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时间:2013年9月 教学内容:小学生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

3、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活动内容

1、同学们,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那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3、小结:是啊!这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出门时,时刻不能忘了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平安、愉快。

二、交流,介绍搜集到的交通标志。

1、出门在外,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保证道路的畅通,我们除了要服从交警的指挥,还要遵从永不下岗的“交通警”的规定。

2、同学们,永不下岗的“交通警”指什么?(各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3、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交通信号,它指示车辆什么时候可以通行,可以转弯;什么时候不可以通行,不可以转弯。

4、除了交通信号,还有100多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你们搜集到哪些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呢?展示出来给大家看看,介绍一下它的意思。并说说它是属于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还是指路标志?

5、同学们,你们在小队活动观察时,发现哪些地方有怎样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呢?在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这些信号规定人们怎样做呢?不按这样的规定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

6、学生交流。例:①在各个十字路口,有红绿灯信号。

②在各个学校门口,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和减速标志。

③在从梅园去马山的路上,有前方连续转弯的标志,提醒司机引起注意。

④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比如中山路,人民路上,有多条人行横道线。

⑤在各个大商场、影院等的门口,会有停车标志。

7、如果人们不按这样的规定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呢?小组交流汇报。

三、讨论,小学生该遵守的交通规则。

1、交通安全是人人要注意的。我们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上街不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了紧急情况更会不知所措,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我们一定要切记安全第一,规则第一。

2、那么,你想到了,或向交警叔叔请教到了,我们小学生主要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

3、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4、我们小学生主要要遵守以下交通规则: ①不闯红灯。

②不在马路上奔跑,打闹。

③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④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骑自行车上街。⑤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帽。

1、很多同学都编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儿歌,来朗诵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2、学生朗读自己编的儿歌。老师相机板书一首典型儿歌。

3、小结:同学们都非常有水平,编的儿歌文通句顺,朗朗上口。这些交通规则,一定也牢记心中了。

四、服从交警的指挥,尊重交警的劳动。

不管是在刺骨的寒风中,还是在炎炎的烈日下,交警叔叔都坚守岗位维持交通秩序,保障车辆,行人的安全,畅通。他们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服从交警的指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对交警叔叔的尊敬呢?

1、学生讨论,交流。

2、①假日,星期天做小小交通协管员,帮助交警叔叔维持交通。②慰问交警叔叔,如夏天给他们送水等。③宣传交通知识,让人们都来遵守交通规则。

④学习交警叔叔不怕困难的精神,刻苦学习,长大也为社会作贡献。

五、活动延续。

为了巩固我们今天的活动成果,请同学们在课后自由组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以今天课上获取的知识为主要内容,出一张安全小报。……

六、总结 今天的课,同学们交流了很多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说明大家在课外都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所以掌握到了许多书面上没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后,我们还要坚持这样做,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教学时间:2013年10月

教学内容:当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学目标: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2、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二、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三、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四、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

五、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六、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学时间:2013年11月 教学内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教学过程:

一、引入:

结合上节课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内容: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中学生有些什么希望中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

二、把收集材料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教授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招

第1招

警惕“黄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诱惑抵制黄毒 第2招

学会独处

独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潇洒

第3招

现代居室内的安全

现代居室空间有限安全规则牢记心间 第4招

不要轻易“打”“听” 要打电话先问费用量入为出全家安宁 第5招

正确对待宠物

宠物可爱不可迷恋狂犬病毒预防在前 第6招

预防20世纪“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预防洁身自爱永保健康 第7招

餐桌上噎着怎么办

食物噎住压腹咳出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第8招

求助“快速突击队

”紧急危险求助莫慢快拨110转危为安 第9招

久戴耳机有害无益

保护听力少用耳机音量适度轻松惬意 第10招

“电老虎”屁股摸不得

电是老虎不可糊涂预防触电请教父母 第11招

火里逃生

防火须知勿当儿戏火警电话不可忘记 第12招

未成年少女自护

少女合群防止无助冷静机智勇敢自护 第13招

学会使用家电产品

家电便利用前学习合理使用遵循规律 第14招

电脑与自护

电脑神奇积极学习你是主人莫做奴隶 第15招

招谨防铅中毒

铅会毒人慎选器皿装修防铅处处小心 第16招

把好你的“健康之门”

爱牙护牙防止龋齿断牙可植就医及时 第17招

注意厨房中的安全

厨房学艺细心有序边学边做安全第一 第18招

安全使用煤气

煤气危险用毕即关注意通风防患未然 第19招

不做小烟民

吸烟成瘾疾病缠身健康自尊不做烟民 第20招

面对校园暴力

不卑不亢自卫适当;对症下药人人舒畅 第21招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法懂法依法行动;合法权益应当力争 第22招

守护好你的“司令部”

保护大脑谨慎用药精神卫生至关重要 教学日期:2013年12月 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教学日期:2014年2月 教学内容:青少年学法刻不容缓 教学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导入

谈到小明为泄私愤竟纵火一事此案审判长龙岗法院的侯庆山法官认为当前的青少年人群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他们考虑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偏执性处理问题时也易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从这一点来说本案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小明只有小学文化.据他的老师介绍小明是个个性很强很有孝心不善言表的学生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曾主动提出停学.社会知识欠缺和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在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竟然不自知。

侯法官认为小明是犯了罪但他主观恶性并不大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对这样的未成年犯罪人群在严肃审判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进行深刻反思使他们能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美好人生.除司法工作人员应对其帮教外家庭学校政府以至全社会都有义务来关心帮助教育他们尽力将其改造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青少年法制学习刻不容缓(一)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突出

日前记者从某市公安局获悉在8月25日至30日一周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突出。

近日在该市的石景山分局和东城分局先后在三天内打掉了两个盗窃犯罪团伙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名是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8月中旬朝阳分局连续打掉两个骑摩托车抢夺作案的犯罪团伙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破获骑抢案件24起被抓获的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人不满16岁有2人是在校学生.为此警方呼吁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二)青少年法制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专家指出初始犯罪年龄与犯罪率有很大关系.11岁开始犯罪的为65%;12--15岁开始犯罪的为54%;16--21岁开始犯罪的为46%.成年犯罪中早年发生犯罪的比成年后开始犯罪的多七倍.理论上来说预防好青少年犯罪可减少6/7犯罪.今年1--5月份在校中学生犯罪情况(含职高寄宿中专)共计25件41人 其中未成年人32人成年人9人女性5人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25%.占所有案件的2.19%.学生主要集中在职高寄宿学校.涉嫌犯罪的职高生有20名寄宿生有10名中专生有4名普通中学生有7名.犯罪类型多为抢劫寻衅滋事等没有高智商犯罪基本没有预谋.地域相对集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多相识.抢劫物品多为随身听等小件物品也有手机.校园内学校附近犯罪的比较多。分析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相当薄弱。

2青少年法制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要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懂法守法是“做人”的底线.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关心的大事也是千家万户和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法制教育培育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也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坚持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与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丰富青少年一代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符合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保证国家兴旺发达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这种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的伟大复兴中青少年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不仅是关系各种人才整体素质的高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总书记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个五年普法规划中都将青少年列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劳动者;造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合格人才担负起兴国强国重任。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需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进行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它对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就为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也包括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制教育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也有文化知识的成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我国青少年所占人口比重很大仅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就有两亿四千多万人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青少年团伙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增多暴力化程度加剧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当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需要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增强明辨是非抵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个案分析(一)宿舍偷窃 付*男2000级学生.该生于

