也太迂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也抹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不重视国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斗角。他们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一次战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为什么成功,连续失败也无所谓,用赔钱,割地来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利。加大赋税,对帝国主义者惟命是听,对人民不停压榨。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取帝国主义者的开心。着也难怪会有辛亥革命,清政府会破灭,封建制度被毁,这全部是必然。
我为在当时还有拯救人民的人而兴奋,正是他们保护了国家,包伙了人民,使人民不在愚钝,让各种思想在人群中散步开来,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才有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声的成功。因此它是值得纪念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二篇:辛亥革命读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在京举办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纪念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为了重新学习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下,我们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
电影演员可谓是重星云集,可我看的不是表演者,而是历史的真实人物和那真实的事件。
影片开始以真实的黑白照片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场面,没有音乐,只有那红红的像血一样的字迹,仿佛是革命先辈用血写下的。黑白照片配上红色的字迹,展现的是一种让人沉重,深痛,而又严肃的气氛。
在同盟会成员秋瑾英勇就义的画面下,电影开始了。正如真实的一样,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所以他也是主演。整个电影以一小时二十分钟三十一秒讲述了整个故事。片子简短,内容却巨大。
片中主要讲述了,黄兴先生领导的广州起义,孙中山先生在海外为革命不懈的募捐。继而是清王朝向四国银行借贷引发的四川保路运动。1911,10,10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进行的武昌起义,黎元洪当总都督。荫昌,袁世凯对革命军的先后镇压。孙中山先生在欧洲为组织四国银行向中国借贷而做的努力。武昌保卫战,继而全国许多省份先后宣布独立,革命狂潮席卷全国。清王朝统治者看到大势已去,北方义和团和南方义和团进行和谈,1912,1,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最后逼迫清王朝皇帝溥仪退位,从而按照孙中山的诺言,辞去职位,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影片依然以黑白照片形式,但配有音乐结束,音乐悲伤却给了人们希望。
以前就了解辛亥革命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但其中的具体事件我并不清楚,通过这次电影观看,我又加深了辛亥革命的意义的了解,不仅从视觉上,听觉上,而且从心灵上受到了震撼。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孙中山的伟大。孙总山先生在清王朝腐败无能,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勇敢的站了出来,他为了革命到处奔波,募捐,演讲,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把个人安危置身度外。他不贪恋职权,为了中国的独立,复兴,辞去来之不易的大总统职位。他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主张建立共和,而不是专制。他提出了伟大的三民主意。他是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富强而去革命。
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在秋瑾英勇就义的时候,我看到了围观的群众像是在看热闹,有的甚至在笑。就像鲁迅先生描写的一样,他们伸长着脖子,象被线牵住脖子的鸭子。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酱缸》,多本书中都批判了中国人的这种素质。对于群众的愚昧,我很愤怒也很同情。他们的爱国之心哪里去了,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可他们去觉得和自己无关,可是中国的封建思想几千年了,群众被深深的禁锢了,麻木不仁也是事出有因啊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卖国。宣统皇帝溥仪只是个孩子,而隆裕太后遇事则毫无主张,只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清王朝还死死的维护那个毫无生机,已经走向绝路的封建帝制。向四国银行借贷,不惜以铁路作为代价。
革命依靠的力量,广州起义时,主要参加者是华侨,学生,后来也招募很多学生。再后来的革命中依靠军阀,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依靠的力量不是农民,这种民主的革命思想也没有深入人心,仅仅是社会的上层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分不清是朋友还是敌人。所以他的革命力量很薄弱,力量很小。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领导者具有软弱型和妥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本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后来主张和谈,一个是他们力量不足,却还相信袁世凯。注定了他们不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革命人士的爱国,革命就会流血,每一个革命人士都知道,可他们至个人生死于度外,秋瑾的英勇就义,广州起义,陈更新,林觉民,林时爽等众多革命者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十七个省份的起义,牺牲了更多的人,武昌保卫战 四千多人牺牲。他们不是不是知道生命的宝贵,他们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他们有着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脱离压迫,贫困的伟大思想。
在片中是我最大的就是革命这个词语。革命为了社么,秋瑾说是为了给天下子孙后代,一个宁静温暖的世界。黄花岗义士林觉民说是为了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先生活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是为了让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让中国不再受列强的压迫,中国人不再做奴隶。天下人民都脱离贫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屹立于世界于世界民族之林。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但是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没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纵观历史,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一个重要部分。她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来中国中产党继续肩负历史重任,为继续完成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伟大革命事业。实现了祖国的独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改革开放。。也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始终坚持中共的领导,中国才能走向富强,才能重新崛起,人民才能站起来。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懂得历史,牢记历史。记住辛亥革命这件大事,记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为了中国独立富强流血流汗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丰功伟绩将勇载历史,也深深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有爱国心,关心国家大事,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要为祖国的富强不懈努力,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将来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不要盲目自大,不思进取,记住,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一个大学生也是预备党员,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爱党,敬党。
