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

时间:2019-05-15 08:5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

第一篇: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

目 录

摘要................................................................5

一、关键词..........................................................5

二、新闻评论语言问题的种种表现......................................5

(一)用语错误泛滥成灾..........................................5

(二)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5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暴力现象....................................6

(四)新闻评论语言的恶搞现象....................................6

三、新闻评论语言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6

(一)新闻评论采取匿名的方式.....................................6

(二)学历低、素质差为新闻评论的主体人群.........................7

(三)以“语言经济性”和“讽刺性”作为新闻评论语言的主体.........7

(四)受社会环境影响,导致评论者缺乏公众责任感...................7

四、新闻评论中语言规范的途径........................................7

(一)提高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7

(二)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培养理性思考方式.......................10

(三)加强网络媒体对新闻评论的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10

(四)政府部门适度干预,不断完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11

五、结论...........................................................11

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

摘要:“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已经从网络交流领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作为媒体“灵魂”和“旗帜”的新闻评论,对于网络用语的使用,将改变新闻评论的文风、提高传播效率、简洁地传达作者的态度和立场,且还能够增加新闻评论的幽默效果。但是新闻评论中使用网络用语,同样要注意使用的“度”和“量”,注意遵守语言规范,注意评论的题材和网络用语本身的传播效果。本文试图探究新闻评论中使用网络用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语言规范,以更好地促进新闻评论语言的出新。

关键词:新闻评论;语言规范;网络用语

二、新闻评论语言问题的种种表现

市民在新闻评论时往往以快速传意为首要目标,他们通常为了快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很少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就导致市民在新闻评论时滥用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现象十分严重。1.用语错误泛滥成灾

新闻评论中评论中的错别字可谓是多如牛毛,随便打开一则新闻,浏览其后的网民评论,都会发现其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错别字。这一方面是网民无意而为之,如“话解”(化解)、“两马事”(两码事)、“救死扶霜”(救死扶伤)、“贪官亏吏”(贪官污吏)、“污染幻境”(污染环境)等等;另一方面是网民有意而为之,即故意使用一些同音字来表达感情,如许多网友将台独称为“胎毒”或者“台毒”,将“台独分子”称为“台独类子”,将专家称为“砖家”或者“钻家”,将白衣天使称为“白衣天屎”,将和谐称为“河蟹”等等,这些同音字的使用非但没给人“别字“的感觉,而且还增添了几分幽默嘲讽之感。

2、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

标点符号是新闻评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语言中使用多个标点符号能够加强情感,对于这部分标点符号的超常规使用,我们持宽容理解的态度。但是在网民的评论中,还有一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无章可循,比如,某些评论中部分或者完全省略标点符号,或者句尾该用句号的则用逗号代替等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严厉制止。总之,在新闻评论中,标点符号的省略、错用和滥用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反倒成为了一种很少见的现象。以腾讯新闻《男婴遇车祸送医被要求先挂号未获及时救治死亡》的网民评论为例,以下随意挑选了几则网民的评论,“如此草介人命,还有人性吗这医生?天理难容,”、“堕落天使白衣天使好像是护士,医生是什么?白衣天神? ‘神仙“都不救人了,,,唉”、“此等丧尽天良之医生定要严惩”在这些帖子中,网民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3、新闻评论语言的暴力现象

网络语言作为人们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没有特定的标准和规范,随意性很大,因此,网民在评论时可以对其自由随意地使用。网民在评论时往往传达出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贪污腐败的憎恶等心理,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在评论中大量使用带有颓废、无聊、污移等话语,再加上网络本身对网民评论的限制较少,这就导致话语暴力充斥着整个网民的评论。以“浙江女教师虐童事件”为例,腾讯网发布的《浙江虐童教师被辞退称揪幼童双耳离地为好玩》这则新闻中,网友的评论多达条,随意抽取了其中的前条网民评论,带有明显暴力性的话语就高达77条,多是“畜生”、“变态”、没人性,去死吧”、“应该枪鋳,并诛九族”之类的话语,很少有人关注这个事件背后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只有一个网友提出了“光看照片缺乏真实性,希望理性发言。”,但也被淹没在网民的咒骂浪潮中。

4、新闻评论语言的恶搞现象

新闻评论为网民参与新闻事件讨论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网民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重要渠道,还是网民展示个性、追求自我的舞台,网民在评论评论时,为了凸显个性,吸引其他网民的注意力,往往竭尽所能地恶搞语言文字。

恶搞指的是对相对严肃的主题加以改变,进而对其重新演绎诊释。在网络上,恶搞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声音、视频和图片恶搞,但在新闻评论中,网民多是用文字来表达意见,因此网民评论中的恶搞多是对语言文字的恶搞,具体来说,就是用一些滑稽、搞笑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某人或者某事物的意见和看法,经常表现为对经典的颠覆、对个性的标榜,对社会黑暗的讽刺,具有强烈的

娱乐性和草根性。在网友的评论中,不管是经典的词句还是流行的话语都可以成为网友恶搞的对象比如,网络流行语“坑爹”“元芳,你怎么看”“你幸福吗?我姓曾”“恨爹不成刚,恨爸不双江”都是网友恶搞的杰作。我们并不反对网民对语言的恶搞,但是恶搞也要适度,如果在新闻评论中,网民一味地以恶搞语言为宗旨的话,那么网民新闻评论将会失去其意义和价值。

新闻评论中对语言文字的恶搞虽然给网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也给网站带来了忠实的网络受众和极高的点击率,但是这种现象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在新闻评论中,网民扮演着两种角色,他们既是参与并讨论社会管理的公民,又是新闻评论信息的消费者,这两种身份意味着每个评论的网民既要负责任地评价新闻,又可以享受评论带来的乐趣,是网民义务和权力的碰撞。但是,如果网民在评论中只是一味地恶搞语言文字,忽视理性评价新闻的责任,这就会削弱网络新闻本身的话题性,另外,网民的评论作为网民意见的反馈,是媒体和政府了解民情和舆论的重要依据,如果网民对新闻的评论只是恶搞语言文字,则将会使媒体和政府无法了解到民情民意,进而影响到媒体和政府对舆论的引导。

三、分析新闻评论语言问题出现的原因

1、新闻评论采取匿名的方式

在新闻评论语言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论中大多数是采用匿名的方式来进行评论。在很多评论者中认为匿名后公众无法看见“我是谁?”。所以不加以注重细节,在一些语言上随心所欲,不对的自己的言行负责。都是一些即兴的评论,一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严谨的问题考虑较小。在新闻评论中感性超过理性这就导致了难免说些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话语。

2、学历低、素质差为新闻评论的主体人群

在2014年新浪网微博的官方数据统计中表明,现阶段在网络新闻的评论的使用者大专以下学历占比为45%,大专占比为25%,本科占比为15%,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15%。其主要的原因是学历低下的人群大多数是通过上网刷网页来打发时间,必然会对新闻中某些事情发表出自己的不满。这些学历和素质比较低下的群体发表网络评论时的逻辑能力差,语言规范性接触较少,也不去规范自己的新闻评论中语言的问题。必然导致网民在评论时条理比较混乱,层次也不清晰,违

背了方式准则。

3、以“语言经济性”和“讽刺性”作为新闻评论语言的主体

现阶段的新闻评论的评论者大多数以最少的语言文字的字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省略的地方不会多打字,这就造成新闻评论中语言极不规范。而且现在评论中大多数的评论者带有一种讽刺和仇视的态度进行新闻问题的看待,在评论中大多数语言比较粗鲁和低速。这也是现在新闻评论中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4、受社会环境影响,导致评论者缺乏公众责任感

现如今的整个社会环境严重畸形,例如仇富,损人利己、人际关系冷漠等,当在网络上看见新闻时不是以一种同情者的心态看待,这样势必导致在新闻评论中语言的表述出来就缺乏一个公众所应有的责任感,其他公众看见评论后又受其影响,以此恶性循环,无法收拾。

四、新闻评论中语言规范的途径

新闻评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从滥用标点符号和汉字,到过度使用充满暴力性的话语、再到恶搞语言文字,语言使用不规范的行为比比皆是。面对这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争取引导网民评论语言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新闻评论的呈现离不开网民的编辑、网站媒体的把关以及政府的干预,因此,本文将从新闻从业者、网民、媒体网站以及政府四个方面探讨规范网民评论语言的有效措施。

1、提高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新闻业隶属于社会科学,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领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已经与新闻业密不可分,而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也已离不开新闻和新闻媒体,并对其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鉴于新闻业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这就对新闻媒体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和新闻从业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者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理论水平;热爱新闻报道事业并熟练掌握新闻写作技能;勤奋为业,积极做事。(1)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工作者必须善于了解掌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知道,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党在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也就在于此。媒体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媒体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一项重要方针,也是基本原则。作为新闻工作者,绝不能辜负党的重托和期望。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就应当遵照中央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这六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这就要求大家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住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群众利益,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建功立业。

