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美猴王》教案2 语文版

时间:2019-05-15 08:1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美猴王》教案2 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美猴王》教案2 语文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美猴王》教案2 语文版

美猴王

吴承恩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知识要求:继续巩固小说知识,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学习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能力要求:了解、巩固小说情节层次的划分。了解、巩固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大概内容 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与本课有关的一段剧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游记》片断。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什么是神话小说?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课文。

(二)阅读要求

1. 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词注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2.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

(三)字、词的落实

(四)赏析课文

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故事开端):写石猴出世

讨论要点:石猴不比其它猴子,是破仙石而出,所以虽不是母体所生,却肢体俱全。起笔就显出它的神奇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服妖魔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故事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讨论要点:作者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体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故事高潮和结局):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并被拥戴为王。

(五)板书设计 情节发展顺序:

故事开端:石猴出世,神异出众 故事发展:山间生活,自荐探泉

故事结局: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六)课堂作业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小结本文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 二 课 时2

(二)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提 示:《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在人民心目中是最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 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在课文中,我们从“美猴王”身上可以看出它的许多鲜明的性格特征。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下“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提问:谁来把“美猴王”的形象概括一下

要点:胆量超群、本领高强、顽皮泼辣、深得众望。可以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来说明以上这些特征。

点拨:课文中的这个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课文处处紧扣猴子的特征,以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位石猴的猴性,也刻画它身上表现出的“人性”。如:艺高胆大,聪明心细,不愿受拘束,热爱自由,不怕艰险、敢说敢做等。

(三)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四)归纳本文艺术特点(学生讨论、老师归纳)1.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冬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略写石猴出世:先天出世,来历不明 详写美猴成王:

3.观察入微、抓住特征 写石猴:——突出猴的个性 写众猴:——突出猴的共性

作者抓住猴的特点,写其鲜明特征,写石猴,即写它身上具有的猴的共性,如活泼好动爱闹的特点,又写它作为石猴的个性,即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特别是写它争当猴王的言行,突出它逞强好胜的个性特征。

(五)板书设计 石猴的艺术形象:

胆量超群、本领高强、顽皮泼辣、争强好胜

智慧灵巧、敢说敢做、热爱自由、不受拘束

——理想化的君主

(六)课堂作业设计

1. 说说课文详略安排的用意。

2.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个艺术形象的意义的?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美猴王

《美猴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通过想象画出心中的美猴王。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教学重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6课 黄河颂 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ã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P.43 注释 ①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1.修辞:呼告(啊,朋友!)、反复(啊!黄河!)、比喻(摇篮、巨人、臂膀)2.“望”字统领全诗

第7课 最后一课 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ï步 赚zhuàn钱 哽gěng住 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 普法战争。

P47 注释① 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3.第20段:比喻 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 6.主题:爱国主义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崎qí岖qū 阻抑yì 一泻xiâ万里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

(2)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李大钊,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P56注释①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1.比喻说理(P57 练习二)2.“趣味”:勇往直前的精神(P57 3-4段);“雄健的精神”:民族精神 3.标题:因果关系,不能调换位置

第9课 土地的誓言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lán语 镐gǎo头 污秽huì 默契qì 2.解释下列词语。

(1)炽痛:热烈而深切。(2)标直:笔直。(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4)亘古:远古。(5)污秽:肮脏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P59 注释①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字词积累:P59 注释②,P60注释②—⑤

1.呼告: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P61)2.修辞:排比、反复 3.贬词褒用: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P59)“泛滥”表达激愤狂放的心情不可遏抑。

4.人称变换:由第一段的“她”变成第二段的“你”,表达情感的变化;将“土地”比作“母亲”,更加亲切。

第10课 木兰诗 乐府民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â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â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î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 惟:只。(3)愿为市鞍马 市:买。(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词语解释:P64 注释1、3、5;P65 注释3、4、5、11、13、15、19;P67 注释1、6、10、12、14、15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P68 练习二、三)◇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P 74-75 背诵关于“黄河”诗歌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狂澜()诧异()默契()金柝()..... 2.结合句子,说说下列各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3.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A.一朵小花 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B.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朵小花 一双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 一朵小花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 一片砖瓦 一双洁净的旧鞋 一朵小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 B.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中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他的演讲太出色,我只好甘拜下风。.... 5.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睑庞。()(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升监狱大门的钥匙、,()(4)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6.下面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4分)①对小弗郎十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痫苫思索。②对失掉祖围语苦的悲愤。