2002年4月28日晚在学生宿舍偷窃同学的手机一部.鉴于该生事发后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了较深刻的检讨根据《深圳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修订稿)》第八条的有关规定决定给予付*留校察看处分.案例分析:付*趁同学已睡觉之机见某同学的手机就放在书架上顿起贪念“顺手牵羊”将其占为己有.事发后该生在悔过书中写到:“偷东西表面上看是我个人品质的败坏但深一层看它会造成许多其它不良影响:第一这种行为影响了我和同学们的感情和彼此之间的信任;第二造成校内的不良反应.一些同学会以此为戒而一些同学则可能会仿效我就像我当初一样.所以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这方面想法和行为的同学不要抱侥幸心理天网恢恢是逃不过法眼的.要以我为戒记住:一失足成千古恨呐!付同学的教训是深刻的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很容易抵抗不住诱惑作出违纪甚至犯法的行为.偷窃是违纪犯法的行为可因作案价值的大小和情节的轻重不同而受到纪律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二)案例:争执打架

张*男2000级学生.2001年10月7日晚饭时间该生在深圳大学荔山餐厅一楼与管理学院学生李**发生争执其后张*出手打了对方.事发后该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了较深刻的检讨多次看望了对方并道歉及时承担了对方的医疗检查费

用.该生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本应严厉处罚考虑到其认错态度较好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经研究决定从轻处理给予张*记过处分.案例分析:像张同学和李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争执继而动武实属不智.生活中难免有点磕磕碰碰互相礼让也就过去了实在过不去了也应通过正常途径加以解决.高校扩招使更多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面对暂时存在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的拥挤现象学校会尽最大的努力加以改善同学们也应加强自律互谅互让珍惜学习机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与此同时为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行有目标做有规范认真学习学校有关学籍学位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条例和规定也应是每一位同学的必修课.(三)案例:盗用上网账号

李**男1999级学生.该生盗用他人上网账号致使他人经济损失达数百元并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秩序.鉴于该生事发后能主动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学院对该生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案例分析:做一个合格的网民应坚决不做侵犯别人或集体利益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除遵守国家规定的制度外还应遵守公用机房的规章制度.在校内上网为了杜绝和避免账号被盗用用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查询网络流量可尽早判断账号是否被盗;2.经常修改密码不应采用生日学号电话号码等数字信息作为密码密码应包含字母特殊字符和数字长度在6-8位;3.勿将密码授予他人使用或多人共同使用同一账号;4.在使用公共机房计算机上网时要特别注意账号及密码安全切勿保存密码离开时关闭浏览器.互联网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领域影响越来越大成为联系全社会的共同纽带.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计算机网络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2001年11月22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全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同学们请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网络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训是惨痛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每个同学都应该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根据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自觉主动接受法制教育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教学日期:2014年3月 教学内容:预防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见扩展资料)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二、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三、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 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板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见扩展资料)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年为100 备注

1987年 1991年 1997年 13.6/万 21.9/万 30/万 100% 161% 220%1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五、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 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六、新课小结:(用课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教学日期:2014年4月 教学内容:学法 守法 用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3、通过案例学习和分析总结——知法守法的必要性——形成的心理原因——如何用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破坏公物也可导致犯罪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学高一(3)班的王军崔凯赵伟乘门卫不注意悄悄溜进学校直奔四楼高一(3)班教室.王军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然后崔凯和赵伟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乘此钻进教室又开始毁坏其他东西后扬长而去.问:高一(3)班王军崔凯和赵伟三人行为造成后果怎样处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2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王军崔凯和赵伟三人破坏校舍及其他财产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结论: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二、主要内容(一)以案学法知法守法

案例一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怎么办

中小学生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的事时有发生.所谓匿名信匿名电话是指来信者来电话者未署未讲真实姓名或根本不署不讲姓名不让收信人接电话人知道他的姓名.其内容多是辱骂恐吓挑拔攻击骚扰或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匿名信匿名电话会扰乱收信人接电话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注意力分散精神紧张身心受到损害.分析: 遇到这种情况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是: 1.保持镇静:既然来信来电话是匿名说明对方不敢暴露其真实身份是做贼心虚的表现否则何不大大方方留下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呢 所以收信(电)者完全没有恐慌害怕的必要.否则恰恰是上了对方的当中了对方的计.同时对来信来电中提出的无理要求坚决加以拒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让步.2.分析可能:你应该静下来思考来信来电者可能是谁 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来信者的笔迹特点及发信的时间从来电者的音色音调口气口音语言特征等各方面去考虑.再想一想先前和最近和谁有什么矛盾谁对自己有什么要求遭到拒绝或自己有意无意地触犯过谁.经过分析至少可以将来信来电者判定在一个比较窄小的圈子里心里稍微有点数.当自己分析这些事有困难时应该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同学大家共同来分析.千万不要一个人冥思苦想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3.设法弄清:当确认又是某匿名人来电话时你不要急于撂下电话而是用对话方式稳住对方.同时示意身旁的人用就近的电话向电话局服务台查询可以得到匿名电话的号码.在得知对方电话号码后就会知道他(她)所在的地区单位或住所进一步追踪调查一般就可以真相大白.4.及时报告:报告老师和家长也可通过学校报告派出所民警司法部门会对那些经常地情节严重的匿名来信电话事件加以追查和处理的.请同学们记住即使查不出匿名人究竟是谁你仍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心烦意乱.俗话说得好“狗在狂吠骆驼队照旧在前进”只要你行为端正就不怕歪门邪道.案例二收到异性同学纸条怎么办

异性同学之间传递写着超出同学正常友谊界线的话语的纸条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不足为怪.在这种事中产生问题的往往是女同学这一边.虽然还不至于造成人身侵犯但处理不当会对心灵有所伤害.女同学心理脆弱爱面子胆小承受意外袭扰的能力差突然间收到了什么“喜欢你”“交朋友”之类的条子往往没有思想准备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学习受到干扰心理平静被打破.分析: 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纸条 一种方法是:虽然想不通但不说憋在心里.用这种方法处理可能对自己内心伤害最大.想不开堵在心里就象一块石头压在心上会带来恐惧焦虑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写纸条的同学一般是同班或同校的男同学对方见你没有答复可能还会再写纠缠不休.另一种方法是:公之于众.有的女同学收到这种纸条后心内十分气恼.生气之余没有多想或告诉了自己几个要好的同学或当众告诉大家.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对方下不来台感到难堪失去威信无法在本班或本校继续学习下去心灵受到打击.事过之后这样处理问题的女同学也可能觉得过份但后悔已晚.还有一种方法:告诉老师.这种方法要视老师的具体情况.如果老师知道后生硬地批评对方思想疏通不到家或当众点名或旁敲侧击效果都不好.以上三种方法前两种不能用后一种方法要看情况采用.通常比较合适的方法是悄悄地自己答复.你要明确地告诉对方:现在我们不该想这些事更不想谈这些事.我们都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发展品德的时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我们都应该集中精力学习锻炼……

这样干脆明确地回绝对方既可以断了对方的不正确念头又可以保全对方的面子继续维持同学友谊还可以解脱自己卸掉自己思想压力形成的负担轻松学习.如果对方不懂事不明智仍然纠缠那就必须依靠老师和学校解决问题了.案例三遇到什么情况拨打 110电话

110“系报警电话号码遇有歹徒拦劫入室抢劫被绑架流氓强暴行凶杀人等特殊情况可迅速拨打110电话寻求警方的紧急救援.110电话台有公安干警昼夜值班.接电话后会立即通知警察及时赶赴案发地点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枣庄市一位群众发现批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家饭店就餐后拨打”110“电话接警后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迅速出击仅用5分钟就将这个久抓未获的流氓恶势力团伙的骨干分子抓获.”110“报警台被誉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分析: 拨打 110电话时要冷静不要慌乱最好用普通话向值班民警说明发生了什么案件以及案发的时间地点情况有什么要求等.不能轻易拨打110电话一般的并非紧急的情况用不着拨打110应该采取其它适当的办法处理.如果视拨打110电话为儿戏随意拨打必然扰乱公安部门的工作;乱拔110电话谎报”军情“还会受到处理.据报载:1996年12月25日江苏省徐州市的李某就因拨” 110“报假案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警方拘留15天.(二)案例总结

