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认真的好习惯,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米尺图,彩带,小卷。
2.学具:直尺,彩带。[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
1.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1毫米呢? 2.填空。(多媒体课件出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一枚一分硬币大约厚1
橡皮的长大约是27 50张纸大约厚3 晓明的身高是143 操场跑道一圈是400 我们在实际的测量当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3.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测量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为什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的测量,看一看哪个小组量的又快又准。(学生活动)
(2)汇报方法: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9个10厘米,还多出来7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3)比较测量方法。刚才在测量的时候,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引入并板书课题。
刚才我们所说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分米吧!(板书课题)
二 探究研讨:
1.教学1分米=10厘米。
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厘米)对,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我们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9个)这9个10厘米是几分米?(是9分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9分米7厘米。2.教学1米=10分米。
我们已经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下研究,可以借助于米尺,也可以进行计算。(学生研究米与分米的关系。)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我们小组是根据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00÷10=10(个),1分米=10厘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一下,举起来,两根手指中间的部分大约就是1分米。(反复两次)
(2)现在同桌之间来一个小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获胜。请坐在南侧的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侧的同学用直尺量一量;调换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间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长度哪个更接近1分米?(学生举手)希望你们要帮助你们的同桌,让他们也能用手势表示出准确的1分米。
(3)估测一下,从你手指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然后,请你的同桌帮助你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同桌活动)
(4)动笔画。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尺子和练习本,用尺子上没有厘米刻度的那一边,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画完后,再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的准不准。(连画2个)
请你用直尺画出2分米、3分米、5分米的线段。
(5)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钢笔的长度等)哪些物品的长度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学生汇报:课桌的高;教室门的宽;讲台的宽等)(6)请你动手量出3分米长的彩带。(量完后教师出示一条3分米的彩带让学生自己比较自己量得怎么样)
三 训练反馈:
下面,又到了我们摘取智慧星的时间了。要想摘取最多的星星,就要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准备好了吗?好,现在就进入我们今天的摘星大比拼!
1.请你将“分米”“毫米”“米”和“厘米”送回自己的家中。(多媒体出示)
<
<
<
你把这些长度单位放到了第几座小房子的里面了,请你按照顺序念出来。(学生念)好,做对的同学请为自己加上1颗智慧星。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题。2.填空。(小卷)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分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30厘米= 分米 8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做完后集体订正,其中第二行和第三行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你做对了几道题,就为自己加上几颗智慧星。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小卷)
(1)茶杯的高约1(2)跳绳的长约2(3)直尺的厚大约 毫米(4)我的身高是 厘米
(做完后集体订正)你做对了几道题,就为自己加上几颗智慧星。
4.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小卷)
要求凳子的高,实际上也就是求什么呢?(求凳腿的长)对了(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椅子为例),这个凳子的高度实际上也就是凳腿的长度,凳腿有多长,凳子就有多高。怎样求凳腿的长度呢?要求凳腿的长度,实际上是求什么?(实际上是求把2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2米÷4=?怎么计算得数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计算一下,我们看谁的方法最巧妙。
(学生计算)
谁愿意汇报一下? 想法一:我想要是把2米平均分成2分,每份就是1米;再把1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5分米,所以2米÷4=5分米。
想法二:我和他的想法大致一样,只不过后来把1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看成的不是5分米,而是50厘米,所以2米÷4=50厘米。
想法三:我想,2米÷4不够除,我就把2米转化成200厘米,用200÷4=50厘米。我的算式是这样的:2米=200厘米,200÷4=50(厘米)。
想法四:我把2米转化成20分米,用20÷4=5分米。算式是:2米=20分米,20÷4=5(分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用、更简洁一些呢?(第四种方法)
如果你做对了,就为自己加上1颗智慧星。
数一数,你一共得到了几颗智慧星。(学生数)得到14——15颗星的同学成绩为优秀,得到11——13颗星的同学成绩为良好,得到7——10颗星的同学成绩为合格,得到7颗星以下的同学可要努力呀,争取下次能够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请在教科书第4页例2的右边写出自己的成绩。
四 总结拓展:
到今天为止,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都是10)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在这些长度单位中,米是最大的,依次是分米、厘米和毫米)那么,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呢?在什么时候能用到呢?它和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附: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智者先虑:
分米这个长度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观察、测量、想象、手势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有利于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同时,借助先估后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最后,要把学过的长度单位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合理地运用和判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理建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
1、例2,第5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现实丈量,学会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认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实测和估测本领。
3、使学生体会认识长度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分米和1毫米后的物品; 学生准备:塑料尺,五角硬币、米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商讨什么刀兵最利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利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乃至几百米、几公里,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这个故事里,你能找出一些咱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咱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丈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1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师: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题目:“如果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用什么长度单位来描述它呢?”所以今日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索求实践,认识新知
1、了解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分米dm))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2)、认一认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那边到那边呢?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
体验:
①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即1柞的长度,1柞大约是1分米。比画给同桌看。
② 1人比画1分米,另外一人用尺量,看看估量得对不对。
(3)、画一画
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么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交换:你是怎么样画的?请学生投影展现汇报。
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零画到10,可不可以从1入手往下画起呢?应当画到那呢?
