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徐悲鸿

时间:2019-05-14 18: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述 徐悲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述 徐悲鸿》。

第一篇:综述 徐悲鸿

浅谈徐悲鸿的生平

摘要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徐悲鸿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愿望。他在素描、中国画和油画技法上的杰出成就,使他成为一个继往开来的先导,并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徐悲鸿坚持写实、坚持描写生活的主张,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在和各种形式主义的斗争中,他基本上能坚持正确的立场。他在绘画理论上发表的不少精辟的见解,也是祖国画论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关键词:徐悲鸿;绘画技法;艺术实践;崇高;悲天悯人

一、徐悲鸿的传略

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岂亭桥镇一个江南水乡的么清寒人家。其父徐达章是一位自学起家的画师,无师承也无拘束,热心于描绘真实的人物和乡间的山水,自谓“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徐达章印语);这样的思想和行为,给幼年的徐悲鸿以深刻的影响。徐悲鸿六岁随父读书,九岁在父亲的督导下学画,十三岁始随父辗转于乡里卖画,开始踏上了作画人生的旅途。

1912年,徐悲鸿独自赴上海卖画,并欲学习西画而未能实现。因父病重,不得已回到家乡,在家乡的三处学校担任图画教师,以负担全家的生活。不久,父亲以及他新婚的妻子相继去世,其人生旅途益加艰难。1915年,二度进上海谋生,却处处碰壁。在此期间,他得到留学日本的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及油画家周湘等人的帮助和指点;又得到康有为先生的教诲,康氏“卑薄四王,推崇宋法,务精深华妙”的艺术观点也影响了他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他在上海亦会在法国天主教主办的震旦大学学习法语,以便赴法国留学。其间,他与蒋碧微的邂逅和爱情的萌芽为其困顿的生活点燃了新的火花,并于1917年偕蒋碧微悄然离开上海,搭上了开往日本东京的海伦。他们于当年回国,并由此转赴北京。次年,结识了蔡元培先生和鲁迅先生,应蔡元培邀请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从此进入了生在萌动的新文化运动的世道潮流。

1919年,徐悲鸿留学法国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3月,他偕蒋碧微启程,5月14日抵达巴黎,初入徐梁画院学素描,继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入弗拉芒格画室。闲暇课余,他就到各大博物馆去临习名家油画,并比较研究其画风,尤其提香、利贝拉、库尔贝等人的油画最令其倾心。

1920年,徐悲鸿小游瑞士又返回巴黎,识柯洛的门生达仰,于是每星期日又入达仰画室求教,因而画艺日进。此时,他已由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弗拉芒格的素描班升入油画班。油画材料的昂贵迫使他在两人共用一人留学经费的窘况下继续不断厌缩生活的开支,少餐忘食的结果,致使其罹患肠痉挛,但他仍坚持作画。就在这一年,在国内出版的《绘学杂志》第一期(1920年6月)上海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提出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等主张。

1921年夏,国内中断了留学生经费。为生计,徐悲鸿转赴德国,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深造。在此,他接触了杜勒、霍尔班、曼哲而等大师的原作,临摹过林布兰的作品,眼界又为之大开。在这段拮据的生活中,徐悲鸿仍不忘购置美术典籍,观赏歌剧,反自以为是平身最得意的快乐时光。

两年后,徐悲鸿回到巴黎继续就学,在达仰的指导下,油画和素描人体渐臻精致。1923年,这位东方靴子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展,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虽获得了荣誉,但学费时断,不得已半工半读,艺术上的欢快就这样时时伴随着疾病的折磨和穷愁,故时时有“兴穷相终始”之叹,也时时有“困而知之”的感悟及艺术上的突破。1925年他转道新加坡回国。但他又很快返回欧洲,相继赴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考察,研究鲁本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艺术,并从事新的创作。1927年,徐悲鸿九件作品再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这位游欧八年的东方学子展示了他的成绩和掌握了西画技巧的才能。是年4月,他带着满腹西学,返回了日夜思念的母土。

