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悲鸿评课
评刘娅红老师《徐悲鸿励志学画》
刘娅红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体感觉是扎实、有效,入情入境。刘老师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引导,风趣幽默的语言体现了刘老师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教学底蕴。
刘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的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刘老师执教的是该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她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教学目标准确切位,层层递进。
本节课,教师扣住题眼“励志”展开教学。课伊始,刘老师让学生说说“励志”之意,并将它和“立志”的意思进行对比。刘老师强调“励”字后面是个“力”字,就是要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向,让学生知道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不同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接着刘老师让学生对着题目质疑,并将问题总结为三点:起因、经过、结果。这为下面的给课文分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刘老师准确地选择切入点,是激发学生读、疑、析、议的关键,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刘老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二、在教学中,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遇到不懂的字词,刘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问老师等办法来解决。在读课文前,刘老师又告诉学生,读文时要有所思考,做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在学生读课文时,刘老师又提醒学生,读书要做记号。种种这些,细致入微,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爱读书,爱思考。
三、充分朗读,还原课堂本色。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是每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本堂课,刘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将读真正落实到位。
第二篇:徐悲鸿励志学画 听课记录 评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过渡句,了解总分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徐悲鸿立下了一个志向,是什么志向呢?(生说)
3.(课件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
4.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生说)
(二)学习励志学画的原因
过渡:为什么徐悲鸿立下志向,必须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呢?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自读
2.交流
A.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师引:为什么嫉妒?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B.外国学生看不起徐悲鸿。师引: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很不礼貌,冲着
师接:真没礼貌
(2)从达仰说的话
a.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你听懂他话里的意思了吗?我们先来读他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可以看出外国学生觉得徐悲鸿肯定成不了画家。
第二句话:“天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可以看出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人!
小结:是的,这些话不仅仅是针对徐悲鸿一个人说的,而是针对所有的中国人,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板书:学画受辱)
c.指导朗读:你能把外国学生的这种傲慢无礼读出来吗?指名读
齐读
d.补充:1919年,我们中国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常遭人白眼。在外国人的眼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生说)这是他们的无知,他们的偏见,所以徐悲鸿——(指名读)(出示“必须”这句话)你读出了徐悲鸿的——(生说:坚定、决心)(指“必须”让我们一齐读出徐悲鸿的决心。)
(三)学习励志学画的过程
过渡:徐悲鸿为了这个志向,又是怎么做的呢?
2.交流:“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齐读。这是一句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A.(出示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匹——的马?(生说)
B.为什么说徐悲鸿像这样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骏马呢?默读5、6自然段,找一找,并画出相关词句。(板书:更加努力)
(2)(出示“每逢节假日„„提高。”)a.“每逢
就”抓紧一切时间 b.“一整天”学习时间很长
c.“潜心”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专心”用心专一而深入
可以看出徐悲鸿学习勤奋刻苦。(相应指名读)
小结:徐悲鸿不分节假日,抓紧一切时间用心学画,这不正像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的骏马一样吗?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3)(出示“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只„„只”可以看出他省钱学画,生活清苦。
A.徐悲鸿生活的哪些方面很清苦?住,吃
B.想象:徐悲鸿还在哪些方面很清苦。(用、穿)
C.徐悲鸿为什么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是为了„„(交流)
小结:虽然生活条件如此之差,但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继续学画,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男生齐)
3.认识过渡句。
同学们,你们看,围绕这段话,后面2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像这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段落结构,我们称之为总分结构。(课件标出)那么这句话,你知道是什么句子吗?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
更加努力——
这样承上启下的句子就叫——过渡句
5.看,过渡自然,由总到分,条理清楚,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徐悲鸿就像——齐读。而徐悲鸿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也要刻苦学画,那是因为——“必须„„”
(四)学习励志学画的结果
过渡: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1.快速浏览最后一部分内容
2.指名说
3.(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1)指名说
(2)指导
A.字面
B.联系课文
C.这也是一句过渡句
4.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出示:“我承认„„”
(1)指名说
A“震惊”什么叫“震惊”?为什么会震惊? B“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外国学生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3)看来外国学生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读,读出愧疚,读出敬佩。
5.还记得一开始,外国学生是这样说的,(出示话旁写上(首))最后他又有了这样的表现(尾))这样的写法就叫首尾呼应。
6.外国学生的变化如此之大,那是因为徐悲鸿——(出示齐读)
徐悲鸿让外国学生看到的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五)结束
1.师小结: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促使着徐悲鸿“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而让外国人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这就是——(齐读课题)
2.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这样,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送给同学们几句名言,读一读。
(六)作业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搜集徐悲鸿的资料,开展一个小小讨论会。
3、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 “我的志向”。
附: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学画受辱
勤奋刻苦
日夜奔驰
更加努力
生活清苦
勇往直前
轰动画界
6、《徐悲鸿励志学画》(北区
杨)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爱国主题单元里的一篇,记叙了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勤学苦练,为国争光的可贵精神。杨老师凭借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入的教材解读,为我们呈现了师生间和谐积极的课堂。
1、教学主线清晰,统领课堂
上课伊始,杨老师就提出一问: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学生很快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2、紧扣课文中心,一咏三叹
