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总九(二)结
课题研究总结
蒲河九年制学校
唐志康
从2002年2月起,我校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
(二)班数学教学工作。本人坚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课改、科研的氛围,积极参与课改实践。进行《“问题导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半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九
(二)班数学课改工作已初具规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原有的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教育现状和教育变革,使我感到迷茫,无所适从。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参加了中学数学教研组组织的理论学习,同时积极加强业务自学。学习《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论”、《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中小学电教》等理论专著与有关文章。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念,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集中精力、探索研究
通过认真学习,增强了我研究数学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使我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索研究中去。依据课题研究方案,有创造性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解决,认真记好记录实验卡,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例如:有理数的减法及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对于九年级学生就更是难上加难。教学中我采用课件教学。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深奥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⒈成功的经验
(1)、本学期我通过对《“问题导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使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大大激发了生习数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本教材是实验教材,教材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到生活中去。如: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二节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我在教学中就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列举了我们生活中的流行感冒、生物中的细胞分裂、生产物品的增长率、药品的下降率、生活中的镜框镶边等,列举他们常见的实例和游戏活动中的实例。既吸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又较好的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更生动易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阐明自学的要求。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关系。学生先自学,在质疑,教师只讲学生不懂的知识,这样做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又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更培养了学生独立与合作意识。
(4)、坚持作好“日日清”,更好的查漏补缺,且真正作到当堂训练,杜绝学生抄作业现象,显示学生学习本色。
(5)、在教改实验中,我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绝大多数学生获取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⒉ 虽然取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由于本人对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没有经验,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
(2)、本人的专业水平还不高,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培训中不断的提高。
(3)、由于是农村中学,网络刚刚走进校园,对课题研究才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
(4)、配套教具显得很不够,不便进行课题研究。
总之,课改实验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坚巨的工作,我今后在教学中,一定积极钻研数学教学方法,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钻研新教材,将课改实验工作进行到底。
“问题导探”式教学
课题研究总结
实 验 班 级:九
(二)班
教 师:唐 志 康
2009——2010 学 年 度 第一 学 期
第二篇:课题研究总报告、结题报告 (800字)[模版]
南宁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研究课题
研究总报告(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负 责 人 郭 姿 负责人所在单位 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初级中学 写 作 日 期 2010年10月
一、数据表(修订数据后 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一条开启农村中学写作的金钥匙
——“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思维导图在农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
郭姿 杨国访
[内容摘要] 本实践研究由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借鉴英国著名大脑专家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脑图)运用于农村中学写作的实践,采取理论——培训——实践——成果传阅一体化的模式,通过“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写作能力极为薄弱的农村寄宿制中学——长塘镇初级中学081、094班的运用实践,推动农村中学教师对作文课堂改革的思考,提高农村中学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促使实验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实践研究水平,由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以适应21世纪教育的需要;探讨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师怎样将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适合农村中学写作实际,符合学科特色的写作模式,达到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目的。[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文运用 形象思维 农村中学 语文学科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许多学生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同时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拦路虎”,因为这只“拦路虎”,让许多莘莘学子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而知识膨胀和写作能力的竞争使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不良的作文训练违背了学生大脑的运作规律。那么,怎么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胜并脱颖而出,无疑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校是位于城乡交界、邕江河边的一所农村乡镇中学。现在在校生1031人,内宿学生980人,占总数的95%。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全国人口的流动,各省市地区的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儿童,子女的家庭教育就成了一片空白。为了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大量需求,我校一直以来都实行内宿制。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需要广泛的阅读和见识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知识含量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我校家长调查问卷得知:95%以上的家长掌握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比较淡薄、教育方法相对简单、粗暴,不太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我校学生家长大多数从事收入比较低的体力劳动,打工时间很长,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孩子,结果学生的学习完全都推给了学校。而这些学生,往往只有在过年时才见得到自己的父母,这些学生平时自主学习习惯较差,课外阅读量相当少、在没有老师、家长看管的情况下不能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较差。尤其表现在语文学科的写作水平上,内容干巴、层次不清、离题、首尾不合等,甚至有的学生抄袭同学或作文选的作文;而这些,也是导致我校连年来,语文成绩,尤其是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
在初中阶段,写作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制约着中考成绩的好坏。如果一味地埋怨学生现有条件,而不主动地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将直接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升学机会。故从2003年起,我校语文教师认真钻研,将“思维导图”大胆运用到作文教学上,使学生的写作从原来比较被动,混乱、单一的学习向“科学、有序、有效”的方向转变。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科学写作的习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地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研究的目的
我校语文教师积极申报南宁市“十一五”课题《基础教育研究的学科学法指导》的微型课题《“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作文中的运用》,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在教育专家和相关理论的支持下积极探讨创建适合农村中学语文学科写作的科学模式,为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提供一条终南捷径。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为农村住宿制学生,整天生活在“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之间,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接触到其他课外读物,更别说是外出旅游了。知识面相当狭窄,见识也不广,这些条件制约着学生的写作。如何跻身于高效率、科学地完成现在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进入个人成长、成材、成功的高速通道,这是我们长塘中学,这个农村中学每个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研究表明,进入我们右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球体表现出来,呈放射性立体结构。我们欣喜地发现,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领域,将会是写作技法的一大创举。
根据托尼?巴赞的发现,他指出,“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有如下功能: 一是记忆的联想和想象的技巧;
二是颜色、形象、尺寸、节奏、白日梦、完全形态(整个图画)及右侧皮层的空间意识能力;三是眼睛的感知和吸收能力;
四是用手的娴熟技巧复制眼睛所看到的内容;
五是整个大脑对所学过的东西进行组织、储存和回忆的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强有力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将思想图像化,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
自从一接触到“思维导图”,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内心强烈地感觉到:这将会是教学生打倒写作这只“拦路虎”的有效方法。经过六年多来的钻研和实践,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来说,确定是一条终南捷径!