1928年,这回国的第一年,就使徐悲鸿忙碌不堪。1月,与田汉、欧阳予倩组办南国社,担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2月,又应聘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往返于沪宁之间兼事两校教学,并开始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的创作。不久辞去南国艺术学院教职,移居南京。10月,应聘出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致力于教学改革,并聘齐白石为教授。齐白石会曾赠画于徐,题画诗中有云“江南顷胆独徐君”。

三十年代初,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同时也是创作油画和国画,且都是巨幅的大构作品。他以游历写生的作画方式,以引进西方画和改革画的胆识,为当时的中国画坛开拓了一条新道路。

1933年1月,他自筹经费,够国内名家佳作,偕蒋碧微二度赴欧,创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此行,历时一年八个月,展出七次,国外成立了四处中国近代美术专室,为弘扬中华民族之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4年他游欧归来,相继创作了《漓江春雨》、《鸡鸣寺道中》等名作1939年至1942年间,他又相继在新加坡、印度、槟榔屿、吉隆坡怡宝等地举办画展,卖画所得近十万美元全部捐献,以救助苦难的同胞。就在这祖国生死存亡的为难岁月中,他于蒋碧微之间的关系,终在分居七年之后,以离婚收场。

1940年,徐悲鸿在印度度过了难忘的一年。他于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多次画像,经泰戈尔的介绍也为生雄甘地作速写像,并于印度大吉岭完成了构思已久的巨作《愚公移山》,讴歌了我国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不畏艰难的卓绝精神。

1943年,忧愤悲伤中的徐悲鸿在生活上由来新的转机。新成立的中国美术学院招收的图画管理员廖静文来到徐悲鸿身边,成为他以后半生志同道合的伴侣,也成为他画笔下新的人物描绘形象。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第二年,兴奋不已的徐悲鸿偕廖静文乘舟东下回到南京,转道上海赴北平,就任北平艺专校长,并被推为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在艺专教学的这段时间,他主张五年制国画专业学生应接受两年素面训练,以期建立新中国;终于在传统文化氛围甚浓的北平艺坛,打开了一条新路,并和他的友人、学生以一起努力,形成了画坛上的徐悲鸿学派。

1949年之后,他曾到山东体验生活,并准备再创作《当代愚公》,可惜疾病再次向他袭来,脑溢血迫使他数月卧床不起。1953年春,他病体略有好转,便又提笔挥写奔马,为学生讲课。9月23日,他从早到晚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担任执行主席,不幸脑溢血复发,26日凌晨逝世于北京医院,享年仅五十八岁。其家属根据徐悲鸿的遗愿,将他千余件的作品和大量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均珍藏于徐悲鸿纪念馆中。

二、徐悲鸿的作品分析

《田横五百士》此画是徐悲鸿留学欧洲回国后的第一件油画巨作,也是平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幅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取决于《史记》有关记载。汉高祖统一中国后,田横依然终于齐国,偕战友五百人困守于一个孤岛。汉高祖深恐他们再聚集谋反,遂招降,并许愿封侯,如不从招,则全部消减。田横为保存这五百人的性命,带部下二人赴京城,在离城三十里时自刎,嘱部下以其头见汉皇。高祖嘉其忠烈为之厚葬,葬时,田横带去的两个人亦自杀于田横墓穴。后来这些人听说田横自杀,便一起蹈海身亡。司马迁深为他们这种高节、义气及誓死不屈的精神而感叹,并言“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徐悲鸿有感于现实中人毫无田横的气节,也因司马迁的感慨而感动,遂构思、创作此画,两年有余,完成了这件作品。

《田横五百士》的画面整个调子是凝重沉闷的,因为画家给田横的长袍施以暗红色,遂使整个情调由悲咽转为壮烈。测光,使人物有着强烈的明暗,而强化了整体的力感。刚刚从欧洲游学归来的徐悲鸿,不仅受到西方古典主义的启示,通过历史故事表达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也调动了他所学到的油画技法、写实传神的技巧,塑造了数十位神情各异的人物,又统一于这悲剧的共同气氛之中,向国人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现在应有的创作态度,也展示了一个中国人把握西方艺术语言的潜在能力。

1930年,徐悲鸿完成《田横五百士》之后,又开始构思另一幅油画巨作《徯我后》。此画故事据《尚书》所载,阐述商朝末年,在纣王暴虐统治下的人民盼望能有英明的仁君来将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得以苏息安定,而发出“徯予后,后来其苏”的呼声。这当然也是那个时候多灾多难的中国人的愿望。画家深深的体察到了人民的这种心声,借古喻今,乃萌生此画的构想