从这三个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事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咎起来不外乎有:(1)家庭原因(2)社会原因(3)学校原因(4)个人原因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心态问题说到底是一种人的心理需求与社会发展状况双向互动的产物.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具有多角度性与多层次性而社会变迁所发生的各种碰撞又决定了青少年对社会现状心理反应的复杂性青少年社会心态具有更大的模糊性与不稳定性这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有着很重要的关系.1失衡与迷茫.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需求相对得到满足然而面对社会发展的种种不平衡青少年的心理表现得十分脆弱.具体表现在:①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大横向比较增多有些青少年对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并没有知足与幸福感特别是在收入方面同高收入者盲目攀比更显得心理极度不平衡.②不少青少年倾向于认为其个人收入与社会贡献相比偏低特别是当其他同龄人得到较好的发展机会与报酬时更产生失落感与不公平感.③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对先富起来的个人致富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怀疑心理认为他们都是在走关系钻(政策法律)空子这就主观上加重了青少年的迷茫心理.2浮躁与行为短期化.当前的青少年群体中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他们对社会格局的新变化难以加以理性化的确认特别是出自象牙之塔的大学学子们.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铁饭碗“没了也不再是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心理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互相攀比之中一种急切的发财欲望不断促使他们必须迅速干点什么.在这种心境中有的人充满幻想有的人则随波沉沦.3自危意识与怀旧心态.青少年在温饱的需求满足之后安全保障需求的迫切性便日益突出.他们需求的是一种理想型的完美社会而真实的社会现象又有较大的反差于是就出现了自危与怀旧的复杂心态这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①某些地方公共秩序混乱与社会治安恶化执法机关的徇私腐败;地方恶势力的出现;犯罪率的持续上升已引起他 教学日期:2014年5月

教学内容:我们依法得到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明确家庭保护的内容,明确父母对我们成长所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学重难点:明确家庭保护的概念,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成长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庭保护”的概念: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

二、听老师讲故事:

1、伍姨夫妇的教子经。

2、傅珍玉奶奶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三、小组讨论:

1、伍姨夫妇教育儿子为什么会那么成功?

老师总结“家庭保护”所概括的五大内容。

2、从法律上看,傅珍玉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总结“扶养”的定义: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照料,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傅珍玉奶奶或者伍姨的子女,你有什么话要对她们说?(可以配上动作)

五、考考你:

芳芳姐姐下夜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立交桥下。试回答问题:

1、请查阅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出女孩的父母违反了下列哪些法律?

2、为了帮助小女孩回家,芳芳姐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六、说一说:

1、你的父母对你的抚养教育付出了什么?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你所了解的属于家庭保护的内容还有哪些?能否举出实例说明。教学日期:2014年6月 教学内容: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标: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教学日期:2014年7月

教学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第二篇: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本课时力求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通过人物在不同环境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接受“公民”这一特殊的身份,结合课文案例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实例,学会运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本人生活照一张;

2.查一查,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并制作资料卡。

二、教学过程

(一)角色转换,理解“公民”概念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从一张照片开始。出示:教师本人生活照

师:你们认识他吗?在课堂上他是老师,你们是------?你知道,在家中,他还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交流:爸爸 儿子 弟弟 师:以后,还会成为什么角色呢? 学生交流:爷爷 曾祖父

2.师:从出生到学生到成年人到老年人,我有一个身份永远不会变。这个身份,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大家都共同拥有,知道是什么吗?------公民

请选择:

A.满18周岁后 B.出生的那一刻学生选择

出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宣言”。

3.板书课题: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自豪的齐读。

(二)案例分析,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我们都是幸运的,一出生就获得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一个刚出生的小公民,却没有那么幸运。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1.出示: 1997年5月,江西省兴国县凤凰村一户人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谢志英。小志英出生前两个月,父亲谢秋生搭乘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汽车相撞,跌入十几米外一座正在施工的水井中,溺水身亡。母亲肖启凤悲痛万分,小志英的出生又使日子更加穷困。为了将来的生活,肖启凤把架车员王国元、水井所有方蕉坑林场以及水井施工者塔下村村民小组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女儿谢志英作为原告之一,成为全国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原告。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认为:谢志英既然已经出生了,她就应该具有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这种权利始于公民的出生,终于公民的死亡,因此,承认了小志英的诉讼权利。

1997年6月19兴国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小志英获得8640无抚养费。

师:小志英是不幸的,可村民们却说,她是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孩子。

学生交流:法律武器使她有了生活费。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享有了该有的权利。

2.出示:这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获得了很多权利,而这些权利将伴随他的一生。

师:今后的她,会慢慢长大。她会和你们一样享受到一些什么权利呢?

学生交流:

受教育、受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物质帮助的权利

3.出示课文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感受到些什么?课前大家还查到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资料卡,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

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

这些权利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男女老少,权利面前人人平等。师:是啊,当你走在城市的街头,你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己:我是公民,我和大家一样,能享受正当的权利。让我们再次庄严宣告: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让我们庄严地向父母、老师宣告:我是共和国的公民!小结: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基本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权利却被剥夺了!

(三)案例思考,学会维权 1.出示课本案例 《还我上学的权利》

(1)小组开展研讨,拿出方案。(2)相互交流: 请老师帮助,找父母谈谈 咨询法律服务所,向法院提起诉讼

师:你们说的都是好办法,如果能说服父母,那我们就不必动用法律武器。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触吗?

2.小品再现(1)出示案例材料 《王爷爷的苦恼》

王爷爷:我的命真苦啊!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子抚养大,现在我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三个儿子谁都不管我贩贩贩

你能否扮演一位法律小顾问,说一说王爷爷的公民权是否受到了侵犯?你准备怎样帮助王爷爷呢?

同桌相互交流,准备表演(2)学生交流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评价

3.在日常的生活中,你的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有没有也是通过正确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生举手任意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发言,同时注重引导

总结:同学们,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让我们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通过正确的途径保护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和谐中,幸福的成长!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二)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选取校园实景,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对校园的美感认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2.本课时由“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引入----明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义务”----结合生活小事件,加深对义务的体验,并体会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3.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提供的案例,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事件无不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将权利和义务的意识渗透给学生。

二、课前准备

1.查一查,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并制作资料卡; 2.拍摄校园的相关图片,选取制作课件;

3.请三位同学,课前准备小品《不服兵役会受到处罚吗?》。

二、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公民有哪些基本的权利? 王老师突然想起,我的一名学生对我说的一件事,你来给评一评: 出示: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的好朋友小华(化名)大声说话,惹得周围的同学捧腹大笑。老师批评他,他还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他赶出教室。现在小华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僵,小华常说:我有受教育权,老师侵犯了我受教育的权利。

2.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大家的意思我明白了,小华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课堂纪律的义务,当然老师在处理时也不能太过于暴躁。看来,我们每一个在拥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有着不可逃避的公民义务。

3.板书课题:不可逃避的公民义务 篇二:五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课 遵守纪律,不做违法违纪的事

教学目的: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 遵守纪律的好习惯.2.懂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3、懂得自觉爱护公物。教学重点: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 遵守纪律的好习惯.2.怎样做到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师: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新世纪的接班人,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守纪的学生。大家说说怎么做才是遵守纪律呢?

