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样例5)

时间:2019-05-15 08:0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第一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加丰小学 王阿丽

一、教学成功之处

本堂课是全校进行教学活动中的第一节公开课。课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十分轻松,活跃,教学效果比较好。在课文的导入中,我用了讲神话故事的方法引入课文,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学生字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夺红旗”的竞赛策略,学生由开始不举手回答问题,到后来全班争着举手发言,把课堂气氛推入了高潮阶段。师生互动十分到位,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读,认,写生字词,让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完成自己的学习目的。本堂课,在本人近段时间上的新课中,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二、教学不足之处:

1.由于上公开课次数较少,上课较紧张,出现一些小的漏洞,如:板书不及时,点拨学生欠准确到位等。

2、关于生字词的含义,理解及字形分析,对比上引导的力度不够。

3、对于生字书写中的笔顺,笔画,指导欠细致。

三、补救措施

1、多参加一些公开课形式的赛课活动,把自己的胆子练大起来。

2、在教学生字词中多侧重一些形、声、义的教学。

第二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按类型有效积累词语,并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课题为突破点,对文本(内容和体裁)进行了整体把握。

然后教给学生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借助文本,展开想象,将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引领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找到最让你感到“神奇”之处,进行品读感悟。在学生描绘一幅又一幅画面之时,老师适机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感受盘古的伟大人格。当然,中间不乏抓重点词句(“猛劈猛凿”“精疲力竭”、“微笑”)进行品读,抓对仗句感悟文本语言的特点,通过朗读感悟世间万物的美好,通过想象给文本补白感受盘古化生万物的神奇。此时让学生练笔达标:“盘古,我想对你说……”,故事中那神奇的一幕幕还在学生眼前浮现,盘古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已刻在学生心中,学生情动而辞发,写下了自己与文本对话后最真切的感受。

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后,我引导学生探究神化故事的特点,出示相关资料链接,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的寄托,也揭示了他们所赞赏和敬仰的民族精神,巧妙的突破了又一教学重点。

最后,我以总结阅读神话的读书方法结束课堂,引领学生在课后运用这一方法阅读更多了神化故事,使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的扩大了语文教学的外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纵观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节奏调控适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效果较好。但是,老师的设计、措辞上或多或少还有些不当之处。如:“神话故事是假的”就不如说成“神话故事是虚构的”,还有借助文本,展开想象,将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么诗意的语言是否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其真谛。

教学永无止境,我将不懈探索。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2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 巨人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3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

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4

一、借助文本,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开始,我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讲清是什么人、什么事……教师不因问题的简单而忽略了某些细节,提醒学生注意口头表达的完整性、顺序性,可以感受到教师注重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落实语文素养培养的理念。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我为本课所列的重点是:了解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因此我以“盘古是个( )的神。”这样一个口头填空贯穿于理解文章的始末。围绕着这个问题,这个重点,引导学生逐段读文,并适时地出示以上的填空题,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反复地重现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在口头练习中,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的人物形象。

三、结合想象指导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先出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盘古以他的神力开天辟地,以他的身躯化身万物”作为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句话,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身万物的精彩章节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讲读,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育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于想象,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我示范朗读,读完以后告诉学生,老师能读出盘古力大无穷的气势,是因为一边读一边在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我认为教师的这一举措,正是在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身万物”这一段后,教师设计的一个想象口答题“头发变成了( ),骨骼变成了( ),牙齿变成了( )。”不但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四、挖掘文本内涵,回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本课非常出色地体现了这一目标。

在对词语的理解中,我把每个词都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如“巍峨”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偏旁来体会词义,并联系以前课文中“巍峨”形容的主体是山或者建筑物,现在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可见盘古有多么的高大;理解“精疲力竭”时,问:看到“精疲力竭”,你想到了哪个词?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精疲力尽”。前一个词的理解,是把形容主体进行比较来理解词义,同时理解文本意义,后者是从字面上比较理解词义。

《开天辟地》一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完,我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生,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5

借练习学课文

——《开天辟地》授后小记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八个词语: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基于这一发现,我决定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同时我决定就将这八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板书,使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上完课后细细总结一下,这样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以下的一些优势:

1、节省了重复教学的时间。

课文的教学如果不与这些词语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教学练习的时候,学生还是要花时间去温习课文的内容,并理解词语,从而进行记忆和背诵。这样一结合,就不必再花时间去进行讲解。

2、词句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目的。

八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文中有相关

的语句描述了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就更为形象,更为深刻。

比如“昏天黑地”一词,文中相对应的句子是: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四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再如“大刀阔斧”一词,文中句子是: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这样,结合文中语句,通过朗读、感悟、想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自然会更形象更深刻。理解深刻了,记忆及背诵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明显提高。

3、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由于这八个词语不仅是文章的关键词语,而且它们的排列按先后顺序,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借助这样的板书,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语,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记忆及背诵词语。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6

《开天辟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出世间万物。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字、词、句推敲,语段理解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之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因此,在本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主要采用了“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直观辅助,体会感悟”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对话文本,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和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开始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读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能巧妙地运用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这样做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组织的功夫的。这样做也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了神话的本质,并相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要为人民造福的道理。又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一使劲”、“咔嚓”、“‘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词语体会盘古的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句话“轻的一半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7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课题的引出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我先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让孩子们猜出孙悟空、哪吒、葫芦娃这些神话人物,在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马上引出了课题,激发了他们对新的神话人物——盘古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抓住重点 ,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劈”这两个词语,与“拿”“砍”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这两个字更准确地写出了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与决心。并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恰到好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所妙之处。我还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勇敢、坚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 )变成了( )。”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容量太大,上课的节奏有些快。整堂课先是导入新课,接着是检查字词的预习,再就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最后学习课文的1—5自然段,几乎一节课学完了整篇课文,知识容量很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有点赶时间,少了给孩子们品读、“消化”的时间。

