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经过第一次的试上之后,我们采用的第二小组的《我的自画像》作为定稿教案。28号下午我们第三大组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确定了最终定稿教案,每个人回到各自学校进行试教,反思如下:
1、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还是很有兴趣的,上课伊始,我用光头强的动画导入,学生的兴趣立刻激发起来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说,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说不出最关键的特点来,这跟学生平时词语的积累有很大关系。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性格,学生对性格这个词不太理解,通过引导他们抓住例文中“我很活泼”来启发他们理解什么叫“性格”,但不少学生还是说不出来。
2、理解了例文按照“外貌、性格、爱好”来写,学生思路清晰了,知道要写什么,但部分学生写出的习作还是模仿的痕迹太重,完全按照例文的模式去写,写不出自己的特点来,这和老师在指导说的时候引导不够,没有有效的拓展。
第二篇:《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1
一、教学要求: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好词语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
一、指导习作
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
5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二、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评价与修改
重申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
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改后稿呈现方式:
将自己的自画像介绍贴在教师准备的大白纸上,将在班级走道上向全校展示一周。如果你的名字被很多同学熟知并叫上名来,就说明你的成功。
反思:
习作2是《我的自画像》,自己画自己,自己写自己。据笔者的观察,我们的大多数习作课,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少表达的愉快与兴奋。而这一次,孩子们特别兴奋,对着镜子画自己,多快乐呀!自己怎么画就怎么写,画好、写好还要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兴奋地跳了起来。他们才三年级.不可能画得多么好,有的把自己画成怪怪的样子,写文章也就有了个性——这还是一次幽默性训练呢。三年级下册的习作2是“为别人画一张像”(可以画同学、老师、爸爸、妈妈,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那么这一次不就是一种起点的奔跑吗? 篇2: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心不可力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学的训练,又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话,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都体现着听.说.读.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感觉作文难教,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无从下笔,甚至无话可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各种教材的勃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面临素质教育,面临有效教学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外乎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多反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来说,在语文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呢?我将反思如下:
一.注重生活,精心选材。
“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创造了作文的真情实感。我从事低中段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有感触的是:如果让学生写一段话,或者写一篇作文,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奇境,那么这次的作文就一定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就会滔滔不绝,抓住细节,围绕主题进行习作,比如:本学期,我从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也是作文的启蒙教学的阶段,在前两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其次是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大胆写,充分发挥想象,又让学生欣赏了与本次习作内容相关的范文,我簿以为学生会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来,但事与愿违,要么是模仿范文,千篇1律,要么是有头无尾等。我反思着,毫无头绪,怎么办?
机会来了,正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春季趣味运动会”我就以此为题材,让学生写在运动会中亲生经历的或者亲眼看到的事。在作文课上,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活动中怎样做的,受到了怎么启发,我再一次鼓励道“孩子们,大胆写吧!把你们想说的话都写出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就这样,在学生的笔下,出现了《记一次活动》《有趣的体育运动会》《穿越封锁线》《亲子活动》等,篇篇习作中又有精彩的活动场面,既有人物的语言心里活动描写,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篇篇优秀的作文诞生了,真让人心旷神怡。
二.从面面入手,激发好奇心。
我在教学作文时注意积累经验,以无穷的魅力使他们视作文为乐事,以浅入深,循序渐进,经常做到从一个词,一副画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或由画意展开而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我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未来的》这种半命题作文,首先发挥学生各种特长,由学生从绘画,制作入手,创造出奇特的东西,要求他们边做边想,内心叙述其作用,特点,最后自由组合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物体的作用,特点及其奇特想象,由于学生动了手,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我的指导下,成功地写出了《未来的.房子》《未来的环保机器人》《未来的汽车》等文章,就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创作地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且加深学生由“做”到“作”的全过程。
三.多阅读,多积累。
1.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除了让学生学好教科书自读课本之外,可以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最喜爱的书读。
2.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加大阅读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在读书过程中让学生搜索好词,佳句,多方收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作“百科知识卡”或“积累本”。通过收集,摘抄,写作等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2
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活动开始的谈话后有一个猜猜的游戏,我没有给幼儿画一个示范画,采用了孩子的一张画,有些和标题背道而驰,我觉得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以此来达到提升幼儿绘画表现经验、理解自画像的作用。我感觉作画时间有些拖拉,我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外貌特点的环节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留意自己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有偏离主题的想象。我想以后在进行类似的美术活动时会做的更好。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3
课题名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分析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4、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者分析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阅读面和知识面较为狭窄。孩子们刚接触作文,难免会触难而退,如何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是写好作文关键。我选用范文引路法,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
教材重难点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三、四年级习作的目标,我将本次习作的重、难点确定为:
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读懂例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的自画像,并且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他。(课件先出示小虎的画像,然后出示例文。)
2、读例文。(学生认真听。)
3、通过小虎的介绍同学们都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你们说一说这位新朋友有什么特点?他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学生自由发言。)
4、总结学生的发言。(身材、长相、年龄、表情、性格、爱好。)
5、过渡:你们也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也试着把自己介绍给小虎认识一下。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二)引导讨论,归纳要点。
1、要想让新朋友对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你也得画一幅自己的画像,并且把自己介绍给小虎。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
2、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
3、介绍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你自己哪里与众不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发言。)
4、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介绍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还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
【设计意图: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师指导,口头作文。
1、课件出示词语供学生参考:
例如:外貌描写:红扑扑的小脸、脸蛋黑里透、红水灵灵的大眼睛、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小而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樱桃似的小嘴
性格描写:活泼、内向、爱说爱笑、泼辣、腼腆
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细节处理。
[设计意图: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学生独立仿写练习