二、学习新课

1.表演小品《不能如此开玩笑》。讨论:在学校,我们应该 怎样遵守纪律。

2.看课件 谈谈不遵守纪律做违法违纪事的危害。

3.维护公共安全,法律有那些规定,读读谈谈体会和感想。4.损坏公物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课内实践指导

1.明辨身边是非,明确哪些事是违法的行为。2.完成课后练习,说说自己今后怎么做一名守纪的学 生

四.布置作业

手抄报——“遵纪守法做文明学生”

第二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 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第三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国旗、国歌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课外活动:1.手抄小报比赛。2.开展唱国歌比赛。

六、板书设计:――认识国旗

第四课我们依法得到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

明确家庭保护的内容,明确父母对我们成长所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学重点

明确家庭保护的概念,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成长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庭保护”的概念: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

二.听老师讲故事: 1.伍姨夫妇的教子经。

2.傅珍玉奶奶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三.小组讨论:

1.伍姨夫妇教育儿子为什么会那么成功? 老师总结“家庭保护”所概括的五大内容。2.从法律上看,傅珍玉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总结“扶养”的定义: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照料,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傅珍玉奶奶或者伍姨的子女,你有什么话要对她们说?(可以配上动作)

五.考考你:

芳芳姐姐下夜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立交桥下。试回答问题:

1.请查阅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出女孩的父母违反了下列哪些法律?

2.为了帮助小女孩回家,芳芳姐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六.说一说:

1.你的父母对你的抚养教育付出了什么?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你所了解的属于家庭保护的内容还有哪些?能否举出实例说明。

作业布置

1.熟读关于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2.写下自己对家庭保护的心得体

第五课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第六课防火自护、自救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 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②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㈡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实录.从中学习自救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1.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2室内火灾.从窗户逃生。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4公共场所火灾逃生。5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㈢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XX市XX村XX路XX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㈣小结:(卡纸出示)(全班齐读)

遇到火灾:临危不乱.暗记出口。扑灭小火.不乱玩火。不贪财物、蒙鼻匍匐。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第三篇: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陶咀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第四篇: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本课时力求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通过人物在不同环境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接受“公民”这一特殊的身份,结合课文案例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实例,学会运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本人生活照一张;

2.查一查,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并制作资料卡。

二、教学过程

(一)角色转换,理解“公民”概念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从一张照片开始。

出示:教师本人生活照

师:你们认识他吗?在课堂上他是老师,你们是------?你知道,在家中,他还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交流:爸爸

儿子

弟弟

师:以后,还会成为什么角色呢?

学生交流:爷爷

曾祖父

2.师:从出生到学生到成年人到老年人,我有一个身份永远不会变。这个身份,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大家都共同拥有,知道是什么吗?------公民

请选择:

A.满18周岁后

B.出生的那一刻

学生选择

出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宣言”。

3.板书课题: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自豪的齐读。

(二)案例分析,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我们都是幸运的,一出生就获得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一个刚出生的小公民,却没有那么幸运。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1.出示:

1997年5月,江西省兴国县凤凰村一户人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谢志英。小志英出生前两个月,父亲谢秋生搭乘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汽车相撞,跌入十几米外一座正在施工的水井中,溺水身亡。母亲肖启凤悲痛万分,小志英的出生又使日子更加穷困。为了将来的生活,肖启凤把架车员王国元、水井所有方蕉坑林场以及水井施工者塔下村村民小组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女儿谢志英作为原告之一,成为全国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原告。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认为:谢志英既然已经出生了,她就应该具有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这种权利始于公民的出生,终于公民的死亡,因此,承认了小志英的诉讼权利。

1997年6月19兴国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小志英获得8640无抚养费。

师:小志英是不幸的,可村民们却说,她是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孩子。

学生交流:法律武器使她有了生活费。

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享有了该有的权利。

2.出示:这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获得了很多权利,而这些权利将伴随他的一生。

师:今后的她,会慢慢长大。她会和你们一样享受到一些什么权利呢?

学生交流:

受教育、受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物质帮助的权利

3.出示课文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感受到些什么?课前大家还查到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资料卡,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

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

这些权利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男女老少,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师:是啊,当你走在城市的街头,你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己:我是公民,我和大家一样,能享受正当的权利。

让我们再次庄严宣告: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让我们庄严地向父母、老师宣告: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小结: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基本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权利却被剥夺了!

(三)案例思考,学会维权

1.出示课本案例

《还我上学的权利》

(1)小组开展研讨,拿出方案。

(2)相互交流:

请老师帮助,找父母谈谈

咨询法律服务所,向法院提起诉讼

师:你们说的都是好办法,如果能说服父母,那我们就不必动用法律武器。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触吗?

2.小品再现

(1)出示案例材料

《王爷爷的苦恼》

王爷爷:我的命真苦啊!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子抚养大,现在我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三个儿子谁都不管我贩贩贩

你能否扮演一位法律小顾问,说一说王爷爷的公民权是否受到了侵犯?你准备怎样帮助王爷爷呢?

同桌相互交流,准备表演

(2)学生交流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评价 3.在日常的生活中,你的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有没有也是通过正确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生举手任意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发言,同时注重引导

总结:同学们,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让我们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通过正确的途径保护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和谐中,幸福的成长!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二)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选取校园实景,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对校园的美感认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2.本课时由“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引入----明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义务”----结合生活小事件,加深对义务的体验,并体会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3.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提供的案例,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事件无不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将权利和义务的意识渗透给学生。

二、课前准备

1.查一查,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并制作资料卡;

2.拍摄校园的相关图片,选取制作课件;

3.请三位同学,课前准备小品《不服兵役会受到处罚吗?》。

二、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公民有哪些基本的权利?

王老师突然想起,我的一名学生对我说的一件事,你来给评一评:

出示: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的好朋友小华(化名)大声说话,惹得周围的同学捧腹大笑。老师批评他,他还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他赶出教室。现在小华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僵,小华常说:我有受教育权,老师侵犯了我受教育的权利。

2.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大家的意思我明白了,小华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课堂纪律的义务,当然老师在处理时也不能太过于暴躁。看来,我们每一个在拥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有着不可逃避的公民义务。

3.板书课题:不可逃避的公民义务

(二)案例分析,明确义务

1.出示:这是一个讲述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事: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作为一个公民要承担起公民的责任,才会有公民的权利。依法纳税就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如果不能做到依法纳税,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己做公民的权利。

(1)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体会?

(2)学生讨论、相互交流

(3)小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还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同学交流自己准备的资料卡: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第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个公民的视神圣职责,公民有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第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六、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三)案例思考,深化理解

1.大家课前准备的真充分,所以王老师特别准备了个小品----《不服兵役会受处罚吗?》

带着问题,来一起看一看:

(1)学生小品表演。(2)师:你能看出什么门道来?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

《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或参加民兵组织是第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2.请大家再想一想,上课刚开始我和大家说的那事: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的好朋友小华(化名)大声说话,惹得周围的同学捧腹大笑。老师批评他,他还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他赶出教室。现在小华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僵,小华常说:我有受教育权,老师侵犯了我受教育的权利。

(1)你觉得权利和义务是一回事吗?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讨论,交流

(四)实例导行,学会运用

1.把学生的思考引到生活身边

师:咱们的校园漂亮吗?哪儿漂亮?

