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

时间:2019-05-15 08:4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

第一篇: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

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

摘 要: 谚语是一个民族生产、生活经验和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的生动体现。语言是文化的核心, 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符号体系, 语言为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材料。维吾尔谚语在维吾尔民族文化结构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分析和研究维吾尔谚语的内容, 可以使我们对维吾尔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来使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一门语言。

关键词: 维吾尔;谚语;文化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维吾尔谚语是维吾尔人民从斗争实践、生活经历的深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 是维吾尔劳动人民生活经验与社会历史验的结晶。它源于社会, 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 所以,它是我们探索维吾尔文化的一个窗口。这些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维吾尔谚语,深深地植根于劳动人民之中,自然、真实、毫无雕琢地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 它使我们看到维吾尔文化的某些特点, 并使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维吾尔谚语的浅析,来浅谈反应出的维吾尔文化。

通过谚语, 人们能够透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和经济生活等文化全景。维吾尔谚语中大量使用本民族最熟悉、最了解、与他们生活最密切的基本词汇, 反映了维吾尔民族的生计类型和生态环境。

(一)维吾尔尔谚语中所反映出的维吾尔牧业文化。

骏马是男子的翅膀。

挨了马蹄不算羞耻,挨了驴蹄才是羞耻。

好马只需一鞭,驽马则需千鞭。

马死留鞍,人死留名。

纵然再可靠的马, 也要拴在桩上。

与其用鞭子赶马,不如用饲料赶马。

老牛喝水, 牛犊舔冰。

牛的肉只能吃一天,牛的奶却能喝数年。卖羊要在圈里卖, 果粮要在仓里集。

在维吾尔民族中,马、牛、羊等动物对于维吾尔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维吾尔谚语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这些动物的谚语。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维吾尔族是从事牧业活动的一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牧业活动认识了这些动物的脾性,因此才会有这些关于动物的谚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维吾尔语言中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土地是个金饭碗,世世代代吃不完。

没有种过地的人,不知土地的珍贵。

人把地养好,地把人喂饱。水是农民的血液,地是农民的生命。

下雨就是下油,降雪就是降馕。

先喝水,后吃馕。

石榴要栽在干旱处,无花果要栽在潮湿地。

苹果结满树,不是一天的功夫。

下种早一天,收割早一天。

从这些维吾尔谚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长期从事农枚业生产, 并具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他们很重视土地和水,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维吾尔族是一个生活在文明的农业社会的民族。

(三)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及其文化内涵

每一个民族中都会有些数字文化,维吾尔族也是同样的,他们对于“七”与“四十”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如:

说不吃不吃,却吃了七十个油饼。

孤儿的父亲有七十个。

七只公山羊跟着六只母山羊。

客人做客不可长,超过七天不吃香。

巴依与穷人每四十年变换一次位置。

四十个吃饭者,不如一个领路者。

一颗葡萄够四十人品尝。

“七”与“四十”这两个数字在维吾尔族中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的。维吾尔谚语中在表示多数、大、长时, 常用四十来表示。这是古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留下来的痕迹。据考证, “ 四十” 出自“圣经” , 是基督教用语。刘义棠在《维吾尔研究》一书中指出“回鹊一向具有信教之充分自由, 西迁后又接受礼教, 而后改信基督教,最后却信仰伊斯兰。”

(四)维吾尔谚语中所反映出的宗教文化

在维吾尔谚语里与宗教有关的谚语有很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人民很久以来是笃信伊斯兰教的。如:

胡大使笃信他的人事事如意。

未曾读经当了毛拉,不会啄食成了乌鸦。安拉不给的,毛拉也不会给。猫儿吃不到肉,便说它封了斋。毛拉强制人们做都阿。

维吾尔谚语中来自宗教内容的词语屡见不鲜。如上述例子中的封斋、安拉、毛拉、都阿等等。可见宗教与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之密切。维吾尔的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也可以看出这些宗教文化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影响。

(五)维吾尔谚语中所反映出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与其在异乡喝羊肉汤,不如回故乡啃包谷馕。心境纯洁的人手脚干净,热爱祖国的人道路光明。两只公羊开斗,饿狼开了胃口。胆小鬼越怕死,越是死的次数多。

以上这几条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尔族是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民族。他们鄙视胆小、投降卖国。强调互相关心、互相团结,对待朋友要真诚。这也体现出维吾尔族的爱国感情及其热衷于祖国的文化心理。

