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说略[合集]

时间:2019-05-15 08:5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古代诗歌说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古代诗歌说略》。

第一篇:我国古代诗歌说略

我国古代诗歌说略

—— 从《诗经》到宋词

吴士增

《诗经》最早称《诗》,汉代将其列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始称《诗经》。流传到现在的《诗经》305篇,有“风”、“雅”、“颂”三部分。作为一部文化经典,《诗经》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诗歌乃至文学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圣经,展示着汉文字神奇的魅力,千年弥新。

说《诗经》,不能不说孔子,相传是他编订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作用。他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他又教导自己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孔子如此看重《诗经》,《诗经》都写了些什么呢?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大雅·生民》)是周民族的史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风·七月》)反映终岁辛劳的农民生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是怨刺警诫;“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风·无衣》)是同仇敌忾;“我徂东山,慆慆不归”(《豳风·东山》)是厌战情绪;“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写欢会宴饮;“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小雅·蓼莪》)感念父母的辛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睢》)是爱情的追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卫风·氓》)是不幸婚姻的哀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郑风·子衿》)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是姑娘出嫁的生动场景„„

《诗经》,是一幅厚重历史文化的长卷,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诗经》中大量运用比兴,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影响很大。

《诗经》大量运用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抒情尽意。还善于运用叠字、叠韵等修辞手段,描摹事物的形态,增加诗的音乐美,表达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等。

如果说《诗经》是一幅黄河流域厚重历史文化的画卷,楚辞则向我们展开了另一幅浓郁瑰丽的画卷。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从汉 1 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现存《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

屈原的主要作品包括《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篇浪漫主义抒情杰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屈原《离骚》所具有的崇高美,古今人有着同样的感受。司马迁感慨:“余读《离骚》„„悲其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鲁迅赞叹:“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汉代诗歌成就最高的是乐府民歌。乐府是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歌、制作歌辞等。为了区别于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把采集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刘勰曾说《古诗十九首》是“五言之冠冕”,这话并不过分。它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曹操不仅是当时一个政治领袖,也是文学领袖。他的诗绝少华美词藻,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感情往往悲凉慷慨,跌宕起伏。乐府歌辞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曹氏父子诗歌中,曹丕风格与民歌最相近。其《燕歌行》被认为是最早的七言诗,因而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植才华横溢,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钟嵘《诗品》评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而不群。”

《观沧海》、《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诗是曹操的代表作;曹植的代表作有《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以其《咏怀诗》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选录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月色如水,寒风拂衣,孤鸿悲鸣,宿鸟惊飞,在这一片冷漠枯索的气氛中,主人公独处空堂,徘徊忧思。这种从生命本质意义上提出的孤独感是过去诗歌中从未有过的。

曾因其《三都赋》而使洛阳纸贵一时的西晋文学家左思,诗歌继承建安风骨,有“左思风力”之称,其《咏史诗》是同类诗作的先导。

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他的田园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最著名的《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 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诗语言朴素、自然、真淳,用语浅而含蕴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南朝宋时的谢灵运、齐时的谢朓,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世称“大小谢”。谢灵运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谢朓的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汉乐府民歌后的第三次民歌高潮。《西洲曲》是一首集中了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点的长篇佳作。《敕勒歌》、《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自明代人高棅始,人们习惯将唐诗按时代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诗人中,沈佺期、宋之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形式规范,扩大了律诗的影响。“初唐四杰”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注入诗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陈子昂则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为唐诗注入蓬勃了的生命力,清除了南朝诗歌和唐初宫廷诗风的弊病,在文学精神上开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

这一时期,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陈子昂的《感遇诗》、《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王维的诗歌,前后期有明显不同。前期写出了不少意气风发、充满豪情的诗篇。如《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后期多吟咏山水,在山林溪壑中寄托志趣。如课文所选的两首绝句。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最确当不过。

孟浩然的代表作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等。其中《春晓》一诗备受喜爱,妇孺能诵。

高适、岑参同是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适以古体诗见长,沉雄深厚,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下曲》等。岑参喜以瑰丽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开拓了新奇的境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雪,化萧索酷寒为绚丽烂漫;“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气势逼人,惊心动魄。

盛唐边塞诗人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王昌龄有 “七绝圣手”之誉,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李颀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等。王之涣代 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诗歌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成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台湾诗人余光中《寻李白》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真是形象极了。

