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1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

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 2013年1月23日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先来了解有关科学小品的知识。(多媒体展示科学小品的知识)

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画线的词句。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生齐读)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竺可桢到大自然去汲取科学的营养。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学习科学小品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说明了什么?

生:物候、物候学。

师:物候和物候学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再速读课文,勾画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自读任务:思考①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

生边读边勾画。

师: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生: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几句话在第几自然段? 生:第三段。

师:那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一年四季的景物变换。

师:为什么先写这些自然现象,再解释物候、物候学的定义呢?这些自然现象与物候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些自然现象举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为下文写物候作了铺垫。

师:同时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师: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呢?

生: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再次说明研究物候的重要意义。

师:决定物候来临有哪几个因素?

生: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请同学们看

屏幕。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全文围绕物候学

这个中心,先解释概念,在说明研究的重要

性,然后重点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并点明研究的意义。这样写,由浅入深,层

层深入,条理清楚,读者也容易理解。

这种结构形式,在科学小品中是很常见的。

三、学习举例说明

师:一篇好的说明文,光有清晰的思路还不够,还必须能够在恰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

生:还有作比较。

师:《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举例说明。下面我们就以4、5两个自然段为例,学习这种说明方法。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两段课文。

师:这两段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的?

生: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举了什么例子?谁来概括一下?

生:北京播种的时间没有根据物候现象反映的情况而改变,结果遭受了损失。

师:由于没有重视物候观测,给农业带来了损失,一个例子有力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下面请大家有刚才的分析方法,与周围的同学合作,研读6-9段,画出运用举例说明的语句,讨论举例说明的作用。

(生勾画、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小组讨论的情况?

生:这几段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师:分别举了那些例子?

生:说明纬度的影响时,列举了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生:说明经度的影响时,列举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比北京要迟一星期开花;又列举了济南苹果开花在4月中,而烟台要到立夏。

生:说明高下的影响时,列举了华南丘陵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生:说明古今的影响时,列举了英国1741~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师:举例子有什么作用?

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师: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比较抽象的,举例说明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是事理更容易理解。

四、品味语言

师:接下来我们品味文章的语言。说到语言,我有个疑问,大家看黑板,我们知道,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用在大自然的身上,合适吗?

生;合适。这使用了拟人的方法。

师:文章的原名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名字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改,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这样比较生动形象。

生:这样也说明了物候研究非常重要。就像研究人的语言一样。

师:这样改既体现了物候研究的重要作用,也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兴趣。、师:科学小品的作用是普及科学知

识,所以非常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请大

家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比较课文原句

与改句那句好?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生讨论)

生:原句好。例如“苏醒”运用拟人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地春回,万物复苏。“苏醒”一词生动形象。

生:“萌发”这个词写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师:“草木萌发”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的——

生:“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生:“融化”比“都化了”好“融化”表现了一个冰雪逐渐消融的过程。

生:“次第”用得好。“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

师:正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红的像火„„”

生:(齐)“白的像雪,粉的像霞。”

师:“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生:“翩然”写出了燕子轻快敏捷的身姿,比“回来了”生动。

师:“次第”、“翩然”这些词都比较典雅,更有表现力。

师:通过品味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形象的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请同学们自己朗读1、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生动形象的语句,分析分析,一会儿与同学们交流。

(生勾画、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写得生动,“孕育”运用拟人,赋予了植物以人的特征。

生:我认为“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写得生动,“销声匿迹”生动形象。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很生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让大自然也有了人的感情。

师: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请同学们又最快的速度读熟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说明文的朗读也需要有声有色。下面我就给大家示范背一下。(多媒体展示四季美景)(师配乐背诵)

师: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五、总结交流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又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呢?请总结总结。

生:我了解了许多关于物候的知识。

生:我知道了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生:我知道了说明文也可以写得生动形象。

生:我了解了科学小品的一些知识。

师:我们如何阅读科学小品呢?

生:要品味语言。

生:先要了解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师:请大家看屏幕:阅读科学小品的一般方法:了解说明内容;理清层次结构;研究说明方法;品味生动语言;总结阅读所得。

六、结语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个细心人,做个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才会听懂它的倾诉,这样我们人,才能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称为自然家族的合格成员。

师:最后,让我们在和谐、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二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向阳中学

徐庆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言是我们人类重要的沟通工具,五彩缤纷的大自然难道也有语言吗?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可见,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研究大自然的语言,探讨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

二、基础知识检查

1、读准字音:

衰草连天

连翘

差异

观测

播种

落叶

2、多音字:

三、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感兴趣的地方用笔圈划出来。

四、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1:本文是一篇介绍物侯学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侯变化说起,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并且自然的引出什么是物侯和物侯学,并以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物侯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交待了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从而说明了物侯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五、小组合作质疑探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同学2: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什么是物侯和物侯学?