——因为,它开发了右脑形象思维潜能,可以对写作信息实行图式整体把握。图式整体把握的“思维导图”比传统的“写作提纲”更符合我们脑的思维习惯,那么,在写作中,该怎样具体操作呢?
1、将作文题目居中、醒目;
2、从中央引出几条平滑的曲线(一般分为几个大部分,就引几条主线),然后再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在曲线上依次标上序号。
3、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段落的大意,写在主线上;
4、在主线上再引分线,逐层将每部分的次情节或写法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大意写在支线上。如果还想写得更详细些,还可以在支线上再引支线,方法同上。
经过整整六年的钻研和实践,“思维导图”有如下好处:
1、题目写在正中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可以清楚地把屋文章的脉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跑题、结构混乱、重复哆嗦的毛病;
2、整个“思维导图”呈发散状,符合大脑的发散性思维;
3、所用的词组或短语,非常简短,提高概括能力,缓解记忆压力;
4、图文并茂,可以刺激右脑的形象思维,激发写作灵感,拓宽思路;
5、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学生在写作中避免了记流水帐,干巴枯躁的毛病;文章写得比较流畅,较比前的“写作提纲”生动逼真。
6、节省打底稿的时间,(只需对着“思维导图”打腹稿即可)。
自从我校语文教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这种写作方法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他们不再把写作文看成是“老大难”,相反,几乎所有的同学觉得豁然开朗。一到写作文时,好像如沐春风,变得自信乐观,富于创造性。
另外,自从我校作文教学开始使用“思维导图”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语文教师已改变了过去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慢慢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次《“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我们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中心支离破碎的问题;
二是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前后文记流水帐,重复哆嗦,打草稿时间过长的毛病; 三是解决教师在训练写作中无从下手,蜻蜓点水,对学生写作没有实际指导效果的问题。
三、研究的内容:
1、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杂乱无序,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生活素材虽说可能较城市学生少,但还是有的。如何将生活素材变成层次清晰的写作素材,这需要有一种好的思维工具,那就是“思维导图”。所以,如何让学生的写作掌握一种好的思维工具,得首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有章可循的。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如何符合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这是我们这一课题首先要研究的内容。
2、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普罗塔戈
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后,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除了告诉他们好的思维写作方法后,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方法后写作的主人,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适应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既文有定势,结构清楚,又不千篇一律,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等等。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3、“思维导图”在选材、结构、文采、有创意的表达上如何操作?其实,作文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有方法的指导外,还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所以“有创意的表达”在写作时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在选材、结构上遵循“思维导图”的一般写作模式,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文采”、“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有个性地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4、七——九年级运用“思维导图”各应达到哪个层次要求?在中学阶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程度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使用“思维导图”写作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七年级一般只写简单的记叙文,而八年级就要写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九年级除此之外,还要写议论文,小说,甚至散文。如何做到让“思维导图”指导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写作,应该达到哪个要求,在哪个年级应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模式,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第3点和第4点
五、研究的方法:
1、理论探究法
英国大脑专家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脑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强有力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将思想图像化,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科学理论运用到指导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中的具体实践,掌握怎样运用思维导图怎样画图,怎样在写作中选材、立意、结构、成文中怎样具体操作。
2、调查法
编制问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前农村中生写作能力的情 况。
(1)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五项。
a、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爱好情况 b、农村中学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的现状:写作是否中心突出、是否离题、是否首尾呼应,是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c、农村中学学生在作文选材方面的现状:选材是否有针对性、选材是否有感染性,选材是否能很好地反映中心
d、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方法上使用现状:作文方法的有无;如果有,采用何种方法,运用情况怎样,效果怎样
e、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分数现状:在使用前的分数现状,使用后的分数现状 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除采用无计名方式进行问卷外,在设计问卷时尽量注意问题设计的隐蔽性。
(2)调查对 象:长塘镇初级中学081、094班学生。采用分层法,先将学生按写作能力,作文分数分成优、中、差三层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7份,收回问卷127份。调查问卷后,向学生进行访谈,然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检查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制定课程计划、对师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对教学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4、成果展示法:
根据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进行“思维导图”课堂展示形成《“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教师论文、教案集》,《“思维导图”学生实践作品集》,并在校内出版,出版后在全校范围内传阅。
(一)自2009提10月开题后,首先是准备阶段:
1、开题方案和实物准备:撰写开题方案和大致罗列档案目录,准备好开展课题必备的教案薄和教学反思薄、作文稿纸,活动记录薄、检查记录薄。并拿着开题方案、前期所需物品(档案柜1个、档案盒30个、印刷纸张480页、矿泉水二箱)、向领导汇报,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重新确立课题组成员、发放课题所需物品、阐述课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明确分工、宣读纪律和签名以示严肃。
3、对课题的理论知识以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由课题组负责人制作课件、写好教案、将思维导图在选材和结构上的在作文具体如何操作传授给课题组人员,以便确保课题的实施效果。
4、在课题实施进行问卷调查。由课题参与人员杨国访牵头设计好《农村中学写作能力现状调查问卷》,10月底对081、094班两个班学生实施调查、11月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并在2009在11月底完成《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调查报告》
(二)实施阶段
准备就绪后,由课题组成员在各班实施。要求每期至少完成四次作文教案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习作要抽出精品,并负责展评。具体为:
1、教师每期四次教案反思
2、每次认真批改思维导图学生习作,抽出精品3份,对原稿进行反复修改,再让学生将修改稿认真誊写在统一发下的稿纸后,教师在后面写好随笔评价,原稿交给课题组,复印稿拿在班上张贴;
3、开辟一个“思维导图”习作展评。每次将学生3篇习作置于公布栏上。公布时间不得超过第二次写作时间。每期至少12篇。这将定期检查和拍照留底。
4、参加全国性的论文和案例评选。要求2009年11月参加全国论文大选,课题组成员的论文要与课题有关。
5、期末上交作文教案和教学反思。
6、课题组成员在实施中,要不断完善和反思,及时改进,以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特点对症下药,在实施中不断研究,以求有所进步和突破。
7、整理第三期(09秋)、第四期(10春)《佳作有约》
8、撰写各阶段的实施计划和总结。并发至市课题管理电子邮箱。
(三)总结阶段
1、在八、九级各上一节作文展示课。
2、在校内传阅第三期、第四期《佳作有约》
3、整理学生优秀作品和教师优秀案例论文,争取校内出版。
4、对档案进行整理。
5、申请结题成果签定,写好课题结题结题报告。
附:课题实施过程中档案目录及具体分工
南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 “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档案目录
课题审批时间2009年9月,课题结题时间2010年10月
组织实施(基本材料)
1、课题申请书、课题审批材料、课题开题方案(郭姿)
2、课题各阶段实施计划、课题各阶段总结、阶段性成果报告、档案目录(郭姿)
3、有关课题的工作报告、调查报告(杨国访、郭姿)
4、成果获奖证书、奖状复印件
5、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和职称复印件
6、课题人员参与本课题方面的培训旁证
实施过程(过程资料)
(一)、2009年9月课题审批前的课题研究资料
1、培训实施课题教师教案一、二(郭姿)
2、“思维导图”学生实践习作之《佳作有约》第一期、第二期(郭姿)
3、有关课题“思维导图”的获奖论文和证书复印件(郭姿)
4、有关课题方面的培训教材、结业证书(郭姿)
