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
1、复习初中学习的金属的化学反应总结金属的化学共性。
2、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本节课的课堂步骤为:
1、了解本章课本编写思路,知道代表性金属钠、镁、铝、铁、铜及其所代表的金属类别。
2、自学《思考与交流》并班内交流,得到金属反应的共性即(1)金属可以和氧气化合(2)金属可以与酸生成氢气(3)金属可以把比他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在复习的基础上扩大概念可得共性,引出本节课学习对象。
4、学生自学课文,交流在课文中所学关于钠和氧气、铝和氧气反应的知识,结合初中所学,完成代表性金属钠、镁、铝、铁、铜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5、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描述。
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反应类别以及金属表现的性质,完成代表金属分别与非金属硫、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使学习内容充实而具体、既有共性又认识到物质的差异性。
课后反思如下:
1、教学生全盘把握本章编排思路,明确学习对象,学习更有针对性。
2、明确学习对象所代表物质的类别,学会用归类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新旧知识联系,降低新知识的陌生度,低起点,小步子,学生接受快,课堂活跃,效果好。
4、课本的高度概括,使我们这些基础教薄弱的学生往往认为课本内容太少,资料比较全面,造成学生学习很大程度地依赖资料的偏差。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使学习对象充实、具体。
第二篇: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_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一.教材分析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这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已有知识经验:1.金属的物理性质2.镁、铁、铜与氧气反应3.物质的分类4.氧化还原反应。后期学习任务:1.金属材料的应用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教学重点:钠、铝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教学难点:钠能生成两种氧化物,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钠、铝等金属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能判断反应产物,会描述实验现象。
2.归纳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能说明金属活动性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决定作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金属及其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探究实验、合作学习等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法 学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一)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二)学习方法
学生知识储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技能储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类比探究、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三、教学程序
整体流程:复习回顾(唤醒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已有经验)--科学探究(现问题→推理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建构新知)--归纳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交流展示“课前回顾”】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Mg与氧气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Cu与氧气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Fe与氧气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1.探究钠与氧气反应
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钠,发现钠的有关性质。(1)物理性质:固体,密度比煤油大(2)化学性质:
不与煤油反应
钠很活泼,常温下就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某成分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实验3-1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变暗,失去银白色金属光泽)实验3-2 加热金属钠(玻璃燃烧匙)4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2.探究铝与氧气反应 用途广泛的铝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优化方案--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 教师增补实验 3.归纳总结
结论: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剧烈程度有差异。
四、板书设计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 + 3O2 = 2Al2O3 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剧烈程度有差异。当堂反馈
课后探究: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但它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为什么?请调查这两种金属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开采、冶炼等,再回答。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3(1)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未打磨的铝片与打磨的铝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不同。对此,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没有“铝”。那么,铝片置于空气中会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它的表面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本次课所设计的探究性活动,自己得出相应结论,从而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进一步培养和拓展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所应该获得的核心能力。比如,实践动手能力。本节课共设计有6个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环节,相信经过如此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3)进一步的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增补实验及1个改进实验,这种教师教学的创新性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好素材和方法。
2、疑惑
学习了钠、镁、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物及条件的差异后,学生再进行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的建构与总结时,认知与理解上会出现较大的困难,如“为什么钠能形成过氧化物而铝不能?”,“为什么氧化铝薄膜致密而铁锈不致密?”等,本次教学还显得突破不够。事实上仅通过一次课的教学也很难突破,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持续地加以关注和重视。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
从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的跨越不只是一个校门的差别,知识的难度变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再加上以前知识的构架比起高中远远不够,等等难题,摆在面前,而庆幸的是,开学第一天,便感受到了这个学校制度的规范与成熟,办公室同事的热情与友好,无一不感慨,或许这就是我要来的地方。
开学初第一节课,并未有适应的时间,便开始着手准备新任教师汇报课,上班三年,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练就,但知识的把握却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幸好办公室老师的倾囊相助,上课较为成功。总结反思如下:
1、继续保持集体备课:由于教研组所有老师的帮组,本次上得还算马马虎虎,因此最大的感慨为必须及时向老教师学习。虽然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教研组老师帮忙给课件,给自学稿,指导重难点,打印东西,指导实验等等本该自己艰难突破的事情,都在教研组老师无私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因此,如果这节课成功了,那将归功于所有老师。
2、加强重难点把握:虽然以前带过三年九年级学生,但到高中之后知识拓展面的增加不是一星半点儿,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因此一定要快速的找到每节课的重难点,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重难点。
3、为学生构建知识引桥:九年级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掌握还尚在特别浅显的地步,第一要教会他们从现在开始打开学习化学的视野,第二要结合以前九年级知识的优势,提前告知学生现在必须另外掌握的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很多知识在初中并没有学习过,而在高中并不细讲,就要求掌握,如水的微弱电离,个人认为,如果有条件,必须增强初高中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引桥。因此,3年的初中化学教学或许更好的教会我了要适时沉积,学会沉淀自己。
4、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反思:必须把钠上边的煤油擦干净,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小爆炸。
5、知识构架上缺少分类和比较法的学习:由于时间问题,重点放在观察和实验法,并得出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氧气的反应,对分类和比较钠与铁的性质并未涉及。但在第二课时已就钠与铁的性质比较,包括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的比较进行了详细讲解。
知识的大门已向我敞开,勇敢无畏的向前走才是我要的路。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2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