同学3: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3、物侯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同学4: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同学5: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同学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是次要的,高下的差异又比经度次要,古今的差异影响最小。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说到时间方面,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所以顺序不可调换。

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同学7:研究物候学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选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促进山区农业发展。

7、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同学8:从整体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逻辑顺序。因为文章的思路是先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说起,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紧接着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在此基础之同着重介绍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最后点出物候观测的意义。这一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抽象的顺序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8、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同学9: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作者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都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存在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9、你能否举例说明本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呢?

同学10:本文的语言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平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这篇课文的说明语言在准确之外力求生动、典雅。文章第一、二小节多用描写的笔法,拟人的修辞写大地“苏醒”,燕子“翩然归来”,杏花“传语”,布谷鸟“唱歌”,使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第二小节开头“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莺飞”两组词,一词两字,极概括、雅致,文气扑面。

六、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有没有疑问的了,可以互相补充,教师点拨答疑。

七、拓展知识空间,巧妙链接生活。

1、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家乡的四季变化。

2、用生动的说明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3、汇报小组所观测的物候记录。

八、请同学们介绍你们所搜集到的材料

1、有关的农业谚语。耳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蝉晴叫,晚蚯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了。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退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关的物候现象。

九、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老师特别想听听同学们是怎么看待大自然的?

同学11:我们要珍爱大自然,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珍惜一草一木,使我们能在一个清新幽雅的良好环境中得以生存。

同学12: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人类一定要善待自然,珍惜自然环境,不然,大自然就会严厉地惩罚我们!

同学13:海啸、洪水、沙尘暴等严重的威胁着我们人类,如果我们人类再不警醒,那么我们人类将要吃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十、教师总结本课

本文介绍了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形象、典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愿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大自然,解读大自然并珍爱大自然,那么,你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宣布下课)

第三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

单位:宁安市马河乡中心小学 执教:丁春颖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9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本课是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第一篇。本课体栽是诗歌,以活泼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介绍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地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开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教师去做的主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如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分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有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

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主题

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第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生:电闪雷鸣,告诉我们要下雨了。生:公鸡在打鸣,告诉人们要早起。生:小河流水,是春天来了。生:鸟语花香,多美丽的热带雨林呀!

(注:出示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公鸡打鸣、小河流水,鸟语花香的森林,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人类的语言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单元观察与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教师能使有多媒体在导入中激起学生的士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与课外的联系,引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生词。

1、自由读课文,圈了生字所在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与同桌说一说哪个词语不懂。(课件考生字)生:学生之前互考生字。课年考生字,生:略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认读生字。

点评:让学生说一说不懂的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3、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生:略

(点评:初读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独立识字的情况,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细读理解。

你们说得真棒,看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样子,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多的惊喜。

(一)读中探法

1、动笔给诗歌分小节。

2、谁来读第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 生:全体学生闭上眼睛。

师:(板书:生:白云、小蚂蚁。)睁开眼睛你们看到了什么?

(点评:教师先在黑板板书小动物白云和上蚂蚁,再一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之里,这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3、请同学们自读第2、3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生:略

板书:晴

4、睛天你们的心情如何?雨天你们心情又如怎样呢? 生:睛天心情高兴。生:雨天心情沉闷。生:雨天心情不高兴。5、2、3小节中,选择自已喜欢的一小节,同桌之间进行比赛。生:学生同桌比赛读。

(点评:教师让学生体会睛天的心情和雨天的心情,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了朗读练习与指导。

6.总结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用自怎样的心情读。

(3)有感情朗读比赛。

过渡:天气可以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语言。还有谁会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语言呢?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对于名家笱篇诗文等先累起来再说。日反再来“反刍”。对《大自的语言》这样一篇琅琅上口的诗歌,不用“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只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的语言现象,给出学习方法,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扶”学4、5小节。

用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自学4、5小节。

1、学生自学4、5小学(师巡视)

2、生汇报

生:蝌蚪来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板书:蝌蚪----春天)

生:大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板书:大雁----秋天)

