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时间:2019-05-15 14:3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丰富多彩的情绪

一、本课的地位与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与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与生活的重要性.(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与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与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教学建议:两框,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与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

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

额与眉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 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

嘴巴 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与不安、自信与担忧、跃跃欲试与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过程: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一定的时间过后,各组的分数统计出来后。我们有一个问题问得分最多与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再一个问题是问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在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当你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答:胜:高兴。负:伤心。

在比赛过程中,有高兴(成绩领先);有伤心(成绩跟不上其他组,老师怎么就不给我们组机会呢);有害怕(自己组成绩落后);有妒忌;有紧张等情绪的交替出现(或是说综合出现)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表现是有程度差别的。(如喜有开心、高兴、开怀大笑、欣喜若狂等程度之别)再从刚才比赛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情绪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的组合构成乐我们丰富多样的、多资多彩的生活。

作业:填写书本P61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活动名称:猜一猜

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

过程: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

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可活动的猴子而死。(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

二、活动名称:比一比

材料: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与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与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问题:从这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

小结:分成两方面来说: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对人的身体与生活有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对于人的身体与生活有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三:活动名称:谈一谈

例子:

1、我平时的成绩不错,可就这次素质考试考得不好。原因是那天晚上我没休息好,太紧张以致于翻来覆去睡不着。

2、我其实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不知怎么的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变得急急巴巴、疙疙瘩瘩。

3、国庆前我们初一年级进行了“爱我中华”的主题演讲,开始的两个同学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

师:大家的例子都是情绪对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消极影响的。那难道就没有积极影响吗?能否举一些例子?(如果有则最好,如没有则采用书本上P62的两个小男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例子。)

小结:情绪对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有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

归纳: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与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与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与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与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与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作业:

1、填写书本P63的表格。

2、“这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是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的,而怒哀惧则是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二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期教案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一、课标透析

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单元内容介绍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初一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在上学期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信任。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快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因此,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2、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主题探究活动。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包括三框内容:“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包括三框内容:“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唱响自信之歌 ”。第一框“我能行!”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主要说明自信与成功的关系,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 ”主要讲如何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

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是通过“快乐人生三句话”来帮助学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实践活动。“太好了”就是遇事从正面来思考。“我能行的”就是自信、大胆、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我能帮你吗”就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快乐人生三句话”正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自尊、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内容的设计是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需要的:

1、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人们总是通过评价标准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的自我尊重水平,一般来说,人们都倾向于看重自己那些非常优秀的特点,而认为自己的那些缺点是无关紧要的。这就使得人们很容易出现对自身弱点的有意回避.这有碍于获得真正的自尊。研究证明,具有高自尊的学生比低自尊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具有高自尊的学生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尊严,维护人格。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2、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四、课的内容分析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B、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C、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2)能力目标

A、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B、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C、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B、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尊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教学难点:对尊重他人和人格概念的理解。

(三):课时建议

建议用4课时。用2课时让学生从多角度把握自尊的含义: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区别虚荣与自尊。用1课时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用1课时讲解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活动设计:

第一框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导入:四幅图片(结合书本内容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州五号上天、西气东输工程)讨论:回想起这些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欢乐是怎么样产生的?

目的:通过对系列历史事件的回顾来体会自尊心的满足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活动:自尊的人最快乐

找一找:让学生查找有强烈自尊者的典型事例或采访身边的有自尊心的人,发现有自尊的人才会快乐,自尊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引导学生走上树立自尊,获得快乐的成功之路。

如:居里夫人、周恩来、童第周、爱迪生、华罗庚、等

举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的本能需要。

引出:自尊的概念:自尊即自我尊重,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能使人体验到快乐与感动。想一想: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有很大进步时,我希望老师、父母_________。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

说一说: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觉得自己做的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填一填:课本P5页活动设计,填写句子,体验自尊与快乐。(可以选择其中的1、2项进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自尊的存在,以及由自尊带来的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举例子:“耻辱戒指”

议一议:“耻辱戒指”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在分析事例时,重点分析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

智慧泉: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你有哪些缺点呢?能否参照小明的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结合课本“帮小明制定改造方案”教师可在班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为自己制订改造方案,然后在班内交流。

现有的缺点 改造方案 将拥有的优点

活动过程:①参照书中样子为每个同学印制一张表格。②组织学生填表。如果填写有困难,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再填写。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必要时要加以引导。④填写完毕,学生展开讨论,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中找到自尊。讨论:P8页三种情景,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怎样一种心理?

是虚荣的表现。中学生在追求自尊带来的满足时,常常会陷入虚荣的误区。虚荣的行为表现是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虚荣是扭曲的自尊心。

你能举出身边类似的事例吗?

通过活动多角度体验自尊的含义。

第二框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所理解的自尊是什么?

引入: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尊常常是在他人的鼓励、认同中形成的。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活动:课本第九页“给我自尊的那个他”。

活动开展时可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他交往的故事”。你同样会是别人的那个“他”。你的存在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他人对我们的尊重与关爱,使我们充满了自豪与快乐。那我们也有责任去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是自尊的需要。

议一议:课本P10的情景: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你能怪别人不尊重你吗? 说明: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活动:感动续写,让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尊重、关爱去温暖他人,让我们共同回味那温馨的一刻。体会: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导入:演一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问:晏子为什么坚持从大门进?

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维护人格对自己的意义,维护人格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集体也有着重要意义。

引入一则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叫到:“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齐全了吗?!”

说明:要维护人格,捍卫尊严

想一想:P13页,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在你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发生吗? 说明: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对自尊的理解。议一议:遇到这些情况会让我感到自尊受伤害吗?

1、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问题。

2、有些人爱说笑话,活跃气氛,虽然并不针对谁,但有时使人感到尴尬。

3、有人认为,在对待自己的有可能引起他人耻笑的缺陷上,敢于并善于自嘲,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轻松化解流言蜚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活动:讨论课本15页事例,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真实事例。

总结:尊重他人的原则:民主、平等、合作、宽容。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对他人的优势、长处是诚心赞美还是嫉妒挖苦,对他人的缺点错误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赢得自尊。我们应掌握更多与人相处的技巧。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B、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2)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B、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 C、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B、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教学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三):课时建议

建议用4课时。用1课时让学生从多角度把握自信的含义,区别自负、自卑与自信。用1课时说明自信与成功的关系。用2课时以以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

(四):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我能行” 故事导入: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土,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教师提问: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试一试:

1、唱一首你喜欢的歌

2、画一幅你最擅长的画

3、朗诵一篇文章:《欣赏自己》(书本22页)刚才这几位同学表现非常出色,敢于说出“我能行”,敢于表现“我能行”,敢于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

导出自信的概念:自信又叫自信心,是人们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比一比:请同学们看下列图表,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在同意的项目前画“√”。评选“自信之星”

演一演:评选之后,请大家观看自信者风采的几幅照片并在脑海中想象他们自信 的神态,并在内心体验一下,同学上台展示自信者的风采。

然后请同学们完成一道连线题: 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自负、自卑与自信的话题。欣赏几幅漫画,结合《青蛙的故事》 问:自负者、自卑者有何特点? 自负者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自信者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 自卑者只看到自己的缺点

