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最终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清节奏
3、读出自己的理解
你认为朗读本词需要注入自己什么样的感情?好,那请你试着读一读。
(三)、找学生,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红色标注的用意(用典)
典故: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听读课文
那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那种场面,那种感情。
(五)、读品析 感受豪放:
1.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感情?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
4、苏轼的诗词中多次出现“狂”“疏狂”等词,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 《念奴娇》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 《十拍子》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 《满庭芳》座中有狂客,恼乱离愁;
师:是不是不带“狂”字的词就没有这种狂了呢? 《水调歌头》《念奴娇 赤壁怀古》
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狂妄呢? 我么一起探讨一下,苏东坡所谓“狂”的真谛吧!苏轼的“狂”是豪放并非指真正“狂” 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
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六)、读吟诵 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尝试背诵)
(七)、总结: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百家讲坛康震教授说他是一位人见人爱的 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不亏为文学与文艺界的天才。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一个崭新的苏轼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第二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曾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水调歌头》《浣溪沙》《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 , 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个别试读——听录音——配乐齐读 二读品析 感受豪放:
1.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三读吟诵 再现豪放 :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
——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练习、布置作业(背诵)
第三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感受这首词语言、情感的豪放之美。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
3.学会甄别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学会甄别、运用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结合苏轼600字的生平资料,用一句话介绍苏轼。)从你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运用资料、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很强。希望大家在本节课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理解课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走进苏轼的世界。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苏轼自己对这首词很得意,于是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明确:通过这封信让学生了解苏轼词雄壮、豪放的特点,为指导初读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
指导朗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三、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1.分析“狂”的内涵
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
过渡: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词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是“少年狂”,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齐读上阕,看看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2.分析词中苏轼的“少年狂”
预设:
①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明确:苏轼打猎把猎狗和苍鹰这样凶猛的动物带在身边,来显示他的勇猛。特别是“牵”和“擎”表明,他没有让猎狗和苍鹰去发现猎物,而是把它们带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是为了炫耀。另外,苏轼的穿着打扮很抢眼,很张扬,带着“千骑”,场面盛大、招摇。这些确实都是“轻狂”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的同时品味字词,比如“卷”能否换成“到”“过”“扫”?并适时指导朗读。)
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明确:这三句话主要让学生体会苏轼自比孙权的口气之“狂”。同时引导学生辨别不同资料对“报”的理解。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明确:这两则资料中,“报”分别被理解为“酬答”和“告诉”。而“告诉”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因为前者射虎是为了酬答百姓的围观,而后者是苏轼告诉全城的人去看他像孙权当年那样射虎打猎,后者更能体现他的“少年轻狂”。
(指导学生从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朗读上阕)
方法小结:我们在运用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要根据词的情感基调来判断,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1.比较阅读“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又何妨”,看哪句更能体现苏轼之狂。
明确: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出了他对“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表现苏轼不服老的狂气。
(指导学生从语速、语调、重音方面朗读“鬓微霜,又何妨”一句。)2.结合资料,探究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中苏轼到底是自比冯唐还是自比魏尚。
作者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持节二句:注家向来以为东坡是以魏尚自许,未切,实是自比冯唐……苏轼自比冯唐,一以老,二以筹边远略也。(徐永年、曹慕樊《东坡选集》)
提示:让学生从苏轼、冯唐、魏尚三人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词的情感基调来讨论,看哪种观点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
明确:冯唐一生屡遭贬官,到老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魏尚虽然被贬官,但后来又重新得到重用,而且把云中郡治理得很好,令匈奴人忌惮不己。而此时的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城,因此他更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冯唐那样的人持着朝廷的符节使自己能够像魏尚一样重新得到重用。在宋辽边界之争中,宋国最终割地七百里给辽国,所以,苏轼也希望自己像魏尚一样平息边界之争。这些都表现出他的抱负远大,是他“心狂”的表现。因此,苏轼自比魏尚更加合理。
方法小结:对同一问题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资料,除了从词的情感基调进行判断外,还要结合人物生平以及时代背景,仔细研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运用资料,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雕弓”的内涵。
出示资料: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最亮星,在天赤道以南。通过计算,在北京地区,天狼星的最高高度是33度。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密州,北宋的密州是现在的山东诸城,其地理纬度是36度,那么天狼星在密州所见到的最高高度是37度。因此,密州看天狼星,只能在东南和西南,是绝不会出现在西北方向的。(刘海波《苏东坡看到天狼星吗?——谈天球赤道坐标系》)
提问:天狼星应该出现在苏轼的东南或西南方向,可他为什么要“西北望,射天狼”呢?在学生困惑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晋书-天文志》)
明确:雕弓非实指,而是指天上的“弧矢”星座,即天弓。我们似乎看到苏轼化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拉动了那把“天弓”,射向了控制侵略的“天狼星”。于是,天下太平!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表现。
(三)结合资料,体会苏轼的“进取之狂”
投影出示: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
明确: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词中“老夫”“聊”“尚”这些字也可看出一二。苏轼虽被排挤,受冷遇,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他在杭州和密州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因此,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四十岁了,虽然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像武官那样奔赴沙场,英勇杀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四、课堂小结
其实,苏轼的“狂”是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是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进取之狂。这是苏轼作为天才文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是苏轼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在行为上的越矩放纵,是他不同于世俗浊流的精神外现。正是这样的进取之狂才滋养了苏轼这样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失意文人,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苏轼。
第四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公开课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时却高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人是?(苏轼)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 密州出猎》(板书课题),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你所知道到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请同学齐读课题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读了题目你觉得这首词可能会写些什么?
