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甬剧《典妻》影评
甬剧《典妻》影评
烈士柔石已经离去70多年了。他短暂的一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三十年华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早春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后人把它们拍成电影,编成戏剧。而根据《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新甬剧《典妻》恰似一枝奇葩,光彩耀目。自2002年创排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刊出过演出信息。2004年7月,中国戏曲学会、宁波市文化局、《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召开了此剧的学术研讨会。几年来硕果累累,佳音频频: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浙江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大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今年8月,还将接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领导小组的正式验收。“甬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小剧种唱出了大戏”„„众多美誉、鲜花掌声纷涌而至。我们,作为《典妻》的观众,在饱飨了声音和视觉的大餐后,在满足了精神审美的同时,似乎应该对其意义有所思索。
《典妻》的意义是多重的。烈士的家乡,改编演绎烈士的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宁海灵山秀水,人杰地灵。历来多名人大儒、忠孝义士。当年柔石曾以文人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揭露江浙一带“典妻”的陋习,表现出对物质生活极其困苦的劳动妇女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作家的良知和义愤。上世纪八十年代,剧作家杨东标有感于现代的“典妻”事件,追念烈士精神,顶着压力创作了《野杨梅》。而今天,新编《典妻》更是尊重原著精神,加强对“人性”的挖掘,让人们记住柔石,记住封建制度下底层妇女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创伤,继承发扬烈士关注民生疾苦的写实主义的创作作风和精神。
《典妻》的另一意义在于它的文化蕴涵。专家评论说“小剧种、大转型,一次性完成了地方剧种由乡镇文化向都市文化的质的飞跃”。首先,《典妻》展现了浙东的地域文化。水乡风情、民俗风貌在舞台上逼真地展现:布满青苔的石板路、潺潺的如泣似诉的流水声、迷蒙的江南的雨雾、破雨伞、花轿、竹篱土墙、茅草小屋、深宅大院、宁式大床等,配上质朴醇厚的唱腔,使当地的观众倍感亲切,使外土的观众充满神秘和新奇。其次,《典妻》努力地寻找本土文化和现代气息、都市情味的结合点。程式化的人物,单一的唱、做是不能满足视野日渐开阔的观众的审美情趣了。此剧在表演上博采众长,大量借鉴京昆程式,甚至运用了芭蕾舞、话剧中的肢体语言与表情、造型。音乐、舞美、灯光共同渲染着凄婉迷茫的意境,烘托人物内心的悲哀。“妻”在归来的路上产生幻觉,这时出现了两柱光束。光束分明象征着两个孩子,倏明倏合,是妻内心深处难以取舍,彷徨无助的写照。这样虚实结合、如真亦幻的表现手法新颖而有创意。于是,“甬剧”——这个原来小剧种的“滩簧”似乎彻底脱胎换骨了,变得大气、高雅,充满了诗意。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剧《天鹅湖》、黄梅戏《徽州女人》、越剧《藏书之家》、新版《梁祝》、京剧《凤氏彝兰》等,这些剧本都在作锐意的改革,努力地把舞台美、文学美,歌舞美、画面美、音乐美融合起来。于是,美就来得深沉、凝重。那么,《典妻》对于甬剧来说也是一个突破,一次改革。
而新《典妻》和旧剧相比,不仅在艺术审美上有了质的飞跃,还在于主题的深入。旧剧着重于表现对旧时代妇女生存方式的关注,最后归结的是阶级斗争,是深重压迫。于是,秀才、秀才娘子无一不成为反面人物。而新《典妻》则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挖掘,充分体现了“母性”。其中,秀才的性格也是多重的,几分迂腐却也几分通情达理;秀才娘子也不能简单地归于“虚伪”二字,她也有在封建制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下的痛苦、无奈;“妻”在领略了男人的温柔和物质生活的丰裕后,也产生内心的撞击和憧憬,这些都非常真实。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就曾评论“在高举‘以人为本’旗帜的当今社会,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需求,人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和健全人格等都被放在了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地位。”《典妻》张扬了人性,也体现了剧本创作上的开放和民主,符合“和谐”
