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练习,通过清晰洪亮的口令,调动学生情绪,进行集中注意力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2.师生问好。要求:声音洪亮,应答干脆。3.宣布本次课教学任务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好玩有趣,也是自我保护方法的动作前滚翻,第二个内容是极具挑战的障碍接力跑游戏。要求大家在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练习时互帮互助,团结合作。
4.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 1.捕鱼游戏。
在场地上画出一定范围当作“鱼塘”,先选出2至四人为“捕鱼人”,其余的人做“鱼”。教师发令后,“捕鱼人”手拉手做成网捕“鱼”,被抓或被围住的,就算被捕住了,被“捕”的鱼立即与“捕鱼人”手拉手,再去捕捉其他的“鱼”,直到把“鱼”捕完或者到规定的时间为止。先捕完“鱼”或者捕“鱼”多的队为胜队。
教学组织: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请同学合作示范。要求: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2.垫上徒手操:头部运动;伸展拉伸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一、三列与二、四列错落排列。教师带操,师生互动喊口令,边喊边做。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三)基本部分 1.导入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2.前滚翻
步骤一:讲解与示范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2)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步骤二:课堂练习
(1)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2)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3)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步骤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那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2)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3.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四)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1.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要求:语言引导提示并带领做放松练习。2.课堂小结。
和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掌握本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学习普遍中存在的问题,提问学生几个关键问题。
3.回收器材,师生再见。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谈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和保护与帮助方法? 【参考答案】 动作要领:由蹲撑开始。重心前移,两腿蹬直离地,同时屈膝。低头、含胸、提臀,以头的后部在两手支点前着垫,依次经颈、背、腰、臀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收腹屈膝,上体紧跟大腿团身抱膝成蹲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与帮助的同学跪立于练习者的侧前方,用手顺势推其背部帮助成蹲立。
2.如何理解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参考答案】
体育课程倡导的学习评价注重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其全面评价主要表现为:既评价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评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既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评价学习的过程;既评价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能力因素,又评价其情感因素等。通过全面地评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即在某些评价内容(如运动技能等)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使其有更多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导入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前滚翻(1)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2)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3)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3.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1.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要求:语言引导提示并带领做放松练习。2.课堂小结。
和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掌握本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学习普遍中存在的问题。提问学生几个关键问题。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谈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和保护与帮助方法?【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动作做法:由蹲撑开始。重心前移,两腿蹬直离地,同时屈膝。低头、含胸、提臀,以头的后部在两手支点前着垫,依次经颈、背、腰、臀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收腹屈膝,上体紧跟大腿团身抱膝成蹲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与帮助的同学跪立于练习者的侧前方,用手顺势 推其背部帮助成蹲立。
2.前滚翻教学中,一些学生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做动作,你如何处理?【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前滚翻的整节课堂中一般都会有部分男生和女生不敢滚翻,在垫中徘徊,害怕滚翻。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通过“纸人”形象的比喻,在我的引导、示范和帮助保护下,鼓励他们勇敢地滚翻过去。在学习的初期,不对他们做更多的技术要求,只要完成滚翻的动作即可。随着掌握程度的提高和心理障碍逐渐克服,在滚翻的过程中才进一步要求他们掌握含胸、低头、全身团紧的技术。在整个过程中,引导他们做到低、蹬、团、抱、起,在每一个技术环节都给予他们动作示范、引导和鼓励。
小学体育《行进间运球》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二)准备部分 1.螃蟹赛跑游戏
方法:两人一组,背靠背夹住一个小篮球,侧向跑过20米的跑道,先到达终点的为获胜组。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三)基本部分 1.复习原地运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2.示范
提问:注意观察老师在运球的时候拍球的什么部位? 学生回答:拍球的后上方。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3.讲解
动作要点:按拍球的后上部位,使球向前上方弹起,跑动步伐与球弹起节奏协调一致。4.练习
(1)短距离换手走步运球练习