(2)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干什么工作都要有,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更需要责任心。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底线,不能逾越。最能体现新闻工作者责任心的,是在战争中、灾难中和重大变革中。像科索沃战争时央视记者顾玉龙和王晓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废墟中发回了很多报道;像《环球时报》记者吕岩松,美国误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后的第一时间,他用手机把消息发回国内;还有像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卧底”记者,跟随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记者,为解救童工深入砖瓦窑场的记者,到艾滋病和非典病区采访的记者,到灾区采访抢险的记者等。新闻工作者的这一职业,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有的新闻工作者为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闻工作,是社会职业分工中的一种,也是整个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新闻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用以调节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一样不具有法律那样的强制力,它是靠社会舆论监督和人们内心信念的自律发生作用的。新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社会舆论,如果不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免不了犯错误,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从而损害新闻事业的声誉。(3)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理论水平。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想做好,就必须知识面宽,有了广博的知识面,做记者是个好记者,做领导是个好领导,当工人也是一个好工人。如果知识面宽,你事业成功的希望就大,你交的朋友也就多。那么如果知识面窄、单一,就难免会出现新闻语言不规范的问题。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工作者也是教育者,这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要求越来

越高,如果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甚至影响他人。因此,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既学有专长,又广泛涉猎,成为通用型人才。

(4)热爱新闻报道事业并熟练掌握新闻写作技能。热爱新闻工作是对新闻从业者的最低要求,热爱新闻工作对其从业者来说只是一个基础,还需要掌握丰富的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要有独立的新闻采访能力。就是能按照组织上的要求,独立完成采访任务。做到采访前能按照采访目的确定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随时向被采访对象发问,提出各种问题;能把采访问题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完整地记录清楚;对所需要的各种写作素材、相关数据要核实、查对清楚,以便撰稿时使用。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够按照报道目的,撰写出中心思想明确,结构层次清楚,语言文字精练、贴切,能把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来,不带有任何个人想象的因素,做到不失真,以使其真正地发挥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要有对稿件进行审查、编辑修改的能力。对于来自各个方面作者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审稿的能力,看稿件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层次结构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文字是否贴切,最后综合认定该稿件是否可用。

(5)勤奋为业,积极做事。人,大概分两类,一是天分高、智商高,天资聪明;一是智商较低,没有天分。但是成功者却不是按天分高低衡量的,一些聪明人,往往会心高气傲,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最后一事无成。恰恰相反,一些所谓的笨人,却笨鸟先飞,钝犁早耕,最后天道酬勤,事业成功。因此,勤奋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新闻工作者既要有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健康心态。许多新闻界先辈、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都有着让人敬佩的从业经历和影响深远的新闻作品,是大家尤其是年轻新闻从业者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奋斗、不懈地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2、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培养理性思考方式

网民作为新闻评论的主体,是评论的编辑者和生产者,网民文化素质和 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评论水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第1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我们描述了我国网民的基本

结构特征,我国网民的构成“大致是一群学历水平中等,以初高中为多,职业多为学生,收入水平较低,年龄稍微偏小的,大多集中于城镇的男孩子形象。” 这群人也构成了新闻评论的主体,他们在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方面等都还存在着问题,因此,加强网民自身的素质对评论的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⑴网民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勤奋严谨的好习惯,在评论中认真地对待每一句话,哪怕是一个汉字、一个标点。此外,网民还要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作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制约着人们在新闻评论中的言行,网民道德意识的缺失很容易使他们在评论时毫不顾忌地相互叫骂和攻击。为了营造良好的评论秩序,提升网民的道德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网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和谐顺畅。

⑵网民应该养成一种理性思考的好习惯。在新闻评论中,网民既是评论的生产者又是评论的消费者,但有些网民在评论时往往只注重感性的享受,而忽视了理性评价,这就造成网民评论恶搞成风,对新闻事件认识不够深刻,发表评论不够理智,甚至有时因为一句话就公然攻击和叱骂其他网民。因此,网民养成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提高网民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能使网民理智地对待新闻事件及发表评论。尤其是针对网民低龄化、低学历的趋势,培养网民理性思考的习惯有助于青少年网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因极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⑶网民应该培养一种宽容但不纵容的意识。在新闻评论中,人与人之间由于身份背景,文化素养,受教育水平等的相同,对待同一新闻事件的意见和看法也不完全相同。在评论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评论,即使遇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帖子,也不要盲目地争执和辩解,而要娓娓道来,争取做到以理服人。对于那些言辞激烈、情绪偏激甚至带些搞笑无厘头的评论,我们也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其进行善意的提醒。但是宽容并不等于纵容,纵容是对话语暴力和盲目恶搞的熟视无睹,是对造谣诽谤、攻击谩骂的袖手旁观,一味地纵容只会使新闻评论中的问题不断蔓延和恶化。因此,对待新闻评论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适当宽容,但绝不能没有原则和底线地无限纵容。

3、加强网络媒体对新闻评论的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新闻评论是以网络新闻为载体的,它不能脱离网络新闻而存在,网络媒体作为网络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对网民评论也有一定的影响。网络新闻信息和内容的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网民评论的走向,网络媒体的观点和立场也会直接影响网民的意见表达。因此,网络媒体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摆正观点和立场,争取为新闻评论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健康的、透明的网络环境。

⑴网站管理员要严格把关。在新闻评论中,网站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还是网民评论的把关人,网民评论的呈现一般都要经过关键字检测和内容复审两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网站媒体处于核心地位。在新闻评论中,网站管理员把关不严会导致一些网民不文明的言语行为,而且,网站管理员对网民评论的筛选也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含有污秽、暴力等话语的帖子可以显示出来,但有的理性表达却无法显示,面对这种情况,网站管理员应该严格把关并制定统一的把关标准,对一些含有颓废、谩骂的帖子应该有选择性地删除,对一些欠缺理性思考的网民应该适当限制其发帖权。总之,网站在追求利益和点击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应承担的责任,争取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网站。

⑵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客观准确。标题是网络新闻的眼睛,是新闻和受众的桥梁,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我们进入了“读题时代”,在新闻评论中,有的网民为了追求评论速度,往往跳过新闻内容,在阅读完新闻标题之后就直接对新闻做出评论,这样必然会影响评论内容,因此,客观准确的新闻标题对网民评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编辑为了盲目地追求利益和点击率,故意用含歧义的文字制造嘘头,或者只截取关键字故意模糊新闻焦点,扭曲新闻事实,进而误导了网民的评论。针对这种情况,网站编辑要秉持实事求的原则,力争制作严谨、客观、公正、准确的新闻标题。⑶新闻从业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新闻评论的良性发展与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也是分不开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使新闻从业人员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实,还能促使网民评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人气超高的作家莫言为例,自从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被过度消费已是家常便饭,比如“莫言代言天价香烟”“莫言上春晚”的消息纷至沓来,其实都是一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流言。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新闻从业人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恪守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自我规范和约束,杜绝一切虚假新闻,争取为新闻评论提供一种真实的网络环境。

4、政府部门适度干预,不断完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

新闻评论在给网民表达意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谣言欺诈、谩骂攻击、污言秽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网民和媒体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政府的决策从宏观上影响着网络环境,进而也会影响到网民评论的环境,因此,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离不开政府的干预。⑴建立新闻评论对话机制

新闻评论作为网民表达意见的平台,也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通道,对于网络新闻所传递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住房、养老、教育、贪污腐败等问题时,网民会有太多的疑问出现在评论中,如果政府对这些问题没有作出及时回应,很可能会引起网民的抱怨和批判。对于这些非理性的表达我们不能完全删除,只能加以适当引导,并寻求有效的措施解决这种问题。建设新闻评论对话机制便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它是一种把意见交流和政策回应交融在一起的机制,要求政府对网民的质疑作出及时地解答和回应,这种对话机制不仅可以让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还能消除网民的误会和疑虑,遏制流言蜚语,疏导网民的非理性情绪,进而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发帖的氛围,减轻甚至消除评论中的语言暴力行为。⑵政府还应不断完善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

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要求大家都要遵纪守法,文明行事,虽然它只是一个虚拟社会,但也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在新浪新闻《人民日报:依法管理网络人民上网更安全更方便》的网民评论中,大多数网友持赞同的态度,“坚决支持严管污人耳目、毒化社会环境的色情内容,不容许其在网络上泛滥成灾!但对各类网络反腐的正能量必须大力扶持!!”“依法管理只是要求对那些无中生有的造谣、诽谤者进行管理、惩罚,不要封杀那些正义的言论!”这些帖子都传达了广大网民要求净化网络环境的心声。依法管理网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上言行已势在必行,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健全和完善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构建健康的新闻评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结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评论也在逐步发展。新闻评论是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是网民表达观点和意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和政府了解网络受众感受、掌握舆论走向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实际的评论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诸如,网民在评论中不够理性,或者一味地宣泄情感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只有通过不断的规范新闻评论中用语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有望提高新闻用语中不规范的现象,道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浅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

浅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

【摘要】: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发声者”,同时也是电视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主持人不仅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还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解析和预判,从而让受众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相关内容。本文以浅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为题,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征、语言结构及语言规范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Abstract】: the host of the TV news commentary is program of “voice”, is also a bridge and link between TV and audience.Host not only need to content of news broadcasts, also need to related content analysis and prejudgment, so as to let the audience can be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ed content.The to of news commentary program host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trategy title, language features of news commentary show host, language structure and Strategies of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关键词: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

引言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一种新型的运用电视媒介对社会新闻进行评价的形式,是电视台公开表达自身立场并传达自身立场并影响受众思想走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它传播的意见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导向,沟通社会不同阶层信息,满足广大民众当下时段对各类重要信息的求知欲。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引导和整个评论环节的推动者,不仅策划着整个评论的节奏,而且使用标准有力的语言将整个评论中的观点最大程度表达出来以便观众更好地接受理解。