文化的主题。
当然,《典妻》成功的因素很多。编、导、演、音、美的优化组合、宁波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宁波市艺术剧院几年来不断的打磨和无数次的修改,演员的天赋、素质和不懈的激情,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一具备。我还有一个感想,如果说,《西厢记》最适合越剧这个柔婉优美的剧种表演,《天仙配》是黄梅戏唱绝了的。众多的历史剧又是通过京剧的高阔、典雅再现。那么,《典妻》就该成为甬剧的标志和品牌!她拉开了文化宁波的帷幕,在她后面,还会有更多大气、高品位的剧作。
第二篇:甬剧典妻影评
甬剧《典妻》的艺术成就及学术意义
——《典妻》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4年7月1日,中国戏曲学会在宁波举行颁奖仪式,授予据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甬剧《典妻》“中国戏曲学会奖”。次日,中国戏曲学会、宁波市文化局、《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召开了甬剧《典妻》学术研讨会。《典妻》的主创人员介绍了创作构想和艺术追求。来自北京、杭州、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戏剧专家50余人,就《典妻》的艺术成就和学术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专家的主要论点记述如下:
甬剧《典妻》与地域文化
宁波市文化局局长史小华说,甬剧作为宁波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独特载体,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浙东地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和积极推动,使它具有关注市民心理、情操和审美趣味的艺术个性,具有民主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格。《典妻》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到创作、生产的全过程中,我们自觉从浙东文化沃土和“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创作灵感,自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自觉以现代的艺术视角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画手法,既直面主人公物质的贫苦与困乏,又深入人物内心精神的痛苦与屈辱层面,形象地再现了一位人性倍受摧残的旧时代农村妇女的悲剧性命运。《典妻》既具有宁波地域民俗、文化特点,又具有开放、现代品性,因此,宁波人看了感到亲切,外地人看了感到独特,外国人看了感到新鲜。
编剧罗怀臻因出国访问未能出席研讨会,他在书面发言中说,地方剧种是地方风情的传承,是城市历史声音的遗留和延伸。宁波的甬剧和天一阁、天童寺一样,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典妻》在改编过程中从地域文化和戏曲传统中汲取了灵感,同时也是努力使传统戏曲现代化和地方戏曲都市化的一次实践。
舞美设计周本义说,他和导演曹其敬一起到柔石故乡去体验生活,从乡村景色中体会到地域的特点,他们感悟到,那疮痍大地,那长满青苔的石板路,那长年潺潺不息的街旁流水,都与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把物境变为心境,在舞台上营造出既有地域特点又有诗意美的风格。
以小说为起点的新创造
很多代表的发言都认为,革命作家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是一篇深刻反映旧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优秀作品,它为戏曲改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甬剧《典妻》忠实于原著精神,运用小说的基本故事框架,但在主题思想的发掘、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风格的强化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单三娅说,《典妻》的创作体现了三个发掘:发掘了柔石的凄美故事,发掘了这么一段引人思索的历史,发掘了甬剧这样一个地方剧种。这几方面的结合就使它具有更厚重的意义。她希望这个戏能演很多场,能演很多年。
