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三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执笔:王春雪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好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2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3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4页、5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4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怎么做的?为了什么?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为家人做事与交流 活动目的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把家人一天为我作的事和我为家人做的事记好。
一、分组内交流
二、班级内交流后评出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6页图和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天地 护生鸡蛋 教学目标:
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多少心血。我们应该多关心家人,感恩家人。教学过程
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护生鸡蛋 师讲护生鸡蛋的故事 引导学生看5页插图,说出故事内容。
把爸爸或妈妈呵护自己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讲给同学 们听。
五、写一篇感恩妈妈的作文。八荣八耻
教学内容:八荣八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记八荣八耻,增强学生是非意识,分辨是非的能力。
2、用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此。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共唱《八荣八耻》歌。
二、指名读八荣八耻
三、齐读八荣八耻
四、说一说,我们怎样用八荣八耻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此。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五、全班再次齐唱《八荣八耻》歌。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换个角度想一想第二课时 东关小学:高玉兰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第四课我和小伙伴 教案
设计意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个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感情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活动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相处的行为和方法。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活动准备:1.卡片、实物投影、小镜子(学生准备)、图片 2.课时长40分钟 活动形式:游戏、角色扮演、看图片 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入,初步感知 1.课件图片。2.引言:是呀!同学们和小伙伴一起玩多开心呀!提问:你们有小伙伴吗?把你的小伙伴给周围的同学介绍介绍。(生讨论)3.现在,和你们喜欢的小伙伴手拉手坐在一起,让我们看看谁是你的小伙伴。4.老师:好哪些同学愿意把你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老师:你们经常和你的小伙伴玩什么游戏呢?(生答)老师:那这节你想不想和你的小伙伴一块玩呢? 5.揭示课题:好那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贴“伙伴”卡片)
二、通过游戏,加深体验 1.照镜子游戏 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现在老师要看看你是怎样对待你的好朋友的。请同学们拿出镜子,假设镜子里的人是你的好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表情。(喜、怒、哀、乐,让学生对着镜子做表情)提问:你做完这个游戏后,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我发现了我笑,镜子里的朋友也笑,我哭,它也哭„„)(我知道了我对朋友好,它也会对我好,我对它有礼貌,它也会对我有礼貌„„)老师:请同学们放下镜子。现在我建议大家给我们的好朋友做个有礼貌的动作,好吗?(生做动作)2.开心10分钟 老师:在教室的两边老师提供了一些游戏用具,下面同学们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游戏。注意安全。开心10分钟。提问:同学们玩的开心吗?那一队玩的开心?同学们玩的可真开心呀!谁来说一说你玩的什么游戏、怎么玩的、心情又如何呢?(贴笑脸)3.抢凳子(1)老师:那同学们他们刚才都谈了很多开心的事。可是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举手。那个孩子„„说说你玩的开心吗?把你的不开心说出来? 提问: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没有让他参加他不开心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让他开心起来呢?(让学生出主意)(2)抢凳子游戏。说感受。(3)提问:那么同学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这位同学今天发生的是呢?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讨论说解决办法)
三、情感交流,发展能力。老师: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同学都把这些开心的微笑带给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1.出示儿歌。2.同学们你能把生活中的故事编成儿歌讲给小伙伴听听吗?(生讨论回答)
四、总结: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小事愿意和你交朋友的,你也会拥有更多更多的朋友,朋友多了快乐自然也就多了。同学们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结交更多的朋友吧!
第十三课 我们共同的家
一、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快乐而幸福。同时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共同的家。(板书课题)
二、认知学习——认识祖国真大。
1、首先我们拿出地球仪,在上面找找我们的国家,咱们祖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再找找咱们的家乡——江苏、镇江
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看屏幕,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老师要介绍一个看地图的小知识:地图上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边讲解,边画图)在这上面能找到江苏吗?江苏位于祖国领土的东部(在学生找到时点击江苏区域,让其闪烁。再点击,使其放大。)。在江苏的版图上能找到镇江吗?(点击镇江区域,使其闪烁。)
3、我们的家乡镇江在地图上就只有这么一小块了,那咱们的家乡究竟有多大呢?
A、(指比例尺)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厘米在现实中要放大 倍,就是 厘米,分米,米,千米。
B、(课件出示小资料)咱们镇江从最东边到最西边有96公里,刚才我们坐车从我们的学校来到这儿有 公里,如果我们坐车从最东边到最西边需要 次;最南边到最北边有77公里,如果我们坐车从最南边到最北边需要 次。你们觉得咱们的家乡大不大?
4、你们知道江苏还有哪些城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提问城市特色。(按照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击城市区域,使其闪烁。并可说明与镇江相对的地理关系)老师补充学生未提到的兄弟城市。老师把江苏的城市名称排排队,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出示“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连淮宿徐”。
5、这些城市就像是兄弟姐妹组成了江苏省这个大家庭,而这么大的江苏也只不过是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国家目前包含着象江苏这样的成员共34个。它们是——(生说)。就是这34个成员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共同的家,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
三、唤知体验——感受祖国真大。
1、说说你们都曾经去过中国的哪些地方?你是怎么去的?(坐什么交通工具)?路上用了多长时间?(翻开课本P82有个小提示)算算这个地方距离镇江大约有多远?(3-4名学生回答)
2、我们的家究竟有多大呢?A、翻开书小声读课文P83小资料,试着记住几个重要的数字。B、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检查资料的记忆情况。C、强调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
3、寒假的时候,我们班高远同学和妈妈去了祖国的南方——海南岛旅游,而他的爸爸刚好要去北方——哈尔滨出差(课件出示景观画面),不能陪他们一起去玩了。高远和妈妈欣赏了海南岛的迷人风光后,就迫不及待地给爸爸打电话。高远和爸爸说了什么呢?谁来模拟一下?
4、课件出示儿歌:这是我们以前教材上的一篇课文,一起读一读。由于我们的祖国地域宽广,在同一个时间里,气候都不一样了。
四、知识积累——体验祖国真大
1、歌曲欣赏《大中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大中国》(播放第1段),我们的祖国有两条龙——长江与黄河。其中长江是最长的河流,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
2、你还知道我们祖国的什么之最?我们来歌小组竞赛,怎么样?(第一轮:必答题;第二轮:抢答题)
3、师小结:高耸入云的山脉,一望无边的沙漠,源远流长的河流,一碧千里的草原,美丽富饶的岛屿,宽广无边的海域,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装点着我们共同的家。
五、结束
1、让我们一起高唱《大中国》
2、无论将来你身处何方,请记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简介: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教学重点: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难点: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学生准备:
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常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教师准备:
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 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 谈话;老师很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愿意和老师做好朋友吗?(愿意)那么用空我能去你家玩吗?(能)能告诉我你家在哪里吗?时间长了你说的我就会忘记,你能画一张简易图让我保存起来吗?在画之前我们要先确定方位,标明图例,让人看懂图意,根据你的提示能正确的找到要去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看平面图》。
师:孩子们,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怎样确定方向吗?学生回答: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板书。
二、教学看懂平面图
1、师指着动物园的图标说:你们想去动物园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教师出示课件。看动物园里有什么?还有什么?生回答。
2、教学方向标和图例。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演示:箭头指的始终是北面。大街、售票处等叫图例。师:图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看懂平面图。
3、师:孩子们,你们想看什么动物呢?要求:学生分组商量选出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学生合作后回答。教师:那么我们就应大家的要求,去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出示课件,学生欣赏。
4、教师:在实际中,我们要想很快地找到想要看的 动物,就需要我们看懂平面图。那么怎么才能看懂平面图呢?生答。师板书,学看平面图:看懂图例、弄清方向。
5、教师继续出示课件,展示一张医院的平面图。师:你们谁能看懂呢?学生到前面用大屏幕介绍,并说出都在图上的什么位置。
师:除了动物、医院的平面图,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平面图?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看书52、53页
6、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平面图,边出示课件边说出每个平面图的名称,学生观看。
师小结:平面图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还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举例说明。
三、教学画平面图
1、引导学生看书5 6页,初步学画平面图。
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教师自己就读过的小学的《学校平面图》。教师边演示边画出。
2、学生分组合作画《学校平面图》。师:画出自己学校的《学校平面图》。
提问:你们的学校都有些什么呢?他们都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图例,画出你们的《学校平面图》。
3、学生展示作品。
四、总结
师:你们这节课都学了什么?学生回答。
五、作业
3说声“谢谢”
一、教学目标:
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难点:养成对别人的尊重和谢意,用行动表示谢意。关键点:把“谢谢”送给生活中为你服务的人。
三、课前准备:
制作感谢卡、采访记录、实物投影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板书。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三)由学生众说纷纭
让学生说说平时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是怎样做的? 出现以下情况,你会表示感谢吗? 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演员们为我们演完节目的时候。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的时候。
提示:还有哪些时候,要说声“谢谢”呢? 检查一下学生所制作的感谢卡。
(四)分角色表演节目。(小记者在行动)学生表演
——————谢意换来了什么?
阿姨,当别人向您说“谢谢”时,您有什么感受?
当您为别人做了事情,别人没有说“谢谢”时,您是什么感受? 说说你的采访结果。
将心比心,当你被别人感谢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五、知识巩固练习。
讨论: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是不是仅仅说声“谢谢”呢?
六、课外练习:
出一份手抄报,以说声“谢谢”为主题,对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表示感谢。(课后完成)
七、知识拓展
通过辩论会,理解营业员的感受,在形成共鸣的情感基础上,加深体验,提高认识。(学生模拟)
思考:你觉得这个同学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八、总结。
2阿姨叔叔辛苦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者的苦与乐。观察生活中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懂得尊重他们和感谢他们,懂得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生活中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增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习调查访问的方法。
培养学生要懂得尊重和感谢劳动者,要懂得珍惜劳动者的成果。
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了解观察生活中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以便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粉刷匠》和《理发师》。
提问:听了这些歌,你知道歌中讲的是哪些劳动者吗? 板书课题:阿姨叔叔辛苦了
(二)学文明理
1、看图讨论:这么早他去干什么? 为什么洗这么多才,他们累不累呀? 这么晚了,他们还在忙什么?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别人为自己服务时感觉到什么?哪些为自己服务的人又做得怎样?
小结:刚才的那些阿姨叔叔为我们服务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我们送上美味的佳肴,让我们感到满足。
(三)乐中明理,深化导行 过渡:
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我们怎样去问问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呢?下面我们来做个讨论。开展讨论:
谈一谈如何去采访一个人,应当做哪些准备?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点名回答)
要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地点 要拟定出采访提纲 要选择采访的最佳时间 做好采访记录
教师小结板书:(采访四要素)确定对象和地点 拟定出采访提纲 选择最佳时间 做好采访记录
开展模拟采访活动。
根据板书,各小组长带好同学进行模拟采访。
各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哪个同学在采访中的行为正确。
各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和想法,并把它填在P46的表格里。学生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四)教学延伸
听《徐虎的故事》录音。
说说听了后自己的感受,并且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小结
齐读:(板书采访四要素)确定对象和地点 拟定出采访提纲 选择最佳时间 做好采访记录
(六)布置作业
课后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选择一种职业的人做个实地小采访。
板书设计:阿姨叔叔辛苦了 确定对象和地点 拟定出采访提纲 选择最佳时间 要做好采访记录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 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 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 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
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 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 A、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B、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C、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 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A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B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第三课 来自社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1)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2)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3)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4)出示教师搜集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乐
第一课 不一样的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2、学会与人和 睦相处。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四、教学准备: 彩笔、画纸、一些可以分类的东西。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的自画像
一、导入: 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友好相帮呢?
