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最后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笔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名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3.教学难点是有感情朗读儿歌。【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的脉络中,为的是步步为营,让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随时保持积极性。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说学法】
新的时代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识字
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适当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如: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教给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请同学帮忙等方法。在这样过程中,教师只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识字会越来越有兴趣。
2、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讲。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课之初,力争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白雪世界后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课前活动:演一演《四季》,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听录音跟读,指读,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
(二)自由读,读通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2、要求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
(三)归纳识字方法。
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画一画,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换一换。
三、感情诵读
掌握字词后再读儿歌『在细读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出感情,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指导“!”和“?”的读法。
四、指导写字
“马”和“几”。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占格,说一说注意事项,再组词,造句。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任务带回家,分层次布置,避免单调,同时也顾及到学生的不同能力。【说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我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非常的空洞,整节课的内容有些华而不实。每个环节的处理都有些点到为止的感觉,而且细节处理的很不到位。首先是课前活动设计太过粗糙,导课过于繁琐。然后是字词处理的不够全面,学生读的形式也不够丰富,“书法家”这一目标也没有达到。整堂课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我觉得整个环节处理的都有些毛躁,这个应该归结于我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
第二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板书设计四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课文结尾用设问句,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本篇课文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生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2、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
2、朗读体验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我则负责努力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讲好一堂课导言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此篇课文的时候正好是冬季,下雪是许多南方小孩子所期盼的事情,我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下雪、下雪时会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出“雪地里”,然后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到雪地里“画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初读阶段,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通过几次自由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能读通全文,并动手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主合作,认识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小组合作识字、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之后,老师才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与讲解,让学生再次感知。
(四)、精读课文,体验情感(此环节又分为四个小部分)
1、个性朗读,体验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个性朗读后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体态语言暗示”等方法来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2、分析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的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东西孩子们有的熟知,有的陌生,而且它们与动物脚印之间还有着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我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让课文的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轻松的突破。(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紧接着让学生做连一连的小练习,用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回答问题,了解冬眠
让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句,并回答问题:青蛙为什么没来雪地上画画?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冬眠。并且让学生课后自己找一找问一问还有哪些小动物是需要冬眠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4、美读成诵,强化体验
听了,读了课文之后,该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的时候了。通过“背一背”、“比一比”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课后练习,又增新趣
在总结全文,使学生了解小动物脚趾的形状不同和青蛙冬眠的习性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直指课文中心,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图 小狗图 小鸭图 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第三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
徐理想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设置了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一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我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因此我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因此我将美术、生物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
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设疑法等教学方法.2.朗读感悟法:
读是语文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及重点,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读课文。3.启发设疑法:
启发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逐句设疑,启发教学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揭示课题。
情景导入:播放课件雪景图,呈现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轻松愉悦地情景之中,从而引出课文,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注意字音。
2、示范读课文:我给学生们读一遍,让他们评评我读的怎么样。(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3、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我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读注音生字:①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④男女生比赛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①同桌比赛读
②师生比赛读
③全班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我在文本教学中采用逐句品读的方式,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思考,从而一点点的突破难点。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想一想:(1)什么是“一群”?(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2)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什么?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小画家的脚在雪地上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3)"青蛙没参加”是指什么?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2、品读第二、三句,突破难点:
(1)思考: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我借助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看完课件再读文,为了启发学生,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2)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让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四)、拓展练习,总结全课。
1、我会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的形状.2、我会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3、我会连:把小画家与它们的画连起来,看谁做得最好。
4、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第四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课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动物为主人公,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喜爱。部编本语文对低年级阅读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通过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内容并依据上述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巩固识字,学习多音字“着”;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4、通过了解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美好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雪在我们南方地区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孩子们看到雪会显得格外喜悦和激动。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地语言进行描述,引导学生看雪景,感受课文意境,激发想象力,焕发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识字教学,分散巩固: 生字复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割裂开,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例如在学习“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两句时就随机地对“着”字进行复习巩固。