中国戏曲学会顾问刘厚生说,中国戏曲有从文学名著改编的传统,但过去多是由长篇小说改编,而《典妻》是从短篇改编的。剧作家罗怀臻尊重原著,增删原著,丰富原著,把原著中似乎看不见的特殊戏剧性凝炼出来,为从短篇小说改编成大戏创造了经验。导演也坚持生活真实的底线,不追求浮面的紧张激烈,只清楚地把这特殊的戏剧性自然地表现出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沈达人说,《典妻》的改编是以原小说为起点的新创作,它奉献给观众的是洋溢着地域文化色彩的一个女人的沉重故事,是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爱,同时是对弱肉强食者的恨。戏剧以现代人的眼光描绘了被典到秀才家的皮贩妻所经受的种种磨难和煎熬,最后在风声、雨声、惊雷声里,演绎完为奴隶的母亲悲剧的一生。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通过与50年代沪剧《为奴隶的母亲》的比较,指出《典妻》更加看重的是人文蕴涵。在高举“以人为本”旗帜的当今社会,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需求,人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和健全人格等都被放在了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地位。这时作这种已成为历史的陋俗的回忆,并且精心制作于舞台之上,就有关注和回应当下问题的现实意义了。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安葵认为,甬剧《典妻》是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又一可喜成果。新时期的剧作家更能体会原作所体现的文人观察社会和人物的独特视角,力求更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做到戏曲传统与“五四”新文化传统的有机结合。
中国剧协艺委会副主任曲六乙说,《典妻》女主人公凄怆的心路历程,使人撕心裂肺。人格的失落,人生的迷惘,生命的挣扎与呻吟,命运的蹇楚与彷徨,凝汇成一个人学的命题:呼唤人的尊严!剧中摒弃了原作女主人公所谓幻想的描绘,出于母爱,她忍受着不能同时抚养双子的痛苦。三年期满,她主动离开地主家门。这意味着她不再忍受屈辱,开始拾回失落的人格。
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欧阳逸冰说,《典妻》打动人的是女人母性的情感:对春宝和秋宝无私而真挚的爱,这正是今人对70年前这部左翼文学作品作出的一种属于自己的戏剧解读。
中国剧协副主席何孝充说,《典妻》之所以成功,一是它尊重原著,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二是它将这篇文学性强而戏剧性不强的小说改编成多场大戏,完成了样式的转换;三是在改编过程中,丰富深化了这个既是母亲又是妻子的形象,开掘拓深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欣说,剧本在人物设置方面,仅把妻、夫、秀才、秀才娘子四人作为人物来刻画,特别是把妻作为重点人物处理,这符合表现人物命运的需要。作者着力在情感和人的尊严方面展示这位奴隶般的妻,这位年轻母亲的生存状况和悲惨命运,使剧作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顾问李庆成说,《典妻》浓缩和集中了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妻等4个主要人物,将小说的叙述情节转换为具有特殊情境的戏剧场面、人物动作和对话,把在叙述中描写人物性格变换等从戏剧动作和对话中刻画和表现人物,保持了生活逻辑、戏剧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一致性,增强了令观众感兴趣的戏剧性。
剧作家顾天高说,该剧在艺术审美方面很精细,小说提供的情节都得到尊重。剧中大娘的虚伪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她内心的痛苦,秀才性格把握得也较准确。但最吸引人的东西是舞台呈现的美,美的东西必定是有观众的。
剧作家胡小孩认为,《典妻》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省最好的戏,全剧是一个悲剧,对中心人物“妻”的性格刻画,是通过两个喜剧人物(秀才和大娘子)来完成的。《典妻》中强烈悲剧色彩的体现,是与剧中的喜剧人物和喜剧情节分不开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副所长刘祯说,《典妻》对人物的把握基本准确,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为符合人物的身份,符合时代的环境、地域,并使原作比较散的关系和慢的节奏趋于集中和紧凑。妻、夫、秀才、大娘几个人物比较真实,有着较深的生活基础,彼此之间互为关系,同构戏剧与矛盾。
中国戏曲学会副秘书长戴云说,作者对秀才的人物性格进行了多层面的剖析,对原著的“秀才赠戒”的情节进行改写发挥,加强了戏剧效果,为日后因戒指引起的戏剧冲突埋下伏笔。通过这枚青玉戒指,将秀才性格中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生动地展示出来。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郭汉城说,《典妻》是悲剧,描写了“妻”的母性的伟大、人性的光辉。他认为还应将这种母性作进一步发掘,使这个悲剧更具时代精神的内涵。具体地说,是要在不违反历史真实和原作精神的情况下,把描写重点放到“妻”为了改变儿子的奴隶命运而进行的自我牺牲上来,使人性更充实、更崇高、更具激动人心的悲剧力量。
