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3级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特点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第四节
宪法的原则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 第六节
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节
国家的阶级性质 第二节
国家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国家形式 第四节
国家象征 第五节
政党制度 第六节 选举制度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五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本质 第五章
中央国家机关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第二节
代表机关 第三节
国家元首 第四节
中央行政机关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六节
中央司法机关 第六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
我国地方制度概述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节
城市政权建设 第五节
基层政权建设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 第七章
司法制度
第一节
我国司法制度概述 第二节
人民法院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第四节
公安(安全)机关的司法职能 第五节
司法行政机关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宪法的概念和本质;掌握宪法的分类方法和两种不同类型宪法的基本区别;了解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的原则及作用,以及监督宪法的实施等问题。
教学时数:10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词源含义
二、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
宪法具有法的共同特征。宪法具有法的共同特征的意义。
三、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具有不同于一般法的特殊性,即: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的地位和制定、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宪法的概念。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特点
一、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宪法规范调整的对象。宪法关系及其特点。
二、宪法规范所表现的主要特点
最高权威性,原则性,概括性,适应性,无具体惩罚性,相对稳定性,广泛性,历史性,灵活性,纲领性。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
二、现代的宪法分类
三、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第四节
宪法的原则
一、资产阶级宪法的主要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分权原则。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原则:权力属于人民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
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二、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为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为法制的完整奠定基础。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政治体制。
四、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资产阶级宪法保障的实际上只是少数有产者的权利。社会主义宪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立足于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权利和利益的。
五、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
六、宪法发挥作用所必备的条件
宪法的充分实施。法制的健全和完备。第六节
监督宪法的实施
一、监督宪法实施的必要性
二、监督宪法实施的主要内容
审查法律、法规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合宪性。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业事业等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三、宪法监督的主要类型
(一)司法机关监督
(二)立法机关监督
(三)专门机关监督
四、我国的宪法实施监督制度
(一)我国对宪法实施监督的历史发展
(二)现阶段的宪法监督制度
(三)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思考题: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关系
3、宪法规范的特点
4、宪法的分类
5、宪法的原则
6、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旧中国三种不同的政治势力为确立不同的国家制度围绕着宪法问题展开的斗争,从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宪法才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宪法;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宪法发展的曲折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现行宪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教学时数:4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
近代宪法的概念。近代宪法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二、近代宪法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反映历史发展的要求。它的历史作用。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的评估。
(二)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宪法 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宪法,反映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要求和资产阶级国家各类矛盾的尖锐化。
(三)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前提。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四)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宪法一方面表现了行政权力和国家暴力的强化趋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形式的发展,以及公民个人权利的扩大。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的宪法,本质上仍然属于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的范畴。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宪法在同资本主义宪法的和平竞赛中必将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宪法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
宪政问题在我国提出的历史背景。对《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剖析。
二、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的历史作用。对《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剖析。对《中华民国宪法》的剖析。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的历史背景。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五、旧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旧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在国家制度上,表现为三种不同政治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的宪法上。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对1954年宪法的历史评价。
三、1975年宪法
1975年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对1975年宪法的历史评价。
四、1978年宪法
1978年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对1978年宪法的历史评价。
五、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1982年宪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宪法中的主要体现。1982年宪法的伟大意义。
思考题:
1、近代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
2、资忙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的历史作用
3、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趋势
4、对《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剖析
5、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6、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如何理解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的历史背景,它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阶级本质;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理论、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了解我国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的含义,以及对国旗和国徽的升挂和使用;明确政党制度产生背景和实际作用,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有清楚的认识:了解选举制度的基本知识,认识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时数:8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的阶级性质
一、国体概述
国体的含义。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待国体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二、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结合。
三、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国家的经济基础
一、经济制度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经济制度的含义。
建立和维护经济制度,是任何一种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得以生存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经济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关键所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宪法在对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的根本问题上都是明确的。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
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五、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方针和途径 第三节
国家形式 一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理论。(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涵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比较全面地表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国家的统一与人民权力的统一,同时又保证各级政府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处理国事,使之成为有效的行政工作系统。
二
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诸要素。(二)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必然性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三)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优越性 第四节
国家象征
一、国旗
国旗的重要性。我国国旗图案的含义。我国国旗升挂
二、国徽
国徽的重要性。我国国徽图案的含义。我国国徽的悬挂和使用。,三、国歌
我国国歌的产生。我国国歌的含义。
四、首都
我国首都的含义。第五节
政党制度
一
政党的概念、特征、分类 二
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 一党制和两党制的实质 三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一)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多党存在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历史简况。建国前民主党派的性质。(二)各民主党派的进步发展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各民主党派性质的发展变化。(三)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的提出和发展。基本方针的贯彻及其意义。(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最高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可能性
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中国人昆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历史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成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及其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 第六节 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选举法和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制度的本质。
二、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选举制度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建国初期的选举制度。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1979年颁布的选举法。1982年、1983年、1986年和1995年对选举法的修正和补充。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原则
5、选举权的保障原则
选举权和物质保障。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1、选举的组织
2、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
3、表候选人的提出
4、投票选举
选举的主持者。投票方法。确定代表当选。
5、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对代表的罢免。代表的辞职。代表的补选。思考题:
1、您对我国的国体是如何理解的?