生:

花坛

草坪

出示校园的图片

(1)师:如果,有一位同学看着花特别漂亮,也特别喜欢,于是很小心的摘下了一朵花,你觉得她这样做对吗?你会怎样对她说呢?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评价,要用温和的语气,礼貌的语言来劝说。

2.在你的身边有哪些违背义务或履行义务的事例?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再告诉大家。

(1)学生思考,同桌互说

(2)全班交流

总结:同学们,权利保障了我们美好的生活,义务也告诉我们: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1.选取校园实景,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对校园的美感认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2.将课文的案例、知识提炼出来,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也方便按设计的思路组织教学。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本课时的思路:由“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引入----明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义务”----结合生活小事件,加深对义务的体验,并体会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2.依然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提供的案例,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事件无不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将权利和义务的意识渗透给学生。

我也享有隐私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找到引起维护自己隐私的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故事的引入,能自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提高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3、知识目标──知道个人隐私受侵犯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电影《说出你的秘密》视频片段

可以让学生简单概括影片简介

提问:

1、此“秘密”是否可以告诉他人呢?应该不应该告诉他人呢?是不是隐私呢?为什么?

2、什么是隐私,为什么法律要保护每个人的隐私

二、活动:

活动一:直面自己:你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吗?进行一个心理测试:(回答“是”与“否”)

1.将自己的日记、信件等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

2.学校发的各种调查表会认真如实填写个人信息。

3.遇到烦恼马上向他人倾诉。

4.当朋友问及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也如实回答。

5.接打电话或写信时不太关注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6.社会上的调查或网上需填写的个人信息也如实填写。

7.体检时不在乎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活动二:说说你身边有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吗?

公布课前小调查结果:70%学生曾被侵犯过隐私权。侵权主要来自于家长、同学。

三、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发生在身边的侵犯隐私权的具体行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校园内的侵权:如同学偷看日记、信件。传播个人信息。老师调查并公开学生信息等。

2.家庭中的侵权:家长偷看日记、短信、邮件等。

3.社会中的侵权:非法收集他人信息,偷拍、监视器、看病的侵权问题等。

四、探究学习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侵权行为呢?

2、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

3、你有没有侵犯过他人的隐私权呢?

小结: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第一次进行交流,再在全班范围内讨论,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

活动三:

讨论:

某学校学生心理热线咨询活动中80%的内容都涉及隐私权,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侵权行为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探究一.梦晰的困惑。

探究二.妈妈该这样做吗?

探究三.调查表事件。

探究四.监听器可以买卖吗?

探究五.成绩一定需要排名吗?

活动四:

根据刚才的讨论,思考: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保护隐私你有什么好建议?请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几个建议。

总结:

1、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

3、加强防范,预防侵害

4、依法维权

让学生归纳方法,并从点滴小事关注和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也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身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让学生归纳方法,并从点滴小事关注和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也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隐私是每个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也享有隐私权(2)

教学目标

1.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得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

3.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教学重点: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隐私权是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独立意识的增强,对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那么,什么是隐私权?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自己的秘密不愿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师:那么,个人隐私的内容有哪些?你能列举一下吗?

学生举例: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簿、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

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如私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

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日记、照相簿、通信秘密等。

师: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情境一:

同学一:你不能随意看别人的日记„„

同学二:方方在日记里写道„„

情境二:

同学三:李峰又有信来了,我们打开看看写些什么?

同学四:不行!这是他的秘密!

回想: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现象吗?

讨论: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还有哪些表现?

生:有,侵犯我们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也经常发生

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各组的交流结果。(如:小品表演、漫画展示、课间展示等)

一组:父母或老师偷拆未成年人信件。(小品)

二组:发现同学的秘密在同学间传播。(课件)

三组:家长为了解孩子的情况追问孩子交往情况。(小品)

四组:老师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到宿舍翻看学生抽屉。(漫画)

师: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想一想:

丽娟将王涛、李明抄袭别人作业的事情在班里宣扬;

同学将自己上黑网吧的事情告诉老师;

新闻媒体对某些违法现象进行报道和评价。

以上内容是不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

生:不是,同学反映他人和自己的违纪行为,有利于他人和自己改正错误,有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建设,不属于侵权行为。

师:凡是在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涉及正当的舆论监督的情况下,公开他人的隐私都不构成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受任意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

情境案例:

近一个月,初二学生黄某出现了异常情况,黄某不住校,但经常深夜才会家,中午饭也极少回家吃。黄父文黄某是什么原因,黄某说是学习紧张,中午饭再学校里和同学一块吃了,晚自习后,是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黄父半信半疑,便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谁知班主任和黄某的同学都否定了黄某的说法。黄父再三追问儿子,就是不得其果。后来黄某干脆不再搭理父亲,但依然是深夜才回家。黄父心里非常着急,由于自己是公司的经理,没有时间观察儿子的行踪,有担心儿子出事,便让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跟踪黄某„„

议一议:黄父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黄父的行为?

生:讨论回答:他们缺乏法制观念,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有些父母、老师认为这是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表现。

生:有的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自己面前没有隐私可言。总之,父母、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

师:咱们自己有没有责任?

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回答:也有责任,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加强与父母或老师的交流,及时把自己的思想状况反映给他们,这样也可以避免父母或老师的侵权行为。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偷拆未成年人信件,偷看未成年人日记,在背后散布和议论未成年人的身体缺陷等。

师:当侵权行为发生时,你将怎样对待老师、父母或同学的侵权行为?(学生阅读P28页教材后讨论回答问题)

生: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可以与父母、老师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师:(1)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2)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3)同时,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对待自己的和同学的隐私?

生:要管理好自己隐私的物品;对待同学,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相互维护,相互尊重。

三,写一写

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

对同学的日记:不偷看、不随意翻看。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不了解、不公开、不批露、不散布、不议论。

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不追问、不探听、不传播、不得泄露。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不去评价、议论、不得披露。

财产权利受保护

-----怎样花压岁钱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帮助孩子正确理财外,还要通过言传声教使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以及感受亲情,懂得珍惜压岁钱。

课前准备: 了解小学生生日消费的一些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春节给孩子压岁钱,这是多少年不变的习俗。每到这个时候,每到这时候,大家是不是都很高兴 ?

同学们回答:“是”

教师:“那么,你们是怎样花自己的压岁钱的呢?

2.课堂讨论:怎样花自己的压岁钱?(学生自由发言)

3.课堂操作。

(1)讲故事一。幸福小学上五年级的乐乐,平时比较听话,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给他600多元的压岁钱,为照顾他的情绪,他妈妈就没要上来,让他自由支配。可前天我却突然发现,他的钱一下子少了很多,妈妈问他干什么用了,他开始不说,后来逼的急了说了实话,是请他们班的班干部吃肯德基用了200多元,买生日贺卡花用了100多元,和同学到网吧和其他营业性娱乐场玩花了250元。”就在短短的几天里,600元的压岁钱被儿子请客、买生日贺卡花、到网吧和娱乐场娱乐等所剩无几。妈妈知道后很生气,狠很地对他进行了批评。

(2)讨论交流。

①你认为乐乐的做法好吗?

②用压岁钱请别人吃饭、娱乐好吗?

③你以前的压岁钱是怎样花的?哪一次最有意义?

(3)教师小结:乐乐是一个非常讲义气、出手大方的男生,自认为压岁钱是自己挣就可以由自己支配,于是请同学一起去吃顿饭、娱乐,即使全花光了也不是很心痛,但他没有想到家长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我们上学,我们应从小懂得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理解父母辛劳,不可盲目攀比,大手大脚。平时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时髦。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账本,合理支出,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4)讲故事二。小明今年过年压岁钱挣了510元,他数完压岁钱后,盘算着压岁钱该怎么花?心想买一样玩具吧,转眼一想,玩具也已经够多的了,再买玩具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便去和爸爸商量,爸爸提议叫他把压岁钱用于交保险费、学费等。可他觉得爸爸少说了一点,就是把一部份压岁钱捐给贫困山区。因为那里很穷,有些小孩没得读书,所以他想把压岁钱捐给他们。爸爸听后惊讶地看着他,呆了一会儿,竖起大拇指,笑着对他说:“明明,你真有爱心!”

