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28.寻隐者不遇
执教者
马友红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座深山游玩,好吗?瞧,就是这座深山,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松树下的这位年长者就是唐代诗人贾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诗《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生齐读。
2、简介作者。(贾岛)
3、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古时不愿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有才华的人。不遇:没有遇到。诗题意思为诗人去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
4、质疑:孩子们,看到诗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要找的人?他为什么不在那儿等一会儿?)
(二)、初读古诗至熟读。
1、下面,我们听录音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读出古诗的韵味,孩子们,拿出铅笔照着屏幕在课本中将诗歌画好节奏,标出重读的字词。
3、多种形式读古诗。(老师带读,自由读,齐读。)
(三)、了解诗歌大意。
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看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
2、这首诗歌主要是以诗人问,童子答的对话形式写的,它的巧
妙之处是寓问与答中,也就是诗人的问话没有出现,但是可以通过童子的回答猜想出来。
(四)、更深层次地挖掘诗意,领悟意境。
1、“松下问童子”是谁在松树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言”就是说的意思,那么“言师采药去”即(师父上山采药去了。)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知道诗人问了童子一个什么问题呀?
2、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又仿佛听到了画中的人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听。
3、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这座深山中拜访这位隐者,而隐者的徒弟却告诉他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诗人很辛苦,有点失望,但他不会就此罢休,所以接下去一定会继续向童子打听他师父的去处,他会怎样问童子呢?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5、诗人听童子说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后,眉头舒展开来,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会继续向童子打听隐者的去处,那么,他会怎样问童子呢?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6、此时,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和童子的动作、神情怎么样?
(五)、齐读诗歌。
(六)、现在老师来扮演诗人问,孩子们扮演童子回答,演一演情境对话。
(七)、大胆试一试,你会很棒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八)、现在,老师请孩子们跟着这优美的旋律演唱这首诗。
(九)、拓展练习。
五、板书
问
→
童子
(师父哪里去了?)
采药去
(哪里采药去了?)
此山中
(在山里的何处?)
不知处
第二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分页标题#e#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第三篇:《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寻隐者不遇 所见 [唐]贾岛 [清]袁枚 松下/问童子,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去。歌声振林樾。只在/此山中,意欲捕鸣蝉,云深/不知处。忽然闭口立。
这两首诗要求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学习3个生字:骑(形声字,从马奇声)、振(形声字,从手、辰声)、蝉(形声字,从虫、单声)(会读且会写)共同点 :同为形声字。左形符,右声符。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两首古诗均为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我们先看第一首诗,要求了解诗歌主要内容: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本诗的特点是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1、揭示课题。“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学生简说课题的意思。
2、作者贾岛的生平,贾岛,唐代诗人,字阆(浪)仙,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他是以“推敲”著称的苦吟诗人,他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很大。
3、首句“松下问童子”,“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问”的内容是什么,诗中省略了,指导学生联系课题和下文补充。“童子”,儿童,未成年的人,诗中指的是隐者的徒弟。“问童子”也就暗示了课题中的“不遇”,师傅不在,只有童子接待。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即诗人、童子和隐者。以下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师采药去”是对第一句“问”的答复。师傅去采草药了。采药是隐者的经常性活动,这里也介绍了隐者外出的目的。“去”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只在此山中”是承接第二句的,此处省略了诗人的询问,即:“师傅到哪去采药了?”童子的回答对师傅的去处给了大致的方向,诗人刚才失落的心情稍稍有了点安慰。第四句“云深不知处”则来了转折,师傅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道在何处,这又把诗人侥幸的一线希望彻底打碎了。指导学生读懂诗中的对话,能补充对话中省略的内容。了解诗意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即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第二首诗《所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地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① 揭示课题,让学生讲讲课题的意思,简单介绍作者。袁枚,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初读注意读准“骑”、“振”等字的字音,了解诗歌大意。
②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振,震荡。樾,树阴。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这里交代了主人公是“牧童”,地点是在“林樾”
第四篇:古诗词教案-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设计理念: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和诗的大意,让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诗歌方面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 媒体运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第五篇:寻隐者不遇 新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1、读准字词,朗诵诗词,熟悉字型。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仔细体会课本中《寻隐者不遇》汉字的字型和布局,初步感知写作品的布局章法。
4、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形体美,古诗的语言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如:松、童、药。难点:感悟写字布局的技巧,并初步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观。
三、教学准备:
老师写的作品、投影仪、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在黑板上写行书:书法(竖式繁体)师:认识这两个字吗?(生齐读)呦,不简单啊,你们连繁体字都认识!师: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在洁白的纸上,用 一捧清水,一池乌磨,一管灵动的笔,形成黑白意韵。留下斑斑墨迹,它是宁静的舞蹈!它是无声的乐曲!它,就是书法!