演一演:这三者言谈举止各有不同。

议一议:自负和自卑各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

说明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二课时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故事导入:《自信的力量》 希腊神话里有一个雕刻家,名叫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的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着自己的期望。在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果然变成了真人,与他“白头偕老”了。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说明:自信对理想的实现有着巨大的力量,只有自信才能助人攀登成功之颠。

引如故事两则:周婷婷——中国的“海伦·凯勒”,罗慕洛(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说明)周婷婷南京一名哑女,能背圆周率小数点1000多位„„ 罗慕洛,一位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名的矮子。只有1、63米,他长期担任菲律宾的外交部长。有一次,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苏联代表团长维辛斯基不无轻蔑地讥讽他:“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这时罗慕洛跳起来身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此时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有些检点,是矮子的责任。”

讲一讲:自信助我成功的一件事,你认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 自信的人胆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诚,自信的人开朗,自信的人乐观,自信的人豁达,自信的人谦虚,自信的人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自信的人无所畏惧,自信的人快乐,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

议一议:你认为是自信的哪一个品质助你成功的? 目的:体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三、四课时 唱响自信之歌

故事导入: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子舆(yu)的人,上天赋予他很多缺陷:驼背、隆肩、脖筋朝天。朋友问他:“你讨厌自己的样子吗?”他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一只公鸡,我就用它在清晨报晓;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打斑鸠(jiu)烤了吃;假如上天使 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马,我便乘着它周游世界。上天赋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为什么要讨厌它呢?”

说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但并非每个人都产生自卑。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面对不足时,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不觉得痛苦吗?”这位盲人回答说:“我痛苦干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生活如此善待我,我为什么要痛苦?相反,我活着很快乐,也很充实。”一位盲人面对不幸,没有怨恨,没有自卑,只有对生活的感激——感激在命运给予他不公平的同时,生活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份缺陷,赐予他一颗乐观豁达的心。看图说话:

谁的本领大? 从中悟出的道理?

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应多看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过分关注缺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纸片,让学生写出自己欣赏的同学姓名及他的的优势和长处,收上来后请被写的同学谈感受。

善于发挥优势与长处 大胆尝试 接受挑战 创造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就不会自信。什么是成功呢?是不是只有名人、学习优秀者才有成功呢?应该说,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都有成功的记录。例如,你第一次学会了做饭、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因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第一次在某项比赛中取得好名次等等。成功的生活经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喜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更加自信。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活动来回忆那幸福的时刻。

活动题目:《成功的喜悦》活动步骤:每个人找出自己成功的生活经历,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目的:通过回顾自己成功的生活经验,增强自己的自信。

教师:每当回忆起自己成功的生活经历,都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增强了信心。但是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等来的,哪怕是一次微小的进步,也需要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我们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行动,增强自己的实力。

教师举例: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王某从小说话就结结巴巴,说一次话要停顿几次。升入初中后,他勇于正视不足,并积极付诸行动。课上他积极举手发言;多次主动要求时政演讲;课后他尽量和同学在一起谈天说地,任何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都不放过。几个月后,在班级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

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因为人格和国格,即个人的尊严和国家民族的尊严,在同外人交往中,这两者是血肉相联的。没有国家民族的尊严,个人的尊严得不到保障;同样,没有个人的尊严,国家民族的尊严也难以得到维护。

举例:P30抗日战争时,我国著名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一天,他在乘电车返回寓所途中,突然有一瘦个子的人拍他的肩膀,并以命令式的口吻说:“喂!你站起来!”童第周回答:“为什么?”那瘦个子指着一个手持文明杖的矮胖子说:“因为这位先生需要座位。”矮胖子也插嘴说:“你们中国人没出息,连整个东北都送给日本了,还到比利时来强占着一个座位。”

童第周立即站起来对那个矮胖子大喝一声:“你凭什么说中国人没出息!总有一天,我们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这时,那瘦个子拿着照相机正对着他。童第周冷笑了一声说:“先生,照吧!请写上‘我是中国人!’”车上的许多乘客都投以热情的、赞许的目光。

著名的爱国将领吉鸿昌,有次,在美国考察。一天,他和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的一名参赞一起到邮局寄包裹。邮局工作人员问他是哪国人?吉说:“我是中国人。”邮局工作人员这时非常高傲而轻蔑地耸着肩膀说:“中国?我不知道中国。”说完还哈哈大笑一番。陪同去的那位参赞悄悄地对正在怒火中烧的吉鸿昌说:“你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说日本人他就会热情地接待你......”不等说完,吉鸿昌便怒不可遏地大声训斥道:“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光荣!我吉鸿昌死不当洋奴!”说罢怒气冲冲地回到使馆,立即找了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在美国期间,一直佩在胸前,以示抗议美国人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

活动设计:《未来中华英才大聚会》演讲比赛

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发展,我们国家日益兴旺发达,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把个人的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信,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紧紧联系起来。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一部分 单元分析

一、设计依据:

(一)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

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

2、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社会对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而学生的精神状态与社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本单元设计的课程标准依据

(1)“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 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2)“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单元内容介绍 做自立自强的人 走向自立人生 人生当自强

自己的事自己干——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培养自立的方法 人生自强少年始——自强含义、表现和重要性

少年能自强(成为强者的方法)理想,自强的航标 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三、课时安排

第三课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己的事自己干第二课时——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第四课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人生自强少年始第二课时——少年能自强

第二部分 具体授课内容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懂得自立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教学重难点(1)依赖的危害是教学难点。(2)自立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说一说: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议一议:青年报记者在德国、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采访:

其中有很多很荒唐的留学故事,如初中刚毕业跑到 国外留学,就开始男女同居的;跳楼自杀的;为了留在外国而嫁给刚刚从建筑工地上认识不久的外国建筑工人的;为了留在外国而成为非法移民,整天提心吊胆地躲避外国警察的;在学校占一个床,然后就整天打工的或整天泡酒吧、网吧等;公开殴打外国校方人员的;被外国警察遣送回国的;在夜总会吸食摇头丸、K粉„„阅读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分小组讨论依赖的危害。

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自谋生路: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父母从孩子小时侯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 一例外

地背上一个小背包

结合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外国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1)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2)你认为一个自立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培养自立能力的条件:独立生活;有责任心;有自主性,有主见。

方法:从小事做起,立足于现在生活;亲自尝试,反复练习;多参加社会实践。

1、学校要组织鼓号队训练,可妈妈担心参加鼓号队训练会影响学习,不让小雷参加,这让小雷感到很为难。他该怎样做呢?

2、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而这时同桌恰恰做了出来,小明应该„„ 拓展作业:今天我远行

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桑兰——我现在最大的愿望 是拿学习成绩的金牌你知道他(她)的事迹吗?

你觉得他(她)始终能笑对人生的秘诀是什么?