论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形式,结合现代语言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以考察语言在现代媒体中的传播功能及其优势和劣势。此外,论文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同社会氛围、大众传媒的导向以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联系起来,进一步揭示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运用技术,揭示如何运用语言达到更好效果,这就赋予论文研究以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和效果。

一、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征

语言特征,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语言特征的形成受 到语言运用环境的差异、语言运用者本身的发言特点和表述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论文研究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在进行具体的解说和操作时,通常都是对新闻信息进行介绍、串联或评说,使节目具有连贯性与完整性。所以,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也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贴切精准

语言的准确性是任何新闻作品都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特征。尤其对于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而言,语言作为传播交流的工具,在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特别应该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和整体表达的圆满性。虽然主持人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采取风格各异、特点悬殊的语言,但是都要遵守用词精确的基本要求。言过其实或者词不达意的情况会影响报道本身的质量,并进而降低评论的真实性和公众的信任度。在整个评论进行中,主持人只能在表达自身的猜测或预估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不精确的模糊语词,这种适当运用的结果是提高主持人自身对评论的负责态度。主持人需要时刻谨记某些关键词语的细小区别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巨大不同,从而能够影响整个节目的质量和成败关键。

例 1 主持人:“是的,正如您所讲的金正恩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朝鲜也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而与金正恩类似,朝韩关系也时常令人难以猜透,时近时远。因此,我预测,韩国总统应该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种神秘性,因而他认为与这样的邻居打交道需要做好双重准备。”

——《时事开讲》(20151015 期)金正恩无论“失踪”“现身”都博眼球。例 2 主持人:“中国最初实行改革开放的的年代,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我们说中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那么朝鲜呢?中国是朝鲜的同志加邻居,朝鲜能够借鉴中国的道路吗?主持人:“我刚才指出了一些存在于内政方面的问题,我们也难以忽视外交方面的朝鲜与日本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意味着朝鲜在表达什么样的信息?”

——《时事开讲》(20150916 期)朝鲜改革或将“摸着中国过河”。

在以上两个例证中,我们发现,主持人采用了一些模糊的言辞表达,也即是没有轻易下定论,而是采取了比如“类似”、“预测”的表达方式,主持人和评论 人是依据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推测,因此主持人就正确把握了向观众传递现实事件发展趋势而不是发展必然的度。另外,主持人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使观众能够依据事实情况来权衡重要程度,比如“朝韩关系也时常令人难以猜透,时近时远”隐含着韩朝关系并不明朗的含义;“中国最初实行改革开放的的年代,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并没有否定中国最初改革开放时期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只是那时候相对较少。主持人的用词精准性对电视评论自身的真实性息息相关,用词的贴切性与事实情况的物理逻辑直接相关。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评论主持人时刻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明指性,以避免对观众造成误导和自身节目失真的情况。

(二)语言表达方式口语化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特别重视对口语的巧妙运用,我们知道口语具有用词精简、构造简洁和修饰节省的特点,这使说者清晰、听者明朗,能够有效提高对话的效果。有的句子句法结构复杂且用词累赘,但其含义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将过多的修饰成分去掉,使句子精简、意义清晰,使听者更能接受。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特别需要注意对口语的恰当运用,因为电视新闻一般评论的是时事新闻和焦点问题,有时也会评论国际关系这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如果只运用专业化和修饰性的语词,只会增加观众的理解难度,从而不利于新闻的传达。这就要求新闻评论精简句子,使语词更好地承载信息,使观众能够准确且便宜地接收信息,使评论发挥真正的现实作用。

例 3 主持人:“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本次朝鲜外相在联合国的发言其实是针对美国的,他说我们并不惧怕威胁的存在,我们拥有核武器进行适当的自卫行动。而在此之后,他又访问了俄罗斯,这恰恰把中国悬置在中间了。”

——《新闻今日谈》(20151001 期)朝鲜政局无法预测

例3中的主持人在进行评论时并没有直接转引朝鲜外相的发言,而是采取一种更口语化的叙事方法娓娓说出这次发言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这就使整个评论既亲民又易于理解。此外,我们还能在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节目中看到这种口语化的巧妙运用。

(三)主持过程声像结合

电视的出现迎来了大众传播的声像时代,受众渐渐地不再满足于听新闻,而 是转向看新闻。与耳朵的听觉不同,眼睛的看具有更强的冲击效果和真实性,更能扣人心弦,令人信服。特别是在新闻类的电视评论中,主持人放弃了原先的单纯口头叙述和解读,采用图像、文字和动态影像等多种符号形式,将声音、图像结合起来,达到动静结合并提升清晰准确表达事件发展的效果,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和完整地感受事件。

例4(视频图像:5月8号到9月11号之间,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和外交部分别发布了7次和1次紧急通知)

主持人:“2015年,我国就国民到菲律宾旅游的相关事宜已经发布了多次预警,特别是5月8号提醒前往菲律宾的中国公民警惕刑事案件,其后在5月24号和25号两天有分别发布通告,提醒中国公民注意自身安全;在6月到8月份一直保持着这种提醒,到昨天警惕首次上升为外交部级别。今天记者在外交部在例行发布会上就此问题对发言人华春莹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听一下她的应答。”

——《新闻 1+1》(201540912)“危险”的菲律宾?!

主持人介绍了中国就公民去菲律宾旅游时间的相关预警,因为相关信息量比较大,视频图像中便显示出具体情况的表格,以便把每次预警的时间和内容等情况显示出来,这就使主持人不必详细解说每次预警的具体内容,使其可以言简意赅地评论事件,最后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最近一次外交部的通知上。

二、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结构分析

交际过程中完整的语言结构是指句子与句子构成的篇章结构。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主持人在整个篇章结构中占据着建立并促进话语结构的生成并总结重点的作用,此外主持人还在介绍事件从开始到发展和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他能够将那些有效信息串联并突出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与电视谈话类揭秘相比,新闻类主持人不是那么随意发挥,而是更加谨慎。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体现为主持人主持的单一式形式和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会话式形式,两者分别具有评论主体确定和在互动中形成话语结构的特点,现在我们具体对两者进行具体论述。

(一)、“会话式”主持人的语言结构特点

我们一般将本身有交际功能的对话叫做会话,会话本身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 指向性,也就是为了深刻阐释主题,会话以主题为核心并逐渐结构成一个独立的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划分为开始、发展和结局三个发展过程,以及每个部分中主题的提出、进展及其转折等。塞克斯等研究者在详细研究了会话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价值的“话语转换”理论和“毗邻语对”理论,他们指出话轮指的是由交谈双方以此发言所形成的整个对话系统,话语转换是存在于人类对话中的语言体系,与人类的会话相依存。值得注意的是话轮转换的两个特征,首先是在一个时间区域中有且只有一个人说话;其次,对话过程不间断。

另外一个是存在于对话过程中的“毗邻语对”现象,也就是会话中不间断的对话现象。比如甲发问:“你吃饭了吗?”乙的应答是紧密对应着甲的问话的,也就是乙只能说“吃饭了”或者“没吃饭”这两个答案,而不可能说“好”或者“不好”等其他答案。

电视新闻评论主持人在发言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从话题提出到发展乃至结尾整个过程的组织和掌控作用。建立并研究主持人的话语结构及其具体的语言方式能使观众更明确地理解主持人的发言内容及其观点。在一个完整的会话中,话轮是不间断地传递着的,主持人在整个评论中占据着分配话语权的关键地位。一般来说,主持人在会话开始前会引入导入语以便更好地进入掌握整个话语转换的过程,导入语一般具有特定的结构和词汇构成,主持人正是借助这种提示语来提示下一个发言者,这种引入语一般有“您觉得”、“下面有请”等形式。比如在《今日关注》节目中,主持人在对现实事件的总体性简介之后,一般会用“有请”来衔接自己和下一个对话者或专家的对话。

例5 主持人:“在中国公民在菲律宾遭到袭击的同时,菲律宾却在国际上开始宣传中国的南海争端事件。菲律宾总统也远赴欧洲去寻找援助,菲律宾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有请我们的专家进行评论。”

——《今日关注》(20140915 期)6天3华人在菲遇袭菲缉凶不力反炒南海争端

在会话发展到两个话题衔接的时候,主持人一般会用“您怎么看”之类的话语将话语权转给相关的评论专家。另外,还有当主持人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进一步追问的时候,一般是在现有知识的情况下对更多更深内容的发掘和对进一步讨论 的激发等情况下会采用追问式句式。这不但有助于观众对讨论内容的理解,还能拓展讨论本身的深度。

冯玉鑫:“因为俄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因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正如我们知道的,俄罗斯卢布近期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发生了下跌情况。”

主持人:“是的,汇率大概跌了多少?” 冯玉鑫:“从年初到现在跌了百分之二十。” 主持人:“那就等于是货币贬值百分之二十。”

冯玉鑫:“是的,这是从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没发生过的降幅。现在卢布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已经分别跌破了1美元比40卢布和1美元对50卢布的数字,这是难以想象的。”