组织教学:四路纵队,一人前进5米后后面的学生依次跟上,直至课前画的白线处。(2)直线慢跑运球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同学们在控制球的方向和高度上有些不够到位,现在我们在接下来的小组练习中,组内的成员要相互用语言提示按拍球的后上方的部位。
(3)听口令做直线、曲线,慢速、快速,高低运球练习5.检验—穿越丛林游戏
方法:在15米距离内绕过若干障碍物做曲线运球,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你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篮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设计类】 【参考答案】
利用篮球项目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首先会在教学中运用有针对的性的战术配合练习,如传切、突分、掩护和策应配合,多人传球等练习,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意识和习惯,了解在团队中配合的重要性。其次,把缺乏团队意识,不喜欢配合的学生分成一组,能够主动配合、有团队意识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对抗赛,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场景中感受配合与团队的重要性。第三,在教学中进行配合练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成功率,总结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体验成功并逐步喜欢配合,形成配合习惯与团队意识。
2.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注意哪些内容?【教学设计类】 【参考答案】
(1)要有准确的时间观点:如果说上位的教学目标还有调整的余地,那么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在时间上要有比较准确的计算,即制订的目标要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2)要有“条件”的观点: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如教学班的人数、器材数量和质量都与课时目标的制定有直接的关系。
(3)要有全面的观点: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着技能教学和身体锻炼进行的,但也必须注意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制定的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要有全面性。
(4)目标要具体、清晰: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要清晰地说明“课题”、“条件”和“标准”三个表示目标结构的内容,使课时目标具体而清晰。
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即在某些评价内容(如运动技能等)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使其有更多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障碍跑》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4.检查着装;5.安排见习生。
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二)准备部分 1.贴人游戏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全体同学以教师为中心围成一圈,按照排头一至二报数,数二同学站在左侧数一同学后面,教师指定两名同学一人跑、一人追。追逐者将躲闪者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到进行反向追逐。如果被追逐者站在其他固定同学前,视为轮换。后面同学继续跑,由追逐者追逐、依次进行。
教学组织:圆形队形
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注意安全
2.徒手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腹背运动(体前屈)、膝关节运动、踝腕关节运动。教学组织:四列横队
教学要求:充分活动每个部位,避免运动损伤(三)基本部分 1.游戏导入,讲授新课
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两人设置障碍(可单人作为障碍、也可双人),另一人穿越障碍。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玩的这个游戏叫做穿越火线,什么是火线呢?就是我们同学自己设置的障碍,那一部分同学穿过另一部分同学设置的障碍就叫穿越火线。那接下来老师讲解一下咱们具体的游戏规则,我们同学自己找同伴分成三个人一组,没有分组的等会由老师指定分组。因为咱们是三个人一组,所以在设置障碍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作为障碍;也可以两个人共同设置障碍,至于设置成什么样的障碍,同学们可以发动脑筋,但是有一个要求,无论是穿越的同学还是设置障碍的同学。不允许做四肢着地的动作,不要太急,一定要注意安全。三个人,还剩一个组员就是穿越者。大家听明白了么?现在开始自由分组吧,没有找到自己小伙伴的同学,稍等老师指定。
教学组织:三人一组,自由选择游戏场地 教学要求:注意安全,设置障碍时设计跑、跳、钻等技术 2.加大难度,继续挑战
教师引导学生将障碍方法难度增加,然后学生自行重新设置障碍。
刚才看了几圈同学们设置的障碍难度,大部分同学都是把自己作为障碍,让穿越者绕着跑,或者两个人搭着手,让同学跨过,那我们同学们能不能在想些复杂一些的障碍呢? 教学组织:三人一组,自由选择游戏场地
教学要求:注意安全,设置障碍时设计跑、跳、钻等技 3.设立路径障碍点穿越火线,每组进行障碍前进比赛
老师设置规定路线的障碍点,模拟穿越火线场景,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四组每组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比赛,每位同学按照排列好的顺序依次跨、钻、跳过老师设置的障碍,完成比赛,先完成的小组获胜,奖励励志小红旗。
(四)结束部分
1.组织学生做身体放松运动,主要活动手臂肌肉和腿部肌肉。2.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3.教师集合学生,回收器材。进行总结以鼓励为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教学设计类】 【参考答案】
①健身功能。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身心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奔跑、跳跃、投掷、攀登、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娱乐功能。体育游戏简单易行,富于趣味,能使参加者轻松、愉快地度过余暇时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③教育功能。体育游戏在改善人的心理品质,发展个性心理方面也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交往功能。个体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要使一个生物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能被社会群体所认可的人,就必须学习社会事群体规范,知道和懂得社会和群体的期望和要求。在人的社会化的进程中,体育游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请你列举两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教学实施类】 【参考答案】 队形队列是对学生的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方法,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因为队形队列教材的练习太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学生不愿意练。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形队列这一重要教材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在队列队形练习中运用。