二、画自画像
1、课前活动(1)、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2)、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3)、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1)、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2)学生猜猜画的是谁?(3)、用笔写出名字。(4)、谜底揭晓活动后: 讨论:(1)、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是容易?(2)、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3)、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4)、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思考:(1)、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2)、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
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 我们一起享用
一、导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有福大家共享才快乐。今天老师分给每一组同学一个橘子。
二、活动开始: 发橘子,橘子上写了某一个同学的名字,老师观察这些得了橘子的同学的反应。如果有同学把橘子分给其他同学吃了:(1)、老师就请这位同学说说为什么要分给其他同学吃?(2)、问一问吃了橘子的同学的感受? 活动二 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一、导入:我们同学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好吗?
二、请同学们看图(1)、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2)、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3)、思考:“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4)、学生说一说(5)、小结:人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即使有时看起来有一点相同,那时也只是有点相似。
三、我们继续来做个实验、我们分得丰富一样吗?
(1)、请同学将一批东西拿出来进行分类。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如:按用途分
钢笔 方形
毛笔 圆形 笔 圆珠笔 形状 正方形
签字笔 梯形
铅笔 椭圆形
(2)、思考:为什么同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讨论: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说来大家听一听。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心中应有他人,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一件和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第三课时
活动:我们共同来作画
一、导入: 画画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情趣,锻炼我们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我们这一节课一起来作画.二、绘画活动
(1)、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在花瓣和花叶涂上色彩。
(2)、画出一束色彩斑斓的花,进行评展。
三、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给花儿涂上什么颜色。
四、想象说话 假如:大家都只喜欢一种色彩,画出的花束会怎样?
五、思考: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花儿?
小结:因为不同,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假如世界上只有一种色彩,世界会美丽吗?因此,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发现了美丽。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差异,差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美。请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观察。
活动四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一、引入:在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各有特点,在班上的活动中表现突 出,才使我们班上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填树叶地活动 老师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大树,老师请每位同学在发给的一片纸树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优点,进行贴树叶的游戏。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听得同学要求认真,做文明观众。
二、思考:为什么光秃秃的大树变得如此茂盛?
三、同学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小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才将大树装扮得如此美丽。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并由此加深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理解。
五、夸夸我们班上的好孩子 同学们自由说说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以表彰。
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活动二 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讨论: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二: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
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第三课 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4、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二)橡皮泥、牙签。
(三)“盲人点灯”的资料(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
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分苹果”活动。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1).出示33页的图片。(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1).把雨伞借给他。(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
活动三:进行“设计活动大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享乐趣。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贴好。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是怎样学习的?(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
分组
1、把自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内容讲给同学听。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
3、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
4、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
5、讨论问题,交流想法。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理解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1、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
2、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
3、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配音朗诵,表演故事。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第三单元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第一课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初步感受他们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体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同生存的关系。
3、能在生活周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的调查结果和观察的感受。
活动准备:收集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文字、图片、照片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看小品导入新课(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小品段落让学生欣赏),提问:“你在看小品时心情如何,你知道是谁的工作让你如此开心快乐的吗?”旨在让学生从看电视获得快乐而感受到有许多电视工作者在为我们提供服务。从而揭示主题,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人在默默为我们服务,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结合自身说一说谁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二】汇报调查情况,拓展生活经验。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看看在一天中有哪些人为我们服务过,他们的服务给自己的一天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同学们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可以将调查结果展现出来供大家借鉴学习,调查报告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的、图画的、或者是表演。
2、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平时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在为我们服务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查阅到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张小报,分组派代表向大家做介绍,在同学当中开展讨论,他们的工作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类,使学生对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一个整体的初步印象,从而初步感受到人们在社会中是相互依赖的,为下面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三】写写生活中所需的人,比比谁写得多。
1、借用书P40中图,看看这些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服务以及他们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
2、小组合作,用一张纸写出为我们提供方便和服务的人们,比一比,看哪个组写得多(一定时间内),在全班展示,是学生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有一个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后面的教学作好相应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缺少哪一行都不行;
2、通过活动体验,认识到自己在射干后中的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的精神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
3、能学会设计主题社会中进行调查,并能将自己的调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分组模拟表演。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分组活动:初步了解劳动者之间的依赖关系
1、回顾上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的内容,写自己生活需要的人,使学生从自己体会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2、小组探讨:他们(各种劳动者)之间需不需要别人的服务?需要什么服务?说一说生活中没有他们会是个什么样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缺一不可)?
【活动二】了解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工作
1、讲故事(选择环保人员、乃至失火场面、交通堵塞的路口、98的大洪水等场景),反向思考,假如没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行业,我们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体验人们这时的心情,他们此时最需要谁?失火如果没有消防队员;交通堵塞如果没有交警;在滔滔洪水中如果没有武警官兵,人们会怎么样?
2、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种行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体会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劳动者?
3、结合前一节课,学生就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看一天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特别是自己接受过那些服务,自己有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事?并思考自己是别人需要的人吗?自己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课 阿姨叔叔辛苦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自己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的苦与乐;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平时的工作情况;调查身边的劳动者,并作出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劳动者的事迹、故事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看看他们怎样工作?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平时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上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上班后的感受如何?旨在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推广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2、调查采访 调查学生周围的其他劳动者。让学生课前自由的组成小组,并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问题,并写好调查报告(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如文字报告、画画、图片等),再确定调查对象时,最好选择学校内的校医、食堂工人、商店工作人员、门房 或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餐馆、邮局、医院等。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查时注意安全。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劳动者
1、寻找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可以用照片记录,也可以画画,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小故事。分组讨论后,在班级交流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人默默无闻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交流谈感想,谈谈自己的理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课 说声谢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体验谢谢
1、(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 帮助——需要谢谢)
3、“感谢”画面。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像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二】调查采访 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 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尊重 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
【活动三】情景表演 学会谢谢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出示学生生活场景)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2、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学生回答)
3、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
第四单元 寻路和行路
第一课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 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 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
(画学校平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第四课 校外探路
教学目标:
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
活动准备:
1.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
2.学生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让我来考考你 1.老师出示收集的学校附近的建筑物的图片、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地方。2.学生相互考考对方
二、“探路特别小队”在行动
1.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
2.小组讨论,确定“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及任务
3.全班交流,完善小组方案,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4.“探路特别小队”出发(带上纸、笔)延伸活动: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作时间继续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
二、交流、汇报
1.各小组汇报“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2.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并导入下一活动。
三、认识“路线图”
1.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遇到的疑问。
3.试一试、画一画自己“探路”路线图。
4.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延伸:让学生回家把自己“探路”的路线图画得更清楚。
第五课 出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及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安全和礼貌。
4.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2.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教学过程: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表演出来。各小组可侧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安全、乘车文明、问路。②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四、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己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②学生制订计划。
③交流。
第三篇:三年级教案思想品德)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3)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4)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3)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生。
4)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第三课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 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 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 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 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五 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第二单元
第一课 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 顾。)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第二课 向“谁”学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行为目标: 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学一学”“做一做”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a)让学生在3分钟内用纸做一件手工艺品。b)提问:你们刚才所做的手工艺品是向“谁”学的? 板书课题:向“谁”学
(二)文明理:
1、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外你都学到了些什么?都是向谁学的?
2、同学们都在课外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向他人学以外,还有很多途径让我们学到知识。
第四篇: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案
三年级上册
我长大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爸爸、妈妈抚育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二)教师准备
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2.邀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请他们做精心的准备,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身体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实施过程〗
我懂事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二)教师准备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长大后的变化。接着,通过乐乐的感想来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引导他们对爸爸、妈妈说一说心里话,并说一说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最后,通过教师、家长、听课教师的评价来揭示课题,以达到情感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完成教学目标。
〖实施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家里的文明礼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教师准备
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
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本课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得出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是个普遍现象的结论。
2.用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在学校与在家不同的行为表现。
3.用体验的方式感知亲人间注意和不注意文明礼貌时,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什么不同。
4.用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在哪里。
5.探究、讨论和设计: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文明礼貌,小组讨论,并设计出 《家庭文明公约》。〖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16人,选B的有24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
生:温暖的家庭从文明礼貌做起。
„„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
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
居家生活讲节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参观、调查、访问所用的笔、本等学习用具。
(二)教师准备
我校所在的大连市中山区山屏街附近有一所军队干休所,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在课前我做了以下工作:
1.与干休所联系,带领学生到干休所调查访问,参观干休所展览室。
2.请老革命、老干部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向老人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与老人们座谈。
3.自制幻灯片并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勤俭节约的事例。〖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
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布置调查采访任务,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调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召开“节约与攀比”小型讨论会。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
(二)调查访问过程
1.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活动室,听取姚老(78岁)、王老(81岁)的报告。在做报告的过程中,姚老脱去了外衣,露出至今仍穿着的、打着补丁的衬衣。
生:老爷爷,现在您穿的衬衣,在我家早当抹布用了。
生:您家没钱吧?
从大多数学生的眼神里,我发现学生对眼前看到的情况不理解。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王老、姚老的情况:王老就任过晋冀鲁边区抗日一营营长、华北野战军某部司令,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离休后来到大连;姚老曾任满蒙抗日联军兵团参谋、东北野战军某纵队政委,解放后在东北局任职,离休后来到大连。他们都在20 世纪30年代参加了革命,打过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奋斗了几十年,他们都有60多年的军龄,是军级以上的干部,每月的离休金有3000多元,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勤俭的作风,将节省下来的离休金用于对子女的教育和对希望工程的捐助。
王老:(语重心长地)孩子们,知道你们佩戴的红领巾的来历吗?
生:纺织厂做的。
生:是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姚老: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下一代不再挨饿受冻。听说你们当中有些同学有浪费、攀比的现象出现,你们认为这样做对吗?