你还能找出多少类似的人?自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公元前278年,屈原因驱逐侵略者秦国的愿望不能实现,他对于这种无能为力的局面和国家的灭亡感到忧郁,于五月初五投泊罗江。著有《九歌》、《离骚 》、《天问》等名篇。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朝中期,倭寇祸殃沿海,连年劫掠东南沿海生灵涂炭。明政府腐败无能,对倭患束手无策。鉴于这种局势,戚继光组织了一支冷热兵器配合、步兵骑兵与火器部队协同的新编制部队,开始与倭患对抗。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家军”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英勇善战,师出必胜,享誉天下

禁烟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爱国工程师詹天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1998年在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桑兰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桑兰一直顽强地坚持着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她借助自助器具,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与各界的朋友交流。按照医学常规,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靠非凡的意志力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力量,桑兰跨越了从不可能到现实的完美历程。受伤之前,桑兰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争夺世界冠军,是永不满足的桑兰的夙愿。受伤之后,桑兰出任北京2008申奥形象大使,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永远微笑着的“阳光女孩儿”。她说:“我一直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起来的,我会为此而努力。”如今,她在坚持康复训练的同时,不仅在北大新闻传播专业苦修学业、在“星空卫视”主持一档《桑兰2008》的体育节目,还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结合材料,四人小组讨论:桑兰是如何成为生活的强者归纳(1)有坚定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2)正视自己的现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关键)(3)扬长避短,笑对人生。(捷径)对比桑兰的事迹,你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自强就是_______________ 自强就是_______________ 学会自强,_____________ 学会自强,_________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一,课标透析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计: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二,学情分析

1、课本上的例子浅显易懂,同学阅读没有问题,需要补充其他事例。

2、新教材更多事例、更多颜色外,在正文的组织和模式上与旧教材还是极为相似的,我们很多时候仍然不自觉地顺旧思路组织教学。

3、现代学生(尤其是城镇学生)能理解教授的观点,但事实上未必接受,实行的是说和做的二元向度。

4、教师能否落实新课标的关键在于课文需要灌输的东西尽可能的内化成学生的自觉意志。

5、思想品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我该怎么做

三,内容介绍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主要内容: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帮助同学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帮助同学理解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

――主要介绍一些怎样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怎么应对挫折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 --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 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四、设计思路 第五课设计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提高善待自己抗挫折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环节:

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一)出示材料,阅读讨论

1、材料一,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意在引起注意,认识到挫折无处不在,很多看来很严重的事,可能换个时间、方式,或在他人看来就会是件小事,甚至是可笑的事,所以事到临头,不必惊慌

2、材料二,讨论:①、经理基于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②、如果是“我”,会自杀吗?为什么?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对待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材料三,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结合1、2的案例,“我”有什么想法?

--认识到“客观事实-主观思维-行为后果”三者中,“客观事实”无法改变,要想“行为后果”尽可能好的话,只有正视和改变“主观思维”

•(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以及解决方法。(教师板书记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意在感受他人受挫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反思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给自己提供参照、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引导学生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3、引导归纳(二)中讨论触及的不同的心态、思维方式面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从而有不同的结果,总结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

--意在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三,教师小结,结束课题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教学目标:帮助同学理解坚强意志对成功的促进作用 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环节:

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讨论思考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难难”的意思、道理所在(易在何处,难在哪里)、“我”的理解、列举事例 --意在帮助同学理解:坚忍的、长期的坚持和信心需要更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难更令人感动。

--成功路上更需要这种品质

(二)生活体验

1、调查:能坚持查字典、预习、复习、提问、订正(基本要求,完成不难)的同学。

2、讨论:

• 如果坚持完成这些要求的好处(现身说法)• 为什么不能(没有)坚持下来?对自己的影响 • 如何才能继续坚持?

--引导认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不神秘,不难做到,很有好处,提高信心。

(三)榜样示范

1、阅读p73-74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77图片,列举同样伟大的、卓有成就的伟人名家,讨论他们的共性

3、身边的人身上可有这种共性,在哪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何启发 --明确:坚强的意志对成功至关重要

(四)实践思考

1、列举自己长期、短期目标

2、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3、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自身的弱点

4、计划如何克服弱点达成目标

(五)作业:修改(四)并书面化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五、备课反思

1、教材与现实是有距离的

2、专家与教师是有距离的

3、教师与学生是有距离的

4、思品课要想抓住学生,影响学生,尤其需要研究学生。

5、思品课要更多关注自身、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不可就事论事,“小课堂大社会”不会过时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一部分 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和“践行道德 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1、本单元设计依据

文明的社会秩序、良好的道德状况需要公正法律和有效的执法。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的状况,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法制的公平和管理体制的透明程度。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一,这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代表民族未来的青少年一代,如果不懂得宪法和法律,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就无法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其二,这是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道德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其三,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其四,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达成本课程教育目标的需要。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等几个有机结合的部分。当代青少年学生,如果不懂得法律知识,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无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现本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要让他们知道:法律是保护人民权利的武器,是真正为了人民的,也是能够为民所用的;法律是保护包括中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有效工具,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有特殊的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应该从青少年开始,就加强法制教育,这样才能使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为了让中学生掌握保护自己权利,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远离违法犯罪,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2、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出要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4、内容及结构分析

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

“我们身边的规则”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本课由“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两框,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主要介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有关内容。了解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必要的。阐明了家庭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主要作用。说明了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主要介绍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通过雇佣童工案,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社会保护必要性,并指出社会保护的要求和内容。介绍了什么是“司法机关”并指出司法保护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介绍了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敢打官司”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鼓励学生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善于斗争”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

5、课时安排

第二部分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综合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规则之美”,再通过对比突出特殊的规则——法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五、课后延伸活动

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人本理念。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中少数人(尤其是初中生自身的长辈)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甚至有违法的行为:如“逃票乘车”、“闯红灯”等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种负面教育,所以,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动后,要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还有待于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把课内的思想真正转化为课外的行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并把这种正确的态度带到生活中,学会做一个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和法律的人,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生活离不开法律(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学生分析】

通过对生活中规则重要性的了解,初中生开始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但仍然有不少中学认为自己只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了,认为法律是远离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必须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综合设计思路】

以马丽的生活为导线,通过有目的地引入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一步步引出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与法律有关的事例,从学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来引发其思考、感悟,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带来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并真正体会到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要知法、守法,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朋友,她叫马丽,现在正读初一,她最近一段时间碰到了一些事情,有些她知道,有些却不清楚,我们去看看大家能否帮帮她,并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遭遇:

1、一天,班级里同学小何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手机,并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让大家非常羡慕。上体育课了,大家都去操场上锻炼,等到回到教室后,突然,小何大叫起来“我的手机不见了,谁拿了我的手机”,大伙儿连忙去报告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通过判断,认为手机可能是同班同学拿的,这时有同学在下面说,“李老师,你来检查一下我们大家的书包吧,看看有没有”,马丽却觉得这样做不是很妥当,你认为呢?为什么?

2、教室里,马丽听到坐在自己前面的男同学刘浩,正在悄悄地对同桌说,近段时间在每天傍晚放学后,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不准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否则就不客气了。刘浩既害怕又感到烦恼,所以准备告诉自己中学刚毕业的堂哥,让他带几个朋友来帮帮他,把那几个人狠狠地打一顿,让他们以后不敢再来找他。请你评价一下刘浩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有何选择?