师:只要画满10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否是1分米。
(4)、找一找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分米。
全班交换。(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是怎么样数的?效果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2、认识毫米
(1)、师:我们之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今天教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教师还想知道得更精确,该怎么办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和毫米)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2)、小组学习
师:在学习毫米时,教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示学习步骤:
①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在我们四周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3)汇报:你知道了甚么?
总结:
①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知道的?以是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量一量)五角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都约是1毫米。
问:还有其它物体吗?
师:如今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约有多长。(老师演示)
同桌相互比画,用五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你知道哪些器材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生说一说。
师:譬如丈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长度。
问:你是怎么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厘米的? 说说是怎么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一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么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形图,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说说怎么样想的。
4、“想一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要用分米作单位。
5、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四、总结
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了解了四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联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那么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题目,如果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越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五、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相应的内容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第三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2)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认知毫米和分米,体验1毫米、1分米有多长,探究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10分米长的吸管1根,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立方体1个,磁带1个,没用过的粉笔1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喜欢)我们祖国的国宝是什么呀?(熊猫)有一只熊猫的名字叫壮壮,它不仅肯吃饭,而且又爱做运动,长得高高壮壮的。它非常高兴,有一天,它叫爸爸和妈妈一起上医院量身高了。它们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想听它们说什么吗?请听——(熊猫爸爸说:“看来我长得比你们高。”熊猫妈妈说:“你说错了,我长得比你还高呢。”熊猫壮壮说:“不对不对,我才是最高的!”)哎呀!到底谁长得高呢?而熊猫壮壮的身高12后面又该填什么单位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就知道了。
二、边扶边放,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
1、感知1毫米。
师:现在请一位学生来测量测量,这支粉笔有多长? 生:7厘米3毫米。
师:也就是说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为了把物体的长度测量得更精确,当物体的长度不够1厘米时,我们就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毫米(板书课题)
师: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的呢?(师提供光盘,并用手指捏一捏、看一看。)生:尺子的厚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是1毫米。(师适时让学生进行测量)
2、厘米与毫米的进率。①找规律
师: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呢? 生:10个。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②找尺子上的秘密
师:仔细观察尺子上的小格,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五格的那条线更长。
师:对,这条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读出物体的长度。③游戏
师:我说刻度几到刻度几,左边的学生说几厘米,右边的学生说几毫米。如:师:0刻度到刻度2。左边的学生:2厘米。右边的学生:20毫米。
3、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4、用毫米测量。
师: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看谁的同桌合作又快又好。
(二)认识分米
1、估一估,量一量。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请估一估,再量一量。从而引出10厘米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并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2、建立1分米的表象。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用手变一把1分米长的小手枪)。
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呢?(师出示立方体和磁带,生展示从家里找来的10厘米长的物品。)
3、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师:在尺子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呢? 生:0刻度到刻度10,刻度10到刻度20„„
师:1分米这么长,2分米有多长(尺子的长)呢?4分米呢?那1米里有几个1分米呢?(同桌合作)
生:同桌找一找。引出1米=10分米。
4、实际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知道了1分米的长度。请先估计一下课桌的宽,再用米尺测量,把结果填入表格。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得到了直尺、米尺的帮助,认识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让我们来估计一下这支粉笔有多长,好吗?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哪几个长度单位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笑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又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而且学得这么好,她说:“让我来考考你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吗?(愿意)出示下列题目,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
1、笑笑:填一填
门的高约20()
橡皮的厚约7()我的身高1()35()
钢琴的长约14()
师:笑笑出的题目小朋友都做对了,淘气说:“让我出两题难点的吧!”出示下列题目,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全班交流。
2、淘气:算一算
2米=()分米
3厘米=()毫米
40分米=()米
2米=()厘米
四、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第四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一、听故事录音导入
(1)师:(录音)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1 米 =()厘米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量一量:
(出示10厘米的彩条)你估计这根彩条有多少厘米?量量是多少厘米?
