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对联评课
谈《走近对联》一课的教学设计
《走进对联》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中的一项训练内容,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综合性的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新课型应该上什么?怎样上?一直是我们长期研究的内容。这次,我们选择了《走近对联》这样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型也是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听了后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这节课是在区教研室李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曾代表双桥区参加承德市语文教学评优课活动,荣获市二等奖。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简单了解对联的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习欣赏对联并尝试创作对联,激发学生对对联的浓厚兴趣,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是想通过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的对句儿歌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对联的的热情与兴趣,为进一步走近对联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趣联赏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依托于教材中的两个“趣联巧对”的故事,通让让学生读对联,以及对联故事并谈发现,谈感受来体会对联的有趣巧妙,同时也教给海孩子一些读对联的方法。(自上而下,先右后左,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三、对联简史,此环节是通过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查阅整理资料的活动成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起源,历史及相关知识。在设计此环节时,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悄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上点击对联的相关知识会有许许多多。我们考虑的是孩子只有四年级,我们上的这节课又是《走近对联》所以就让孩子了解对联起源于什么年代,有多少年的历史?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什么?以及对联的种类,对这些对联的最基本的常识做简单了解就可以了,这节课上,我们看到,此项教学目标已经完成。
四、尝试创作对联,此环节设计分两个层次,从孩子的的认知规律出发,由浅到深,从易到难,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到老师说上句让学生对下句,设计意图就是用学过的对联知识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
五、送对联。这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也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从精选的对联当中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对联,读一读这幅对联是送给谁的?理由是什么?并替老师将这幅对联送出去。再一层次就是让学生从自己搜集的对联中抄写一幅,也可以仿写,还自己去尝试创作对联,将综合性学习推向了高潮。
六、拓展延伸,扩展语文综合性活动空间。张建忠主任曾在辅导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就
是要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综合”,课上,我们已走近对联,课下请同学们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多多留意建筑物上的对联,去进一步考证,鉴赏,也可以尝试创作对联,还可以去登陆老师推荐的 两个网站去看看,去进一步了解对联世界的博大精深。以上是《走进对联》一课的教学设计及整体思路,我认为《走进对联》一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综合性学习课”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以下活动环节:赏联--补联—创联—送联,而见这些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层次性较强。
2、别具匠心的小结语,过渡语的设计是本课的一个亮点。这节课上,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引领着孩子走近对联,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老师也用自己的智慧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巧妙的对联,比如:或评价,或小结,或过渡,让孩子切切实实感觉到对联世界是那样的有趣。
3、较好的将课前活动,课上学习与课后活动融为一体而又相互延伸。综合性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在这堂课上,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示,比如: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搜集查找关于对联历史的相关知识。课堂上,我们围绕“走近对联”这一主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是综合性学习学无止境,课下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去进一步感受、欣赏对联,还可以尝试去创作对联,还可以登陆相关网站去进一步学习对联,将“走进对联”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更深入下去。这也正是我们设计这节课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走近老师评课
《走近老师》评课稿
孙晓燕
臧春雨老师和七年级(11)班全体同学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走近老师》。臧老师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活跃的课堂气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臧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展示了“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节非常成功的道德与法治课。纵贯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一、从教学理念上看,突出了一个“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给学生留有较 大的学习的空间:如思考、讨论、展示等,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思考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既有评学生的不足,也评学生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
二、从教法运用上看,抓住了一个“活”。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突出教师的“导”,通过“ 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以“讲”代替学生的思考。臧老师运用提问讨论法,较好地运用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从教学技能方面来看,体现了一个“强”。
这堂课显示了臧老师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如知识点透彻,对学生的回答 的问题,能用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拓展、引导。能将本人与现实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讨论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保持什么样的态度。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因此我个人认为臧老师的课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臧老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和回答情况,虽然做出评价,但感觉评价语不够丰富,语气上有点着急。总之,臧老师的这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使我如浴春雨,如沐春风。作为年轻教师,应经能够有较好的教学技能,但仍需要不断的学习与进步。
第三篇:走近对联
诗中之诗话对联
话题导入
从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外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的一朵奇葩。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短,语言凝练,寓意深广,故有“诗中之诗”的美称。
二 名联欣赏
春联春风春雨引万般春色,新人新事开一代新风。
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挽联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名胜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行业联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
名人与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湖南岳阳楼的对联 咏的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名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抒发以天下为己任情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上下联运用对比可以看到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软弱无能,帝国主义入侵者用鸦片毒害我们的同胞,在民族危亡之时,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进行虎门销烟,抵抗外来入侵者。因此,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被历史学家普遍看作是国际禁毒事业的开拓性壮举。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对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呢,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河南胖东来》对联与文人
大家都知道,在古时候,凡是文人志士,聚在一起就会喝点酒,高谈阔论,然后心情好呢,就会吟诗作对,所以说在古代,一个人对对联功夫的深浅,往往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当然在文学创作方面,许多大文豪在自己的诗歌中也运用了对联的形式,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是属于正对,又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便属于反对,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典型的流水对,由此可见,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古奇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戦(战)。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戦(战)。相关链接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牛刀小试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
画亦精,字亦精,------------。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________玫瑰花, 春____香
趣话对联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席,喜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暴发户想,既是过年,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岁月娘 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 满门。”账房先生曰:“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若有所思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这精神文明仿佛渐渐淡忘,没有哪些人会在高兴之余和友人吟诗作对,就算有,恐怕也会被人误解成为疯子,而在国外,很多老外却是对中国的对联艺术相当有研究,记得2011年奥运会期间,一位来自英国的朋友,参加中国的一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展示的才艺便是对对联,满场的中国观众那是没有人能接招,就连专家评委也自叹不如。读了这则材料能引起你什么思考呢?