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有示范,有激情导语,学生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齐读、引读、指名读。如果读的形式再多一些,学生的兴致可能会更高。还有我却忽视了让学生边读边想,没有很好地将语言文字与画面想象结合起来。如果当时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有了这一举措,不仅有帮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精心的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份收获会使我更加充满信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课题的引出比较简洁明快,通过交流神话故事资料,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接着话锋一转,今天学其中一则,马上引出了课题,然后通过读题的训练,读词的指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读课文要有感情,读题和读词同样要有感觉。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如教学: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讲解对偶句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写对偶句。这样就能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也是新课标的理念。

3、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这种先理解后表达的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指导。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些段落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等读书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这个以至于问他们:盘古他顶天立地站了这么久,脚痛了,脖子酸了,他快倒下了,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6至8自然段时也不够到位。因为在教学设计时,指导背诵的链接不是很强,加上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也不够充分。因此造成有一部分学生背诵出现困难,所以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这方面的历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9

课文《开天辟地》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歌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在备这篇课文时,我也将整个单元的其余两篇课文和练习四的“读读背背”一起看了一下,这时发现在练习四的读读背背中,刚好有八个成语是和这篇课文有关的,于是,在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的6个成语,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教学的效果还是可行的。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归纳盘古高尚的品格。知道他面对开天辟地的壮举,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课文的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是重点,也就是盘古化生出世间万物这部分,同时课后还要求背诵这部分。于是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地进行有感情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这部分中,一些描写盘古的词语也非常精彩,如“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这些词体现了盘古伟大的心灵,他面对死亡是那么地坦然,那么地无畏。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感悟,学生体会到了盘古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在课文中,还应用了一些描写非常优美的词语,如“轰隆的雷霆”、“光芒万丈的太阳”、“皎洁明媚的月亮”、“流淌的血液”、“奔腾的江河”、“纵横交错的大道”、“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等等。这些词语形象生动,恰当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

在学完课文后,我照例让学生提自己学完课文后的疑问,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课外阅读上说天地是分开的,可课文上又说是盘古分开的,到底是谁分开的呀?为什么人们要编这样的神话故事呀?我告诉学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的神灵,也各自都相信自己所崇拜的神仙是法力无比的,国外的人们相信神耶和华是力大无穷的开天辟地者,而我们中华民族则相信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本来课文讲的就是神话,没有完全的科学推断,只是传说而已。

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学生在发言时,语句不流利。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训练,学会摘抄,积累知识。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0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课文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显得十分生动精彩。

本课教学我以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为出发点,多方面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抓语言,细品读,领略神话语言的精妙为基本教学策略,引领孩子们在神话的王国自由飞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八个词语: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化生万物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基于这一发现,我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因此我以“盘古是个xx的神。”这样一个口头填空贯穿于理解文章的始末。围绕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学文,并适时地出示以上的填空题,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反复地重现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在口头练习中,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的人物形象。

三、结合想象指导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先让学生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作为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句话,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生万物的精彩片断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讲读,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育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于想象,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我示范朗读,读完以后告诉学生,老师能读出盘古力大无穷的气势,是因为一边读一边在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我利用这一举措,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生万物”这一段后,我设计的一个想象口答题“盘古的xx变成了xx。”不但激发了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四、“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

(1)在讲“顶天立地”这一段时,通过教师的引读,抓住重点词语“一万八千年”“跟着长高”等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盘古的意志坚定。

(2)在教学“盘古的身躯化生万物”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填空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xx变成了xx”做了知识的铺垫。

五、挖掘文本内涵,回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本课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习中,我给学生列出了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

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

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并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学生找到了第二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学生从“猛劈猛凿”这个词感受大盘古力大无穷,男同学甚至是边读边做动作,以此加深对“力大无穷”地理解。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开始很认真地进行默读,一会就动笔画了起来,请了一位平时不怎么爱举手的同学在小黑板上画中心句。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画中心句还是信手拈来。全班交流,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

大概是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读来兴致盎然,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汗毛变成了满天的繁星”……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古文版的这一段内容,学生更加读得摇头晃脑。我相机考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小家伙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很形象。

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

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2

《开天辟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的语言优美,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神话本身的浪漫色彩非常吸引学生。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的备课中,我把课文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并把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重点在把课文读通读顺。难点在指导学生写生字,生字的教学不能走过堂,我想着让学生自主发现字的结构、容易错的地方、写字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分开自然段读课文,认真听并且能评价同学的读书情况,这样就能在课堂上把课文读通读顺把本节课重点解决。四年级的生字教学不能放松,生字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觉得难写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书写。这样的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难写的生字,自己去写去记,完成生字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精读精讲,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意志坚定、向往光明;开天辟地后身躯化作世间万物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引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开辟天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创造新世界的决心。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句课文中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抓住“冉冉上升”、“慢慢下沉”三组反义词,体会这样用词的好处。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深入体会应该能解决学生理解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盘古的无私奉献,备课时设计一系列的图片,通过欣赏插图,感受世界的美丽,从而体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难点就是背诵指定的课文内容,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训练有了一定的背诵能力,但如果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课文的学习时能把指定的内容基本背诵下来那就更省时高效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设计一个有图片提示和填空练习相结合的环节,有形象的图片提示,背诵的难度就减低了,相信学生能很快把指定内容背下来。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3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小说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篇文章一共有8个段落,到处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风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清晰,使得故事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体化生世间万物,生动传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的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为是神话故事,所以学生的人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语言结构整齐,有节奏,通过大屏幕出示填空,让生自己去找答案。结果一目了然,学生情绪正好上来了,在这个时候加强阅读训练及背诵,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最后出示的一张盘古身体化生图,让学生来说,又一次的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人物的形象更加全面。

因为最后一部分6-8段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因为课堂上的练习,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只需要把各个部分衔接上就可以了,所以背诵起来也不会很困难。

但在课后的练习上发现对于在各个环节中表现出的特点,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需要我再强调,加强训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4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教学效果(思效)。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读中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边读书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得巧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让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妙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以品味,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同时对描写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认知。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

(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处(思失)。

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

4、改进措施(思改)。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盘古开天辟地》为我们讲述了创世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和经过,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赞颂了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了解神话传说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深刻。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作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三、不足之处

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了解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接着初读课文6—9自然段,整体感知盘古怎么撑天的。然后交流分享读书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最后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5

在《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盘古这个“大神”在学生心里神奇地站起来呢?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讲讲故事,还孩子们一个“神”

开课伊始,抓住神话口耳相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实现了对当下课堂的颠覆和重构。而讲故事的同学,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书面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语言的魅力、神话故事的魅力、听故事、讲故事何尝不是课堂的一种享受?

