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培训故事
大智若愚 赢在糊涂
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说我糊涂,其实我不傻!只是世事多变幻,创业难,败家快,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其实是,明哲保身,大智者往往大愚,聪明者多,能过“愚”字关者鲜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1)糊涂人聪明一世。
人应该学会聪明,学会生存之道。但不是学小聪明,小聪明的人能聪明一时而不能聪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涂的人,虽不计一时的得失却能聪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领域就是这种现象。
清代的郑板桥在自己奋斗了一生即将离去之时,留下了“难得糊涂”这一名训,是不无道理的。仔细品味,它竟适合于人性丛林中的某些领域。
糊涂与清醒是相对应的。清醒意味着理智与理性,人要想在丛林中行走必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样才不致于决策失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和别人竞争,去战胜别人,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说“糊涂”自然无它的领地了?不,有,尽管很少,所以才难得。
在人性的丛林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对手?可以依靠谁,不可以依靠谁?应该怎么去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去上台阶?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清醒。这是生活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起码的生存条件。离开了这些认识,我们将生活在一片盲目之中而不知所措。
在与上级相处的领域里,糊涂总比聪明好。萧何便是很好的例子。当年与刘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辈,而最后皆被刘邦和吕氏疏远和加害,唯有萧何能安度晚年,为何?萧何确实有一幅难得的糊涂。他从来对一些大事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刘、吕便放松了对他的注意,从而聪明地保全了自己。
上级毕竟有他的权力,一旦你表现出才智超过他,他便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他不会让你长期这样下去的,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必然,一旦你是位特聪明的人,你就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处处张扬你的聪明和才智,要尽量装得糊涂一点,装得不如你的上司,让他获得一种优越感,让他陶醉于他的成就之中,而你则小事糊涂一点,大事注意一点就行了。这样的糊涂,并非显示出了你的无知。只要能保全自己,还是应该这样的。
聪明的读者,但愿你能聪明一世。而不要聪明一时,也不要糊涂一世。既然难得糊涂,那就不应该多,适可而止为最佳。
(2)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终,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点“愚”。不败人生,“才”不外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而且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往往与这一优越感有着极大的关联;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幼稚或愚蠢,那种优越感便会给自我一个爽快的奖赏。反之,优越感由于感到自我的失败,而这失败是对方造成的,因而便会产生一种近乎专横的粗暴,并通过情绪和行为或语言把这种粗暴施加于对方,甚至于是一种不挫败对方绝不罢休的厌恨。
所以,这是一个可怕的阴暗领域,然而,它又是那么普遍地存在。作为人的劣根性,它象个幽灵,缠着人类不放。我们看不惯这一可恨的家伙,但却拿它毫无办法。在此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尽管在日常交际中,我们时常感到有某种东西在驾驭着人们的情绪,我们一不小心,它就要煽起对方的怒火与厌恨,更糟的是,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因而就让对方忽然就对自己冷淡了起来。
我们之所以这么无知,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在犯着同样的毛病:自作聪明,过分相信自己。就是因为这毛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因抓住对方的缺点或错误而没加遮拦的加以指出,而这极大的伤害了对方精心为自己构造的优越感。又或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抓住一个显示自己聪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对方能注意到自己的智慧,而这无疑使他的优越感感到极大的不满。而事实上,我们的“无意”也并非真正的无意,而是我们习惯了“有意”之后从而对“有意”产生的一种淡漠的感觉。这种“无意”往往就是最为深刻的“有意”。
约翰〃华纳梅克曾说:“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放大镜,当他们希望时,就用它来看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有些人”是多么保守的字眼,华纳梅克对人类社会也太过温和了,因而才显得那么留情面。“别人的不完美”往往给观察者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满足感,而同时忘记了自己身上也有着同样的不完美。而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才智,看到他人的成功时,我们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妒忌,甚至还会因此而对他产生一种毫无来由的厌恨与不屑,当我们看到荧屏上的这类形象时,我们打心底里发出鄙夷的哼声,而此时,我们却多么可笑地暗自认同了自我。
“你的愚笨,便是他的骄傲;你的聪明,便是他的耻辱。”
(3)处事不要太认真。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做人是一门学问,甚至是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求原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得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不可救药了。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斗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臵,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顾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别有原因的,不知哪一种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侮辱了你的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与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什么后果,那就犯不上了。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假如对方没有文化,一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很没面子。另外,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摊他痛苦的义务,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容过他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用呢?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规范化角色,克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体面的商人,还有广大工人、职员,但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即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规矩和种种要求、束缚,还原了你的本采面目,使你尽可能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距,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还要考虑对错、妥否,顾忌影响、后果,掂量再三,那不仅可笑,也太累了。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所以,处理家庭琐事要采取“绥靖”政策,安抚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具体说来,作丈夫的要宽厚,在钱物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马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给娘家偏点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别往心里去计较,那才能显出男子汉宽宏大量的风度。妻子对丈夫的懒惰等种种难以容忍的毛病,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切忌唠叨起来没完,嫌他这、嫌他那,也不要偶尔丈夫回来晚了或有女士来电话,就给脸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审个没完。看得越紧,逆反心理越强。索性大撒把,让他潇洒去,看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会给他教训,只要你是个自信心强、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再花心思也不会与你隔断心肠。就怕你对丈夫太“认真”了,让他感到是戴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那才真正会发生危机。家里是避风的港湾,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狼烟四起,鸡飞狗跳,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把握了。
上面曾提道,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这位先生的确修炼得够可以了,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岂非人生一大幸事乎?
