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小故事

时间:2019-05-12 19:4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悲鸿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悲鸿小故事》。

第一篇:徐悲鸿小故事

徐悲鸿小故事

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绘画。19世纪末20灾人祸接连不断。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万般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徐悲鸿跟着父亲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以谋全家生计。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因徐达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鸿扶着全身浮肿的父亲回到了家乡,作为长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去逝,家里却连一文安葬费也没有。徐悲鸿含泪向亲戚告贷,热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来了钱,还亲自帮助安排了丧事。父亲去世后,徐悲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岁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的徐悲鸿时,就悄悄对徐子明说:“此人完全还是个孩子,岂能工作?”最后因身无分文而被旅馆老板赶出大门。在极度失望中,他回到了家乡。然而在贫穷的农村,靠画画根本不能谋生,于是他仍决定去上海寻找出路。1915年夏末,他怀揣徐子明的很满意,答应让他为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但第二天,当他再次来到商务印书馆时,又被告知国文部另一个主事人认为他的画不合格,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出大门,一直跑到黄浦江边,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真想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但想到家乡的乡亲和弟妹们殷殷期盼的目光,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正在生死间彷徨之际,突然有人拉住了他的胳膊,原来是商务印书馆里的小职员黄警顽。徐悲鸿离开商务印书馆时的绝望之态使这位热心人放心不下,于是一路尾随而来,果然见他要寻短见,赶忙及时制止了他。黄警顽将他带回自己狭小的宿舍,两人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薄棉被,徐悲鸿暂时有了栖身之所。后来应肠胃病而死徐悲鸿,宜兴屺亭镇人。6岁开始跟父亲除达章读书,9岁就读完了《四书》、《左传》。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因家境贫寒,除依靠父亲卖画、母亲种桑养蚕补贴家用外,还耕种7亩田,故徐悲鸿

自幼就参加农业劳动。

第二篇: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的故事

1、生于贫贱的大画家

著名的美术家徐悲鸿生于宜兴县一个穷教书的人家。父亲徐章达,是个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也是个画师。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就想学,可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不肯教,但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时,就偷偷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九岁时,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时就能帮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颜色,十七岁便在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给,他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卖钱,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

人们都在用锣鼓迎接新年的时候,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到他考进震旦学院读法文的时候,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他是穿着死了父亲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了这个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用逐渐受到社会的注意。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

可是出国不久,因为内战,他的经济来源就断绝了。他经常饮水啃干面包度日,不间断地从事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劳作,他用功锻炼素描,临摹古代的名画,并努力于国画和油画的创作,还给书店画书籍插图及与一些散稿来维持生活。

2、名字的由来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吃喜酒,许多人都穿着绸衣,唯徐悲鸿却穿着布大褂,很多人看不起他,对他十分冷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学习,为将来谋生立足,可是他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谁也不借给他。徐悲鸿深感世态炎凉,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决心发愤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3、留学生涯

1919年,在蔡元培、傅增湘的帮助下,25岁的徐悲鸿获公费赴法留学。到达巴黎后,先在各大博物馆仔细观摹西方艺术的精华,比较他们与东方艺术的不同之处,数月绝笔不画。然后入朱里安画院学习素描两月,后又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入弗拉芒格画室。每次竞试,都名列前茅。课余,便到卢浮宫和卢林堡美术馆研究大师的作品,临摹德拉克洛瓦、委拉斯盖兹、伦勃朗等作品。课余,则到罗浮宫和卢森堡美术馆临画。他站在十八世纪末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洛克瓦的巨幅油画《希阿岛的屠杀》前,深深地被激动,以致热泪盈眶,不能自己。1920年冬,法国大雕塑家唐泼特介绍徐悲鸿认识了法国国家画会的领袖达仰,他当时享有很高的威望。从此,徐悲鸿每个星期天都去聆听达仰的教导和参加该派艺术家们的茶会,深受教益。达仰勉励徐悲鸿说:“学美术是很苦的事,不要趋慕浮夸,不要甘于微小的成就,”他要徐悲鸿精绘素描,并养成默写的习惯。徐悲鸿遵从达仰的教导,很见功效,于是更加努力。先后有《怅望》、《萧声》、《琴课》、《扶猫人像》、《远闻》、《马夫和马》等杰作问世。仅1927年就有9幅作品入选法国国家美展,获得很高的赞誉。

1921年4月法国国家美展开幕,徐悲鸿从早至晚仔细观摹,走出会场时,才发现外面下着大雪,而他整天未进餐,又缺少御寒的大衣,顿时感到饥寒交迫,腹痛如绞。从此患上了严重的肠痉挛症。他常强迫自己忍痛作画,现仍保存的一幅素描上便写着:“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每至痛不支也。”