2、读读文本 感受神奇

首先,在“开辟天地”这一部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字词句中感受盘古的神力。“咔嚓一声”和“猛劈猛凿”两个词的着力引导,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盘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盘古“顶天立地”这一部分则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让学生用双手演示天和地的变化来直观感受盘古长高的神奇过程;在“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等具体语境的导读中,盘古的身高以数字化的形式清晰呈现,学生接口读的过程,就是盘古的形象在他们心里长高的过程;直至最后“巍峨”的出现,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盘古“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形象。这样的教学,力图体现盘古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

接着,在“化身万物”处,教学中我首先以画面给学生的感观强烈的冲击,这部分的内容,重在“变”,因“变”而神奇。如何导好这个“变”?先看变什么——记忆文中的优美词句;再看怎么变——由此,引发对神话故事想象的思考: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是最上乘的想象。

最后,设计友情卡环节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盘古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孩子内心。

第三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基于这一发现,我决定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同时我决定就将这八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板书,使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八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文中有相关的语句描述了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就更为形象,更为深刻。

比如“昏天黑地”一词,文中相对应的句子是: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四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再如“大刀阔斧”一词,文中句子是: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这样,结合文中语句,通过朗读、感悟、想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自然会更形象更深刻。理解深刻了,记忆及背诵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明显提高。

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由于这八个词语不仅是文章的关键词语,而且它们的排列按先后顺序,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借助这样的板书,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语,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记忆及背诵词语。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比较感人的一个故事,课文讲的是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取火种而不惜遭受宙斯的惩罚。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我设计了一些教学细节,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对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自主是学习内核,感悟是个性化阅读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优秀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曾经听过窦桂梅老师说过,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有大语文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激起他们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想这样才能体现“大语文观”。因此,在课文的最后,我向同学们推荐了《希腊神话》,并讲了其中著名的特洛伊战争。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课本只是一种媒介、一座桥梁,教师就是要通过这种媒介、这座桥梁向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一路花香》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无损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于是和挑水工之间有了一段对话,从而告诉我们:每一件物品、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自卑,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特点,就能发挥作用。在教学时我主要是抓住破水罐和挑水工的对话体会文中所出现的角色的心理活动,围绕破水罐的心情变化展开教学,并把这一感情变化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课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安排比较好的是抓住了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更好地理解课文。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我在上课一开始就从“理想”入手,引出说勤奋。接着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观点?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疏通完这些后,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

《维生素C的故事》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这2点我都做得不是很好,如何突破难点是今后我要努力的。第一课时我学完第12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是以让学生看维生素C导入第二课时的。但维生素C只是空摆设,起不了作用,有时看似花俏的东西,却是不可取的。如果换成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更好些,可以直接过渡到默读3——6自然段,找出写哥伦布情感变化的词语。导入课题是非常关键的,关系着整节课的效果。

这节课我是抓住哥伦布的情感变化:由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点头→越来越„„越来越„„→又惊又喜这条线索来理解课文的。主线是对了,但中间的过渡衔接不够自然。如:当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时,病重的船员决定怎么做?自然过渡到他为什么噙着眼泪。诸如此类,我反思后觉得我把哥伦布与船员之间的联系拖得太开了,变成抓哥伦布就只关注哥伦布,船员先别开不说,处理时太死了,不灵活。分析课文不可能独立出一部分孤零零的理解。我单独解决完哥伦布的线索,再让学生自学解决问题分析船员的表现,问题如下:1.病重的船员当时怎么对哥伦布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2.病重的船员再荒岛上靠什么维持生命的?3.病重的船员为什么能转危为安?4.“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原因是什么?我让学生分组解决问题,但我没把这几个问题与课后的问题4联系起来,这是一大败笔,问题出示失去意义。单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第2个问题就太简单了。课后问答题有时就是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重要点,充分利用课后问答题,是解决课文内容的关键。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在设计此课的教学时,我要求自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着眼于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以一句“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这样既简单又亲切的话语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教学中,我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接着,与学生共同研读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读、悟、听、说”中感受网络的神奇。最后,我又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喜欢的段落。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时的运用恰当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对学生的看法表示肯定,表示感谢并进行鼓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成了学生的合作伙伴。这节课中,我也注意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诚实和信任》教学反思 《诚实和信任》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驱车回家时,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后来双方通过电话相互解决了问题,从中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文章选取的是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以平淡的手法进行描述,语句很朴实,没有运用任何华丽的辞藻煽情的语句,但人物刻画却十分细致,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根据本课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抓细节、悟真情的方法,教学时直奔主题,点明“真情”,课文为何说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引导学生直奔中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接下来我就直接请同学们轻声读1—3节,了解那个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重点词“无人知晓”“留下字条”理解“我”是在尽量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拉。表现了“我”的诚实与负责,无意碰坏,无人知晓,却主动要求赔偿;车子遭撞,物件被损,却打电话致谢。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车主拿到了这张纸条,又会怎么想呢?如果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有什么想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红车主人的角色体验,从而缩小了学生与事中人物之间的距离,在“真实”的境界里,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乃至情感的沟通。继而让学生理解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相信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诚实,这样也更加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自然地引发出作者、学生、小红车主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珍珠鸟》教后反思

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一开始,请同学读感兴趣、印象深刻的段落,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选择性,学生拥有了对学习内容选择的权利,读自己想读的句子,谈自己想谈的体会,凸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指导朗读时,注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语言的内涵,特别是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老师提出“哪些词语读好了,小珍珠鸟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了!”在学生自己、他人的听读中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说,读的指导顺其自然,而又匠心独运,在学生扎实有效的读书中读出了文章的意、情、趣。