(4)谁是英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以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论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
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莱、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的境界。
小聪明着眼于炫耀,大聪明则致力于事业。
第二篇:培训管理故事
托尔斯泰的宽容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客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
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把他当作车站的搬运工了。
托尔斯泰急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说:“谢谢啦!”随手递给托尔斯泰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
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正巧,女士身边有个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大声对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
“啊!老天爷呀!”女士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面儿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会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出什么事来啦。”
“太太,您干吗这么激动?” 托尔斯泰平静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点睛:
宽容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宽宏大量是现代领导者、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品质。社会心理学中,把宽容理解为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加以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以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
宽容首先表现在能容忍下属对自己的不满。下属的责难和抱怨其实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让下属讲话,既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使自己做到兼听则明,又可以从中得知自己的不足,便于改正。同时,这也更加利于你了解下属,为自己所用。美国《中小企业人事管理二十四条》中写道:“记住,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所以,应该记住,下属万马齐喑之日,必是你领导失误之时。
领导者的宽容还表现在能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有高峰必有峡谷,才干越高的人,缺点往往也越明显。用人,在于求其所长,而不在于求其完美。
如果一个领导者,老是挑剔下属的毛病,就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反感,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工作中的发挥,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管理者只会把工作硬塞给下属,而不给他们应有的权限。一旦工作不能朝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的话,他们就会安心不下,训斥下属,缺乏宽容,很难原谅下属的错误。下属跟着这种领导干,总觉得有点提心吊胆,不敢放开手干,因为怕犯了错误,而得不到起码的一点谅解、久而久之必对工作失去热情。而胆怯的下属遇上这样的领导者就会畏缩不前,领导者不说让他干,他就不会在工作中主动去干,因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这样一来,他们就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常会感到周围的空气不新鲜,有一种憋闷感,有时候刚想表现一下,但因领导者的一句话,或同事的一点劝告,干脆全盘放弃,拍屁股走人。因此可以说,宽容是一则重要的用人之道。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能想得开,看得远,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从大局考虑,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人才要学会宽容。
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领导者不仅善于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而且还鼓励下属犯“合理性的错误”,不犯合理性错误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一点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完全不同。何谓合理性的错误呢?是指在工作中,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战争”中,对于担有一定风险的经营决策,敢于开拓,勇于承担风险者,或因对手过强,条件不足,或因对方配合不够,不守信用而产生的错误和问题。至于知法犯法、怠工懒惰、莽撞胡来自然不在此列。
第三篇:酒店管理培训 经典管理故事集锦一
酒店管理培训 经典管理故事集锦一
为了让你知道和掌握更多对你有用的知识答案,你可以点一下本页右上方我的百度账号或搜一下我的名字。
冬天不要砍树
一个孩子与父亲一起来到一个小农场。孩子在玩耍时发现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孩子伸手碰了一下,只听“吧嗒”一声,树干折断了。
孩子对爸爸说:“爸爸,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在种一棵。”可爸爸阻止了他。他说:“孩子,也许他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去之后他可能还会萌发抽枝的——它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
果然不出父亲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无花果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树一样在春天里展露出生机。其实这棵树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树枝繁叶茂,绿荫宜人,和其他的伙伴并没什么差别。
那个孩子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的遇到类似的情形。小时候背起字母来都结结巴巴的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的那位最淘气、成绩差的一塌糊涂的巴斯克,后来是大学的优等生,毕业后自己创办了一家红火的公司。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自己的儿子布朗。他幼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小学教师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放弃对儿子的希望,一直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现在,布朗顺利地完成了大学课程,担任了公共图书管的管理员。
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三个手指能动弹,就是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
“冬天不要砍树”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当年的那个男孩,靠着这句话顺利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家族和事业上的危机。他深信:只要不轻易放弃,凡事都有转机。
评:困难和挫折是一时的,而生命力却是顽强的。再大的困难和挫折,即便一时不能战胜,只要能坚持生命的信念顽强地挺过去,事情总会有转机的。
伟大诗人雪莱这般高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蜗牛与雄鹰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第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
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
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但不同的是,蜗牛在爬的过程中不断的掉下来,掉下来再又不断的往上爬,在它掉下来还在往上爬的时候,实际上它收获的就已经比雄鹰多了,这种收获是心灵上的收获,但是只有是心灵的收获才是不会失去的,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很容易的就达到了,那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只有在失败中一次一次的成长,你才能够得到进步!