(5)讨论交流。

①你认为小明的做法好吗?

②这和你们以前花压岁钱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你拥有这么多的压岁钱,你打算怎样支配?

(6)教师小结:春节同学们有了压岁钱,不能完全任由自己去花,可以购买文具、作业本、书皮等学习用品,也可以把钱存在银行,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帮自己使用压岁钱。故事中的小明的做法非常可取,用压岁钱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们上学,让压岁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总结和建议:春节每个同学都会挣一些压岁钱,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在“怎样花压岁钱”这个问题上作了认真的思考,相信大家一定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压岁钱,能自觉地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时髦。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账本,合理支出,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让自己的压岁钱花得更有意义。每逢春节日,父母及长辈总会想尽办法取悦孩子,这当中就包括为孩子的腰包“充电”。没有通过任何劳动,孩子就能够得到报酬,钱来得如此容易,他们自然不会珍惜。如今在小学生中间,有一种乱花钱、高消费、消费攀比的现象,归根到底是他们理财能力差,不知道该如何支配金钱,不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金钱。这次活动以小学生中最常见的“花压岁钱”现象为例,引导他们学会理财,其实学会理财不仅仅是学会花钱,更是一种构建生活的方式,相当于一种技能,学会理财这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以后孩子的独立生活也将起到重要影响。

参与权利受保护

一,教学目标

1,由故事引向学生对自己的审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2,案例与生活事例相结合,有坡度的让学生逐步加深认识、体验。

3,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享有参与权

二,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并组织部分学生排演

二、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说感受

1.听课文故事《出去是为了回来贩贩贩》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人公求学之路的艰辛

学习条件的坚苦,国家对教育很重视

教师引导: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求学之路?你珍惜了你的受教育权了吗?

(二)创设情境,是非评说

1.在生活中,总有些权利发生碰撞的时候,你瞧:

(1)同学表演小品,创设情境:

情境一:课间

一名学生在课间听音名,音量较大,影响到周围的学习。

情境二:罚抄作业

张茹同学作业没做好,老师罚抄50遍。

情境三:家长看日记 妈妈担心李萍学习不专心,所以问李萍要日记看来了解孩子的想法,李萍不同意,认为日记是自己的隐私,为此争执不休。

(2)是非众人评说

师:看了这个小品,再仔细一想这小品离我们并不远。这小品发生的事,可能我们也碰到过,请同学们先评说一下故事中的人物。

学生评述

(3)师: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小辩论

刘小明的妈妈工作很忙,总是不能在家陪他,又担心他自己跑到外面有危险,还耽误学习,就经常把他反锁在家里。他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他的公民权?

甲方:刘小明的妈妈的行为侵犯了他的人身自由权。

乙方:刘小明的妈妈也是为了他好,再说刘小明是未成年人,他妈妈有权这样做。

(1)学生读材料,思考自己的观点,会支持哪一方。

(2)分组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教师小结。

2.事例评说,任选一例

(1)出示事例

事例一:

五(4)班中队委根据自己所在城市创办卫生城市的需要,号召全班同学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城市的这项重大程。但王士强等同学认为,我们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参与。

你同意王士强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事例二:

彭飞是一个“宠儿”,在家里不做任何家务事。他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没有从事家务劳动的义务。当妈妈安排他做一引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总是说:“我还小着呢!”

你是不是认为 个未成年人的子女、未成年的学生、未成年的社区成员就没有应尽的义务呢?谈谈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材料,整理自己的意见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总结:在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同时,知道了什么叫未成年人参与权,是指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并就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平等入学不歧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助残设施,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体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4、培养、提高学生情感体验、调查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疾苦,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友爱之情,树立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图片。

2、学生搜集1些优秀残疾人的故事资料,了解生活中助残设施。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欣赏无声的音乐会

播放录相(无声)

师:你欣赏到什么?

生:没有声音,很可惜。

师:是啊,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这短短的几十秒多么令人遗憾啊!然而,就在这片蓝天下,有些人许多年甚至是一辈子都听不到声音,他们是谁呢?(聋哑人)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除了聋哑人(盲人),还生活着许多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生理缺陷的残疾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聋哑人、盲人、没有胳膊的人、没有腿的人等)。

师:我们在生活都见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用真诚的主走近残疾人吧!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2)体验探究、理解残疾人

当你欣赏蓝天白云的时候,当你聆听美妙动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快乐奔跑游戏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群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活动来体验一下吧!

1、手语传话

请1名学生配合老师。老师会在这位学生耳旁轻声地对说1句:我爱家乡安庆。这位同学不能用嘴说,只能用手势表述。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肢体语言,猜猜刚才老师对他说了什么?两3个同学猜后,请他们谈谈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感受:不好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不容易知道他到底想什么„„?

师:生活中的聋哑人,他们听不到别人说什么,不会用嘴说话,每天只能用手语跟别人交流,他们多么不容易呀!

2、单手穿衣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模拟活动。

全体起立,用最快的速度把外套解开。为什么做得又快又好?双手配合做起来简单、容易。

现在,请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记住:活动中左手始终不能离开你的后背。请用你的右手把刚才解开的衣服扣好,时间2分钟。

在学生单手穿衣模拟活动中,老师随时采访,请学生谈谈1只手穿衣服的真实体会:太难了,难死了„„。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验到了: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来说却不那么容易。

二、互动交流、尊重残疾人

单手穿衣都那么难,设想一下,如果失去双臂,情况又会怎么样呢?生:没法做事„„。

下面,老师就要为大家介绍1位失去双臂的朋友,他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播放刘伟录像)

看了这感人的1幕,孩子们,你们想对刘伟说什么呢?

(小组讨论)

生1:刘伟,你真了不起,虽然失去了双臂,却学会了游泳。

生2:刘伟,你真棒,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立志自食其力。生3:刘伟,你虽然身有残疾,但你做得比我们还要好。

„„

师:刘伟身残志坚。他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乐观地生活着。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教材79页就为我们介绍了几位,看看他们是谁?生:成洁、桑兰、乙武洋匡。师: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先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你最佩服哪位?

生1:成洁,她和我们年龄相仿,失去了双臂,却以足代手。

生2:桑兰,她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尊重。(板书——尊重)

生3:乙武洋匡。出生时就没有4肢,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学会了游泳、跳绳、作画等,还考上日本的名牌大学呢。

思考:我们从他们几位残疾人朋友身上学到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言:

1、顽强的精神;

2、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3、自信、乐观的饿生活态度。

看看豆博士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吧?

请把书翻到79页,1起读豆博士的评价语。请读出残疾朋友对待生活的自信、乐观以及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

三、友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1、师:尽管如此,残疾人毕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共同关注。为了方便残疾人的生活、学习,你还知道社会上做了助残举措吗?