5、学生“思维导图”实践习作和思维导图示意图原稿(郭姿)
(二)、课题开题准备阶段材料(2009年10月)
1、课题开题方案(郭姿)
2、课题会议研究活动记录、会议纪要(杨国访)
3、对教师实施课题的培训教案、课件(郭姿)
4、开题会议和教师培训照片和实录(杨国访)
5、自行制作的关于课题方面的教师教案、心得体会、作文稿纸、活动记录、检查记录样品(郭姿)
6、在全面实施课题前对学生的作文现状调查原稿及分析数据(杨国访)
7、《“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实施报告》(即开题方案)郭姿
8、《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现状调查报告》(杨国访)
(三)、课题实施阶段材料(2009年10月—2010年2月 09秋期)
1、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教案、后附教学反思(每人不少于4篇)
2、课题个案研究: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学生实践习作(每次3篇前后对比稿和教师附作文后心得体会或评价随笔)
3、“思维导图”学生习作展(由课题教师复印在各班展览)
4、教师实施课题课堂教学、作品展的照片(杨国访)
5、对教师实施课题的课堂教学和作品展的随机性检查记录(郭姿)
6、各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论文和教学反思(论文参加论文大赛、教学反思交由存档、郭姿)
7、每位教师推荐一至二篇好的“思维导图”学生习作至《佳作有约》,要求打印,邮箱,出版《佳作有约》第三期。(输入:郭姿;设计:杨国访;供稿:郭姿,杨国访,推广思维导图习作其他教师)
8、实施性阶段计划(开题方案)和阶段性小结(郭姿)
(,文件名为2009c466,邮件内容)
10、各教师通过文件检索等渠道的相关课题信息动态(每教师最少一份)
(四)、课题实施和总结阶段材料(2010年3月—7月 2010年春期)
1、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教案、后附教学反思(每人不少于4篇)
2、课题个案研究: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学生实践习作
3、《“思维导图”佳作有约》学生习作展(由课题教师复印在各班展览)
4、教师实施课题课堂教学、作品展的照片(杨国访)
5、对教师实施课题的课堂教学和作品展的随机性检查记录(郭姿)
6、各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论文和教学反思(论文参加论文大赛、教学反思交由存档、郭姿)
7、每位教师推荐一至二篇好的“思维导图”学生习作至《佳作有约》,要求打印,邮箱,出版《佳作有约》第四期。(输入:郭姿;设计:杨国访;供稿:郭姿,杨国访,推广思维导图习作其他教师)
8、“思维导图”作文课堂展示
八年级:杨国访 九年级:郭姿课堂实录:杨国访 教案、作品收集:郭姿
(五)、课题总结阶段材料(2010年9月—10月 2010年秋期)
1、对档案的整理(郭姿)
2、课题活动相册(杨国访)
“思维导图”作文展示课实录cd:杨国访)
3、“思维导图”学生实践习作《佳作有约》第1、2、3、4期(郭姿、杨国访)
4、申请成果签定。(郭姿)
5、撰写结题报告。(郭姿)
6、准备结题材料:(郭姿、杨国访)
课题申请书复印件、课题结题鉴定书、课题研究方案、阶段成果(包括论文、开题报告、佳作有约个案作品集、作文展示课光盘、调查报告等主要材料)。一式5份。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 在写作兴趣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未接受思维导图写作方法指导前,写作兴趣不大,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没有写作的愉阅感和成就感。
在作文立意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未接受思维导图写作方法指导前,随心所欲地写作,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只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考试,写作来的作文主题不突出,首尾不应,结构混乱,不知所云,很多学生写的甚至是四不像文章。
在作文选材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未接受思维导图写作方法指导前,先是呆看题目一阵,然后为了凑够字数,随便写些西,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与思想不一致,形式与内容不相符,有的甚至牛头不对马嘴。
在作文分数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作文考试中,由于整体水平较差,农村中学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往往只要学生达到字数,不离题,凭感情给分,所给的分数也不低。但真的一旦参加中考或高考时,作文水平经不起推敲,往往与平实在校考试差别很大,大部分学生在大考场失意的,归根结底还是写作能力低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或是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都需要有科学有效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会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写出一篇立意清晰、中心突出、首尾呼应、选材得当、结构清楚的文章来。
3、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训练模式。
(1)教师认真学习托尼巴赞关于“思维导图”这种图形技术的理论知识,研究怎样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中的理论依据。
虽说语文教师,从教前在师范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是可以当一名教师,但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科知识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在‘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理解。”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虽在很多领域取得多种成效,对人的形象思维有突破性的贡献,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怎样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进行作文教学实践,并形成科学,有效的实践性知识,这是“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写作的有效方式
思维导图在快读速记这一领域有过积极的作用,也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和训练的方法,但运用于写作方面,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这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发现思维导图阶段即理论准备阶段。课题组负责人于是2003年,在给孩子买的一本《儿童右脑开发宝典》中,无意发现了大脑专家托尼巴赞的“脑图”(后称思维导图),一见钟情。心想,如果将“脑图”运用于写作,有可能将写作这只“拦路虎”驱除出境,便先后在在03年九年级012班、04年022班进行实践尝试,初见成效。后来,在2005年一次偶然的进修机会,参加了南宁市育人假日学校的“快读速记培训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系统地接触了“思维导图”,又在七年级053、054班借助“《红色之旅》征文”大胆实践,效果不错。这为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领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自从系统地接触到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后,课题负责人就发现,如果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那将改变农村中学生无序写作的局面。于是,从这以后,便开始了“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探索。
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思维导图,怎样用思维导图去阅读、思维导图的画法以及运用思维导图有什么好处: 示例: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新教材七年级(下)林嗣环的《口技》:
然后,在学生对思维导图有基本的认识后,告诉学生拿到一篇作文后,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立意,将作文题所蕴含的写作范围进行扩充。
下面以作文题《成长》为例,进行作文立意,“成长”一词就是思维的原点,成长的感觉有喜怒哀惧,喜可以让人联想到快乐、幸福、兴奋,怒可以让人联想到愤怒、苦恼,哀可以让人联想到悲哀、痛苦、伤心,惧就是畏缩、退缩。思维导图就可以绘制为:
成长中的感悟,可以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成长让人明白了亲情、友情;成长让人懂得了珍惜、谅解;成长让人知道了真诚、友爱、诚信;成长让人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成长让人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成长让人体会到合作的快乐等等。思维导图就可以绘制为:
经过了这样的排列,“成长”作文题的立意就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选择的立意就会有很多,可以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立意来作文,也可以选择得心应手的立意来写,这样就减少了出现作文立意雷同,意平淡、文中无物的现象,更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了。
第三步,就是从思维导图扩充作文题的立意中,让学生对照立意思维导图进行选择,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立意,然后再确定选材。
我们以上文《成长》为例子,谈一谈怎样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选材。经过第一步的审题立意,我们假设选择“成长中感悟了诚信”为中心,进行作文选材立意。考虑学生的生活的环境无非就是:家庭、社会、学校三点一线,外加在阅读中积累的故事、寓言传说等素材,所以第一级导图可以引出四条线,“家庭”这条线可以列出一列素材,如:爸爸答应给我买词典,结果忘了,爸爸不顾风雨再去给我买;妈妈和黄阿姨约好去赶集,结果阿姨放了妈妈鸽子,妈妈生气;哥哥的应聘材料嫂子夸大改了但哥哥硬是如实改了过来等等。“社会”这条线也列出一些素材:的士司机捡到顾客的钱包,千里寻失主;公交车投币时,时髦姑娘用一毛当一块,受到众人的唾骂;卖果的老奶奶在果摊死等没要找钱的人等等。“学校”这一条线可以列出: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朋友相约同行,小明冒雨赴约;考试中,我为了考取高分,作弊等等。而“阅读”素材可以列出:烽火戏诸侯;狼来了;陈太修与友期等等。选材的过程可以绘制成思维导图如下:
.16.如此说来,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选择的素材就多了,所选的题材就会
更典型、更新颖,不但解决了作文难于下笔的难题,而且作文更出彩,作文主题就会更具社会意义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思维导图作文法就是遵行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这一观点,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劳动时,积极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联想、想象,进而进行再创造,写出优秀的习作的。
第四步,确定了立意,选材后,再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构思的思维导图画法与阅读思维导图同样的画法。方法如下:
一是将作文题目居中、醒目;
二是从中央引出几条平滑的曲线(一般分为几个大部分,就引几条主线),然后再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在曲线上依次标上序号。
三是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段落的大意,写在主线上;
四是在主线上再引分线,逐层将每部分的次情节或写法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大意写在支线上。如果还想写得更详细些,还可以在支线上再引支线,方法同上。