3、选择自已喜欢的小节练读。

生:学生练习读文。

4、赛读。

生:学生读后教师与同学们互评。

过渡:动物也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大自然的语言。这不是最奇妙的。请同学们小组学习6、7、8小节,把不会的问题提出来。

(三)小组学习6、7、8小学。

1、小组学习6、7、8小节(学生按总结的学法学习这三个小节)

2、汇报

生:树庄可以告诉我们大年的年龄。(板书:年龄

生:鱼鳞也可以告诉我们鱼的年龄。

板书:鱼鳞

――――

生:“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板书:――汪洋

3、教师讲解出示图片并讲解什么是“三叶虫”化石。(课件出示)

5、指导朗读。

(点评: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一教学环节我给予学生充的学习时间。但对于用“三叶虫”化石来推测鱼龄和史前地质是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这此利用多媒体来帮

助学生理解,也为后面理解大自的语言为什么妙不可言打下基础。

(四)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最后一节。

读了这最后一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

(点评: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除课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语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妙不可言)

2、你能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也写一两小节吗?(回家去先观察,等有所发现后再写也行)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教师能抛弃烦琐的讲解分析,把课堂上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语文课真正变成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场所。同时也引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的兴趣,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总结: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语言呀!希望勤于思考的你们课后能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对于名家名篇诗文等先累起来再说。日反再来“反刍”。对《大自的语言》这样一篇常识性诗歌,读起来又琅琅上口的诗歌,不用“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只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的语言现象,给出学习方法,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蕴,读懂妙不可言的大自然之语,通过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在自然语言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练习,后又进行朗读指导,并且,学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儿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写作形式,抓住这个切入点,指导学生仿写儿歌。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第四篇:大自然的语言——李亚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徐杨初级中学

李亚媛

[说明性点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以生动、优美、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被编进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初二上册。让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寻求真理的同时,领略四季风光的旖旎秀美,获得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它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生活视野,较之一般的说明文更易于令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表演法、讨论归纳法、练习法,来调动其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一、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科学知识。

二、积累词语。

三、学习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词游戏:请一名同学上台,教师出示词语给这名学生看,令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根据表演猜出正确词语。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让我们明白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肯定会闹出不少笑话,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列宁曾经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大自然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其实也会通过很多方式来给我们传递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看看文章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本文体裁。

(二)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出示下列词语,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并解释。

次第 翩然 孕育 萌发 连翘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三)通读全文,讨论下列问题 : 1.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应怎样理解? 2.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改好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

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2.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3.课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四)再通读全文。形成学习小组,进一步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

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进一步提问]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作者在谈到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用什么句子引出?这四点可以互换位置吗?它们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安排的?用哪些词语来表明这种关系? [讨论后归纳] 用设问句引出。四点因素不可互换位置,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五)小结本课所学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对物候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也明白了物候学研究对农业的重要意义。下课后,希望同学们活学活用,处处留心,每人收集几条农谚,说说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师提问,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加深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二)研讨课文的写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启发,最后归纳]

1、层次清晰、富有条理,课文第一部分首先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接着说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然后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种条理。其后第二部分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把四个因素按影响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既是之前内容的深入,又是后文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物候观测的多方面的意义,通过加强物候观测来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有条不紊,次序井然,使读者便于理解。

2、大量使用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比如:作者在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了1962年春未根据物候观测资料改变播种日期,结果使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例子。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这些举例,使读者便于充分理解。而且课文在举例时往往综合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又兼用比较,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这就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3、优美、典雅、生动的语言

作者为了激起我们的阅读及探究兴趣,在开篇对物候现象作了富有诗意的描写,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作者对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物候现象进行了描写,大地“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生动,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很自然地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燕子“翩然归来”写出了轻松、活泼的动态,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其回家的感情;

黄叶“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具体、生动,仿佛彩色电影的特写镜头;

布谷鸟催促农民耕作的叫声“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新鲜、生动。

(三)课堂交流:学生把课前所收集农谚进行交流,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进一步拓展思维,增长才干。例如: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仿照一、二段,写一段景物描写的话,150字左右,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学生朗读所写片断,教师选取精彩语段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是我在学校赛教活动中的一篇优秀设计及示范课。因为本课语言生动、形象、典雅,说理浅显易懂,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把问题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再适当引导,从而使得当堂课获得了见极大的成功!还记得当时上课时学生热烈讨论、探究学习的场面,感染了一些教师也参与其中,我深深意识到,充分把课堂教给学生带来的效果是令人惊喜的,今后还应多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对于第二课时的设计,我觉得还可以更好改进,要是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后能多查找相关资料制成课件,图文并茂,那就更直观了,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刷子李教学实录