生:马路上铺设专用盲道,建立特殊群体教育学校、无障碍通道、电视台的哑语新闻、人民币上的盲文„„等。(在马路上有黄色的方砖,那就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在我们县东关有一所特殊学校,就是给这些残疾人所建设的)出示图片

2、师:作为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在全班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四、总结巩固,情感升华

孩子们,关心爱护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他们的生活更方便、快乐,让奉献自己的爱,让世界在爱的呼唤中更加灿烂美好!伴随着爱的奉献的歌曲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人格尊严受保护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得尊重他人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品行表现

评价所用的词

名誉

优良

(诚实、善良、正直等)

(好的名誉)

不良

(奸诈、邪恶、卑鄙等)

(坏的名誉)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101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讨论:

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

谩骂他人

横过马路要注意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横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产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五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a.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横过马路时须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没有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地方应走人行通道;在没划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斜穿、猛跑;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并遵守交通信号;在设有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过马路。

b.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不抢。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长途客车、中巴车时不能贪图便宜,乘坐车况不好的车,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为这些车辆安全没有保障。

2.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最好能绕行。3.行走当中一旦遇险的自救措施

应该跳到汽车前罩上,两手抓住罩子,向外侧翻滚,掉到车子的侧面。身体着地时,最好是肩部先着地,双手要抱住头部。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骑车上路守交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法制教育,使学生认识标志牌的作用,了解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明确遵守交通规则,创设良好交通环境的重要性。

3.思想目标:使学生明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对社会成员的交通法规教育,共同创设良好的交通环境。结合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充分认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认识交通标志牌,掌握其用途。

教学准备:

1.交通标志牌8块。

2.排练相声《飞车英雄》。

3.一段录像及知识竞赛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入正题

老师就请大家看一段来自生活中的故事,仔细看。(观看录像)

看完录像后,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二、出示照片,交流感受

是呀,交通事故非常可怕,它小则使人们肢体致残,大则危及到人们生命安全,我们骑自行车时必须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板书: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三、讨论明理,指导行为

讲到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老师就想问:大家你们熟悉自行车吗?

你知道自行车上的哪些部位是安全装置?起来什么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铃、刹车、锁)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铃、锁和刹车等安全装置必须要齐全有效,但是骑车时不懂或不遵守交通规,也是很容易发生事故,请看,这些同学是怎样骑车的?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是啊,骑自行车时不准双手离把和撑伞骑车;不准搭肩并排和合骑一辆车;不准骑车追赶;不准攀扶机动车;不准快车道上行驶;不准骑车带人;不准超重、超长、超宽、超高带物„„我们再完整地读一遍。

下面,我们来听一段相声:《飞车英雄》

听完相声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你们会骑自行车吗?

你是几岁学会的?你在什么地方学会骑自行车的?

其实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不满十二周岁一律不准骑自行车,因为自行车的构造是根据成年人设计的,骑车人必须具有一定体力、智力和骑车技术,还需要有一定的交通常识及分析、判断能力,要遵守交通规则,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道路上除了交通警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忠于职守、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它们是谁呢?(出示交通标志),想和这些“交通警”交朋友吗?那就快快行动吧!你都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学生介绍。你们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谁来告诉大家?

四、学以致用,演示训练

我们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现在请位同学把这些交通标志,分别贴在相对应的道路上。

生活中的交通实例,让我们知道骑车出事故的都是骑车时不遵守交规则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教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骑车安全。

五、知识竞赛,情感升华

请红队各选一名代表完成1、2两小题。

请黄队回答3、4两小题。

第2题,也就是最后一题,抢答题,下列是什么交通标志?准备好。

公布比赛结果。

(学生写安全警示句、安全宣传语)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常用的交通标志,熟悉了与行人有关的交通法规。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将交通规则牢牢记住,让“交通注重一分安全,生活增添一分安宁”,真正做到“高高兴兴地出门,安安全全地回家。”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二、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三、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四、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五、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六、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

(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三、学唱小学生安全歌

小学生安全歌

安全像眼睛,时刻陪伴我. 安全像耳朵,时刻提醒我. 安全像长绳,处处连着我. 自我保护很重要.安全常识记心上. 下课出教室,走向运动场. 不狂奔不乱跑,楼梯道路礼先让. 游戏应安全,预防意外伤. 玩具和棍棒,切莫带身上. 活动要有序,防止意外伤. 实验课上认真听,安全事项记心上. 实验过程用心想,操作细心防受伤. 信息课上要记住,电源插座莫乱搞. 食品卫生要记住,不在小摊乱购物. 你和安全交朋友,身心就会保健康. 学习才会步步高,生活就会更美好!

个人信息不泄露

教学目标:

1.了解个人信息的含义,了解泄露个人信息可能的因素。

2.掌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的技巧,掌握在网络活动中个人信息的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3.初步了解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知道个人信息泄漏容易造成的不良后果。

4.认识泄露个人信息的危害性。

5.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意见。

6.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个人信息的内容及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2.掌握在网络中基本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QQ聊天遭遇,提问: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分别以注册BBS论坛、家校互动用户为例,区分填写个人资料的不同场合。

二、个人信息的定义

提问:你能列举出哪些个人信息?

归纳小结;

教师给出个人信息的定义:一切可以识别本人身份的所有?数据资料,或是有关个人的一切数据、资料。

三、网络聊天中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提问:你是否有过网上聊天的经历?请你谈谈自己的经历(如聊天的地点、时间、内容、感受等等)。读故事,提问:小明应该回答什么?

四、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4个案例,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网上银行的理财经历; QQ号被盗;?可怕的黑客;?使用公共电脑后的**。

五、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通过故事和案例分析,总结:网络中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有哪些?

1.上网聊天泄露个人信息;

2.登陆虚假网站;

3.中病毒;

4.被黑客攻击;

5.上网留下痕迹;

六、拓展

讨论:如何尽可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1.上网聊天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2.不轻易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

3.安装正版杀毒软件;

4.使用公共计算机后,清除上网后系统保留的个人信息;

5.对重要文件加密;

网上有大量黑客、病毒、流氓软件窃取个人信息的事例,请上网搜索把

内容整理下来,留待下节课讨论。

虚拟世界不沉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正确认识虚拟网络世界的利弊。

2.建立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特别是掌握《全国青少年

网络文明公约》,培养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客观地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树立发挥因特网的积极作用,主动抵制其消极影响的观念。

2.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能深刻认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消极作用,养成健康的网络态度和心理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事物层出不穷,这些虚拟事物正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已有经验,我们一起来讲座一下:什么是虚拟世界,它和现实事物的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在互联网上所表现出的“虚拟世界”是以计算机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交流。我们称这样的网络环境为“虚拟世界”

它真实的人类虚幻地存在,时间与空间真实地交融,这是虚拟世界的最大特点。

常见的有QQ、网络游戏、网友等。虚拟世界有哪些作用呢?

二、师生活动

针对两则案例及虚拟世界的认识,讨论:

1.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2.你认为“虚拟世界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3.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如何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补充一个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的案例

讨论学习:

虚拟世界的优点:拓展了我们的交流范围,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4.教师小结:要正确认识虚拟世界的利弊,充分利用虚拟世界的优势。

对待虚拟事物的态度:

1.正确认识、对待虚拟和现实生活

2.虚拟世界的优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距离,气势磅礴了我们学习和获取住处资源的范围。我们利用这一优势,把虚拟论坛、社区等变成拓展我们学习范围的手段之一。

3.青少年应该从多方面拓展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知识,虚拟自己的眼界,不应该反网络娱乐作为自己唯一的爱好。

4.有目的地上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5慎重结交网友,不随意透露自己及家庭的真实信息。

6.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三、课堂小结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有利有弊,我们要充分应用其积极的方面。避免消极因素。网络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和制裁。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自觉去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能让人安全、舒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让每一个网民受益。

社会网吧不进入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白“网吧”的危害性,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上网吧所带来的危害,能够自觉的明辨是非,远离网吧从而专心学习。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网吧危害的材料;

2.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现状与根本原因;

3.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对网吧的环境有何感受?

2.上网的人员都是那类人?都做些什么?

3.青少年上网吧都做了些什么?你知道的有哪些危害?

4.你认为上网会不会影响到学习?

5.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有哪一些?