通过对思维导图在立意、选材、构思的研究,发现有如下好处:.17.一是题目写在正中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可以清楚地把屋文章的脉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跑题、结构混乱、重复哆嗦的毛病;
二是整个“思维导图”呈发散状,符合大脑的发散性思维; 三是所用的词组或短语,非常简短,提高概括能力,缓解记忆压力; 四是图文并茂,可以刺激右脑的形象思维,激发写作灵感,拓宽思路; 五是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学生在写作中避免了记流水帐,干巴枯躁的毛病;文章写得比较流畅,较比前的“写作提纲”生动逼真。
六是节省打底稿的时间,(只需对着“思维导图”打腹稿即可)。
通过对理念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发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农村中学写作,解决了原来在农村中学写作中的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中心支离破碎的问题;
二是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前后文记流水帐,重复哆嗦,打草稿时间过长的毛病; 三是解决教师在训练写作中无从下手,蜻蜓点水,对学生写作没有实际指导效果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在作文的立意、选材、到构思方面,课题组两位成员都形成了一整套的作文训练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大胆的和成功的尝试。
4、整理出一批学生思维导图习作精品,编辑成册在校内传阅,形成了农村中学校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始了写作的良性循环。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和实践,得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每次将好的作品在各班的思维导图习作展栏中展出,经过不断的修改后,编辑成册,在校内传阅,目前己编辑了《思维导图之佳作有约学生实践作品集》共一、二、三、四期,把学生学习实践中的作文精品变成思维导图写作活生生的例子,让成功者品尝到思维导图创作的乐趣,同时也给写作函待提高的学生提供好的榜样和借鉴,为思维导图写作在校内的广泛传播提供良性循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5、通过参与课题与课题的推广,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研究受益面覆盖学校全体语文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认为,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18.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学校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场所。要使那些体现行进教育思想的有经验教师在教师心目中创立和发展,不仅要组织教师去学,去看、去听,还要让教师去做、去实践。
在“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参与研究和课题推广中,长塘镇初级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通过主动参与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有的成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有的成为课题推广的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对教育理论的认识。通过学习与交流,我校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掌握新的写作方法,改时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始了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慢慢转变。
在参加“2009年中国教育系统论文评比大赛”中,我校语文教师全部撰写论文参评,成绩喜人,并有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具体如下:
八、实验班级的成效
1、学生方面。
在实验的一年中,课题组选择长塘镇初级中学081、094班作为实验班级。这两个实验班级分别由课题负责人郭姿和成员杨国访担任语文写作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的辅导和实践。实验班学生在写作兴趣、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原来讨厌写作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写作、中等生得到提高、优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上,尤其是写作上形成了一种赶学比优的浓浓学习气氛。
具体见《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调查报告》中课题实施前后实验班对比表:
课题负责人郭姿老师所带领的081班2009年学校组织的月考和城区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次次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居全校和全区之首,遥遥领先于学校同类班级083班平均分11.27分,优秀率高出083班40.3个百分点。在2009年指导的全国语文能力比赛中,有3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7人获得自治区奖项。实验教师杨国访老师所带领的094班在校月考和城区组织的期末试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名列前茅。
2、教师方面。
参加实验的教师郭姿和杨国访,他们在课题实践短短一年中,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他们在改变学生写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业水平提高很快。所担任实验班级的语文教学,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遥遥领先于同类班级。郭姿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奖及发表情况:
1、《心随爱动,行随严律——浅谈农村中学年轻女班主任的教育艺术》获中国教育系统基.20.础教育2007论文大赛一等奖,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2、《一条直能成功的科学阅读高速——谈“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7论文大赛二等奖,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3、“开启新课堂学生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8论文大赛一等奖,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4、“细心雕琢,爱心相随——浅谈农村寄宿制女班主任的管理艺术”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9论文大赛一等奖,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5、“一条直通成功的科学写作高速通道——论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9论文大赛二等奖,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6、“开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思维导图”获广西基础教育系统论文大赛一等奖,发表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2010年优秀论文》上
课题研究教师杨国访撰写的论文《思维导图,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
——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立意选材中的具体应用》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九、研究假设的验证结论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
1、经过学习、培训、研究与实践,“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所产生一整套写作训练模式,一旦语文教师理解该模式并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将之运用于作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便能快速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参与研究和课题推广中,通过学习与交流,将会使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这是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一个契机。
十、问题与思考
1、关于“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中阅读的应用研究”此问题与本课题相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构成两大要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今后要加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2、按课题申请书中,由于初次申报课题,毫无经验,认为参与人员越多越好,所以在将长塘镇初级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全部填写为参与课题者。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课题参与人员本身认知有限,觉得研究课题应有利有图,要求课题负责人给予经济报酬。故课题大部分参与人员在课题没实施前,就不出力不出功,对本来己有6年研究成果,结题在即的课题不但毫无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无效后,为了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负责人和学校商议后,共同作出如下决定:
撤消原申请书中的梁中宣、潘成师、周维伶、赖永连、滕引连、陆欣、李青轩、孙科赛、谭玉梅、李凤山的的参与权,(以上人员只是在申请书挂名而己,其在课题准备、申报、开题实施方面也未曾做过实际性工作)此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郭姿不变,主要参与人员仅杨国访,并保证课题申请书中涉及的课题分工和预期成果全部由课题负责人郭姿和杨国访两人承担,并保证达到预期效果。这个教训是巨大的,在今后是要引以为鉴的。[参考文献]:
1、托尼 巴赞著:《充分使用你的大脑》,中国中央广播出版社,1998。
2、品川加也(日)著:《右脑使用和开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艾天喜(台湾)著:《惊人阅读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4、七田真(日)著、李菁菁译:《超右脑波动速读法》,南海出版公司,2005。
5、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吕武平主编:《全脑速读记忆》,中国航空出版社,1999。
6、皮连生主编,《学与教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陈厚德编著:《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9、吴立岗编著,《教育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10、施良方、崔永郭主编:教学理论《课题教学的理论、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篇:3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1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研究的结题总报告
总结人:朱雪凤