(六)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语言与文化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并可获得这样的认识。从语言是文化整体一部分的观点来看, 语言在文化的发展、完善、传播和积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吾尔谚语既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积淀与结晶, 又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串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渗透着维吾尔人民的深厚思想感情, 浓缩并反映着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历史发展、生活区域、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 展现出维吾尔族具有鲜民族特征和区域特征的传统文化蕴涵。我们通过分析了解,可以从谚语中学到更多的维吾尔文化,从而可以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维吾尔语言和进行翻译时更好的处理遇到的有关文化方面的问题,使我们的学习和翻译有更好的突破。

第二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一、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这篇课文从和田的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到能歌善舞,表现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的品性。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嘶,吭,渺,邃,馕,豁”,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扼杀”“豁达”“深邃”“渺渺”“美不胜收”。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

2.教学难点是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一下有关维吾尔的民俗。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导入

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板书:和田的维吾尔)

2.解题

维吾尔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民俗习惯。

(二)整体感知

1.尝试自学(1)提出问题自学

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2)字词

铺天盖地

撕扯

嘶着

迎风引吭

渺渺

热烈激昂

肃然起敬

香喷喷 土馕坑

扼杀

摇曳

美不胜收

深邃

妩媚

绽放

豁达

载歌载舞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理解感悟 1.理清条理 第一自然段:豪气而乐观的维吾尔族 第二三自然段: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第四自然段:爱美的维吾尔族 第五六自然段: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第七自然段:豁达乐观的维吾尔族 2.深入解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对比以及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提问几个学生并订正答案:

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

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②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读读2和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提问几个学生,并订正答案(“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让学生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红黄蓝绿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提问一两个学生并订正答案(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②“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提问学生并订正答案: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毅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

着花是写实,门框边、房梁顶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是虚写。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师提问“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学习第七自然段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提问学生并订正答案: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练习积累(五)考核总结

这篇课文从和田的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到能歌善舞,表现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的品性。

(六)作业延伸

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课下再找找维吾尔族的其他民俗。

八、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吭:keng 一声不吭

hang 引吭高歌 豪气而乐观

歌声 热爱土地

衣 爱美

能歌善舞

不可缺少

第三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新民中心小学 郑小荣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二、回顾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预测:

1、学习词语。

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

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投影示)

三、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

(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

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

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

(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四、感知文本:

1、下面我们来看阅读提示,默读,画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2、带着第一个问题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注意:哪些词语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的特点,圈出来。汇报,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3、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绍了出来,同学们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你默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内容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作好批注。

4、汇报:

第一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

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

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

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

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

五、读写结合:

1、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课前同学们还查找了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你能不能试着也象文中这样来写一写,抓住一个方面写具体。或者也可以依照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维吾尔族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纲即可。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3、汇报。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虚实结合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应

《和田的维吾尔》说课稿

新民中心小学 郑小荣

一、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记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

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自主、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维吾尔民族风俗的独特魅力。

五、课前准备

电视、电脑。目的是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去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猜,会是什么地方?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维吾尔风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在读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三)重点研读,感受民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的结尾:“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学生再浏览课文,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和田维吾尔族民俗特点的? 【通过再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结论。】

3、从学生回答的5个方面(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能歌善舞、爱美的天性、聚餐多样)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与学生共同学习,并提出学习要求:(1)找出能够体现和田维吾尔人豪气与乐观的句子。(2)这段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4、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处感兴趣的维吾尔族风俗的段落,进行学习交流。

【关于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提出,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都是积极存在的。】

5、小组随机回答,教师相机进行点评,并把文中出现的有关维吾尔族风情的图片进行展示。(四)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2、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加深对这一民族的了解。

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作业渠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七、板书设计: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能歌善舞蹈

虚实结合 首尾照应

第四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4篇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在这次的同课同构中,我们六年级三位语文教师讲的是《和田的维吾尔》。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我们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就向我们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会读会写本课的词语。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特点及作者表的的方法。为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让学生作了预习,重点是读读课文,然后谈谈在预习中的收获,从而对和田维吾尔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平时教学还是比赛,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们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先让学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再进行第二模块: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然而,这两个环节学习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展示点拔时,虽然学生已能熟练的通过表达方法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但是我点拨过多,废话连篇,犯了一大过,怕学生找不到我所想说的话,怕说不到我的点子上,绕来绕去,对重点和难点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从郝老师的课堂上感觉到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没按时完成,自己也及时做了调整(想借助维吾尔的豪气乐观、热爱土地这两特点从表达方法上让学生加以体会,并及时联系中心句好体会维吾尔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还是同样惘然,仍然没有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因为以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导致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我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这节课太让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会继续反思,总结,学习,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勤于准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2