同学们有的默默无语,有的惭愧地低下了头„„看得出来,学生大都被老人们勤俭的作风、高尚的精神境界所感动。
2.参观展览室。
我们参观的干休所展览室的陈设很简单,除了玻璃罩下的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和图片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被眼前的一件件、一幅幅展品及图片惊呆了。“这样的衣服也能穿?”“这样的碗也能用?”„„学生在窃窃私语。
3.学生向老革命、老干部进行访问。
生:爷爷,您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
生:那个时候您们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现在生活好了,您们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老干部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使学生了解到,在战争年代,环境非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广大军民养成了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浪费、讲节约的良好作风,并将这种作风保持至今。
(三)返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采访,了解了老革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节课,我们将根据采访的内容,一起来研究在生活中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探究活动
1.小组内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调查过程中的欠缺,指导学生加以整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课上有个别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非要穿那种衣服?他们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参观,而故意给我们做样子的?”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老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交流,使这些学生体会到艰苦朴素是老人们的一贯作风。)
2.教师点拨。
在战争年代,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们仍旧不改当年的优良传统。
让学生想一想,现在老人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
由于在访问时,学生都听到了老革命、老干部的回答,于是学生用老人的话回答:“家里的钱是父母劳动得来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浪费了多可惜呀!”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它节省下来给更需要它的人花。”
3.教师小结。
师: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和爱护资源的体现。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
4.班级召开关于“节约与攀比”的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
5.教师提出问题。
(1)节约有什么好处?攀比有什么害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注意节约的事情?你们今后想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师:节约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不攀比、不奢侈、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节约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是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它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
生活中的安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我校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家长多是双职工,他们工作很忙,有许多学生是“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很常见的。平时家长也告诉孩子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做一个课前调查: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重点是“当你在不同地方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上设置有关生活中安全方面的模拟活动,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课题教学目标〗
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模拟活动。
通过小红独自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分小组模拟这一情境,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探讨与研究。
课前引导学生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在课上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
3.分小组模拟四种情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4.课后拓展,付诸于实践。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并为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实施过程〗
(一)模拟活动
1.情境引入。
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母叫他来
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
请学生分小组准备,模拟以上的情况,想办法解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2.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
3.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小红请他进来,因为他说出了她父母的名字,说明他跟父母很熟,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打电话问一问父母,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是,就开门请他进来找东西;否则就不开门。
师:如果小红找不到父母怎么办?而且他说事情很紧急,非要进来。
生:找不到父母,坚决不能让他进来。
生:还可打电话求助隔壁邻居。告诉他自己家门口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把情况告知邻居,请他到自己家里来,看看那个人会有什么反应。
教师及时肯定两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时教师强调,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二)探讨与研究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有关的事例。
有几位学生说到车祸、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三)全班模拟活动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
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19页连线练习题,学生大部分都做对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
我和小伙伴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收集名人小时候与同伴相处的故事,以及与人相处的名言集锦。
2.到图书馆、上网查找关于与人相处方式的资料。
3.与父母交流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困惑,请他们给予帮助。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与同伴相处的烦恼。
2.学生秋游活动中的录像片段。〖本课题教学目标〗
1.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体验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
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内需。
第二课时
贴近生活,学会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
互动参与,体验友谊之趣。〖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2.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师生同去秋游焦山时的录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秋游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美景、吃好东西、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师: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有的学生说包背不动,有同学帮他背;有的学生说自己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好多同学争着搀扶她„„)
师:在游玩中有没有与同学闹过别扭,为了什么事情闹别扭的?
(学生犹豫了一下,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人说登山时有人打了她一下;有人说别人不肯跟她一起拍照片;有人说有的同学借水喝,把水喝光了„„)
师:这些别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扫兴,看来友好相处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师: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学生纷纷拿出照片,在小组内给大家欣赏,做介绍。人人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感受到友好相处的乐趣。)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
(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
(学生讲起小伙伴之间的故事滔滔不绝。他们有的说起自己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有的说起生病时同学探望的事;有的回忆起过生日时,好多小伙伴共同庆祝的美好时光„„)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
(学生有的表示愿意;有的不太愿意,觉得有的同学表现不好,把自己的东西弄坏了;有的同学说想和别人交朋友,可是怕别人不愿意。)
师: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因为朋友多办法多;朋友多,在一起玩有意思;没有朋友太孤单。)
师:(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与同学一起商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
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
(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
(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
(学生纷纷举手,都想说一说。)
师:看来你们真的找到好的方法了。这样吧,你们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了衣服,两人应该互相谦让;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
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学会友好相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
2.采用调查、访问、体验、游戏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3.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从中体验伙伴相处的乐趣和帮助别人的成就感。
(二)教师准备
1.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绿树叶、红苹果和大树形状的纸。
2.将教科书中的事例拍成录像短片。〖本课题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引言导入课堂教学,用枝繁叶茂的果树象征“友谊之树”。
2.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谊之树。
3.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写给好朋友的知心话,并伴以美好的音乐,以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教学结构〗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到友情的美好。)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二)播放录像,并讨论
师: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的,但是有时候也会闹别扭,比如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放录像:展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拍成的短片。
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诚实、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等,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模拟体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加进点评就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实践中概括出理性认识的能力应该得到培养和提高。)
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才一样呢?
师:(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写在卡片上,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诺为学生保密。)
师: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写下来。
(根据刚才解决问题的类型不同,允许各组的结论有差异。)
(三)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给大家听。
我们天天在进步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准备三年级以前的作业、作品以及舞蹈录像带等资料。
2.一张彩色的纸条。
(二)教师准备
1.一份一年级的试卷。
2.课前联系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在课前录下家长对孩子进步的感受和评价。
3.一张“我进步了”的表格。
4.教学活动涉及的相关课件。〖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师:同学们的成绩可真棒啊!咱们班有38名同学全都做对了,90分以上的有5人,90分以下的有2人。
(这时学生都笑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生:这份作业太简单了,我一会儿就做完了。
生:卷子上的题我都会做,轻轻松松就得了100分。
生:这张卷子太容易了!
生:这张卷子上的题好像是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知识。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大家看,这张卷子答得怎么样?
生:这是谁的呀?这么简单的题都算错了。
生:她的字写得也不工整,歪歪扭扭的,不好看。
师:这张卷子是咱们班一位同学在一年级时答的。
(教师边说边露出卷子上的名字:张亚楠。)
师:张亚楠,你今天得多少分呀?
生:(骄傲地一扬卷子)100分!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张亚楠的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生:老师,这是我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用铅笔写的字。我记得当时我写了好半天才写完。现在我不仅会用铅笔写字了,还会用钢笔写字了,并且写得快了,字也比以前写得好看了!
生:《美丽的大公鸡》这幅简笔画是我画的,当时老师还表扬我了呢!现在的我又学会了素描。大家看,我画的石膏像怎么样?
生:这是过去我的口算试卷,7+8=15这么简单的题,我怎么算成了7+8=18呢?真马虎啊!现在我做题可认真多了。
生:这个是在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剪的窗花。现在我会做更多的东西了。看,这个漂亮的小花篮就是我用洗洁精的瓶子剪成的,是不是很好看?
生:这篇日记是我刚上学时写的,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当时很多字还不会写,是记的拼音。但是,我现在写的文章字数明显增多了,语句也更加通顺了。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李老师是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
李老师:记得刚入学时,你们都还小,矮矮的个子、稚气的脸庞、个个精力充沛。当时咱们班的周港最调皮了,什么时候都安静不下来,上课的时候总坐不住,可是通过努力,现在课上数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最多。咱们班最胆小的就是蔺天野了,刚开学时,他连教室都不敢进,非让妈妈陪在身边,现在他可独立多了,自己上学,自己回家,课堂上也敢举手发言了。以前王绚写字的速度实在太慢了,别人1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需要20分钟,而现在,他写字的速度快多了,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及时地交作业。还有刘思含,你
是个漂亮的小丫头,可是以前一看你写的作业,我就会皱起眉头来,本来干干净净的作业本上被你蹭得黑乎乎的一片,现在呢,你的字迹既干净又工整。纪启越来越爱看书了,成了咱班的小博士。王爱琦的成绩也达到优秀„„
(李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李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
生:现在我学会了乘法、除法,会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了。我要感谢李老师,是他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跳舞比以前好看多了。(出示以前刚学跳舞时的录像)
师:你现在能给大家跳一段吗?(学生跳舞)
师:你跳得可真精彩!听说你周日练舞蹈时妈妈总要陪着你?
生:(点点头)我的妈妈周一到周五都要上班,只有到了周末才能休息,但是妈妈并没有在周末得到休息,每到星期
六、星期日,妈妈都要做家务、洗衣服,不管多累,一到周日,妈妈总是带着我去舞蹈学校学舞蹈,一直陪着我学完。现在,我能跳得这么好,就是因为有了妈妈的帮助。我要谢谢我的妈妈!
生:老师,我的妈妈周末的时候总是送我去学弹钢琴。现在,我会弹比较简单的钢琴曲了。
师:希望下次能听到你弹的动听的乐曲。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
生:刚入学时,我办的小报上很多字都是用拼音写的,简直就像汉语拼音小报,而现在我办的小报上汉语拼音少了很多,小报也更漂亮了!
师:不错,很漂亮的小报。
生:以前我只会剪纸,现在我向美术老师学习了更多的方法,会做很多种手工作品了。这个鸡蛋壳小娃娃就是我做的,我的手更巧了!
师:看来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学生写字条,最后把幸运星放入瓶中,在乐曲的伴奏下结束本课。)
我是班集体的一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理解“集体”的概念。
2.设计好采访学校有关部门及教师时的问题。
3.准备采访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等。
4.搜集、整理采访时获得的各种图文资料,供活动交流时使用。
5.回忆自己以前为班级做的事及今后准备为班级做的事,并形成书面文字。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所要采访的教师与学校部门。
2.为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提供观察场所。
3.邀请班主任参与教学活动,介绍班集体及其成员的进步。
4.与摄像教师取得联系。
5.准备若干个小信封。〖本课题教学目标〗
1.理解“集体”“班集体”“班集体的一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才能称之为集体。
2.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尽心尽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3.进一步了解班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树立更好地为班集体建设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3.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4.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5.拓展活动,热爱集体。〖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开展“我是一名调查员”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将看到并认为是符合“集体”这一概念的行为记录下来,填入表内。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居委会、部队等地点进行调查;摄像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调查记录的情景拍摄下来,用于课堂教学。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活动。
第一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王老师,调查所在班集体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情况。围绕“我们班这几年来参加了学校的哪些活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今后的活动提点建议”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或录音,准备在课堂上做展示。
第二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孙老师,调查所在班集体的学习状况,围绕“我班历年来的学习状况怎样、有哪些进步、请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一些要求”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也可以拍摄、录音等。
第三小组:分散采访,学生自由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重点询问班级某些成员上这门课的情况,如学习、纪律、能力等。
3.开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动。
每人回忆以前为班级做过的事情,选择其中令自己难忘的、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事例,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今后准备为班集体做哪些事。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想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骛远。
(二)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1.讨论交流。
讨论主题:什么是集体。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吗?课前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繁华的闹市口和部队等地方,让你们自己通过调查,认识“集体”这个词的含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小组对“集体”这个词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
(2)播放拍摄的录像。
(学生对比单个行人的行走和集体的锻炼,强化对“集体”概念的认识。)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有着相同的锻炼身体目标的一群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但是一个人在街上走,我们就不能说他是集体。
(3)帮助学生理解“班集体”“班集体中的一员”。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总结,说一说什么是“班集体”和“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理解 “班集体”这个概念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完整,要说出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是有着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目标的集体。)
(4)教师小结。
师:是的,正是由于我们大家有着好好学习、茁壮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才组成了这个温馨和睦、团结向上的集体――三年级(6)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的成长,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反之,则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师: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你们是否留意过这几年班集体的点滴变化呢?是否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课前,同学们已经较全面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来说一说吧!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汇报交流活动。
师: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各组的组员来汇报,也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做总结汇报,还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组汇报。
组员相继上台把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报,中间播放录音,最后还出示了班级获得的奖状、证书、书法作品、文章登报情况、各项比赛的名次等。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荣誉有的是通过几个同学的努力为班级争取的,有的是许多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他们都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三(6)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活动中认识班集体的进步与变化,树立集体荣誉感。)
(2)第二小组汇报。
播放录音,出示相关的照片,进行汇报。
生:通过对教导处孙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咱们班在取得若干学习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每次的考试与作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另外,孙老师希望我们牢记“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这句话。
(学生同时了解班级的优点和缺点,便于他们认清现状,自我反思,并进行改正。)
(3)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图画,及老师的评语,播放录音,进行汇报。第三小组的学生采访了众多的任课教师,教师对许多学生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能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树立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使班集体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师:咱们班的点滴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请来,你们可以围绕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问题来问问他。
(班主任老师很热情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班上每个同学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记录着这几年咱们班的进步呢!你们想听听吗?