营造凄美的舞台诗意
《典妻》导演曹其敬在会上谈了自己的导演构思和艺术追求,她说,小说原著带来了先天的现实主义文学品格。罗怀臻改编的剧本由过去着重通过表演叙述复杂的戏剧故事,改变为通过简单的情节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这部作品更强化了抒情性。《典妻》表现的是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人物少,场面小,因而这个戏追求的是精致化,力求精致、精到、精美。我们立足于当代审美理念,明确舞台美感追求,并进行多方面的借鉴与吸收,努力丰富表演手段,使该剧达到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舞台综合艺术的完整性,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具有鲜明的观赏性。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徐晓钟认为,导演成功运用多种舞台艺术手段,营造出多层次、多形态的心理空间,深刻而动人地开掘出人性内涵,提高了演出的文学美和舞台艺术美,并在作曲、形体设计、景、光诸方面的协作下,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创造出一系列美的、有民间舞蹈风韵的肢体语汇。其舞台美术的美学特征是用具象构成象征,提供出这个戏所需的两种对立美学属性———“具象与抽象”,“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自由流动与灵活转换的可能。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薛若琳说,导演曹其敬将这出人物较少的戏赋予了较多的艺术个性。“妻”在回家路上产生对两个孩子的幻觉,用不同灯光色彩来切换,“妻”的上轿、下轿、跑路,运用戏曲韵律化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同时,气氛音乐、场景音乐都为烘托和渲染悲剧情绪发挥作用。大幕拉开后弥漫的满台大雾及真实的涓涓流水,这种对水和雾真实而艺术化的处理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是强烈的,体现导演对全剧悲剧意蕴的总体追求。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龚和德说,《典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组动态画面的重复和对比:一是大门墙的设置和“妻”的进门、出门的生动表演,使“妻”的命运视觉化,含有强烈的戏剧性;二是“妻”离家和回家时,用强光照射她跪在石板路上呈圆形,周边一片黑暗,这样既为场景变换作了灵动的切割,又把“妻”先后两次失去儿子的痛苦作了强化。三是开幕与落幕的画面:远山、破屋、流淌的小溪、迷蒙的烟雨,迷蒙中的亮点,是迸发着母性光辉的“妻”。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蕴明说,全剧在导演的总体把握下,营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随着剧情的展开,一种对立中伴有宽容,凄苦中蕴含温馨,哀婉而不绝望,无奈而又抗争的生命状态和人生悲剧冲撞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饰演妻的王锦文,以她幽咽醇美的歌声,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人物情态,自然流畅而又中规合矩、富有韵律感的动作身段,将一个忍辱负重、外柔内刚、凄楚动人的慈母形象长久地铭刻在观众心上。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叶长海说,《典妻》的艺术创作状态非常自由,该歌唱时,尽情歌唱,宜舞蹈时,畅意舞蹈;该写意时,则大写意———舞台写意景观、灯光所表达出的“情意”,是一种如同音乐般抽象的想象中的情意;宜写实时,也不妨大写实———一缕缕清清的流水,以“真实”的动态增添了舞台的活力与情趣。江南山水的柔美,自然界鲜活生命的流动,反衬了现实社会僵死般的黑暗,又让舞台及观众心里始终保留着一脉清纯。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戴英禄说,女主人公舞台形象的塑造在她与丈夫、秀才、秀才娘子的人性冲突与对比中完成,她的悲惨遭际,构成全剧戏剧冲突的主线。特别是女主人公别家时一把雨伞,归家时一顶轿子,使演员对角色内心感情的表达有了戏曲化的外在凭借,充分的唱做安排有了合理的依托,加之调度、音乐、灯光等艺术手段的综合启用,营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氛围。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蔡体良说,舞台上的青石板及潺潺溪水,突出了观赏性,造就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青石板光洁、坚硬、冷峻,流溪如泣如诉,这不只提供了演出所需的一种空间形式,也意蕴着一种哲理象征。