课堂上,杨老师借由学生的回答出示中心句,在之后的教学中始终紧扣中心,先引导学生读文体会,走进徐悲鸿的内心世界,再感受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气节,最后又回到中心句,对徐悲鸿的勤奋、刻苦进行了注解和升华,可谓一咏三叹,学生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徐悲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构段方法指导,学会表达
学文不但要学文章的内容,更得留心文章独特的表达,借助文本指导学生习作。在本课中,出现了一种新写作方式,那就是过渡段(过渡句)的运用,这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新知识点,更是教学的难点。杨老师借助文章的典型结构,如庖丁解牛般,把过渡句的特点和运用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感谢杨老师的倾情奉献,向杨老师学习!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评课稿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中 杜老师以“ 励志学画”为主线,紧紧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
上课开始,杜老师通过欣赏奔马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激趣导入。接着围绕课题中“ 励志”一词说说意思,并思考“徐悲鸿在国外学画时,立下的志向到底是什么?”在关注学生的已知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阅读冲动,形成阅读期待,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精读课文时杜老师以外国学生的话外之音、徐悲鸿被激怒后的内心活动、徐悲鸿在学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精神动力等文章中没有直接交代的内容为突破口。杜老师抓住了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联想揣摩,不断丰富人物形象,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准确、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外国学生说的话,“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外国学生的话是话中有话,掩饰不住对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让人越读越气愤,杜老师抓住了作者留下的这一情感空白点,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触发他们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内容。
整节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在杜老师悉心的启发引导下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构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杜老师能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领悟语言的精妙,使对话得以深入进行。
第四篇:评课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王老师整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的结果。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感谢大家来到咱们这个外貌看起来已经不怎么时髦的校园里参加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活动,感谢大家如此真诚地聚到这里来倾听与研讨!下面,我把自己对语文综合活动课的理解以及参加这次活动展示的心得跟大家作一个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段话是可以用来阐释语文教学的综合活动趋势的。沽名生意,语文综合活动课,要以语文为主线,综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爱读书》,以指导阅读为主线,除了上好一堂课,还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动,如“相约书城”、“诵读比赛”、“让摘录更快乐”等,目的就在于扎扎实实地引导孩子们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
在上课之前,我组织“相约书城”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目的是一举多得:一是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资源,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书本带来的快乐;二是推荐好书更加便利,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与家长明白三年级开始阅读哪些书更好;三是为课堂交流积累资料。上课一开始,我出示的那些照片都是在活动中拍下的,用意在于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出自己写的诗歌《书》,再次激发他们对书的喜爱,接着引出阅读这个主题,就顺理成章了。
指导学生摘录这个环节,体现了活动课的养成与发展的功能。这堂课里,摘录是作为辅助阅读的活动方式出现的,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想象、感悟等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对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的好处认识不深,他们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浅层,比较懵懂,要摘录什么,他们的概念比较模糊,摘起来很茫然,容易带着功利性,为了完成任务而摘,为了摘成语或者摘歇后语、格言而摘,我想要学生明白的是要摘录自己有感悟的,可以引起共鸣的词与句,这样的摘录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具备得心应手的写作能力。
最后要提到那些小书签,这是我比较得意的作为课堂激励的一个小招术,小小的书签上,那些意义深刻的话寄托着我对孩子们的期望,虽然一小片一小片剪着的时候手比较酸,但是看起来效果很好。看到孩子们想得到书签的急切表情与得到书签时的自豪神情,我真的很开心。
一堂课上完了,接下去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切为了孩子”,我想,不管是传统的常规的语文课,还是新兴的语文综合活动课,这个教育宗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第五篇:评课
评课材料
今天两位老师讲的都是绘本故事。故事的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次很新颖的尝试。所以,在我们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集体观看了杨老师下发的国家和山东省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视频,同时,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有老师对示范课的某一个环节提出异议,我们也会停下来讨论,商议无果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在网上的相关文章中找寻答案。
当然,网上找出的答案一定不是万能的,真正的备课环节开始,两位执教教师为主备教师,她们在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思考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想法,这时,我们进行了组内集体教研,对于两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商讨和争论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环节实用性不强,整堂课下来,学生多为孤军奋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评价方式单一,板书不够规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方面做的不够等等,很多很多问题罗列在我们面前。所以,第二轮第三轮的集体备课和试讲就又开始了,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摸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在这次活动中讲出一节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现在,我就分别针对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陈昕老师执教的是丽声妙想绘本系列故事之一《Presents For Baby》。这是一节温馨的故事教学课。在教学中,陈老师结合自己家也有一个小baby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故事。整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故事主人公逐段理解故事内容,板书的设计也对学生理解整篇故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有亲和力!
张晓洁老师执教的是一个经典的英文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是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课前,张老师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给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好听,好看,好学又好玩的小学英语阅读课,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项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英语读书记录本,可见,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培养下,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英语阅读,并书写英语读书记录的好习惯,相信能够坚持这一做法的孩子,在不断的积累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希望我校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老师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下,体会阅读技巧的成功运用,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最终成为独立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