2、请分析西方国家的政体和我国政体的本质区别
3、我国的人民代表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应如何完善?
4、新形势下我国的单一制的特点有哪些?
5、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概念。
6、您是如何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的?
7、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8、我国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来之不易;认清我国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正确认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及其社会主义性质;明确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任何人应以宪法的规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
教学学时:6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关于权利的几种观点
1、资格说
2、自由说
3、利益说
4、可能说
二、权利的分类
三、义务的概念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和国籍
公民的含义。国籍的概念。国籍取得的法律原则和方式 ‘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三、公民权和人权
人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提出来的一个口号,资产阶级把公民基本权利称作人权和公民权,并把它作为资产阶级宪法的核心内容。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实质及其历史进步作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发展。当今,人权问题已经进入国际范围。人权概念的发展。
四、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内容
各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内容却是各国宪法都承认的。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
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休息的权利。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四、特定人的权利
保障妇女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履行基本义务是公民的责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力量的源泉。国家富强昌盛是人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前提和保证。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要出发,公民有责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二、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以及宪法规定的其他方面的义务。
第五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本质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人民性
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确认,从立法上反映了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民国家的本质。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是国家权力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公民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才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使公民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获得更加可靠的保证和不断地发展。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三、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 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权利和自由的有限制性。不得损害整体利益。思考题:
1、简述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公民权和人权区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是人民争取来的”?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哪些?
5、结合实际理解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6、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7、我国宪法所规定的特定人的权利有哪些?为什么要规定?
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应如何得以保障?
第五章
中央国家机关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西方三权分离下的中央国家机关;了解我国中央国家机关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国如何根据国家职能的需要来确立中央国家机关的分工,并了解各中央国家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工作程序、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国家机关在组织和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学时数:10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国家机构的本质。
三、国家机构的组成。第二节
代表机关
一、代表机关的概念
二、代表机关的历史发展和法律地位
三、外国宪法所规定的代表机关
(一)组成方式:主要是一院制和两院制
(二)职权:
1、立法权
2、财政权
3、监督权
4、其他职权
(三)内部组织
四、我国的代表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工作程序。(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责任。会议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机构。(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 常设性委员会。临时性委员会。(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的人民性。代表的权利。代表的义务。第三节
国家元首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二、国家元首的分类
1、个人元首和集体元首
2、共和制国家元首和君主制国家元首
3、实权元首和虚位元首
三、外国宪法关于国家元首的规定 包括产生方式、职权、缺位等
四、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
(二)设置国家主席的意义
设置国家主席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国家职能分工的需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产生。任期。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
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国家副主席没有独立的职权。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的补缺及完善 第四节
中央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的概念
二、外国中央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
(一)总统制政府
1、总统和议会的关系;
2、总统的职权
3、总统制政府的类型
包括美国式、法国式和拉美式
(二)议会内阁制政府
1、内阁和议会的关系
2、内阁的职权
3、内阁制政府的类型
(三)委员会制政府
三、我国的中央行政机关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全国行政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国务院的组成。国务院组成人选的提名和任免。国务院每届的任期。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的期限。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历史沿革。总理负责制。会议制度。
(四)国务院的职权 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决定、命令的发布权。行政措施的规定权。
提出议案权。对所属各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权。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对外事务的管理权。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五)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
性质和地位。领导体系。职权。审计机关。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民主高效的中央人民政府。
’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组成。组成人选的提名和决定。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责任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负责制。第六节
中央司法机关
一、司法权的概念及特点
二、两大法系关于司法权运作的差异
三、我国的中央司法机关
(一)最高人民法院 组成、任期和职权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 组成、任期和职权 思考题:
1、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
2、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历史发展。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组成、职权及相互的关系。
4、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沿革
5、现行宪法是如何规定国家主席的地位的?