1、学生自己画像,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选两三个同学的草稿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作者是谁,如果大家一听就猜出写的是谁,那就说明他抓住了外貌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表扬。如果猜不出,组织讨论,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不光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把自己介绍给新朋友。请大家说一说介绍自己要抓住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恰恰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课后反馈中,孩子对此种贴近自己的作文内容颇感兴趣,特别是交流讨论中,学生做到了实事求是。教学中也留下一些遗憾:大概第一次习作是自由命题自由选材,对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而这一篇写《我的自画像》,有了框框,有了约束,加之我可能对三年级的学生初学写人的习作期望值偏高,学生对自己长相的特点抓的不准,用词不恰当等。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有条理按顺序描绘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
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恰恰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课后反馈中,孩子对此种贴近自己的作文内容颇感兴趣,特别是交流讨论中,学生做到了实事求是。
不足之处:
教学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大概第一次习作是自由命题自由选材,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而这一篇写《我的自画像》,有了框框,有了约束,加之我可能对四年级的学生写人的习作期望值偏高,学生对自己长相的特点抓得不准,用词不恰当等。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有条理按顺序描绘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5
成功之处:
1.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不足之处:
1.活动开始的谈话时间过长,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欣赏环节有些不太适宜。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考虑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活动之前,开展一个欣赏活动,来达到提升幼儿绘画表现经验、理解自画像的作用。
2.由于欣赏时间的拖拉,因此我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外貌特点的环节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留意自己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有偏离主题的想象。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6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这次的习作要求是: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为了设计好这一篇习作教学设计,我从《课程标准》入手,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从根本性任务出发,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
例如开课前,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前面环节用时多,导致学生当堂写作环节用时少,看不到学生的当堂展示。
二、教师点评尚欠到位,使教学未能更深一层;比如学生作品由于追求个性色彩搭配过于花梢,有的孩子个人介绍内容过于成人化等等,教师未能及时点出问题。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7
教学之后,我发现本次习作比较成功。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多数孩子能抓住自己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介绍自己。其次介绍比较条理,用词比较恰当。再次,错别字较之前篇减少了,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率较高,初步学会了修改习作的方法。
本次习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外貌时,模式化较为严重,如: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眉毛像柳叶,笔直的鼻子,洁白的牙齿。没有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让人读后感觉双胞胎比较多。介绍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时不具体,一两句话一带而过。比如:我喜欢打篮球,喜欢看电视。我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踢毽子。
三年级作文刚起步,孩子们能写这样也算可以。教师的高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反差,这要求教师不要好高骛远。从这次的习作中我发现,孩子们心中有话笔下却表达不出来,究其原因:一是读的少,词汇贫乏。二是语言组织能力差。三是不爱动脑,写作时不能全身心投入。在以后的作文指导中,应立足实际,从问题入手一步步训练,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篇:我的自画像 教学反思
2018年中小学暑期校本研训活动----教学反思
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丽丽
在上“我的自画像”这课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对“用一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不到位,他们写着:性格:开朗,兴趣:画画。我又叫停进行解释。当我看到:性格:女,性格:男,性格:中,我真的很晕,三年级的同学不明白什么是性格?我再次叫停,进行解释,让他们明白男女是指性别区分。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在上第二个班的时候,当进行到明确规则这个环节时,我特意进行强调:“用一段话介绍自己”,我又问同学们:“什么是性格?”大家七嘴八舌,说到性格是开朗呀,活泼呀,这些!听到孩子们明白“性格”意思了,我才让他们开始动手。当然关于性格的准确定义我也说不清,今天特意百度一下,大家共同学习: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经历的这些情况,我觉得无论上什么课,掌握学情非常重要,走进学生当中参与学生活动,会让我们有意外的收获,更能帮助我们及时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活动。
第四篇:《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了一节作文课,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图文结合自画像的训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由于学生刚学习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维陷于混乱,不会组织语言。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重点。
首先,我在课前让学生回家照着镜子自己画自画像,并告诉学生第二天会让同学们猜猜是谁,请同学们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画,这样,大家才能猜出是谁。
第二天,我上课时就把学生的自画像在屏幕中展出,让学生猜,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积极性很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通过创设这一教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杜小虎,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然后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下面我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要求他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最后,我让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我觉得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有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于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都毫无用处—因此,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还有一点就是在设计板书时,我让学生从“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这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简略,学生不易从板书了解写作方法,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帮助不大,应该将板书再细化一些。
以上是我在刚刚教学完作文课后的一些想法,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去修正。
第五篇:《自画像》教学反思
《自画像》教学反思范文1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这次的习作要求是: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为了设计好这一篇习作教学设计,我从《课程标准》入手,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从根本性任务出发,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
例如开课前,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前面环节用时多,导致学生当堂写作环节用时少,看不到学生的当堂展示。
二、教师点评尚欠到位,使教学未能更深一层;比如学生作品由于追求个性色彩搭配过于花梢,有的孩子个人介绍内容过于成人化等等,教师未能及时点出问题。
《自画像》教学反思范文2
这是一次习作练习,题目是《我的自画像》,习作附有一幅插图和一篇相对应的作文。
依据教材特点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要达到以下目标:①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②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③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
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注]学生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练习,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想得新,说得好。听校长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为了迎接他们,学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咱们班要办一次墙报,墙报的主题是“温暖的家”,班级是我们的家,怎样向外校的老师介绍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
[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指导观察,画画习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怎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方法:
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体系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熔为一炉的'。他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
4、学生自己画自画像。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