有节制、有节奏潺潺流水的介入,宛如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既可视作“妻”流动着的心理情绪的外化、生命的宣泄,又是“妻”命运的见证人。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孙松林说,作曲汝金山、戴纬从生活、剧情、人物出发,运用甬剧平、紧、叠、滚的曲式结构并有所变化发展,准确真实、深刻细致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全剧运用江南地方特色的音调和现代音乐技法,通过各种不同特征的乐器引奏、领奏,男、女声伴唱来渲染、烘托,宣泄了女主人公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心情。王锦文是用心在演,用心在唱,她以朴实含蓄真实动情的演唱,树立了一个旧中国农村妇女典型的凄美形象。
中国剧协编审安志强说,该剧唱腔发挥甬剧音乐擅长用节奏、速度的变化来蓄势的特点,并在乐队伴奏中适度地介入西乐因素。归家路上,女人的大段唱腔是述说式的,甚至是轻声软语,而乐器的伴奏则是时而凸现弹拨乐的撩动,时而凸现弦乐的抚慰,轿夫的号子声槌击着她的心,女声的无字吟唱揪动着她的心。我无法分辨哪是伴奏,哪是演唱,感到舞台上的流光曳影都是跳动着的音符。
戏剧导演王复民对《典妻》的舞台艺术各方面作了细致的分析,他称赞主演王锦文能跳出甬剧这个狭小的圈子,去鸟瞰更高的戏剧之巅,反过来又为甬剧服务。她最大成功之处一是真正理解了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二是深切的内心体验与形体表现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中国戏剧》副主编姜志涛说,《典妻》的音乐、舞美、灯光都为戏剧氛围的营造、主题立意的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曲和乐队也为气氛的烘托、意境的营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乐队除原有的民族乐器外又增加了西洋木管和弦乐,丰富和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使得特色浓郁的甬剧唱腔有了时代感,也更具交响性。更可贵的是灯光还参与角色的创造,外化了人物的心理。
中国戏曲学会副秘书长万素说,《典妻》充分调动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画面处理、舞台切割、灯光语汇、音乐唱腔和声配器等多元技法,让画面、音响取代语言,以意象营造氛围。该剧将人物内心情绪物态化,变成可见可感的视觉形象,丰富了剧种现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增强了视觉艺术魅力。
小剧种蔚为大气候
《典妻》的成就对于甬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得到戏剧专家的充分关注。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季国平说,甬剧是宁波的名片,它的振兴对宁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作用不可低估。《典妻》是编、导、演、音、美的优化组合、准确定位、坚持创新、精心打造的结果,该剧有着浓郁的浙东文化底蕴,鲜明的剧种个性。它富于时代气息、现代神韵,深受都市观众喜爱,是一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戏曲。其创作经验,为地方剧种的现代化、都市化和走出生存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康式昭说,《典妻》相对于原著,有提炼,有升华,有发挥。其舞台呈现精致巧妙,导演手法流畅细腻,演员整齐,主演尤为出色。《典妻》的成功提高了甬剧这个小剧种的文化品位。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曲润海说,作为“天下第一团”的甬剧团,要想在当今激烈的演出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与剧目同样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造就、凝聚、保护。稀有剧种在它的发展还不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艺术水平旗鼓相当的中小规模的演出队伍,这个演出队伍可以放在艺术院校办定向班,也可以随团培养。甬剧团也要在罗怀臻、曹其敬的带领和影响下逐步形成宁波的创作集体。