(我在课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有这样的资料,于是把他请进课堂。这是学生两年多来第一次与自己的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班主任老师所讲的事例真实、可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过去,激动、兴奋和骄傲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班级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了回顾成长历程的氛围中。)
师:刚才我们从许多老师那儿了解到我们班集体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夸一夸我们班的同学。
(三)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集体是最棒、最出色的,但这需要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集体出谋划策,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更好。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为我们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并把它记在我们班的工作簿上。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条符合班级情况的意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明确了今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师:同学们为我们的班集体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班集体将会更加出色。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回忆一下,你为这个集体贡献过哪些力量,做过哪些事呢?当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做的?请选择一些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情告诉同学们。
(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肯定做得好的行为。)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对曾经为班集体做出过贡献的同学说一声“谢谢”,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这个集体服务。同学们,今后你们还打算为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你们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悄悄地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信纸上,在信纸上写清姓名,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我。当你们的诺言成为你们一贯的行为时,我们再把它公布出来。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绩,请同学们一齐努力、加油吧!
(该环节不公开学生的诺言,而是设置了一个小悬念,这种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班集体及其成员。你们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自己应该为集体做些什么,如何使集体进步得更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以“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1.寻找适当的机会,对已经把诺言转化为行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量化打分,给予鼓励;对那些敢于同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2.建议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在全班开展一个“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历年来集体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照片、图片、奖状、奖杯布置会场,布置一个“荣誉角”,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开展一次活动。
七、反思
由于课前准备工作到位,学生搜集的材料非常丰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学生来讲,采访、调查的形式非常新鲜,因此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
学生从搜集到的生动的材料中,从丰富的体验活动中,从对各位老师的采访和互动中,增进了对班集体及其成员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班集体与每个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出谋划策,改善面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在“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充分交流了自己的感想,进一步树立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感悟到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是多么的骄傲与自豪!
集体荣誉靠大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请学生回忆班集体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自己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2.搜集班集体获得荣誉的证书、奖状及照片。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将调查的材料汇集在一起进行整理。
2.确定两个讨论题目:
(1)咱们班获得过哪些荣誉,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2)你认为应该怎样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形成乐于为集体做贡献的态度,激发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情感。
3.自觉用诚实、正直的行为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导入。
教师营造特定的氛围,构建教学活动的“情绪场”,通过“合作光荣花”的游戏使学生对“集体荣誉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形成粗浅的认识。
2.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通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3.体验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两人三足走”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激发他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理性的认识。
4.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将教科书中的小故事制作成录像片段――《红旗该不该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讨论、书写等方式表达对该事件的看法。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5.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行动计划”,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看一看是什么?
生:是花瓣。
师:一片花瓣好看吗?怎么能让它变得漂亮呢?
生:用这些花瓣组成一朵花才会变得漂亮。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用花瓣组成漂亮的花吧。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将花瓣贴到黑板上,组成一朵光荣花。)
师:这朵光荣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它是怎么来的?
生:它是我们一起拼成的。
生: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
师:光荣花是集体荣誉的象征,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它。
(板书:集体荣誉靠大家)
(二)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师: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想一想我们班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你为此做过哪些贡献,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班曾经获得过“光荣升旗班”的称号。
师:我知道全校只有两个班获得过这个称号,你们真棒!
生:我们班获得过“广播操流动红旗”。
生:在每个月“规范示范班”的评比中,我们班连续四次被评为示范班。
师:(教师带头儿鼓掌)真了不起,祝贺你们!
生:我们班还获得过“投准儿比赛”的第一名。
„„
师:看来,我们班获得的荣誉还真不少呢!老师这儿有一幅照片,请你们看一看。
生:这是我们班表演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剧照。
师:你们的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虽然表扬了你们,但没有发荣誉证书,这算集体荣誉吗?
生:算!
师:有些活动虽然没有奖状、证书,但受到了好评,这也是集体荣誉。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将获得的荣誉证书贴到黑板上,并用充满激励的语言给予鼓励,使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师:在这些荣誉中,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生:在光荣升旗班的活动中,我是主持人。我认真背台词,主持活动时没有失误。
生:我是升旗手,课下我反复练习。
生:我按时参加队列练习,各项要求我全部做到了。
生:在广播操评比中,我做到了节拍准、动作规范。
生:我的脚崴了,但坚持出勤。
师:广播操比赛时如果缺少了一个人行不行?
生:不行,那会影响我们班的成绩。
师:对,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这位同学克服困难,坚持出勤,说明他心里想着集体,为集体赢得了荣誉。(掌声鼓励)
生:在投准儿比赛中,我一个人投中了12个球。
生:我投中了9个球。
师:(指名回答)你参加比赛了吗?
生:没有。
师:那在这次活动中,你都做了什么?
生:我是观众,我给同学们加油。
师:她这样做算是为集体出力了吗?
生:应该算。我也是观众,我为同学们加油时嗓子都喊哑了。
生:应该算,因为有了同学们的鼓劲儿,所以我们才有信心获胜。
师:在有些活动中,因为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但能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能为集体呐喊助威也是为集体出力。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为集体做出的贡献,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生: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难,为集体争得荣誉。
生:我明白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心中有集体。
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每一片花瓣,要想让花朵美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
努力。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认识到班集体光荣,我也光荣的道理,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珍惜集体荣誉,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体验感悟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集体比赛的游戏,名字叫“同心协力”,每个小组选派四名同学参赛。(此项活动学生课下玩过,活动的组织由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教师做裁判,并负责安全保护。)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获胜的小组。你们能谈一谈为什么会获胜吗?
生:因为我们四个人配合得好。
生:因为有我们组的同学使劲为我们加油,我们有信心。
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了。
„„
师:这个荣誉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次祝贺你们。
师:第三小组开始走得挺好的,但为什么后来落在后面了?
生:我负责给他们绑腿,没绑好,绳子松了,所以我们组输了。
师:看来要想取得胜利,每一个同学都要努力才行。你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相信下一次你们一定会成功。
(四)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六一小学三(1)班获得了卫生流动红旗,可是有的同学却要把流动红旗送回去,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片段)
师:三年级(1)班该不该得这面卫生流动红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把讨论后的意见填在表内。(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这面红旗他们不该得。因为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欺骗了老师,红旗得来的不光彩。
生:我们也认为红旗不该得,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红旗才是集体荣誉,才光荣。
生:我们也认为这面红旗不该得。荣誉的取得不能靠欺骗,应该靠努力取得。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同其他小组一样,因为他们的做法不诚实,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师:看来你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这面红旗不该得。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他们应该把红旗送回去。
生:他们应该向老师道歉,承认错误。
生:他们虽然把红旗送回去了,但不应灰心丧气,应该大家共同努力,早日赢得这面红旗。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集体荣誉的取得要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还要通过诚实、正直的方式获得,这样得来的荣誉才光荣。听了大家的发言,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放录像)
师:他们知错就改,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
(五)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最近学校要评选“三好班集体”,你们有没有决心取得这个荣誉?
生:有!
师:你们真有信心!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的计划。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第一小组讨论计划如下: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计划贴在墙报上,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按照计划去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
[伴你教品德与社会]让我们学会合作
〖本课题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认识合作的条件,初步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分成三部分:
1.看录像,对事例进行分析。
2.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搭建“成功塔”。
3.关注社会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实施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的活动导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录像,分析两种做值日的态度及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
做值日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他们对应该如何做值日有自己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权,也容易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
(二)开展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易拉罐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比赛分两次进行。
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
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具有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地暴露出来,教师能借机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准备:每组30个易拉罐。
活动步骤:
第一次:
(1)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2)限时两分钟。
(3)开始比赛。
(4)赛后,请搭得最高的小组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搭得最低的小组的学生说说失败的原因。
(5)各小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对搭塔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因此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真实的,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坚持己见,有的忙着搭塔,有的在互相埋怨,有的在一旁承担起指挥的任务,还有的在一旁观望。看得出,每个小组在比赛前都没有经过周密的分工与协商。两分钟后,各小组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虽然搭起了塔,但不符合要求;有的只搭了一半;只有一个小组获得了成功。由于每个小组的成果都在学生的视线内,所以他们都很关注获得成功小组的经验和遭遇失败的小组的教训。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对正确的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再经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都很团结,开始共同探讨搭建成功塔的正确方法。
当进行第二次比赛时,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商讨搭建成功塔的最佳方案。在搭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还能够认真对待与自己相悖的意见。在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许多学生认为,合作成功的条件是事先商量,大家心要齐,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埋怨,要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是事先不商量,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管谁,互相埋怨、拆台,分工不合理等。这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在合作中的摩擦与磨合,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
在学生感悟到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视线引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使他们意识到,学会合作的本领将关系到今后的生活,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合作,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很好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请学生观看了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学生集体跳绳等活动的录像片断,并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及合作带来的好处,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利用查阅报刊、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到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则。
(二)教师准备
1.设计问卷,了解学生情况。
2.抓住与学生学习生活最密切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和实践。
3.引导学生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并付诸实施。〖本课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通过身边最贴切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小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摸底。
2.课堂教学。
(1)自主选择活动方式,进行“找规则”的活动。
(2)小组交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规则的重要性,并谈一谈自己以前是怎样做的、今后打算怎样做。
(3)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
〖实施过程〗
老师教育我成长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事例。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教师教育学生成长的真实事例。
2.准备电教设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3.准备照片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录音。〖本课题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
2.阅读课文。
3.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刚入学时老师在校门口迎接我们时的情景。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在二年级入队仪式上宣誓的情景。
师:是谁带领你们宣誓的呀?
