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烈推荐]高中作文万能历史人物(超强!)
经典历史人物
李 白
李白看见了长江,于是便把大半条银河引入心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浪漫的情怀。仅那一瓢长江之水,便让这“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从中品出了大千世界的辛酸苦辣。
遭遇坎坷,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有着无限的憧憬,他对官场仕途抱有希望,他希望以己之才报效国家,挥洒人生。可是,多年的游历让李白成长起来,有过得意,也不免最终的失意,他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脱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学会了饮酒,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他始终有一种信念,有一种火热的冲动在心中,我们看到他始终是洒脱的,不断被世事抛弃,又不断的拾起希望,从没有绝望过,从没有看破红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还乡,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作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那一只高傲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我们的“谪仙”
却早已不见踪影。美轮美奂的皇宫庭院,容的下一代帝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雄心,却容不下那个不羁的灵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魂的履印遍布五湖四海,携回的却是一代代人津津乐道的诗篇。“酒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余下的七分化作诗篇,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那一个灵魂,选择了流浪,选择了远离宫廷的纷争和世俗的熏扰,一路流浪,一路捡拾山的雄浑,海的宽广,风的耳语,集成册,谱上特有的奔腾,留给后人一遍遍地重温,又一遍遍地心潮澎湃。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苏 轼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苏轼看见了赤壁,驾一叶扁舟,饮一壶美酒,抒一腔愁绪,悟一生真谛。正是山间清风,江山明月,东坡却从中参悟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豪情。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英雄,是乌台诗案摧残的苦命人,是竹杖芒鞋的行路人,忘记了世俗恶浊,你记住了一蓑烟雨,明月清风;忘记了仕途失意,你记住了黄城闲适,踏雪飞鸿,忘记了苦苦执着,你记住了乐观旷达,善终一生。
“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遇官场、文场一起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官场上的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的细泉,聆听习习的古风,故国神游中,苍银白发和皎洁月光交相辉映,淡逝了多少人生的哀伤及生活的艰辛。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该保持奋勇向前的心。
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于是他选择了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苏轼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极致。
屈 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是“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的三闾大夫,是“上下求索”的寻路者,是“披发行吟泽畔”的末路人是汨罗江畔不散的清魂。当怀王的靡靡之音在郢都萦绕,当郑袖的巧施心计让你无力招架,当张仪的巧舌如簧让你心力交瘁,你终于还是选择了铭记,铭记伤痛,铭记恶浊,铭记忠诚,也铭刻了死亡。
披发行吟于泽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了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至于诗人之上。“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执着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一位“芰荷为易,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泽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
猛地发现自己心中的天使有着屈子般的纯洁与伟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怀着一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只可惜“举世皆浊我独醒”,他生不逢时,最终让汨罗江的浪花淹没了他高洁的身躯。
屈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既便佞臣当道,污浊横流,他也决不肯“随其波而扬其流”,与之同流合污,他守住了自己的颜面,终于获得了“皓皓之白”的美名。
司马迁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 甫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辛其疾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在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魏晋,他终于从尘网中挣脱出来,似乎南山的菊花才是他的最爱,于是他站在高处将尘世尽收眼底,于是那些空灵洁净的文字如同天籁之音,只有俯视才有高屋建瓴的气质,只有超脱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远离世俗喧嚣,临清流而赋诗,醉倒在终南山的悠悠南风里,与飞鸟相与归返,怀瑾握瑜,独守高洁,陶渊明让我懂得了在烦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你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你选择了归隐田园,品山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的多么潇洒只在。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勾 践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庄 子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心如澄澈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子在濮水岸边,断然拒绝了楚王的邀请,避开了那些争论不已,永远不能统一的话题,他也守住了自己的颜面,他深知:生命岂能为王权所累。
(拒绝王位,保持贞洁)伯夷、叔齐只为坚贞的节操拒绝官位,饿死首阳。古代志士仁人皓首于书丛,无不为官盖四方,封妻荫子,世间相搏相斗,无不为功名利禄,而你们,却要坚定地对王位摇头。
(找准位置,名留青史)鲍叔自知无管仲之才,甘让相位,山涛自忖无为官之能,推举嵇康,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历史不会忘记。
在心灵奔跑中,我感受《庄子.知北游》中那条白鱼的快乐,体会了《庄子.齐物论》中那只蝴蝶的精彩。
孔 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诸葛亮