《九色鹿》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问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如:看着画面想一想,当时调达会怎样向九色鹿起誓,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心灵对话,才能更好感悟课文。

《雾凇》教学反思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

一、在朗读中感悟 体验雾凇的美

“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我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接着,问学生你会发出什么感叹,由己及人,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如: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渐„„最后” „„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里自由放飞。

二、探究中朗读 感悟情感美

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于是我在学完第三小节的基础上,问学生:“学到这儿,你是不是产生了疑问?”并总结成两个问题。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孩子两次带着问题默读、品味课文,除了找到了雾凇形成的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还找出相关的说明内容进一步朗读、体会,探究它的形成。这样,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自豪感就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就得到激发。这时,指导读第二小节最后一句,雾凇的壮观、作者的喜悦就读出来了。

《春联》教学反思

《春联》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在课文的精读阶段,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一、读春联,激兴趣

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教室里贴了四幅大红春联,播放了过新年的背景音乐,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说春联,重积累

语文注重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分析春联内容的时候,我首先指导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然后又指导了一幅春联“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另外的两条我组织学生自学,和同桌讨论,再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交流.实践表明,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他们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接着我开展请大家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的活动,要求学生把春联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并亲自动手连一连。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已在动手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归为已有了。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作者分别是宋代的王安石和唐代的柳宗元,两首诗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教学古诗,还是和原先一样,先预习,再以学生自学、交流自学成果为主。

一、预习还是要求孩子们尽量自己自学,按照提出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古诗预习以理解字词和诗句为主,可参考各种资料,有不能完成的可以作个记号,待全部预习完,可回过头来再思考。提出“尽量自己解决”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孩子们养成自己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学习

课堂中应该有孩子们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的火花。这两课时,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孩子们,首先交流预习情况:字词意思、诗句意思、生字笔顺、生字组词。有不明白的我进行引导、解释。最后给孩子们腾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对字词意思和串联起来的诗句意思进行消化。

在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新年的新气象有自己的理解,对江上雪景有自己的描述,总的说来比较顺利。但是少数孩子对古诗字词的理解还不够灵活,还不会瞻前顾后进行理解。

第四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整个世界”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课文 把握结构

在第二课时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是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他是用什么来开辟天地的,你能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在揭示答案的同时又指出了课文的中心句,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同时也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了解课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抓住重点 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裂开一条缝”“咔嚓”“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立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旁白: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盘古微笑着倒下了?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结合文本 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教学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方便记忆课文内容,而且由此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某个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想象,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万物。再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以此揭示盘古奉献的品质。

四、多种形式 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己读、指名读、找同学评价比读,引导学生感受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积聚多少能量,当他爆发时会怎么样,让学生最后通过齐读这种方式,将盘古的神力鲜明呈现出来。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在学生找出盘古是用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后,提出盘古如何用神力开天辟地这一问题时,忘记先让学生去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再去回答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准确找出答案,虽然随后在引导下找出了答案,但是走了弯路,课后细想才知道在上课时要细心尤其是要注意细小环节,如果一个小小的环节出错,就会影响下面的教学。

二、在教学的最后过于重视盘古奉献的品质,花费的时间较长,后面部分只能忍痛割爱了,忽视了进一步去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虽然在下一节课把这个环节作了补充,但是感觉如果能连接到一起完成效果会更好。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2

一、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一使劲”、“咔嚓”、“‘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语体会盘古的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句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想象感受盘古顶天立地,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盘古为什么含着微笑倒下了?这是怎样的微笑?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二、结合文本, 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教学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方便记忆课文内容,而且由此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某个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想象,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三、教给方法,指导背诵

课程内容学过后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平时只是一布置就了事,没什么背诵指导,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数靠机械记忆完成的。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建立记忆网络,明确背诵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2、师生互动,找出九个“变成了”来帮助记忆,启发学生学会记忆的支撑点。

3、让学生尝试背诵,发现薄弱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再次背诵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3

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下面特点:

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

凭借教材,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交流自已搜集的中国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不知不觉营造了一个神话殿堂,把学生带进角色,进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各环节做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富有创造性。

二、识字写字与读文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读中品,读中悟。

课堂上突出了识字重点,重视词语学习方法的教学。在初读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划生字,互相认读交流记字。并利用部分学生提前预习并标出疑难问题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而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学习从读中体会思考问题,互相学习学习方法。同时,针对本课特点,我将识字写字分别穿在了每一节课中,在课堂中有机地穿插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研读课文时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想进行感悟和体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体会,整体深化,延伸拓展,从了而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读中品,读中悟。把识字学词、阅读融为一个整体突出了语言训练的实践性和识字教学的综合性。

三、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环节

说对盘古的印象时,学生积极自主,各抒已见,其中一个学生谈的非常特别,他说盘古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刚醒来时很黑,但他不怕黑也不喜欢黑,所以就开天辟地才有了光明。听此我心中一阵高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神话故事中竟有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马上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不管遇到多么坏的事,多么黑暗的环境,只要我们敢于去打破,去努力,心中向着光明就一定会创造奇迹的,不光是盘古这件事,以后的人生路上所经历的都是这样。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学着创造句子,学生兴趣盎然,有说“我想到东南西北祖国各地走走,这样就能看到盘古的四肢”,有说:“我看看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这样就能看到盘古的眼睛”,还有的说:“我想站在外边让风吹一吹,这样就能感到盘古的气息”,当有个别同学说“我想到江河里去喝口水,这样就能喝到盘古的血液”“我想到江河里去洗洗澡,这样就能在盘古的血液里玩”时,大家都感觉很残忍、不恰当,于是我马上引导学生联想目前盘古血液变成的江河受到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改成了“我想将江河里的垃圾捡一捡,这样盘古的血液就会流遍全身”“我想让大家都来保护江河,这样就能使盘古为大家做更多的事”等等。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我们要遵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想说、敢说,这样才能针对其回答,将其思维引得更深,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4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天和地一直没有分开,盘古昏睡180之后开天辟地的故事。