生:是大队辅导员刘老师。
师:对了。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几张照片。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班和三年级(2)班进行拔河比赛时的情景。当时是何老师给我们当的裁判。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高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吹竖笛的情景。
师: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二)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49页,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一遍课文。
(三)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第一次走进校门,见到老师的时候,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知识,衣服特别整齐。
生:严肃、认真。
生: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挺和蔼的。
生:说话声音响亮,做事有条理。
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不是也像课文中的同学一样?
生:爸爸、妈妈把我交给老师后就走了,我当时心里很害怕。
生:我开始也很紧张,可是看见老师冲我们笑眯眯的就不紧张了。
师:你还记得从你成为小学生以来,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吗?
生:很多,记不清了。
师:从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大门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们的心血。
(四)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师:正像诗中描写的那样,老师把一个个爱哭的孩子,教育成有知识、懂道理的人。我也做过学生,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竞选中队委时落选了,当时情绪非常低落,觉得委屈、没面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的班主任周老师一边给我补课,一边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感到很温暖。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五年级时,我终于当选为中队长。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小学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五)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
师:我相信你们在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例,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每人讲一个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真实事例,大家听后进行评议,然后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生:王老师刚接我们班时,我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很小,王老师问我:“是害怕吗?”我点点头说:“怕答错。”从那以后,王老师下课常与我聊天。慢慢地,我与王老师熟悉了,感觉特别亲近,再也不害怕了,上课发言时声音特别响亮。
生: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上体育课时没有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打球,结果不小心把校办厂的玻璃打破了。我们当时心里都害怕极了。教体育课的李老师赶快跑过来和我们一起收拾碎玻璃,然后对我们说:“放学后来找我。”我们几个人心想:“这次非请家长不可了。”放学后,我们找到李老师,跟他来到玻璃店。李老师花钱买了玻璃,又带我们回到学校把玻璃装好,还给我们讲了不遵守秩序的严重后果。当我们看到李老师吃力地安装玻璃的样子,别提有多后悔了。
生:有一次,我上数学课忘记带书了,沈老师没有批评我,还把自己的书借给我,我心里很感激。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都认真整理书包,再没有忘记过带书。
生:有一次下雨,我没带雨伞,站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妈妈来接我。传达室的老师看到后,把自己的雨伞借给了我。
生:我平时学习不认真,成绩不太好。前些天,又发高烧,连续几天没有到校上课,功课落下很多。王老师用中午休息时间到我家看我,给我补习功课。现在我病好了,一定好好听讲,不再让老师操心了。
生:我家的生活条件不太好,我穿的鞋都是亲戚送的。记得二年级春游时,我的鞋子不合适,走路总是往下掉,孟校长一路为我提鞋,还背我走了一大段路。我真感激她!
生: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都带饭在学校吃。迟老师怕我一个人在教室吃饭寂寞,经常端着自己的饭到教室陪我一起吃,有时还跟我下棋、聊天。我感觉特别快乐!
生:我是外地转来的学生,没有学过英语,学起来很吃力,发音总是不准,又怕同学笑话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杨老师鼓励我说:“男子汉,怕什么,你能行!”他还经常给我补课。现在我的英语有了明显进步。
师:这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多么感人呀!老师用爱心、用行动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呢?
生: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生:我们应该热爱老师。
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惹老师生气。
生: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生: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
生: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知识、品德高尚的人。
师:(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我听了同学们的话很感动,我一定把你们对老师的深情,转达给全校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知道吗,作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快乐,希望你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快快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开展实践活动。
(1)科代表和小组长负责组建11个小组,分别采访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科任组、校办厂的老师们,并写出调查访问计划。
(2)各小组制定计划(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遵守采访时间,讲礼貌,认真观察、详细了解在学校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下节课分组汇报。
邻里之间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选择自己要参与讨论的题目,并准备好有关材料。
(二)教师准备
1.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参与本课题的教学,并事先了解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
2.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的状况,了解参加辩论的人数,确定好双方的主辩人。
3.布置好辩论会现场。〖本课题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懂得邻里之间需要和睦相处,它不仅使大家都感到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了解一些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基本要求,并乐于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
3.初步尝试并掌握辩论的学习方式。〖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主持人宣布辩论题目,并提出辩论要求。
2.辩论会开始(采取一对一的形式)。
3.双方的主辩人做陈述。
4.家长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实施过程〗
根据课前了解到的学生对于俗话“远亲不如近邻”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我组织了一个辩论会。辩论正方的观点是“远亲不如近邻”,反方的观点是“远亲胜于近邻”。我讲明了辩论的规则,让学生加入自己赞同的一方参加辩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同时我把这节课设计为开放课,邀请了五位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
在课堂辩论中,学生有教师指导的辩论方法,又有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鲜活、具体的事例,还有家长的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持“远亲不如近邻”观点的学生说:“只要爸爸、妈妈下班晚,我就到邻居奶奶家写作业,有时我还在他们家吃晚饭。”有的学生说:“一天我夜里发高烧,爸爸又不在家,是邻居家的叔叔帮助妈妈将我送到医院的,使我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还有的学生说:“一次我家楼上跑水,水哗哗地往下流,邻居见我家没人,就在门外用土和砖堵住,没有让水流到我家屋里,爸爸、妈妈非常感激。”
持“远亲胜于近邻”观点的学生说:“我的表哥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亲戚这个送500元,那个给1000元,请问邻居能做到吗?”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下班比较晚,每天都是我的小姨到学校接我回家。我曾听大人们说过,偶尔一次邻居可以帮忙,可时间长了就不合适了。”还有的学生列举了媒体曾报道的事例:一个人丢了驾驶执照,登了布告后很快有人告知捡到,两人见面互相问候时才知道原来是同一楼里住了十几年的邻居,却彼此不相识,真是“老死不相往来”。
辩论双方据理力争,发言一个接一个,学生在发言的结尾还会补充上:“请问对方辩友,你不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吗?”“对方辩友还不赞同我方的观点吗?”学生运用着这些刚刚学会的术语,觉得自己很像电视上参加“大学生辩论赛”的大哥哥、大姐姐,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神色。最后,正方的主辩人讲道:“遇到紧急情况,邻居要比远方的亲戚来得及时。有时候,宝贵的时间能够挽回损失,挽回生命。”反方的主辩人也讲道:“在大事面前,人们首选的还是亲戚,血缘关系使得亲终究是亲,邻终究是邻,到头来还是亲胜于邻。”这些通过学生之口说出的话,既反映了学生本人的观点,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家长的观点。
辩论结束后,家长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肯定,接着又对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刚才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许多感人的事例,它说明了什么?”“在远亲与近邻中同样都存在着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听到这些问题,学生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对立双方的观点逐渐趋向一致,并总结出,邻里之间应该注意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诚相待。我在最后总结时说:“远亲与近邻都是亲,但这个„亲‟不是亲戚的意思,而是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真诚关系。”整节课的学习,由于教学目标明确,组织严密,学生在自发的探究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家居环境状况。
2.搜集破坏家居环境的表现。
(二)教师准备
1.选用北京市金鱼池小区建设介绍的录像,帮助学生体会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住水平在不断提高。
2.利用录音机录制了学生在楼道追跑打闹的声音,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
3.引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录像出示了一张贴在电梯里的布告,其内容是“请住在5号楼3单元2门的居民注意装修的方式和时间,不要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通过这个事例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进行讨论。〖本课题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知道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是公共设施,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居环境的含义。
2.体会保护家庭周围环境的益处,进而产生主动爱护家庭周围环境的情感。
3.能对保护家庭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由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家居环境状况,搜集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表现。
2.课堂教学。
(1)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了解自己的家庭居住环境。
(2)帮助学生认识好的家居环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体验活动和对“布告”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带来的危害。
(4)通过设计《爱护家居环境公约》,帮助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并通过对于爱护家居环境的阶段性自评,拓展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5)介绍北京市金鱼池小区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爱护家居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实施过程〗
基于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我首先以自己的家居环境为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共设施”和“家居环境”两个概念,并渗透“公共设施”在家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家居环境”。在学生对家居环境有了初步理解之后,为了进一步使教学内容还原生活,我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家庭居住环境,并在随后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心中渴望有一个安静、舒适、清洁、漂亮的家居环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家居环境与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关系,概括出好的家居环境能够使人们休息好,有利于身体健康;有了好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健康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引用“安居才能乐业”这句话,点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全面了解家居环境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给别人生活带来的危害。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我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破坏学习环境给同学心理以及学习带来的影响。具体的活动过程是:请一位学生到前面读一段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这段文章由教师提供)。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播放提前录制的学生在楼道里大声喧哗的录音,然后问学生:你听清文章的内容了吗?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在帮助学生剖析之后,教师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却忘记了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学习环境,影响了他人学习。以“在我们日常的家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入第二个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向学生介绍说:“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乘坐电梯时看到了这样一则布告:请住在5号楼3单元2门的居民注意装修的方式和时间,不要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当画面定格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电梯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则布告?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有些人只顾把自己家装修得非常漂亮,装修时不注意时间,制造的噪音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对那些身体不好的老人,装修的噪音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对这个事例进行分析之后,我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看到和经历过的类似不良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自己住在20 世纪60年代建成的小区,社区条件和设施很差,没有存车处,因此有些人回家以后,把自行车用铁链子锁在楼梯扶手上,造成了居民上下楼梯极不方便;有的学生说,父母平时教育他:走路时千万不要顺着楼溜边走,谨防被高空坠物伤害;有的学生说,之所以有高空坠物,是由于有的居住在高层的人不讲道德,为了自己方便,高空抛物造成的;有的学生说,无论在公共楼道还是居住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大人乱扔烟头,有的人随地吐痰,实在是脏极了,而且会造成疾病传播;有的学生说,他的一位邻居是养鸽爱好者,在自己家阳台外探出一块踏板作为飞鸽起飞和降落用,可是楼下却倒了霉,经常遭受鸽粪的袭击;还有的学生说,有些居民楼一层的住户为了自家方便,把楼前的绿地圈起来占为己有,盖成平房„„在热烈的讨论中,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洞察力,而且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最后帮助学生明确,家居环境的好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爱护家居环境公约》,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有关措施。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请每位学生将自己小组制定的《爱护家居环境公约》贴在家里,期末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与此同时,请父母根据学生制定的公约及日常表现,对子女的行为做出评价。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播放了北京市金鱼池小区的录像。随着录像的播放,教师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个又脏又臭的龙须沟,它的变化可太大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填了这条害人的龙须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居民们无不叫好。50多年过去了,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国家又投巨资,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楼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乐得都合不拢嘴了。为了迎接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政府加大了对危旧房屋的改造,一个个漂亮的小区正在形成。小区漂亮了、设施齐全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做起,爱护、珍惜我们的家庭居住环境吧!”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身边的学校、报社、环卫、公安、医院、社区6个行业部门进行访问和调查。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注意调查的态度,注意不要给被调查者造成麻烦,不影响他们的工作。
2.各小组商定调查的内容和记录形式。
3.根据调查结果,各小组制作展板。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交流时的评价表。
〖本课题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生活在他们周围的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
2.学生自主地体验劳动者的劳动艰辛,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他们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树立对职业、劳动的正确看法。
3.培养学生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们。〖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通过四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前的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组成调查小组,协商讨论调查内容和记录形式,并约定时间分头准备。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分成6个小组(学校、报社、环卫、公安、医院、社区),通过调查、体验、了解这几个行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其对工作的态度。学生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为联系调查渠道提供方便,组织学生利用假日、课余时间主动了解各行业的工作情况,并以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整理信息阶段。
学生把所调查、了解的各种材料(图片、文字等)进行搜集、整理,并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以展板的形式进行整理。
第四阶段:课上展示、汇报、交流阶段。〖实施过程〗
(一)参观交流
1.谈话引入,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分小组了解了一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人的工作,收获很多。大家还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照片、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了下来,布置了自己的展板。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
2.提出要求。
师:现在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当讲解员,其他同学做补充。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并且要及时解答大家的问题。其他同学在参观时要仔细看,认真听,有问题要有礼貌地提问。看看哪一组的内容最丰富,给你的帮助最大。现在开始吧。
(让学生带上评价表参与活动,使他们在调查活动中更有目的性。但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每个行业的评价而走马观花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每次参观时可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进行调查了解。)3.对换交流,强调要求。
(第一轮介绍后,老师对学生交流活动的情况稍做点评,引导第二小组的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收获介绍给同伴。)
师:听了第一小组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什么?相信第二小组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在整个参观交流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了解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介绍给同伴。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来说,使大家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报社组:
(1)你们了解编辑出版报纸的整个流程吗?