如果让我在二者中间选一个,那我毫无疑问是选择蜗牛。因为蜗牛它在失败了那么多次以后依然能够坚定不移的朝着它的那个目标走。
尽管它花了时间是雄鹰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它收获的也必将是雄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只雄鹰能够飞上金字塔顶端那是理所当然,你会觉得奇怪会觉得感动吗?你不会。反之,一只蜗牛在它不断的失败之后,通过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最终爬上了金字塔顶端,你就会觉得它是多么的了不起,当它今后回忆起来的时候,起码还有令自己生命感动的日子,为此,它可以写下回忆录,以此来激励其他的蜗牛永不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别被坏心情所奴役
任何人都会无缘无故地情绪低落起来。碰到那种日子,你就会感到样样事都不合意,你憎恨生命,甚至是自己的发型。平服自己的心情,是基本的生活技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会。以下就是让你抛弃坏心情的方法。
方法之一:出汗。也许你根本就不相信,无论是轻微的周期性情绪低落,还是严重得要见医生的精神抑郁,运动都可以帮上一把。
一个保险经纪人每逢心情低落时,便跑去游泳。“游它几百米后,回家便倒头大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好像不开心的事都赶走了。”
让自己忙碌做一些事情,不管它是不是小事,如把影碟分类贴标签,这也可以让你感到有一点成就感;或者从工作清单中删减项目,这样不至于让你感到一事无成。可是,你还要避免做一些让你生厌的工作。
假若把影碟分类会让你更烦躁暴戾,那你还是去为你的爱犬修剪头发吧。
方法之二:请人服侍一下。去美容院做一个脸部按摩或脸膜,或者到发屋洗头、油,总之,当心情坏的时候,让别人善待一下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值得纵容的”。
方法之三:歪曲事实。是的,你患上了流感。可是,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借口可以使你不用上班,赖在床上看小说、吃葡萄?学习从另一个角度看事物,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认知重组。你错过了升职机会,但你仍是个好妻子、网球高手和插花专家。把你这些长处一一列在纸上并放在钱包里。如有需要,不妨“小器”一点。你不记得自己在上中学时演讲比赛中赢得全场掌声,还捧走了冠军奖杯?你还可以打电话给妈妈,请她再讲一次在你14岁时,你怎样勇敢地撕碎了那封文理不通的求爱信。
方法之四:暂离自己。换一身衣服,跟着音乐大唱大跳,或者闭上眼睛,边听着恩雅的音乐边“静坐”。暂时“离开”一下自己,闷气亦会随之减少。
方法之五:主动出击。哪个朋友两个星期没来电话了?你不能这么想:“她从来就不喜欢我。我再没有其他朋友,我很寂寞。”你必须摆脱这种想法。相反,你要告诉自己:“我有很多爱护我的朋友,同样,我也有很多值得关心的朋友。”之后,相约一位你曾经承诺“我会找你”的朋友共进午餐,即使那已是数月前的事情,你可以借此来显示自己是受欢迎的。
方法之六:实现梦想。切实做一些你经常说“会”做的事情;更换过期的身份证、收拾行装到“丝绸之路”去、每星期写一封信给他„„有什么比实现梦想更让你振奋的,以轻松的心情去克服孤独。
老虎的孤独
作为森林王国的统治者,老虎几乎饱尝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全部艰辛和痛苦。它终于承认,原来老虎也有软弱的一面.它多么渴望,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 能在犯错误时得到哥们儿的提醒和忠告。
它问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吗?,猴子满脸堆笑着回答:当然,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虎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时,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作为您的属下,我可能对您有一种盲目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错误。也许您应该去问一问狐狸。
老虎又去问狐狸。狐狸眼珠转了一转,讨好地说:猴子说得对,您那么伟大,有谁能够看出您的错误呢?
和可怜的老虎一样,许多主管也时常会体味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等级制度,主管和部属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所有的部属对你的态度,都像对待老虎一样敬而远之,因为:指出你的错误容易,可万一你恼羞成怒,他们不是自取其祸吗?更何况,由于立场不同,有些部属不仅不会阻止你犯错,反而会等着看你的笑话!尤有甚者,个别员工可能等的就是你倒台的这一天,他正好可以取而代之。
想要部属指出主管的缺点或错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他能确信自己得到好处;第二,他得足够勇敢;第三,作为主管的你,具有明辨是非的眼力和包容的胸怀。
心理暗示
一位心理学家在课堂上讲了心理暗示对于人们造成的重大影响,但是他的很多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心理暗示不过是某种借口,不存在科学依据。于是,心理学家决定带他的学生们去做一个试验。他把他的学生们带到了一个没有开灯的黑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桥。心理学家问:“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不服气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踏上那座窄桥,并顺利地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幽幽的小灯。灯光昏暗,但是学生们看清楚了桥下是漆黑的水潭。谁也不知道那水有多深,而且在幽幽的灯光下,水潭显得更加诡异莫测。心理学家再次问:
“现在,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学生们有些犹豫,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走上那座桥,依旧小心翼翼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再次打亮一盏灯,这盏灯的灯光较先前的那盏亮多了,学生们看到水潭里的景象,心头不禁打个冷战。只见水潭里有数不清的蛇游来游去,有一条眼镜蛇还吐着长长的信子昂头冲着那座桥。学生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在庆幸自己幸好没有掉下去。心理学家再次问:“这下,谁还敢走过那座桥?”几乎没有学生敢再踏上那座桥了。
这时,只见心理学家踏上了那座桥,稳稳地走到了对面,学生们都惊呆了。心理学家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打亮一盏更亮的灯让学生们细看,原来桥和水潭之间密布着一张细细的铁丝网,学生们面面相觑。心理学家这时开口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恐惧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在灯开亮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小心地走过那座桥,那时候,黑暗对我们来说,不值得恐惧。反而是黑暗让我们变得小心,而不至于出错。但是,当灯被一盏盏打亮,我们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限制住了,反而不敢迈步走向那座桥。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过那座桥。
那座桥,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只要我们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我们都有能力轻松地过桥。”
真正影响光辉的是灯里的油
刚工作不久的徒弟满腹委屈地回到师傅身边,抱怨道:“公司的人什么都不懂。您说,我整天跟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人在一起,怎么工作?”师傅默默地将徒弟带进一间房子。房间的窗户被厚厚的布帘遮住,里面漆黑一片。
师傅打开一盏灯,房里变得明亮起来。师傅问:“你能找到这盏灯的光辉吗?”徒弟觉得奇怪,反问道:“这房里不都是这盏灯的光辉吗?”师傅又接连打开三盏灯,房里顿时变得更加明亮。
师傅说:“你现在还能找到第一盏灯的光辉吗?”徒弟这下傻眼了。师傅说:“你现在所在的公司里,都是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只要你干出成绩,功劳就都属于你。这难道不好吗?”徒弟高高兴兴地去了。一年后,徒弟又满腹委屈地回到师傅身边。徒弟抱怨说:“本来我在那里干得好好的,没想到一下子又招来三个和我能力相仿的人,这不是明摆着不信任我吗?”师傅又默默地将徒弟带到那间房里。师傅同时开了四盏灯,然后关掉其中的一盏,问:“是刚才亮些,还是现在亮些?”徒弟不解其意,没有吭声。师傅又关掉一盏,问:“是刚才亮些,还是现在亮些?”徒弟这下看清楚了,说:“先前开着的灯多,当然是先前亮些。”师傅又关掉一盏。只剩下一盏灯了,房里顿时暗了不少。
师傅说:“公司里不管有多少能人,都影响不了你的成绩,因为少了一盏灯,就会少一些光辉!”徒弟觉得师傅的话有道理,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说:“公司里只有我一个能人时,您在这间房里开这几盏灯来教育我;当公司里有好几位跟我能力相当的人时,您也在这间房里开这几盏灯来教育我。难道不管开几盏灯,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师傅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盏灯。一盏灯不会影响到另一盏灯的光辉,真正影响光辉的是灯里的油。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加油,灯才会长明不灭!同样的道理,不管你身边的能人多还是少,你只要还在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就会发出自己的光!”