李白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表现最多的是渴求个人自由、摆脱社会羁绊和对权贵的蔑视。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风景优美的祖国山河的描绘与歌颂,也是李白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如那首有名的《望庐山瀑布》。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夙有“诗史”之誉。

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开头是一幅悲惨的图景,接着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中继续写到战争导致国内生产力的衰减:“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最后借想象为那些无辜的死者发出悲愤的哭喊:“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在唐诗中,如此严肃地正视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的作品,以前还没有过。

杜诗风格多样,最富于特色的是“沉郁顿挫”。“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极高的语言艺术也为历代论者所公认。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求通俗、崇尚实用。白居易的诗歌现存近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代表作《新乐府》50首,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近,在当时已经流播很广,甚至远及“日本,暹罗(泰国)诸国”。

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与者有元稹、张籍、王建等。元稹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张籍、王建以乐府诗齐名,称“张王乐府”。

韩愈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韩愈诗歌的主要特色就是气势宏大,尚险好奇,瑰丽奇崛。在这一方面,他使唐诗乃至宋以后的诗歌发生了很大变化。代表作有《南山诗》、《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孟郊、贾岛的诗风,有“郊寒岛瘦”之说。二人作诗,精思苦吟,刻意求工,令人感佩。孟郊描写平凡人伦之爱的《游子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韩愈周围的诗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李贺。他的诗以想象奇异而著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瘦马的骨是铜的,敲一敲会发出金属声;“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鬼魂能点灯,而这灯则是漆般的光亮(《南山田中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从箜篌声联想到玉碎、凤鸣、芙蓉泣 露(《李凭箜篌引》)。

刘禹锡和柳宗元也是中唐有独特建树的诗人。

刘禹锡的咏史诗向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很深的感慨,《乌衣巷》就是其中的名篇。他还主动向民歌学习,写了《竹枝词》等作品。朴素自然、清新可爱。

柳宗元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柳宗元诗兼有简洁、精深、温丽、含蓄之长,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幽远的情思。如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晚唐诗人,杜牧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气骨,构成其诗歌的特殊境界。代表作有《赤壁》、《过华清宫》、《泊秦淮》、《江南春》、《山行》等。

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风格独具。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

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朦胧、伤感、凄美。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华年”,却让人感受到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开拓创造,出现许多优秀诗人作品,形成许多流派,在古代诗歌史上,宋诗是继唐诗而后的又一高峰。特别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剧烈的历史背景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更炽热和深沉,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

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则主要向思辨、显露、精细方面发展。“唐人诗主情”,“宋人诗主理”(杨慎《升庵诗话》)。“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

宋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苏轼和陆游最为人称道。

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至东坡(苏轼)山谷(黄庭坚),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严羽《沧浪诗话》)。苏、黄可以说是为宋诗开辟了新的作风的诗人。苏诗题材广泛、无体不善。他的诗,从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广博而丰富的才能,展露他开朗的胸襟和温厚的人格。

陆游诗现存九千余首,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始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嘉定二年(1209)年底,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敦煌曲子词是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中唐文人词的代表作家有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温庭筠是中唐以来的多产词作家。《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花间词人以西蜀士大夫居多,韦庄与温庭筠齐名,称“温韦”。温庭 5 筠的代表作是《菩萨蛮》(小山重叠)。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第一流的大家。有人说,至李煜,词作的境界才更为开阔深远。其成就最高的是后期作品,主要写亡国的愁苦、悔恨和绝望。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词起源于唐而盛于宋,宋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

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合称“二晏”。晏殊的词进一步奠定了疏淡清丽、精致柔婉的风格在宋词中的地位,也把宋词语言进一步推向文人化、典雅化。代表作为《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张先的词清新明丽,语言在流畅中时时有精巧的表现。时人曾据其写“影”的三个佳句,誉为“张三影”(见《高斋诗话》)。指的是《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欧阳修词风与晏殊相近,其题材以吟咏男女恋情、抒写山水闲适之感为多,风格也大体承袭了晚唐以来明丽柔婉的传统。代表作为《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以写词名世的作家。传说他曾写过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考进士时,“留意儒雅”的宋仁宗特予黜退,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弄得他很久没有中进士(吴曾《能改斋漫录》),干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专写歌辞去了。正因如此,他在词的体制、内容、风格诸方面均有所突破,而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的代表作有《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苏轼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又称为“诗余”,说它是写“诗”之余的事情。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离合悲愁的圈子,语言风格也因此难脱柔媚纤巧的樊篱。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极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创造出迥异前人的风格与表现手法。