上海交大教授谢柏梁说,民间小剧种要升华为具备现代气息、都市情味的大格局,在其地方情韵和传统特色的前提之下,必须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典妻》有全国著名艺术家的加盟,使该剧的成功得到保证。该剧从剧目创作、演出机制到人才培养、经济回报等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本土,接续传统,面向现代,走进都市,以精品大作赢得知音。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廖奔在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分析了甬剧《典妻》清丽、凄美、深沉的风格。他认为,甬剧这样一个起自滩簧小戏的地方剧种因为这部作品,因为它在其中所显示的成熟的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引起人们的刮目相看,使之成为东南沿海为人瞩目的剧种。从这个角度说,这部戏功莫大焉。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典妻》是一部优秀的戏曲剧目。宁波市文化局和宁波市艺术剧院狠抓剧目建设,一定会带动甬剧的剧种建设。大家祝愿这个“甬剧唯一团”的繁荣发展。同时,与会专家也指出,任何一部戏曲力作也都存在不断攀登、继续打磨的任务。《典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信今后经过加工完善,将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第三篇:《典妻》观后感
看到“典妻”这个名字时没想到是什么意思,演到第一场中丈夫拿着钱回来展示给妻子看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典妻”的“典”是典当的意思,把妻子当了出去换钱,当下真有些震惊,因为我以前没听说过“典妻”,与彻底卖给别人不同,是租给别人生孩子,有契约,头头是道,震惊之余唏嘘不已,古时女性地位低下,原来低到如此地步,被当作物品来典当,当作生育的工具,可以用钱租用,距离文明社会岂止百步之遥。
观看的同时也猜测着结局,第一幕无疑是悲剧,体弱多病的儿子一直喊饿喊冷喊痛,没钱买米买药,嗜酒赌博的无能丈夫背着自己签了约,把自己卖给秀才老爷三年,妻为了那钱给孩子看病不得不答应了丈夫,离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春宝。到了秀才家之后,秀才固然不像是正人君子,但看他待妻也不薄,觉得结局也许不坏,也许妻能当上秀才的妾甚至正妻,再把春宝接来一起生活,撇下典当自己的无能丈夫,但看到后来,我发现是我天真了,我的天真也曾是妻有过的幻想,也是秀才一时的幻想,都撞上了现实的壁垒,支离破碎,秀才有原配夫人,想要休掉她需要背后宗族族长的同意,这只是表象,深层的是旧社会的道德秩序,原配夫人代表正统,秀才不可能为了租来生育用的妇人去挑战秩序,这在那种社会环境下不可能,他对妇人的爱也没那么深刻,其实哪说的上是爱,妇人之于他只是一件心仪的玩具,丢掉固然可惜,但也不至于为此疯狂,说到底,故事没有那么罗曼蒂克,不容幻想,目之所见全是赤裸的现实。后来妻返家,我心中还期盼着是不是她丈夫已经改头换面重新好好生活,春宝是不是已经康复,像正常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但幻想再一次破灭,家还是那个破草屋,还是没米没灯,春宝的病也还没好,最后春宝病死了,绝望的妻抱着死去的春宝彻底崩溃,这场悲剧到此结束。
戏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妻、丈夫、秀才、大娘子,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不是坏人就是好人,而是充分的体现了人性,有善也有恶。秀才的性格就是多重的,有下作的一面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大娘子是个反面人物,但她也有她的无奈,作为女人却不能生育自然痛苦;妻的丈夫虽然让人唾弃,但他在妻要被秀才家的佣人打的时候敢于跳上去保护他,也有他的血性;妻在秀才家生活富足,也产生了留下来的念头,这些都是人性的体现,很好的刻画了真实的人性。
另外,这场戏剧的舞台设计很逼真,开始时妻在河水边洗衣服,河水是真的流水,也就是在舞台上造了一条小溪,记得老师说过戏剧重在演员的表演,在于传神,舞台不必过于逼真,那会压缩演员的表演空间,但不论怎么说,这部戏的舞台效果是非常好的,石板路和流水声,有种雾蒙蒙的感觉,正是江南水乡的风情。第一幕中的茅草屋也把妻家的贫苦表现了出来,秀才家的大院、大床、桌椅等表现出了他们家的富裕。这部戏的灯光和音乐运用的很到位,“妻”在三年期满返家的路上产生了幻觉,恍惚中以为见到了春宝和秋宝,这时候舞台上用聚光灯打出了一大一小两束光代表着春宝和秋宝,“妻”随两束光舞蹈,以为自己在与两个孩子玩耍,烘托出了“妻”内心的悲哀与无助。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和雾蒙蒙的舞台,将悲剧演绎到了极致。
第四篇: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
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
今晚,戏剧版块版主林中倩影邀集了我们六七位朋友组成了一个“观摩团”,前往白云剧场观看甬剧《沈三江》,想不到这台本地地方戏竟如此精彩感人,令人很是赞赏。
这出戏说的是农民出身、“读雨书”长大的宁波人沈三江背井离乡,在商海摸爬滚打,经过艰苦创业,从一个小木匠做起,成长为武汉建筑业翘楚。他为了圆教育强国之梦,坚守承诺,不惜倾家荡产建设武汉大学的故事。编、导、演把沈三江这个甬籍历史人物演绎得形象很高大、很丰满,观众们多被深深地打动。(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如果说宁波帮为什么能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宁波的企业家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商界享有盛誉,一定是因为有众多的沈三江式人物,他们坚忍不拔、一言九鼎、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事情做成、做好。所以说,宁波帮的形成绝非偶然。