【我的收获】

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尝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听课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于和田维吾尔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

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并以此激励自己,坚持语文的本质,坚持自己的风格,真正把课堂还给“语文”。我更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在课堂中和他们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

【自我反思】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不会满足。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3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本课字词的理解教师要适当的点拨。维吾尔族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馕、库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来斯”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信,只要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4

《和田的维吾尔》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怎样上出语文味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我深思着。

在教学中,在导入读题后,学生通读课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的意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用这一中心句牵起全文地学习。

课文是怎样写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过了十分钟后,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一个停电的晚上,环境恶劣,一个汉子还迎风引吭,体会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不由得惊奇而肃然起敬。”如果换作我们会怎样呢?联系自己来谈,在对比中体验更深了。难怪说,读中心句。这就是和田维吾尔人,继续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读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结处,在过渡处,扣住中心句,朗读中心句,在读中一步步深化认识了和田人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自然而然领悟到。

牵一句而启全篇学习真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5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同样,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6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展示民族风情的略读课文。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自主学习,课前,我对学生布置了具体的预习内容:

1、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和田的位置;

2、搜集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的图片文字资料;

3、观看维吾尔族歌舞、搜集民间艺术图片;

4、去过新疆的同学带照片并准备讲新疆旅途见闻。

有了这些铺垫,课堂上,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文、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和课堂学习中的感悟,边读边画、用心体会。

果然,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地理气候、民族风情、饮食起居、歌舞艺术。课文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根据这些内容,我引领学生把这些资料融入课文的各个环节中交流。

本文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我以“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为线索,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由于预习中有了充分地准备,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歌、有的舞、有的吟诵小诗,有的分享旅途见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7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反映维吾尔族风俗的文章,本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使用对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细腻,结构上不仅首尾呼应,更是以中心句的形式为线索,脉络清晰,充分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我的教后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书并查看了一些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宗旨是想透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深化对维吾尔族人民族精神的认识。因此,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清脉络之后,再去深读品悟重点句,围绕“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开展学习活动。还有一重点是“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品读文中拟人、比喻句,感受这些手法使用的好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将听、说、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带着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我十分用心地组织了教学,然而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事先不曾料想的问题。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上存在不足。

1、教学机智的发挥不充分。

在“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的板块上,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找出稳重的中心句,理清脉络,然而很多学生却找出了许多具体描写的句子,这也不能说不对啊!可就是这样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不仅延误了时间,使后来的教学有“走马观花”的嫌疑,也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没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回答没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认可)。

下课后,我回想了那个问题的设计不够严密,没能给学生明确的方向。因此,后来在另两个班的教学中,我将问题设为“画出作者直接写出的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学生很快便有了满意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让大家读读这些中心句,概括出“维吾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目标很快达成,后来的教学也就流畅自如了。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够恰当。

一堂课下来,全班举手发言的就那么七、八个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仍然无济于事。细想之,是自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培养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没能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正所谓“习惯使之然”,一直以来如此,怎能要求学生有超常的发挥呢?

三、对“调整教学设计后再教”的反思

通过反思后,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下调整、修改,在另两个班进行了再教。两次再教,我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以精准的问题引发大家主动学习,进而汇报交流,交流中先读,再谈体会,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全班齐读,将个体的发展与全体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结合起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纯洁的事物都难免有瑕疵,再完美的教学也难以做到人人中意。然而,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我们都应学会在“鸡蛋里挑骨头”,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8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是《风俗世情》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生理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豁达乐观的人,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课前准备,他们对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我适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让他们讨论自己学到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很好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到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通过同学的自学分析,最后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学生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9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不太熟悉,课前布置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同时,自己查找资料,做一份有关新疆维吾尔族的手抄报,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对新疆有所了解。课前十分钟,请学生欣赏了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感受新疆的美,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本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围绕着“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这个中心句来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最后又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学生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写法指导,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写法指导。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从重点词语入手来理解句子。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遗憾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有些前松后紧。因为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留给学生更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地加强。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0

一、成功之处

教学中,通过抓段和课文的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我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就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了研究。我尝试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始,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通过预习了解到的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厚,全体都参与了。在学习课文的重点(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人人参与,或读,或讨论,或交流,气氛热烈。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想对这个民族说些什么话,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无比。

二、不足之处

遗憾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三、改进措施

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1

在教学中我运用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2

本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为此,在教学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作了预习,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课前让他们谈谈在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从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3