先倒空你的杯子
很多年前,某地出了一个自认为才华横溢、智慧无上的文士。每当听见谁说起某某禅师如何如何,他就满脸的不屑,心想那些人只不过是群和尚,连大千世界都没见识全,再能耐又能怎么样?但是后来,听多了人们不绝于口的赞叹,他决定亲自去“检验”一下。他拜访的人,是当时著名的南隐禅师。听说有文士来访,南隐禅师精心准备了上好的茶叶招待。二人客套完毕后,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文士首先开口,说想请教禅师一些问题。早已听说文士“大名”的南隐禅师并没有立即应允,而是指着桌上的茶杯说:“敝寺零乱,无以成敬,老衲略备了一些茶叶,恳请先生先品一下。”说罢,南隐禅师便拿壶倒茶。几秒钟之后,茶杯已经满了,可是南隐禅师还在继续倒着,好像根本看不见似的。“茶杯都满了,你怎么还倒啊?”文士一边阻拦禅师,一边不解地问。
“因为这个茶杯是你啊。”禅师答。“我?我实在不明白禅师的意思。”文士摇摇头说。“你的脑袋里早就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装满了自己的成见,所以根本无法再将新的东西装进去。既然如此,你让我如何向你谈禅呢?还是先把那些成见和杂七杂八的想法倒掉再说吧!”
南隐禅师说道。文士恍然大悟,顿时满脸羞愧之色。人一旦有了成见,就相当于设了一道拒绝外界的门,它不但会妨碍人的进步,还会使人产生偏颇之心。
所以,要想接受新的事物和公正地看待一些事物,我们必须首先去除自己的成见心理。
第四篇:管理故事
协调工作该谁做
协调工作该谁做,简单说来看职责。企业文化是根本,推动要靠经营者。
这首打油诗说的也是一个管理小故事。请看下面的情景对话: 运营部余部长吗?我是技术部老梁啊。××新产品的图纸设计上有点问题,你们是不是应该组织开个会给各部门协调一下啊?
运营部田主任吗?我是品质部小周啊。上海用户的产品明天就要发货了,但设计部门的规格值表还没有发给我们啊,出厂文件没法做啊,你能不能打电话给催一下啊?
运营部小孟吗?我是课老刘啊,准备课送过来的钢板不平,你给帮助解决一下吧?能不能通知外协厂拉走平一平板?
在S公司运营部的办公室内,运营部的电话总是这样此起彼伏,各职能部门总是打电话请运营部进行工作协调,在他们看来,协调是运营部的当然工作,有问题找运营部是最省力的事。那么他们自己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呢?协调工作到底应该由谁来做呢?
企业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便达成既定的企业目标的过程。所谓协调,是指企业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企业整体目标得到顺利实现。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实现的根本要旨,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开展各项基本职能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取得协调。管理者的任务,说到底就是协调企业的各个部分以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其中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调就是协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了良好的协调,才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
S公司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营销本部,下辖销售、市场、计划和售后等部;技术本部,下辖设计、控制、工艺和品质等部;生产本部,下辖运营、采购、动力和制造等部门;此外还有总务部和财务部。直线职能制虽然既具有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具有职能分工专业化的长处,但是各部门之间存在横向联系差,信息传递路线长,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差,互相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和配合等问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整体效率受到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S公司在2001年开始设立运营部,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相关联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检查和考核的统筹管理,力求串接起各纵向的职能部门的业务,提高生产运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协调的理解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面。
协调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只要实施管理,就必然产生协调。但是,许多人对协调产生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协调,应该由其他人进行协调,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己和本部门的协调作用,把协调工作推给其他人、其他部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被动等待协调呢?