最后我对辛亥革命中奋勇向前的革命勇士表示深深的崇敬。手足同盟,血洒从容,你们那一片殷红,感动了后,千万众。手足同盟,血洒从容,你们那一去苍茫,爱的微光,在身后,为我们照亮了天空。
第三篇:辛亥革命读后感
辛亥革命读后感
今年是2011年,同时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如今说起“辛亥革命”,大家可能会说:“那是一段很久的历史了,现在说这个不是老了吗?我们现在更应追求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的,我们应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那是一段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那是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那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回忆。如果没有发生辛亥革命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就这样安安稳稳的生活,甚至我们就不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和平的国家。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站起来了,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我们不再受那些封建制度的迫害了。
那我们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多少呢?我们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当时中国又处于什么状态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吧!看看我们伟大的领导者如何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国家。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
但是这次革命并不彻底,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在一定意义上这次革命是失败的。但是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它的成功的意义大于它的失败。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
辛亥革命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幸福。100周年了,我们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我们伟大的历史人物----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天下为公,振兴中华”并且表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豪言壮语。他是这一伟大目标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为之付出了光辉的一生,在全中国播下了辛亥精神的种子。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如今我国飞速发展,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几代人民艰苦卓越奋斗的结果,也是“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的崇高辛亥精神的发展与弘扬的结果!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
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生活在安乐世界里,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我们是当代的青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怎么样接好前辈的班把辛亥精神传承弘扬下去,怎么样把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把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彻底实现——这就是我们每个青年应该时刻牢记并且时刻引以自律的理想和方向!我们要提高自我的修养,提高自我的人格品味,把自己培养成祖国的“四有”新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为祖国的明天奋斗。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辛亥革命读后感
辛亥革命读后感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去努力工作,振兴中华。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说起辛亥革命就想起了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想起了那些屈辱的历史,想起了为中国的前途而奋力抗争的革命前辈们,想起了辛亥革命等近代化的探索,这些探索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因此,辛亥革命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先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孙中山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为平民,死为平民,在平凡中见伟大。今天,我越来越感觉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博爱”和“天下为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在今天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而正是这些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我一定要向他学习,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篇:辛亥革命读后感
读《辛亥革命》有感
《辛亥革命》一书,由王兴东、陈宝光所著,是一百周年纪念电影剧组独家授权的小说完整版,它真实展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林觉民、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风云人物,精彩再现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创建共和制等重大历史事件。
相对于同名电影,《辛亥革命》着力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错综复杂的时局背景,并介绍了近百位历史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以令人欲罢不能的可读性、尊重客观历史的真实性以及俯仰皆是的知识性,成为广大读者了解辛亥革命历史的首选读本。若二者结合读之,更能深刻体会到辛亥革命的灿烂历史过程。
该书开篇便以巾帼英雄秋瑾的壮烈牺牲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振奋。然而,这只是开端。文中写道: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潮下,一群肝胆相照,铁骨铮铮的风云人物一一登上了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正式拉了开序幕。
全书用通俗简易的语言为我们讲诉了1911年到1912年旧历辛亥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与清廷、后与北洋袁世凯完整的斗争经过。
历史的巨轮飞速前进,辛亥革命已离我们好多年,古人看今人,能有几时休?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借鉴历史,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过本书后,我时常会想。从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
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孙中山先生如是说。为什么? 翻开中国近代史,触目惊心!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试问:在这样的情势下?作为一代新生的充满斗志的年轻人,还有颇具文学气质的老一辈革命人,还能袖手旁观吗?当然不能!所以,他们奋起了,尽管流血牺牲了无数人,却换来的新中国的诞生,值!