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如《江城子》的热情浓烈、意气奋昂,《念奴娇》的开阔豪迈,雄视今古,其风格可以用“豪放”和“高旷”来形容,而写恋情、写伤感的词,则又委婉而细密。如《江城子》一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感情深挚,凄婉动人。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少年时多作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与黄庭坚齐名的秦观亦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婉丽,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等。

周邦彦词风浑厚和雅,富艳精工,极铺陈之能事,为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在词史上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有《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等。

上述作家大致代表了北宋词的风貌。另外,范仲淹的《渔家傲》、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也是千古传唱的名篇。

李清照的词婉约为主,后期词有时兼有豪放派之长。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同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南渡后,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更加动人的词篇。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词意境雄奇阔大,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 战斗的雄姿, 以及具有坚强的性格的事物。如《沁园春·期思卜筑》中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千丈晴红”,《贺新郎·赋水仙》写水仙盆景则是“汤沐烟波万顷”。

其作品每多爱国伤时之作, 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便是渴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余》说:“剩水残山无态度”, 讥讽南宋朝廷苟安, 致使词人怀才不遇, 有志无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表现其深切痛愤。辛词亦有描写农村生活之作, 写出了农村景色的清新和农民的淳朴。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辛弃疾的创作体现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辛词对当时以至其后历代词的创作都有深远影响。

姜夔的词以清空幽雅的特质和幽韵冷香的意境见长。《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其代表作。

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录存宋词(不包括残篇、附篇)20000余首,有名姓可考作者1430余人。现有材料虽不尽齐全,但两宋词业之盛,于此可见大概。

第二篇: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李白诗歌赏析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李白诗歌赏析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李白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千尺‚形容极深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妄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来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关于李白和汪伦的交往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汪伦曾经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高兴的去了。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李白大笑。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桃花潭绝一首。这段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虽属传说,未必真有其事,却颇风趣。

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析]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第三篇: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我国古代的诗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的作品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常见手法:

表现手法分(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抒情方式,(4)描写手法四大类。

(1)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②议论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等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五)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六)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3)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4)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④借古讽今(用典)“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⑤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4)描写手法

①衬托。(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由潭水之深衬托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之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又如《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②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③抑扬。《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④渲染。本是国画得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项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酿造的米就,为呈黄绿色,面上还浮有一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的,红的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的法问“能饮一杯无?”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

⑤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⑥动静结合

以上的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对学生的鉴赏比较有帮助。牢固掌握,学生做题时就不会陷入盲目的作答,就有了方向性。当然,在做简答题时,要点面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一定要紧扣原诗内容,切忌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力争做到语言精练,术语规范,抽行理论与具体内容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得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

第四篇:浅谈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研究

浅谈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研究

摘要:诗言志,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他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主题的常见方法有:归类法(如:谈禅说理诗、游子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法。

关键词:诗言志 思想情感 主题 方法 归类 知人论世 意象

诗歌是用来表达志向、抱负、情操和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它所表达的思想,语言、结构形式、表达技巧等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为言志服务的。因此抓住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抓住了鉴赏诗歌的关键,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那么如何理解领会把握住诗歌的主题思想呢?

一、归类法:同一类诗歌,表达的主题也基本相同

1.谈禅说理诗:此类诗一定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如“一岁一枯荣”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变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规律。

2.山水田园诗类:品质正直高洁的文人厌恶官场的污浊黑暗,洁身自好,离开官场,归隐田园或山林,于是欣喜若狂,写诗以明志,表达自己对污浊的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劳动过程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中,史实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弄清史实是鉴赏这类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后揣摩作者的意图,达到对诗词的深层理解。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还是借古人写自己要搞清楚。例如李益感叹隋之灭亡的《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气杨花愁杀人。”诗作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中唐已是国运动荡,李益借隋朝的覆灭来感叹现世的没落,有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戒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而重蹈前朝覆辙,有借古伤今、引起时人思考之意。