☆柏树茂盛繁密,我飞上树梢,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项 羽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苏 武
☆生无所息,是一份坚忍一份执着。奋发图强,乐以忘忧,或许有些无奈,煮灯黄卷,宵衣旰食,或许有些寂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或许有些孤独。但是,我们的追求,是治国平天下。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你四十年企盼的眼神遥望着故国故土,当年大将李陵向你劝降,你没有动摇,没有让自己裤腿染上一粒异乡的尘埃,最终让大海收容了你温存的泪珠,让你望穿秋水,望穿韶华。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头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后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脱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样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载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第二篇:高中历史人物介绍1 俾斯麦
俾斯麦
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俾斯麦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62年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去图书馆查阅图书,与同学合作,向关学科老师咨询等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了从诸多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更让我收获颇多的是我对这位铁血宰相有了更多的了解,感受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英雄人物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篇: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历史类作文
内容预览:
作文素材
一历史人物
1.李白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不能。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2.苏轼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3.屈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
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4.司马迁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杜甫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 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5.辛其疾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6.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
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7.勾践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8.庄子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9.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0.诸葛亮
柏树茂盛繁密,我飞上树梢,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11.项羽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12.苏武
生无所息,是一份坚忍一份执着。奋发图强,乐以忘忧,或许有些无奈,煮灯黄卷,宵衣旰食,或许有些寂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或许有些孤独。但是,我们的追求,是治国平天下。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13.刘禅
他坐在那里开心地笑着。耳边响着美妙的音乐,嘴里品着美味佳肴,怀里抱着美女佳丽。丝竹琴韵里,听不到大臣们讨论争执的吵闹;酒香芬芳里,嗅不到战火烧过城池的刺鼻的呛味;美女的流波眼光里,感受不到剑阁栈道凄凉的冷月。他已经忘却了他是刘备的儿子,蜀汉的国君!
他真的觉得这样很好,没有政务缠身,却有荣华享乐。父辈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子龙在乱军中拼死冲杀的目的,父皇在追兵前不弃百姓的良苦用心,孔明在《出师表》中的耿耿忠心,他刘禅全忘了!如此富庶的天府之地,他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实在令人寒心。
14.岳 飞
当**亭上的月华失去了光泽,当你用含泪的眼看着一旁的儿子,也看着即将离别的山河,你,一个失去了士兵的将军,面对一杯毒酒,你选择了吞咽!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涌动的情感,有谁知道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悲痛心情?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对你说:你,岳飞将军,虽然你死于一场政治斗争,可是你早已成了民族魂!为了收复失地,你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谁能忘记你背上刻着“精忠报国”的字样啊!你的死,对忠奸二字做了最淋漓尽致地注解,在忠与奸之间筑起了一道分明的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人们的心灵,回响在大地河山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15.王维
我看到王维从深林中缓缓走来,带着微笑,带着禅意,轻轻吟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顿时,一轮明月由心中升起,照亮了人生幽暗的道路,一股清泉由心底涌出,洗去了我尘世中的烦躁。走在这条禅意的道路上,我用深情的宁静俯视它,用恬淡去亲吻它,用真诚去抚摸它,因为,我足下的路――平淡,幽远。
16.张继
如果我们面对问题是理性的,而不因心情感情影响,那么你一定会成功的。有这样一首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是中唐诗人张继所作。当时的张继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学子,他受到家里的支持和朋友帮助学有所成进京赶考,想以此成功实现心申的理想和报答家人朋友。可天公就是不做美,张继的第三次科考又一次落榜。在回家的途中,张继路过苏州,夜宿江边。看着窗外火红的枫叶,听着远处的钟声,张继伤感得失眠了。他想到自己苫读多年的艰辛,想到自己朋友、家人的期望,可自己又一次的失败了。于情于理他真想放弃,可如果就这样放弃又怎么对得起家人、朋友呢 经过漫长的思考他最终理性地选择了放弃科考,去发展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于是他提起笔写下了这千古绝唱。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当时的状元呢?当时的状元街谈巷议,穿红戴绿,可如今人们却把他忘了。人们记住的是这不朽的诗篇。正是张继理性地对待了自己的现状,而没有受到感情的拖累,才造就了张继最后的成功。
第四篇: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李白
