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寻隐者不遇》
我评赵谦翔《寻隐者不遇》
一、分层导入:
(一)、北京语文高考题对《登鹳雀楼》的对比赏析——情趣、理趣
(二)、香菱学诗——意趣
(三)、宋诗、唐诗对比进一步说明理趣和情趣 评:层层递进导入,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理趣
高考与学生联系紧密,可操作性、实用性强
二、诗句故事化、情景化 评: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教给学生文学鉴赏的原则,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不能脱离具体文本 评:教“学法”。教给学生怎么学,教给学生内容要好得多。
四、没有让学生集体讨论,而是用小纸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
评:节约时间,更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且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本诗的理趣;
没有头脑风暴,不利于启迪学生合作探索思维。(对于这一点本人持矛盾的态度)
五、揭示正确答案之前,先展示了一幅本诗的意境图 评:抛砖引玉,渐引正确答案。不会显得突兀
六、评析答案,错误答案隐去名字,正确答案说出名字;解释正确答案层层递进 评:前者照顾学生自尊心,后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更好理解本诗的理趣
七、文学的诗——强调文学趣味的养成;生活的诗——诗意的栖居。二者相联系,并上升到人生境界,诣在培养学生“用心一也”和引出清华境界说。评:迁移思维,联系实际;
是三维目标当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个人觉得此处与文本教学目标有些许脱离,这里可以换另一首诗,或增加一首诗,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八、诵读三遍,结束本诗 评:读诗有利于学生体味诗中蕴含的感情。但本次学生读诗的感情明显没有表现出来,三次读诗都是保持一样的语调,恐怕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老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引导。(或许这不是教学的重点,本人认为读诗可以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九、教学目标寓于课堂教学,统领整个课堂——把握古诗当中的理趣
评:教学内容集中,不散乱。一根主线贯穿课堂
十、没有检验回答错误的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诗的理趣的鉴赏。
十一、摄像焦点在教师,学生很少出现的画面中,我们不能直观的了解学生的态度。这恐怕是摄像者没有注意的,使得这堂课变成了老师的“表演”。
十二、本诗本来就明白易懂,难以有可讲之处。这里参考其他一些老师的教案,有朗读教学法、绘画方式等,个人觉得赵老师的教学最为有深度。这为即将走向教师工作岗位的我们提供了范本。一首诗、一首词、简单的文章,要想讲出深度还是可能的,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多阅读有关文献。
第二篇:改写《寻隐者不遇》
改写《寻隐者不遇》
在一个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去拜访隐居在山林里的一位友人。
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山上走去。然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多么欣欣向荣的景色啊:瞧,在那草丛间,婀娜多姿的小蝴蝶在唱着不知名的舞蹈,辛勤采蜜的小蜜蜂在嗡嗡作着快乐的歌曲;呵,那小甲虫跳的真高!一定是在准备着和其它小昆虫比赛呢!哇,那螳螂的身手好敏捷!唉!可怜的蝉只能成为这有着惊人速度的螳螂的美餐了。微风吹过,那柳树纤细的根根枝条便随风摇摆,美丽极了!宛如一个个可爱的小姑娘跳着优美的舞蹈,那舞蹈使人心旷神怡,使人流连忘返„„雪白的杏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都在争奇斗艳呢!它们个个都摆着与众不同的姿态: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就要绽放似的;有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连脸都不敢露;有的已经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可爱的小花蕊;还有的„„我想,它们一定是在选美呢,要不怎么会那么使人陶醉呢?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好友的寒舍旁边的一棵高大苍翠的松树旁。一个可爱的小孩正在和小花狗玩儿。见到有人来,小孩抬头好奇地望着我,小花狗跟在他身后汪汪地冲着我叫,好像在问:“你找谁呀?”“小孩,请问这间寒舍的主人在家吗?”“哦,这件寒舍的这人就是我的师傅呀!”小孩笑着说。“原来你是他的小童子呀!我是来拜访他的,他在吗?”“唉,真不凑巧!师傅上山采药去了。”我有点失望,但又抱着一线希望说:“你能带我去找你师傅吗?”“哦,真对不起!那座山上云雾缭绕,我根本不知道师傅在什么地方啊!”
唉,这下我彻底失望了!我那闲云野鹤的朋友畅游在山水间,是多么快活呀!但我也不虚此行,这次上山,使我忘记了世间的世俗纷争,如果我也能隐居在这美丽的山林中该有多好呀!
第三篇:改写《寻隐者不遇》
改写《寻隐者不遇》
这是一个阳光万里的一天,贾岛在家里无聊的看着书,情不自禁地想了自己的朋友——一位隐士。于是他风餐露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来到了隐士居住的森林。森林里有各式各样的野花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美丽极了,小虫子在青草上不时的发出“吱吱喳喳”的声音。小鸟在树上有的呼朋引类,用的昂声歌唱,唧唧喳喳的声音回荡在森里中,好像到了天堂一样。贾岛边走边看,不一会儿就到了隐者的居住处。
他很有礼貌的敲了一下门,一阵杂声后,便有一个童子出来开门了。那童子怀着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问道:“你是谁?有事吗?”
“哦,我是你师父的朋友,贾岛,特来此地,来拜访你师父,他在家吗?”