①场景模拟法。教师把训练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训练的热情。例如在齐步走时,我先给学生出示国庆五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又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我就把训练场地布置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当“小交警”打着手势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课堂上学生情绪十分高涨,以往训练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得到了较好的巩固。
②游戏竞赛法。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学生的好胜心更强,在游戏中获胜是学生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的状态下,听到集体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站姿准确;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评选出“优秀小分队”,予以表扬。
小学体育《两脚依次跳短绳》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1.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四列横队。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练习,通过清晰洪亮的口令,调动学生情绪,进行集中注意力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2.师生问好。
声音洪亮,应答干脆。3.宣布本次课教学任务 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锻炼,力争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二)准备部分(6分钟)1.慢跑两圈
教学组织:两列纵队,依次排开,围绕操场进行慢跑。要求:队伍整齐,有序。2.徒手操(4×8拍)(1)头部运动;(2)肩绕环运动;(3)扩胸运动;(4)体侧运动;(5)体转运动;(6)腹背运动;(7)弓步压腿;(8)弓步侧压腿;(9)压指运动。
教学组织:基本队形为四列横队,队列队形由教师口令指挥,通过清晰洪亮的口令,调动学生情绪,达到热身的良好效果。
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精神饱满、动作规范。(三)基本部分、主教材(25分钟)1.导入——课前表演
请两组水平各不相同的同学先表演跳绳,两组同学的表现各不相同。提出问题:为什么甲组同学跳的很快动作顺畅,而乙组同学总是掉呢?这就是摇、跳、过的不协调配合的问题。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跳绳的关键技术。
2.讲解与示范
讲解跳绳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势,并配合示范。
(1)下肢动作姿势:两脚并拢,脚后跟稍离地,膝关节稍屈。(2)躯干动作姿势:上体基本正直,眼睛平视前方。
(3)上肢动作姿势:双手自然下垂,肘关节贴着两肋,前臂向身体两侧前下方打开。教学组织:四列横队,教师位于两队之间进行讲解,并伴随相应的示范。
要求:老师讲解要清楚,动作示范正确。边讲解边示范。讲解完,完整示范几次。多角度示范。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考老师示范动作,可以模仿老师动作。
3.组织练习
(1)带领学生做徒手摇练习、双手叉腰徒手并脚跳、单双脚交换跳练习。(2)分组练习,分为4小组,每组各练习跳绳150次。
教学组织: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不会跳的学生、加油。教师做适当点评。
要求:原地并脚自然站立,上臂自然下垂,屈肘直腕徒手摇手腕;双手叉腰脚跟离地前脚掌支撑原地直腿轻跳;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四)结束部分(7分钟)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1.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要求:全身拉伸放松肌肉,身心充分放松。2.课堂小结。
从学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掌握本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学习普遍中存在的问题。提问学生几个关键问题。
3.回收器材,师生再见。答辩题目解析
在两脚依次跳短绳课堂练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应该以各种方式的跳绳练习为主。如:5~10米向前跳,30秒计时跳,耐力跳(失败为止)、轻松跳(看谁跳的轻松、协调、自然),变换方向跳,前后左右移动跳,听教师信号变换节奏跳,变换高度跳,半蹲跳等等。由于学生灵敏、协调性存在差异,上述各种练习有的难度较大,因此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好这些跳法,可以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跳法。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跳跃的能力,发展下肢力量,培养刻苦锻炼意志。
一些学生在跳绳的教学中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现象,作为一名老师你如何帮助学生改进?【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①根据教、学、练的需要,做准备性、辅助性、诱导性和发展协调性、弹跳力等各种徒手的单脚交换跳练习。如:马步(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进、后退跳,前后交错步原地跳,前进后退跳,两脚开合跳,模仿连续单脚交换跳绳等。不断建立跳绳的动作意识和节奏感,发展身体协调、灵巧性、弹跳力。
②持绳模仿跳绳动作。即:两手各握一条对折短绳的绳端(最好是无柄绳),做原地和前后移动跳。
③随着前脚迈出,两臂向前摇绳,进行有节奏地由走到慢跑的练习。多让学生做个人尝试练习。
④原地做连续单脚交换跳绳尝试练习。不断提高连续性、协调性。
⑤参照跳绳的各种练习方式,提高连续跳绳的技能,发展协调性、弹跳能力、下肢力量和意志品质。
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教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2.师生问好;3.行进间队列练习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要求:队列集合快、静、齐。行进间队列,动作整齐、步伐一致。(二)准备部分
1.垫上徒手操:头部运动;伸展拉伸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整理运动。
2.喊数抱团游戏。
3.地滚球接力游戏:平均分成四组,进行滚篮球跑接力游戏。(三)基本部分 1.导入:游戏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了地滚球接力比赛,那么之前我们学习了原地运球,如果要让你带球跑,那么哪个组会获得胜利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行进间运球。
2.示范讲解行进间运球要领
动作要领:两膝弯屈体前倾,自然分指手心空;以肘为轴指腕压,柔和按拍要缓冲;上体前倾膝微屈,五指分开肘为轴;用力按球侧后方,大步奔跑要跟上,左右两手快运球,抬头观察视野广。
3.练习
(1)坐姿、蹲姿、站立下的原地运球练习。整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篮球场折返直线慢速运球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错。
(3)小组间自主设定练习方案,选取练习方法,为比赛做准备。教师巡回指导,给出建议。
4.运球比赛:将班级人员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列队站好,距离5米处放置一个杆。比赛开始,每队的排头运球至杆处,折返,返回起点后,下一名同学继续。完成时间最短的队获得胜利。运球过程中,球脱离控制后,要从脱离控制的地点重新开始。
5.提问:提高行进间运球技巧的练习有哪些?小组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四)结束部分
1.放松,踏步集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打身体各部位2.总结:本课学习情况。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答辩题目解析