1人生道路: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才情、人生价值: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他吟出了好大的理想,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个性、人格、品质:a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b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垂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的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c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
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d“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孔子 落拓的布道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君子固穷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岳飞
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着人们的心灵,回响在大地河山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当**亭上的月华失去了光泽,当你用含泪的眼看着一旁的儿子,也看着即将离别的山河,你,一个失去了士兵的将军,面对一杯毒酒,你选择了吞咽!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涌动的情感,有谁知道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悲痛心情?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对你说:你,岳飞将军,虽然你死于一场政治斗争,可是你早已成了民族魂!为了收复失地,你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谁能忘记你背上刻着“精忠报国”的字样啊!你的死,对忠奸二字做了最淋漓尽致地注解,在忠与奸之间筑起了一道分
明的墙!
苏轼
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序
一盏香茗,悠然。一曲广陵,淡然。满室微苦的氤氲里,挥之不去的是那抹淡定的背影:粗布麻衣,终掩不尽儒生的风流;骨骼匀停,却流露出赤子的真纯;红尘辗转,亦隐亦仕欲忘何曾忘;漂泊半生,君君臣臣不老江湖梦。
东坡,一个千年的传奇。在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让人不自禁地想要靠近他,知道他,了解他。但又总是与人群保持着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即使能够无限接近,也仅止于接近。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看透东坡——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东坡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入世(儒)、出世(道)和遗世(释)之间。那些原本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却让他演绎出了理所当然、浑然天成的意味。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东坡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露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至于究竟是哪一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
拂袖间的沉思,茶是青的,水是清的。耳边萦绕的,是那早已远去的歌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此悠远,又这般迫近,仿佛绽雪的梅辧,淡淡的,却又浓得化不开。淡和
浓,都只为那飘忽的暗香。若有似无,所以淡;挥之不去,所以浓。然而,淡和浓又都湮没于虚无——寒梅如雪,凝雪如梅。天地之间,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沧桑,却无痕。
于是明白,何谓“大象无形”,何谓“大音希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一)东坡的文字中自有一种风骨,超尘却不脱俗。正是因着这样一种风骨,他的文字才拥有了最为广博的吸引力——无论是布衣,还是名士,无论是同代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能在其中品茗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不拘一格,却是一般的刻骨铭心。只要尝过一次,一辈子就再难戒掉了。
东坡曾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寥寥数语,不仅概括了他的为文之道,更流露出他骨子里的道家气质。率性而为,随意挥洒,即便因此注定了半生的流转,亦是不悔。
然而,东坡兼具一颗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之心。于是,为了他的“天下”,他又必然要走进万丈红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东坡的“天下”,远不止于庙堂之上的君君臣臣,而是囊括了所有红尘行走的人。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名士,东坡既怀有一颗纯粹的出尘之心,又怀有一颗纯粹的入世之心。也因此,他的出尘之心和入世之心都是不完全的。随之而来的便是有生之年难以排遣的孤独: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是出尘的东坡;“人”,是入世的东坡。游走在出尘和入世之间,亦人亦鸿,非人非鸿。如果能够世事不管,山野间便会多一个恬然隐士;如果不曾眺望江湖,浊世中便会少一声慨然长叹。然而,没有如果,东坡的一生,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无论是出尘之心,还是入世之心。于是,隐士笑他“痴”,儒生忌他“狂”,注定了他群体性的不予接受,甚至排斥驱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万丈红尘,吾谁与归?”这是东坡一生的自省与自问。他不曾放弃自己的坚持,便只能在喧嚣中啜饮孤独。当孤独日深,难以派遣的时候,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四十岁之后,他开始研习佛教,且颇有所得。他认为,从感官解脱出来之后,真正体会到真理,或上帝,或世界的灵魂,不是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一无所见。他在给子由的信
中写道: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固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狗已入佛地„„”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有这样两句话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东坡的品性:
“因为他爱诗歌,他对人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又由于他爱哲学,他的智慧之高,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
“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固也不能为醉汉。”
(二)东坡的出尘之心和入世之心与生俱来,宛如静水流深。他并非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因仕途失意才不得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始至终,他都在红尘的边缘,流浪,放逐,徘徊。
二十岁上,正值年少轻狂,当东坡在守孝过后首次晋京致仕时,在长江边留下了这样一番心思: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徘徊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是否值得?”