第一课时,我围绕着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这四个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昏天黑地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的,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我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混沌一团,混沌一团的时候,可能会什么都看不见,可能会黑暗一片,用一些词来形容是怎样的黑暗,并把这个词板书在黑板上。我接着问学生,如果一直生活在这样的黑暗的过程中,没有太阳,没有光明,你会感觉怎么样?学生确切的感受到没有光明,只有黑暗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在开天辟地的过程中,我抓住了盘古左手持着右手握斧,对着黑暗一阵猛劈猛凿,让孩子们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穷。但感受到力大无穷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体会到盘古的献身精神,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在开天辟地之后,盘古是如何怎样像个柱子似的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天地重新合拢,这时我问孩子们,如果盘古没有坚持下去,可能会怎样,很多孩子说出可能会回到以前混沌黑暗的状态,可能他的所有辛苦会白费,可能他的身体依然会受到限制,躺在大鸡蛋里感觉的很不舒服等等,孩子们先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重要性,所以在经过盘古精疲力竭地撑天之后,他终有一天撑不住了,倒下了,在倒下之前,他把他的身躯换成了化成了世间万物,他身体的每个部位,如口中呼出的气发出的声音,左眼、右,眼流淌的血液,隆起的肌肉、筋脉,皮肤甚至汗水都变成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在这些变化当中,我引导他们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比如说,盘古口中呼出的气跟风和云,给人的感觉很相似,声音跟雷霆都是声音类别,左眼右眼的光芒与眼睛的明亮也有相似性。孩子们感受到,就算死了,盘古也宁愿把自己的身驱,变成有用的东西,为人类造福,让孩子们感受到盘古的伟大。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了解神话的特点,抓住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神话的这种文学体载,并引导学生们更多地去读神话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5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

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6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 巨人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7

亮相课,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是煎熬,可经历了,才发现也只有亮相课才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这次亮相课我选择了一篇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故事大意很好理解,学生对神话故事也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整节课的重点落实在了如何概括故事内容这一方法教学中,我坚信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迁移拓展也是关键,所以由这篇课文我概括了两种提炼故事的方法,一种是抓住中心句,一种是概括小标题,学生学习的很快,也会拓展到其他文章上,初步目标已达成,要想更能灵活运用,还需要日后的积累,而这节课能有效的开展,真是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非常荣幸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团体,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前后在4班、1班、7班磨了三次课,程**老师、小璐老师,王**老师、钱淑琴老师等一遍又一遍的去听我课,听完了认真的帮我点评,本来大家都很忙,可是他们都愿意花时间去听还愿意花时间去评,这种态度就已经很感动,而他们提出的意见更是让我感动,每一条都让我豁然开朗,像小璐给我提出的目标定位,很是受益,就像他说的,教师每走一步都应该知道自己设计的这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标,例如朗读词语,第一遍怎么读,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二遍要怎么读要达到什么目标,老师必须心里明白,这点真是终身受益,以后的课堂估计每走一步我也是要想好我的意图吧!还有钱淑琴他对于我整个环节的指导,去掉了繁杂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精简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去读书,是啊,学生的思考很重要,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已,的确如此,还是应该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把书本留给学生,收获满满,还有程**、王**对我ppt的建议,他们有细节上的提醒,也有专业上的指导,每磨一次课,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建议,这比我一个人摸索进步的快的多,很是感谢,另外当亮相课上完之后,大家又集体给我评课,商讨环节的恰当与否,每一个建议都那么实在,没有一丝保留,感觉团体的力量很强大,让我学到了很多!

所以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课前,那是煎熬,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中,那是享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后,那是收获!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8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小说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篇文章一共有8个段落,到处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风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清晰,使得故事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体化生世间万物,生动传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的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为是神话故事,所以学生的人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语言结构整齐,有节奏,通过大屏幕出示填空,让生自己去找答案。结果一目了然,学生情绪正好上来了,在这个时候加强阅读训练及背诵,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最后出示的一张盘古身体化生图,让学生来说,又一次的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人物的形象更加全面。

因为最后一部分6-8段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因为课堂上的练习,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只需要把各个部分衔接上就可以了,所以背诵起来也不会很困难。

但在课后的练习上发现对于在各个环节中表现出的特点,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需要我再强调,加强训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9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0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大家提出了好多问题,如:谁开辟了天地?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辟天地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

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此时,我相信大家已被盘古深深地感动了,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课文学完后,我提出一个问题,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为什么人类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让学生探讨一下,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合理的推想。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1

陶行知有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课本,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完《开天辟地》这一课,我不禁问自己:“教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什么?”上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我问:“课文讲了谁开天辟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又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了解事情的起因;读读2-7自然段,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之后,让学生找描述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概括性语言。学生找到了最后一小节,从而明白了课文的结构。我想这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这是应该要教会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抓住总结句:“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让学生读2-5自然段,去感受盘古的神力。学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先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有感情地读,在评价朗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表达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这是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

读到第5节时,盘古巍峨的形象已矗立于学生头脑之中。这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力量无穷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威猛无比的盘古。”我说:“是啊,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刚劲有力的一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我想到他撑了这么长时间,把力气都用尽了。”“我看到了一个含着微笑倒下的盘古。我想此时盘古知道天地不再合拢,就感到很欣慰。”“我看到一个有献身精神的盘古。我想他心地很善良。”我说:“是啊,英雄的刚劲有力让我们感动,英雄的柔情似水让我们感动。盘古临死的时候,把他的身躯奉献给了我们这个世界。”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盘古身躯的哪些部分化为了哪些万物?最后总结,盘古不仅以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还把他的身躯奉献,化生了世间万物。才让这世间这般美好。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表达感情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受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

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以及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但没能仿写。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2

我执教的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学中我对盘古精神的感悟步步深入,把神话的特点融入其中,品读语言的同时,不忘学生想象、表达的训练。虽然郑店街听课的老师们给予了些许肯定,综合看起来还算是顺利完成了本次教学,但课后细细揣摩,有两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足以为戒。

