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新版一年级《画》教案
6.画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
2.会认10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 课件 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一)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
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 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二)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四)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一)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
形,了解字义。
(二)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三)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远:半包围结构,先认识“辶”走之旁。加一加方法记忆:元加走之旁就是远。
组词:远处,远方。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
字。组词:景色、彩色。
近:半包围结构。加一加方法记忆:今加走之旁就是近。形声字方法记忆:今与近发音比较相近,走近某处要有腿走路。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
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
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
无有、无用、无人。
(四)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一)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在书上描红。
(三)教师重点指导“水”和“来”两个字。
(四)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五)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第二课时
一、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
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二)学习后两行诗句。1.总体学法:
(1)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2)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3)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
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7.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二、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三、作业设计
书写“来、不、”两个生字。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篇:一年级《画》教案
《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2)找出相近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的谜底是什么来?现在老师给你们说一个“千条线──”好再听这一个“有时象个圆盘──”“天上栽花六个瓣,──”好,难不住你们?我再说一个“远看山有色──”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你们猜的对,出示课题《画》;老师边板书课题《画》能背过这首古诗的请举手,呀,这么多能背过的?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是怎样为什么猜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讨论是根据什么?好)。
评析: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但最后一个谜语出乎我得意了之外,有个学生竟然说出火球不能拍,可见这个学生非常聪明,非常有想象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 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⑵ 摘苹果认字,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评析:通过这样认字识字,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生字,利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更加活跃。但在摘苹果这一环节识字速度好象慢了,耽误时间很长,还显得学生学习不扎实。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老师是一个组织者,调节员,应该是以读为本,以读感悟,再读再悟。但是感觉读的很少,没有达到全员参与,读的少,没有看到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并且还忘记了出画面,使课堂有点乱。
四、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出有代表性的响应的故事或儿歌。
评析:学生能大胆的放开,积极主动的把自己所想的表演的大家,尤其是在有“山水 花 鸟这四个字分别背出自己再课外所学习的古诗或儿歌,真是不可思议,出乎我得意了之外,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刚进入一年级不到两个月,学生竟然能背出这么多的古诗,说实在话有的我还从没听过,我真佩服这些孩子。
五 作业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1、画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实验教材一年上册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展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来——去 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
【教学目标】
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发现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声、惊”是后鼻韵。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
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
种形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
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设计意图]将两首两两相反的诗并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画”的四句诗所揭示的奇怪现象,悟出原来这些奇怪现象只有“画”上景物才
是这样。
将生字用加粗(或红色)表示更醒目,以引起学生对生字的主动注意;将“山、水、花、鸟”加线,可以给学生提示“画”的观察对象。
【特别建议】
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对于诗句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学情,不必去讲解,更不必去分析。学生多读成诵,熟记于心,便能感悟。有关识字活动不要太注重形式如何“花哨”,而要注重落实识字的目标。与“画”相对的反映实际景象的四句诗,板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感悟,它不是重点,板书时写在副板书位置,在下一环节 “教师范写”时就立即擦掉,以免干扰主体“画”诗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辶、忄”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教学准备
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朗诵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结合图片了解诗意。教学难点
正确有节奏的朗读诗句。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激趣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请看(课件出示山水画)。2.指导看图
(1)指导观察图画,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画的感受。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在课件上相机点出:山、水、花、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古人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画》。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会读的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出示课文)自由读,想想课文中的哪些生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意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自由读,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2.借助画面,了解诗意
(1)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2)“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
(3)“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4)“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
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理解“惊”。
3.指导朗读,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5.背诵课文
(1)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2)依据山水画,自己练背,同桌互查,指名背诵,齐背。
四、再次复现,巩固生字 1.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把古诗《画》朗诵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等是意思相反的词。
2.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3.学会用自己的笔表现美。教学重点
指导学习本课四个生字,学习反义词。教学难点
指导书写本课四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诵读古诗 二.学习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1)出示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2)用这两个词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找出古诗中其他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快。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1)带头饰,做游戏“找朋友”:完成课后的“我会说”。(2)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3)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文、六”)(1)认读,说说它们的异同。
(2)说说这4个字应该怎么样写,书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文”:第一笔“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撇”从右上半格靠近竖中线处起笔,撇到左下半格,捺比较长。
“六”: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5.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五、拓展练习
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1.同桌合作画,或者独自完成。2.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作品。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 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