1.体育课练习密度是什么?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一般是多少?【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专项密度: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课组织措施密度、学生练习密度等。学生练习密度指学生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小学学生练习密度在35%左右。
2.请你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诱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2.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增强课的趣味性。3.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讲解。4.适当地运用游戏和竞赛法。小学体育《蹲踞式跳远》主要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安排见习生。组织教学要求:四列横队。队列整齐,步伐一致,精神饱满。(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慢跑两圈
2.徒手操活动:颈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正压腿、侧压腿,踝腕关节 组织要求:四列横队;分节示范,教师领做。需要语言、口令、手势提示。(三)基本部分、主教材
1.导入:教师出示挂图,组织学生观察。2.新课讲授
(1)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助跑和起跳环节 ①挂图展示完整动作,做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蹲踞式跳远助跑:放松自然,逐渐加速,最后几步加快步频,步点准确。起跳:起跳脚踏上起跳标志后、蹬伸用力起跳快,摆臂摆腿配合快。腾空:腾空步后,起跳腿向前上方提举,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落地:两腿前伸落沙坑,屈膝缓冲安全着地。(2)助跑和起跳的练习
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助跑和起跳时正确动作。b原地模仿起跳练习
c在跑道上连续做缓跑三步或五步结合起跳的练习,用摆动腿落地。
d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踞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3.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练习的要点与安全性,并进行适时点拨。4.男女分组进行完整动作的体验练习,教师评价鼓励学生,每人尝试3-5次。5.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师生互评,团队游戏,强化学习成果。(四)结束部分
1.集合学生进行集体放松操;2.小结点评;3.安排学生检查归还器材;4.宣布下课,师生道别。
答辩题目解析:
蹲踞式跳远注意事项?【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1)注意练习安全。练习前要挖好沙坑,尽量挖深点,以保证落地安全。(2)练习跳远前,先做几次50米左右的加速蹍。
(3)反复体会快速助蹍与有力踏跳相结合的技术,使二者很好地衔接起来。(4)反复丈量助蹍步点,以保证踏跳的准确性。
(5)空中动作以先掌握好蹲踞式为主,因为它是另几种动作的基础。蹲踞式并不落后,采用这种姿式的运动员在男子跳远中也曾达到过8米以上的远度,并创造过世界纪录。
课上安全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1.加强思想教育。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主要教学过程(一)基本部分、主教材 1.导入:提问导入
教师像学生提问遇到面前的障碍物时要怎么办,引导学生仔细积极思考,导入本课主教材。
2.新课讲授(1)跨越式跳高
①挂图展示完整动作,做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斜线助跑,起跳腿全脚掌着地起跳,摆动腿上摆,手臂快速上摆,上体前倾,大腿靠胸,过竿后摆动腿内转下压,起跳腿高抬,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
总结成口诀:助跑轻松和自然,单脚起跳向上顶,两腿依次过杆去,落地缓冲要牢记。②助跑和起跳的练习
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助跑和起跳时正确动作。
b确立个人起跳脚-右脚起跳(左侧助跑)、左脚起跳(右侧起跳)--自由向前走4步,确立个人起跳脚
c画出起跳点进行上一步起跳练习、上三步起跳练习、上五步起跳练习,逐步过渡到助跑起跳练习;起跑点的确定--反向走七步
d提重心练习--原地单脚摸高练习
e进行不同高度橡皮筋的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练习教学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散开。
要求:助跑动作轻松、自然、有弹性,最后一步稍小,速度快;起跳迅速蹬伸髋、膝、踝关节,躯干伸展充分。越过障碍物取货游戏 教学组织:分四组进行游戏
要求:越过障碍物,到对面取货,并绕杆返回起点,用时少者获胜
答辩题目解析
1.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1.在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动作之前(特别是1、2年级),不要提高、加难动作要求,以避免错误动作对其内脏、脊柱、骨盆和大脑产生不良影响。
2.注意腿部的对称练习,均衡发展身体。
3.发展弹跳力的练习应采用中、小负荷(以自重负荷为主),不能用大负荷的练习。4.儿童的肌肉力量较弱,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还不稳定,还往往(特别是男生)会做一些力不能及的动作,教师要加以控制。不要组织超量比赛和做负荷量过大的练习等。
2.课上安全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1.加强思想教育。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小学体育《肩肘倒立》主要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教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2.师生问好;3.行进间队列练习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要求:队列集合快、静、齐。行进间队列,动作整齐、步伐一致。(二)准备部分
1.垫上徒手操:头部运动;伸展拉伸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整理运动
2.专项练习:提踵、展髋、立腰
教法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三)基本部分 1.导入:图片导入
(出示挂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挂图中的前三个动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后两个动作,大家就能做出完整的肩肘倒立动作了。
(1)复习并腿坐、上体后倒两臂压垫动作教学组织:分16组,每组2人,每人练习2次。小组成员相互指点,教师巡视指导。
动作要求: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臂压垫。
(2)肩肘倒立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支撑点、何时腿向上伸,手臂如何帮助腿向上伸展等。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③教师总结动作口诀,学生边念口诀边观察同伴的示范动作,同时教师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讲解方法。口诀:上体后倒腿上举,两臂夹肘紧压垫;屈肘内收手撑腰,伸髋挺腹腿蹬直保护与帮助方法:站在练习者的侧面,两手握住踝关节上提,如果倒立不直,可用膝部顶腰,使其充分伸直。
④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后两个动作,教师巡视指导。⑤进阶挑战,完成动作后保持动作平衡 2—3 秒;4—5 秒;5 秒以上。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⑥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从最高难度开始。⑦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3)游戏:往返接力