首先,对协调工作存在认识上的错误。除了普通员工之外,在S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也存在着认为协调是专门部门的工作这样的认识,正是由于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了员工的思维,导致协调似乎成了运营部的专利。实际上,只要各部门职责明确,根据业务流程进行工作,协调就不是一个大问题。
其次,不愿意承担责任。在许多情况下,由谁来进行协调,就需要由谁来拍板做决策,因此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正是由于不愿意承担责任,才导致被动等待协调的情况发生。其实应该怎么做,这些部门和人员心里大致都清楚,他们所需要的协调实际上是要找出一个决策者,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推卸责任。
再次,能力不足又不愿意锻炼。由于一些员工自认为不具备协调能力,因此害怕进行协调。越不进行协调,能力就越无法提高,从而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导致远离协调。其实协调并不是一件非常专业化的工作,运营部的一些员工们,原来也没有相关经验和能力,但是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而迅速成长,协调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再次,不愿意多干工作。要进行主动协调,势必要比被动等待协调要多付出,而又不大可能得到物质性的回报,因此一些聪明人自然会做出等待协调的明智选择。而且,在某些企业里,干得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多,还会受到处罚。在这种氛围内工作,自然选择明哲保身的方法,不进行主动协调就很容易理解了。
最后,企业文化的根本制约。从表面上看,只要公司高层领导发话,让各部门主动进行协调,工作效率似乎就能够提高。但实际上,协调不力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如果企业实际上实施的是惩罚文化,那么员工们为了逃避惩罚,就会努力避免出错,其中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少承担责任,不主动进行协调,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经营者要求进行改进,也只是指标而不治本。因次,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从重塑企业文化入手,潜移默化地转变员工的思想意识,而只有把惩罚文化变更为激励文化,主动协调才能真正成为每个管理员工和职能部门自身的工作,实现由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的根本转变,效率才能真正获得大幅度提高。
忠诚与误解
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他枪法极准但总捕猎不到大雁,苦恼的他找一位长者求教。
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我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栖息的雁群闻讯后纷纷出逃,但没发现什么,便又飞回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雁奴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芦苇地,雁奴虽瞧在眼里但也懒得再管,年轻人举枪……
悲剧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忠诚的人被误解,被误解的人不能坚持到底。
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寓言】鹰王的代价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故事】孔子和孩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即使是圣人,在他专长的领域之外,他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
【点评】
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
管理者要善于听取最基层员工的意见,要谦虚为怀,多方调节好心态,多信任下属,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一切。沟通是合作的基础。管理者必须懂得运用沟通的方法,保证来自同事和下级的最大限度的合作。拒绝沟通,也就意味着拒绝与别人的合作。在企业管理中,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一定是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过于严厉,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意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员工的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城里度过,经常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中的困难。另有1/3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听取他们的意见。爱立信是一家“百年老店”,公司员工每年都有一次与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经理面谈的机会,在上级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决策者认为,一个企业要保持领先的地位,最关键的是要使员工的整体素质保持领先。
成功需要积累
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
日本人每月雷打不动地坚持把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银行,尽管许多时候他这样做会让自己手头拮据,但他仍咬咬牙照存不误。有时甚至借钱维持生计也从来不去动银行的存款。
相比之下,那个美国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他整天躲在狭小的地下室里,将数百万根的K线一根根地画到纸上,贴到墙上,接下来便对着这些K线静静地思索,有时他甚至能面对着一张K线图发几个小时的呆。后来他干脆把自美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纪录搜集到一起,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着规律性的东西。由于没有客户挣不到薪金,许多时候这个美国人不得不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
这样的情况在两个年轻人的世界里各自延续了六年。
六年的时光里,日本人靠自己的勤俭积蓄了5万美元的存款;美国人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和星象学的关系。
六年后,日本人用自己在艰苦的岁月里仍坚持节衣缩食积累财富的经历打动了一名银行家。从银行家那儿获得了创业所需的100万美元的贷款,创立了麦当劳在日本的第一家分公司,从而成为麦当劳日本连锁公司的掌门人。他叫藤田田。
同样是在6年后,美国人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并发现了最重要的有关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他把这一方法命名为“控制时间因素”。他在金融投资生涯中赚取了5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华尔街上靠研究理论而白手起家的神话人物。他叫威廉·江恩,世界证券行业尽人皆知的最重要的“波浪理论”的创始人。如今,他的理论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地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
藤田田靠节衣缩食攒钱起家、江恩靠研究K线理论致富,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相同的道理,那就是许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也同样是从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造和积累着成功所需的条件。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年轻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年轻人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事实上,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成功需要积累,这是一条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
退回去的勇气