(老师讲述配乐学生欣赏书家作品)
师:看这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当代书法家田英章写的一首诗,仔细观察这幅作品上都有什么?
生:正文、落款和印章。
师:这就是书法作品的布局。板书: 布局
要想把整篇作品的布局安排好,必须首先安排好什么?(师指示字)生:把每个字的结构布局安排好。师:你看看这二十字哪个字难写?
确实有些字的书写布局不是很好安排,那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总结成三类。第一类,左右结构的字。例如:松
师: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公。(大屏幕出示课件,老师演示)如果这两个字简单组合在一起,你看会怎么样?
生:他们会笔画交叉打架了。
师:是啊!这样他们会打架了,那你有没有办法不让他们打架? 生:把木字写成木字旁。(课件演示)师:这样之后行不行?
生:不行,还得把公的撇写短。(课件演示)
师:有些左右结构的字就是这样,写起来容易起冲突,怎么避免他们打架呢?老师帮你总结了一个小歌谣,谁来读一读?
小结:左右结构最多礼,你让我来我让你。放有度,收不挤,匀称和谐好布局。
师:你按照老师教的歌谣再来写两个松字,看看谁写的更漂亮!
生练字,老师巡视。找两个学生的作品让大家评价一下。说说他哪写得好?夸一夸你的好朋友。
师:哈!这样之后布局合理了吗?那你书写时知道应该怎样做了吗?谁来当当老师指导我写好这个字?老师写的好看吗?说明你这个小老师讲解非常明白!我谢谢你!请坐!
师:布局好看吗?看看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出示歌谣)小结:多画重叠上下排,间距莫宽要紧窄,分长短,讲错落,笔下情致手中来。
师:这样的布局好看吗?你能再写两个吗?
生书写,师巡视。找出写得好的让学生对比观察,自己之前和之后的童字。
整篇作品字体大小、高矮都很匀称。右侧都有一行小字,写出是谁写的。
师:你们的眼力真好!观察细致!那么你想不想学着他们的样子当小书家,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呢?
生:想。
师:要想当小书法家创作好作品,你就得学会什么呢?
生:学会布局。(老师板书: 布局)
3、师总结:说得对。向这样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好作品正文内容;在右侧用略小一点的字体注明时间、作者;如果有手章,再盖上自己的印章就更完美了。这就是作品的布局了。
师:你们想想要想把整篇文章的布局写好,那么关键在哪?你首先得学会什么?
生:把每个字的结构布局写好。
师:真聪明!
4、师:好,现在看屏幕,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
听读,指名读,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作品练习。大家还记得我们练字的三步曲是什么吗?
指名说
一“看”,看清字体结构; 二“写”,认真仿写作品;
三“对照”对照作品找不足。(大屏幕打出)
师:这是唐朝诗人贾岛写得一首五言诗。按照三步曲的第一步,你先来观察这首诗里的字体结构,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在我们的练习纸上练一练,看看这几个难写的字应该怎么布局。
师:对了,写字之前别忘记我们的做姿歌啊!生齐背:
头放正,脚放平
两臂开,身要正
眼离桌面近一尺
胸离桌边要一拳
手离笔尖近一寸
这样姿势才端正
(生背完就开始练字,老师巡视指导)师:写完的同学可以小组里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个字你 书写起来有难度?怎么布局最合理呢?