1、问题设计的明确性。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复习第一部分“盘古开天辟地”后,我问学生:“盘古一斧、一挥、一劈就分开了天地,你们觉得盘古怎么样?这个神话故事怎么样?”(力大无比、奇特想象等)此问题随意,不如问:“你们感受到盘古的什么?”避免追问的嫌疑。

在学生默读6——9自然段时,我问:“神话中的人物也很神奇,他们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能力,盘古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学生默读10秒后还是没有人举手,我就有点着急了:“找到一处也可以交流。”我希望在交流中他们能互相启发。马上有一个孩子发言,我顺势说:“同学们,盘古每天会长高一丈,这就是他的神奇呀!”学生们马上就找到了他能变化、变化快、站的时间长等句子谈体会了。为什么学生会在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卡壳呢?那是我在此问题设计的不明确:我既想结合神话的特点,又想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结果顾此失彼。不如直接问:“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怎么做的?”学生很快就会把他顶天、撑天等的描写找到了。一句“找到一处即可”折射出“走教案”的心理,有是“师本”观念的体现:退一步,尽管如此问题下,如果相信学生,多给10秒,20秒,孩子们也是能读懂文本的。

2、“点状”教学与“散状”教学

在学习第10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盘古的————变成了————”学生一时想象不出来,后来才陆续有几个学生发言了。这是典型的“点状”教学,当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时,不妨发挥同桌、小组的作用,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效果一定比上述好得多:学生的学习由议论文式的“点状”连接成“散状”的群体学习,使课堂流淌出一种灵动之美、和谐之美。这不也是我的追求吗?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3

《开天辟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的语言优美,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神话本身的浪漫色彩非常吸引学生。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的备课中,我把课文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并把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重点在把课文读通读顺。难点在指导学生写生字,生字的教学不能走过堂,我想着让学生自主发现字的结构、容易错的地方、写字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分开自然段读课文,认真听并且能评价同学的读书情况,这样就能在课堂上把课文读通读顺把本节课重点解决。四年级的生字教学不能放松,生字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觉得难写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书写。这样的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难写的生字,自己去写去记,完成生字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精读精讲,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意志坚定、向往光明;开天辟地后身躯化作世间万物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引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开辟天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创造新世界的决心。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句课文中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抓住“冉冉上升”、“慢慢下沉”三组反义词,体会这样用词的好处。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深入体会应该能解决学生理解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盘古的无私奉献,备课时设计一系列的图片,通过欣赏插图,感受世界的美丽,从而体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难点就是背诵指定的课文内容,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训练有了一定的背诵能力,但如果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课文的学习时能把指定的内容基本背诵下来那就更省时高效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设计一个有图片提示和填空练习相结合的环节,有形象的图片提示,背诵的难度就减低了,相信学生能很快把指定内容背下来。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4

在《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盘古这个“大神”在学生心里神奇地站起来呢?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讲讲故事,还孩子们一个“神”

开课伊始,抓住神话口耳相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实现了对当下课堂的颠覆和重构。而讲故事的同学,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书面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语言的魅力、神话故事的魅力、听故事、讲故事何尝不是课堂的一种享受?

2、读读文本 感受神奇

首先,在“开辟天地”这一部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字词句中感受盘古的神力。“咔嚓一声”和“猛劈猛凿”两个词的着力引导,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盘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盘古“顶天立地”这一部分则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让学生用双手演示天和地的变化来直观感受盘古长高的神奇过程;在“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等具体语境的导读中,盘古的身高以数字化的形式清晰呈现,学生接口读的过程,就是盘古的形象在他们心里长高的过程;直至最后“巍峨”的出现,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盘古“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形象。这样的教学,力图体现盘古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

接着,在“化身万物”处,教学中我首先以画面给学生的感观强烈的冲击,这部分的内容,重在“变”,因“变”而神奇。如何导好这个“变”?先看变什么——记忆文中的优美词句;再看怎么变——由此,引发对神话故事想象的思考: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是最上乘的想象。

最后,设计友情卡环节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盘古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孩子内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5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从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到最后倒下化作万物都能一目了然。因为本课采用集体备课,采用板块式教学,在准备上课之前,我们各个老师都先准备了初稿,然后再经过讨论得出了共案。

教学设计的流程:

1、了解神话故事。

2、积累雅词。这部分在积累的时候分为几种类型,如词语分类、短句等。

3、概说神话。默读课文,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

4、细悟神话。说神奇,我是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因为( )。

5、讲述神话。

经过实施操作,我们发现,这样的设计理论上符合板块式教学的要求,教学主线突出,教学点重难点等方面也能概括其中,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变得繁琐、时间上安排不够,甚至有些地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比如,在第二部分积累雅词,教师需要花上8-10分钟跟学生讲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它们与什么有关,这就造成接下来品析段落朗读的时间缩少了,花这么多时间解释不如让学生写一写。其实这里可以单纯让学生多读两遍,老师只需在旁提点一下它们的相同处即可。再者,在第四部分细悟神话,其实文章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处处都可以去体会,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通过朗读或者词语中感受到神奇就可以了,老师大可不必要每句话都挑出来细细的品析,这样就违背了板块式教学的原则,也把本来一篇充满想象色彩的文章添加了很多主观成分。

当然,这节课上也有成功的地方。

1、以主问题贯穿全文。这个故事真神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以神奇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自读自悟、品析文段去感受文章的神奇妙处,感受神话的写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语感悟人物精神。如第二自然段抓住“抡”、”劈”这两个动作词,通过学生做动作,通过换词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开创宇宙的过程。

3、展开想象的翅膀。课文最容易感受神奇之处在于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仿说的形式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学生的答案往往让老师充满的惊叹。

一次集体备课,就是一次智慧碰撞的火花,通过这次集体备课让我学习到更多,希望以后有更多共上一课的教学活动。

第五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已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2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小说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篇文章一共有8个段落,到处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风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清晰,使得故事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体化生世间万物,生动传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的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为是神话故事,所以学生的人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语言结构整齐,有节奏,通过大屏幕出示填空,让生自己去找答案。结果一目了然,学生情绪正好上来了,在这个时候加强阅读训练及背诵,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最后出示的一张盘古身体化生图,让学生来说,又一次的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人物的形象更加全面。