(2)你们知道报社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完成一份报纸的?
(3)这次调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觉得校对这一工作责任重大,或是夜间上班的工作人员很累。)
报社组的展板内容相当丰富,有制报程序,有广告部、发行部、采访部、编辑部、综合部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调查表。调查中,采访报社工作人员的照片等十分抢眼。活动中,学生对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很感兴趣,教师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细心、认真、勇敢、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环卫组:
(1)你们小组的同学与环卫工人一起劳动过,有什么想法吗?
(他们不怕累、不怕脏,工作很细致„„)
(2)环卫工人一天要完成哪些事情?
(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卫工作虽然累、脏,却能为我们带来舒心整洁的环境。)
环卫组的同学有过亲身体验,因此感受较深。在交流中,有些学生认为环卫工作太脏、太累,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环境给自己带来何种心情,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具有在公共场所注意保持清洁的公德意识,以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
学校组:
(1)你们经常和老师在一起,但你们知道老师除了上课,平时还要做哪些工作吗?(备课、查资料、教研、开会、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家还要做家务„„)
(2)你们觉得没有老师行吗?
(学生虽然和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怎样安排,因此,交流中有些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老师的辛勤劳动。)
医院组:
(1)你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生病,你了解医生是怎样为病人诊治的吗?
(2)医生一天的工作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医院组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碰到很多意外情况,如被拒绝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特别的影响,因此,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想想,为什么医生和医院拒绝了他们的采访?理解到医院是救治伤病的地方,拒绝小学生去采访,是为了避免他们被感染
以至患病,是对他们的爱护。转而反思,医护人员每天就是工作在这种高危感染的环境之中,为了救治患者而冒着很大的危险,从而更加理解医护人员工作的伟大。)
社区组:
(1)你们知道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平常做些什么?
(2)你觉得他们工作辛苦吗?
(引导学生学习居委会叔叔、阿姨的工作态度,他们正是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情的。)
公安组:
(1)警察叔叔每天处理哪些工作?
(2)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引导学生了解到警察叔叔工作辛苦、劳累,具有危险性,但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维护了我们生活的秩序和安定。)
(二)交流感受,深化体验
师:通过参观和交流,你了解了哪些叔叔、阿姨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报社里的校对很累,每张报纸都要修改到没有一处错误为止。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学会细心。)
生:环卫工人清扫的时候不能落下垃圾,而且不能让垃圾掉进下水道。他们的工作真累。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生:医生为了能为病人治病,每天都要认真工作。我以后做每件事一定要认真,不偷懒。我采访的一位叔叔说:“当医生要有精明的医术、灵巧的手、善良的心。” 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心细。医生态度要好,要不病人就会更难受。而且大家也不愿意去他那儿看病。
生:老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是为了把我们教育成有知识的人。
生:以前我们家一拿到社区的宣传单,就把它扔了,以后我一定要叫爸爸先看清楚,并要帮助居委会做宣传。
(居委会的阿姨承担的都是关系居民生活的琐碎事情,但是他们很有爱心、耐心。)
生:警察叔叔真辛苦,有时连续加班,他们的忙碌是为了人们生活的安定。
(讨论中,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学生的感受,使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辛勤地工作着,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他们,后果不堪设想,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该从各行各业的人们身上学习到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怎样让你敬重的叔叔、阿姨知道你们的想法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学生表达的方式很多,如写信、打电话、发邮件等。)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本课题教学目标
1.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体验劳动者工作的艰辛。
3.形成尊重劳动者及其工作的态度。〖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分为四个层次:
1.开展“做个小小观察员”的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到,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劳动者。
2.开展“设想一下”的活动。
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如果没有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进而使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普通的劳动者。
3.举办一个小小展览会。
学生在课前体验、课上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各行业的工作资料和各行业先进事迹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他们工作的艰辛。
4.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
利用课外小组的再实践,让学生尝试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进一步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辛,并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尊重这些普通劳动者。
教学结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搜集信息,充分地进行调查体验,初步感知,了解各行业人们的工作和他们工作的艰辛(从爸爸、妈妈入手,再补充其他各行业的资料)。
2.课上通过探究学习,充分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业工作的人们,进一步理解这些普通劳动者的重要,激发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
3.课后与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实践,进一步体验各行业人们的工作,强化他们对各行业工作的理解,并使他们明白,自己将来就是这些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都要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因此要用真挚的情感和实际的行动,尊重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请学生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小观察员或者是一名小记者,搜集各个行业人们工作的资料,可以是图片、照片、某一行业人物先进事迹的介绍,也可以是某一行业工作情况的介绍,形式不限,内容可以很丰富。
2.请学生利用家长或社区的一些便利条件,进行观察或体验,能观察的就观察,能体验的最好进行体验。观察或体验各行业的人们是怎样工作的,可记录他们的工作时间,可向爸爸、妈妈或同学说说你对这个行业工作的感受,并思考一下:你认为这个行业工作的人们是否辛苦,你是从哪儿看出或者感受到的?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体验,感受也非常多、非常深。有一位学生说,前年学校组织了在社区周围开展“保护环境、清除城市牛皮癣”的活动,电视台还拍摄了录像。但是,刚刚清除后就又有人随便乱贴小广告,有的地方还特别多,真头疼!可是从去年九月开始,政府要求城管大队的叔叔、阿姨们管这件事了,而且一段时间以来的重点工作就是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小广告。他们不但清理,还追查张贴的人,并给以严厉的处罚。一下子,“城市牛皮癣”就少多了,而且清理的地方也基本看不见再有人贴了,效果真明显!这都是城管人员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还真的不行呢。另一位学生说,北京规定了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时要设置围栏,不能让黄土漫天飞扬破坏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是有的公司不自觉遵守,人们也不知道应该找谁报告。现在电视台有很多栏目专门报道这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达给管理部门。比如“焦点访谈”“元元说话”等节目就是这样的栏目。这些叔叔、阿姨们的工作真重要,我们离不开他们。
(二)课堂教学
1.开展“做个小小观察员”的活动。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爸爸、妈妈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他们每天具体做些什么?你还知道其他行业的人们具体做什么吗?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动作演示。有位学生说:我的爸爸是社区废品公司的回收员,他每天都和同事一起蹬着三轮车到社区里回收各家的废品。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爸爸做这样的工作有点难看,但是现在我认为爸爸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像我爸爸这样的废品回收员,家里的废品就装不下了,扔了又非常可惜。有学生说:我的妈妈是食品厂的一名质量检查员,她每天都要一个不漏地检查生产出来的面包。不能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出厂。我觉得妈妈的工作特别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就不能保证食品全部合格,就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了。还有一位家住农村的学生走到讲台前做插秧和撒种的动作,让其他学生猜自己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有的学生立刻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却真的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当有学生回答这位学生的问题后,这位学生又给大家介绍了妈妈日常做的农活。最后他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在城市小学借读,妈妈却是农民,就不敢向大家说。但是现在我觉得妈妈的工作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农民大家就都没有饭吃了……
2.开展“设想一下”的活动。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为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服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
(学生结合教科书上的几幅画和自己的想像都积极发言。有学生说,如果没有理发师,我们的头发就会长得拖到地上了;有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城市就成了一个大垃圾场;有学生说,如果没有送奶工,我们每天就不能喝上当天新鲜的牛奶;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自来水厂的工人,我们就不能用上干净的水……)
3.举办一个小小展览会。
师:通过前边“设想一下”的活动,大家都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正是有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下面把我们的板报设计成一个小小展览,我想内容一定会很丰富。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马上就行动起来了,由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材料很丰富,有学生调查和收集的照片、图片,搜集到的各行业人们的先进事迹,学生一起动手,排版、张贴、装饰,一期板报很快就制作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作为老师,我称赞了他们,并建议他们下课后把展板抬到教学楼门厅,向全校展示。
师:今天我们享受着那么多普通劳动者给我们的服务,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为他人服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和他们平凡的工作呢?