“哦,你就是我师傅常提到的贾岛啊?”童子恍然大悟,“他去采药了。”
“他在哪采药?”贾岛急切的问到。“他在山上采药。”“在哪座山上?”“就在这座山中。”童子向远处的一座山上的指着。“你能带我去一下吗?”“嗯,这„„?对不起先生,你瞧山中遍布森林,山又高,而且云雾缭绕,不好找啊!”贾岛不禁抬头仰望,只见山腰已经被云雾遮住了,好像系在山腰的一条白手巾。“那,童子,我走了,请你转告你师父,说贾岛来访过此地。”“嗯,一定。”
回到家,贾岛诗兴大发: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余东中心小学五年级:徐洋杰
第四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28.寻隐者不遇
执教者
马友红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座深山游玩,好吗?瞧,就是这座深山,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松树下的这位年长者就是唐代诗人贾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诗《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生齐读。
2、简介作者。(贾岛)
3、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古时不愿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有才华的人。不遇:没有遇到。诗题意思为诗人去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
4、质疑:孩子们,看到诗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要找的人?他为什么不在那儿等一会儿?)
(二)、初读古诗至熟读。
1、下面,我们听录音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读出古诗的韵味,孩子们,拿出铅笔照着屏幕在课本中将诗歌画好节奏,标出重读的字词。
3、多种形式读古诗。(老师带读,自由读,齐读。)
(三)、了解诗歌大意。
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看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
2、这首诗歌主要是以诗人问,童子答的对话形式写的,它的巧
妙之处是寓问与答中,也就是诗人的问话没有出现,但是可以通过童子的回答猜想出来。
(四)、更深层次地挖掘诗意,领悟意境。
1、“松下问童子”是谁在松树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言”就是说的意思,那么“言师采药去”即(师父上山采药去了。)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知道诗人问了童子一个什么问题呀?
2、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又仿佛听到了画中的人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听。
3、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这座深山中拜访这位隐者,而隐者的徒弟却告诉他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诗人很辛苦,有点失望,但他不会就此罢休,所以接下去一定会继续向童子打听他师父的去处,他会怎样问童子呢?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5、诗人听童子说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后,眉头舒展开来,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会继续向童子打听隐者的去处,那么,他会怎样问童子呢?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6、此时,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和童子的动作、神情怎么样?
(五)、齐读诗歌。
(六)、现在老师来扮演诗人问,孩子们扮演童子回答,演一演情境对话。
(七)、大胆试一试,你会很棒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八)、现在,老师请孩子们跟着这优美的旋律演唱这首诗。
(九)、拓展练习。
五、板书
问
→
童子
(师父哪里去了?)
采药去
(哪里采药去了?)
此山中
(在山里的何处?)
不知处
第五篇:《寻隐者不遇》教案(推荐)
国学经典之中班古诗教学案例
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执教者:张麟凤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最近因为受园内国学文化的影响,小朋友对古诗很感兴趣,喜欢听古诗中的故事,喜欢朗诵古诗。古诗内容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幼儿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和持续发张幼儿的“国学热”,我选择了本首古诗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诗意比较容易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希望把古诗变成一种快乐的语言学习过程,把幼儿朗诵古诗变成一种快乐的语言储备过程。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
一、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内容。(知识)
二、愿意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技能)
三、乐意参加古诗诵读,理解感受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品质。(情感)活动准备:《寻隐者不遇》的ppt。图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唐朝很会写诗的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有一次呀,他去找一个隐居在山里经常不出门的人,人们称这样的人为隐者,他去找这位隐者,但是没有找到。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是的名字叫做《寻隐者不遇》。刚刚介绍的这首诗诗的名字叫什么呀?是谁写的啊?
(小朋友回答后)你们真棒!那让我们来听一听贾岛写的这首诗吧!(教师播放课件听诵读部分,幼儿感受古诗。)
二、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 1.回忆诗句
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一句?(幼儿尝试说出诗中词句,教师补充完整诗句。)2.再次听朗读巩固记忆
师:有的小朋友听到了松下问童子,有的小朋友听到了不一样的,那让我们再听一次吧。
(1)师:这次我们都听清楚了把,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3.了解诗意
(1)教师边播放课件边简单复述古诗大意。
读了这首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那老师来告诉你,松下问童子:松树下面,问一个小孩子,你的师傅呢?言师采药去:小孩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只在此山中:就在这座大山中。云深不知处:山很大很高又有很多的云雾,不知道他在哪里。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吧。
(2)(教师播放课件知诗意部分,带幼儿巩固古诗大意。)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故事听完了,老师突然觉得诗人很厉害,那么长的故事“诗人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诗人贾岛是怎么说得来?教师范读古诗,配上简单动作帮助幼儿形象记忆。然后带幼儿加上动作诵读一遍。
2.游戏: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说前面半句,你接后面半句。”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游戏要加难了,我这次说少一点,你们觉得自己可以说出后面的吗?那让我们来试一试。游戏难度增加,教师说的越来越短,幼儿补充内容变长。
4.除了这样我说你接还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自由说,老是想到一个好玩的,就是跟着拍子有节奏的朗诵。跟着快板一起有节奏的的朗诵,教师先做示范,幼儿跟读一遍后,加快节奏,再次巩固。
5.让幼儿了解除了快板古诗还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有时间我们再一起欣赏。
四、活动延伸
教师总结:最后,老师要问小朋友一个问题,这次诗人贾岛有没有找到隐者?这次没有找到隐者怎么办?是的,小朋友们做事一定要有毅力,这次没有找到下次还来,也许下次就能见到隐者了,我觉得做一件事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学了这首古诗回到家里要不要背给爸爸妈妈听啊?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会怎么办?是的,我们也要坚持不懈有耐心的教他们,一次不会教两次直到他们学会为止,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