不知捕捉黄鳝的人将他手中的那个小小的竹笼子申报了国家专利没有,我觉得那东西完全可以得到一个专利号,.因为它十分巧妙,做起来也不费事,却实用得很。一束细篾编织成拳头粗细的笼子,笼子尾部是进口处,一圈轻而簿的篾瓣朝里形成一个漩涡状茬口。黄鳝被笼里的诱饵吸引了,就从那篾缝里钻进去,但是它在笼子里面没法转身,于是被收笼子的人提起来,没有一条能够逃脱的。其实这笼子什么机关也没有,只有进口处那一圈篾瓣。它是利用了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触到硬物整个身体就向前游动这一特性,断了黄鳝的后路。假使黄鳝敢于朝后退一步,那么就没有哪一条黄鳝能被关进笼子而束手待毙的。
当初黄鳝是怎么进来的呢?当然是顶着篾瓣钻进来的,因为那时诱饵在前,就什么也顾不上了,硬着头皮往前钻。等到后退的时候,篾瓣的尖梢一根根扎在尾上,它不知道后面那坚硬的是什么东西,退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一触即缩,怎么也鼓不起勇气朝后退,就只好在笼里一直呆下去。置身险境而不敢后退一步,这类现象在动物界并不鲜见。然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常犯这类错误,甚至于将自己推上了绝路,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了。
“一念之间”的成功
日本的清酒与我国江南的黄酒比较类似,都是深受欢迎的普及型大众米酒。
但日本的米酒在明治之前是比较浑浊的,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却找不到使酒变清的法子。那时候,在大孤有一个名叫鸿池善右卫门的小商人,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一天,他与仆人发生了口角。仆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在晚间将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让这批米酒变成废品,叫主人吃亏。干完了小勾当,这个卑劣的仆人逃之夭夭。
第二天早晨,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了。再细看一下,桶底有一层炉灰。他敏锐地觉得这炉灰具有过滤浊酒的作用。他立即进行试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改进之后,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成清酒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似乎善右卫门在“一念之间”就酿成了清酒。他的成功似乎是灵感乍现的结果,是神灵的格外恩赐。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被称为世界“假发之父”的富豪刘文汉,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话启发而灵感降临,一举发家的。1958年,刘文汉到美国旅行。一天,他与两位美国人共进午餐。当谈到什么新行业可以在美国大行其道时,其中一个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假发”。刘文汉眼睛一亮。这顿午餐成了刘文汉发家的起点,回到香港,他立即创办了假发工厂。假发业为他迎来一条广阔的致富之路。
真的,有一种成功只在一念之间就实现的,与这种成功相对的是另一种情况,即对成功孜孜以求,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成功却不肯光顾。似乎成功很偏心,对有些人特别青睐,对另一些人却特别刻薄。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长此以往,米酒的浑浊一直是身为酒商的善右卫门的一桩心事,他肯定一直对此深以为憾,一心一意惦记着这米酒能变得清纯起来。所以当突然发现自己酒桶中的酒如梦想中那样清澈见底时,他的第一感觉是:洒在酒中的脏东西对酒具有沉淀功能,根本来不及思考是谁在搞破坏,就盯住这一巨大发现不放,这才最终酿成清酒。善右卫门制成清酒确属偶然,但这偶然是对善右卫门长期思索的最终报答,他的灵感乍现,是一颗热烈跳动的心换来的丰厚收获。还有刘文汉,他们成功的情形大致如此。不要因为努力一时不见结果而垂头丧气,更不要以为成功是神灵的恩赐而守株待兔。
“一念之间”能获得成功,是因为在此之间,已经经过了千锤百炼。
妥协就会成功
松下幸之助在创立自己的公司后,对公司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大的决策势必亲自参加。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看中自己,完全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人。
在一次决策会上,松下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作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征求旁人的意见。
松下接着说:“我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我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它们,使它们重新回到我所预期的轨道上来。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我们公司是一个团队,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公司,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妥协有时候使公司强大、人际关系融洽。”一番话让这个经理动容不已。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自己的强势,而忘了有时妥协也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五篇:管理故事
笑一笑,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一、大早被闹钟吵醒,说明还活着;
二、不得不从被窝里爬起来上班,说明没有失业;
三、收到一些短信,或吃饭聚聚,说明还有朋友想咱;
四、听别人的话有时刺耳,说明还有人注意你;
五、衣服越来越紧,说明吃得还算营养;
六、总想看看艳照门是咋回事,说明生活还有追求;
七、很想休息但没批准,说明还有一定位置离不开你;
八、看了这个文字还能发出会心的微笑,说明你是快乐幸福的。
长达百年的“售后服务”
上海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长期以来,外白渡桥一直是上海一座标志性景观,它的苍桑、它的古朴、它的构造,妙趣横生,令人流连忘返,感慨万千。在普通人的眼里,外白渡桥始终没有什么变化,它钢筋铁骨,坚实硬朗,一直就是这样静静地横卧在那里。每天,桥面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
2007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国名叫华恩·厄斯金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当初设计使用期限是100年,于1907年交付使用,现在已到期,请注意对该桥进行维修。信中还特别提醍,在维修时,一定要注意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这家设计公司还为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提供了当初大桥设计的全套图纸。铺开这些设计图纸,人们惊讶地发现,虽然经历了百年的岁月,这些图纸依然被保存得完好如初,没有一点划痕、皱褶。图纸虽然是手工绘制而成的,但却线条工整,每一数据、每一符号,都不差分毫;设计者、审核、校对、绘图人的姓名都一目了然,清晰可见。
这是外白渡桥的“出身证明” 和“护身符”。有了这些完整、准确、无误的设计资料,就为外白渡桥的体检和维修,提供了完善、充分的科学依据。
英国这家大桥设计公司的郑重提醒,方使我们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大桥已“百岁高龄”了,需要给它来一次全面体检维修了。又似乎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只知道使用,而不知道维修,否则,到时桥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生活中,一些惨痛的事故教训,已让我们屡见不鲜。
经过百年历史的苍桑巨变,这家英国设计公司的办公场所是换了一处又一处,人员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当初大桥的设计者也早已作古,没有留下一点印记,无论发生了什么,不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了。但是,为顾客搞好售后服务,讲究信誉,视质量为生命,却一直没有变。当初大桥的设计使用期限是100年,100年到了,他们没有忘记为大桥使用者提醒。这一及时的提醒,不仅使我们对这家大桥设计公司充满了敬佩之情,心中氤氲着别样的温暖,更引起了我们对职业精神的思考和追求。
我是千里马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匹马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主人。
一天,钦差大臣奉命来民间寻找千里马。千里马找到钦差大臣,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马啊!”
钦差大臣问:“那你熟悉我们国家的路线吗?”
