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错文言实词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5 08:1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错文言实词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错文言实词教案》。

第一篇:常错文言实词教案

常错100个文言实词(课外例句+成语/课内例句)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爱财如命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 正:审理、追究、查办 . 译: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 译: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拜为上卿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 正:回复 . 译: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求人可使报秦者/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 正:边境 .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 正:军营 .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作壁上观/诸将皆从壁上观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 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 正:(被)授职 . 译: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 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 正:通“促”,赶快 .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 正:问候 .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 正:宽恕 .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严惩不贷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 正:及,达到 .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 正:感激 .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 正:当即 .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 正:主管 .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 正:删改 .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 正:称赞 .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舅夺母志/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 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刚正不阿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 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平伐其功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 正:众多 .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 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哭声直上干云霄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 正:推究 .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 正:经过 .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少不更事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 正:重赏征求 .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 正:谋划 .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 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愿枉车骑过之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 正:怨恨 .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 正:遗憾 . 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 正:停留 .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 正:妒忌 .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 正:年成不好 .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 正:选拔 .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 正:夸耀 .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自矜功伐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 正:禁令 .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 正:撤除 .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 正:删除 .译:(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达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不刊之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 正:能够 .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 正:督促 .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 正:订正,改正 .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 正:通“罹”,遭遇 . 译: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离骚者,犹离忧也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 正:美好 .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巧言令色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 正:拷打 .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误:违背 正:迎着 .译: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 正:约定 .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不期而遇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 正:父母 . 译: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 正:息,止 .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 .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人穷则反本/士穷乃见节义/穷且益坚/穷饿无聊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 .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 正:勉励 .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劝学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沛公然其言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 正:责备 .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 正:文字 .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 正:招致 . 译: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 正:悔恨 .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若望仆不相师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 正:端正 .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危言危行/正襟危坐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 正:欺骗 .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 正:赠送 .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 正:别人 .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误:休息 正:增长 .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 正:怀恨 . 译文:柳彧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 正:少 . 译: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寡廉鲜耻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 正:谢罪 .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 正:信使 .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 正:代理 .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 正:表现 .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喜形于色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 正:示众 . 译: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 正:不久 .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寻病终/寻蒙国恩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 正:平素、向来 .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 正:满足 .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学而不厌/贪得无厌/暴秦之欲无厌/夫晋,何厌只有?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 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 正:轻视 . 译: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丁忧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 正:交往 .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 正:指责 .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怨天尤人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 正:边疆 .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 正:忧患 .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 正:案件 .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 正:对待 .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不如因善遇之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 正:结交 .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 正:经历 .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 正:辅佐 . 译: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 正:效法 .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 正:毁害 .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 正:主持 .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致食客三千人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 正:写作 .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屈平属草稿未定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 正:养育 .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 正:灭族 .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 正:获罪 .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第二篇:高考4-7易错点文言实词

高考4——7题易错点总结

一、文言实词

1、课 秋冬课收敛 督促(魏源)奏减浙东滨海渔课 赋税

2、坐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

坐:因犯„„罪。

3、便宜从事、便宜行事:酌情处理

4、好末技:喜欢从事工商业

5、表示暂任或代理官职的词语:署议曹掾,守姑臧长。(掾:yuàn,小官吏)

6、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文中“财货连毂”借代车。肩摩毂击(摩肩击毂):形容行人车辆非常拥挤。

7、眄:miǎn,斜视。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睇dì:斜视 回头谩凝睇 觇chān:窥视 嶷遣觇之 众愕眙(chì,直视、瞪眼),8、典:主持(是仪)专典机密 独孤信频典二部

9、拜裨将军:裨,pí,辅佐的,副。裨将军,副将军。裨:bì,益处。如:裨益、无裨于事

10、未浃旬①(浃,满。浃旬,满十天 ;浃岁,一整年;浃时,一季;浃月,一个月。浃辰,十二天;浃日,十日。)