3、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4、12月1日是马丽的生日,她非常高兴,为了庆祝,她特意去照相馆拍了张艺术照,但这家照相馆却未经她许可,就将照片摆放在门口做广告宣传,同学看到后告诉了她,她非常生气,与照相馆负责人进行交涉,要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赔偿、道歉,但这位负责人却毫不理会。马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5、今天早上的晨会上,马丽就读的学校宣读了一份处分决定:有三个初三同学,放学路经一施工路段时,为打赌把放在施工路段前挂有红灯的危险标志牌搬开,致使当晚一骑车人跌进坑内,身受重伤。后经公安机关核查,依法给予三人罚款并责令赔偿相关医药费和其他损失等处罚。听了这则处分,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大多数同学认为确实要对他们进行处罚,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他们只是打了一个赌,又不是他们把骑车人推进沟里,不需要处罚。你认为这种行为该不该处罚,为什么?

6、马丽的日记本每天都锁在抽屉里,一天早上,由于匆忙上学忘了锁上,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日记已经被父母亲看过了,面对马丽的责问,他们却认为做父母的本来就有监护权,有权教育孩子,马丽很委屈,也很生气,她该如何与父母交流呢?

7、马丽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邀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冬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也严重妨碍了马丽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你在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会如何帮助马丽?

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讨论、分析,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友情提示: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法制宣传文化衫

文化衫已经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常能看到一些非常有个性的文化衫,通过让学生设计法制宣传的文化衫,一方面是向人们宣传生活中离不开法,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马丽的经历就是自己身边随时可以接触到的问题,从而形成切身体会,真正树立法无处不在的观念,这还有待于学生自身的行动。

2、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法制宣传文化衫真正要开展好,必须要较多的资金,且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而真正要发挥效果,还需要学生将它带到社会上进行展示。

第二框题 法不可违(一至两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综合设计思路】

由幽默的歌曲导入,直观了解违法行为必然导致法律责任,引出课题,再通过三个不同违法事件的再现,结合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切体味、掌握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

案例展开: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后两则案例均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通过模拟法庭,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有承担不同的责任。模拟法庭:(教师可以担任记者或法律咨询专家的身份)

1、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2)法庭辩论。(3)审判长宣判。

庭后小结:通过模拟审讯过程的对比,寻找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法庭宣判,明确违反不同的法律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并对刑罚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也可以在课外通过该组学生自己的了解,制作成宣传板,向别的同学做宣传)。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审判活动是非常复杂又有诸多种类的诉讼活动,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可能完成模拟的全部,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能演示其中的一种和关键环节,所以开展这一活动,如何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服从整体教学的安排,如何精心设计和组织,达成教育目标是最关键的一点。而且课外的知识铺垫也要花较多时间准备,教师的指导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框题 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综合设计思路】

以一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失足的具体事例,引出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并进而通过寻找不良行为的活动,及反思不良行为的危害,体会道德水平与守法观念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现身说法,及扫雷行动,提出要加强自我防范,防范于未然,最后通过写倡议书,把法制观念由思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通过教学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行为,但现实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学生存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错误想法,而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又是相对应,应避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发生冲突,如何留下一个伏笔,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第八课第一框题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两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末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学生分析】

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我们许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权利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御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随着课堂四组同学的小品展示,不仅可以将本课的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增强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动手获取信息,感受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通过体验更加热爱法律。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布置小品表演或故事讲演的要求,并准备好讨论的题目。

一、导入: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声中,老师引出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在我们身边也存在对我们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这几件案例当中,并一起想想办法来帮助一下里面的主人公。

二、展开

活动组织 走入案例(小品表演)法律求援 集思广益 案例续尾(解决办法)

A组

小林的父母经常在家叫几个朋友一起来搓麻将“小搞搞”,甚至有时候让小林也“搭一搭手”,慢慢的小林学会了搓麻将,成绩也直线下降。

(1)如果是你,会不会也象小林一样?(2)小林的父母有什么错?(3)你如何帮助小林解决这个问题?(4)家庭应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中学生不应该接触赌博;

小林的父母亲应该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举例。

通过老师与父母沟通;

通过自已的提醒,要求父母不再搓麻将; B组

初一(7)班正在上体锻课,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得正欢,体育老师顾自在旁边与熟人聊天,突然,汪洋的眼睛被林峰的羽毛球拍打伤了。

(1)这件事该由谁负责?

(2)如果你是汪洋,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3)学校应该在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林峰要负责,但学校及体育老师也要承担责任。因为学校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该尽到注意义务,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学校保护举例。

通过法院上诉,要求林峰及学校赔偿。C组

学校旁边有一个“望月网吧”,小江每天都要经过这个网吧,老板都在门口极力邀请,小江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网吧的,但他也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

(1)未成年人进网吧是否有利?

(2)网吧老板的做法可不可以?为什么?

(3)如何帮助在网吧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4)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进网吧利大于弊,网吧老板不应该这么做,这些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社会保护举例。

通过向当地公安局、派出所举报,取缔网吧的营业执照。D组

两名少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某电视台派出记者当即作了报道,不仅将两名未成年人的面目公诸于世,还将他们的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其中姓名、年龄等都清清楚楚。

(1)电视台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2)你认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教育他们?(3)法律对未成年人还有什么保护?

电视台不应该报道,因为未成年人有法律赋予的司法保护权利。司法保护举例。

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对电视台记者进行处理。注意点

整个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的问题也由学生准备,老师可以在旁提醒、帮忙。

三、归纳

这些案例都发生在我们未成年人身边,他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会受到不法的侵害,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那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他给我们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种特殊的保护,体现的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四、结束

回到上课前播放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祝愿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一直幸福、健康的成长。【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本框内容的授课时间安排为两课时,但教学活动其实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如何让两节课连贯在一起,是该教学设计面临的难题。

2、课前的准备如何才能做到位,教师必须要进行培训。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合设计思路】

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导入,再利用人生AB剧的形式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再通过对校园抢劫、敲诈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善于斗争;最后通过对情景的处理,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二、出示案例:

1、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

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

教师提醒:这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结果。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

继续案例:他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寻找维权途径和维权机构

途径:协商——投诉——上诉(打官司)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继续案例:我去找妈妈,妈妈让我给妇联写信,希望你们能帮帮我。

2、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归纳,得出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是否有勇气。

3、案例:中学中80%的学生诉说身边存在“校园抢劫、敲诈”现象,18%的学生诉说自己曾遭遇过,但真正告诉老师、家长,寻求保护的却很少,因为怕遭到报复,所以决定“自认倒霉”。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归纳: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四情景: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学生思考对策,要用机智摆脱。

结果:利用胡同转悠,并最后把坏人带来了派出所。

三、老师可以提供自我保护八要领,供学生参考。

四、设置场景:突发事件,请学生讨论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面对社会中有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和现象,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敢于斗争。