5、哪些字你觉得自己摆不好,需要大家帮助呢? 生:“童”字我觉得难写,写不漂亮。
师:谁和他感觉一样?认为童字难写?好,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字的布局,先来观察 童 它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上边立,下边里。怎么写好这两个字呢?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学具,组长把信封里的小宝贝拿出来,你们拼一拼摆一摆看看哪种组合最合理,最好看!拼好就坐正。
生:小组内进行拼字游戏
师:把学生拼好的字拿到前面展示一下,谁和他们拼的一样?谁来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么拼?(请学生上前面边讲边拼)
师:你的讲解真精彩!老师按照你说的布局写一写这个字,大家一起看。老师边说边写:多横分布时间距要紧凑,笔画书写时要有长有短,讲究错落变化。
6、师:还有谁哪个字的书写有问题? 生:“松”字写不好。师:松是什么结构的字啊? 生:左右结构。(出示歌谣)
7、师:还有哪些字不好布局?
生:药 字。
师:你观察一下这个药字?他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么书写好这个字呢?
生:他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又有左右结构。书写注意上小下大,左右均等。
师:他观察认真,药字书写时,草字头要写得扁窄一些,下面的绞丝旁注意疏密有致,左右均等。勺的横折钩不要写太大。
谁来试试到黑板前写写这个字? 找三名学生上前写,下面学生在底下练习。师:不看笔画,比较布局,我们看看谁写得合理?
8、师:分析练习了难写的字,同学们对完成好作品有信心了吗?
生:有。
师:那在完成作品之前老师先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你们看过央视的一期节目《汉字大赛》吗?
我们来搞一个小比赛。各组选择 汉字大赛 中的一个字,看看是哪道考题?我们按照考题来练习书写相应的汉字,比比哪个小组写得好看行吗?
组长来选字,汇报。课件出示相应的汉字题目。汉,请你写好(言和云)。字,请你写好(只和采)。大,请你写好(此和知)。赛,请你写好(问和处)。
学生在练习纸上写,老师巡视指导。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和别的小组比赛谁的布局最好看。评价奖励获胜小组。
9、师:游戏我们做完了,你对完成好作品有信心吗?拿出作品纸,让我们静下心来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吧!
大屏幕出示《寻隐者不遇》,配乐写作品,教师巡视。
10、师:谁觉得自己写得很好,愿意给大家展示展示?
生下座位举起作品给大家看。师:愿意把他送给你的好朋友也行。
11、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创作书法作品)高兴吗?
其实创作作品可以是多样,同样一首诗,我们可以写出很多的不同形式来,大家看这些作品,只要把美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它就是一幅副好的作品。那我们看这幅作品是什么形式的?
生:扇面形的。
师:扇面的书画历史悠久,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讲述,出课件图片。
《王羲之题扇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在绍兴做官时,一个炎夏的傍晚,访友归途,在一座桥上见一位老婆婆卖竹扇,中午王羲之过桥时就已见了这位老婆婆,于是弯腰拿起一把竹扇,问老婆婆多少钱。老婆婆见有人问价,目光里充满希望地回答:“二十文钱一把,少几文也卖你。”王羲之就向老婆婆借了几把扇子,跑到附近一家酒肆里,向伙计借来笔墨,在这扇子上写下几个大字,并落款署名,然后又把扇子送还给老婆婆。老婆婆见本来雪白的扇面被涂鸦得“黑里糊漆”的,就扯住王羲之的衣襟不放他走,并说:“我全靠这几把扇子过生活,你在扇面上胡乱写了这些字,谁还肯买?”
王羲之见老婆婆不理自己的用意,就笑着安慰她老人家:“老婆婆别着急,谁再来买扇子,你对他说,这是王羲之亲题的字,售价值一百文钱!”果然不出所料,大家看到这么漂亮的字,布局创意新颖的扇面,都抢着购买。老婆婆多赚了许多钱,对王羲之感激不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羲之做的这件善事,便把他题过扇的这座石桥,改名叫“题扇桥”,还立了一块“晋王右军题扇处”的巨碑。
师:到了明清时代扇面书画逐步发展形成了文人墨客的名片了。只要看看扇子上的字画是谁写的、谁画的,看看扇骨是谁刻的。就能知道扇子主人的身份地位了。(看扇面课件)
12、作业:
师:学学这些书法家,回去试着创作一幅扇面形式的书法作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