二0一二年三月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研究的结题总报告
总结人:朱雪凤
自2009年5月我申报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在我校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在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立项方案中的预定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推动已经实施的初中新课程标准,并且,逐步认识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些可操作的实践原则、方式及手段,使教师和学生思考和认识如何理性地对待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将课题研究的执行情况,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中的困难和建议等总结报告如下。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我校的教学现状:一方面,青年教师大多对在物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把握不好,有的只重视形式,有的甚至毫无章法。另一方面,老教师已经形式了“替代式”实验,“灌输式”教学等旧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农村中小学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些,觉得改革很麻烦,也没有必要,根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更谈不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了。
其次,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动员和组织课题组成员先进行改革,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关注每个学生个体,运用多种自主学习模式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我们既高效地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任务,又有效地发展了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随着我们课题组成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不敢改革、正准备改革和正在改革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示范,减少了他们摸索的时间和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快速推动我校各科的改革步伐。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1.调查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课题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对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看法,以及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的建议等情况。2.分析物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导致物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对物理学科感觉生疏。物理学科是从初二才开始的一门学科,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生活中的物理”视而不见,再加上在上这门课之前,有很多学生就听“前辈们”说,物理是很难学的,这样,他们对物理不仅感觉生疏,甚至还没开始学就已经有了畏难情绪。
(2)学生养成了“听——记——仿”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好的学习方法。
(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观念落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落实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教学采用的方法趋于单一保守,主要以讲授、练习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自主、合作、探究往往只有形式。
(4)教师有诸多的“放不下”,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有的教师思想观念是改变了,但在实施改革时,总有太多的“放不下”:他们担心课堂教学的秩序会难以掌控,会导致高消耗、低效率;担心赶不上进度,考试拿不出高分,影响学生升学和自己职称晋升。一句话,他们担心改革失败,很难鼓起改革创新的勇气。
3.理论结合实际,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学习领域,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依此,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重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使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还通过其对内容表现的多样性特别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调动。
(2)建立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多个物理兴趣小组,并把课外兴趣活动与具体探究式课改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结合起来,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物理能力,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技术技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提高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形成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成立以后,每位成员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并积极开展了拓展课和示范课活动,开展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等系列化、多样化的专题性学术研讨会,达成了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的基本认识,基本形成了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4)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据此,必须课题研讨会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交叉进行,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三、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为了唤醒、发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更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课题组制定和实施了如下教学改革方案。
第一阶段:调查与酝酿(2008年12月—2009年05月)
1、调查研究了本校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
2、调查研究了兄弟校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
3、分析了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落不到实处的主、客观原因,并撰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组队与探索(2009年06月—2010年03月)
1、在饶四华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召开了课题组成立会,并进行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
2、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子课题,制订实施方案;
3、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物理兴趣小组,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自信心;
4、指导学生组织各类竞赛,如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的辩论赛等等,来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三阶段:实施与改进(2010年04月—2011年01月)
1.通过本人经常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通过多个课题组成员开展拓展课和示范课活动,达成了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的基本认识;
3.开展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等系列化、多样化的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第四阶段:总结与深化(2011年01月—2012年01月)
1.组织了物理“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和课题研讨会交叉进行,推广现有课题研究成果;
2.收集、整理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反馈,并撰写了大量相关论文; 3.召开总课题结题大会进行成果自我鉴定,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资料归档并打印编册;
4.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推广研究; 5.申请鉴定验收,报送材料。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课题研究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物理自主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对于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推动意义的。
同时,随着我们课题组成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不敢改革、正准备改革和正在改革的教师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示范,促进了他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减少了他们摸索的时间和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快速推动了我校各科的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引起了周边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和改革兴趣。
五、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1.研究成果