(学生纷纷表示要尊敬劳动者,要尊重劳动。)
4.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
5.课后作业。
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参加社区的一些实践活动,做一次“见习”修鞋匠、售货员、清洁工、交通协管员等,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敬。
我爱爷爷、奶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轻时的事迹。
2.写出作文: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二)教师准备
搜集发生在学校所在学区或教师身边的敬老、爱老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本课题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的老人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搜集和发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3.增进对老人的尊敬和孝敬之情。〖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猜谜语的形式切入主题。
2.夸夸老人,激发情感。
3.理解老人,帮助老人。
4.弘扬传统,激发学生的愿望。
5.设计方案、付诸行动。〖实施过程〗
《我爱爷爷、奶奶》这一课题,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老人的热爱和孝敬之情。这种爱缘于了解,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了爷爷、奶奶,才能真正产生爱的情感;这种爱需要体验,学生只有在爱的行动体验中,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怎样去爱;这种爱需要巩固,学生只有在体验、感悟和行动之后,尊老、敬老、爱老这种传统美德才能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并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将导入设计成猜谜游戏:“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当我公布完谜面后,学生很快就猜出了答案:“人。”这时,我出示了三张老人的照片,并说道:“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有老人,生活中与你最亲、最近的老人是谁呢?”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我出示了满脸皱纹、满头银发的老人的半身画像,由此进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谜语和画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使得整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了让学生对爷爷、奶奶产生爱,课前我请学生采访他们各自的爷爷、奶奶。在课上开展的“夸夸我的爷爷、奶奶”的活动中,学生拿着自己的采访稿自豪地走上讲台。陈悦同学在介绍当木匠的爷爷时说:“爷爷做木匠时,手经常被刺扎着,手上布满了老茧,我也要有一双像爷爷那样灵巧的手,让爷爷生活得幸福。”刘笛说:“我的姥姥是东郊粮库缝麻袋的工人,长时间缝麻袋,手指都被勒细了,我一定要孝顺姥姥。”韦丽丽描述了当志愿军战士的姥爷的经历。几位学生对祖辈的采访,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的眼中流露出对祖辈满怀敬佩的目光。我及时鼓励了学生的采访后向学生提出:“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爷爷、奶奶老了?”学生纷纷从亲眼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诠释了对“老”的认识:脸上有皱纹、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腰弯了、背驼了,拿不动重物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从容貌、体态、行动等方面对“老”这个概念进行了小结。然后继续追问学生:“爷爷、奶奶如今老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很真诚地说:“我们照顾爷爷、奶奶,孝顺他们。”这时,我让学生根据教科书74页的图说一说,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孝顺爷爷、奶奶的,教科书中呈现的范例给学生以启迪。之后,我把话题又拉回到现实生活,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帮爷爷、奶奶做些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说道:“跟爷爷、奶奶聊天,为爷爷、奶奶取报纸、梳头、洗脚、捶背揉肩,陪爷爷、奶奶遛弯散步,让爷爷、奶奶开心……”从学生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爷爷、奶奶的一片纯真爱心。
在学生讨论后,我介绍了我们学区及学校教师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所获得 的“敬老模范校”的奖牌,让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大力提倡的。然后,我告诉学生,12月6日是曾在我校教过书、也曾是他们的父母们的老师――王奶奶的生日,让学生思考为王奶奶做点什么。学生很快提出:“看望王奶奶,给王奶奶举办一个生日会!”为了支持学生的活动,学校提供了200元经费,学生可以用这些钱为王奶奶买生日礼物或生活用品。此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王奶奶表示祝福。于是,怎样设计生日会成为学生热烈讨论的议题。学生纷纷拿出小组讨论方案:为王奶奶买一个生日蛋糕、买一副假牙、买一根拐杖、买一束鲜花,为王奶奶收拾房间、洗衣服……有一位学生还想出了“帮王奶奶找个老伴,省得她孤单”的想法。这些方案虽然充满了稚气,但却真实地表达了学生对老人的一片孝心。方案汇报结束后,我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表演。学生温馨的祝福、稚气的“台词”充满了对老人的爱。
模拟表演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回去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举办一个生日会,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一片爱心,并祝福爷爷、奶奶像夕阳一样红艳、灿烂!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满怀深情地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人生中有两样极其宝贵的东西失而不能复得,也无法补偿,这就是时间和感情!让我们珍惜时间,善待情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心,孝顺爷爷,奶奶,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让尊老、敬老的美德代代相传!”
友爱残疾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准备参与调查和体验活动的笔、本等学习用品。
(二)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图片。
2.拍摄学生活动的相关录像资料和照片。
3.联系采访特教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福利工厂等社会性课程资源。〖本课题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助残设施、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体会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4.培养、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根据本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体验、感受、交流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介绍优秀残疾人的事迹。
3.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及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
分小组进行参观、调查、访问活动,为下节课进行汇报和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
2.课堂讨论:根据自己的感受,你想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3.情感升华,同唱一首歌。〖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要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以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便于学生体验的情境,把特教中心的聋哑儿童请进课堂。聋哑儿童精彩的节目表演和他们的特殊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学生很好奇,这些同龄的客人听不见声音,怎么能够和音乐配合,跳得这么好;他们平时又是怎样学习、生活的。这时,我请这些聋哑儿童走到学生中间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学生很快地就想到了用纸笔作为工具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还请随同聋哑儿童而来的特教老师做翻译,这样学生就在与聋哑儿童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一次直接体验活动。这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体验活动的难度,我又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他们在没有纸笔和特教老师的情况下,与聋哑儿童进行交流。当他们发现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让聋哑儿童明白自己的意思时,他们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与外界交流的困难。
在这次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眼睛看到了聋哑儿童的出色表现,用纸笔、手势等方式与聋哑儿童进行了直接交流,不仅使他们一下子走近了残疾人,而且为接下来的模拟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模拟体验活动分两组进行,老师要求单号的学生蒙上眼睛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前,再从讲台走回自己的座位,体验盲人走路的感觉。要求双号的学生单手把自己衣服的拉链解开,再用单手把拉链拉起来,体会肢残人的生活感受。这一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的体验,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
我请在舞蹈中饰演猫的特教中心学生赵小芳在特教老师的帮助下,讲述自己是如何残疾,如何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取得了今天成绩的时候,如泣如诉的音乐伴随着聋哑儿童的“啊啊”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时,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向学生做了介绍。这其中有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为中国夺取金牌的跳远选手郭伟忠,有被誉为“中国保尔”并刚刚出版了新书《绝顶》的张海迪,有在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用一条腿跳出优美舞姿的五个小伙子,还有学生在课前就极感兴趣的日本青年乙武洋匡。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微笑的面部表情、他们自强不息的经历伴着教师深情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此时,他们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残疾人尊重、关心的情感和认识油然而生。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向特教老师学习手语,向聋哑儿童告别,表达自己的谢意和祝福,学生的体验在此时得到了升华。
整节课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而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体验也成为学生形成各自的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不久,在我的办公桌上就出现了一个用装香烟的箱子改制的捐款箱。稚嫩的笔触描绘出爱心,也描绘出学生心中对残疾人的那份美好感情。
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体验学习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引向了社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参观、访问和资料收集,使学生进一步地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世界,了解了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把全班同学分为5组,第一小组的学生访问了镇江市京口区残联,了解了国家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意义,了解了镇江市京口区残疾人的相关情况。当他们知道各街道、区、市、省等各级地方都有残联组织时,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第一小组的学生不仅
把采访的录音带回了学校,还根据在残联收集的信息制作了相关的图表,初步学习了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
第二小组的学生参观了镇江市特教中心。他们一踏进校门就发出了惊叹,没想到残疾儿童的学校这么漂亮,设施这样先进。他们走进了聋哑儿童的课堂,发现聋哑儿童靠讲台上方的红绿灯分辨上课和下课,每个聋哑儿童的桌子上都配有助听器。他们上课时发出单调的“啊啊”声,老师不仅要靠手势给他们上课,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学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对第二小组的学生都是巨大的震动,看见残疾儿童学习的困难,他们想到了自己,想到原来为残疾人工作的人是这样的不容易。学生还采访了学校的领导,了解了残疾儿童学习的课程,高兴地发现他们也可以上大学,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三小组的学生走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了解了镇江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详细记录了镇江哪些道路有盲道,发现直条形砖提示盲人往前走,圆点条形砖是告诉盲人前方有障碍物或是下坡道或拐弯,而且盲道的颜色大多是橙黄色,知道了橙黄色是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准色。他们还发现有些市民对于盲道的作用不太了解,有些人把自行车停放在盲道上,有些老人认为这些凹凸不平的砖可以按摩脚底,每天在上面锻炼身体。尤其是有一座邮政报刊亭居然就建在盲道上。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社会现象时,一种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有的说要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宣传盲道的作用;有的要给市长写信,把那个报刊亭挪个地方;有的忙着劝阻那些正在盲道上停放自行车的人。接着,学生又来到医院,发现从挂号、交费到发药都设有残疾人专用窗口十分高兴,他们主动地与医生交谈,了解除了这些设施以外,医院还有没有其他的无障碍设施,询问残疾人的病能否治好。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江火车站,学生找了半天,才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一个“优先购票窗口”,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七类人可优先购票:两院院士、人大代表、新闻记者……最后一类才是老弱病残。学生非常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排序。他们又来到了镇江一所高档宾馆,据了解,这里有一个残疾人专用客房,在大堂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个特殊的房间,这间客房的门上画有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的标志,猫眼的位置很低,使轮椅上的残疾人也能方便地看到门外的情况,客房的门比一般的门要宽,这是为了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进出,厕所的两旁有不锈钢的扶手,手纸桶的位置也非常低,最特别的是这间客房里有一个遥控器,用来控制窗帘的开关,床边还有一个紧急电话,只要一拿起来,就能直接接通客房服务中心,这些设施都是一般客房没有的。学生听完介绍,一方面为残疾人有自己的专用客房感到高兴,一方面又觉得这样的客房数量太少,而且针对性不强,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应该有不同设计的残疾人专用房,这样才能让残疾人真正感到生活无障碍。我了解到这一小组中有一位学生的奶奶就是一个盲人,我就布置她回去采访自己的奶奶,了解奶奶使用人民币的感受。教科书中“我们,365天有着同样的生活;我们,365天需要同样的关怀”,这样深沉的思考对孩子直接言传可能不能达到目标,但是通过参观、调查和访问,我想他们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课后,这一小组的学生还收集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料,了解了更多先进的无障碍设施,并与我国、我市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第四小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残疾人工作和生活的情况。我联系到一家规模只有十几人的小型福利工厂,这个厂里的残疾人主要是一些聋哑人,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工作情况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可是,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学生了解到,他们大多是国家分配的工作,在工作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但是有些工作还是无法完成。特别是与正常人交流有困难,所以需要互相配合的工作还是无法完成。学生还惊奇地发现,他们居然喜欢跳舞,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舞厅的灯光来跟上节奏,他们还用发短消息的方式与别人联系,交流信息,他们希望商场的售货员也能学一些手语,这样他们买东西就会方便许多,他们还希望电视节目能配上字幕或是手语主持人,让他们也能通过电视了解精彩的世界。当问
到这些聋哑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他们在纸上写了“正常”两个字,学生被这样的回答镇住了,他们没想到自己平时最没有在意的却恰恰是聋哑人最渴望的。当读到“有声世界比无声世界好,我羡慕你们,我喜欢唱歌,可我听不到……”这些话时,我和学生都忍不住哭了。接着,这一小组的学生来到了残疾人康复中心,这里有几位盲人按摩师正在给病人按摩,络绎不绝的病人都称赞他们的医术高明。学生从一位姓朱的盲人医师那里了解到,他们要成为这样的医生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已经有很多的盲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吸引学生的可能要属那本盲人医药书籍了。看着这本无字的“天书”,难道就是盲人们学习的教材?他们真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点学会按摩的吗?学生反复地在这本书上摸着,似乎在体验其中的困难,又似乎在寻找更多的答案。镇江市残联正巧在这里举办第六次盲人按摩培训班,这些盲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有的年龄还很小,有的已经快40岁了,学生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他们虽然各自的情况不同,但渴望自食其力的迫切心情和对五彩世界的向往却是无一例外的相似的。一个21岁的小伙子是白内障导致失明的,其实用红十字会提供的晶体,只要500元就能把眼睛治好,可由于家庭困难,他至今还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会按摩,自己挣钱把眼睛治好,所以他每天四点钟就起来练习指法,一有空就听上课的录音。
第五小组的学生是专门收集各方面资料的,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给他们戴上博士帽,命名为“豆博士组”,豆博士这个学生熟悉的教科书中的人物一下子变成了自己,不仅让他们觉得自豪,而且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在与其他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断补充相关资料,最后还给学生做了有关残疾人节日等方面的专题介绍,促进了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这一课时的体验活动是综合性的,更加强调学生在用眼看,用耳听和用心感悟的基础上,用脑思考,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完成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所以最后在各小组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你想为残疾人做什么”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反思和提炼,将体验转化为深刻的认识和行动。他们有的说,我将来要办一个公司,专门为残疾人服务;有的说,我要建立一个残疾人的社区,不仅为他们提供先进的无障碍设施,还要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得快乐;有的说,我要当一名医生,把残疾人的病都治好,而且是免费的;还有的说,我看到盲道上有自行车就会把它搬开,而且以后要设计更加科学的盲道,等等。学生的发言让我感到欣慰,我觉得他们确实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了解了残疾人,尊重了残疾人,而且真心真意地要在生活中关心残疾人。这种关心不是口号,不是教师为了完成板书而引导出的问题的答案,而确实是源于他们对残疾人的情感,发自他们的内心。我相信,他们的这种情感和认识不会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就消失,也不会在三五天后就遗忘,而是将真正地印刻在他们的生命的轨迹和成长的道路中。
同在蓝天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课前分组调查同龄人的生活,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填写调查报告。
(二)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创设一个“同在蓝天下”的网站,供学生浏览。〖本课题教学目标〗
第五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
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
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导入课我通过歌曲<我赚钱了>进行导课,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消费,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从而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授新课
(1)消费心理面面观
【生活观察】手机购买指导
1、购买品牌最流行,最时尚,大家都在买的苹果4、(从众心理)
2、尽显自我,有个性的手机(求异心理)
3、买高档的,最新的如:苹果6(攀比心理)
4、根据实力,买实用性的(求实心理)
探究活动一: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评价(利,弊),态度?