他几度变易草图,最后选定以一位老师老农引颈翘望苍天的动作行为中心情节,引发出男女老幼十位人与之相呼应的动势和情绪。他们不懂像画面所描绘的那样在大旱之年盼望有一场甘雨来湿润干涸的田地,也盼望有一位明君能把他们从苦难的境遇中解救出来。画家继续运用了《田横五百士》那种较强的明暗对比和粗狂的笔触,塑造了悲苦饥饿的农民的形象,而且更直接以几位裸体人物骨瘦如柴的情状,进一步加深表现出灾难对于人的摧残的悲剧。几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和怀抱着两个待哺幼子的母亲在画面上的突出表现,不但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同时也将画家悲天悯人的那种精神感染力透露无遗。他还注意刻画了一株衰败的枯柳,一头不得在水中游戏的水牛,用宽大的笔触、厚重的色块描绘了人们脚下干裂的土地,以点彩般的手法表现那片似阴无雨的天空,将悲难的百姓置于一个与画面主题相统一的环境之中。整个画面的色调灰冷深沉,几乎没有一点暖红的色彩,悲剧气氛的笼罩甚浓。而作者愈是强化这种悲剧气氛,也便愈强化了“徯我后”的主旨。

徐悲鸿时常以自己的亲人为模特儿,与其作肖像,或加一点生活情节,构成一件很有趣的作品,留学法国期间,他几度以陪伴在其侧的妻子蒋碧微为描绘对象,1926年的作品《箫声》便是其中之一。此间,徐悲鸿的油画写实技巧已有相当的进步。自谓“是几丙寅,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箫声》亦是这一年的得意之作。他将画中人安排为侧向,从而使吹箫的动作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画家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以为青年女子柔润的肌肤和明亮的眼睛,注意刻画了执萧的双手优美的姿势,在侧逆光的情境下冷暖关系的变化和巧妙运用,仿佛能令人感触到吹箫人血液的流动。衣服和背景,则用较大的笔触和简练的笔法来表现,衣褶和树干流露出中国画的笔意,使全画更富有东方情调。画中人惆怅的情绪,背景上如同江南水乡般的景致—一株秋柳,两只翔鸥,再加上黄昏色调的天空,使全画笼罩在淡淡的思乡哀愁中,传达出箫声里哀婉的情感。

三、徐悲鸿的绘画思想

徐悲鸿以素描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古典文人绘画的造型方向,为现代写实绘画的兴起铺设了技术、技巧和观察方法的桥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画论史方面深有研究的陈传席教授在《中国绘画理论史·后记》中指出:“中国画的理论固然多,然使中国画产生巨大改观的只有五次。其一是顾恺之的‘传神论’,其二是宗炳的山水画论,其三是苏轼为中心的宋代文人画论,其四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其五是徐悲鸿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他认为,“六法论”的地位也许更高,但并未对中国画产生质的改观,而“传神论”使中国画进入自觉境界,改变了汉代以前绘画只取大势而向深刻精微发展;宗炳把山水和“道”联系起来,决定了中国画的精神特质;苏轼及宋代文人画论,使中国画由画家为主变而为文人写意画为主;董其昌南北分宗强化平淡反对刚硬使中国画走向阴柔乃至萎靡;徐悲鸿“素描为基础论”改变了以临写古人基本上勾线平涂的形式,决定了中国画的生命和形体,其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在大家所熟知的水墨画马中,徐悲鸿用准确的解剖结构,用顶逆光照和明暗光影效果表达,将传统水墨画与素描画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笔墨语言。徐悲鸿用线画马,准确捕捉形体的转折结构,笔气贯通,自然洒脱,既有对传统的“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之笔墨,无不始于而终于此”的手法的继承,又在有限的画面上使物象具备透视、立体和质感。他把西画的写实手法融于中国国画的技巧之中,把西方的素描因素引入中国画,把西画细节描绘和色块的运用融于中国画,把西方的光线运用和画面的色彩表现用于中国,正是因为它遵循“拿来主义”,准确地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相融和对接,使他的国画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四、小结