面对优秀的对联文化,我们应如何去做?
对联“快乐大本营”
1、请你来贴对联(茶馆、书店、鞋店、粮店、肉铺、饭店)
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来
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
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
2、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书山有径志能攀
学海无涯勤可渡雨滋春树碧连天
风送花香红满地立志读尽人间书
3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4根据名著或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第四篇:《走近对联》教案
《走近对联》教案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它使用的范围广,日常生活经常涉及,春节有春联,丧事有挽联,书斋有励志联,风景胜地有名胜联,章回小说有标题联,生日吉庆有寿联,对名人评价有名人联,了解、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逐步掌握创作对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熏陶学生优秀的品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现象——对联的历史以及在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2、赏析对联的妙处,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利用所学的知识,初步学习对对联。
4、进一步掌握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中国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1、搜集关于对联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备用。
2、搜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准备师生互动。
3、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分头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4、将学生分成①知识介绍组②故事讲述组③表演组
1、收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赏析。
2、收集有关对联的趣闻和历史故事,准备向同学讲述。
3、收集有关对联的知识,逐步学习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
1、学生个人活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的办法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知识、历史、作用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班级集体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知对联——对对联——赏对联
根据分组,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A、趣闻与对联:
例如: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样一副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B、名人与对联
例如: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有次接待梁启超来访时,故意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自诩江南学者非我莫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头角初露的梁启超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应寻恰到好处,令张之洞也为之叹服。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梁启超也曾去拜见张,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一见,大为恼火,随即口出一联: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贤弟;
梁启超也不假思索,马上答对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候。
张之洞见状,连忙起身相迎。
据传,张之洞还独创一种颇具情趣的无情对。这种对联,上下句各自通顺成章,下句对应的每个词的本义,并不能与上句相对,要对每个词来一番别解,才能与上句相应的字扯上关系。比如:
有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友,以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安定刘。
为什么这么对呢?原来,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皆为古代兵器。其中,张之洞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显得不拘一格。
最后,张之洞又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谁知友人脱口而出:张之洞。这是以张之洞对陶然亭,妙趣横生,引得众人畅怀大笑。
清代才子纪晓岚关于对联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
“白龙寺内撞金钟”
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
“黄鹤楼中吹玉笛”
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出联考他: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一对之:
“他生未卜此生休”
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
“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
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
“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
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于是,在一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
地的乡民:
“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
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
“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
"鹦有雌雄都叫哥
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
第二个环节:对对联
集体活动:
活动组织:将本班同学分为两个组,每组同学从自己收集或者自己创作的对联中,一共选择若干对联,为上联征集下联。以对出的下联符合要求的数目最多的组为胜,败组为胜组献歌一首。
活动组织:从小组对抗活动中选出表现好的同学为擂主,由其他同学给出上联,由他对出下联,三个回合皆胜者为最后的胜者,游戏进入下一轮。
第三个环节:赏对联
第一步:学生提供自己收集到的对联,用毛笔抄写好展示在黑板上,或者作成幻灯片在多媒体里展示。
第二步:同学们每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对对联进行赏析。
赏析可以从对联的内容上、思想上、语言运用上、表现手法上、修辞手法上等多角度进行。
第三步:学生发言,对自己选择的对联作出赏析。
第五篇:走近对联公开课教案3
走近对联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难点: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在扬州大明寺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哪位同学能对得出它的下联?(生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自学质疑
1、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2、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四.精讲点拨
对联真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啊,请大家打开书本115页,我们共同来赏析几副对联)
1、提到湖南的岳阳楼,你会想到哪篇文章?(《岳阳楼记》)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你知道吗?(“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在岳阳楼上题写对联,如果能将这句名句巧妙地镶嵌进去,那就太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联,感受一下他的妙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此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爱国情怀。
(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来)
2、岳飞大家都很熟悉的,哪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幸”要重读,“埋忠骨”则要读出崇敬、悲伤,“佞臣”要读出我们的鄙视厌弃之情。)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虽然只有16个字,却其实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大家对林则徐了解有多少?谁来说一说他的主要事迹。这则对联是他自己写了来自勉的,我们能否将他的伟大举动和这副对联联系起来想呢。
为什么他能在英帝国主义面前表现为一种硬气和骨气,就因为他“无欲”,除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没有任何私欲私心,才能够在衰败的清王朝后期对列强说“不”!
禁烟的成功和他集思广益有关,他的容还表现为他禁烟后却被贬新疆,但是他没有怨言,却带领当地老百姓植树治沙,造福地方,没有怨言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要有很大的容忍之心的。(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大气、一种硬骨)
四、我们已经诵读欣赏了三副对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总结以下,对联有哪些特点?
(板书)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词性相同 有艺术性 内容相关
五、大家对对联的学习和掌握已经很好了,那我们以后再遇到对联应该怎样去鉴赏他们呢?同学们能不能从今天的学习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呢?
方法:
六、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书中所选的对联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下面我们总结的方法再欣赏其他的一些精彩对联。
1、方志敏是谁啊?将这样的一副对联挂在卧室里,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卧室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2、对联除了以上学习的这些具有深刻的艺术性、丰富的内涵,还有一些富有趣味性,大家看文中的哪一则最富有趣味性?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特点?(许多字是一样的)因为同字不同音而广为流传。(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五、迁移应用
请同学们从内容上给这些对联与相对应的省份连起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联在内容上的特点。其次,看看哪两联是相对的?感受对联的特点。广西: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江西: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安徽: 南海风情讲述春天故事,浙江: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东: 黄山为九州增色,江苏: 瓷器与中国同名。达标检测对联参考答案: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眼观群鹤舞空.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