读到清政府肆意捕杀革命斗士时,心中的愤慨油然而生,为了维护他们所谓的实权,到处通缉孙中山,甚至在国外也进行了搜捕,逼得他四处遁走,凭着他对革命的热情,对新中国的向往,他坚持着,努力着,就为了那一抹曙光。孙总理是伟大的,他用他坚硬的臂膀,扛着所有向往自由的人民的希冀,引领着革命战士一步一步接近胜利。而过程,残忍,艰辛,痛苦,悲愤,壮烈。
起义前夕,罗辉决绝的说道,“不自由,毋宁死。”林觉民立好了遗嘱,《与妻说》。所有的战士都抱着为革命牺牲的精神,浴血拼搏,他们牺牲了,起义又一次失败了。看到这里,我痛心疾首,汹涌澎湃。为什么每次起义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什么在行动之前老是暴露了行踪,总被打得个措手不及?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想不通,清朝为什么还要再垂死挣扎,清朝官员也有许多明大义之人,为什么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而残杀那么多热血青年?他们于心何忍?心痛,找不到答案。冷血无情,是他们一贯的伎俩。
何处望神州,两眼风光北顾楼,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东际流。
革命的过程总是艰辛的,而收获,定将是巨大的。经过多次的失败,无数的流血牺牲,革命的果实终于渐渐成熟了,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
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是千万人用鲜血换来的成果。新思潮最终取代旧思潮,封建的统治终将被先进的民主共和所取代。成功了,他们做到了,血没有白流,人没有白死。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可是,在激动之余,他们没料到,后面等着他们的,是更严峻的考验。
袁——世——凯
本以为革命就此可以顺利远航,开创新时代,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袁世凯,这个遗臭万年的人物,其实也并非后能用无能,他生于官宦家庭,自由聪明伶俐,记忆非凡,理想远大,14岁曾作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千云霄,去哦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并胡天骄”。可谓气吞山河。也是是他逼退了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可惜,后来的复辟,单凭这一点,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难怪他会郁郁而终,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革命果实被窃取,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孙中山凭着他的一口“伶牙俐齿”,说服了千千万万民众,齐心协力,推翻了清政府,但他并非是万能的,他也有过失,有迷惘,当时的格局,仅凭他的空口号召,并不能得到推翻清朝统治的物质支持。或许他能唤醒千千万万民众,但还有千千万万的民众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官员昏庸,吃喝玩乐,嫖赌吟唱,无恶不作,没有好的领导人,社会必然混乱不堪。人民自顾自家,不管他人死活,甚至以热闹为乐。处于这种情势下的社会,该如何振兴?怎样唤醒处于半睡
半醒的民众。唯有团结起来,奋力抵抗,为追求民主,民权,民生而战斗,才能真正的得到自由,和平。
观看辛亥革命这一断历史,尽管我们知道:1911年的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名垂千古的功绩啊!
读过此书之后,我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更清晰透彻了,历史不容假设,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失败了就是失败了,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收获更大的成功。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前人用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定不会有现在的我们,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替前人收好这一片祖国的大好河山,谨记历史,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