——《今日关注》(20141016 期)普京奥巴马高调互呛 俄美关系雪上加霜? 在例5中,专家评论员在描述俄罗斯汇率下跌的情况时只使用了一个概数,在主持人的进一步追问下,我们才发现跌幅竟然高达百分之二十。主持人获得跌幅数据后进一步追问,使评论员对此展开更深一步的评论。因为跌幅只是一个比例和观念式的数字,只有货币之间的兑换额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出俄罗斯汇率下跌之后的情况。

(二)、“单一式”主持人的语言结构特点

在新闻评论节目中还存在着只有一个主持人进行论述和评论而没有专家评论员参与评论的情况、比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就是这类节目的代表。主使人一般具有自身的一整套话语结构方式,但是缺少了会话式主持方式的多样性。单一式主持人类的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以回放的方式把重要事件进行结构性的导读,并借此做一个整体性的概括。

例6 何亮亮:“香港的荒诞局面还不断进行着,直到昨天才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昨天香港政府的五个高级行政官和香港学联就大学生联合会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谈。”

——《总编辑时间》(20151022期)香港“占中运动”已成荒诞闹剧 主持人在评论开始就介绍了时间、地点、任务和事件四个基本情况,对昨天 发生在香港的五个高级官员和香港学联就大学生问题进行的会谈及其导致的局面变化做了概述。一般情况下,对话开始的对新闻事件的回放和概述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也是这次节目的重点论述问题。

三、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使用失当问题分析

(一)控制不当导致过度信号的产生

目前很多电视观众反映,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尤其是一部分“会话式”节目主持人,他们主持的节目低俗,不加节制,甚至一些中老年观众对这一部分主持人的言行可谓是深恶痛绝,言辞也比较激烈,将这部分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比喻为群魔乱舞。这就是副语言行为控制不当中出现的过度信号导致了观众对主持人的不满。

那么,到底什么是过度信号呢?一个信号只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得过分强烈,便构成了过度信号。有关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手势满天飞”的意见,就是源于主持人副语言传递出了过度信号。人们为什么会讨厌过度信号呢?假如一个主持人在与被采访嘉宾对话,嘉宾讲了一个稍微有点有趣的笑话,主持人就长时间的放声大笑,然后用“嗯,评论很好”、“正确”等简短、敷衍的语言进行回复。那么无论是嘉宾还是现场的观众就都会本能的觉得很可疑,会思考主持人其实并不高兴,但又想掩盖这个事实,所以才做出了过分的反应;或许,嘉宾还会觉得,主持人其实心不在焉,根本就没有听自己的笑话,而他过分地大笑也只不过是一种预防措施而已。或者观众也会觉得主持人根本就没有听懂嘉宾的新闻评论吧,却又竭尽所能装出听懂的样子。事实上,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虽然无法判断,但是观众和被访评论嘉宾就是认定了主持人的反应是虚假的。

(二)语言及副语言控制不当引起的信号短缺

信号短缺刚好与过度信号相反。短缺信号就是没有达到一般意义上的强度的信号,它甚至还达不到人们所期待的程度。我们知道,微笑能给人一种容易接近和交流的印象。但是有一种闪电式微笑却达不到这种作用。这种微笑往往会在一张平静的脸上迅速一闪,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相比之下,一般的微笑从出现到最高强度再消失,其延续时间要长得多。就如同有的时候,我们在街上看到两个朋友相遇,当他们分手之后转过身,各自朝着相反方向走的时候,脸上仍然可能挂着微笑。但是,闪电式微笑却会在微笑者转过脸之际就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 踪了。这种微笑时常仅仅持续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因此在双方尚能看到微笑者的情况下,它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一种故意的冷落。同样的情况,我们在电视上的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脸上也可以看到,主持人在一段串词之后,仅仅在一瞬之间便收起了笑容,将脸转向监视器,神情严肃;也有的时候主持人面带微笑以一段与观众依依不舍的结束语告别之际,话音未落,面上的微笑已经消失殆尽,随着字幕的缓缓移动,观众的心理是迷茫且失落的。

四、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

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各省市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被倾力打造为在黄金时间播放的王牌节目播出。新闻评论节目具有关注社会焦点、引起舆论批评和宣扬社会价值观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主持人担任媒体和观众的交流纽带。主持人也应该为发挥这种作用不断更新自身的价值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发挥自身的魅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对观众造成正面影响,完成一名合格主持人的责任。

(一)、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具有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提升节目生动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主持人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汉语普通话,这是对主持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需要在阐发和评论事件的时候注意自身语言的发音是否规范、遣词造句是否精准、表达方式是否恰当、语言和句子之间是否连贯。此外,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新闻类主持人还需要提升自己把控全场和引领讨论话题乃至现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

一名专业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小到发音吐字大至用语措辞,通常都接受过专业的主持基础训练。然而由于近年来,一些电视台使用特约评论员作为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虽然从评论的专业性角度而言,他们具备相关的知识,在解答评论时会更加专业,但是他们毕竟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语音训练,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读错字、读错音、卡壳儿等低级错误。因此只有全面提高主持人的主持功底,才能保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节目品质的提高,才能保证电视新闻评论内容能准确、无误、高效地传播至社会大众。

(二)、着眼全局,用语把握全局

一般来说,无论是怎样的评论语言都会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展开,而且角度 的差异会导致整个论述的不同。不管主持人采取单一发言还是与嘉宾对话讨的方式来建立话题和发掘信息,都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具有把控全场的能力,对事实及其所涉及的问题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寻找一个可以反映问题实质的视角进行关注,提炼观点,深度剖析,从而进行有力的说服和论证。任何评论所触及的点,都应该是整个面上的点,是大局中的局部。离开对全局的把握,无论所触及的视角有多么精巧,分析的语言有多么透彻,都可能因为偏离大局整体的方向而失去精准度。

主持人对于观点的提炼和表达都有可能受到各种方面的干扰,这其中既有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事实信息,也有指向各异的意见信息。尤其是各种立场观点不同的意见信息,初看起来似乎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此时,只有在环视大局的基础上审视这些意见信息,才能分辨优劣,继而理清事件脉络,抓准评论角度,真正触及问题的实质。

(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作为意见表达者和意见平台的搭建者,属于党和人民的传声筒。特别是鉴于新闻评论节目的政治性特点,主持人需要具有比常人更高的政治觉悟和素养。一般来说,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的的政治素养主要指主持人的思想观点的政治方向和政策修养,包括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予正确的解析,不能图一时之快而信马由缰,让言论偏离正确的轨道。

首先,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主持人的语言基准。评论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必须准确反映党和人们的根本利益和主张,不能人云亦云,扰乱社会平稳安定。面对复杂性社会难题时,主持人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鉴别能力,明辨是非,科学论断,提出正确论断,引导社会舆论。

其次,以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正义感作为主持人的话语高度。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内容大多数是涉及时政、社会焦点问题,主持人要做的是反映问题实质,直指问题要害,从而找出解决之道或规避之法,而不是一味罗列矛盾与问题,增加社会积怨情绪。因此,主持人不仅仅要善于抓住问题,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的建议。此外,主持人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显著问题要用于发表自己的批判言论,激起人们的普遍讨论,达到推动社会和谐公正发展的目的。

最后,以理性的引导作为主持人的话语原则。一般来说,出了对一些专业性 较强的事实进行解读之外,评论的对象多少具有争议性的人和事。主持人对与这些有争议的对象发表评论,不是为了表达个人情绪,而是通过深入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引导受众理性地认识相关事实,正确地评价它们。主持人用语是否理性会直接影响受众的态度。主持人保持理性的话语分析,传递给受众的就不只是关于事实的结论,更多的是解释与论证的逻辑。因此无论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不应当成为主持人语言中所包含的态度。

五、结论

在信息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随时随地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不再满足于消息层面,而是转向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声音”层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就是这种声音的代表。

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主持人的职责从单一的主持发展到需要将节目中的评论信息行之有效并且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受众。本文举例、分析、归纳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征与话语结构,旨在强调灵活熟练的使用话语技巧与传播技巧,让传播效果得以事半功倍,维护社会稳定,引导公众舆论。

总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众将目光从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体,转向了电子网络等新媒体。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资讯前所未有地大量充斥在受众周围,普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何能在这样的竞争大背景下继续保持其对受众的吸引力,提升节目自身价值,成为众多电视台及专家学者的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如果说评论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灵魂,那么主持人就是灵魂的引路人。提升主持人自身的语言功力与素质水平,不断地实践总结创新,才能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发展的道路上越办越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4 年版。2.涂光晋:广播电视评论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年版。

3.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4.陆锡初:节目主持人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版。5.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4 年版。6.方汉奇:中国新闻学之最,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5 年版。

7.索燕华、纪秀生:传播语言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8.齐沪扬:传播语言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9.李彬:传播符号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10.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11.詹人凤:语言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12.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第三篇:新闻评论

放开非公医疗价格能带来什么?