徐悲鸿在他五十八年的生涯中,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由于他的出身贫穷,是她从少年时起,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憎恨,而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直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他铮铮的傲骨,对反动统治者的威胁利诱从不动摇;他又又诚挚的感情,对于广大群众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寄以深切的光坏。他常常以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他的一生,是一个正直的艺术家的光明磊落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范曾.徐悲鸿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2]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插图珍藏版)[M].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1.[3] 王震 著.徐悲鸿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 [4] 杨先让著.徐悲鸿[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5] 杨作清.王震著.徐悲鸿在南洋[M].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 [6] 郑理 著.徐悲鸿的故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7]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徐悲鸿绘.徐悲鸿彩墨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 [8] 黄宗贤.大忧患时代中的建构——论徐悲鸿“新国画”体系的确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9] 呼喜江.徐悲鸿国画审美艺术略论[J].社科纵横.1996(06)[10] 冯法祀.徐悲鸿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初探[J].美术研究.1995(03)

第二篇:徐悲鸿读后感

徐悲鸿读后感

徐悲鸿以惊人的天赋考进巴黎美术学院,拜入著名画家达仰门下。因外国学生一句讥笑贬低自言,徐悲鸿从此潜心于绘画业,励志攻研美术。历尽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刻苦生活。经历了三年的磨砺、艰难,徐悲鸿成功了!他用惊人且无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弱者!中国也有地位,不是不堪一击的东亚病夫!不是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的败者!

徐悲鸿的事迹,让中国人重新找回了一点信心。想想以前,中国被欺负时,人们复国振国的决心多么坚决!就像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一堵牢不可破的城墙。可现在呢?社会太平了,国人们那股复国事的决心已经逐步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奢侈、享受……社会上,随处可见用蓝的身影:迪厅、舞厅、酒吧客满为患;而图书馆、培训室却十室九空……看到这些情景,难道人们心中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现在,成材似乎已经不是人们所渴求的了。拿个实际的来说吧!就说小学,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有一天的课程安排,学生们并不是没有意见。在校园里,那些“好学生”们希望的也只不过是下课铃快点打响、考试快点考完而已。问一问,他们难道不怕光阴逝去不再回吗?答曰:反正我家有的是钱,交学费上学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大不了再花点钱去补习。呵,真是轻松明了,这种心理难道是现代人应该有的吗?看看有这种心理的人,长大之后到底有了什么“伟大”的成就吧:当上强盗,建立恶势力集团,杀人越货,抢劫银行,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类不足为奇。胆子小又没文化的,干上了小偷这行……——这些,是光荣的职业吗?可惜现在的人们,就是缺了徐悲鸿那种奋发向上、马不停蹄的精神。想想刻苦努力的徐悲鸿,再想想一味享受的我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只有有恒心、肯努力,没有难得倒你的事情。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愿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国人必定可以重拾从前的信心!

2.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遇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偶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 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遥不能及的。

徐悲鸿挫折中奋起

徐悲鸿回到了故乡,送走了第一个没有父亲的忧郁的除夕。镇上的一位民间医生用深厚的同情慰勉了他,并赠他一笔小款。于是,徐悲鸿再一次来到上海,但仍找不到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富商黄震之看到徐悲鸿的作品,十分赞赏他的天才和同情他的遭遇,慷慨的为他提供住宿。但不久,黄震之不幸破产产,徐悲鸿又无所依靠。当时著名岭南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在上海开设审美书馆,徐悲鸿便画了一幅马寄去,大受赞赏。回信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并请徐悲鸿再画4幅仕女图。这时,徐悲鸿身上只剩下5个铜版,而4幅仕女图要一星期才能画完。徐悲鸿仅能每天以一个铜版买一团糍饭充饥。第六天和第七天便整日不食。当他终于挟着4幅仕女图送往审美馆时,街上正下着大雪,而高氏兄弟不在,徐悲鸿只好将画交给看门人收下,因饥饿难忍,不得不脱下身上单薄的衣服去当掉。