经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争先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这个表格。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及态度
[在讲到消费心里面面观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例子,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归纳的方式来进行。并由这些消费心理引出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做理智的消费者
材料:小明的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员。最近他们家有了新房,圆了全家人多年的梦想。现在,围绕新房的话题,全家人都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景一
小明:老爸,我同学家在买了新居之后就马上配了家庭影院、笔记本电脑和进口音响。
爸爸:儿子,你放心,我们家决不会比他们差。
妈妈:我看你们俩兴奋过度了吧,这房子的贷款还有10万没还呢!哪还有余钱买这买那的。
爸爸:哦!
小明:欠这么多啊?那我们为什么又要贷款买房呢?
探究活动二:
问题1、小明和他爸爸在购买家庭影院、笔记本电脑等方面时反映了什么消费心理?会给他们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2、小明家贷款购房的`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情景二
妻子:老公,同事们都说,现在装修流行“欧洲”样式,很有异国风味。
丈夫:那就听你的吧,反正一切跟着“流行”走。
小明:妈,不对吧,我同学上网看过了,说明年将流行“澳洲”样式。
丈夫:那我们家要怎么装修好啊?
探究活动三:
问题1、小明和他父母在装修款式上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
问题2、你给他们家出出主意,应该怎么装修?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情景三
小明:爸,我们新房旁边怎么有好多塑料饭盒?
爸爸:哦,可能是装修工人吃完饭扔的。
小明:我们国家现在不是有规定不准使用塑料饭盒?
爸爸: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使用它啊!
小明:那是他们还不清楚它的危害。
爸爸:这饭盒还有危害啊?
探究活动四:
问题1、你知道白色垃圾的危害吗?
问题2、请为解决“白色污染”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情景四:
小明:爸爸,我们搬了新家,去饭店庆祝一下吧。
爸爸:好啊。不过这次要少点些菜,上次剩太多了,多浪费。
妈妈:还说呢,让你们打包回家还不肯。
爸爸:剩菜还打包回家,太丢脸了吧!
探究活动五:
问题1、你怎样看待“打包”这一现象?
问题2、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为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小结反思
知识归纳(要求:学生谈谈你今天学到的什么,独立完成本课知识框架)
(四)课堂练习(小试牛刀)
1、“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
2、泡沫塑料餐盒和塑料方便袋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启示我们,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遵循的原则是()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课后作业(课后拓展)
总结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消费情况,结合课本知识制定一份科学的个人消费计划。
具体要求:
①记录和分析总结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内自己可支配的收入情况、支出方向。
②分析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③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消费计划。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情境激发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
2、畅所欲言话主人
(1)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3、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5、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刑法、消费者权益保、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5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消费心理的种类,学会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
2、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有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入手,通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推进新课)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
组织学生看书,简单的了解教材框架体系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幻灯片展示:情境(一)“人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幻灯片展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二)“看我的.发型潮不潮?”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学生回答略
学生分三组分别讨论爸爸、小明和妈妈的消费心理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异心理。
(幻灯片展示)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三)“展示明星们的豪华婚礼”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攀比心理。
(幻灯片展示)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四)“展示一个对话情景材料”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实心理。
(幻灯片展示)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其中有科学的,有非科学的,在生活消费中要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科学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板书)
(幻灯片展示)合作探究交流1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设置问题:提倡贷款消费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量入为出的“入”既指当前收入,也包括未来预期收入,只要一个人当前的贷款数量不超过自己的偿还能力,他的消费就依然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以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不矛盾。
(幻灯片展示)合作探究交流2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怎样做到理性消费?师生共读课本P21一段话,坚持“三个避免”
过渡:我国早就禁止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盒等,实施了限塑令,
国家为什么这样做呢?
(幻灯片展示):情境图片:草原退化、白色垃圾、烟尘等造成的污染
请回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设置问题:什么是绿色消费?有哪些要求?(师生共读课本P22总结绿色消费的含义及特点)
(幻灯片展示):情境图片:“有钱我们就能这样花吗?”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尽管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逐渐的富裕起来,但是国家还不很发达,还有一些地区和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所以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我们自身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幻灯片展示):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板书
板书设计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4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
教学难点: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预习导学学生提前预习,根据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1)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为基础,以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环境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这一基本国策的事实。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依法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我们要积极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不做和环境的事。要运用手段,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
(3)青少年应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A、要保护环境,不做环境的事,
B、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
展示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对预习导学部分的问题展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合作探究
1、小黑板出示一组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你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己遇到以下情况会怎么办?
有的同学乱丢废电池:
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水哗哗的流着:
看到人们用过的食品包装袋或方便兜被风吹得到处都时:
周末朋友聚会,有人要到露天烧烤店吃烧烤:
反思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以致用:
国家环保总局7年12月7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环保总局付局长吴晓青发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推进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丧失和流失,保证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永续生存和潜在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使生物物种资源惠益子孙后代。
问题:青少年是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应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材料分析
小黑板出示漫画《逃生》,小鱼说:“妈妈,你不是说鱼儿离不开水吗?”
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面对这个问题,你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假如你是企业家应怎么办?假如你是政府官员应怎么办?
教师组织学生分三组讨论,一组代表学生,一组代表企业家,一组代表政府官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归纳。
作业布置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身边小事有哪些?
教师寄语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那么,世外桃源将不再遥远,让我们共同努力,美梦成真!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5
导入新课:
【幻灯片1】 美丽的地球
a.从空间看地球(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一一美丽的蓝色星球
b.美丽的青藏高原
师:我们的地球美吗?你热爱地球吗?
生:……
师:地球就像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地球,都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无私馈赠。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可是作为大地之儿女的人类,长期以来一方面享受着地球母亲的无私馈赠,另一方面却因自己的自私与贪婪伤害着地球,使地球母亲饱受折磨,在病痛中不断呻吟,她仿佛在向我们发出一阵阵“救救我吧”的呼声!
讲解新课: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幻灯片2】救救地球(图片)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白色污染
活动一:我来诊断地球的病痛
(1)从上面图片看地球患病的名称应为 (环境问题)
(2)这种病还有哪些方面? (噪声污染、食品污染、核污染等)
(3)“请就某一个方面谈谈地球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如,大气污染。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症状:空气污浊,有时有刺激性气味;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暖;出现酸雨等)
(4)如果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对地球和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危害人类键康,威胁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5)从整体上初步拟定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活动方式和步骤:a.个人独立诊断。b.小组集体会诊(由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再经小组讨论)。c.组长公布会诊结果。d.专家点评(同学或老师)。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教师总结,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人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如果不正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不仅国家经济将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而且人类能否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关注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二、依法保护环境
【幻灯片3】 关注环境
a.世界环境日宣传图片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b.中国环境标志图
c.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规图片 ”
d.《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二: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
(1)世界环境目的设立和上面的宣传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中国环境标志图有何含义?如果让你设计这一标志,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难以恢复,这会使我们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并在国家建设中造就了许多像青藏铁路一样的环保工程,真正把环境保护落到了实处。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
(1)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什么变化?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其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国策,追求可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幻灯片4 】 废旧电池的污染资料(见教材第130页)
活动四: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1)算一算自己一年中大约使用多少电池,如果把它们扔到田地或水里,会造成怎样的污
(2)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
(3)写一份环保宣言或设计自己的环保行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创造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吧!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演练·实战
结束授课。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2、认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激发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声由心生:教师出示教材37页中的四组不同的图片,学生看图片,用自己的自然流露的声音表达己看到图片后的内心感受。
2、教师导入:从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听出了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有看到美景的舒心,也有看到不和谐景象的气愤与无奈。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不和谐,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我们的目标”,教师强调学习重难点。
a.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有哪些表现?
b.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c.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情况?
d.环境问题的含义?原因?危害?
教师强调自学方法:圈点勾画学习法。
2、学生结合自学提示展开对课本的自学,可以遗留自己的自学疑惑。
3、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所学,力争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4、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力争用一些实例来说明情况,可以把自己组的共性疑惑提出来在班内求助。由其他小组帮组解决。
5、教师引导、归纳、强调。
a.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
b.物种减少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c.正确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现象。(饮鸩止渴)
d.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分享读书感受:大家自学的很好,读书要有感悟,老师今天带来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阅读“惊叹”“担忧”“无奈”。(幻灯片)
7、学生小组活动:“我们在思考”
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只有一个,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惊叹、无奈、担忧一起来反思自己或身边,看看有哪些对大自然的破坏的行为!
a.学生小组讨论列举,代表发言,在班内展示交流。
b.教师归纳点评。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自由发言,全班订正练习题目。
四、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我们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在向它索取的同时也在不停的破坏着它,警钟已敲响,我们要清醒,保护自然势在必行,记住“呵护大自然,我们在一起”。
板书设计:
(原因、危害)(现象、后果)(现状、危害)
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8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
2、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作业】 生活中有什么规则?法律作为一种规则,与其它规则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