3、“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我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轮流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同时避免生硬枯燥的朗读技巧地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4、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要将四种动物的脚印和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是比较困难的。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阅读目标的设定其中一点就是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基于这一点我扣住了重点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梅花”让学生观看课件,让学生把实物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重点抓住“下雪啦,下雪啦!”“小鸡画竹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梅花。”“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几个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在教学“下雪啦,下雪啦!”时,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和送标点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孩子们,冬天来了,雪花姑娘跳起舞来了。她在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大地啊、树啊、房子啊都变白了。整个大地银装素裹,非常漂亮。你们喜欢雪吗?看到下雪的场景,你们高兴吗?那哪个孩子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看雪景,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同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抽学生读了之后,进行评价:老师听出来你有些高兴,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标点,它能帮助你读得更高兴。这个标点就是——感叹号。谁再来试试?教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句时,和上述方法类似。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让学生分两次圈画文中的明显信息:
1、第一次自由读诗歌圈一圈:雪地里有哪些小画家?然后进行说话练习,同时出示两个句型:“雪地里来的小画家有__、有__、有__、还有__。”“雪地里来的小画家有__、__、__和__。”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要规范。
2、第二次自由读诗歌画一画:这些小画家画了什么画?然后相机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巩固: 抽生读词——竹叶、枫叶、梅花、月牙,重点复习生字竹、牙并做扩词练习。最后让学生做贴画游戏:把动物们的画贴在对应的地方,强化他们之间的联系。游戏是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图片也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这个部分的教学,朗读方面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自由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分小组读等来激发学生读的激情。
六、板书设计:
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图片吸引学生,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读的时间,以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男女问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句时,我利用贴画让学生了解了动物作画的成果。我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动物,你什么都不用就画出了这么美的画,你的情绪怎样?带着你的情绪来读一读。这样不但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拓展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第五句时,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学生有些回答是比较奇怪的,这个时候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有时候没有切中要害,点评不够到位,捕捉信息的敏捷度还有待提高。
下面我就以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两个教学目标,来进行模拟教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孩子们,冬天来了,雪花姑娘跳起舞来了。她在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大地啊、树啊、房子啊都变白了。整个大地银装素裹,非常漂亮。你们喜欢雪吗?看到下雪的场景,你们高兴吗?那哪个孩子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美丽的雪景不仅吸引着孩子们,还引来了一群小画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课题,齐读一遍),一起来认识几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1、出示小组学习提示:读课文(左手压书,右手指字),一人读一人听,然后同桌之间交换;注意读准字音,不会的请你再教教他;完成之后静息;比比哪对同桌完成得又快又好。
2、现在,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了,你还能叫出他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生字词:群、洞、蛙、参加、一幅画)指名认。
3、齐读生字词。
4、齐读课文(左手压书,右手指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师评价)
三、再读课文,提取课文信息:
(一)学习诗歌第三句。
1、下雪了,有哪些小画家来雪地上画画了?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圈。
2、学生汇报,相机在黑板上板书小鸡、小猫、小鸭、小狗。
3、说话练习:哪个孩子能把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完整地说出来呢?
4、规范语言:出示句子,让孩子填空说。
雪地里来的小画家有____、有____、有____、还有____。雪地里来的小画家有____、____、____和____。
5、现在再请孩子们回到诗歌当中,读读诗歌,找找这些小画家都画了什么画?用小三角标 出来。
6、对照老师的标示情况检查。
7、学生汇报:谁画了什么?现在这些画跑到老师手中来了,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相机进行生字词语的复习巩固。(抽生读、齐读巩固)
8、强化联系:请四名学生把老师手中的这些画还给我们的小画家。
9、分男女生轮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10、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的画?把画贴在旁边。
11、齐读、分小组读赛读。
(二)学习诗歌第四句。
1、这些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呢?出示课件,学生观看并汇报。
2、指名读、齐读(老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拓展延伸:雪地里除了来了这些动物外,还来了其他的动物,你们猜猜都有谁? 课件出示小猫、老虎、大白鹅、小鸟的图片,他们会在雪地上画什么?学生填空说。
(三)学习诗歌第五六句。
1、出示青蛙图片:瞧瞧这是谁?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抽生问。
2、我们的作者也有一个问题想问青蛙,谁来替作者问问。送标点,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齐读。
3、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他在洞里睡着啦。)
4、复习巩固多音字:“着”,组词辨析读音。(有一个生字宝宝有双重身份,你发现了吗?)
5、朗读: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
6、渗透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冬眠。(外面有这么美的雪景,青蛙为什么不出来欣赏反而要在洞里睡觉呢?青蛙是因为懒故意在家里边睡觉吗?)相机出示青蛙冬眠的原因。
7、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要冬眠吗?
8、说话练习:()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四、全文回顾:
1、师总结。
2、手指读全文。
3、全班加动作表演朗读。
第五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说教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上课后,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展示在背景图上。
通过变文为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2、出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根据低年级的特点,用图示表示。看图、划句子、读文、思考问题、朗读背诵。
3、抓住图与文的联系,理解课文重点。
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利用反复看图的方法。
4、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或实物;观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看看他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2、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准备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片或实物。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13 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人的,都画了些什么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说出它们形状上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称。看书上插图与图片比较,说说小画家们画得像不像。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
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四)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课后说课: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味道来。可让学生边读边看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正确、读流利。“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然后通过范读或录音,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中间两句描写的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这些“小画家”“画”了一幅十分美的雪地“画”,所以要读得轻快些。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模仿着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最后两句要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背诵课文。背诵要在课内进行。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有两排图,每幅图都有对应的词语。下面一排,分别是动物的脚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词,可让学生先看图,再读图下面的词语,然后找准相对应的动物和脚印,用线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