(1)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形成了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自学辅导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探究式;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概念获得模式;适合教学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的范例教学式和在教学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某种现象,让学生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的现象分析模式等;并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和“七段”教学论,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创建了一个比较普适性的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它的特点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2)建立了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物理兴趣小组,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并把课外兴趣活动与具体探究式课改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如指导学生组织各类竞赛,如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的辩论赛等等,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物理能力,丰富了物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技术技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提高了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
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使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还通过其对内容表现的多样性特别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调动。例如:一个有关加速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改变物体质量、压力大小、摩擦系数等参数而得到不同参数下的结果来观察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自己摸索到正确的规律。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规律的总结、结论的得出过程中,可以独立地从大量信息中去思考、去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物理学习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制作问卷调查表,对我校和周边学校各班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对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看法,以及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的建议等情况,分析导致物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
(2)教育实验法:本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实验实践为主,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习实际,围绕课题目标,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3)经验总结法: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对课题的分阶段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对照研究目标,找出问题,改进方法。
(4)理论探究法: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在充分吸取别人经验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特点,力争使课题研究有自己的特色。
六、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的观念落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落实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量意识虽然很强,但教学采用的方法趋于单一保守,主要以讲授、练习为主,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
2.部分学生学习仍然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好的学习方法,课堂表现不能积极回答问题,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
3.对学习困难生照顾不足,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各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学习困难生,面对学困生都知道采用分层教学提优补差,每学期教师都有转困计划和总结,但往往在行动上难以施展具体有效措施,教学的起点一般还是以中等生为准,教师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学困生,所以学困生照顾不足,收效甚微,成为影响总体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待商讨的问题:如:课堂整个教学设计过多的考虑教师如何教,轻学生如何学,表现为课堂讲授过多,学生学习时间过少,自主、合作、探究往往只有形式。
七、研究建议
1.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性,提升学习成功感。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是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对解题而言,我们提倡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部分班级基础较差,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一节课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的练习量很少,等到新授内容讲完后所剩时间已廖谬无几,也就不能从练习中反馈出学生学习的误区,也就没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也就更谈不上提高了。学生对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毫无头绪,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课题小组通过讨论决定,将学生当天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并出好课堂小测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体现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3.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题的能力,淡化学生学习分层现象。
实施当天知识当天会,尽管很难,也不可能100%让每位都会,但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做,就会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师生坚定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教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单独进行辅导或组织优秀学生对其进行辅导,尽量淡化学生学习的分层现象。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尽力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在增进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高效课堂的构建方面,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每节课讲解了多少题目,这是不可取的。学生不是机器,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分类型进行题目的讲解。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理解。课堂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建构者,把动手解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离开课堂。因此,物理课堂教学高效化,从自主合作方面提高学生课堂解题能力应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是物理教学发展的趋势。
第四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值得我们回味品评。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所创作出的美诗佳词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光彩夺目。那千古名句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在诗人与我们之间产生共鸣。我们的祖先十分看重诗歌对人的教育作用,两千年前,圣哲孔子用自己的践行传播“诗教”。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学语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智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行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使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新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二、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鉴赏经典诗文的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提升学生的学养,陶冶情操。
三、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古诗词现状调查、古诗词教学改革、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方法指导、测试等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提审其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开展了古诗词现状调查活动。我们从鉴赏兴趣、鉴赏原因、鉴赏方式、鉴赏能力这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去主动鉴赏诗歌。部分学生存在着不会鉴赏古诗词的现象。经调查,我们认为,学生鉴赏古诗词的现状堪忧,我们需要从调动学生鉴赏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为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此项研究奠定了基础。
(2)、向全体学生传授古诗词鉴赏方法,并打印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我们从怎样鉴赏古诗词,怎样规范答题,不同题材的古诗词分别表达怎样的主题等方面进行方法传授。通过讲授,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方法。
(3)、利用早读课时间,诵读、鉴赏古诗词,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2、放手让学生自己鉴赏,教师及时点拨。
3、注重方法传授
4、创设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诗词的兴趣。
(5)、开展古诗词专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四次古诗词专练,每次练习各有侧重,分别为:鉴赏形象、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技巧、鉴赏诗歌的情感。通过不同角度的练习,希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抓住边角时间,以每日一首诗形式,带领学生鉴赏诗歌。
(7)、开展古诗词鉴赏比赛,调动学生鉴赏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8)、开展鉴赏文写作,通过写作,激发学生鉴赏积极性,提升鉴赏水平。