11、大写:123456789元:壹億贰仟叁佰肆拾伍萬陆仟柒佰

捌拾玖圆整

12、动辄:动不动 动辄得咎

13、愚管之言:愚昧的、管中窥豹的话、管窥蠡测的话。

14、焚诏陴(pī,城上的矮墙、女墙)上

15、寝疾:病重

16、夷灭:灭亡 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17、帑tǎng:公款,国库里的钱。国帑 皇太后传谕发帑金修涿州碧霞元君庙

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傅伯成)

18、浚:疏通 潘季驯以为浚旧渠便

19、杀:减弱 宜分之以杀其势 20、幸:(皇帝)到

21、俾:让 高祖俾(秦琼)事秦王府 俾(魏源)驰驿马之任

22、使:假如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使朕肉可食

23、詈:骂(魏源)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侍臣值班的地方)

24、报:皇帝回复说 且推行于天下,报可。

25、宥:宽恕。(魏源)得宥

26、贷:宽恕。责无旁贷

27、系狱:被逮进监狱(魏源)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28、秩:俸禄(黄霸)秩二千石

秩满、俸满:(官员)任期届满 十年为一秩(花)已开第七秩

29、属:恰好 属太祖已统岳兵 属魏室多故 30、雅:很 魏孝武雅相委任 雅善蔼为政

31、捐: 舍弃 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

32、纾:缓解 毁家纾难 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

33、出:离京 出为湖、广总领

34、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黥刑 髡刑

35、骨鲠:鱼刺 骨鲠在喉 骨鲠之臣:耿直的大臣 骨鲠之气:正直之气

36、不啻:不仅,不止

不啻:不异于,如同(傅伯成)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

37、賵fâng:庆之壮其节,厚加賵遗而遣之(指周文育)赙fù:送人财物助人办丧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指杜暹)子孝友遵其素约。

38、陷:攻破 冲锋陷阵 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39、从兄,堂兄。从父,叔父、伯父。从子,侄子。40、适:嫁给 姊适于氏 字:嫁给 待字闺中

归:嫁 吾妻来归

41、忧:丧事 以父忧去职

夺情:不让守丧 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42、践祚zuî、即祚:登基当皇帝 43:策:皇帝下文书、册封 策谥曰武

44、俦:谁 俦克尔?(谁能这样?)同俦、俦类、俦伴、俦侣:同伴

吾侪(chái,侪辈,同辈,同类的人)保甲贷乙金 同侪

45、僭:超越本分 僭越 僭号

46、克:攻克,攻占 即克其城

47、使人让梁王 让:责备

48、于是上使使掩梁王 掩:突袭

49、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xiã,和洽、融洽),50、赍jī,携带 蕃人赍金以遗

赠送 《荀子》: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通“资”,钱财。《史记》:赍用益饶。

51、移:传递(文书)乃移牒(公文)令收取之 文移、武移:文书

52、绥(安抚)抚将士 《诸葛亮传》:思靖百姓,惧未能绥。

53、诘旦(也称“诘朝”,第二天早晨),而吏民有戴帽者

54、瘗(yì,掩埋、埋葬)藏野殍

55、伯成廉(访查)知姓名,会郡都试(官名)捕而鞫(jū,审问)之

56、昭勒(率领、统率)众于通衢(tōng qú,大道)接战

57、雪霁(jì,雨雪停止)

58、子母(本息)四百金

59、幸先戕(qiāng,杀)我家而背城死战 文言文非常见词语

1、籴:买 杜甫:日籴太仓 五升米

2、粜:卖 聂夷中:五月粜新谷 待价而沽 沽,卖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沽,买

3、的:靶子 有的放矢 无的放矢

4、蠲:免除平买平卖,蠲免钱粮。

5、讵:难道 李世民《春日望海》:“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6、铎:铃铛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移疾:称病 州将至移疾不敢出