徐悲鸿在创作

严寒渐渐消退时,徐悲鸿看到震旦大学的招生广告,去报名投考,被录取了。然而入学须交的学费,他只好腼颜去向一位并非富有的同乡阮翟光告贷,阮翟光热情地接待和帮助了他。于是徐悲鸿入学了,除攻读法文外,仍继续作画。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哈同花园附设的明智大学征求仓颉的画像,便根据古书叙述,画了一幅仓颉像应征,想得到一点稿酬,解决生活困难。几天后,明智大学派车来接他,盛赞他的作品,并请他去教授学术。徐悲鸿说明自己尚在求学,须待学期结束。

------------------

暑假来临时,徐悲鸿携带画具,去到明智大学。当时明智大学经常 邀请一些学者名流讲学。徐悲鸿因此结识了著名学者康有为、王国维等人。康有为发现徐悲鸿为艺苑奇才,请他为自己和亡妻以及朋友们画了像,并将自己的全部收藏供徐悲鸿尽情观览。徐悲鸿在康有为的指导下,遍临石碑,书艺得以精进,品味高深,逐渐形成了他那雄奇而潇洒的个人风格。

徐悲鸿拿到明智大学给的笔稿酬,决定去日本研究美术。1917年5月,徐悲鸿抵东京,整天寻觅藏画的处所观览。感到日本一此画家已不囿于陈法,渐渐脱去积习,能仔细观察和描绘大自然,达到精深美妙的境界,这使徐悲鸿更坚定了融会中外技法的意愿。他在日本还结以著名艺术家中村不折,看到他收藏的许多中中国古代碑帖和日本绘画精品。中村不折还托徐悲鸿将《广艺舟双辑》的日文本带给康有为。

------------------

1917年12月,徐悲鸿来到北京,开始以他那生气勃勃、富有民族风格的绘画在中国地坛显露头角,被北京大学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他在故宫看到大量优秀的中国古代绘画,从中汲取广丰富的营养。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很活跃,《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传播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文化,徐悲鸿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站住了新文化运动的前列,成为中国画家中最坚决的革新者。他在北京大学的《绘学杂志》第一期上以《中国画改良论》为题,对中国画中的保守势力进行猛烈的抨击,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奶化。独中国画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他认为中国画颓败的原因是:“曰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他慨叹写道:“要之以视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奇耻大辱。”在如何进行革新的问题上,他明确地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采入者融之。”由于博增湘和蔡无培的帮助,徐悲鸿终于获得去法国留学的公费。1919年3月徐悲鸿怀着向西人学习科学和民主,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的决心,从上海乘船启程赴法,开始了他艺术生涯中转折性的阶段。------------------

徐悲鸿到达巴黎后,先在各大博物馆仔细观摹西方艺术的精华及比较他们与东方艺术的不同之处,数月绝笔不画。然后,人徐梁画院研习素描。随后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以弗拉孟、高尔蒙为师。每次竞试,都名列前茅。课余,便到卢浮宫和卢森堡美术馆研究各派的异同和名家的造诣。临摹普吕洞、德拉九洛瓦、委拉斯盖兹、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1920年冬,法国人雕塑家唐泼特介绍徐悲鸿认识法国国家画会的领袖达仰·布佛莱,该画会反对陈腐守旧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张在吸收各派之长的基础上创新,他当时享有很高的威望。从此,徐悲鸿每星期大都去达仰面空聆所达仰的教导和参加该派艺术家们的茶会,尤其人与情难尔的交谈中,深受教益。达仰勉励徐悲鸿说:“学美术是很苦的事,不要赵慕浮夸,不要甘于微小的成就。”他要徐悲鸿精绘素描,并养成默写的习惯。

1921年4月法国国家美展开幕,徐悲鸿从早至晚仔细观摹,走出会场时,才发现外面下着人雪,而他整人未进餐,又缺少御寒的人衣,顿时感到饥寒交迫,腹痛如绞。从此患上严重的肠痉挛症。他常强迫自己忍痛作画,现仍保存的一幅素描上便写着:“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每至痛不支也。”