6、现行宪法是如何规定国务院的地位和职权的?
第六章
地方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地方制度的性质、历史发展、原则和特点;了解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它的发展变化和行政区域变更的法律程序;了解我国地方政权机关的组织和作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以及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8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地方制度概述
一、地方制度的概念
地方制度。地方制度的本质。
二、我国地方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的地方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近代地方制度,(三).建国之后的地方制度。
三、行政区域划分
新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概念。我国行政区划的原则。建国以来我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和发展。现行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域变更的法律程序。
四、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
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因地、因事制宜的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分工合作的原则。
五、我国地方制度的特点
多层次性。灵活多样性。独创性。原则性。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它的组成和任期,职权和会议制度。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它的组成和任期,职权和会议制度。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它的组成和任期、职权和领导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要点。
·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历史发展
旧中国少数民族处于无权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
表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治机关主要由本民族人员组成。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助于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第四节
城市政权建设
一、我国城市的特点
城市政权的重要性。我国城市政权的多层次性。
二、新时期城市政权的发展
管辖地区扩大。职权扩大。作用增强。
三、城市政权建设的重点
加强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加强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职能发挥市长的作用。加强市辖区的政权建设。
第五节
基层政权建设
一、基层政权的重要性
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基层政权最接近群众。基层政权的经济职能日益重要。
二、健全乡、镇建制 乡。民族乡。镇。
三、基层政权建设的重点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职能。加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建设。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特别行政区的概念,行政区的原因。
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设立特别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特别行政区具有与其他一般行政区的共性。特别行政区同一般行政区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四、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的核心是权力的划分和行使。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主要权力。
五、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行政长官。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六、特别行政区经济制度
保护私人和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保持财政独立。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自由港地位,等等。
思考题:
1、地方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2、减数我国地方制度的历史发展。
3、我国行政区域划分是怎样规定的?
4、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
6、特别行政区的政体如何?
第七章
司法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司法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了解我国的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怎样组织和实现的;了解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原则;了解公安机关的司法职能及其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时的相互关系。
教学时数:4h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司法制度概述
一、司法制度概念
狭义的司法制度。广义的司法制度。
二、我国司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各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三、我国司法制度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司法保护人民的利益是我国司法制度的核心。机构设置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创新。司法机关的设置基本上与政权建制相适应。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第二节
人民法院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
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免。人民法院组成人员的资格。人民法院院长的任期。
四、我国的审级制度和审判工作原则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人民检察院的任务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
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组成人员的任免。人民检察院的任期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工作原则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组成、任期和职权 第四节
公安(安全)机关的司法职能 —、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的地位和领导关系。
二、公安机关的职能
打击犯罪。警戒。维护公共秩序,加强治安管理。第五节
司法行政机关
一、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和领导关系。
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
对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工作的行政管理。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对公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领导和管理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领导和管理其他有关的司法行政工作。
思考题:
1、我国司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司法制度的特点
3、人民法院组织、职权是什么?
4、人民检察院组织、职权是什么?
5、公安(安全)机关的司法职能是什么?
6、司法行政机关的职权是什么?