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又问:“那你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吗?” 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说:“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 马说:“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钦差大臣让它跑一段路看看。
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它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你老了,不行!”钦差大臣说完,转身离去。
小兔收萝卜
几只爱吃萝卜的小兔在草原上开垦了一块土地,种了好多萝卜。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他们的朋友小羊和小牛用他们尖尖的角帮小兔们把萝卜从地里刨了出来,然后小羊和小牛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几只小兔看着那一大堆红红的萝卜,心里乐开了花。眼看就要下雨了,几只小兔决定自己把萝卜收回驻地。
小兔甲试了一试自己一次可以抱两只萝卜,于是便每次抱着两只萝卜往返于萝卜地与驻地之间。虽然有点吃力,但他还是越干越起劲。
小兔乙找来一根绳子,把五个萝卜捆在一起,然后背着向驻地走去。虽然背了五个萝卜,可他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小兔甲慢。
小兔丙找来一根扁担,用绳子把萝卜捆好,前面五个,后面五个,走起来比小兔甲和小兔乙都快。
小兔丁和小兔戊找来一只筐,装了慢慢一筐萝卜,足有三、四十只,然后两人抬着筐向驻地走去。
樊宇明说:同样都在努力工作,可五只小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却有显著的差别。因为工作方式的不同,有人虽然看起来忙忙碌碌,工作却难见成效;有人虽然显得悠闲,却是成绩显著。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团队的合作效率明显高于相同个体劳动成果之和。因而,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切不可以忙闲论英雄。
学大雁,别做海鸥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它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
但是在海鸥群里,它完全变了个样子,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还是那只海鸥,它像炸弹般冲入鸥群中,偷走一点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愤怒的尖叫。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种鸟儿作为人类社会的榜样,那么海鸥绝对不是个好选择。相反,我们应当学习大雁的行为。你曾想过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吗?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
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像是亿万孤独的海鸥组成的群体,人们为个人的利益争吵不休,代价是不得不孤独地承受自身的压力。
那一刻决定成败
美国一家球星经纪公司有位女业务代表,是有名的工作狂。她极具慧眼,凡是被她盯上的篮球新人,日后几乎都能成名。有一段时间,她盯上了德国篮球新秀迪文·乔治。从此,只要有乔治出现的地方,她一定会出现。
她不仅要跟随乔治满世界飞来飞去,还要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她要让乔治感觉到,她很关心他,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乔治的经纪人。
有一次,就在她刚刚忙完了乔治的一场篮球训练赛,又得知巴黎有一场公开赛邀请了乔治。这时,本已极度疲劳的她还想跟过去为乔治捧场。主管担心她会因过度疲劳而耽误大事,建议让其他人代劳。结果她极力劝说主管让她去,因为她还从没失手过。终于,她准时飞到了巴黎,并顺利见到了乔治。
当天晚上,在一个为选手和记者们准备的宴会上,她像一位女主人一样照顾着乔治,并为他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当篮球名将约翰逊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她热情地准备为乔治做介绍,因为她跟约翰逊是老熟人,而约翰逊又是乔治的偶像。就在她很有礼貌地说:“这位是美国篮球名将约翰逊,这位是„„”她支吾了半天,居然将乔治的名字给忘记了!可想而知,那天的情况糟糕透了。
后来,乔治进了洛杉矶湖人队,果然成了篮球名将,可是却与她和她所在的公司没有任何联系。不要认为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这是错误的。学会有效地工作,这是经营自己强项的重要课程。
来世还做苍蝇
它是一只普通的苍蝇,在垃圾堆里化蛹成蝇。垃圾堆是城市代谢废料的集合体,然而对于苍蝇来说,这里却是天堂。这里有着丰富的食物,它们每天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填饱肚子,剩余的时间便是彼此追来逐去,嬉戏玩耍。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一辆垃圾车像往常一样,将满满一车垃圾倒在地上。苍蝇们争先恐后地围拢过去,想从中发现更新鲜的美味。它夹杂在大伙中间,然而在落到垃圾堆上的刹那,某样东西突然令它眼睛一亮。
那是一幅旧画,画上,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那美丽的肤色、纤细的腰肢和轻盈的舞姿,都让这只苍蝇羡慕不已。还有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它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它恼火的是,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而对苍蝇却鄙夷不屑甚至怒骂唾弃。
这只苍蝇不服,它觉得命运太不公平了。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
造物主见这只苍蝇如此勇敢,对它的行为大加赞赏,然后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
看着自己一夜之间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它大喜过望,哼着歌儿,轻快地飞进了花丛。
“大家好!”它快乐地和其他的蜜蜂打着招呼。
“你好,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蜜蜂友善地冲它摆了摆触须,却并没有停下飞舞的脚步。此时它才发现,原来这些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并不是玩耍,而是在采集花粉。
接下来的日子,它像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每天早出晚归,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飞出来,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朵花。工作单调乏味不说,每天累个半死,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
一天两天,它还觉得新鲜,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趁大家都在忙碌地工作,它悄悄地溜开,飞回到了垃圾堆里。
它以为一切还可以重新再来,不料,落在垃圾堆上它才发现,那里早已不再适合它:那些曾经在它是只苍蝇时的遍地食物,根本无法与它身上这套蜜蜂的消化系统相兼容。
最终,它饿死在了垃圾堆上。
当它的灵魂重新来到造物主身边时,造物主问它:下一世,想做蜜蜂还是苍蝇? “苍蝇!”它毫不犹豫地回答。读者感悟
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头上巨大的光环,却往往忽视了这背后流淌过的汗水——如果你只付出了苍蝇的努力,就不要奢求得到蜜蜂一样的人生,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公平。
胜出的诀窍
经济萧条时期,钱很难赚。一位孝顺的小男孩,想找个工作替父母分忧。他的运气还算不错,真的有一家商铺想招一个小店员。小男孩就跑去试。结果,跟他一样,共有7个小男孩都想在这里碰碰运气。店主说:“你们都非常棒,但遗憾的是我只能要你们其中的一个。我们不如来个小小的比赛,谁最终胜出了,谁就能留下来。”
这样的方式不但公平,而且有趣,小家伙们当然都同意。店主接着说:“我在这里立一根细钢管,在距钢管2米的地方画一条线,你们都站在线外面,然后用小玻璃球投掷钢管,每人10次机会,谁掷准的次数多,谁就胜了。”
结果天黑前谁也没有掷准一次,店主只好决定明天继续比赛。
第二天,只来了3个小男孩。店主说:“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成功地淘汰了4个竞争对手。现在比赛将在你们3个人中间进行。”前面两个小男孩很快掷完了,其中一个还掷准了一次钢管。
轮到这位有孝心的小男孩了。他不慌不忙走到线跟前,瞅准立在2米外的钢管,将玻璃球一颗一颗地投掷了出去。他一共掷准了7下。
店主和另两个小男孩十分惊诧:这种几乎完全靠运气的游戏,好运气为什么会一连在他头上降临7次?