第三篇:美术家徐悲鸿

美术家——徐悲鸿 *

Xu Beihong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生平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1953年9月26日病逝于北京。其父徐达章系当地知名画师,善画人物、山水和写意花卉,兼善书法、篆刻及诗文。徐悲鸿幼从家学,9岁开始学画。17岁在宜兴女子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师。1916年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暑期应聘到明智大学作画,与康有为、王国维等结识。翌年5月,赴日本学习美术,与蒋碧微结婚,年底回国,应聘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在北京期间他经常到故宫欣赏和研究古代绘画,非常崇尚唐宋画风,从中汲取营养。1919年3月,携蒋碧微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为师,同时入C.柯罗的学生的画室受教。留学期间曾赴德国访问柏林美术学院,并先后去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参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美术遗址,悉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杰作,并临摹E.德拉克洛瓦、P.-P.普吕东、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1927年春回国,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反对保守主义,曾亲自拜访并聘请画家齐白石出任该院教授。193O年完成油画《田橫五百士》(见彩图《田橫五百士》(中国现代)),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受欧洲诸国之邀,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蜚声国际画坛,回国后继续倡导现实主义美术,向国內介绍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并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1936年冬到桂林作画,并开始创办美术馆,先后创作了《晨曲》《逆风》《壮烈之回忆》《风雨鸡鸣》《漓江春雨》等国画作品。1937年春赴长沙、广州、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O月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任教。同年创作了国画《巴人贫妇》《巴人汲水》等。1938年底再次到香港举办个人画展,然后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宣传抗日救亡,并将所卖全部画款捐献给祖国以救济难民。1940年春应印度诗人和画家R.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先后在圣蒂尼克坦*转自《百科全书》

和加尔各答两地举办画展,将所筹画款全部捐寄祖国。随后赴大吉岭,创作国画《愚公移山》。194O年底再次赴新加坡,翌年在马来亚的吉隆坡、槟榔屿、怡保3市举办筹赈画展,将所得巨额收入全部捐献祖国。1941年底回国后,在昆明举办劳军画展,以卖画全部收入慰劳前方抗日将士。1942年夏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从事教学与创作,并着手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年底到桂林,聘廖静文为图书管理员。1943年春末在重庆举办画展,展出历年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的代表作及素描作品。1945年2月,在郭沫若起草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上签名。8月,与蒋碧微离婚,不久与廖静文结婚。1946年8月到北平,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加入进步美术家组织的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并担任该会名誉会长。1949年3月,受邀请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前往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裸体少年》

《徯我后》(部分)

绘画创作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①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风靡巴黎,但他遵循导师赠言“勿慕时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名作,刻苦锤炼绘画技巧。1924年前后,对绘画规律进一步融会贯通,臻于成熟,1926年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自认此年“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之像》以及《男人体》《女人体》等习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②盛期(1928~1936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丰,形成了明确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橫五百士》(1928~193O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后》(1930~1933年)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例如《徯我后》,取自《诗经》的“徯我后,后来其苏”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画面描绘农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里仰天而望,期待着甘霖。此画所作年代,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际,曲折地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且成就高,画的较多的是马、牛、狮、雀等,造型精练,生动传神。著名的作品有《马》《日长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逆风》《晨曲》等。①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创作了《风雨鸡鸣》(1937年)、《漓江春雨》(1937年)、《巴人汲水》(1937年)、《群马》(1940年)、《愚公移山》(1940年)、《泰戈尔像》(1940年)、《奔马》(1941年)《灵鹫》(1941年)、《群狮》(1943年)、《山鬼》(1943年)等著名作品。这一时期,也是画家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高度成熟的时期。“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徐悲鸿“遥看群息动,伫工待奔雷”,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画跃起的雄狮、长征的奔马、威武的灵鹫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他的中国画世作《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从悲天悯人到人定胜天,这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一次升华。画家为创作这幅画准备了多年,画了许多精确的人物素描稿,并曾考虑过用油画或壁画的形式表现。该画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①后期(1946~1953年)。这一时期,徐悲鸿在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上继续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艺术主张。他从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勇于接受革命真理,深入人民生活,表现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人物,为自己开拓了崭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画《战斗英雄》《海军战士》《骑兵英雄邰喜德像》,中国画《奔马》《双鹊》,素描《毛主席在人民中》(画稿)《劳动模范》《鲁迅与瞿秋白》(画稿)等。