方法;搬垫子往返跑;规则:不抢跑、不越线;按规定路线跑。组织教法:分组进行比赛(四)结束部分
1.放松,踏步集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打身体各部位2.总结:本课学习情况.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理解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和意义【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的结果、规格或状态,并决定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于体育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 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2.如果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发生肌肉痉挛,你该如何处理?【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肌肉痉挛如果是不太严重的痉挛,就指导学生以相反方向牵引痉挛肌肉,使其痉挛的肌肉得以缓解。具体方法是,腓肠肌痉挛时可伸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将踝关节充分背伸,拉长痉挛的腓肠肌。屈拇肌和屈趾肌痉挛可将足及足趾背伸。与此同时还可在痉挛肌肉部位做按摩,手法以揉捏、重力按压为主,可针刺或点掐委中、承山、涌泉等穴位,处理时注意保暖。如果是较为严重的肌肉痉挛现在怎要就医处理。
小学体育《双手前掷实心球》主要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教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二)准备部分
1.热身跑;组织要求:两队纵队慢跑,跟对教师口令进行慢跑,当听到教师提示时进行变换姿势的跑动。
2.徒手操(6节;4×8拍)第一节:扩胸运动;第二节:绕环运动;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体转运动;第五节:腹背运动;第六节:活动各关节;组织要求:四列横队;分节示范,教师领做。需要语言、口令、手势提示;(三)基本部分 导入:教师出示挂图,组织学生观察。
1.学习持球与预备姿势,教师示范完整动作,边讲解边示范技术要点:
动作方法:双手五指分开成半球状,将球包住,持球于体前;两臂持球上摆与头上后方,手腕稍后仰,两肘稍外展,两脚前后开立,充分展体,重心落于后腿,做出投掷前的预备姿势。
(1)重点:持球于预备姿势;(2)难点:持球后引与身体重心控制;(3)易犯错误:满掌托球,后引不充分,重心不稳,造成身体不正。2.教师领做,语言提示,学生集体徒手模仿练习,强调安全;3.组织学生的分组练习,强调练习注意事项;必须进行教师的统一哨声进行投球和捡球;同伴之间相互帮助;(1)徒手动作的模仿练习,理解重难点;(2)持轻球练习持球—预备姿势→持重球练习持球—预备姿势;3.组织学生的分组练习,强调练习注意事项;必须进行教师的统一哨声进行投球和捡球;同伴之间相互帮助;(1)徒手动作的模仿练习,理解重难点;(2)持轻球练习持球—预备姿势→持重球练习持球—预备姿势;(3)安全捡球方法的练习;4.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练习的要点与安全性,并进行适时点拨。5.男女分组进行完整动作的体验练习,教师评价鼓励学生,每人尝试3-5次;6.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师生互评,团队游戏,强化学习成果;(四)结束部分
1.集合学生进行集体放松操;2.小结点评;3.安排学生检查归还器材;4.宣布下课,师生道别;答辩题目解析 1.课上安全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1)加强思想教育。(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2.学生运动量怎么安排?【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量开始要逐步上升,从整个课的结构来看,以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出现运动强度的高峰为宜,然后逐渐下降,到下课时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运动量应以中等强度(一般认为心率约在130—170次/分)、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为主。因为这种强度正是人体处于需氧量和吸氧量相等的稳定状态。最大血输出量和最大氧摄取量的限度,属于有氧代谢过程的适宜强度。对发展身体效果最好。
第二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人际关系、教学组织、方法和传播媒介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一个教学过程预期达到的结果。体育教学目标可分为社会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前者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是统一的,后者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的。社会目标使得一个群体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和标准,便于各地区、各单位和个人之间进行比较,个人目标是微观的,要更具体、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结果。因此,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练习。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好一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技术、机能与素质的内容搭配,使教学过程结束以后,能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三)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有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体育干部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组织教学比赛的过程中,有时还有场内学生与场外观众、队员与裁判之间的关系等。如果能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有共同的目标认识,师生同步协调,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体育小组长是教师的助手,在一个小集体中起组织作用,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表现,体育教师自始至终都要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启发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共同去创造一个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和谐集体。