因为最后一部分6-8段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因为课堂上的练习,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只需要把各个部分衔接上就可以了,所以背诵起来也不会很困难。

但在课后的练习上发现对于在各个环节中表现出的特点,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需要我再强调,加强训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在指导读词时,告诉学生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让学生读出感情。通过做动作、对比朗读体味盘古开天地的艰难,学生虽有一定的感受但还不够到位。如能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说自己的感受,效果可能会更好。在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时设计环节合理,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但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还不够。应该给充足的时间达到尽善尽美。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4

陶行知有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课本,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完《开天辟地》这一课,我不禁问自己:“教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什么?”上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我问:“课文讲了谁开天辟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又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了解事情的起因;读读2-7自然段,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之后,让学生找描述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概括性语言。学生找到了最后一小节,从而明白了课文的结构。我想这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这是应该要教会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抓住总结句:“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让学生读2-5自然段,去感受盘古的神力。学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先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有感情地读,在评价朗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表达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这是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

读到第5节时,盘古巍峨的形象已矗立于学生头脑之中。这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力量无穷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威猛无比的盘古。”我说:“是啊,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刚劲有力的`一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我想到他撑了这么长时间,把力气都用尽了。”“我看到了一个含着微笑倒下的盘古。我想此时盘古知道天地不再合拢,就感到很欣慰。”“我看到一个有献身精神的盘古。我想他心地很善良。”我说:“是啊,英雄的刚劲有力让我们感动,英雄的柔情似水让我们感动。盘古临死的时候,把他的身躯奉献给了我们这个世界。”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盘古身躯的哪些部分化为了哪些万物?最后总结,盘古不仅以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还把他的身躯奉献,化生了世间万物。才让这世间这般美好。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表达感情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受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

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以及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但没能仿写。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5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

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6

我执教的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学中我对盘古精神的感悟步步深入,把神话的特点融入其中,品读语言的同时,不忘学生想象、表达的训练。虽然郑店街听课的老师们给予了些许肯定,综合看起来还算是顺利完成了本次教学,但课后细细揣摩,有两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足以为戒。

1、问题设计的明确性。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复习第一部分“盘古开天辟地”后,我问学生:“盘古一斧、一挥、一劈就分开了天地,你们觉得盘古怎么样?这个神话故事怎么样?”(力大无比、奇特想象等)此问题随意,不如问:“你们感受到盘古的什么?”避免追问的嫌疑。

在学生默读6——9自然段时,我问:“神话中的人物也很神奇,他们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能力,盘古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学生默读10秒后还是没有人举手,我就有点着急了:“找到一处也可以交流。”我希望在交流中他们能互相启发。马上有一个孩子发言,我顺势说:“同学们,盘古每天会长高一丈,这就是他的神奇呀!”学生们马上就找到了他能变化、变化快、站的时间长等句子谈体会了。为什么学生会在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卡壳呢?那是我在此问题设计的.不明确:我既想结合神话的特点,又想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结果顾此失彼。不如直接问:“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怎么做的?”学生很快就会把他顶天、撑天等的描写找到了。一句“找到一处即可”折射出“走教案”的心理,有是“师本”观念的体现:退一步,尽管如此问题下,如果相信学生,多给10秒,20秒,孩子们也是能读懂文本的。

2、“点状”教学与“散状”教学

在学习第10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盘古的————变成了————”学生一时想象不出来,后来才陆续有几个学生发言了。这是典型的“点状”教学,当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时,不妨发挥同桌、小组的作用,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效果一定比上述好得多:学生的学习由议论文式的“点状”连接成“散状”的群体学习,使课堂流淌出一种灵动之美、和谐之美。这不也是我的追求吗?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7

《开天辟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出世间万物。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字、词、句推敲,语段理解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之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因此,在本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主要采用了“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直观辅助,体会感悟”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对话文本,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和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开始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读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能巧妙地运用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这样做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组织的功夫的'。这样做也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了神话的本质,并相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要为人民造福的道理。又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一使劲”、“咔嚓”、“‘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词语体会盘古的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句话“轻的一半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8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 巨人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9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盘古怎样开天辟地,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作为重点讲,其中以朗读、表演、想象表达等作为辅助手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习课文2-7自然段,我先给出三个简单的词语填空:天()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读课文,自己思考,接着再小组交流,综合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词语。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六个小组,基本都准确了概括出了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出了三个句子填空:

1、“开天辟地”这部分,()这些词句,写出了盘古力大无穷的特点。

2、“顶天立地”这部分,写出了盘古()的特点。

3、“改天换地”这部分,他的()变成了(),突出表现了盘古()的'精神。

交流第一个填空时,通过抓关键词句、表演读、想象表达,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让我感到比较欣慰的是,在读到“猛劈猛凿”时,我让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的想象比较丰富,有的说看到了火光四溅,有的说听到了轰隆的震裂声,有的说看到了盘古挥动着凿斧,流淌着汗水,等等。说明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交流第二个填空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学生们能感受到盘古巍峨高大的特点。交流第三个填空时,学生们读着读着,都背了出来,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能顺利感悟出来。

总之,填空的形式,顺利地引导着学生们纵观课文、潜入文本、体悟精神。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0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大家提出了好多问题,如:谁开辟了天地?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辟天地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

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此时,我相信大家已被盘古深深地感动了,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课文学完后,我提出一个问题,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为什么人类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让学生探讨一下,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合理的推想。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1

课文《开天辟地》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歌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学生本来就喜欢读神话故事吧,所以,还没有教这篇课文时,我班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

在备这篇课文时,我也将整个单元的其余两篇课文和练习四的“读读背背”一起看了一下,这时发现在练习四的读读背背中,刚好有八个成语是和这篇课文有关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八个成语一起调上来一并上了,结果显示,教学的效果还是可行的。