《风雨鸡鸣》

《奔马》

美术主张 1920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他第一篇论述中国画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提倡写实,反对抄袭,并提出“改之方法:学习、物质(绘画工具)、破除派别。”1929年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确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塞尚、H.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又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1932年著《画范·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得宜,②比例准确,③黑白分明,④动作或姿态天然,⑤轻重和谐,⑥性格毕现,⑦传神阿堵。并指出:“苟有以艺立身之士,吾唯以诚意请彼追寻造化,人固不足师也。”1942年发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论及艺术的美与艺术家的修养:“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1947年先后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申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艺术必亡。”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美术教育 徐悲鸿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完整的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他所采取的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徐悲鸿对待学生诲人不倦 爱才如渴,亲自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美术家,如吴作人、艾中信、韦启美、侯一民、李天祥、靳尚谊、詹建俊等。他所建立起来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参考书目

艾中信:《徐悲鸿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李松:《徐悲鸿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年。

第四篇:《徐悲鸿》读书笔记

自从读了《徐悲鸿》这本书,我一直被徐悲鸿的精神感动着。

在这本书中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徐悲鸿画马。这个故事讲徐悲鸿是我国一个杰出的画家,他非常爱画马。有一次,他去养马的马夫家画马。画马时他十分注意观察马的动作、形态、性格和身体各个部位的结构,画出了一匹马。马夫看了之后,连连称赞徐悲鸿的马很生动、很形象,就像真的一样。徐悲鸿却说:“哪里,哪里,我画得还不算太好呢!”徐悲鸿谦虚、好学,为了熟悉、掌握马的各种姿态,他画下了数以千计的素描、速写,所以他画起马来才会如此得心应手,画得如同活马一般。

徐悲鸿画马的故事给了我很大触动,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那样学画呢?一天,我在家无事可干,就找来一些杂草,捣蚂蚁洞,想把蚂蚁引出来看看。不一会儿,一群蚂蚁从洞里爬出来,“呀!”有一只小蚂蚁爬到一片草叶子上。小蚂蚁黑黑的,头上有一对细细的触角,米粒一般大小的身体,身体下面长着六只又黑又细又短的小腿。当我看得正起劲的时候,妈妈过来了,她问:“女儿,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学徐悲鸿一样观察蚂蚁呢!”妈妈笑了笑,说:“那你观察后,可要画一幅蚂蚁图哟。”我连连点头答应。我赶紧回屋找来了张纸,把观察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了下来。妈妈看了说:“你观察得很仔细,画得很逼真。”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

我知道自己画蚂蚁只是一时兴致所至,与徐悲鸿画马的长期坚持与不懈努力是无法相比的。我一定要将徐悲鸿勤奋、坚持的精神牢记心中,不断地鞭策自己好好学习,刻苦钻研。我还要将《徐悲鸿》这本书介绍给我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的人认识徐悲鸿,学习徐悲鸿。

第五篇: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和坚定志向。

学习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品读,体会徐悲鸿矢志不渝,为国争光的决心和爱国心。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读一读励志名言或词语

一、名画导入,初读课文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同学们知道这幅著名的奔马图是谁画的吗?对,是我们伟大的画家徐悲鸿所作。刚才老师为什么称他为伟大的画家的,因为不仅他的画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更可贵的是他有高尚的人格和一颗爱祖国的炽热之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2.俗话说:把一个人的快乐分享给另一个人,就会变成两个人的快乐。同样的道理,把一个人的收获分享给我们全班71个人,就会变成71个人的收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想不想和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老师相信有了这节课的细读,同学们一定会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老师也对文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下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面对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有心人是谁,功夫是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

“功夫”的意思哪位同学提前查过了,给同学们说一下(功夫指的是时间和精力,负是背弃,辜负,有心人是有某种志愿的人)

1、问题呈现: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想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用“——”划出来。

(3)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具体体现在哪句话当中,用“﹋”划出来。

(一)、学习板块一 1.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提醒学生把弄明白的和没有弄明白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展示交流。

(1)有心人是指有某种有志愿的人,徐悲鸿的有心指的是什么?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投影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必须”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必须”是一定要这么做。徐悲鸿一定要做什么?学生再读这句话,回答“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他们”指谁?(外国留学生)

“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出,相信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就会知道。

徐悲鸿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哪?