此外,还有边塞诗、游子诗、咏物诗、闺怨诗、爱情诗等。

二、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及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环境,辨明作品的写作背景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有助于更深层次地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武则天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幽州台典故可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情。

三、意象分析法: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物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

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言志抒情的,而诗歌中很多意象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

1.蝉: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所以把蝉视为高洁的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兴的身世。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之人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要的表白。

2.猿: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古民谣有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以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猿猴哀伤、凄厉的叫声营造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3.燕子:由于燕子春秋迁徙,因此多用来写初春或变迁,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燕子还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莲,洁身自好,正直纯洁的君子;菊,淡泊名利,性格坚毅的隐士;杜鹃,悲苦,愁绪的象征;鸿鹄,志向高远;燕雀,奸党小人或目光短浅的无能之辈;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音;东篱,隐士的处所。

在阅读诗歌或对之进行鉴赏时,以上三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把握其主题思想,从而很好地鉴赏诗歌了。

第五篇:分析我国古代诗歌孕育的文化

分析我国古代诗歌孕育的文化

摘 要:受狭隘的功利驱谴,许多写作者过分专注于写作的技巧和程式的追寻,写出的作品浅、伪、萎,缺乏真正的审美内涵。代写教育论文写作文本的品格依附于写作主体的品格,要想提高写作文本的品格,必须从德、志、情、气四个方面提高写作主体的品格。

关键词:写作文本 写作主体 德 志 情 气

当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们飞鞭扬尘、鞍马劳顿地去追求写作的万用法宝———一套“通一用百、握一总万”的技巧和程式的时候,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当他们检视作品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充塞视野的到处都是制作精巧的玩具,很难从中找到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当前的文坛,技法不是不丰富纤巧,但缺乏创新;题材不是不广细繁复,但视野狭窄。缺少悦人心目、启人心智的个性化品格。像川菜,不管鸡鸭鱼肉都千篇一律要加上麻辣味的调料;不管什么题材,都要设“一点爱情、一点别离、一点意外、一点抑郁、一点做爱、一点音乐、以及咖啡、香水、孩子和流产、网”。浮躁而倦怠,庸俗而单薄,陈陈踵见,齿牙余唾。再看看我们的孩子的作文,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视角单调狭窄,内容空泛虚假,强怒不威,强亲不和,强笑不喜,强哭不悲,强不知以为知,硬把不成熟当成熟„„如此等等。人们不禁要发问:我们的写作园地的生机哪里去了?当前的创作之园里到底缺失了什么?我们有必要回望来路,接受先贤们的耳提面命,去从他们那里获得启悟。文是什么?文的本质是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之说。宋代的大诗人陆游在他的《示子遹》中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告诉儿子,学诗不要一味地去雕章琢句,盲目追求写作技巧和程式,而要跳出狭隘的思维误区,登高望远追求“诗外工夫”。他所指的“诗外工夫”是什么呢?他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作出了回答:“我昔学诗未有得,残馀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阅马列厩三万匹。„„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前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①要想写好诗,首先要追求人的自身的丰富性,诗文是人自身丰富内涵的自然流淌。只有自身丰富了,诗文才会曲折婉转,随物赋形,滔滔汩汩不择地而出,行所当行,止与不可不止。清代的龚自珍在他的《书汤海秋诗集后》中说的更坚决:“皆诗与文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②西方的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德·布封在评论文章时说:“风格即人。”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引用了布封的这句话:“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③至此,我们已洞见了文的本质:文的生产者是人,倾注的是人的感受、认识、理想和评价;文的消费者是人,是为了人的完善和完美;文本的内涵是人,表现的是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文的本质是“人”!没有高品位之人,哪里会有高品位之文?目前的写作者,与技法已几无所缺,但缺乏的正是支撑文章风骨的“人”字。要写好文章,提升文品,首先要提升人品。

下面,我要从几个方面对此问题作进一步论证:

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德

提升文品,首先要求创作主体要加强必要的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语》中有句话:“有德者必有言。”此言极为精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而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汉代的王充在他的《论衡·超奇》中说:“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内外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也许会说:“可孔子在说上句话的同时,同样也说了句‘有言者未必有德’呀。”不错,有言者未必有德,但无德之言永远是软媚而禁不起太阳的照射的。唐代河北元氏县有一个叫李华的人,诗名虽不大,但却极具洞察力。他的《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中讲了这样一句让人心服的话:“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有德之文信, 无德之文诈。”他的这句话正好和西方三世纪的学者郎格诺斯暗合,这位西方的大学者在《论崇高》第九章中非常动情地说:“我们说,一个真正的演讲家绝不应有卑鄙龌龊的心灵。因为一个终生墨守狭窄的、奴从的思想和习惯的人,决不可能说出令人击节称赏值得永垂不朽的言辞。是的,雄伟的风格乃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旷达、志气远大的人。”⑤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他的《答李翊书》中是如此教后生为文之道的:“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⑥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主义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较高的道德水准,你的诗之树、文之灯才能根深叶茂、光焰万丈。

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王昌龄,因不虚与委蛇、随波逐流而遭谤议,两窜遐荒,以“相如题柱之才,抱贾傅长沙之痛”。虽遭一贬再贬,但他仍不去随众人而大声叫好,不去为高官而拂尘送笑。他只知在他为任期间,对着作为弱势群体的百姓嘘寒问暖、体贴备致,“为政以宽”,使“政善民安”。他若改变一下策略:将笑脸由百姓而转向上司,巧于周旋,即便“政怠民困”,照样可以一路飞升。但作为一位有独立品格的诗人,他不愿也不屑去追求那种可怕的“成熟”。而是以诗人特有的傲岸与孤高,登上芙蓉楼顶高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管遭受多少挫折与打击,他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直至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有德之人,方有至文。其为人至真,固其言能夺人心魄,使“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传唱千年的名句。极目眺望,芙蓉楼遥不可辩,但它已凝固成人们心中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二、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取松亭关———志

我国的文论史中一向强调“志”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归纳起来,大致是从如下两个角度来表述的:其一,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如《礼记·孔子闲居》中所说的“志之所至,诗亦至也”,《毛诗序》中所说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等。其二,从创作对象的角度,如《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庄子·天下》中的“《诗》以道志”,《荀子·儒效》中的“《诗》言是,其志也”等。⑦在这些经典篇章中,我们的先人以无比睿智的目光穿透了文的本质内涵———一个“志”字!无志之文则无骨,失之于散;无志之情则无韵,失之于靡。“志”是一篇文章的魂。志鸿,则其言壮,读他们的文章,我们会感受到作者带着隐隐雷声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他们的力量和惊心动魄的辞令,把一切燃烧起来,让我们不得不去接受他,景仰他,膜拜他!志明,则其言达,就不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用一些琐屑、做作的言辞来扰人耳目;而是将无比强大的人格魅力自然地渗透到作品之中去,像疾雷闪电射入读者的心灵,用赤裸而又生动的真实扣击着读者的心扉。坚明了济世救物之志,文章就有了“慷慨多气,光英朗炼,发金石之声”的风骨,而若去掉这个“志”字,就是从肉体中取出了灵魂,墙体中抽掉了基石!“此身合是诗人未?”一位身背书囊、腰挂长剑的书生,骑着驴,一边在秃枝相伴、夕阳斜照的古道上踟躇独行,一边不停地问自己:“我这辈子只应做个诗人吗?”他忘不掉丧失的国土,忘不掉让他兴奋的抗金前线;他整日幻想着自己能手执丈八长矛,身袭一领战袍,跨下一匹战马冲锋杀敌;他整日盼望着失地的收复。他的心里热血翻涌,强硬的抗金主张虽使他一贬再贬,但铁一般冰冷的现实并没有熄灭他心头的火焰。他把那不可能实现的志向,苍凉地卷进了梦里。他的《楼上醉书》里的“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取松亭关”那声惊呼,让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南儿一放翁”的陆游!他的每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都是用他的心志敷就的,也正是这宏大而执着的志向,点亮了他的千古诗名!