这年夏天,病更重了,而学费已完全断绝,他只好去柏林。徐悲鸿在柏林认识了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并看到门采尔、绥干第尼及康普的作品,感到在法国见到的佳作虽多,仍受局限。他最爱伦勃朗的画,便去博物院临摹,每天都持续画10个小时,其间连一口水也不喝。特别在临摹伦勃朗第二夫人像时,下了很大的功夫,觉得略有收获但仍不能用在自己的作品上,于是更加努力。

1923年,徐悲鸿回到巴黎后,以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再谒达仰。

1927年春,徐悲鸿赴意大利和瑞士,流连于圣彼得寺的名雕和西斯廷教堂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之前,纵情欣赏了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的杰作,并游览了庞贝古城,领略西方古代艺术的气氛。

经过8年国外勤奋刻苦的学习和钻研,徐悲鸿怀着复兴中国绘画的决心,回到久别的祖国,居上海霞飞坊。

4、徐悲鸿与马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工,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或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于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

向上。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己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方能有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捕捉瞬间即逝的动能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崭新的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他走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这个给你。”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的。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湿润了,“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徐悲鸿先生握着马车夫那双粗糙得像石头般的手,连声说着“再见”,才离开他走了。

“先生,您为什么突然要给一位不相识的马车夫一幅画呢?何况他又不知道您是谁,您是否有点过分慷慨了?”廖静文带着惊异问他。

他十分柔和地回答说:“因为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你看这个马车夫,既能非常熟练地驾驭,又能视马如亲人。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动,何况他的生活很难呢!”听着徐悲鸿先生的话我也十分感动了。

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

5、世界的一枝神笔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6、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第三篇:徐悲鸿的故事1

徐悲鸿的故事

1、生于贫贱的大画家

著名的美术家徐悲鸿生于宜兴县一个穷教书的人家。父亲徐章达,是个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也是个画师。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就想学,可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不肯教,但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时,就偷偷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九岁时,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时就能帮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颜色,十七岁便在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给,他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卖钱,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

人们都在用锣鼓迎接新年的时候,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到他考进震旦学院读法文的时候,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他是穿着死了父亲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了这个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用逐渐受到社会的注意。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

可是出国不久,因为内战,他的经济来源就断绝了。他经常饮水啃干面包度日,不间断地从事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劳作,他用功锻炼素描,临摹古代的名画,并努力于国画和油画的创作,还给书店画书籍插图及与一些散稿来维持生活。

2、名字的由来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吃喜酒,许多人都穿着绸衣,唯徐悲鸿却穿着布大褂,很多人看不起他,对他十分冷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学习,为将来谋生立足,可是他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谁也不借给他。徐悲鸿深感世态炎凉,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决心发愤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第四篇:《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

读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徐悲鸿的爱国情怀。让我想起了邓小平爷爷说地话: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徐悲鸿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努力,也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文章主要写了徐悲鸿在外国留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外国学生侮辱中国,徐悲鸿十分生气就与他比赛,看谁无能经过他的努力,他成为了着名的画家,为中国争了气。徐悲鸿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的努力上,他每次去临摹名画,都是带着一块干面包和一壶水去的,一去就到闭馆时间才回来。自从国家被侮辱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为祖国争气,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好品质。最终,在他的努力下,他完成了目标,给祖国争了光。这位伟大的爱国人物使我又想起了奥运冠军刘翔,他也是一位爱国的人物,在他受伤的情况下,还坚持跑步。在奥运会上,刘翔扭伤了脚,但他并没有放弃比赛,而是坚持地向前冲。即使他跌倒了,他也会用自己的那最后的力气爬起来,因为在他的行踪还有一个信念:我要为国争光。只要有这个信念在刘翔的心中,他就一定会爬起来的。他最终也是经过努力,得到了冠军,不仅自己争了光,也为祖国争了气。鲁迅先生说过:惟有命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徐悲鸿也是这样,他的爱国精神永远记在了我的心里。我们也要想他一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园湖小学六年级:陈愉

第五篇:徐悲鸿慧眼识才名人故事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一生为人正派豁达,慧眼识才,不遗余力地培养和帮助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著名画家齐白石和傅抱石,曾被郭沫若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而其中傅抱石能屹立画坛,正是由于徐悲鸿的伯乐眼光和一颗爱才之心。

徐悲鸿是1933年在南昌发现傅抱石的。当时,徐悲鸿正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正是他的责任和追求。

那年夏天,徐悲鸿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时途经南昌。他只是小住几天,就这样寓所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造访,只要有空闲,他都热心接待,这其中以青年美术爱好者居多。一天上午,一个看上去瘦弱的年轻人前来拜访他。年轻人很兴奋地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年轻人身上穿着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而是小心地打开包袱,拿出来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让他大为惊奇,这些图章非常精美,完全有艺术家的水准。徐悲鸿拿在手里反复欣赏,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就问道:“这些图章……”年轻人面露愧色,喃喃地说:“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年轻人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他画的是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层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对着画幅,久久凝视。徐悲鸿被年轻人的艺术才气征服了。

徐悲鸿问:“你现在做什么事?”