(8)、以月考为契机,及时分析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对能力提升较慢的学生要及时分析他们进步较慢的原因。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进行了课堂改革,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中,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鉴赏诗歌,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珍视学生个性解读,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诗歌。从而通过自学、自悟达到真正解读、鉴赏
诗歌的目的。经努力,收效很好。既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荆丽娟老师在与黑龙江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诗词教学受到了黑龙江专家的好评。孙团结老师在组内同课异构中,成绩突出。所写诗词教学的教案和反思刊登在青河县中学教研杂志上。
2、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词,为提高其鉴赏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研究期间,我们利用早读课等时间,督促学生认真记诵诗歌,并及时督促检查,经过努力,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歌,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这为他们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3、经过反复诵读、鉴赏,初步调动了学生鉴赏诗歌的积极性。我们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通过诵读、鉴赏比赛,每日鉴赏诗歌,写鉴赏文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近诗歌、爱上诗歌,经过努力,一部分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心中泛起或悲或喜的涟漪。
4、提升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通过方法点拨、课堂赏析、专题训练、鉴赏文写作等内容的尝试,学生鉴赏诗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一部分学生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一部分学生拿到诗歌至少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
5、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审美情趣。
诗中的情感是丰盈的,哲理是深厚的。经常带领学生置身于诗歌的国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不自觉地学习到诗歌的道理,发自内心的享受诗歌的美丽,在这过程中,自热而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学生鉴赏诗歌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的道路上,我们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的火炬高高举起,照亮学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我进步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五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罗辉龙
课题组成员:罗辉龙、何汉威、傅伟邦、陈文轲、黄海英、何海威 执 笔:罗辉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国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国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标的提出,给比较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等等。老
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虽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阐明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索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对策,以及从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求“促进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理论依据。
2、研究内容
在理论上,研究的内容有:⑴研究有效的生本学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
围,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生本课堂。⑵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之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适应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1、何谓“生本教研”、“语文素养”。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教育过程中应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它是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主旨的教育。
结合语文课标来看,“语文素养”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相比,合并了“听说”,加进了“综合性学习”,表明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形态要求。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语文素养”理解为: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
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2、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言语运用,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个根基和原点,通过思考如何唤醒、诱导、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情感和心灵;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到读写的快乐,感受到言语带来的愉悦和骄傲;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出对言语的敏感等方式,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低下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操作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五年级4班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3、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
4、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科研知识学习,以便让教师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二)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上级对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课题组每星期定期召开课题会议,传达课题组研究计划,指导实验教师制订一周的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使课题研究与实际的教学工作融合,整体推进教学工作。
2.坚持定期汇报制度。
在每个学月的下旬,课题组都要组织课题汇报交流,带领实验教师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与完善,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3.及时总结提炼。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加强反思与提炼,反思研究中的得失,提炼研究成果,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论证、设计、启动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
学校领导、教导处、课研组反复进行课题论证,选定课题,形成研究方案。召开课题开题会,正式启动课题研究。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2.申报课题,由市教研室审批立项。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生本教育”及“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料和成功经验。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6.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二)课题深入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从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1.开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一)。探索在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如:抓好早读课,以养成高声朗诵的习惯;安排好课外必背文段,以养成背诵的习惯;指导好阅读课,以养成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做好作文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通过这些做法,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2.开展语文积累与应用能力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二)。
探索语文积累与应用能力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字词句常规作业,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通过阅读好书活动,加强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通过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加强规范语言的积累;通过周记、应用文等写作教学活动,增强书面应用的能力;通过读报评报、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并养成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开展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三)。
在语文“阅读鉴赏”模块和其他模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探索的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养成的教学策略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步,通过诵读或创设阅读情境,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审美对象;第二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将先前感受到的内容整合为审美形象;第三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深入领会,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实践审美体验。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教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探究创新能力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四)。