2、人生AB剧的设计体现了悬疑性,也给教学过程一个不可预测的发展,如何应对教学中发生的意外结果,教师必须要做好应对准备。

“践行道德 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寻找资料,了解有关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并使之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另外,还可以举行以“做一个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班会活动和到学校附近法院旁听一次庭审或观看一部法制教育片。

附录:

一、典型材料

论自由

究竟什么是自由呢? 自由是不是意味着有权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损害别人,比方说盗窃和杀人呢? 不:法律禁止这样做。

是不是有权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方说可以任意不纳税? 不!法律命令你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不是说自己有权在大热天一丝不挂地走在街上呢? 不!风俗习惯不允许你这样做!是不是说自己有权对人忘恩负义呢? 不:社会舆论谴责这种行为。

是不是说自己有权随意吃喝或者拒绝饮食而不致严重后果呢? ; 不!自然规律不允许你这样做。(摘自:《伊加利亚旅行记录》

2004年的1至5月浙江交通事故夺走3025个生命

3025个生命——这是今年1至5月我省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着,触目惊心。但笔者6月1日随省公安厅督查组到绍兴、台州等地检查发现,我省道路超速超载现象依然严重。1日下午2时30分许,交警在上三高速公路上虞段用6F雷达测速仪随机检测,超速车辆时有所见。操作仪器的丁建立介绍说,今年春节,他们曾测到过一辆时速高达210公里、“像在飞一样”的宝马车。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现在特别严重的超速现象已少见,但超速车辆仍占车流量的30%以上。

下午3时,测速仪被移至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服务区进行隐蔽检测,超速的警告声更是频频响起。丁建立说,这段路属于山区,路况复杂,被省里列为交通事故“黑点”,限速每小时60公里。检测点前面就有一个坡度明显的弯道,在这样的路段行驶,车速过快极易发生侧翻等事故。但笔者发现,很多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对此却视而不见,仅5分钟时间,就有24辆车严重超速,包括一些大客车。其中乐清至西安、温州至青岛的两辆大客车时速竟均高达108公里。

令人忧心的事实,还远不止于此。1日上午10时许,我们经过绍兴柯桥一路口时,发现有一辆摩托车上竟然坐了4个成年人,均没戴头盔。下午5时许,我们一到临海,就听当地交警介绍,他们刚在市区查到一辆超载大客车,核载29人,实载46人。临海汛桥交巡警中队中队长胡建新告诉笔者,5月份,该中队共查到6辆严重超载的大客车,其中有一辆到河南的大客车,核载43人,实载竟达100人。近期,因大量在温州、台州等地务工的河南、安徽等地的民工要返乡收麦,车辆严重超载现象还会加剧,一旦酿成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超载最多的还是货车。1日晚22时许,在杭甬高速公路三江服务区,值勤交警介绍说,现在过路的绝大部分货车都是超载的,为逃避检查,多在晚间上高速公路。为此,高速交警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勤检查。高速交警支队绍兴大队大队长沈艾中不无忧虑地告诉笔者,现在超载货车是查不胜查,并且多是超载好几倍,曾有一辆核载10吨的货车,他们用120吨的地秤,竟然还无法称起来。5月份该大队管辖的路段有1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其中6人与超载有关。

督查组负责人陈重天告诉笔者,年初至今,我省因超速行驶造成508人死亡,超速超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路第一杀手”。为此,我省在5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超速超载专项整治行动,力求通过大范围、高强度和持续的专项整治行动,使严重超速违法行为得到基本遏制,营运客车严重超载违法行为基本杜绝,全省行车秩序有较大改观,为建设“平安浙江”作出贡献。

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每年的受伤人数更向于一个中等县的人数,更为可怕的是全国平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1分钟就有1人在车祸中受伤。我们无法忘却,这一幕幕车祸带给我们的苦难和伤痛。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狠心父母长期毒打六龄女 被虐女童母亲节状告父母

5月9日是母亲节,6岁的被虐女童娇娇(化名)却无奈地将父母崔进录、岳富英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以虐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前,可怜的娇娇被父母绳勒、水烫、毒打虐待长达一年,直到今年5月才被发现。

女童被虐一年 父母可能面临刑罚

今年5月7日上午11时许,大兴黄村派出所接到报案,有居民反映黄村一户人家里,整夜都听到孩子的哭声,怀疑有人在虐待儿童。3位民警立即赶到了现场,这户人家防盗门上着锁,可房间里确实有孩子的哭声。敲门时,一个小女孩从窗帘后面钻了出来。民警看到,孩子的两只胳膊被反绑在身后,脸上有明显的伤痕,穿得破破烂烂,样子相当可怜。这个小女孩就是娇娇,民警立即带孩子做了医学检查,发现孩子手臂上的勒痕有新有旧,背部和左脚上的烫伤刚刚愈合结痂,颈部、肩部有明显的青紫痕迹,明显是遭到过击打。娇娇说,在去年5月以前,她一直跟随爸爸崔进录的三姐在河北生活。2003年5月,崔进录和岳富英将娇娇接到北京共同生活。2003年6月至今,二人长期采用殴打、捆绑等手段对娇娇进行虐待,导致娇娇胸部、背部、臀部、四肢多处受伤,经法医鉴定已构成轻伤。娇娇父母的行为已涉嫌构成虐待,故被诉至法院要求法院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犯虐待罪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虐待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虐待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只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提出,在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的,其近亲属也可以为其提起自诉。目前,只有娇娇的奶奶宗某是她的法定代理人,但目前患病在河北老家,无法参加诉讼。大兴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及大兴区妇女联合会特别为他们申请了法律援助,大兴区法律援助中心已为其委派了律师。

初中生为零食偷书数百公斤

一初中生因贪吃嘴馋,竟在8个月之内,将原就读小学的课本偷走数百斤卖掉。目前,该初中生被警方送进了工读学校。

13岁的小军(化名)家住新洲区阳逻街红岭村,是阳逻街某中学初一学生。因为喜欢吃方便面等零食,从今年4月份开始,小军不断在深夜潜入原就读过的小学,翻窗进入教室,偷盗小学生的课本以及钢笔等文具。偷盗得手后,小军先把“赃物”藏在附近,等周末或放假后再用板车拖到集镇上,或卖给废品收购站,或卖到旧书摊,换取买零食的钱。

频繁地丢失课本,让小军原就读小学许多班级的学生们只能共用课本学习。该校师生也提高了警惕,开始留意“偷书贼”的踪迹。11月底,有学生发现小军时常提着成袋的书在学校附近晃悠,便报告给了老师,老师在确认此事后报警。

12月2日,新洲区阳逻街派出所到小军家调查。经盘问,小军承认了盗窃事实。小军交代,迄今为止,他在红岭小学偷书达30多次,偷盗的书本和文具加起来有数百公斤,一共卖了500多元。

面对记者,小军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为每次偷那么一点书,换包方便面吃,没什么大不了。但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盗窃,许多学生无书可用,以致影响到了学业。

小军后悔平时和父母交流太少,后悔羡慕同学“消夜”而起偷书换钱之念,后悔得逞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华中师大教育学专家严正教授说,小军还是个孩子,今后的路还长,犯下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在错误的道路上回过头来,改过自新。严教授还希望,小军的家长以及工读学校,能够认真地分析他、研究他,帮助他走上自新的道路。