(四)、美美的读 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 2.齐读这首词韵脚
划分节奏,边打拍子边读 3.师配乐范读
(五)美美的品 感受豪放:
1、以小组形式学习,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
2、评读上片
刻画了一副怎样的出猎壮观场面?除了苏轼还提到了谁?重点赏析“千骑卷平冈”读出豪迈的气势,以读悟情
3、品味下片 典故:(补充背景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找出下片典型句子,让学生以读悟情
4、联系当前局势,点名我们也要像苏轼一样保卫我们的疆土(钓鱼岛)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本文有几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读吟诵 再现豪放 :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美美的赏
全班配乐朗读诗词,点明不仅可以读还能唱,师范唱,师生合唱 六拓展延伸
一首豪放词,一副壮阔画,一杯酣畅酒,一腔报国情!继密州出猎之后,苏轼又写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学习,感谢同学们,下课。
第五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1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实录
执教:东莞市华侨中学
毛秀蓉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
生1:是一个出猎的场面。
师:对,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生2: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师: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
生3:上千人。
师:是装束,装束是指什么呢?是指穿着,同学们,老师今天的装束怎样?
生4:锦帽貂裘。
师:对,我的装束有点像“锦帽貂裘”。那么,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是一篇散文,还是一首诗,还是一首词?
生5:是一首词。
师:对,那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6: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
师: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
生7:是“感”字。
师:“感”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而感知呢?
生8:是“读”字。
师:对,突出一个“读”,读什么?首先读题。
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题目是“江城子”吗?
生9:不对,“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师: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对,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是的,“江城子”是什么?
生:是词牌名。
师:“密州出猎”是什么?
生:是题目。
师:“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10:出猎的地点。
师:在哪里?
生:密州。
师:对,它告诉我们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好,下面我们来读作者,作者是谁?
生:苏轼。
师: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好,你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生11:我了解的苏轼,他的字是子瞻,号是东坡,是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12:苏轼是古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的诗词都代表了他的成就。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13:他是我国古代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精神的作家,对后代影响很大,同时,在政治、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影响都相当不凡。
师:对,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那么,有谁知道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吗?
生14:他的每首词都是挥洒自如,风格豪放的。
师:掌声鼓励。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词创立了豪放一派。他生性豁达、乐观。本词是作者迁到密州做太守出猎时有感而作。好,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
生:读课文。
师:对,下面我们来读课文。我想先请同学们推荐一个同学来朗诵好不好?(一女同学举手)好!这位同学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太好了,我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先掌声鼓励。
(一女生朗诵)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掌声。好,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断句准确。我希望学习这一课后,会有更大的提高。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谢谢!下面分成四人一小组,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或者其他不懂的知识作记号,先在小组提出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
(讨论)
师:好!同学们,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巡视了一下,同学们有很多问题是吗?
生:是!
师:好!请把话筒传下去,谁要提问就传给谁。
生15:题目的“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
师:谁来说说?没关系的,说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探讨嘛,是吗?
生16: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想到“打”,只是想到“出”。这首词只是凭感觉而写下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生17:因为当时作者是同同僚一同出去打猎的,所以“出”好。
生18:因为,题目是密州,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出”出来的。
生19:因为,这是描写一次打猎的壮观的场面。
师:好,我想补充一下。词特别讲究练字,这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点出入。“打”是口头语,而“出”是书面语。还有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因为打猎要走出城,所以用“出”,我觉得这也有道理。下面我们转入另一问题的讨论。
生20:这里写的是出猎的场面,场面有“点”和“面”。这里的“点”和“面”分别是什么?
生21: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点;“千骑卷平岗”是面。
师:我想请刚才提问的那位同学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点”和“面”的呢?
生20:面包括了点,点就是面……不是,点是在面之中。
师:好,我解释一下,“点”就是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东西上,“面”是指整个场面。那么,在第一段中,哪一些是点,哪一些是面呢?
生21:作者出猎时的服装就是点,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猎时的浩大的场面是面。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掌声鼓励。好,请转入第三个问题,生22:“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
生2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生24: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
师:哪位同学说的更准确?
生:第二个。
师:对,这个“狂”字表现了什么?