店主说:“恭喜你,小伙子,最后的胜者当然是你,可是你能告诉我,你胜出的诀窍是什么吗?”
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说:“本来这比赛是完全靠运气的,不是吗?但为了赢得这运气,昨天我一晚上没睡觉,都在练习投掷。我想,如果不做任何练习,10次中掷准一次,就算是运气最好的人了。但做过训练后,即使运气最坏,10次中也应该能掷准一次。不是吗?”
机会只有三秒钟
她,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戏剧编剧助理的工作,却发现整个公司除了老板只有她一个员工。累死累活干了3个月,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于是炒了鱿鱼,开始游荡,帮人写短剧,写电影,只要按时收到钱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迹发生。
一次机缘巧合,她应聘到电视台一个节目当了编剧。半年后,在一次制作节目时,制作人不知为什么突然大发雷霆,说了句:“不录了!”就走了。几十个工作人员全愣在那儿不知怎么办,主持人看了看四周,对她说:“下面的我们自己录吧!”
机会只有3秒钟。3秒钟后,她拿起制作人丢下的耳机和麦克风。那一刻,她清楚地对自己说:“这一次如果成功了,就证明你不是一个只会写写小剧本的小编辑,还是一个可以掌控全场的制作人,所以不能出丑!”
慢慢地,她开始做执行制作人。当时,像她那个年纪的女生能做制作人,情形相当罕见。
几年后,这个小女生成了三度获得金钟奖的王牌制作人,接着一手制作了红得一塌糊涂的电视剧《流星花园》,被称为台湾偶像剧之母。
回首往事,她爽直地说:机会只有3秒。就是在别人丢下耳机和麦克风的时候,你能捡起它。
你的眼里有什么
有两个研究生,一位叫吉斯特,一位叫提尔曼。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们跟随导师去一家大公司参观。参观完毕,导师问吉斯特: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吉斯特说:我看到了豪华的办公楼,舒适的宿舍,宽敞明亮的饭厅。能够在这里工作,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啊!导师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导师又问提尔曼: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提尔曼说:我看到了这里的产品,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但它的市场却不大,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开拓。而要想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不但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更加执著的精神。导师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数年后,吉斯特成了大公司里的一名正式员工,享受着不错的待遇。而提尔曼却当上了该公司的总裁。当他们再次见到导师,并向导师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时,导师说:几年前,我就猜到了你们的今天。
俩人不解,忙问何故。导师说:那是因为,眼里只有虫子的是山雀,而眼里只有天空的才是雄鹰啊。豪华的办公楼,舒适的宿舍,宽敞明亮的饭厅,这些都是人类的享受之物。也就是山雀眼中的虫子。而公司里的产品,和产品的销售市场,才是值得追求的东西,也才能够提升人的价值。它才是雄鹰眼中的天空。吉斯特关注的是享受,所以他成了一名待遇不错的员工,而提尔曼的眼里只有产品和市场,他成了总裁。
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的劳氏公司,该公司的总裁名叫罗伯特·提尔曼。罗伯特·提尔曼任劳氏公司总裁后,确实以自己的能力证明,他是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短短几年时间,劳氏公司便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500强公司之一。
怎样的选择,决定了怎样的工作;什么样的眼光,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你所关注的东西,就是你的未来。
不会飞的大黄蜂
有一天,几位动物学专家在一起探讨动物飞翔的原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们的形体构造都是身躯轻巧双翼修长的。
动物学家们刚宣布完这一结果,就有一群大黄蜂飞过。动物学家们见此情景,面面相觑,一阵尴尬。
于是,动物学家们就抓了一只大黄蜂做成标本带了回去,然后他们就去请教一位物理学家。那位物理学家看着大黄蜂那肥胖粗笨的身体和短小的翅膀,仔细研究了半天,困惑地摇着头,他说:“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它应该是飞不起来的。”
万般无奈的动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了一上午,都没得出答案,他们一起出去吃饭,在席间他们又提到大黄蜂的问题。这时,一直在旁边的服务生对各位专家们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大黄蜂必须飞起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专家听到服务生的话,不以为然地讲起生物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服务生回答:“幸亏大黄蜂和我一样,不懂什么流体力学和生物学,否则它可能从此再也不想,也不敢飞起来了。”
在人生历程中,经验、学识、专业是我们得以谋生的手段与工具,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但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性,有时它们也会让人自我设限,扼杀了人的思考潜能。
做自己的朋友
有人问斯多噶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一个人是否是自已的朋友,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处是否感到充实。如果他害怕独处,一心逃避自己,他当然不是自己的朋友。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芝诺所说的“另一个自我”。它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这样的人一定是全人类的朋友。法国作家蒙田说,这比攻城治国更了不起。我只想补充一句:如此伟大的成就却是每一个无缘攻城治国的普通人都有希望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