8、诘朝:第二天早晨

9、薨、崩、晏驾:(皇帝)死

10、仗:兵器的总称。明火执仗

11、穰人:巫师

12、杀:减少 末杀其罪

13、吉:初一 每月吉

朔:初一 望:十五 既望:十六 晦:月末

14、矜:夸耀 《老子》:不自矜,故长 《史记》:(项羽)自矜功伐

15、具考臧罪:详细地拷问赃物和罪责。

16、比因饥馑:近来因为饥荒

17、铨:选(官吏)

18、欲试宽令恚 恚,怒

19、讫:完,结束 言讫不动 20、渫:淘去污泥

21、鞫:审问

22、服阕:服丧期满 丁忧、丁艰;夺情

23、雅相钦重 雅,很

24、以迮轻艚:以便压住轻舟 “迮”还可做“狭窄”讲:山道迮狭

25、赍:送 何不以地赍周?

携带(衣食等物)行者赍,居者送。

赍志:怀抱大志 赍恨:抱恨 通“资”,资料,钱财。赍用:资用

第三篇: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3、正确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教学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古文阅读向来是大家的弱项,大家唯恐遇到看不懂的文言文,其实,只要大家能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那么想读懂古文,就不会觉得很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文世界,复习中考文言文中实词的翻译。

二、出示考试目标

师:文言文实词考试的范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首先让我们看看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说明 古文阅读考试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师:这是浙江省的考试说明提到的考试目标,那么我们温州市复习导引中提到的学习目标又是如何呢? 复习导引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初步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能正确理解这些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在课文中的意义或作用。

师:首先让我们看看文言文词语中实词与虚词的区别是什么,实词是相对于虚词来说的。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师:明确了什么是实词后,让我们来看看近年语文中考实词翻译的题型如何。

明确:填空题和选择题

三、解题方法讲解

师:看似简单的题型,但在平时的考试中,老师经常还能发现大家会把实词的解释弄错,我们应该如何让实词的翻译更加准确,更符合文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在练习中寻找解题的方法。(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既而风定天青,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聪明。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高八分有奇。

“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通”只”,只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穿。

教师明确:要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参照现代意思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攻克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塞:阻塞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

塞:边塞

教师明确:要参照现代意思推断。把单音节文言实词组词成现代汉词语,比较鉴别后确定其意义。(3)、根据句内语法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

3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猛浪若奔(动词活用为名词)

6父利其然(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认为„„”)

7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译文“使„„”)

教师明确:要理清词类活用的现象,根据句内的语法推断。(4)、古今意思对照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教师明确:要理清古今异义的现象,通过古今意思对照推断。(5)、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一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富人病且死

()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②不复有故态

()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③孝基怪之

()

③ 得鱼腹中书,固已怪之已

《陈涉世家》

教师明确: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6)、结合文中语境推断

阅读课外句子——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翻译“过”字(过:拜访)

教师明确: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 教师小结: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式: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二、参照现代意思推断

三、根据句内语法推断

四、古今意思对照推断

五、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六、结合文中语境推断

四、做题步骤:

师:针对实词的翻译,我们不仅要有方法,同时还应注意解题步骤,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实词的翻译应该遵循怎么样的解题步骤才更翻译得更准确。

1、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2、审清文言词语中的语法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文中语境做出判断

4、检验,是否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五、课堂练习

师:掌握了实词翻译的方法和解题步骤后,我们要学以致用,请大家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解释下列句子蓝色字体的词。

①东安一士人善画(善:擅长)

②漫悬于壁(漫:随意)

③屡悬屡坠(屡:屡次,多次)

④令怪之(怪:对„„感到奇怪)

⑤莫不然者(然:这样)

六、教师小结:

学习文言文,读懂字词是基础,要想在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拿高分,那们文言实词更加要落实,希望大家平时能注重积累,在落实可能文言文实词的基础上,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意思。