《刷子李》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短片,内容为央视“挑战群英会”栏目“变脸”和民间奇人绝活展示“嘴上功夫”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刷子李》,作者冯骥才。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珍珠鸟》,有人称赞他有“女娲之手”,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一番。

投影:擅长(shàn)吃荤(hūn)绰号(chuò)难堪(kān)褒贬(bāo)发蔫(niān)

生读,选词造句。

师: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真思考,这是什么样的码头呢?(投影:这是个的码头)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也是响当当、当当响,带我们进入了天津码头。好,谁能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1:适者生存的码头,“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生2:人才济济的码头,有泥人张、风筝吴、刻砖刘,也有刷子李。

生3:是硬碰硬的码头,“硬”指手上的绝活。

生4:是一个有绝活才有地位的码头。

师:在这样一个码头,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码头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投影:朗读课文其他语段,并给这个故事拟个标题。

师提示:会读书如甘草,不会读,则如干草。

生读课文。

师提示:文中肯定有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很深,可以根据这些来拟标题。

生:《绝活的故事》,刷子李他会刷墙,但是一点儿都不把白浆掉到身上,这一点很绝,让我印象深刻。师:意思是他刷墙的时候,身上不沾一个点儿,是吗?

生:是的。

师:那你怎么看出他不沾一个点儿呢?他的服饰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因为他身上穿着黑衣服黑裤子和黑鞋子,所以只要白浆一沾到他身上,立刻就可以看出来。师:一袭黑衣刷白墙,也不脏一个点,是吗?那一般的师傅呢?

生:肯定是身上有白点吧。

师:来验证一下,老师收集了一张图片。

(投影:身上都是白点的刷浆师傅。)

师:这就是刷墙师傅,你看,且不论其它吧,就看他那身衣服,太有职业特点了。好好,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绝就绝在黑衣刷白墙,是吧?

生点头示意。

生:《黑衣白点》。

师:《黑衣白点》,你的提法很有对比性啊,好!

生:《都是白点惹的祸》。

师:《都是白点惹的祸》,好像是一首歌吧,《都是月亮惹的祸》,这位同学特幽默,怎么说?

生:因为曹小三和刷子李有一个误会。

师:误会?具体说说。

生:就是曹小三看见刷子李裤子上的白点认为是白粉浆。

师:开始误认为有白点,事实上不是个白点,白点引起的误会。还有没有?

生:我拟的标题是《平凡造就不凡》。

师:《平凡造就不凡》?请你说说。

生:因为我读了文章以后了解到,刷子李他是个平凡的人但是有真功夫。

师: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平凡造就非凡的故事。

生:我拟的标题是《真假难辨》。

师:《真假难辨》,怎么说?

生:因为曹小三看到的白点不是真的,而且里面的衬裤露出来了。

师:一个小洞是吗?是不是意味假白点真本事?

生:是的。

师:刚才通过一题畅谈了初访刷子李的感受,大家都说得很真切。老师对这个《黑衣白点》印象特深刻。其实啊,老师发现文中几个带“然”的词很特别,大家来看看,请大家找出带“然”的词。

生思考。

生:果然、居然、竟然……

师:哎,停。“果然”怎么说?你能把整个句子念一下吗?

生:果然一身黑衣黑裤。

师:为什么这里用“果然”呢?

生:之前,他是有规矩的,刷墙时沾上白点不给钱,不,是不要钱,所以曹小三很惊讶。

师:很惊讶,“果然”这个词……我说,听说这位同学很聪明,今天一看,果然很聪明。你看,“果然”这个词怎么理解呢?先请坐下。

生:这里的“果然”与传说的相照应。传说他有个规矩,刷浆时穿一身黑衣。

师:文中还有一个词,说他刷浆时,怎么样?

生:必然一身黑衣。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用的哪个词?

生:必穿一身黑。

师:必穿一身黑,果然黑衣服,黑衣证实了,白点究竟怎样呢?

生:还有第七自然段的“居然”,居然两一个芝麻大小的白粉点也没有发现。

师:不见一个白粉点,好意外啊。好,继续来看。

生:还有第六自然段的“悠然”。

师:好,“悠然”是跟情境有关还是跟什么有关,你把整个句子念念看。

生:“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师:这是写什么呢?是不是写黑衣白点?写的是什么?