二、认识网吧的危害

课件演示:

1.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的三则社会新闻

2.列举网吧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三大魔爪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上色情

网络游戏:

3.讨论除此之外,网吧的危害究竟在哪呢?

(1)、摧残身体

由于网迷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癫疯地步,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加之网吧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对身体的危害不会亚于大麻,白粉。导入视频说明

(2)、心理受损

由于网迷对上网有着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导致心理变态、心态扭曲。许多未成年人一旦上网,便无法把握,将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网吧里,老师批评、家长生气,从而加重心理负担,致使学业受影响。列举新闻事例。

(3)、滋生是非

诱发犯罪

进出网吧的人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小的几岁,大的十七八岁。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经常有打架斗殴的事在网吧发生,成为滋惹是非的一大聚集地。列举新闻事例和相关视频。

(4)、影响学业

有一位网迷写道:该死的网吧呀,你夺走了我的学业、夺走了我的大学,我咬牙切齿,切肤心痛!但我就是不能自控!由此可以想象到他们游离的眼神、胀红的眼睛、疲惫的心理到底有多少精力去搞学习。

(5)、安全隐患

大多数网吧都未请专业人员安装设备,也未经消防、安全、文化、卫生等部门允许,其营业场所的电脑安放的密度、电脑走线、安全出口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列举新闻事例和相关视频。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看到一幕幕沉迷网吧的悲剧,这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求知、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为今后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做好准备。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能因贪图玩乐而遗憾终生。

四、提出倡议:

告别网吧、拒绝诱惑;

远离网毒、战胜网魔。

第五篇: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

国旗,国徽,国歌与首都是国家的主要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教学准备:

1.歌曲《国歌》《红旗飘飘》,法博士的法规等。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

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板书:第3课国旗,国徽,国歌与首都是国家的主要标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国家领导人的周围。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

5.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

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出示法律法规)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大会堂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第二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

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地连续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

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三课

我们依法得到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 明确家庭保护的内容,明确父母对我们成长所尽的职责和义务。

教学重点 明确家庭保护的概念,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成长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教学过程 摘要

一.了解“家庭保护”的概念: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

二.听老师讲故事: 1.伍姨夫妇的教子经。

2.傅珍玉奶奶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三.小组讨论:

1.伍姨夫妇教育儿子为什么会那么成功?

老师总结“家庭保护”所概括的五大内容。2.从法律上看,傅珍玉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总结“扶养”的定义: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照料,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傅珍玉奶奶或者伍姨的子女,你有什么话要对她们说?(可以配上动作)

五.考考你:

芳芳姐姐下夜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立交桥下。试回答问题:

1.请查阅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出女孩的父母违反了下列哪些法律?

2.为了帮助小女孩回家,芳芳姐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六.说一说:

1.你的父母对你的抚养教育付出了什么?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你所了解的属于家庭保护的内容还有哪些?能否举出实例说明。作业布置

1.熟读关于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2.写下自己对家庭保护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

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

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出示讨论题:

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

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

(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学说后再展示。

(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我们要不要听他们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中交通警察的图片)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案,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

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国家还用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

三、学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

1、指导学生阅读后,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家于1988年8月1日施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它不仅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2、叫学生边读边议。

(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

(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让学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制定这些条例的道理。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守的。

四、模似从学校到书店的活动,其中设置了许多“关卡”,让学生实践。

五、总结:

通过 “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学习,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边播放音乐)

第五课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邪教,邪教的特点是怎么样的?知道邪教汇给人们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教育学生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好品质。遇到有人搞邪教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点难点:

1、了解邪教的特征,知道邪教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2、教学学生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好品德。遇到有人搞邪教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以故事引入,揭示新课。

在一些贫困山区,一些村民生病不是遵医治疗,而是有病求神拜佛,结果耽误了时间,加重了病情。巫医的胡言乱语,导致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加重病情,或身体致残,丧失劳力,甚至致死。

案例:求神求到个个抽风,急送医院人人痊愈

某村唐家十口人同患抽搐怪病,唐家人不是积极到医院救治,而是请来“风水先生”看风水,然后按“风水先生”的意思拆羊圈、毁厨房,祈神拜佛,结果事与愿违,一家人仍然抽搐不止。

后来县医院得知此事,把他们送到医院救治,并请来北京、上海的专家会诊,确诊一家人得的是癫痫病,经过治疗,一家十人痊愈出院。

(2)、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说说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学生交流,揭示新课。

(4)小结:封建迷信真是害人不浅,它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给自己制造压力,而且还会给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封建迷信千万要不得。

2、观看录像,明确特征

(1)观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残害人们的录像。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2)讨论什么是邪教组织?它的特征是什么?(3)邪教的危害有哪些?

3、小品表演,崇尚科学

(1)、学生自主表演各类小品,知道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2)、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崇尚科学,反对邪教?(3)、讲解有关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辨析明理,加深认识

A、提供事例。

(实物投影)师:下面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①春游时,小明在郊外的小庙里向泥菩萨叩头,求神保佑他考试取得好成绩。

②李东不小心摔断一只手,风水先生说是李东的卧室里有一股妖气在作怪,于是李东的爸爸就花钱请人把李东的卧室给拆了。

③有一次,张伟睡觉时,觉得有个黑乎乎的东西压在身上,喘不过气,翻不了身,有人告诉张伟说是“狐狸精压身”,张伟一点都不相信,他到图书馆查了资料,知道那是自己睡觉的姿势不对造成的。

④王芳生病了,奶奶去巫婆那儿求了一道符,烧了冲水给她喝。

B、学生分组讨论,判断说理。

C、让学生自主选题,判断说理。

第六课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教学过程:

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见扩展资料)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 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板书)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见扩展资料)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湖南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年份犯罪比例 以1987年为100 备注

1987年 1991年 1997年 13.6/万 21.9/万 30/万 100% 161% 220%1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新课小结:(用课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典型例题

1、湖南省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 2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 A.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C.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所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

分析与解答:

未成年人的涵义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目标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答案:BC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我国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外,另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B)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法 D.民法通则

2、组织学生观看我国首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电影《为了明天》,并写出观后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或者出一期板报,评出优秀作品。

3、结合本课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的少年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到当地的拘留所、少管所参观,观看违法人员的改造情况,让违法人员讲述他们的违法经历,即所谓的“污点教育”。分析这些违法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第七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 22

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

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

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八课

认真我校《教学楼文明卫生公约》和《厕所文明公约》,养成良好在校卫生行为习惯。

活动主题:

学习公约,养好习惯

活动准备:

阅读了解:《教学楼文明卫生公约》及《厕所文明公约》

活动过程:

导语: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

1、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解《教学楼文明卫生公约》

2、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解《厕所文明公约》

3、针对以上公约,对照我们小学生日常在校行为习惯?谈一谈。

4、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发言

(1)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

(2)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改正呢?

5、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 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2)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3)要努力克服乱倒垃圾的坏习惯。在卫生保洁或值日时,无论走再远的路,都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容器中,且不可乱倒;

(4)捡拾地面上废弃物。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5)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每个人都保证做到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从根本上杜绝乱扔乱丢现象。

(6)注意入厕卫生。

6、班主任总结。

下载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 法 制 教 案 学校:茅田乡封竹小学年级:五年级教师:余建鄂安全与我同行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9.4 星期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4次)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课题名称: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

    五年级法制课教案 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法: 通过案......

    2013法制教育全年总结

    托里二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 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 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

    2013法制教育全年总结

    比西巴格乡库库什第一小学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 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 育......

    五年级法制教育

    栗慧蓉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义井小学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

    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学科渗透 法制育教学 设 计【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 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年级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