③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熏。

④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

⑤对祖国语言的赞美。⑥对学牛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

⑦对亡国的悲痛。⑧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A.③①④⑤⑥②⑧⑦ B.③①④⑤⑥⑦②⑧ C.①③④⑤⑥②⑧⑦ D.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比较准确的一项是()。(2分)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8.下列句子填在括号内衔接连贯、贴切的一组是()。(2分)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木。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这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9.修改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部分,使它与其他部分的句式一致,语气连贯。(4分)(1)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2)(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二、填空(12分)1.按要求填空。(4分)(1)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2)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3)写木兰辞官不做,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4)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2.作家作品填空。(8分)(1)《黄河颂》是一首,作者是。

(2)《最后一课》是 国小说家 的作品。主人公是 和。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我国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的

和。

(4)《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原名,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5)《木兰诗》是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写了一位女子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叉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4分)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1分)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 气氛。(1分)4.选文用“ ”具体写出“个个都那么专心”;用“ ”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3分)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2分)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1分)

(二)(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邓;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解释诗句中的词语。(3分)(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2)万里赴戎机 赴:(3)关山度若飞 度:(4)朔气传金柝 朔:

(5)归来见天子 见:(6)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

2.第(2)段中二、三两句描写什么内容?(1分)3.第(3)段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作用是。(2分)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2分)(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1分)6.第(1)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不超过6个字)(1分)7.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2分)

(三)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位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深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怪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本文和《最后一课》所介绍的故事同样都是以战争为背景,它们的主题是()。(1分)A.《最后一课》是爱国;本文是反战。B.《最后一课》是反战;本文是爱国。C.两篇都是爱国。D.两篇都是反战。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对老妇人进行描写的?(2分)3.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请简要说明。(2分)

4.结合上文,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应当如何理解?(3分)

四、作文(30分)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朋友。幼小时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窗,成年后事业上的合作者;读书者以“书”为友,弹琴者以“琴”为友,赏花者以“花”为友;有终生为友者,有一时为友者,也 有先敌后友者。

要求:1.以“朋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2.体裁不限,500字以上。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近黄河,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

2、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3、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教学重点:

1、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2、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教学难点:

1、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2、教学过程:

一、走近黄河历史

1、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 教师导入语:

同学们,毛主席曾经说过:“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誓死捍卫的家园。

可是,当日军举起侵略的屠刀,当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当上海失守、南京失守、徐州失守、武汉失守……当侵略军的铁蹄步步逼近我们的母亲河的时候,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怎么办?每个中国人都在问自己。“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青年诗人光未然,音乐才子冼星海,用他们的作品代表每个中国人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也为我们留下了史诗性的音乐巨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包含八个乐章。这组歌1939年在延安一经问世,就迅速唱遍大河上下,激励每个中国儿女为黄河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2、从题目《黄河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哪个字是关键?(课前板书题目、作者)预设:说到歌颂、赞颂黄河即可。

二、颂读黄河诗篇 教师过渡语:

是啊,这是一首唱给黄河的赞歌。学习诗歌,想要深入理解还要多读。今天,老师挑战一下自己——范读朗诵词。请同学们听完后要给评价哦。

1、范读引导,感受技巧(教师范读朗诵词——学生评价试读)

过渡语:从点评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朗诵的行家呀,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朗读技巧,那自己试试。

2、小组练读---美读美评(展示的小组全部起立依次展示,后组评前组。其余小组倾听总评。点评建议:优点+建议,能示范朗诵更好。)

预设:抓住六个“我们”读出自豪、骄傲之情。三个“啊,黄河!”虽同是赞颂,但“摇篮”一段,这三个字要读的温柔而深情;“巨人”一段要读出力量,读得坚定;“一泻万丈”、“铁的臂膀”读出气势,情感达到顶点的激情。要引导区分不同后,马上试读演练——指导完善。

三、赏读黄河形象

一赏: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教师过渡语:在颂读中,我们肯定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请大家以赏析的目光再读课文,思考:黄河是一条河,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了?