生:不是,与人物有关。

师:对,是与人物有关的,是吗?哪位同学再来补充啊?

生:第九自然段的“忽然”。

师:怎么说?

生: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师:“忽然朝他说话。”嘿,那证明曹小三有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啊?

生:没有。

师:还有一个发现,在哪里?

生:第八自然段的“竟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师:说的是“果然”一袭黑,“居然”未见一个白点,“竟然”出现白点,又“忽然”揭开白点的秘密。你看,这几个“然”,就这样把情节串起来了。想起作者自己说过,好故事要讲究情节曲折变化,这样写在情节上有什么效果呢?

生:使故事一波三折,更有韵味。

师:一波三折,小小白点,作者作了大量铺垫,曹小三的心里也是起起伏伏。到底怎样起起伏伏?还是来听小三自己来说《黑衣白点》的故事。那么下面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复述一下《黑衣白点》的故事,里面要用到“我”,说说“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当然要用上刚才我们找出的情节关键词,四个“然”。请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请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生合作,练习复述。

师:这位同学,介绍一下,此时你叫什么?

生:我叫许磊(音)。(生笑)

师:错,叫……

生:(醒悟)叫曹小三。

师:你的师傅是……

生:刷子李。

师:那么开始介绍吧。

生:我的师傅,那叫一个字,“绝”。他的名号在码头上,可是响当当,当当响。告诉你们吧,我的师傅就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刷子李。他身穿一套黑衣,手拿白粉刷子,刷一间屋子不留一个白点,真是太神奇了。别人都不相信,起先我也不太相信,可是最终还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话说学艺头一天,我跟着师傅去刷浆,心里暗想着,今天,我可要睁大眼睛好好瞧一瞧。只见师傅打开包袱,果然是一身黑衣黑裤,那感觉——帅呆了!师傅刷浆那个手艺没得说,不过,你也知道这个白点最引起我的注意。当师傅刷完墙休息的时候,我故意上前献殷勤,仔细彻底搜索一遍,在师傅身上一个白点也没有发现,当师傅刷完最后一面墙时,竟然出现了一个白点。我当时都蒙了,完了,露馅了。我当时心里特别复杂,既不敢说,又不敢看,可是忍不住还要扫上一眼。这个时候,师傅忽然对我说话了:“小三,再仔细瞧瞧吧。”“哎,不是一个白点吗?怎么会变成一个小洞呢?”我的眼都快看直了,整个人傻呆呆的。“好好学本事吧!”师傅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看来只有真本事才有天下名啊。听了师傅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样,也跟我一样,听傻眼了吧?就跟我师傅一样,好好学本事吧。(掌声)

师:刷子李真不错,他的徒弟就是不一样啊。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地精彩复述,既串联起了四个“然”字的情节关键词,而且他化用了名言,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文言色彩的词,真是响当当的。那么听小三讲《黑衣白点》的故事,我们也明白了“一袭黑衣衬奇绝,一个白点显奇绝”。除此之外,你们觉得刷子李还有什么特别“绝”的地方吗?

生:我觉得他能够看透别人的心思,从“刷子李突然朝他说话”看出,这是曹小三没有预料到的,刷子李对他说了,他可以看出别人的心思。

师:姜还是老的辣,是吗?

生:嗯。

生:书上这个地方说刷子李是“悠然”地刷来刷去。

师:“悠然”,什么叫“悠然”?给我们解释一下,用“悠”组个词。

生:悠闲。

师:我想请问这位同学,当时刷子李刷的可是屋顶,这是一件能让人悠然得起来的活吗?如果你在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太难刷了,手要动过来动过去,非常难受的。

师:很脏是吗?又很累,套用一句广告语就是……

生(异口同声):腰酸背痛腿抽筋。

师:这么异口同声地说呀,看来,这确实是一份挺累的活。你看刷子李刷得是那么悠闲,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刷子李得那份悠然。同学们把这些句子配上悠然的动作读一读,感受感受刷子李的那份惬意。生:“悠然地摆来,悠然摆去……”

生:“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我找到的是文中的一句话。“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哪个词语?

生:天衣无缝。

师:一个比喻。

生:像一个打开得雪白得屏障。

师:屏障,给人特别的美感。这样文章读下去,刷子李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渐渐地丰满起来。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刷子李?