(四)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媒体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没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难以有秩序地进行,教学任务会落空。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任务,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借助的体育场地、器材和电化教育、直观教具等体育教学设施,这些媒介物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一个富有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他会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语言、示范、纠正错误、保护与帮助等方法,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四种因素的协调运作,就是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四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可能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在四种因素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秩序井然、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过程。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课应该注重“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参与体育课的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一学科拥有兴趣的学生最容易学好这一学科,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兴趣对其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体育课,作为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更应该承担重任,教育者必须给予重视,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为其日后体育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的体育课上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有些学生回避体育课。因此必须探索解决的办法,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探索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各类能被小学生所承受的体育活动。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在课上的力量练习中,让他们练习负荷较轻,练习频率较高,因为这样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体育教学者应该把握好练习的时间及强度,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除了力量的锻炼之外,体育教学者还要注重小学生耐力的培养,教学者应制定逐渐增加强度的耐力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小学生处于柔韧力最容易训练的年龄,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柔韧力发展的练习。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集中,对各方面的刺激极快速地做出反应,同时渴望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付出较多的精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比较爱动的,喜欢各种户外活动。除此之外,小学神的想象力丰富,极具形象化思维,对于形象化的东西也充满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诸多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1.教学内容游戏化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无疑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游戏的有趣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游戏还有竞技性,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能够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现自己。所以教学者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各式各样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习目标。
2.教学素材多样化
教学素材的多样化要求教育者选取各种有质量、有特点的体育运动视频,或者向学生介绍体育明星的经历。学生通过对运动视频的观看,会产生模仿的欲望,从而更容易地加入体育运动过程。介绍体育明星的经历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榜样化的力量,使学生对体育明星产生崇拜之情,对体育运动产生向往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进行各种活动的训练,并以榜样的要求督促自身的进步。
3.教学氛围和谐化
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要求必须是轻松愉快的。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释放自我,尽情投入体育运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引导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首先教师要求和蔼可亲,融入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教授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向学生有耐心地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体育课。
4.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体育测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鼓励。要求教师既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又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测评的最后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平时的表现也尤为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也不同,不能要求学生的最终测评成绩都优异,有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活动,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得到高分。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成绩酌情给予适当的调整,在这样多方面的测评标准下要求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各种活动中。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从而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5).[2]孙岩.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宋慧敏.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陈平.浅析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内江科技,2009(10).
第四篇: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
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一)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
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
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