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出尘,或者入世,东坡从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思量。然而,这一次,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时正是仁宗皇帝当政时期,这位北宋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让东坡看到了兼济天下的可能和希望。仁宗对苏氏兄弟颇为器重,他曾经这样评价东坡和子由:“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
个人以为,早年东坡对入世的执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份知遇之恩的影响。熙宁四年(1072年)东破携眷离京后,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其间,他做诗甚多,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所感尽情歌唱出来。正是: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东坡兄弟二人曾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二人论政的结论,后来东坡写在一首诗里,其中有句为:
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
上句很有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而下句则道出了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感怀君恩,更是为了报偿君恩。那么,这里的“君”指的是哪一位皇帝呢?这时,东坡已经历了北宋的三任皇帝——仁宗,英宗和神宗。英宗在位时间极短,与
东坡并没有太多的交集。神宗心地善良却野心勃勃:他对新法的盲目推崇,导致“小人”当权,民不聊生;他对佞臣的偏听偏信,使得御使台形同虚设,忠良饮恨蒙冤。这样的皇帝,是让人“退”意横生的,几乎所有仁宗在位年间的名臣儒吏都离开了——欧阳修,司马光,张方平,富弼,范镇,韩琦——这些名字见证了北宋的恢宏,却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有一位先贤曾经说过:“当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之后,剩下的那一个,无论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它也是真实。”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者说,我们不得不相信,令东坡“退未能”的是已然驾崩的仁宗皇帝——因为他的一句赏识,东坡心甘情愿地背负起整个“天下”。
其实,这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每一个中国文人,都有一颗入世之心,即便是东坡,也不无例外。东坡的与众不同,仅仅在于他同时拥有一颗入世之心和出尘之心。初出茅庐,满腔豪情的时候,如果遇到那么一位皇帝——他抛却世俗之见,纯粹以才论人,不问出处,也不论年龄;他从上位走下,以一个长者的悲悯将“天下”托付;他的举手投足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盛世的希望——试问,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为之折服呢?而一生当中的第一次动容,第一次折服,又总是格外难以忘怀的。
于是,东坡几乎用半生去纪念这份“君恩”,去报偿这份“君恩”。二十年间,他在出尘和入世之间,选择了后者,毅然决然。
2009-1-8 19:57 回复
浊酒清客
1位粉丝
7楼
《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三)如果说,青年时的东坡更倾向于入世,那么进入壮年后(尤其是在三十五岁之后),东坡逐渐在入世和出尘之间建立起一种均衡。
他初到杭州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诗中的“中隐”一词,很好地反映了东坡当时的心态和处境。东坡似乎经常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他却偏偏选择了“中隐”,既不忘庙堂之高,也不舍江湖之远。这样的状态,看似两全其美,其实非常人之所及。如果没有天纵的才情和襟怀,如果没有卓绝的坚韧和毅力,如果没有豁达的脾性和气度,是绝不可能在那个时代守住这最初的清明的,也决不能忍受随之而来的旷世孤独。
后来,在《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中,东坡这样写道: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这首诗讲的是东坡寻访高僧时的经历:循着晨钟去寻找隐潜的寺院,却寻之不得;好不