(1)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话的。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教师补充资料: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称我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根本就抬不起头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难能可贵是的——我们中国人没有屈服,民族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救祖国与危难之时,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徐悲鸿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下“功夫”的?

(二)、学习板块二

(2)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想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用“——”划出来。

1、自主学习

具体品4、5、6自然段,感受徐悲鸿的精神,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2、展示交流

(2)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一样,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理解比喻句:徐悲鸿和骏马的共同点是什么?

(出示骏马图,他笔下的骏马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片段)

尤善画马,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师: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学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板书:勤学苦练。

☆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这儿有两个逗号,想想第一个逗号可以去掉吗?(对,不能。)这样更能说明他在不停地画。他这样一直画呀画,他不累吗?累,可是当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外国人说的话,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一整天,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一整天做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是的,就是整天看电视,我们也会感到累的,何况他是在不停地画呀画,他不累吗?累,可是当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外国人说的话,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潜心”说明他画得投 3 入,很认真。因为只有这样,他的绘画能力才能大有长进,才能给那个外国学生一个有力的回击,才能让他们看到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

徐悲鸿如此不知疲倦、日夜奔驰,是因为——再次齐读中心句:必须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两个只和一个为的是你读出了什么——对,是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补充资料:

老师也上网查到了一个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由于长时间不能按时吃饭,徐悲鸿得了严重的胃肠痉挛,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一下,但他用左手压住疼处,右手继续画下去。想一想,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徐悲鸿他也是人呀,也是血肉之躯,他这样做为的是--此时此刻,同学们还会觉得他下的是一般功夫吗? 徐悲鸿甘于忍受生活的清苦,为的是——,再读中心句。

小结第二部分,孩子们,徐悲鸿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有没有白下呢?好,我们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三)、学习板块三

(3)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具体体现在哪句话当中,用“﹋”划出来。

1、自主学习问题三(先自学,对学,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提醒学生把弄明白的和没有弄明白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展示交流

(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

没有负,他下了这样的功夫,那到底结果怎样呢?(结业考试成绩优异,油画创作轰动画界)

当年说徐悲鸿的那位外国学生也来到了现场,孩子们,他又会怎么样评价他眼中的中国人呢?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从他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1、引导学生抓外国留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很不礼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让这位外国留学生前后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师:说说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让学生说出这个典故。

外国学生找到了徐悲鸿道歉,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不再是无知傲慢的,不再有偏见和歧视,他敬重、钦佩、心悦诚服,他见识了真正的中国人。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吗?

为了表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徐悲鸿的表现,承上启下,转承自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进行前后对比,反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希望孩子们能好好体会这种写作方法,今后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去。

5、徐悲鸿的汗水和心血没白费,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除了书上的这句话,你还能用什么名言警句来说明这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三、课堂小结

其实今天那位外国学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想不想采访一下他?(小记者互动环节)

是呀,外国学生态度的根本转变以及他找到徐悲鸿后表达他的道歉和敬佩,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用他的行动和他的成绩——用事实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国人,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什么才是有骨气的中国人。这正是徐悲鸿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而努力追求实现的崇高志向。

四、达标检测

3、假如有一天,你有幸走出国门,成为外国人眼里的一名中国人,你打算让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真正的中国人?

5(优秀、有志气、有义气、文明、有礼貌——)

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的志向先立好,再去励志。

板书设计:

所有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 全部精力

徐悲鸿励志学画 真正的中国人!有志气 6

下载综述 徐悲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述 徐悲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悲鸿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 * 0在课文中徐悲鸿先生到底励的什么“志”,请大家轻声地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徐悲鸿励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味字词句的过程中感受徐悲鸿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的品质。 2、初步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徐悲鸿励志学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

    徐悲鸿小故事

    徐悲鸿小故事 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绘画。 19世纪末20灾人祸接连不断。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万般无奈之下,年仅......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3、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心......

    徐悲鸿的一生

    追寻艺术的生命 ——《徐悲鸿的一生》读书笔记 他是那个灰色时代的孤独文人,他是动荡社会的艰苦生存者,他又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大师——徐悲鸿。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学者一样......

    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课时 一、名言听说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