1、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出描绘黄河的的语句。(学生回答)

预设:描写黄河的语句:“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望”字统领描写。

2、齐读 谁能在黄河前加一个字概括这段话。板书望(绘)黄河

气势磅礴

3、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句赏读批注:黄河是一条的河。

自读批注——美读展示(先美读再展示,一人主持一个赏析点)学生展示,师生对话交流。明确:

预设1:抓住动词“奔、掀、结、奔、劈”等动词读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

不摧、历经曲折、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特点; 抓住“浊流、九曲”等形容词读出河水浑浊、蜿蜒曲折的特点等; 抓“万丈”“掀”等修辞赏黄河的气势逼人、势不可挡。

预设2:适时勾连衔接黄河诗句:古往今来,黄河雄浑的气魄,征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优美诗篇。在作者的描绘中,还可以领略这是诗句的神韵: 紧扣诗句勾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这黄河的水夹泥沙,从我的指间划出。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勾连描写黄河的诗句。

二赏、黄河还是什么形象?

教师过渡语:黄河是一条河,它的磅礴气势令人震撼。可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黄河绝不仅仅只是一条河流。请同学们用心赏读批注第一处“啊,黄河——发扬滋长”语段,用词语(原词、自创均可)概括,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黄河还是什么?并请结合文章语句和课外知识说明理由。看哪个组的词语最贴切,理由最充分。

赏读批注——合作展示(1人美读,1人解说)——教师补充,深入解读

预设:

1、是摇篮,有何作用?呵护中华民族 “几”字形形似反转的摇篮 呵护生命的摇篮 呵护文化的摇篮

2、是屏障(是巨人),为什么是屏障?保卫中华民族

地理上的屏障(从地里位置上阻挡外敌入侵。秦朝蒙恬在河套平原驻军,抵御北边匈奴入侵。日军害怕黄河的故事。呼应朗诵词“英雄的气魄”——民族精神,“体魄”——民族屏障。)

精神上的屏障(黄河在,家就在,民族就在,国家就在)

3、是巨人身上的臂膀,是哺育成长的乳汁。滋养中华民族

4、引导归纳总结:黄河像摇篮像巨人像母亲,呵护、保卫、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请在黄河前加一字概括这段内容。

学生回答。让我们用深情的颂读来赞颂她们吧:黄河——母亲。

四、感悟黄河精神

1、向黄河母亲学习什么?

过渡语:黄河不仅是一条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河流,她还是一位呵护、保卫、滋养我们民族的“母亲”。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日寇入侵、饱受屈辱的年代,我们中华儿女应向黄河、向母亲学习什么了?

预设:伟大坚强板书学黄河

伟大坚强

2、今日我们的誓言 教师过渡语:“伟大坚强”,在苦难的年代里,我们向黄河母亲学习“伟大坚强”,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一个词语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的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渐繁荣。习主席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建,带给古老的黄河新的生机。同学们能换一个相似的词语,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像你一样的!

3、美读课文颂精神

教师过渡语:黄河,以她磅礴的气势,母亲的情怀,启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伟大坚强,要勇往直前,要开拓进取……作为今日之少年的我们,更要铭记并发扬黄河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中国而努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颂读这献给黄河的赞歌。(全班分角色配乐诵读诗歌。)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美猴王》教案2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美猴王》教案2 语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 2.初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居里夫人)《我的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㈡过程和方法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潘兰林第五单元单元要点 一、 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语文可以为日后我们学习更深层次的文学类知识打好基础,下面梳理了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第一部分(共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①确 (záo) ②(......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木兰诗》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弗郎士行踪,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2、抓住最后一课不寻常的变化,通过重点分析小弗郎士巨大变化及其原因,从而......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