□剑客

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其中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各地要将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定点服务范围,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4月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能给当下的中国医疗状况带来哪些改变呢?这无疑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能改变“看病贵”吗?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目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器械价格均处于政府严格定价和监控之下,民众尚且觉得看病贵,指望从“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那里得到廉价的医疗服务,恐怕不切实际。必须看到,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不是来做贡献的,也不是来搞慈善的,归根结底是为获利而来的。现时的民营医院,除了不时爆出“坑蒙拐骗”的新闻之外,哪家的医疗消费不是高高在上的?即便在新政的“感召”下浪子回头,民营医院也难以提供低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

能缓解“看病难”吗?这要从两个方面看。对于部分愿意以金钱换取时间的高端客户而言,非公立医疗机构推出的个性化、一对一的高端医疗服务,确实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难”处。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意义就不显著,因为这个层次的医疗服务,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事实上,更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非公立医疗机构以高薪将部分原本服务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专家招揽于自身旗下,客观上反而摊薄了普通百姓接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几率。

能够消除民众对医疗价格飞涨的担忧吗?目前只能拭目以待。有关部门表示,“在放开价格的同时,要加强对医院价格行为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可是,表态容易执行难,在收费受到严格管制的当下,某些民营医疗机构诱骗高消费的纠纷还层出不穷,放开之后的监管又谈何容易?如果有关部门的监管利器果真如此犀利,那遍布城乡的无证黑诊所,哪里还有容身之处?

不可否认,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可以细分市场,提供部分高端医疗服务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是,却未必能够有效增加整体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供给——到公有单位“挖角”,从来都是民营机构的强项,资本往往是不愿意自己培养人才的。因而,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有赖于政府加大投入,从整体上均衡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事实已经证明,指望通过甩包袱的方式来解决民生问题,是行不通的。

(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校际差距不缩小,消除择校仍欠公平

□洪 绩

在今年择校成为“最后疯狂年”和坊间流传的“天价择校费”引发舆论关注之际,昨日《羊城晚报》披露,广州中考校际之间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500多分,而江苏一些城市中相差不过100多分。专家直指校际间差距没有缩小而在扩大,致择校疯狂不止。

无论是择校现象久治不愈,还是择校费飙升引发民怨,话题再热却已是老生常谈。至于说疯狂择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不是新发现,但中考分数的惊人落差却生动证明了校际间差距之大。由此,不管是优质学位被“吊起来卖”,还是家长为优质学位而对就近入学不领情,舍近求远追逐择校,忍痛承受沉重的择校费,或苦心积虑购买昂贵的“学位房”,一切都是必然的事。

于是,我们不能不正视如何推进教育资源均衡、缩小校际差距的现实问题。客观讲,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实现资源均衡一步到位并不现实,但这不等于可以永远将不均衡当正常而懈怠。广州近年推进教

育资源均衡的想法和行动不是没有,但最终还要靠实质性的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才能促使择校降温乃至彻底消除择校现象,这也早有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对改变现实是否真正有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以及措施是否给力?

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平等道理无须赘述。实现教育均衡的前提是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投入多少也是衡量一个政府真正重视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广州去年市本级财政教育投入近52亿元,并以“增速超过GDP增速”为荣。这的确值得肯定,但数十亿的投入是否已经足够,与广州的财力是否已经相称,教育历史欠账都偿还了没有,有无可能更大手笔投入,投入更多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相信这些问题不难找到答案。

另一个现实是,近年来虽然自上而下无数次重申禁止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但即使没有名分,政府在投入等方面厚此薄彼、偏向“重点学校”也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无疑会进一步催化“强校越强、弱校越弱”的两极分化。财政投入多、择校生盈门,“名校”吃饱撑着,而那些薄弱的学校却“饥饿”得嗷嗷待哺,教育均衡就是空洞的口号。因而,要均衡教育必须大力扶持薄弱学校,让薄弱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跟上去,缩小与“名校”之间的距离。

说到底,学校间的差距除了办学硬件,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师资水平。这其中,“名师都在名校”是不争的现实。广州去年已出台“强师工程”方案,提出实行区域内教师按照一定比例流动的措施,今年将正式提上日程。这是个可以探索的办法,但毕竟有“削峰填谷”之嫌,恐怕还不是解决师资水平不均的治本之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基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之上。这就需要有计划地对所有老师进行系统再培训,同时要实现所有老师薪酬均衡,让各校办学条件大体一致,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按规定,广州市小学明年起将实行100%就近入学,实现“零择校”。这是一个理想的效果。但是,即便完全关上了择校之门,也不意味着教育公平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所有人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就这一点来说任重而道远,期待政府有更大作为。

街谈巷议

别把孩子入学弄成商业竞标

倘若细想,就会觉得所谓的“小学择校赞助费”,实在是令人恶心,从名头到实际内容,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天价赞助费”了。

这里说的“天价赞助费”,是指最近网络上流传甚火的关于广州小学择校费的帖子。民间流传说,最贵的择校费高达19万元,其他有16万元、12万元不等的。流传多了,记者就去问教育局,得到的答案自然是否认。不过各区教育局不是否认收了钱,而是说没有收到十几万,最多是六七万而已!

好吧,就算六七万,或者哪怕是两三万,一两万乃至几千块,那也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这个钱该不该收?第二,这个钱收了,该不该叫赞助费?

先说该不该收。相信如果做个民意调查,绝大部分人都会说“不该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喊了这么多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堂堂的法律文本摆在那里,凭什么孩子到公办学校念个书,家长要投入如此巨额资金?

当然,收费的学校不缺理由:户口问题啦,想入读的人太多啦,家长要求啦„„凡此种种,最终都成了“收钱”的依据。但既然是义务教育,那就不是市场,孩子入学也不是商业竞标,无论如何都不能通过收钱来解决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收钱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孩子从小就把教育和钱联系起来,这种观念的“软伤害”,不知要流毒多久。

可是我们知道,事已至此,不少家长都不得不交这笔钱,各地对此美其名曰“择校赞助费”,或简称“择校费”——听起来真像家长满心喜悦地要“赞助”地方教育。

但实际情况是,交过赞助费的人,绝大部分是敢怒不敢言。更有报道称,北京有小学在让家长交这笔钱时,要签协议,说明是自己愿意交的——看这情形,分明是被勒索、交赎金,哪里有半点赞助的意思!所以,这样的收费还是另立名目吧,千万别再叫教育赞助费,否则太令人反胃了。

不禁想说说外国例子。带学龄孩子到美国、加拿大或澳大利亚上过学的人,大多都知道,在这些地方,只要你能证明自己住在学区里,不论住宿舍还是租房,简单填上资料,孩子就可以免费入读当地公立学校,读不到最近的,那就往远一点的分配,直到读到为止。学区好坏是一回事,但方便快捷的确是这些家长的感受。

请不要说这是人家国情,对比之下,我们大收“赞助费”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不可能——天河区教育局不是说“零择校”吗?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体制众病缠身,而中小学赞助费乃其中重症之一。解决这个重症,是很多家长热切期盼的大事。

“不健康的健康证”需猛药治疗

□何勇海

没有体检和培训,记者暗访时,用假名花90元钱就“买”到一张健康证,4月9日晚,央视东方时空以《“不健康的健康证”调查》为题,报道了武汉洪山区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违规办证一事。据洪山区卫计委调查,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办理了800张健康证,对于没有经过体检就办的健康证将回收并重新体检。

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化妆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有毒、有害、放射性作业,幼托机构保育等五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才能上岗。健康证是确保公众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服务人员上岗有健康证,就能减少疾病散播,保护顾客的健康安全。

然而在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去了“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两个法定程序,交钱就能买证,相关机构收钱就可发证,一旦身患传染病的人通过这种渠道办理了所谓的“健康证”,老百姓的食品卫生安全就失去了“第一道把关”,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就有了一条条“绿色通道”。

在这种不负责任背后,是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利欲熏心——健康体检及发放健康证只是他们的创收手段,只要有钱到手,大可敷衍了事,能中饱私囊或单位“小金库”不说,还可节约成本。这种行为说轻点是懈怠渎职,说重点则是违法犯罪——一个小的疾病传染事件,有可能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给公众的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办理健康证不严格的情况较普遍。除花钱不体检也能办证外,代人体检、信息全假也可办证、叫卖空白健康证和“山寨健康证”等现象也较盛行,本为健康而生的健康证因执法不严染上一身“疾病”,有关部门确该给予“治疗”。

如何“治疗”?一要消除“二龙治水”——办证由疾控中心管,检查从业者是否有健康证,则归卫生监督机构管,对于是健康证是怎么办的、体检与否,卫生监督机构却没权力过问,这就给办证方借机敛财提供了可乘之机。二要对出具体检结果者提高监管力度与违规成本,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违规办证定当严惩不贷。三要对从业者及用人单位实行动态监管、定期抽查,一旦发现“带病上岗”者,也要重罚和实行行业禁入。

承,不能止于文学形象

——“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系列评论之三

□阅尽

传奇,经典,这是许多人评价红色娘子军时常喜欢用的字眼。自1961年拍成电影上映,红色娘子军便风靡全国,此后不久,同名芭蕾舞剧上演,同样盛演不衰。多年来,它感染、激励了一代代人,影响所及,更远远超出了国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无论时势风云变幻,社会经济沉浮,它都巍然屹立。它是不朽的“红色经典”,是常青树,甚至堪称奇特的“文化现象”。它为何能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这似乎是个谜。

如果说是其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但无论舞台还是银幕,同时期曾有多少轰动一时的艺术巨制不都如过眼云烟?不错,是作家、艺术家们从史料中发现了那段珍贵历史,并将其搬上舞台银幕,从而让红色娘子军声名远播。但是,细细分析,如果不是作品表现出的深刻主题及主人公的命运、追求及精神风貌,它又何来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无疑,作为文艺创作,红色娘子军最能打动人的还是它展现出的“人”——那些为着自由解放与命运不懈抗争、坚贞不屈,追求真理与信仰的女战士。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其真实的“人生展现”打动了亿万人的心,缔造出绵延半个世纪的“传奇”。