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

动人的篇章是澎湃激情的自然倾泻。不要“为赋新诗强说愁”,一条用技巧和程式编制的饰带,永远代替不了作者心中的浩浩荡荡的情感之流。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鲜明地提出了“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的本质区别,并明示了自己的褒贬态度,他说:“昔诗人什篇,为情造文;辞人赋颂,为文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⑧有真情,方有真文;读饱含真情的文章如步入冬天的梅园,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无真情者,则无真文;读无性灵的文章却像看三流的小品,扰攘聒噪,趣味寡淡。创作对象乃是创作主体思想感情同型同构的对应物。王国维先生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⑨要写出有境界的文章,必须先创造“人心中之一境界”,立德修身以陶情,博学善感以养情,俯仰万物以怡情。这样,就会有了灵动而敏锐的情感触觉,就能“一叶且或迎意,虫声足以引心,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钟嵘《诗品序》)”,写出滋味无穷的文章。反之,一个薄情寡趣的人,怎能会写出令人击节称赏的言辞?一个吝啬鬼,去描写同情、慷慨、好客、对国家和人类的爱这一切高尚的情操,他又到哪里去找到这些颜料?是情感强化了文章的审美情趣,单纯的技巧程式并不能给文章以本质的美感。这,是写作者必须记住的一个基本原则。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时期。他痛斥祸乱,心系人民,始终以不减的热情去直面惨淡的现实。安史之乱爆发后,四十多岁的杜甫在逃难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已经沦陷的长安。京城的遍地瓦砾和孩子们饥饿的哭声,使他的内心针扎般痛疼,他噙着满眼的热泪吟出了他的名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种种磨难,用枯瘦的手蘸起人民像墨汁一样浓黑的悲哀,来记录盛唐一步步的走向没落的过程。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他那被称为“诗史”的篇章中,哪一个字里不浸透着他眼中的泪、心中的血,不是他疾痛惨怛的呼喊!

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

德、志、情蕴蓄涵养合而为气。气,就创作主体而言,内蓄为气质、性格;就写作载体而言,发而为个性、风格。孟子说:“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⑩正因为他有了这股浩然之气,所以,他同诸侯论辩时才能做到:凛凛燃,高位不能屈;磅沛然,众口不能难。读他的文章,只觉得有一股至大至刚的、充塞天地的、不可违逆的气流在裹挟着你,迫使你飞向一切美丽的、壮大的、尊严的事物,让你上山入海,飞天扬地,着着实实地冲撞你,摔痛你!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同⑥)气盛则言宜,有了这股气,就会发之而当,成文而类,信口信腕,皆成律度;“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了这股气,你的文章才会气韵生动地鲜活起来,成为有灵性的个体;那些冗词、矫词、卑词自会淘尽。写作者要时时注意雕塑自己的气质个性,立志以高其气,修德以洁其气,培情以养其气;让你的氤氲之气充塞你的自我,成为你发而为文的最丰富的源泉。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的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着自由,追求着理想,追求没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在他的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是他这种审美心态的外化。并不高峻的天姥山,到了他的诗中成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不很壮观的庐山瀑布,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用他那吞吐宇宙的豪气,给自然景物注入崇高的审美价值。宋代的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而李白则只要把心中的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他正是用胸中之气,喷出了那一首首独绝古今的诗篇。

修德,立志,陶情,养气,著文先塑人。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先做个优秀的人吧!你高尚的人格中散发的伟大的、正直的光辉,它会笼罩着你的一切作品。请不要再让那篇篇构思精致、辞藻华美的文章出现人心赤字!参考文献: [1]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1~377.[2] 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院校合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文艺论著选读[C].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 32~33.[3] 章启群.西方古典诗学与美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88.[4] 霍松林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解[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133.[5]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6]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1.

下载我国古代诗歌说略[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古代诗歌说略[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大全

    在古代东方法中,民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法。它调整民事法律关系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的正常交换和流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古代......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试卷专题综合评估(三) 【测试内容】 1、(2014)元曲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 2.(2013)五言律诗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3.(2012)宋词望江南【宋·......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一 测试要点 1.鉴赏古诗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内容,如果连内容都不懂,那其他就都谈不上了。怎样才能读懂内容呢?当然先要看诗歌的题材,是写......

    古代诗歌常识

    古代诗歌常识 【诗歌概念】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特点】 1、 诗歌内容是社会生......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 一、诗歌类别 1、爱情诗 讽刺诗 哲理诗 送别诗 记行诗 咏史诗 边塞诗 咏物诗 咏怀诗 咏史诗怀古诗 山水诗田园诗 思乡诗2、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 伤春伤别......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 二、教学目的: 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作者......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zhì()()jié()石澹澹()() 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

    古代诗歌复习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