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香,给人人生的启迪与感悟。对这篇课文我有着自己的的见解,我认为这篇课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因此,我决定我的教学从“热爱生活”入手去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维吾尔人的精神内涵!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文中的四字词,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同时也对一些读音容易错的`字进行了校正,比如“馕”喜欢读成“LANG”,“深邃”两个字平舌和翘舌搅在一起,学生也容易读错。

接着让学生扫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我让学生仔细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出了维吾尔的什么特点?我让孩子们抓住“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去理解,孩子们体会出了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让孩子们拿起笔,边读边批注,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的学习很专注。

交流的时候我们重点交流了维吾尔对土地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孩子们谈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因此我问,“爱土地怎么就是爱生活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因为土地是维吾尔生存的基础,爱土地就是爱生活的家园,爱土地就是爱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觉得爱土地就是爱生活!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最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介绍家乡人的某个特点,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去描写?由于时间关系,没当堂让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只是作为课外作业,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们应该有收获的。

小结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维吾尔人,小伙子俊朗,姑娘漂亮,虽然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却怀着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地生活着。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孩子们,我们应该学习维吾尔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第一个班级的上课的时候,我的教学时间分配的不太合理,没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个班级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重点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4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第五篇: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

一、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记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

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自主、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维吾尔民族风俗的独特魅力。

五、课前准备

电视、电脑。目的是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去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猜,会是什么地方?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维吾尔风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在读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三)重点研读,感受民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的结尾:“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学生再浏览课文,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和田维吾尔族民俗特点的?

【通过再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结论。】

3、从学生回答的5个方面(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能歌善舞、爱美的天性、聚餐多样)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与学生共同学习,并提出学习要求:(1)找出能够体现和田维吾尔人豪气与乐观的句子。(2)这段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4、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处感兴趣的维吾尔族风俗的段落,进行学习交流。

【关于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提出,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都是积极存在的。】

5、小组随机回答,教师相机进行点评,并把文中出现的有关维吾尔族风情的图片进行展示。

(四)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2、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加深对这一民族的了解。

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作业渠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七、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 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

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9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词语的读音、写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运用;理解用小标题的形式行文的特点和作用。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的方法,解说“维吾尔”的风土人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形式行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字词,收集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件一)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齐读(课件二)

3、对和田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课件三)

2、根据你画的句子的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 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3、联系注释或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土馕(náng)儿 “库乃其” 巴扎 都帕 艾得来斯 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1、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2、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1、以下面句子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和田自古以来就是瓜果之乡。

2、课外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知识。

【板书设计】

9课 和田的维吾尔

乐观

土地

美 的维吾尔人

善舞

教学反思

豪气

热爱

能歌第9课 和田的维吾尔

根据课型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即:读、认、划、画、悟。这五个环节中,“读”是关健,“悟”是落脚点,“认”是基础,“划”和“画”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五个环节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前面四个环节弄通弄透,第五个环节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了阅读教学的原则。

首先是“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他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使他们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感悟,形成初步的印象,达到与作者心灵碰撞的效果,为教学第五个环节中的“悟”奠定坚实的基础,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二是“认”。“认”这个环节的前题也是读,即是让学生走进文章的同时认识文章的生字,找出新词,要求学生利用词典等工具书再结合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语言优美,词语丰富。本文新出现的词语有十九个之多。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理解课文的内涵与精髓,有情感地品读课文,必须要扫清字词障碍。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划”和“画”。是依据课前导读而设计的。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品读文章之后,再去找出文章中介绍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并做上记号,然后再划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这两个环节只要学生深入课文,仔细品读是不难解决的。解决了这两个环节也就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悟”。是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优乐的精神风貌。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设计的是分块分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比如说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歌声感受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中运用对比的写法。被沙尘暴统治及破坏的夜色与热烈激昂的歌声形成强烈的对比。“汉子嘶着沙哑嗓子在迎风引吭。”“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超越可怕的黑暗与自然。再比如读第五、六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维吾尔姑娘的漂亮,那里的姑娘和小伙子能歌善舞,能体现他们豁达与乐观。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分块分导学生以读促悟,使学生深入体会到生活在沙漠中的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面这些美用歌声用舞蹈来表现。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

回顾本课堂教学,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学,引领学生由浅入深,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重在“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维吾尔人的特点及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下载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四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

    9*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音并理解: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第二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反映维吾尔族风俗的文章,本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使用对比、比喻、拟人的修辞......

    新疆维吾尔消防条例(最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 (2011年3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总 则 第二章消防职责 第三章火灾预防 第四章......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5篇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本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

    9.《和田的维吾尔》docx

    9、《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