尽管如此,仍然要说,真实的生活比艺术更让人震撼。艺术的渲染,时常让历史过于简单化,或富于浪漫色彩,有时苦难也被披上“悲剧美”的外衣,从而一定程度淡化了生活的复杂和残酷,模糊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事实上,当年那些娘子军连战士在队伍打散,被关进牢狱,所遭受的酷刑以及其后漫长人生道路上遭受的种种磨难,远非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那么简单。

新闻报道中有个细节,老战士王运梅,因没有文化,又长期生活于封闭的农村,直到2010年百岁高龄时方知自己不是党员,而她一直以为,只要参加了革命,便是党员。这让老人受到极大的刺激,她口述请人写了入党申请书。102岁时,她终于成为中共党员。这位百岁老人说,她“只要活着,就跟党走”。这让闻者无不动容。谁能想到,80多年前投身革命的老战士,直到临近生命终点,用她自己的话说,才终于“回了家”。而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所以,对于红色娘子军,对这支浓缩着我们民族命运,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队伍,真实的历史发掘与传承绝不能停歇。而在今天,由于最后一位女战士的生命垂危,更令这件事有了“抢救”的意味。推而广之,那些在民族和祖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做出贡献的先辈们,我们都应该将他们用真实的笔触记下来。显然,抢救那些活着的“历史”,在当下可谓是一项十分紧迫而意义深远的事业。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太需要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汲取营养,荡涤灵魂。优秀的文艺作品固然能给人教益,但它的虚拟化以及理想化的因素,却又令“怀疑时代”的人们兴趣顿减,更削弱了对它的信任感。正基于此,无论是为了铭记历史,还是为丰富当下的人文精神、弘扬优良传统,都有必要对近代革命史上的参与者作一次系统性的“历史发掘”。

自来水污染拷问公共安全监管

兰州市自来水被检测出苯含量超标近20倍,引发市民抢购矿泉水。12日上午,当地政府通报,确认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经紧急处理,目前兰州自来水已全部符合国标。(4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一起水污染事件,折射出公共安全之脆弱。客观而言,官方正式发布自来水苯超标通告之后,当地政府的表现是适当的。信息公开及时,事故处理到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然而正如论者所言,由于之前措施的缺位,使它的再快反应也是“慢的”。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其实是一起本不该发生的污染事件,至少不应产生如此恶劣的后果和负面影响。

早在上月6日,兰州曾发生过自来水异味事件。彼时,官员坚称,水质符合国家安全饮用标准,并对“传谣者”进行了处理。“三月辟谣,四月成真”,如今看起来这像是个巨大的讽刺。虽无证据表明3月流传的自来水异味与此次苯超标有必然联系,但自来水水质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即便是“谣

言”,政府是否也该加以重视,并用数据和事实来明确证伪,而不是单纯的辟谣。换言之,如果政府把公共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万一”当成“一万”,此次危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否是可以避免的呢?

更大的质疑来自于相关信息的滞后和拖延。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从当地供水企业发现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到停止供水,整整过去了18个小时。也就是说,由于信息公开的滞后以及危机处理的盲目,兰州市民多喝了18个小时被严重污染的自来水。

自来水公司方面的解释是:“停水涉及全市生产生活,作为供水企业并没有权力做出停水决定。”自来水是生活必需品,一旦被污染,必然会危害到公共安全。企业即便没有停水的权力,是否也该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通报?再退一步说,政府在得知污染情况后,又是否该一分钟都不耽误,第一时间做出停水决定,并告知公众?让人诧异的是,几乎所有的环节都慢了一步,整个危机处理的过程仿佛陷入了停滞。很难想象,在公共安全面前,相关部门究竟在思考什么?或者说,在当地官方眼中,还有比公共安全更重要的事情吗?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称,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而资料显示,发生污染的自流沟建于上世纪50年代。想想都让人后怕:30多年前的泄漏物质污染了建于60多年前的自流沟,公共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应对哪里去了?由此而论,政府必须反思:超标的是自来水,而未达标的又是什么?

一桩自来水异味个案,不期然导致了一场影响甚大的公共事件,表面看,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理失当,而实际上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此次危机,无疑也为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显然,像水、电、燃气等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在决策上必须提到更高的位置来对待,无论日常的安全运行监督还是应对各种可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都需从立法到具体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不留任何漏洞。

有些精神不能忘记!

羊城晚报记者 林曦

作为一名海南仔,同时又是羊城晚报社的一名员工,读了羊城晚报“红色娘子军系列报道”,我甚是骄傲。小时候在海南,上课时老师经常会提起红色娘子军,告诉我们这是一支全国唯一的女子红色革命军。那时我也看过《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不过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见到那些了不起的老一辈英雄。这几年,这类红色故事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若问一些年轻人,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红色娘子军,不知道这支队伍来自海南,更不用说那些英勇的战斗故事了。那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再谈起红色娘子军,我们在谈些什么呢?

我想,首先是“红色精神”不能忘记。海南省琼海市市委书记符宣朝说得很对:“现在很多地方的红色传统都已经淡漠了,甚至很多领导干部都把老一辈的奋斗史、革命史、进步史疏忽了。但其实,我们现在依然需要这种正能量,这是一种浸润在骨头里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历史传承,是鼓舞我们不懈向前奋进的精神动力。”

现代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很焦虑,为钱、为房、为权,甚至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家人的看病问题等等,都忙得焦头烂额。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变成了一个负能量火球,不时地抱怨经常地不满。

和平年代,正因为我们生活得幸福和谐了,红色精神和那段历史更不能被忘记,她们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应当得以传承。羊城晚报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老战士们的消息,从王运梅、潘先英、符月雅到卢业香„„记录这些老战士,也是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也体现了一份报纸所要表达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传承。只有铭记先人,才能教育后人!

从国家到地方,每一次预结算账本公开都被媒体盯住,且不缺新闻点。广州市各区市部门及镇街近日相继晒出的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账本,也被媒体注意到存在参差不齐,费用升降原因说明空洞,公开流于形式等问题。

广州各区继去年首次统一范本公开财政预算之后,今年又有了一定进步。如市对各区预算公开并无强制要求单列会议费,但已公开的基本都单列。总体看,各区“三公”及会议经费预算绝大多数都有所压缩,但也有不降反升的。那么压缩幅度是否已足够,下降或增加的具体原因和项目又是哪些,这就需要有详细说明,让人清晰看到每项支出的依据,进而才能判断其合理与否。

然而,恰恰是在预算细化这个关键问题上还有不小的距离。从化区政府部门账本只有1张图片文件,400多字简单列出“三公”以及会议费各项数额、增减情况,增减原因基本未说明。花都区会议费预算高达2850万元,在十区市中“遥遥领先”,也没有会议内容、数量、规模等具体说明。

预算公开不细化,缺乏详细说明,公开的诚意与意义就大打折扣。试想,一个区的公务接待费预算过千万甚至几千万元,一个区级政府部门或一个镇会议费预算上百万或几百万元,这些老百姓眼里的“天文数字”背后无细致的来龙去脉,公车购置费“逆势上涨”而偏不列出购置车辆部门、数量和具体类型,公众依据什么来评判这些支出到底是否必要,合不合理?

向社会公开公共财政预结算账本的制度设计初衷,显然不是浅层次的为公开而公开,也不是仅为公开几个大数字,而是要告知公众每一笔公共财政的具体去向,接受社会各界的评判与监督。仅有粗线条公开,就有“应付式”公开之嫌。政府部门只让老百姓看几个大数字,看不到底细,说难听点还是给人在玩“数字游戏”的观感。

广州公共财政预结算公开领跑全国,从市级到区级也都依然行走在制度设置不断完善和逐渐规范化的进程中。最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预结算公开,也就是一分一厘是怎么用的都让公众一清二楚,这确需一个过程,但不等于预结算特别是社会关注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的明细可应付了事。

财政预结算公开艰难走到如今这一步,要实施彻底透明的根本性突破,除了制度设置要更规范完善之外,显然还需在监督上用力。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即提交人大审议的预算报告就要细化。不然,握有否决权的人大不给力,不让预算一开始就细化,审议时人大代表一边喊“看不懂”一边又举手通过,到向社会公开时又何来细化?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落实监督问责机制。现在的问题是,每次到晒账本时都只是媒体“一头热”,一两个代表委员接受采访说几句,再加专家议论几句。即便是某个账本被质疑有问题,一两天过去就风平浪静,官员毫毛不损。要改变这种状况,无疑需要人大、政协及纪检监察部门也来审视公开的账本,介入监督,对有敷衍行为的单位责任人加以问责。否则,预结算流于“应付式”公开就始终难取信于民。

第四篇:新闻评论

两岸联合抵御侵略可不容缓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令全体中国人义愤填膺,强烈抗议,且抗议活动愈演愈烈。