编、导是相当的成功,郑健、王锦文等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我很为甬剧有这样的新作而高兴。但我还是看出、听出了几处不合情理的场景和不大合甬剧腔调的字眼,只可惜他们是听不到我的意见的,哈哈。
第五篇:读后感狼妻
狼妻 有感
六一班 闫程瑾
前一个月,我看沈石溪的 第七条猎狗,其中 狼妻 让我身受感 动,受益匪浅。
‘我’在省动物研究所工作,因为想要得到关于狼的大秘密,所以‘我’化为大公狼去骗大母狼。大母狼即将分娩,生了三只狼
崽,分娩后,大母狼便揭发了‘我’,以为大母狼要吃了‘我’,‘我’
便随身带了枪准备打死大母狼。可是,大母狼并没有吃了‘我’,只伤了‘我’,带着狼崽扬长而去。读完这一段,我感受到了母狼
重情义,保护了狼崽,母狼也会念旧情。同时,我们不应该鲁莽去
误会别人的好意。大母狼使我感动得不知怎么形容,我想我一定要
向大母狼学习。
前几天,我走在马路上悠闲自得的玩耍,我心想;到学校里边去看看吧。我先前没想很多,就向旁边的邻居借了一条椅子,爬上椅子,翻上栏杆,进了学校,我一开始很高兴,玩了双杠又玩单杠„„.我
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我再次登上栏杆,呀,爬不上去了,完了
完了,这下真的玩完了。现在想起来,可后悔了,早知道如此我先想
好了再进来,也不迟啊。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栏杆前走来走去,心里嘀咕着‘怎么办,怎麽办’。忽然,我看见看门的爷爷到后边来
巡查,我马上向他求助。结果,爷爷把我带到前面,我想;会不会是
要把我关进黑屋子里吧。照现在来看,我还是找一根木棒。不过,不是爷爷只是把我训斥了一顿,叫我不要翻栏杆,以免摔跤,让我坐在门口,等父母来接。出门以后我望了一眼学校心想;以后再
也不来了,哼。
如果莽撞行事,一定会酿成大错。正因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个道
理,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让你们也感受一
下吧。篇二:《狼妻》读后感
《狼妻》读后感
这是多么大的恩情啊!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狼是邪恶的化身。什么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等。都是形容凶恶阴险的。在汉字中,“狠”与“狼”只差一点,也就是说再狠一点就变成狼了,人们对狼的憎恨可见一般。
但是《狼妻》告诉我们的却是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道理:要知恩图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古人告诉我们要拥有“感恩”之心。对世间所有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和事表示感激,铭记在心,并思索给予回报。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就像阳光雨露,不可或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生活在哪里,无论你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只要你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变得温暖而自信,坚定而善良。如果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是忘恩负义,必然会遭到世人的唾弃。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谢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感谢《狼妻》,感谢他交给了我一把打开幸福的钥匙。篇三:读《狼妻》有感
读《狼妻》有感
我们整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感受着父母无私的爱,人是如此,动物亦是如此。当我在《狼妻》里看到红崖羊给猎人下跪,是因为腹中有即将出生的小羊时,我为红崖羊的母爱而震撼。在沙漠里,母骆驼对行人下跪是想让他们能给小骆驼一杯救命的水,我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生活中,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就是上学学习,回来除了看电视玩游戏外,就无所事事了。可是,我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啊?我们花的都是他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啊!