生:我觉得刷子李是一个严于律己而且身怀绝技的人。

师:严于律己,怎么说?

生: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衣,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而且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有身上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

师:自立规矩,严于律己。

生:刷子李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

师:享受工作,悠然刷浆,是吗?请坐。

生:是个十分自信的人。

师:自信?

生: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有身上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

师:跟刚才说的一样,自信就是一种魅力,好。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从“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中的“绝”字可以看出来。

师:一个“绝”字看出技艺高超,是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技艺娴熟的人,从“悠然”中看出。

师:“悠然”不仅可以看出他享受工作的情怀,还可以看出那份娴熟的技艺。

生:我还认为他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

师:哦,总而言之,他是俗世中的一个奇人。我刚刚想起一句话。“你如果离去了,还有人念起你的名字,那一定是你将春风留在这个世界上。”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感受到怎样的芬芳呢?下面让我们以合作完成一首小诗的形式,来写写刷子李的“芬芳”。老师建议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你眼中的刷子李的形象,也可以用上“于是,我明白(读懂了)”这样的句式来写。

生写作。

生:你是一滴雨,滋润了我的心田;你是一朵浪花,激荡了我的心海;你是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胸膛。你使我们明白了,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凡的土壤也可以开出艳丽的花。

师:平凡的土壤也可以开出艳丽的花!

生:你的技艺是你练出来的,你的路是你闯出来的,白墙是你刷出来的。(众笑)你平凡,你自信,你乐观,从你身上我明白了平凡也可以创造奇迹。

师:平凡中见奇迹,好,再来。

生:你用你手中的刷子刷出一片平坦,你用你手中的刷子刷出一番享受。从你身上我明白了,只有把工作当成享受才会有快乐的人生。

师:好,享受工作,快乐人生。

生:于是我们明白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于是我们明白了享受工作可以创造奇迹;于是我们明白了小小的刷子可以刷出神奇;于是我们明白了唯有真本事才能赢真名。

师:小小刷子可以刷出一片神奇。同学们,你们手中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刷子,同样可以像刷子李一样刷出一片神奇的天地。后边的同学呢?

生:你是一粒普通的沙,却早已磨成一颗滋润的珍珠;你是一棵普通的树,却撒下一片浓荫;你是一支平凡的蜡烛,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于是我们明白了执着梦想,创造奇迹。

师:执着梦想,创造奇迹!

生:这篇文章是天津味,我想用天津快板来说。

师:天津快板,好,你试试看。

生:竹板这么一敲呀,这别的咱不说,咱就夸夸这刷子李,怎样显神奇。这天津码头,那是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有那稀罕的活神仙。就说这刷子李,个个都人称奇,他一身黑衣刷白浆,不留一个点,真是很稀奇。我们都要学习那,刷子李的真本事,各行各业显神奇。(掌声)

师:真是……神奇,津味十足。老师也写了一首诗。

投影:你从芸芸众生中走来,朴实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一袭黑衣,诠释了铮铮诺言;一手绝活,演绎了永世精彩;一番教诲,书写了人生传奇!于是我们明白了,享受平凡生活,可以演绎精彩人生!(掌声)师:你看,在我们心中,刷子李成了一本厚厚的人生之书,在作者冯骥才的眼中,他还是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他在《俗世奇人》中写到:“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投影)用笔来记录和解读当时的民俗文化。在他笔下,技艺超绝的泥人张向我们走来;《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向我们走来;那凭一根鞭子闯天下的傻二向我们走来;《三寸金莲》中那坎坷一生的裹足女向我们走来。(配合投影)

这一副副精雕细刻的民俗画沉淀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记忆。作者成了民间文化的守望者,他说,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国家的根。同学们让我们在感受刷子李人生魅力的时候,也把他们作为一道道亮丽的民族风景线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今天的作业是,推荐阅读:《俗世奇人》、《神鞭》、《三寸金莲》等民俗系列小说。也可以阅读载于《文摘报》上的《刷子李》,说说你的看法。

下载《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李道明(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刷子李》教学实录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3课 刷子李(略读课文)教学实录 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生接) 刷子李是一位手艺人的绰号,通过这个绰号你......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声音》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听到了很多美妙的声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 场特殊的音乐会吧!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大自然的声音 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余映潮先生“板块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通过浅显、优美的文字,使学生......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洪小淇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诗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引导学生结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09-10-17 21:35:09 阅读1379 评论5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识记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