第四篇:文言实词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0、11、26上午第四节

授课地点:高三文(2)教室

授课人:杨祥海

【知识网络】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积累和推断

积累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扩大实词量。

记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中学课本里出现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含义,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

推断就是运用技巧推测和判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一、导入

考纲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

考情分析:

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

2、使用的材料——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史传到各种文体并存)

3、考查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反训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二、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

1、以音猜义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2、字型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 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3、对称结构互解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4、借助语法分析作推断

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它的含义。

5、联想推断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6、语境分析法

语境分析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相互制约的关系,推断出该词的含义。“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决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三、课堂练习

四、布置作业

第五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以勇力事鲁庄公

事:侍奉

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和:和平C.北面就群臣之位

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亡:丢失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胁迫

君其图之

考虑

曹沫投其匕首

丢下

桓公怒,欲倍其约

通“背”,背叛

(二)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跻:晋升

B.累有相示

相 :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C.既启之而复卷之

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

见:表被动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箱子;

尘埃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才能

为时所排

排斥

(三)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与交友者多异之

异:认为„„与众不同

B.访以当时之事

访:访问 C.统遂去之

去:离开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卜:选择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统过干,干善待遇

对待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

向来

不矜小节

注重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赴任,就职

(四)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也,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①焉,求之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元好问 《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再而贯马耳之左

再:第二次

B.敢请外厩之下驷

驷 :马 C.以卒贤主人之欢

卒:最终

D.天下事可见矣

见:想见,料想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晋侯觞客于柳溪

以酒款待

马负痛而轶

狂奔

而的又为一

箭靶

衔策在汝手

马嚼和马鞭

2.请各组同学上台板书答案,台下同学如有不同看法可上台进行修正。

3.请上台的同学解释答案,具体是用什么方法或根据什么依据判定这些实词的含义。并询问台下同学是否有不同的方法或依据。

4.根据以上内容让学生们合作探究,请同学以以上练习为参照,归纳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方法。

参考:(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比如上文练习中的“既启之而复卷之”,前文说到要看白居易的文章,开箱取文,后面又说将文章“卷”起来,可以判定此处“启”为“打开”之意。

方法阐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联想迁移法:根据课内已学知识,比如可以根据《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判定“劫”为“胁迫”意,可以根据《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判定“矜”为“注重”意,《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判定“就”为“赴任就职”意。

方法阐释:高考所考查的实词,一般秉承“课外材料课内考”的原则,也就是说给我们的文段是课外的,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3)结构分析法:比如“有学士才,非宰臣器”中“器”在这样一个对称的结构中,很有可能和“才”的意义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判定其为“才能”之意。

方法阐释: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4)语法分析法:比如“衔策在汝手”中“衔策”在句中充当了主语,应该是个名词,再根据语境可以推断为“马嚼和马鞭”之意。再如“觞”“卒”“和”都可以如此解释。方法阐释: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5)字形分析法:比如“统过干”中“过”字,可以根据其部首 “辶”推断其与行走、行动有关,再根据语境可解释为“拜访”,上文中“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的“笥”“坌”,“敢请外厩之下驷”的“驷”都可以根据其部首作出解释。

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比如: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 “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

(6)成语词语印证法:比如“曹沫投其匕首”中“投”字,可以联系我们平常了解的典故“投笔从戎”判定为“丢下”意。与此类似的还有“披”可以联系“披览、披阅”,“器”可以联系“大器晚成”,“的”可以联系“有的放矢、一语破的”,这些都可以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迁移,解答出来。

方法阐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以及一些常见的词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7)邻词推断法:就是根据旁边的词来推断这个词的含义。比如“盈其箱笥,没于尘坌”,可以根据“箱”和“尘”来解释“笥”和“坌”,又如“干善待遇”中,可以根据“待”字推断“遇”的含义。

方法阐释:古汉语中虽然单音节词居多,但是任然存在部分合成词,这些合成词往往是同义复词或是偏义复词,表达的意义往往是相同或是相对的,如果知道其中一个词的意义,那么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意义。