练习四的八个成语就是: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劈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我又有进一步发现,其实将这八个成语连起来讲一段话,就是课文《开天辟地》的主要内容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这八个成语,将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课文的.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是重点,也就是盘古化生出世间万物这部分,同时课后还要求背诵这部分。于是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地进行有感情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这部分中,一些描写盘古的词语也非常精彩,如“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这些词体现了盘古伟大的心灵,他面对死亡是那么地坦然,那么地无畏。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感悟,学生体会到了盘古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在课文中,还应用了一些描写非常优美的词语,如“轰隆的雷霆”、“光芒万丈的太阳”、“皎洁明媚的月亮”、“流淌的血液”、“奔腾的江河”、“纵横交错的大道”、“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等等。这些词语形象生动,恰当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为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相应的填空练习,既帮助学生积累这些优美的词语,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背诵。

在学完课文后,我照例让学生提自己学完课文后的疑问,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课外阅读上说天地是耶和华分开的,可课文上又说是盘古分开的,到底是谁分开的呀?为什么人们要编这样的神话故事呀?我告诉学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的神灵,也各自都相信自己所崇拜的神仙是法力无比的,国外的人们相信神耶和华是力大无穷的开天辟地者,而我们中华民族则相信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本来课文讲的就是神话,没有完全的科学推断,只是传说而已。学生的兴趣极高,看来课文真的只是一篇范例,由此可以让学生课外延伸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学无止境”哪。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2

在《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盘古这个“大神”在学生心里神奇地站起来呢?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讲讲故事,还孩子们一个“神”

开课伊始,抓住神话口耳相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实现了对当下课堂的颠覆和重构。而讲故事的同学,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书面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语言的魅力、神话故事的魅力、听故事、讲故事何尝不是课堂的一种享受?

2、读读文本 感受神奇

首先,在“开辟天地”这一部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字词句中感受盘古的神力。“咔嚓一声”和“猛劈猛凿”两个词的着力引导,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盘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盘古“顶天立地”这一部分则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让学生用双手演示天和地的变化来直观感受盘古长高的神奇过程;在“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等具体语境的导读中,盘古的身高以数字化的形式清晰呈现,学生接口读的过程,就是盘古的形象在他们心里长高的过程;直至最后“巍峨”的出现,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盘古“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形象。这样的教学,力图体现盘古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

接着,在“化身万物”处,教学中我首先以画面给学生的感观强烈的冲击,这部分的内容,重在“变”,因“变”而神奇。如何导好这个“变”?先看变什么——记忆文中的优美词句;再看怎么变——由此,引发对神话故事想象的思考: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是最上乘的想象。

最后,设计友情卡环节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盘古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孩子内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全文分三部分: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从“猛劈猛凿”等词很容易就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穷。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第七自然段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一读就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耳朵变成了幽深的山洞”……

学完全文问学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4

亮相课,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是煎熬,可经历了,才发现也只有亮相课才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这次亮相课我选择了一篇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故事大意很好理解,学生对神话故事也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整节课的重点落实在了如何概括故事内容这一方法教学中,我坚信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迁移拓展也是关键,所以由这篇课文我概括了两种提炼故事的方法,一种是抓住中心句,一种是概括小标题,学生学习的很快,也会拓展到其他文章上,初步目标已达成,要想更能灵活运用,还需要日后的积累,而这节课能有效的开展,真是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非常荣幸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团体,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前后在4班、1班、7班磨了三次课,程**老师、小璐老师,王**老师、钱淑琴老师等一遍又一遍的去听我课,听完了认真的帮我点评,本来大家都很忙,可是他们都愿意花时间去听还愿意花时间去评,这种态度就已经很感动,而他们提出的意见更是让我感动,每一条都让我豁然开朗,像小璐给我提出的目标定位,很是受益,就像他说的,教师每走一步都应该知道自己设计的这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标,例如朗读词语,第一遍怎么读,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二遍要怎么读要达到什么目标,老师必须心里明白,这点真是终身受益,以后的'课堂估计每走一步我也是要想好我的意图吧!还有钱淑琴他对于我整个环节的指导,去掉了繁杂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精简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去读书,是啊,学生的思考很重要,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已,的确如此,还是应该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把书本留给学生,收获满满,还有程**、王**对我ppt的建议,他们有细节上的提醒,也有专业上的指导,每磨一次课,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建议,这比我一个人摸索进步的快的多,很是感谢,另外当亮相课上完之后,大家又集体给我评课,商讨环节的恰当与否,每一个建议都那么实在,没有一丝保留,感觉团体的力量很强大,让我学到了很多!

所以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课前,那是煎熬,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中,那是享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后,那是收获!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5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课文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显得十分生动精彩。

本课教学我以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为出发点,多方面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抓语言,细品读,领略神话语言的精妙为基本教学策略,引领孩子们在神话的王国自由飞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八个词语: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化生万物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基于这一发现,我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因此我以“盘古是个xx的神。”这样一个口头填空贯穿于理解文章的始末。围绕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学文,并适时地出示以上的填空题,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反复地重现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在口头练习中,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的人物形象。

三、结合想象指导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先让学生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作为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句话,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生万物的精彩片断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讲读,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育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于想象,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我示范朗读,读完以后告诉学生,老师能读出盘古力大无穷的气势,是因为一边读一边在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我利用这一举措,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生万物”这一段后,我设计的一个想象口答题“盘古的xx变成了xx。”不但激发了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四、“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

(1)在讲“顶天立地”这一段时,通过教师的引读,抓住重点词语“一万八千年”“跟着长高”等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盘古的意志坚定。

(2)在教学“盘古的身躯化生万物”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填空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xx变成了xx”做了知识的铺垫。

五、挖掘文本内涵,回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本课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习中,我给学生列出了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

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

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下载开天辟地教学反思(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天辟地教学反思(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 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2学时教学设......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八个词语: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化生万物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 《开天辟地》是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品质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

    开天辟地 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阮宏霞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四(4)李沂娟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神力和......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董秋红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是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品质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