第二篇:《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 教学大纲
一、适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远程教育)大专起点本科层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均为理论课时数。学分数为3学分。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宪法是现代国家民主和法治的基石,宪法学是法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近现代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活动程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为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识宪法与宪政发展的一般规律,领会和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强化我们的宪法和宪政观念,以积极促进我国宪法的实施。
四、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和课时安排
绪论(1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宪法学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学习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1.宪法学研究对象和范围 2.宪法学的体系和特点 3.宪法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一、宪法基本理论(14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宪法的概念和本质,掌握宪法的渊源、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创制、宪法实施和宪法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认识宪法与宪政关系以及宪政建设的意义,确立宪法的基本观念。1.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2.宪法渊源和结构 3.宪法规范和宪法关系 4.宪法创制
5.宪法的原则和功能 6.宪法与宪政 7.宪法的实施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熟悉宪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线索,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中国现行宪法的特点、产生和修改过程。1.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国家性质(4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正确认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多党合作制度,掌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内容。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3.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国家形式(5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认识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的意义。1.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象征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9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和精神,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正确认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 2.公民的基本权利 3.公民的基本义务
4.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行使原则
六、选举制度(2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选举制度的含义和本质,掌握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程序,认识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意义。1.选举制度概述
2.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选举的民主程序
七、国家机构(7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理解和掌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和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各国家机构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程序。1.国家机构概述 2.国家元首 3.权力机关 4.行政机关 5.军事机关 6.司法机关
7.自治机关和组织
五、作业内容(主要思考题)
一、宪法基本理论
1.什么是宪法?如何理解宪法的基本属性? 2.什么是宪法关系,它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宪法惯例,我国的宪法惯例主要有哪些? 4.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5.宪法规范有哪些特点?
6.什么是宪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宪政?
7.如何评价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发展完善? 8.如何看待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如何理解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3.试述《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与意义。4.论述中国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改。
三、国家性质
1.如何理解国家性质的含义以及决定因素? 2.如何理解宪法上的经济制度?
3.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意义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国家形式
1.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单一制和联邦制各有什么特征?
4.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及优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特征? 6.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如何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我国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我国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如何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7.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8.我国公民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原则?
六、选举制度
1.选举制度在现代国家中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什么是差额选举?它有哪些优点?
七、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什么?
2.如何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会议制度? 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6.什么是总理负责制?它与民主集中制是什么关系? 7.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 8.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是什么? 9.如何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10.如何理解居民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
六、推荐教材
《宪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七、参考教材
1.《宪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宪法学》,魏定仁、甘超英、付思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第三篇:比较宪法教学大纲解读