北京第一中级人民院公布十大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在第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前夕,北京一中院的法官不仅给孩子们送来了精美的文具礼品,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一中院少年法庭的赖琪法官,结合自己多年的丰富审判经验,语重心长地嘱咐孩子们,“牢记十点要求,增强防范意思识,远离违法犯罪”。近期,一中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上升,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形式多样。赖琪法官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四点:

一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据一中院统计,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暴力犯罪和奸淫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二是学校教育的欠缺。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家庭教育的失职。据了解,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害者。

四是未成年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加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一中院近期审理的十大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对策

1、王某等十名未成年人轮奸案:王某(女)辍学后在社会上结识了众多“哥们”,王某在“哥们”的要求下将女友张某骗至家中或旅馆等地,协助“哥们”多次轮奸张某。

法官提示:珍惜学习机会。未成年人应该以学校为中心开展活动,要坚持在校学习。家长不能因为家庭贫困、孩子厌学或学习成绩不好就轻易让孩子放弃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要使孩子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要离开学校和家长的监控。

2、任某等四少年绑架案:任某等四少年模仿电影、电视中的犯罪手段,绑架并杀害一名15岁的中学生,后向家属勒索赎金150万。

法官提示:提高鉴别能力。不要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

3、刘某交友不慎被判刑:16岁的刘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混迹于社会,父母离异对之管教较少,他在一群社会朋友和“哥们”、“兄弟”那里得到“畸形的温暖和帮助”,学到了残忍与大胆,多次伙同其他同案犯实施盗窃、抢劫,作恶多端而成为社会的害虫,最终被绳之以法。

法官提示:谨慎交往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房山地区绑架案:某中学生在学校中多次向同学吹嘘自己家中有钱,生活条件好,遂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未成年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绑架到一山洞中,跺下手指向家属勒索钱财,犯罪手段极其残忍。

法官提示: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火车站绑架案:石家庄无业人员商某和女孩李某是同学,双方在校期间谈上恋爱,后女方为了不影响学业提出中止恋爱关系,并转到北京一中专学校就读。商某追至北京,在北京火车站强行将李某绑架带回石家庄。

法官提示:杜绝过早恋爱。未成年人要杜绝早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要过早谈情说爱,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6、马某专门尾随抢劫小学生案: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拿钥匙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突袭,大肆实施抢劫,共作案50余起,引起社会公愤。

法官提示:增强防范意识。中小学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7、小学生机智斗歹徒:在海淀区蓝旗营一过街天桥上,一名小学生被一伙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拦路抢劫,小学生身单力薄,遂把书包给了犯罪嫌疑人。后该名小学生马上返回学校报告老师,老师追出两里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法官提示: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8、某初三女生被强奸致精神病案:初三女生王某长得非常漂亮,是学校的校花。三名社会闲散人员谎称让王某帮忙找人,将王某的自行车和书包拿走,骗王某到街心花园取车,后三被告人将王某轮奸。王某被轮奸后精神失常。

法官提示:谨防上当受骗。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

9、刘某猥亵案:刘某是同性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以给糖吃,买玩具等条件引诱刚放学的小学生,将多名男童猥亵,并致一人死亡。

法官提示:抵制不良诱惑。未成年人要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10、门头沟区一起聚众斗殴案:陈某等人因为琐事发生殴斗,随即纠集自己的铁哥们、未成年人许某某、杜某某等人参与殴斗,将人打死。三人均受到法律制裁。

法官提示:远离江湖习气。要克服不辩是非,不分对错,不计后果的哥们义气心理,更不要盲从。

自我保护八要领

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青少年应该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其中重要的有8条:

1、记住可依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看黄色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7、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8、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二、活动设计方式。

1、“拍案说法”:

活动目的: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报导也屡见报端。通过这一活动,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感受未成年人受国家的特殊保护,通过体验更加热爱法律。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并进一步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活动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之前进行,也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完全让学生自己来组织。活动步骤:

步骤一:全班同学可以单独,也可以以自愿组织的形式组成不同的小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方式,去寻找有关未成年人受侵害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并制作成各种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步骤二:在新课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所了解的案例。步骤三: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简短思考,并简单谈谈自己从这个案例所得到的教育和启示。

2、模拟法庭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活动步骤:

1、课前准备:

(1)提供诉讼典型案例

可以为前面提供的材料中的被虐女童母亲节状告父母,也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案例。(2)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3)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如适用什么诉讼程序、涉及的有关法律根据、诉讼请求的根据、辩驳对方的证据等)。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2)法庭辩论。(3)审判长宣判。

审判长宣布审判活动结束。

3、本活动后的总结

扮演者结合自己的角色,说明审理中受到的制约,说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如审判长的审判手记、原告胜诉的依据、被告败诉的教训、辩护律师的作用和辩护依据等)。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如对法律的理解,对诉讼程序的理解,参加旁听的体会,对诉讼参与人表现的评价等)。

由老师归纳同学意见,对此次活动作出一分为二的具体总结。

3、社会调查

调查题目:社会撑起保护伞——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了解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收集信息、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步骤一

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有明确的调查项目,各组选出组长负责此次活动。第一组调查当地(或者本市)的影剧院、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出售门票是否对中小学生优惠;第二组走访当地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了解这里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教育活动,了解其设备、场所是否安全等状况;第三组调查当地图书和音像市场,了解对未成年人有益或者有害的图书、音像制品的状况;第四组调查当地的游戏厅,看其是否有“非节假日未成年人谢绝入内”的告示,调查中小学生进游戏厅的情况。

步骤二

具体准备。各小组商量具体办法,征得家长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制订安全措施。步骤三

利用课余时间,分头调查。记录、汇总本组调查情况,由组长整理出向全班同学汇报的提纲。步骤四 各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利用社会上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利的各种资源;

如何避免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国家制定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的社会保护有什么意义。步骤五

综合全班同学的调查情况,由班委会整理出简明的调查报告,尤其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将调查报告报送校长,报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第三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教案(全书)](1)复习课题: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能力目标:全面分析自已,评价自己民;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缺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情感目标;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验被尊重;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重点掌握如下问题: 1.自尊的含义?自尊的表现?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范文之教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教案(全书)。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2.为什么说自尊是快乐的? 7P5(1)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已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2)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如果别人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陷,那么这种被尊重则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3)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3.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P6 4.虚荣的含义7P8 虚荣是扭曲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自我认识模糊,陷入虚荣的误区,过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小结:自尊、知耻、虚荣、自卑 5.为什么说尊重他人是自我的需要? 7P9(1)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6、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7.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7P15 首先,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8、怎样培养自尊的品格?P12 维护自己的人格;自尊者豁达,要宽容大度,适度自尊;善于尊重他人。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自已的优点、缺点和不足的?在培养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三)巩固练习: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什么道理?

3、中学生小羽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小羽总是显出盛气凌人的架势,容不得别人对自己一丁点的批评,甚至听不得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和建议。于是经常看到的是他教训别人,或是为了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得面红而赤,也使自己整天生活在不快乐之中,请针对小羽的情况,为他提出改进的建议?