容易找到了寺院的所在,却没能见到高僧,只看到他沾满露水的草鞋;高僧终不愿与俗人打交道,也许只有山头的月亮才能在他归来时与他为伴。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坡将世上的人分成三类。一类人,是红尘之人:他们或者为了蜗角虚名而数数然,因而根本听不到“烟外钟”,也就不可能见到“烟外寺”;或者背负着太过沉重的责任,一心入世,即使听到了“烟外钟”,也不会去寻找“烟外寺”。还有一类人,是方外之人:他们飘飘乎遗世独立,只与清风明月为伴,不染半点尘世铅华。第三类人,则介于两者之间:他们有一颗清明的心,因而能够听到“烟外钟”;他们有一颗出尘之心,因而能够寻得“烟外寺”;然而,他们尚未抛却入世之心,因而终不得见“方外人”。显然,东坡将他自己归入这第三类人之中。
这一时期,东坡生活在一个生态悖论之中:
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
2009-1-8 19:57 回复
浊酒清客
1位粉丝
8楼
《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四)“乌台诗案”之后,东坡开始了他半生的流转,他的出尘之心逐渐显露。谪居黄州的时期,是东坡人生的“成熟期”——无论是艺术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东坡在出尘和入世之间的困顿。并且,经历了太多官场的黑暗,目送一个盛世远去的时候,他似乎更倾向于出尘。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的某个夜晚,东坡醉酒而归,无人应门,面对大江和扁舟,不禁思绪飘零,于是击节而歌: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一句“何时忘却营营”,是半生仕途的无奈和疲累;一句“江海寄馀生”,是灵魂深处的召唤和希冀。年轻时是“贪恋君恩退未能”,时下却是“欲归江湖归不得”。东坡,似乎注定要陷入出尘和入世之间的矛盾,至死方休。
万丈红尘,吾谁与归?思之不得的时候,东坡开始转向佛教的研习,希望藉此来平复内心难以言说的苦闷。于是,才有了那一首千古绝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返朴归真后的扪心自问,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便是东坡对他一生犹疑徘徊的回答。
至
此,不禁想起了慧能的禅语: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两者多少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我们可称之为“东坡的顿悟”。
(五)最后,借用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话,对东坡的气度做一点概括: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器,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司马迁 坚韧与顽强
1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2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3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庄子 洒脱的智者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 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李清照
大江东去,众浪齐奔,淘尽千古英雄汉;
新春乍来,群芳竞放,盛开一朵女儿花
傲恃寒梅独放
情溶海棠醇酿 残叶浮萍皆满池
清水芙蓉独一枝
你是昨日的才女,怕也属于今天.因着千丝万缕的无限情思,你才总是倦于梳头.没想到你这秋水边的湘夫人,有时还拂了一身山鬼的风采.八百年前的西风,卷起了一帘怎样的幽梦呵?
你曾柔情似水,承载着似梦非梦的香巢.清朗与娇嗔的笑语,裹挟着浓浓的书香,飘过了今天.一个男孩辛幼安强说愁,一个女孩李易安说闲愁.还有两个李姓诗魂叹水流:他清唱“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浅吟“载不动,许多愁”.谁让你是才女?你终于有了你的萧条.惟有永远滴血的心头,才是诗魂朱红的宫房.闲愁梦醒,你带走的行囊,是《永遇乐》与《醉花阴》。不收口的心伤,唱起了喋血悲歌《声声慢》.旧日高唐的秋千索呢?再也续不成空空蒙蒙的巫山梦.凄凄惨惨,黯然南飞的是你的天涯只影,寻寻觅觅,又有谁能像你,寻觅到词坛婉约千秋席.一个秋天,我见到一幅关于你的画,那个至美至纯的北方美人体,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全部典雅与诗情.又有一个秋天,我又读到了有关你的另一幅画,画家把你画成了一个活泼泼的山鬼,健美脱俗.一个才女的无限活力,逡巡于今古,拥有昨日,更拥有今天.你真不该清清独照,一如寒夜的冷月.“红颜薄命”,绝不是才女的写照.你一句低吟,盖过芸芸众生的一世唠叨;你一声长啸,直让红尘揾英雄泪,折男儿腰.千秋六合,红颜无数,可曾有几人的命数“薄”了惟你才有的厚度?