比较宪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比较宪法 课程编码:EN056130B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宪法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介绍国外宪法中的相关问题,比较中外的差异,对国外宪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中国的宪法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国外宪法的历史及相关的政治制度,对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宪法的实施问题有总体的认识。
理解中外对宪法概念的不同理解,宪法基本原则所涵盖的意义,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宪法实施中宪法解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掌握上述这些问题的具体实施,对中国相关问题的借鉴。
三、教学内容
(一)宪法概念 2学时
1、不同类型的宪法概念 1学时(1)社会意义的宪法(2)政治意义的宪法
(3)法学意义的宪法……
2、目前我国法学界有关宪法概念的介绍与评价 1学时
(1)“根本大法”说(2)“三位一体”说
(3)如何对宪法概念进行界定
(二)几个代表性国家宪法产生的历史 2学时
1、英国宪法的产生 半学时(1)简要历史及重要的宪法性文件(2)英国宪法的表现形式(3)英国宪法的特点
2、美国宪法的产生 半学时(1)美国宪法的简要历史(2)《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条文内容简介(3)《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部分修正案简介
3、法国宪法的产生 半学时(1)法国宪法的简要历史
(2)法国1958年宪法的制定背景及特点
4、德国宪法的产生 半学时(1)1871年宪法简介(2)《魏玛宪法》简介(3)《基本法》简介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6学时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1学时(1)各国宪法的规定(2)这一原则的发展变化
(3)中国关于财产权的历次修宪
2、人民主权原则 1学时(1)人民主权理论简介
(2)英国的实践——“议会至上”原则(3)中国的人大制度——人大法律地位与现实地位的落差分析
3、分权原则
(1)分权原则的含义
(2)分权原则的形成、发展与各国的实践(3)中国对这一原则的扬弃
4、法治原则
(1)关于法治的理解
(2)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3)中国宪法上的“依法治国”原则
5、基本人权原则
(1)基本人权的含义及发展阶段(2)基本人权的保护问题
6、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提出与发展(2)民主集中制的运行
(四)公民基本权利
1、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
(1)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与特征(2)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过程(3)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
2、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
(1)公民基本权利种类的设定原则与方法(2)法国、德国、美国的公民基本权利种类
3、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和限制
(1)德国的做法(2)美国的做法(3)中国的做法(4)例析
(五)宪法的实施
1、宪法的修改
(1)宪法的修改的含义、必要性、方式(2)美国、法国、德国修改宪法的做法
2、宪法的解释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6学时 1学时 3学时 2学时6学时1学时3学时
(1)宪法解释的含义与必要性(2)宪法解释的功能(3)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4)英国宪法解释的经验(5)美国宪法解释的经验
3、违宪审查
2学时(1)违宪的含义(2)违宪的表现形式(3)美国的违宪审查模式(4)法国的违宪审查模式(5)德国的违宪审查模式
(六)政治制度
1、横向权力配置制度
(1)英国的议会、内阁和普通法院
(2)法国的总统、内阁、议会及法院系统
(3)德国的议会、内阁及法院系统
(4)美国的总统、议会及法院
2、纵向权力配置制度/国家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2)单一制、联邦制
(3)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实践
3、政党制度
(1)政党的产生
(2)政党的分类和特征
(3)英国、美国的两党制
(4)法国、德国的多党制
(5)压力集团
(6)政党的法制化
4、选举制度
(1)选举制度的历史
(2)英、美、德、法的选举制度(资格、选区、程序)
四、教学参考书 沈宗灵:《比较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王广辉:《比较宪法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8年。龚瑞祥:《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韩大元:《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季卫东:《宪政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范进学:《宪法解释的理论构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0
第四篇:美国宪法教学大纲1
《外国宪法》教学大纲
第 四 章 美 国 宪 法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美国宪法,了解美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重点掌握对1787年美国宪法的评价,重点掌握宪政体制的基本原则;掌握美国国会的特点,重点掌握美国国会的权力;掌握美国总统职位的设立和变迁,重点掌握美国总统的权力结构;重点掌握美国司法机关的特点,掌握司法原则,了解联邦法院的体系和司法制度。掌握美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及其保障。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宪法产生的背景
(一)1776年《独立宣言》
(二)1777年《邦联条例》
二、宪法的制定与宪法的修改
(一)宪法的制定
(二)宪法的批准
(三)宪法的修改
三、对1787年美国宪法的评价
(一)美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二)美国宪法的特点
(三)美国宪法的局限性
四、宪政体制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代议制政府原则
(三)分权与制衡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二节
国
会
一、国会的演变和特点
(一)演变
(二)美国国会的特点
二、国会议员的产生和构成
三、国会的权力
(一)立法权
(二)预算权 —— 钱袋权
(三)任命批准权 —— 参议院的特有权力
(四)引而不发的权力 —— 弹劾权
(五)调查权
第三节 总 统一、总统职位的设立和变迁
(一)总统 —— 单一行政首脑的设立
(二)总统的产生
(三)总统职位的演变:总统权力的扩张。
二、总统的权力结构
(一)总统的权力来源
(二)总统的地位: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三)总统的权力
三、总统的内阁和办事机构:自学了解。
第四节 司法机关
一、美国司法机关的特点:
(一)司法审查权
(二)拥有两套并行的法院系统: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二者各有其管辖权,在组织上没有隶属关系。
二、司法原则
(一)司法独立原则
(二)遵循先例原则
三、联邦法院的体系
自学,主要掌握联邦法院的体系和管辖权。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审查制度:下一个专题讲。
(二)陪审团制度:主要掌握大、小陪审团的职能
第五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
二、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
第五篇:芭蕾考级第一级教学大纲
芭蕾考级第一级
授课人:于理斐
地面部分:
1.行进步和行礼 2.勾绷脚 3.脚的外开 4.压腿 5.吸伸腿 6.踢腿
7.腰背(小海豚)8.跑跳步
9.跑跳步(组合)
扶把部分: 10.脚的练习
11.半蹲(DEMI PLIE)
12.擦地(BATEMENT TENDU)向旁做 13.擦地(BATEMENT TENDU)向前做
14.小踢腿(BATEMENT TENGDU JETE)分解做 15.立半脚尖(RELEVE)
中间部分:
16.手的练习(PORT DE BRAS)1 17.手的练习(PORT DE BRAS)2 18.侧步跳(GALOP)19.一位小跳(SAUTE)20.变位跳(PAS ECHAP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