4、见中学生政治报1月11日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尊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他尊及相互尊重的重要性。课后反思:(2)复习课题: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了解自信与身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运能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情感目标:在自我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愉快以态;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重点掌握如下问题: 1.自信的含义、表现、重要性是什么? 7P20 自信含义: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新追求 的目标,是一种我能行的态度。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展示“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自信的重要性:自信能使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我们走向成功,还能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2.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自卑?自负与自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P21(1)自负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是夸张的自己或是自己幻想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2)自卑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贬低,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消极的心态。(3)二者的主要区别自负 ①自视过高,瞧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②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③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自卑 ①自己轻视自己,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进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低人一等。②把困难想像得过于严重,常处于孤僻、悲观的状态,易自暴自弃。③严重者会轻生。自负产生原因 ①夸大自己的长处,这也是一种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②自尊心特别强。为了保护自尊心,在遭遇挫折时产生两种相反但其实相同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通过自我隔绝避免受损;一种是自负,通过自我放大获得心理补偿。自卑 ①自我认识不足和过高的期望是最主要的原因。②性格过于内向,多愁善感,胆小忸怩。③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④十足的完美主义者。3.自负与自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P23 自负不同于自信。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为什么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P23-24 自负的目标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不能自拔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使他们远离成功。

5、自信者有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7P24

6、为什么说自信者容易成功呢? 7P25 因为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所以说,自信者容易成功。

7、怎样培养自信的品质、唱响自信之歌?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这是自信的基础,要寻找“立体的我”;增强信心和实力;做自信的中国人。讨论:

1、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罗丹塑像”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18页)罗丹相信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巴尔扎克是正确的;相信自己的艺术主张必将会被人们所接受。罗丹是十分自信的,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我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一个成功者都应该坚信“我能行”。

2、这位歌唱家和跨栏冠军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教材29页)这位歌唱家和跨栏冠军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烦恼,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当然,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的增强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只有自己的实力提高了,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复习课题: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饷人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和表现;知道自立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重点掌握如下问题: 1.自立的含义是什么? 7P34 自立的含义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2.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7P34 3.为什么要培养自立?7P36 4.为什么要告别依赖(危害)? 7P40(1)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2)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5.独立地生活与一个人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有什么关系? 7P41(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2)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成为自立的人。6.自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是什么? 7P42(1)自主的含义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自主的重要性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却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能够在生活中自立。7.有了自立的意识后。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7P367P43(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2)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4)复习课题: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饷人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情感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教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教案(全书)》(http://www.xiexiebang.com)。.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重点掌握如下问题:1.什么是自强? 7P47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2.自强精神的表现和作用有哪些? 7P48(1)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2)自强的作用 ①自强是—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②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屡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为什么说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7P50(1)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的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所以说,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4.什么是自弃? 7P50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5.为什么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7P53 6、怎样培养自己自强的品质?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做个有志者;其次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要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再次要扬长避短,确定前进的方向,这是自强的捷径。(5)复习课题: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懂得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情感目标:用先进来激励自己,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从挫折学习和探索智慧。.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1、挫折的含义是什么? 7P60 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7P61(1)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2)由各种人为因素造成。(3)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 等因素带来的限制。3.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会带来什么结果?P63(1)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2)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3)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挫折的双重作用(影响)是什么?P65(1)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2)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5.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65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6.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P67(1)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4)会自我疏导。点掌握如下问题

(6)复习课题: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第六课 为坚强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知道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学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知道坚强的意志的作用;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知道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明确目标,人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 能力目标:掌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运用于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己良好意志品质。情感目标:树立磨练意志的信念,原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P73(1)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2)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3)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不自满。(4)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P75(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所以说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3.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P80(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4.如何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P82(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是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必定要经过艰难困苦和不幸的磨练。(2)自觉地、适当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3)适当干一些体力劳动,主动承担一些“苦差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爬山和探险等活动,都有利于我们体验艰苦,增强意志力。

(7)复习课题: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1.什么是法律?P87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5.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 P93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6.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 P93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7.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 P93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8.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94(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9.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P95(1)刑罚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种类 ①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②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应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10.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2)作用: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线。(8)复习课题: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复习课时: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知道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情感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体会家长、学校、社会、国家给予九牛二虎之力深深、浓浓的爱。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P103 保护的对象是年龄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2.《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3.什么是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P104(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2)家庭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4.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有什么意义? P104(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2)未成年人有很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职工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5.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05(1)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6.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06(1)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2)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7.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P108(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2)诉讼(“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就用诉讼的手段。8.我国诉讼的种类及其含义P111 我国诉讼分为三类: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1)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2)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3)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9.民事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民事制裁包括哪些内容?(1)民事违法的行为 ①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②侵权责任,即侵权的民事责任。③其他特殊侵权情况造成的民事责任。(2)民事制裁的主要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100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P113 既要勇敢、又要机智。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进拨打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10”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反思

七年级组李孝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依赖逐步走向自立,把自立作为自己追求目标,掌握自立的正确方法,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课题。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这时更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我在,《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设计的导学案,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依托导学案,结合教材和自身实际,自主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活动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道德意识的载体。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多数是通过“温馨提示”方式,依照教材编排顺序有机安排到导学案中。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消化。

我认为比较好的活动是开始的环节,叠衣服比赛。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人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学会寄宿生活的一个本领——整理衣物;另一方面,又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后果是快乐的,心情是轻松的。从教学效果看,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自立的快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而后面的教学只是学生爬黑板和展讲。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环节紧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为融洽,教师只作适度点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展讲及质疑学生能力的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没有得至充分的发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以此次授课过程不借鉴,不断总结经验,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力争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新课改,望大家多提改进意见或建议。

第五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中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考试要求:

1、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2、培养自尊、自信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珍惜无价自尊,唱响自信之歌 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复习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技巧归纳 1.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在中学生身上,自尊的表现是什么?

答: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3.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道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2)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3)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4.虚荣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2)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认识到虚荣与自尊是不同的,了解虚荣对自身成长的危害,努力克服虚荣心。

5.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3)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的人。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共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把我们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这样,人人彼此尊重,互相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妥帖与温暖的提醒。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6.怎样尊重他人?

答: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7.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答: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8.什么是“我能行”? 答:“我能行”,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9.自卑与自负的心态是怎样的?

答: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3)自卑、自负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过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都会使人远离成功。10.怎样树立自信心? 答:(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4).增强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11.个人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的关系是什么?