而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之后,拟准备了从A到H的8套实施方案,其内容随字母顺序逐步升级,而预估中方的反弹力度也越来越高,最为强硬的H案是“常态驻扎自卫队”。足见日本嚣张到何种程度。面对日本赤裸裸侵占我国领土和主权,面对日本的公然挑衅,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11日发表讲话称,“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耿雁生强调,“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对于一个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和流氓无赖的日本,我们要看清其岛国情结和与邻为恶的本质,对日本的公然挑衅,中国的反制措施应该是及时的、有力的,展现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面对钓鱼岛问题白热化,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9月7日搭机登彭佳屿巡视,宣示钓鱼岛主权。而对日本政府所谓购岛“国有化”,台方除紧急召回“驻日代表”表达抗议外,马英九也在13日首度公开响应,强调台方“寸土必争”的严正态度。紧接着,台海巡部门在距离钓鱼岛25海里海域进行“护渔勤务现地交接”。

从马当局对钓鱼岛的强硬态度可以看出两岸在维护领土和主权这一关乎民族大义上的高度一致性,它将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两岸一心对外,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和实现真正崛起新的开端。我们为马当局心系民族大业、为民族大义所为而叫好。

马当局在维护民族大义上展现出敢于担当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两岸联合保钓保持空前的默契,可谓两岸一家人,心灵相通,责任所系。“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日本来犯,马当局丢开两岸政治意识形态不同所带来的掣肘,同时

力排岛内政治势力所带来的阻力和干扰,放眼整个民族大义,不被外来因素所困扰,敢于作为。相信历史会给马当局一个正确的评价。

面对钓鱼岛被日本“国有化”,而民进党对马英九与国民党的积极做法冷嘲热讽,包括对把钓鱼岛说成是日本的、甘愿作日本奴才的大汉奸李登辉,民进党是充耳不闻,不予更正。民进党到底怎么?民进党想做什么?也想做牺牲钓鱼岛而讨好美国和日本的哈巴狗?无论民进党基于什么考虑,捞取选票也好,拉下执政的马英九也罢,但千万不要拿民族大义当儿戏、作筹码,那样全体中国人都会把它当作叛徒,遭到唾弃。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嚣张,两岸联手保钓已是大势所趋,是形势、使命、责任使然;面对越南对太平岛的觊觎和菲律宾将我南海部分岛屿划入其所谓的西菲律宾海的公然挑衅,无论是美国在背后为这些国家撑腰也好,还是这些国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机搅乱局面从中取利也罢,两岸在东海、南海联手抗击外来入侵,已迫在眉睫,箭在弦上。

中华民族向来爱好和平,与邻为善,和睦相处,以礼相待,以理服人,以德报人,但当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受到侵犯和践踏时,全体中国人是不会坐视的,必须坚决予以反击,决不手软,绝不能让日本这等欺软怕硬流氓式的国家得逞,必须以力让其诚服。日本如同一个泼赖小儿,讲道理对其不起作用,必须痛揍一顿,让其真正知道侵犯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真正感受一下中国的力量和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彻底打掉日本向外扩张的如意算盘,改掉日本与邻为恶的不良习气。

不管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背后有多大的支撑力量,也不管这些国家拉虎皮作大旗搅乱东亚多么嚣张,只要两岸联手共同抵御,他们统统都是纸老虎,不足为奇。何谓兄弟阋于墙为小,外御其侮为大。

面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嚣张气焰,两岸联手保卫领土主权势在必

行。一则可痛打诸国的嚣张气焰,确保我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则展中国国威、军威,提振信心,凝聚民族精神,树中华民族伟大形象;三则突破两岸交流合作瓶颈,开启两岸合作新局,将两岸合作向更深层次上推进,为马当局的历史定位写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重一笔。由此可见,两岸合作于两岸人民有利,于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善哉,善哉!

诉求极端化 爱国不等于罔顾法纪

近日,由于日本政府执意将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领土争端不断升级,引发中国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9月15日,50多个城市的民众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各类反日游行示威。

出于对日本政府非法行径的义愤而表达爱国诉求,本来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然而如同以往历次对日游行示威一样,这一次再度出现诸多过激行为,甚至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如打着抵制日货的名义对日本品牌的汽车进行打砸,对在华日本料理店、大型商场等进行了打砸抢,用石块等破坏日本驻华使领馆馆舍,甚至公然袭击来华旅游或商务活动的普通日本民众等。

纵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终结蜜月期,进入摩擦多发期以来的历次对日游行示威,人们不难看出,日本方面在历史和领土等敏感问题上不断挑衅的执着与一贯,同时也能发现国内民众在对日言行反应上高度敏感、同仇敌忾的一贯与执着,以及在诉求表达上激进化甚至暴民化的执着与一贯。

二十多年来,无论是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还是中日实力对比等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历次运动中少数民众对日爱国诉求的激进化甚至暴民化却惊人地相似:在抵制日货的所谓爱国主义旗帜下打砸抢烧,给本国同胞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给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也在国际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除了爱国义愤之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民众在对日爱国诉求表达上的极端化、激进化甚至暴民化?公民教育的薄弱甚至严重缺失,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所谓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用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解释,就是为一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为履行承担他们的公民角色而进行的教育。因此,公民教育就是政治教育,或者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原校长艾米.戈特曼教授的话就是“为必要的政治参与而培养(公民的)德性、知识和技能等”。一言以蔽之,公民教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由此可见,公民教育中虽然有爱国主义这一关键内容,但绝不仅仅是甚至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还包括理性多元、科学开放的政治意识、政治理念、政治价值观等,深厚笃定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以及推己及人、服务奉献、诚信合作的道德素养等。换句话说,就是让公民学会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进而爱国家。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过分关注意识形态的灌输,而忽视甚至缺失科学政治理论、理性政治意识、开放政治观念的传播教育,特别是法治、民主、人权、自由等现代政治观念往往被视之为敌对思潮而大张挞伐,这方面教育尤为薄弱。在现实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取代公民教育,造成公民对爱国主义等理念的片面理解甚至错误理解,法治观念、人权观念、自由民主观念、公平正义等公民所需的基本理念严重缺失,公民道德素养不仅提升缓慢甚至部分严重倒退。

在此背景下,一些民众尤其是年轻公民以为扛起爱国大旗就可以罔顾法纪、为所欲为,拥有一腔爱国热血就可以宣扬暴力血腥、野蛮无耻,所谓的爱国诉求自然就难以合法、理性、有序的表达,自然就不可遏制地极端化、激进化甚至暴民化。

如果公民教育能够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公民们就能掌握并笃信市场经济理

念,就绝不会被“抵制日货”这种早就被证明是“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甚或“杀人八百自损三千”的错误口号所蛊惑;公民们就能高度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就绝不会做出打砸日系车这种严重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公民们就能搞清国家、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就绝不会做出袭击在华日本公民的暴力违法行径;公民们就能崇尚宪政法治、自觉遵纪守法,进而熟知政治诉求的合法有序且理性平和的表达,就绝不会以极端情绪表达义愤、以仇恨宣泄追求正义、以违法犯罪显示爱国;公民们就能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素养,就绝不会打出宣扬血仇、暴行甚至类似法西斯的可怖口号……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算得上一份经典的公民教育文本。温总理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为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一定基础。必须继续前进,而不能倒退。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的公民尤其是年轻公民们热爱自由平等而非如对日游行示威中表现出的那样成为偏执狭隘甚至不少危险思想的奴隶,笃信民主法治而非如对日游行示威中表现出的那样践踏法律崇尚暴力,践行公平正义而非如对日游行示威中表现出的那样施暴于他人、为害于国家,让这些长期被忽视甚至严重缺失的公民教育迅速深入推广起来,无疑是中国教育迫在眉睫的要务急务。

第五篇:新闻评论

一、简答题2×10

二、论述题1×20

三、立论题1×15

四、分析题1×15

五、短评写作1×30(注意要写标题)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论题的新闻性

建立在适应现实需要的议论、品评上,它关心现实直接为现实服务; 常以新闻事件为由头,以事实和道理为依托展开思想; 表现在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2、论理的思想性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是借助了大众传媒进行的; 是对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加以评论;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影响和引导社会大众全体的看法,作用于舆论; 群众对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4、政治性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三、邹韬奋

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编辑、出版家、评论家。言论特色:

1、依托由头,相关民生

2、短小精悍,深入浅出

3、口语化、大众化的话语

4、标题新颖,吸引力强

四、张季鸾

政论家,《大公报》主编。政论特色:

1、提出“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2、增强时效性,追求新闻价值基础上的评论价值

3、讲求预见性,洞悉时局与事态的本质及趋势

4、注重逻辑性

5、走向通俗性,用平实畅达的语言叙事说理

6、标榜公正性,在“客观”与“敢言”间寻求平衡

五、新闻评论者的素养

1、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正义立场,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

2、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理性的分析能力;

3、要打好理论基础;

4、要树立政策、法律、纪律观念;

5、打好知识根底;

6、要深入社会,善于调查研究;

7、精通新闻评论业务;

8、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六、新闻评论选题标准

1、扣准时代脉搏

2、选择富有新意的论题

3、评论的选题要有针对性

4、要有争议性

七、新闻评论三要素

(一)论点的要求

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挑战性。

(二)论据的要求

事实与论题相关;事实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论据要新鲜;论据要接近;论据要具体不要抽象。

(三)论证的谬误

前提不真;自相矛盾;不相干谬误;复杂问题谬误;虚假原因谬误;转移论题谬误。

(四)涉及事实的常见错误

1、把自己的推测或误解当作评论的事实性前提;