首先,教师的讲解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及其逻辑顺序展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其次,在讲解中不要什么问题都合盘托出,应给学生留有看书学习的余地;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解的同时,也要重视看书学习,根据教材的提示主动发现有关的结论。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3.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2.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一要确立好总结评价的标准,其标准既要全面反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又要具体规定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层次要求;二要重视师生的自我总结与评价;三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上述四个基本阶段,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规律而划分的,它只反映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顺序结构的基本框架,至于每一阶段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则有赖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去灵活处理。
第五篇:教学过程
《信客》教案
执教人:龙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2、从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格和精神。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从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格和精神,并培养学生待人宽容,诚实守信等品质。
教学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辅导自学。
2、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1、了解信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掌握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
3、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余姚离上海
很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因此,信客在这一地区还很活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2、简介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包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中共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了谁?
②请你为文章的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1)来由——做信客的缘起
(2)经历——怎么做信客
(3)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
(4)归宿——当老师,当校长也是好样的③完成信客档案,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心目中的信客究竟是怎样的人?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现在对信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①用横线勾画出震撼你心灵,让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段,大声朗读,并仿照下列
句式,说说令你震撼、感动原因。
例句:文中———————句子(语段)感动了我,因为我从此句(语段)中,感悟到了—————————————。
②信客身上主要体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在文中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并体会。
总结:诚实守信,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善良厚道,任劳任怨,胸怀宽广等。
作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主题。
③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明确: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为充当代理人为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等和一
次遭人诬陷的经历。这样写更突出了信客默默奉献的无私品质,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④ 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先写一个老信客,以说明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⑤为什么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信客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
重和感激,表达出信客的忠诚,一辈子默默奉献,对名利无所求。
⑥年轻信客结局怎样?得到大家的认可了吗? 从年轻信客的结局你获得了哪些
启示?
明确:信客虽然终年奔波,收入却很微薄,生活也较贫穷,胃病和风湿病成了
他们的职业病,而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又让信客感到极其痛苦。
但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信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无私的工作赢得了
社会的普遍赞誉。
信客的一生说明:诚信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四、拓展延伸
①信客死后,有很多人前来吊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为信客撰写墓志铭。参考:(概述他的生平事迹和品质,语言简练、通畅)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倍尝,传递两地亲
人的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乡敬重,重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②感动我们的信客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消失了。但
信客的精神却还在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甚至发扬光大。下面请同学们找找你们身边像信客这样的人,通过人物刻画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等),向我们展示他的优秀品质。
(高原邮路上的信使、教师、交通协管员、清洁工、筑路工人)
五、总结:
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了解了什么是信客以及做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具
备什么素质。我们可以从文章最后看到以诚信德名远播的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诚信对于人立足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八荣八耻,坚决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结束,谢谢大家!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事迹介绍及颁奖词之一二
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事迹介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摔在江岸上,邮件却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顺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解说词:——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