读了《狼妻》之后,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在这样不懂事下去了。感恩父母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行动起来吧!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们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我们的父母都会感到欣慰的。篇四:读《狼妻》有感
读《狼妻》有感
今天,爸爸带我去书城去看书。我看了一本厚厚的书,叫《狼妻》,其中,有一个故事很感人,讲了一个动物学家去一个森林研究动物一路上看见了一个小熊宝宝,可能那个小熊宝宝的妈妈出去寻找食物了,只见小熊宝宝很冷,他就抱着熊宝宝回家了。小熊宝宝很可爱所以动物学家就给它起名叫“丽丽”他养了熊宝宝20天了,熊妈妈来找熊宝宝了,动物学家只好把熊宝宝还给熊妈妈,可是熊宝宝见了她很害怕老是躲,这时熊妈妈生气了,打了熊宝宝一下,过了几天,一只雪狼来吃熊宝宝,熊妈妈为了熊宝宝牺牲了自己,把熊宝宝交给了动物学家。读了这篇故事,我觉得熊妈妈很疼爱自己的宝宝,为了宝宝牺牲了自己。虽然宝宝不认自己的妈妈,但,妈妈很疼爱自己的宝宝。我没想到动物之间也有感情,就像我的妈妈,吃东西的时候妈妈总是给我吃,我吃完她在吃。对,母爱大如天,在动物中,妈妈也是爱自己的宝宝的。我真喜欢这本书。
小宫小学四年级:李文慧123篇五:母狼读后感600字 母狼读后感600字
母狼>读后感600字
(一)我在书桌前的台灯下,聚精会神地看着沈石溪的《狼王梦》这本书。刚刚拿到书的我,原本只是想随手翻翻,谁知,竟一下就被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书中讲的是母狼紫岚的故事。紫岚在一场飞沙走石的大暴雨中,一边躲避猎狗的袭击,一边艰难地生下了五只狼崽,但还有一只狼崽冻死了。生下来的小狼里,有三只雄狼。紫岚一心想要把小狼培养成“狼王”,却都失败了。悲痛欲绝的紫岚最后和它的杀子仇人金雕决斗,同归于尽了。读着读着,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不也像书中的主人公紫岚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都包含着母亲的心血与期望。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母亲的希望,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母亲的恩情。书中的紫岚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它不惜代价,用尽一切方法方法,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狼王”.紫岚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一只伟大的母狼,更是一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狼!
这本书情节一波三折,十分精彩,动物的形象也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只是悲惨的结局却让我高兴不起来。书中的猎人很残忍,毁掉了一个又一个动物的家庭。猎人啊猎人,难道就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家被拆散了,你会多么伤心与痛苦?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动物与我们一样,会为亲人的离去悲痛不已。读完《狼王梦》。我想大声呼吁:人类啊,请放下你手中的猎枪,善待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吧!母狼读后感600字
(二)《狼妻》这本书是由四个故事组成,其中《狼妻》是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被收录在《第七条猎狗》里。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主人公是动物学家“我”和一只黑母狼。
“我”为揭开狼家庭的秘密,披着一只公狼的皮,乔装成公狼来到即将生小狼的母狼身边。由于狼宝宝要出生了,黑母狼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对“我”的真伪细细辨识。“我”就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狼的家庭承担起狼丈夫的责任:“我”曾蹲在洞口替母狼和狼宝宝遮挡风雨;也曾冒险开枪吓跑金雕,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黄狼崽??“我”的付出有了回报,黑母狼像一个真正的妻子那样对待我:比如经常用一种忧郁的、期待的、恋恋不舍的眼光长时间地盯着我看;有时会帮我一起叼起猎物,肩并肩跑回石洞??正当“我觉”得自己成功地骗过黑母狼时,一天夜里黑母狼突然又变成了一只兽性大发的恶狼。面对狼妻的攻击,我束手无策,最后还是那半条猫尾勾起了黑母狼对往事的怀念使它不忍心对我下毒手。最后,狼妻不仅放了我,而且在别的狼要进攻我的时候救了我。她临走之前,用一种混合着仇恨、感激、憎恶、谅解,总之是十分复杂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叼起在我身上裹了两个月的那张狼皮,冲出洞,追赶它的伙伴们去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见过黑母狼和它的三只小狼崽。故事读到完了,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首先,我觉得主人公黑母狼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为了自己和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甚至可以忍辱负重。它从一开始就看出或者说嗅出“我”是个乔装打扮的假狼,它之所以容忍,是因为它无法单独承担起养育狼崽的重担,需要“我”为它提供食物,保全三只小狼崽的生命;其次,我觉得狼的智商很高。她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懂得不动声色,懂得找准时机再去反击,这种能屈能伸,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同时,我觉得狼是一种懂得感恩的动物。黑母狼最后放了“我”,甚至在别的狼要伤害“我”时救了我,可见“白眼狼”“狼心狗肺”的说法都待商榷。后来我又陆续读了一些以狼为主人公的动物小说,像沈石溪的《狼王梦》、李微漪的《重返狼群》??书里面的一只只狼都深深打动我,比如望子成“狼王”心切的母狼紫岚,比如知恩图报的小狼格林??这些睿智、重情的狼的形象,最终取代了《小红帽》中的“狼外婆”,从而永远扎根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