师:10厘米就是1 分米,也就是1 分米=10 厘米(板书)
2、认一认,画一画
(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分米有多长)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同桌互相看一看,(学生画一画1 分米)。
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分米?
(手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长&&)
3、体验:
(1)(出示20厘米的彩条)量量是几分米呢?
问:30厘米、80厘米是几分米呢?
推想: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看着米尺数一数几分米是1米?板书:1米=10分米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全班交流)
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接近几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接近几分米?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
米)用手比划1米、1 分米、1厘米有多长,分米是比米
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毫米
1、师: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你估计它有1厘米吗?1 角硬币的厚度呢?
师:长度不到1厘米用什么作单位呢?就需要比它更小的单位毫米计量
2、小组学习
(1)(出示放大的尺)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2)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 1厘米=10 毫米
3、实践:(1)先估计,再动手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5~6毫米
(2)先估计,再动手量一量1 元硬币的厚度:2毫米
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呢?(学生拿出1元硬币或一张卡,用摸一摸,捏一捏,这个厚度大约一毫米。)数出10张纸,量量厚度是多少?
想一想: 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来作单位?(测量降雨量、尺的厚度、蚂蚁的身长&&
4、看书:
(三)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出示课题)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做一做,一个学生比画,其余学生点评比画得是否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看图写出两幅图的测量结果
(2)交流:图中橡皮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回形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做,集体讲评
4.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先观察找出最长的线段
(2)再分别用尺量一量,反馈结果。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说说米、分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
第五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 53页例1例2.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毫米,但运用很少,对分米更是了解不多。
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第五单元中第一节的内容。《课标》中指出对此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 :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硬币,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回忆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吗?(板贴:米和厘米)米和厘米是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了,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米=100厘米。)
问:要测量黑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要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认识另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认识分米(1)认一认
老师手上有一张纸条,如果要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可以用dm来表示。(板书:分米dm)
(2)找一找
提问:你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是怎样指出1分米的?
(课件显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3)画一画
我们认识了1分米,也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作业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的吗?
设疑:画得真好!可是老师这把直尺的0刻度已经被磨损了,我该怎么画这条1分米的线段呢?(出示一把零刻度磨损的尺子。)
总结:不论从哪个刻度开始画,只要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4)比一比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同桌合作,一人比划出1分米,一人用直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5)找一找
引入情境:妈妈帮小莉买了一个漂亮的蓝色文具盒,小莉刚拿到手,就忙不迭的测量起它的长和宽,让我们一块儿来瞧瞧小红测量的结果吧!
(课件呈现直尺测量的结果,以及小红对结果的描述:“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谁能用咱们刚刚学习的知识把小红的话换一种说法?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6)数一数 看来我们的身边有好多的数学知识,而且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很敏锐!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今天新学的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猜一猜。)
究竟咱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让我们一块儿来验证一下吧!每个小组都有一把米尺,四人小组合作,看能不能在米尺上找到答案。
(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验证。)
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回答后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初步感知1毫米。
1.我们小朋友今天都带了1角硬币,请你量一量它的厚度是多少?在测量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太薄)要想测量它的厚度就需要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
2.当测量长度不够1厘米的物体时,我们一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可以用mm来表示。(板书:毫米mm)
所以我们刚才测量的1角硬币的厚度是大约1毫米,大家来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
(2)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10毫米。
你们知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我们一块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1毫米1毫米数的过程,数到10毫米暂停。)板书:1厘米=10毫米
(3)联系生活
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吗?用什么作单位合适?(6毫米)学生动手测量、汇报。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分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达标测试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完成 “想想做做”第3题。
真高兴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了(课件要求: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你们认为这次测量用什么工具比较好?(分四人小组用米尺进行测量。)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米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