生:潇洒、豪放。
师: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生25:作者想得到重用,让他报效祖国。
师:这是不是豪放?报国大志,难道不“豪”吗?这是想的狂。做的狂不狂?
生26: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一马平川,报效祖国。
师:狂不狂?
生:狂!
师:还有没有?
生27:千骑卷平岗。
师:这是什么狂?
生27:这是场面狂。
师:对,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还是“狂”的感觉。好,还有哪些问题?
生28:“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29: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师:说得非常好,但是,我还是要你解释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
生29:我想请同学们帮忙。
师:谁帮忙?
生30:我来帮忙。……
师:我提示一下,“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
生30: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
师:对,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生:对了,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那么“遣冯唐”呢?
生31:冯唐就是……
生32:“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人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象魏项一样为国立功。
师:大家说呢?
生:对!
师:在这我要问清楚,到底是赦免谁的罪?是作者当时有罪吗?
生:不是。
师:对,是作者希望象魏项那样,因为当时他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到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好再问下一个问题。
生33:为什么作者要聊发少年狂?
生34:因为作者当时才38岁,并没有老,这样写是对他的豪情的衬托,另一方面是写出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叹。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是的,还是那句话,就是希望更能报效祖国。
生35:“亲射虎,看孙郎”暗示了什么?
生36: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
师:像谁那样?
生:像孙权那样。
师:好,时间关系,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到这里,同学们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课后一起去探讨。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
1、作者牵黄、擎苍、骑马、射虎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
2、词里出现了哪些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3、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朗诵?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讨论)
师:好,谁来回答这些问题,请举手。
生37:写出了作者当时精神非常饱满、英勇、豪放,给人的感觉是气态非凡。
师:她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下一题。
生38:出现了孙郎和冯唐两个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才大略,爱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生39:第一段用激昂的,强壮的语调来读,第二段用惋惜的,悲伤的感情来读。
生40:第一段用激昂、强壮的语调读,第二段用更强烈的,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师:对,后面抒发了作者要报效祖国的愿望,应该语气更坚定,同样是豪放的感情来朗诵,而且比上一段更有气势。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
生:豪放。
师:对,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生4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2:西北望,射天狼。
师:还有没有?
生4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生4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老师总结)
师:好,同学们,我们就用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全体同学朗诵)
师:你们的朗诵把我也感染了,我也想朗诵,要不要?
生:要!
(老师朗诵)
师:谢谢!老师朗诵还不够好,个别发音不够标准。下面请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诗词的美。
(听录音)
师:感受到美吗?
生:美。
师:什么美?
生:豪放美。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背诵,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背诵是有方法的,你看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什么?
生:写出猎。
师:下片呢?
生:抒情。
师:不管上片还是下片都表现了什么?
生:豪放!
师:好,大家一起来背诵。
(学生背诵)
师: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好,大家的背诵与刚才的录音的朗诵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45:录音的朗诵更有感情,我们的朗诵较平淡。
生46:“千骑卷平岗”的“骑”应读什么音呢?
师:对,我解释一下,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jì”。下面请看屏幕,回去思考:你读了这首词想到了什么?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教学后记】非常有幸代表东莞市参加了广东省2003年“行知杯”初中中青年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我上课的篇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授课对象是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初一的学生。
这节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如果说有“闪光点”,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诵读为主。初一的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一定的难度,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读题,读作者,读课文,读注释,通过多次的“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语感,了解词的思想感情。
二、质疑探究。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先在小组里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延伸。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这首词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和背诵课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以上几点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劲头高涨,与老师配合得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朗诵、背诵。
2、感知、品味)。
这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教好古诗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活动,利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对古诗文的教学才有促进作用。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上课时情绪比较紧张,普通话不够标准,对这首词还理解得不够透切等。比如,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文题用“密州出猎”而不用“密州打猎”?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作者当时想到“出”,没有想到“打”;另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他们打猎要走出城里的原因。我的补充回答是: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打猎”是口头语,而“出猎”是书面语。这显然是不到位的牵强的回答。造成这原因是因为对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多,理解不够透切。这警示我赶快广泛阅读古诗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这次竞赛,更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会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点评】
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词
教学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呢?毛秀蓉老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因“放”而活。这堂课开放性很强,老师没有预先设置套路,引生入瓮,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但本堂课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活而不乱。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
二、因“合”而深。这里的“合”,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毛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整堂课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师生之间的探讨和谐自然,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说教者。由于“合作”,对诗歌的挖掘较有深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教师持合作的态度的“示范”,通过取长补短,师生共同进步。
三、因“引”而高。诗言志,词言情。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情”,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中,毛教师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毛教师通过背景引导、诵读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异地借班,现场作课,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1)导入比较拖沓,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以至关键性问题和背诵的任务未能很好地落实;(2)嚼得太碎,过分纠缠一些细节,重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全词整体感知不足;(3)诵读缺乏足够的指导,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