2、判断的适用标准错误。

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式

1、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是以归纳推理作为论证方法的论证。它是将一件件具体的、个别的事例归纳在一起,找寻其共同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从而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归纳论证又可以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例如:直径2米,全长30米,粗4厘米的蚊香; 长38米,宽20米的报纸;

2、演绎论证

梁启超曾这样讲解演绎逻辑方法:

演绎法者,据总以推分;如云:凡绕日者,皆行星也。地球绕日者也。故地球行星也。此演绎法也。

例如:物质是可分的,(大前提;已知判断)基本粒子是物质,(小前提;已知判断)所以,基本粒子是可分的。(结论;新判断)

3、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从而推断它们的其他属性也都相同的一种论证方式。

辨识类比论证的着眼点:在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而结论中是否对其中一个事物的属性(不包含在上述相同属性之中)进行判断。

类比论证的可靠性,还在于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是否性质上相同或相近。

4、归谬论证

即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将对方的观点进行合理引申,推导出明显的错误,由此证明对方观点的荒谬性,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九、论证几种常见思维方法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2、纵深思维

其核心是不满足事物表象,深层挖掘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思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知灼见,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3、逆向思维

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从相反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

4、超前思维

指人们从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物出发、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该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趋势作预见性判断。

5、批判思维

是对现存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对错误的、丑恶的、虚假的事物或现象的揭露和否定,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或被公众认为是正确的美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十、表达效率的几个具体要求

1、引述新闻时要尽可能简洁;

2、铺垫部分尽可能短,快节奏地进入主题;

3、开始就要向读者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4、论述中引述别人观点和新闻事实时,要尽可能地简略,否则给人拖沓之感,影响评论的节奏;

5、论点间应该有层次感,或并列,或递进,不要在一个论点上进行重复论证;

6、最好在结尾处以引人注目而又不让人有重复之感的方式重申你的核心观点,前后呼应的“首尾效应”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观点的印象。

十一、新闻评论标题的要求

1、具有吸引力;

2、题文一致;

3、意向鲜明;

4、言简意赅。

十二、新闻评论的三种常用结构

1、纵向结构

按照事物的本质联系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形成纵的不断递进的关系。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

2、横向结构

指各部分之间为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的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能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在较宽的领域内对文中论点有一个全貌性认识。

3、点评式结构

始终不脱离具体对象本身,在对象的精妙之处做点评,不多加阐发。在短小、活泼的杂文式评论中常见。

十三、社论的制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宏观上说社论不是一种特定的文体,而是一种写作制度。

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的评论形式。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从宏观上看,我国报业体制决定了社论的特殊地位;

从微观上看,社论与同其他评论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职业化操作的评论,它所对应的是一套职业化操作的制度。职业化操作制度主要表现在规格的掌握上、报纸版面的处理上。社论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集体讨论是社论写作的基本制度。

社论的制度性还表现在,社论是一种评论里最高的等级、规格。

党报社论具有“政论本位”色彩,市场化报纸社论具有“新闻本位”色彩。

十四、社论演化的趋势

社论文体演化的源流:社论时评化

社论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在世界范围内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变化。

十五、“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

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真正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它使长期以来社论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 ;

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抽象层面的政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十六、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短小精悍

1、尽量以报道为依托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3、开门见山,力戒空话、套话(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二)新鲜独到

(三)生动活泼

(四)重在分析(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十七、编者按

1、编者按的分类(1)政论性按语

简明扼要地点明报道或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事物的意义,或依附报道及时传送党、政府有关的指示精神。(2)说明性按语

补充说明情况,如交代背景、作者身份、刊登目的等。

2、按语的形式(1)文前按语

特点:言简意赅,无需组织论证,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一般不用标题,不署名。(2)文中按语(3)编后

3、按语写作的特点和要求(1)必要性;

(2)依附性,即信息的补充性;(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

十八、专栏评论的特点

1、取材广泛

2、具有个性魅力

3、短而精

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例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1、话题选择

选题广泛不琐碎,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多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2、写作手法

a、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b、多列举事实,引用数字,客观真实;c、口语化词语较多,缩小与读者的距离感。

3、标题:标题即核心论点。

4、语言

a、犀利,不留情面;b、干练,利落。

4、抓住现象深入追问

5、坚持理性分析

6、多反问式结尾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

1、文字:批判性,平民化,多元化

2、凸显监督功能

3、新闻的时效性强

4、建设性批评

5、平民化趋势,贴近民生

6、评论范围广泛 《新京报》评论版

1、量大

2、法治和人文理念

3、理性和建设性

4、秉承严肃新闻理念,精做“社论”

5、贯彻新闻“专业”主义,细化栏目

6、搭建“开放”意见平台,贴近读者

7、开辟专家学者“专栏”,提倡思想

8、注重多种意见表达,鼓励“争鸣” 《晶报》评论版

1、评论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具有多样性;

2、重视和强调本土新闻,评论积极介入本地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题材以整合性的专题做深、做透、做细、做活;

4、语言犀利、个性化语言的运用;

5、时效性、针对性、政策性强,重视改革和创新的力量;

6、评论的形式多样,社论版加入漫画。红辣椒评论

1、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的能动性、鼓励其进行思维碰撞;

2、注重地方新闻评论(湖南),地方特色明显;

3、内容上,敢于直面社会矛盾,敢于抨击丑恶现象;

4、语言上,犀利辛辣,痛快淋漓;

5、态度上,旗帜鲜明,立场明确,一针见血。

十九、网络评论的特点

1、传播特点 传播渠道的开放性 传播主体的多元趋向 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互动性

2、表现特点 题材广泛 行文不拘一格 超文本写作 观点多元趋向

二十、网络评论出现的问题

1、重视不足,复制较多

2、网络评论版权混乱,侵权现象严重

3、论坛上重复言论较多,缺乏主导性

4、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

十一、互文性在当代评论中的运用

任何篇章,都是通过引文的镶嵌来创造的。任何篇章都是其他篇章的转换和同化的结果。这就是文本之间的普遍关系:互文性。

“互文性”--接入另外文本的语言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标题的表意空间。具有互文性修辞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一般具有两个意义空间:一是文字本身体现出的意义,二是其所“接通”的另一个文本的意义空间。

例如:《论邓贵大的死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天上人间”的倒掉》

《掌掴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病人成了唐僧肉》

二十二、广播评论的特点

1、短:通过省文和省义来求短。

2、浅:第一,适当控制表达的抽象程度;第二,为听众理解抽象内容创造必要条件。

3、软

二十三、电视评论的特点

1、声画兼备

2、直观性强,受众面广

3、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

二十四、广播评论的常用形式

(一)广播谈话评论 是一种模拟日常谈话的评论形式。

注意:坚持面向听话人;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讲究铺垫、过度,采用一些字、词、句;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二)口头评论

特点:讲究话题具体、单纯、说理浅显、平易,语言表述符合听知规律,比较接近日常口语,很多口头评论较多以述评的面目出现。

(三)音响评论

也称为录音评论,是一种以音响符号为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运用音响是音响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二十五、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一)口播评论

专指由播报者出图象、主要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是同图象评论相对应的一类电视评论总称。

(二)图象评论

指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它以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以新闻述评和访谈占主导地位。

(三)电视述评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新闻述评中的重要特点是述、评结合,在电视述评中也是一样,以画面、同期声为主要叙事手段,解说词具有说明、解释、论述的功能。二

十六、如何做到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写作 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1)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2)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3)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需的字。(4)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5)多用声音响亮的字。(6)避免用同音字。

(7)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新华社语言广播部 “关于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①尽量用单句。

②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③简语只能适当地用。④避免用单字作词。

⑤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分析题: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2、虚和实的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3、破和立的结合。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5、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6、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7、评论的结构要求

A、布局合理;B、层次清晰;C、逻辑顺畅。

8、深入浅出

9、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②形象化的语言。③巧用诗文典故。

10、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②寓感情于形象。③修辞手段的活用。

11、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例:别让美德惯坏了那些不知感恩的人

该评论在观点上论述到位,论点明确清晰,论据比较充分,从各种新闻事件到文艺作品再到法律法规,都能比较有力的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不足之处是写作角度不够新颖,如果能从“不能以暴力或不合理的手段来对付不合理”的角度来写会更具有说服力,一味的强调年轻人不让座不违反法律这点容易惹人反感,此外,对重新设置公交硬件的建议不够有可行性,会削弱文章的论证。

下载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新闻评论语言的规范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评论

    习近平名言析读十七则 2013/9/2 21:46:06 [稿源:红网] [作者:刘细云] [编辑:叶鹏] 红网官方微博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我党集体智慧的......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 《中国青年报》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11-01 姓名:温超航 学号:541107040142 《时代,你病了》 《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2 版)“微博体” 时代......

    新闻评论

    7839《新闻评论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①现实的针对性②强烈的时效......

    新闻评论

    审计署自曝“家丑”勇气嘉 但不能一“曝”了之 朱海滔 2013年06月25日11:0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6月24日, 审计署公布了本部门20......

    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但是......

    新闻评论 保险学

    《保险学》新闻评论作业 摘编: 十六大以来,中国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近1.7万亿元,在帮助人民抵御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险业已成为......

    新闻评论写作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2.新闻评论社会......

    语文新闻评论

    各位观众早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二十一班新闻评论节目。我是、、、。我是、、、。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林书豪,一个华裔篮球巨星正在崛起。 林书豪,1988年8月23日生于美国加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