清照以降,荷泽的牡丹开过几度了呢?又是秋水渺渺,见到一个女子,可是千载之前的你?
今天的才女,是从昨日走来的么? 用手中的那支绢柔之笔,挑起眼前的竹帘,挑开朦朦胧胧的夜雾,看一轮残月弯成凄艳中绝美透顶的词句。
掬起清丽晓畅的泉韵,抑扬跌宕于心田之上。聆听自己的一声叹息,溅响千古日月;让错愕中回头寻望的人,依稀瞧见那位身着素裙、手执红伞的女子,立在微雨中吟哦„„
那一阙阙抒写感怀的章节,淋湿了多少现代人的情绪!
雨声细碎,宛如湮远岁月中古琴的清音。暮色将天空浸染成绝妙的水墨丹青,用色非浓亦非淡,一抹苍茫,渺远无际,渐渐加重,渐渐湮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千年以前,是否也曾有同样的夜晚,怅然对影的女子倚窗独坐,深秋的凄风冷雨摇落满地残菊?暮雨依旧,模糊了匆匆的时光,只是转瞬,却已相隔千年。
易安,我常常想,你该是怎样的女子?是否如江南女子般清丽柔婉,淡雅脱俗?你的眉目间,又该有着怎样含蓄而自然的书卷气息,如同东篱的菊花,清高自许,不染丝毫世间尘埃?你的内心,该是怎样细致而善感,才会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及“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婉约轻愁?然而,想你的性格中,定然也有着北方所赋予的迈,不然,不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样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却奔放激越,开阔的境界跃然纸上的词句。
灵性而非凡,易安,我想你必是这样的,一如你的名字,李清照。我曾将它解为清莲照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孤高寂寞,远离尘嚣。然而,在风雨飘摇的南宋,那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乱世,你的才华又有谁赏识?寻寻觅觅,却依然只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夜雨,如泣如诉,散落成一地忧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寥寥几笔,尽得神韵,用语浅淡,意境却含蓄深远。从你早期的词作中,我看到你的活泼与灵气。“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样简单的快乐,也许南渡后的你,读到这些词,是会不由自己地落泪的。只有离别,才会令你忧伤,“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然而,这也只是儿女情长的离别之愁,怎能与南渡后那些弥漫着浓浓凄楚的词作相比?那些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愁,即
使只是浅浅几笔,也已是无比沉重,令人伤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天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寒梅依旧,你却经历了情感的变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至于《永遇乐》、《声声慢》,更令人不忍卒读,乱世中,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遭际,怎一个愁字了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那些繁华绮靡中苟延残喘的统治者居然不及一个柔弱的女子,全然不顾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危亡?而又是为什么,易安,你虽为女子,却这样勇敢?