年轻人回答:“在小学里为别人代课。”

徐悲鸿又问:“你进过美术学校?”

年轻人回答:“没有。我是自学的。”

徐悲鸿请年轻人坐下,又问了些学画方面的事情,并要他再拿一些画来看看。白天人太多,叫他晚上来。临走的时候,徐悲鸿请年轻人留下名字。

年轻人回答:“傅抱石。”

傅抱石回到家里,简直像范进中了举人一般,对着妻子高叫着:“见到了!见到了!”并让妻子把家里的画都找出来,激动地说:“悲鸿大师要看。”他挑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张画,卷在一起,小心地包在包袱里,好不容易等到吃晚饭的时间,傅抱石便急匆匆地来到徐悲鸿的住处。徐悲鸿不在。有人告诉他:“徐先生留了话,晚上去赴个约会,10点钟才回来。”傅抱石站在门口,一直等到10点钟。果然,徐悲鸿回来了。留下了他的画和地址,又叫他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了小雨。傅抱石在家里坐立不安,焦急难耐。他想立刻就知道悲鸿大师对他的画的看法。他甚至想以此来判断自己选了美术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他的父母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奔波,曾在一个修伞匠那里当学徒,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仅仅凭着自己的爱好,他练习刻字,一直练到可以在一块玉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整篇《兰亭序》。后来,他又学治印,学画画。他是想把自己的未来,付给水墨丹青的。但是,南昌虽然是大画家八大山人居住过的地方,而今日却找不到一位能够指津引路的人。他已经29岁了。俗话说三十而立,他必须马上决定自己安身立命的道路。

雨,依旧下着,心绪不宁的傅抱石忽然听到巷口有人说话,而且提到自己的名字。他急忙将头伸出窗外,向外看去,惊喜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大师来了!”说着就冲了出去。把冒雨来访的徐悲鸿接进屋来。这时,妻子不见了,他叫了两声,也不见妻子答应。他没多考虑,忙把徐悲鸿让在床边坐下。他不知道说什么好,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自己心中敬仰的大师。徐悲鸿和颜悦色地说:“傅先生的画,我都看了。顶顶好!顶顶好!”傅抱石此时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悲鸿又说:“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傅抱石像是在做梦,更不知该怎么回答。徐悲鸿环视了这间简陋的屋子,又看了傅抱石窘迫的神色,明白了一切,接着说:“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傅抱石激动得几乎失声。

这时,橱门响了,出来一个人。徐悲鸿吓了一跳。傅抱石也很奇怪。原来出来的人正是傅抱石的妻子,因怕见大师而藏到橱子里。傅抱石正想责怪妻子,妻子已伸手拉着傅抱石,一起跪在徐悲鸿面前,说:“您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三拜。”徐悲鸿急忙起身搀起傅家夫妇。

为了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徐悲鸿对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江西的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让他深造。”正忙于政务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

傅抱石后来的成就证明,徐悲鸿没有把人看错。傅抱石常对人说:“没有悲鸿大师,就没有我傅抱石。”

下载徐悲鸿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悲鸿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悲鸿励志学画(小编推荐)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齐读课题。下面这组词语我们一定很熟悉,一起来读一读吧! 嫉妒 礼貌......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5篇范文]

    看完《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我们都为他的爱国情感而感动,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一)为报......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全文5篇)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徐......

    徐悲鸿的故事初中(共5篇)

    徐悲鸿就是我国杰出的画家。那大家了解他多少,下面小编整理的徐悲鸿的故事初中,欢迎来参考!徐悲鸿的故事(一):杰出的画家徐悲鸿个性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1934......

    徐悲鸿名字的由来(小编推荐)

    徐悲鸿名字的由来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吃喜酒,许多人都穿着绸衣,唯徐悲鸿却穿着布大褂,很多人看不起他,对他十分冷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学习,为将来谋生立......

    7徐悲鸿励志学画(小编推荐)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

    徐悲鸿与齐白石的情谊人物故事

    1928年,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认为齐白石的艺术具有独创精神,就打算聘齐白石为教授,想用齐白石的艺术来矫正当时的画风流弊。齐白石开始不答应,因为他自忖虽然也教过......

    综述 徐悲鸿

    浅谈徐悲鸿的生平摘要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徐悲鸿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愿望。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