结合我班的特点,我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自编自演的活动为主,如:“读报有感”,在课堂上随机读报上的一段新闻,再分别谈谈个人的感想;以“爱”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讲出亲身体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活动,要求为给出的案例作出自己的见解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5、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八、课题研究成果。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如今已基本上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探索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四大途径:①充分发挥教师范写的作用;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在练习中培养;③从写字姿势入手,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④运用鼓励性评价,在作业中实践良好的书写习惯。
(2)扩大学生识字量的五大策略: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识字提供源动力;②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拓展识字空间;③通过汉字教学帮助记忆使学生触类旁通,如理解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想象记忆等;④充分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培养自主识字能力;⑤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识字。
此外,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目前就识字而言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学生缺乏识字的耐心,学生认字不规范,教师对认字作业的指导过于简单化。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将继续探讨解决策略。
2.发现口语交际教学须联系生活
我们从三个大的层面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1)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其中包括:借助课文内容复述、借助课文内容演说、借助课文内容续编。
(2)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语言情趣。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能说。
(3)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比如今天是圣诞节,你想对同学说什么?在学小彩金活动中,你是怎样做的?周末你和父母去神光山玩,那里有什么变化?向大家介绍介绍等等。
3.加强听记训练,有利于积累语文资本
镜头一:读报评报时,读报人还未读完,很多同学已各自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至于报纸上后面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却根本不当一回事。
镜头二:辩论会上,一位学生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另一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在听其他同学的发
言。怎么办?
研究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经验:先给同学们讲解听记的重要性,打通思想关,再合理安排听记的内容,讲解听记的方法,形成听记训练常规,引导孩子们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生活中都要有意识地听记,养成良好的听记习惯。
4.通过实践活动,综合运用语文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力求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通过研究实践得出如下经验:
(1)课堂中创造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树立“光想不说不行,光做不听更不行”的意识,放低要求,教给方法,配合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运用。
(2)由课本走向读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①课本为发端,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看看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③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
(3)由课内走向生活,激励参与实践。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由校园延于社会。如让学生收集网络、书刊上查阅到的资料信息,并注意积累;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市井俚语;采集身边的“焦点新
闻”等,而后利用演讲时间,开展“信息交流会”,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吸取,共同完善。
(4)开展活动,提高能力。如让学生办手抄报提高阅读量和版面设计能力;采访家人朋友,把语文课堂搬进社会;开展智力竞赛等语文游戏,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组织社会考察,了解人类和自然,提升综合能力等。
5.加强阅读训练,抓住语文之本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当前的学生阅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①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阅读兴趣的缺乏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②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③不重视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没养成。很多学生阅读纯粹是“读”文句,“一读了之”,没有记忆、积累的自觉性,因而阅读效果不佳,仍然存在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作文根基浅等问题。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策略:①坚持进行课前预习,先行阅读思考。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③读后留疑带动课外阅读。④开展小组一体共读书。一个小组几个学生共读一本课外书。读完后,每个学生出一张读书手抄报,各写一份读后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起感受阅读的魅力。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文段诵读、自编演说、创办手抄报等。
6.探索习作之法,提升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面对这个难于达标的模
块,实验的一线教师毅然知难而进,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1)加强原始资源的积累,增加写作素材。①积累好词佳句,储备词语资源。②鼓励读范文,并增强交流,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③加强对修辞技巧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审美情趣。
(2)巧用储备的素材,激发写作欲望。①在阅读中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②及时捕捉生活情景,创写心里的感受。
(3)及时引趣,设计习作任务。①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言文字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每一堂课上,如对课文续写、改写都是良好的载体。②课外训练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习作同步练》、《少先队员》、《红树林》、《文峰塔》都是作文训练成效显著的读本。③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反思梳理思想、提升表达能力。
7.合理评价,师生共促提升
正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评价环节一样,恰当的评价十分利于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恰到好处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我们利用意见评价箱进行评价,通过大家在意见评价箱上互相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增强的严格要求自我的意识,每一个字、每一笔划、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要细细斟酌,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字斟句酌中得到提升。
经过实验研究,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综合运用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实验教师的语文素
养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课题研究报告有一定的创新性、学术性,为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摸索出较为科学的规律,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九、存在问题及设想。
1、由于过去课题组老师较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我们是第一次负责这样的课题研究),所以许多方面都是边探索边研究。再者,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实验严格说来,只能算是探索性实验,即属于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进行,没有随机分派被试,缺乏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不能完全控制误差来源的实验。
2、因为课题组老师本职工作都很忙,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及业余时间进行。光是进行课题理论研究及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感觉时间比较仓促,真正意义上说,我们的课题还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3、通过实验,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实验的过程及理论还不够完善,为使此课题实验更加趋于成熟,成果更加显著,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对本课题实施延伸性研究,以推动学校的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附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钱理群,《当老师真难真好》,2012年广州大学图书馆世界读书日活动(网上报告厅);
4、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2014年9月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