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它具有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2.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案例1: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的确,那样的课堂常常如入“无人之境”。经过一番思考,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顾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案例2: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任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意外发现本班部分学生有长期抄袭作业的现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学生接触,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她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王老师首先设置了专题作业评讲课。评讲课上她先表扬了所有语文作业全对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作解题示范,几个抄作业的学生自然就“挂黑板”了。尽管在座的学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师仍未解开真相,这让“抄手”们十分愧疚。接着,王老师又组织学生们自编自导中队会“诚信为金”,大家通过讲故事、演话剧、夸典型、表决心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信念。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针对性改进。首先,她在班上建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们积极、正确地对学困生以学习援助;其次,她在平时的新授课上,特别留心学困生的表现,有针对地调整教学节奏;再次,她在作业批阅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孩子们渐渐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诚挚关心,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分析: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1)“属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的召唤水乳交融,这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
(2)真实性: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4)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时间周期不等。
从以上几个案例我们还可以看出: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不仅要知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何种可行的解决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在抄袭作业的案例中,虽然抄袭作业只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现象,但对于其他同学、对于班集体又具有怎样普遍的教育意蕴呢?王老师敏锐感觉到其对良好学风产生的威胁,在她的反思、追问之中,此前教学中“学生间良好互动的缺失”、“教师课堂调控的针对性不够”等等问题得以暴露和敞现,在转化学生的过程中,她又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不当也是导致学生抄袭作业的又一因素,这促使她在与“克隆作业”过过招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连环活动。事实上,只有对问题背后的意义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追问,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才能对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动力。良好的行动源于充分的思量和成熟的规划。上例中王老师设计的作业评讲课、“诚信为金”中队课以及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进行作业面批等活动都是在调查之后,经过认真思考确定了预案之后实施的。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4.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5.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6.课题研究的要求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②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一线熟悉学生、教材,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优势,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开展研究。
③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在课题研究的“精”、“实”上下功夫,同时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
④成果的表述生动活泼,明晰流畅。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方法
小课题研究方法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指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话题为课题,由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改善实践的成效的研究行为方式。(解困、去弊、求善。)
“小课题”具有以下要素:
(1)从研究目的看,“小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研究的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
(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小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
(3)从研究内容看,“小课题”的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
(4)从研究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属己”性:是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要;是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问题源己,研究由己,成果归己。
(2)真实性:“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问题。
(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4)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
(二)“教师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
大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
目的解决学校重大教育管理问题
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内容
偏重宏观的教育管理问题
偏重微观的研究。在教育现场、在学习生活、在学生身上。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
研究方法
规范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统计等
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观察、记录、反思、总结等灵活运用。
研究周期
及规模
一到两年。要求比较严格,有立项、可行性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有较为规范的研究组织及分工。
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教师本人是研究者,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
研究结果
结题报告,学校制度发展等
用鲜活话语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论文、研究报告等。
影响力
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教师个人行为,改进自己教育教学
投入程度
有较多经费和人力投入
投入小,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读书和思考
教师小课题研究”具有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特点。可以用“实”、“小”“活”、“快”来概括:第一,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写真文章。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第二,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第三,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第四,快。研究时间短,见效快。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和环节
(一)具体步骤:
第一,发现提出问题
第二,分析明确问题
第三.寻找解决问题的假设与方法
第四,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第五,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写出研究报告、论文、叙事故事、个案分析。行动研究型:
适用问题解决思维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
2.教育叙事型:教育事件-反思-改进实践-总结效果,形成反思结论或经验。
3.经验总结型:审视实践-发现经验-挖掘整理-总结归纳。
4.调查研究型:针对教育现象或问题开展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或建议。
5.主题研讨型:针对某一主题开展研究。
(二)课题研究操作环节:选题;计划,实施,总结。
1.选题是基础:
2.计划是保障:
3.实施是关键:主要是读书、行动、反思、以及教学的实践等。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4.总结是核心:小课题最后可能是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多以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的形式出现。
四、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2009年是教师素质提升年。作为高中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所谓小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科规律教学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比如“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习题教学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1、有价值。
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也就是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2、有能力。有价值的课题,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研究就会落空,结果就会华而不实,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的思考入手,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不贪大求远。
3、有兴趣。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感兴趣,会信心十足,乐此不疲。
二、小课题研究选题途径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
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等。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到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教学情况,这样,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研究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理论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实践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1.准备阶段
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定,选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实施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要充实,一手资料是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老师们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4.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第三篇:小学中学英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小学中学英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的资料。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效果。以调查分析法: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寻找一条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4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进行结对活动,对每一项、每一个阶段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结对活动措施。
本课研究的基本手段
(1)对我校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
解中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现状。
(2)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中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为 在英语教学中研究培养中小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寻找突破口。
3)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在英语教学中提高中小学生英语语
言交际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4)寻找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的重点为:研究在英语教学中提高中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
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研究的难点为:在英语教学中探索适合中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
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研究的途径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热爱英语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领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师方面
1、从教学相长上刺激教者不断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文化水平,充实自我;
2、营造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
“研究重点:
突出一个‘敢说”。在教学活动中,研究教师要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新课标理论知识,更好、更多、更有效的创设联系书本、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激发、启发、诱导孩子大声的说英语,提高口语能力。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李金英
1、选题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又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在这一基本模式的常规实践中,也有新的问题值得研究。比如《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笔者将这一问题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是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这些学生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不仅达不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成为班级、学校的破坏性之源。如:一位教师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这位教师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家长多次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又如: “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一位班主任就此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企图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但这位班主任后来反思这种做法从开始就错了,因为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不可挡。在班会上,“追星族”们就提出了青少年需要“追星”的N个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所谓“高雅艺术”,并反问: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态度。优秀教师则将课堂突发事件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而开展研究。
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突发性问题,可以变“害”为“利”,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但课堂突发事件有千百种,几乎没有一种会雷同,而且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有其特殊的“棘手性”。对此,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增长教学机智,笔者确立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出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并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示“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7)创新工作中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情况,而这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这些矛盾,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不全面而造成的,而是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也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当天气温较低,实验中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时这位教师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自己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即高的先灭或矮的先灭),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蜡烛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还要包括实验时的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受学生这一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这位教师对学生课堂实验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课题。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法等。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高校课堂导入必须深入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研究:一是常规课堂导入;即教师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导入。二是教研课课堂导入研究;即课题组组织教师观摩某位教师的教研课课堂导入。
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将选取典型的高效课堂导入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
3.实践反思法
初中文科高效课堂导入研究即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为研究对象,对高效课堂导入加以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组倡导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高效课堂导入环节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以往效率不高的导入环节,在反思中探寻高效课堂导入环节对整节课的指引和导向作用。
4.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并适当地进行理论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