雨声潇潇依旧,我的思绪却已穿越千年。乱世中,易安在风雨飘零中黯然消逝,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永恒。千年之后,暮雨潇潇中,倚窗思易安的我,看见夜雨中一朵不染的寂寞清莲。嵇康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嵇康只是打铁而不顾。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败由己!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命运多舛
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
☆太史公用如椽大笔活现了淮阴侯韩信一生沉雄悲壮的历史。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能够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决定鹿死谁手者,非淮阴侯韩信莫属。然而正是这位赫赫大将军,曾几何时命运多舛,历经坎坷,险些为历史大潮淹没、吞噬。且不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遭受“胯下之辱,人多厌之”,即使亡楚归汉之初,也未能一展身手,名位低浅,碌碌无为乃至再次失望而逃,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此上演。
屈原
高洁的情操与远大的理想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
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2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3“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4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陶渊明
高洁人格的代名词
1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2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守拙归园田”。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
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高坡上散着幽香的菊花。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王维 在禅意中微笑 ☆我看到王维从深林中
缓缓走来,带着微笑,带着禅意,轻轻吟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顿时,一轮明月由心中升起,照亮了人生幽暗的道路,一股清泉由心底涌出,洗去了我尘世中的烦躁。走在这条禅意的道路上,我用深情的宁静俯视它,用恬淡去亲吻它,用真诚去抚摸它,因为,我足下的路——平淡,幽远。
辛弃疾
豪情万丈的悲情人士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诸葛亮
忠臣的代表,智慧的化身
☆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柏树茂盛繁密,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第五篇:如何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如何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一)历史当年的情景象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如果把它们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我们激动不已。
诗词是语言的高科技是历史和生命的浓缩液。如果把诗词的意境再现出来我们会象翻看历史的画册一样为那些古典的诗情深怀敬意。
情景再现法包括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典型历史人物的情景、著名文学形象的情景、诗词意境的情景四种情况。前三种可归为同一类统称为历史情景后一种称为诗词情景。
我们先看历史情景的再现。写王昭君出塞后怀乡: 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般愁绪。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娟影萧疏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离愁空灵而又落寞。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
优秀作文: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伴我走过孤独走过无知走过稚嫩。多少次执子之手便忘却尘寰直到滴残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隔花人远天涯近初读红楼如管中窥月只知道宝黛的悲欢离合红楼儿女们香消玉陨眼空蓄泪方知人间不只是美好那样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观园终究也不是人间天堂却至少隔断了许多园外的肮脏。当园外的势力一点点侵入园内便是无可挽回的悲剧的开场。园内园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消香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唯与作者共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豪情悲歌转眼间
三春事业负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一部红楼有作者多少自伤。情痴抱恨长是一个家
族的兴亡血泪无材补苍天是眼看大厦之倾的无可奈何。唐太宗一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谁知千年后一部红楼亦道尽兴替。隐隐约约中亦读出多少堂堂须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画美眷都被裹胁其中。飞鸟个投林一番梦幻之后的‚假语村言‛寄托着多少真挚的哀思隐卷长叹。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衰落的贾府是不可逆转的现实也曾是作者头顶的一方天然而大观园无数灵动的红颜却大多纯是作者的理想。多少回读红楼后方知钗黛之争、晴袭之争都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黛玉之风流婉转、晴雯之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宝钗之经济学问、袭人之温柔和顺却是现实之闺阁尘缘。于是方知钗黛之存是现实之多弊却根深蒂固欲罢不能黛晴之逝 红楼万象一路走来是师又是友风光霁月山高水长。