(8)通假代入法:比如“桓公怒,欲倍其约”中,“倍”可以联系其通假字“背”,作“背叛”解,很合乎语境;又如“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这里的“支”很明显应通“肢体”的“肢”字。

方法阐释: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有时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是相同或是相近的,有时通假字与本字的字形存在相似处,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运用声旁或字形找到通假关系,去推断词义。

(二)练习提升,归纳以上方法所适用的条件。

请同学分组(具体为1-3题第一小组,4-6题第二小组,7-9题第三小组,10-12题第四小组,13-14题第五小组,15-17题第六小组,18-20题第七小组,21-22题第八小组,23题第九小组)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看看可以运用哪些推断方法。并思考一下,运用某一类推断方法时,这些实词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说,当考察的实词有什么特点或处于什么情况下时,我们可以适用某一类推断方法。

1.岁凶,汝(汝颖,地名)旁诸县多盗。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以上可以运用联想迁移法。联系课内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行岁四年,舅夺母志”“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可以得出解释。当考察的实词是课内曾经出现过的词语时,可以考虑是否就是课文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一起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一定要非常熟悉)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5.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6.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以上可以运用字形推断法。“造”的义符为 “辶”,我们现在也有“造访”一词,联系下文可以考虑为“去、往”;“觐”的义符为“见”,我们现在也有“觐见”一词,可以考虑为“拜见”;“籴”为会意字,根据字形可以推断为“购买粮食”。当考察的实词字形特征非常鲜明时,是形声字或会意字时,可以考虑运用字形分析法,根据其形旁或部分的字义解释该词)

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8.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9.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疾病、痛苦、凄惨、忧伤),未尝不呼父母也。

(以上可以运用结构分析法。根据“灭”“余”“怛”来推断“族”“赢”“极”的含义,当考察的实词处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中,我们可以考虑运用结构分析法。至于考察的词与对应的词含义是相同还是相对,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10.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11.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1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以上可以运用邻词推断法。根据“疲”来解释“敝”,根据“幼”来解释“冲”,根据“击”来解释“考”。当考察的实词是一个合成词中一个单词时,可以考虑运用邻词推断法,至于考察的词与邻词含义是相同还是相对,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1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14.你觉得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吗?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雨:雨水

(胡威)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以上可以运用语法分析法。主要观察所考察的实词在语句中担当的成分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15.库吏以啮鞍闻(库吏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告诉太祖),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于柱乎。”

16.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17.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以上可以运用通假代入法。“县”通“悬”,“被”通“披”,“孰”通“熟”,由此可以得出“悬挂”“披着”“仔细”的解释。当考察的实词在语境中实在解释不通,而根据其字形或字音联系字形相似或字音相同或相似的词语能够解释通畅时,可以考虑该词有通假情况)

18.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0.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以上可以运用成语词语印证法。这里提示我们要多积累成语词语,并能弄清楚这些成语词语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2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22.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这段话里,你认为“匿”解释为“隐瞒”对吗?

23.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以上可以运用语境分析法。比如21题,根据下文“果双生一男一女”可以推断上文“弄璋”“弄瓦”分别为“生男”“生女”之意。)

三、课堂小结

提示同学:以上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无论运用哪种推断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到语境中。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若能就此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练,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

四、作业

重新阅读以上四段选文,看看在上次阅读中没有疏通的实词(老师的练习题以外的不能理解的实词),能否运用今天所学解答清楚。

下载常错文言实词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错文言实词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五篇)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与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 教学设想:以课内例子导出方法,以方法指导课外。 教学安......

    文言实词练习

    40.既,jì(1)动词,完了,尽 (2)副词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③表范围。“全”“都” (3)连词①既......

    文言实词积累

    文言实词积累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

    《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共五篇]

    《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司马......

    《史记选读》常考文言实词(最终五篇)

    摘自《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中国文字是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