(1)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2)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三、经典分析真题

1.(07年,扬州)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勉励我们要自信。那么自信的基础是(B)A.树立明确的目标

B.发现自己的长处

C.保持乐观的心态

D.发现自己的不足

分析:A、C和题意无关,D和题意相反。故选B。

2.(07,临沂市)下面的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C)

在公共场所,我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形象;主动制定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奥运冠军刘翔夺冠后激动地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不须扬鞭自奋蹄 ①自信②自强③自立④自尊

A.①②③④③ B.④②③①③ C.④③①②① D.①③②④

分析:考查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在生活中的表现。选C。

3.(2007年,太原)小明、志刚在观看电影《哈利波特》时,高谈阔论,无所顾忌,遭到指责,这说明(A)

①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②人们需要相互尊重③礼貌是文明的体现④公民享有言论, , 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②③④邰

C.①③④邰

D.①②④

分析:言论自由不能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不能干涉、影响他人的合法权利。排除④,故选A。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考试要求:

1、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复习重点和难点:人生需要自立,自强的意义和作用 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复习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技巧归纳 1.什么是自立?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2.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 答:(1)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3)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3.依赖思想的危害有哪些?

答: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什么是自主?

答: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自立与自主的关系是什么?

答: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6.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答:(1)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2)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7.请你谈谈: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答: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 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

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8.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是什么? 答: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自强的表现是:(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9.什么是自弃?自弃的表现是什么?

答: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的表现是: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将一事无成。10.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答: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三、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南京市,单选第10题)下列关于自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自强就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B.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C.自强就是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D.自强就是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事

分析:考查自强的含义,表现。A是自信,C、D都是自强的不规范,完整地说法。故选B。2.(2007年,太原市,单选第6题)“自己竟然像襁褓中的婴儿,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这是一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时发出的感叹。它启示我们(B)A.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B.要培养自立精神,锻炼自立能力 C.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合力

D.要善于团结他人,主动寻求帮助 分析:A、C、D均和题意无关,抓住关键是“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故选B。3.(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第22题)某校为帮助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开设了校园信箱。请你帮忙回复几封来信。来信三:“我是个独生女,爸爸妈妈平时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最近,他们出差了,我什么事都不会做,不知如何是好--------。”你认为她应该(B)

A.跟着父母一起去出差

B.告别依赖,学会自立 C.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做

D.劝说父母不要去出差

答案:B理由:依赖的危害性: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10年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6.为了更好地学习,右图漫画中的男孩应该

A.抓住一切时间努力学习

B.在父母的监控下去学习

C.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D.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答案: D 【2010年陕西省中考真题】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走自强之路,就要【D】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日标②勇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③不怕困难,积极进取④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2④

D、①②③

【2010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真题】7.2010年3月17日,北京电视台报道:一群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在地铁通道里“卖唱”,并且还打出两个口号“我们是90后!”、“我们不是啃老族!”这些初中生的行为

①有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②表明他们独立意识增强③有助于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④没有实质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中考要求: 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个人和生活的影响及作用。了解青少年(我们)的情绪易波动、不稳定的特点,逐步掌握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调控的能力。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4 知道情趣源于兴趣,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5 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健康、丰富的情趣,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全面健康地成长。

复习重点与难点:挫折的影响,战胜挫折的办法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教具准备: 复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 技巧归纳 1.什么是挫折?

答: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答: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3.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不同,结果一样吗?

答: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收获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4.挫折的作用是什么(挫折的双重性是指什么)?

答: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5.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答: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6.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答: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7.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答: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⑵走出失败的阴影。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⑷成就一番事业。8.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9.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答: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三、中考视点

中考题常考对挫折和坚强意志的认识。通常以典型人物的曲折经历、名言格言为素材进行考查。

四、热点追踪

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获奖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英雄少年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奉献的最好表现。

2.积极承担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英雄少年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灾难中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赏。

3.珍爱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英雄少年们在危难之际不但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用胆量和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且力所能及地帮助生命遭遇困境的他人。

4.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英雄少年们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地去营救被困的老师和同学。

5.意志坚强。坚强的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灾难发生时,英雄少年们正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忍受住巨大的痛苦和牺牲去帮助他人。

五、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福建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下列说法不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是(D)A.自古英雄多磨难 B.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 C.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D.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分析:注意题中关键词是“不能表明”,为否定项选择题。故选D。2.“如果生活只有风和日丽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这说明(A)

A.人生在世总不会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C.挫折就是人生成长的障碍 D.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分析:B和题意相反;C夸大了挫折的负面影响;D讲对待挫折的态度,题中是讲人生不能没有挫折,为易错选项,故选A。

3.(2007年,四川内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任前曾激动地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A.只要勇往直前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B.面对困难要不屑一顾

C.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磨砺意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分析:A、B明显错误,D和题意无关。故选C。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考试要求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3、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4、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复习重点与难点:法律的特征,加强自我防范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复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 技巧归纳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答:道德、纪律、规章、法律。2.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4.我国法律是什么性质的法律? 答: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5.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6.违法行为分为几类?

答: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7.为什么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则是犯罪行为? 答:(1)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小,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2)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8.刑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9.什么是犯罪,犯罪具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10.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1.怎样做到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1)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3)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答:诱惑;(4)谨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5)许多违法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1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哪两部? 答: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3.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14.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

15.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16.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答:(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7.怎样做到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答:我们的生活中,会受到许多方面的侵害,如被欺诈、被劫钱物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到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采用非诉讼手段,如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保障权益。也要敢于打官司,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8.青少年怎样做到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答:(1)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2)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中考视点

本部分内容是中考的重点,常以选择题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的认识,从而受到教育和警示,护的方法和技巧(即如何“智斗”)

四、热点追踪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五大亮点保护之盾更坚固(多媒体显示)

五、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四川省内江市,单选第7题)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D)

A.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行政许可法,应依法受到制裁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法律,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分析:考查犯罪的特征、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故选D。

2.(2005年重庆市)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应该(B)

A.告诉老师和家长 B拨打“110”报警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D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分析:A答案可获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是合理的。B答案寻求司法工作者的保护,也是可型的C答案是变相地纵容违法犯罪,留下违法犯罪的隐患,不可行。D。答案是采用违法的手段来解决,自己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3.(2007年,昆明)小宇致小强的一封信 小强:

你好!你在少年犯管教所改造一年了,近来好吗?

过去的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八年级时,你结实了一帮社会上的新朋友,开始逃课,离我们越来越远。后来,父母离异了,对你不闻不问,使你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上网,你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在“朋友”的开导下,你经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你开始吃“摇头丸”--------你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越陷越深,居然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小强啊,你真糊涂!

法律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你为此付出了代价。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改造,早日回到我们的身边!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关键是如何提炼信息建立和教材的联系,题中每一个演变的原因,都对应一个教材知识点。表达注意语言的书面化,忌说口水话。(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强行为演变的原因。

答案:小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交友不慎,不认真学习;父母没有旅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网吧、舞厅的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小强自己经不住不良诱惑,沾染了不良习气;不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2)从小强的行为演变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我们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充分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家庭、社会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职责。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下载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武汉市江夏区赤矶中学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整个年级各个班级是由学校平行分班,各班级不是相差很大。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3班 教师:吖吖 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3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为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先将本学期计划如下:一、指......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试卷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综合测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将答案填写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2分)1.......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积极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侯玉萍2012、2、19 .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辨析题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辨析题: 1、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自信心,但并不等于有了自信心就能做好任何事情,还需要坚强的意......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整个年级在镇的成绩虽居前列,但4、5班的成绩与其他班有一定的差距。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