是你一点一滴教会我关于悲剧、关于美、关于理想、关于梦。
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如今依旧愿执之手与子偕老。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
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
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
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 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
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
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宋朝的雨
这是一个多雨的朝代这是一个多情的朝代。
宋朝的雨绵延300多年时而淅沥时而滂沱时而绵绵时而潇潇从陈桥兵变的隆隆雷声中一路 宋朝的雨飘到江南灵动而充满诗意。望湖楼下黑云翻墨珍珠似的白雨急切地串入画船凤凰山上电光掣蛇风横雨斜。太湖上白石道人抚槛而望
燕雁随云青山数点‚商略黄昏雨‛西湖边欧阳修轻卷帘栊笙歌散尽双燕归来细雨濛濛洛阳城中陈与义卧看星河纤云不动残雷未平鹊衣犹湿。子规声里山原绿遍春雨如烟农民‚才了蚕桑又插田‛池塘蛙声中梅雨淅沥棋子闲敲等待之人‚有约不来过夜半‛。在半山老人的江北秋阴它还是‚青山缭绕、千帆隐映‛的一片含雨晓云
到了苏子美的淮中古祠它已是‚春阴垂野、幽花时明‛的满川风雨了。宋朝的雨在刘攽的莲池边化作‚荷心万点声‛在周邦彦的荷叶上‚宿雨初干、水面清圆‛。
宋朝的雨降到塞北是苍茫的霜、纷扬的雪苍凉肃杀。边塞上白发苍苍的范仲淹
率领一群思乡的征夫常年驻守在悠悠羌管声中边声起、孤城闭长烟落、霜满地。衡门外王禹称夜半披衣出户面对‚窗牖琼花坠‛、‚飘飘满天地‛的雪花‚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山阴下‚胡未灭、鬓先秋‛的陆游僵卧孤村在‚匣中宝剑夜有声‛的三更时分抚剑遥想大散关外的铁马秋风、楼船夜雪。山神庙前被逼上梁山的林教头眼见彤云密布、朔风渐起一片银世界、玉乾坤那场纷纷扬扬卷起的大雪压塌了沧州破败的草料场也压塌了临安雕梁画栋的阁楼亭榭上最后一根残椽。
宋朝的雨惆怅哀怨。柳三变在骤雨初歇的寒蝉声中帐饮无绪长亭送别泪眼执手无语凝噎。贺方回的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相思的闲愁。周邦彦在天台山上仙女芳踪难觅空留‚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的怅惘。号为易安、实则难安的李清照国亡家破颠沛流离骤风疏雨中‚绿肥红瘦‛的多愁善感化为黄昏里‚梧桐更兼细雨‛的孤寂悲戚。宋朝的雨凄凉悲壮。‚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怒发冲冠气吞山河一腔热血含冤,溅洒**亭耻未雪恨未灭空悲切零丁洋里文天祥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艰险处境掷地有声地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誓词
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却也难掩内心的悲戚酸楚。
宋朝的雨呵 宋朝的雨呵点滴成泪是晏几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
是凄凉意‛的别离泪是秦少游‚过尽飞鸿字字愁‛的相思泪是关山上‚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的征夫泪是郁孤台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行人泪更是辛弃疾‚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能让红巾翠袖轻轻揾去的英雄泪也是是刘辰翁‚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的亡国遗恨之泪 宋朝的雨呵汇聚成河徒留后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慨。
满分作文《项王若奈何》(江苏)项王若奈何 一
四面楚歌。
漫山遍野的凄凉的歌声侵入项王的脑海里四年的刀光剑影在眼前闪烁不定他想起了自己手握长剑驰骋沙场的雄姿想起了刘邦俯首称臣的委琐的样子想起了虞姬含情脉脉的眼神„„
他望着虞姬悲叹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
美人自刎乌江边。
鲜血从虞姬的苍白的肌肤中流下开出绝艳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虞姬的眼神绝望而又饱含期望手指如丝绸般滑落。项王一手托着虞姬单膝跪下一手将剑深深地扎向泥土
看着虞姬渐渐暗淡的眼神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乌江亭长在旁劝项王快渡乌江。项王轻轻放下虞姬突然起身长剑直指青天。清风吹
拂着他的长发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武四面的楚歌也仿佛在替他宣召着‚刘邦小贼 待我卷土重来之时用你的头颅为虞姬祭奠。‛
三
又到兵荒马乱时。烟尘滚滚杀声滔天。
项王挥舞着长剑剑刃飞快地掠过一个又一个颈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光一闪刘邦人头落地。
夕阳照着项王的脸刚毅的面庞上刻满了沧桑与寂寞。他的眼前浮现出虞姬清澈的眼眸
和干净的笑容。他轻声说道‚虞我回来了。‛
四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桌上仍摊着那本书那篇
文章叫《乌江自刎》。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项羽应成为真正的霸王。他有着过人的才智和勇气他有着震惊天地 的英雄气概。但为何要觉得无颜以对江东父老他完全可以回去休养生息重振旗鼓。而他恰恰就缺少了这份灵动。有了这份灵动他仍可保持他的英雄本色而且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英雄一个被千古传诵的英雄。
灵动的水仍可保持一片蔚蓝 灵动的智慧仍可造就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