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 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经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你有多少种方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同学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⑤?⑥?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研讨上,不只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和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同学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同学边学边用,使同学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交叉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同学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4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了一些验证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拿来家里的黄金饰品进行验证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有化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有一组的同学在做铜丝放火上加热时看到的不是铜丝变黑而是变成绿色,就及时的提出,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4、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悬念引发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5、结合本校实际,强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本节有很多实验,学生学习有劲,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现象与结论进行很好的引导,结论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7、有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运用谐音的方法,容易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 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要从这方面去学习实践
2、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好。
3、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如:学生对金属发生变化时的现象、激烈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够明显。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发现,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5
课后反思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习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1、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习,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习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习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习课。
2、教师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习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学生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习,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4、教学后感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6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本节内容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归纳等,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同时,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总之,对几种金属采用横向比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第一次尝试,从实践来看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编排方案。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7
在这节活动与探究课上,从教学设计上,能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本课以实验为主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
1、本课学生动脑又动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多、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学习运用了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为下一步学习酸碱盐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2、本节课学生活动多,为了让学生充分思考、动手、动口,课堂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因此,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并做好检查,给每组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其在实验活动中体现出很好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3、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大胆质疑:如铁粉为什么是黑色的?不同浓度的酸,金属反应的现象有啥不同、铝片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不明显等。
4、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不到位。如酸的浓度的配置使铁钉的反应现象不明显。
5、学生有些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基本的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
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获得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即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实效复习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9
1、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内容属高一所学的第一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的内容,其中以钠的性质为主。但教材先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接着介绍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而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相当一部分金属与非金属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因此,我抓住本节书的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安排在第一课时就探讨钠的性质,第二课时才横向对比铝、镁、铁等金属的性质。由点到面,由散到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性质,我通过实验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慎重地为学生“思考与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另外,结合我校的《目标体验》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
3、课堂实验的处理。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而我认为既然是实验探究,就应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用具(给定的仪器、试剂中),老师不必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就可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新鲜有趣,而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太大快易引起爆炸)。因而在课前应检查学生实验用的试剂瓶中钠块的大小,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此外还叮嘱学生要取出钠块后切一小块进行实验。钠与水的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酚酞试剂作用。至于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别书写铁与硫酸铜溶液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所写的是否正确。该实验现象较明显,老师演示就行;该实验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进行对比而后找出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4、不足之处。课前不断琢磨如何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在课前有想到的问题,在教学中也依然难免遗忘或被疏忽,发现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提出通人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自己很清楚不可能有二氧化碳,在讲解时却忘了跟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二氧化碳。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时,没有及时引导,致使在此实验中花费相对时间多一些。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日后我将更多的思考及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这次交流课我感受很深,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要设计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教学出发点去考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知识获取者。希望今后能多一些机会进行交流,多向各位专家、前辈学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0
今天上完这节课,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仔细回想这节课,自我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目标设置有根据有条理有层次,可达成程度较高。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学完本节课,都有相应的收获。
2、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主线,逐层推进。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演示实验和老师点拨,增长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和交流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师生共同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四种方式,层层深入,更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①能否反应;
②在什么条件下会反应;
③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
④金属置换。为此我特地将其增加为板书内容。纵观全程,有渠成水自到之感。
3、课堂气氛活跃,让我和学生感受到,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互动与交流,很有那么几次心有灵犀的感觉。我给学生的鼓励、指点和帮助,得到了回应,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其不足之处。比方说,做演示实验,我比平时要紧张,倾倒溶液时,手有点发抖,幸好有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没有造成溶液泼洒。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1
一、成功之处:
1、重难点突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用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青花瓷》~化学版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3、引课注重创新。创设情境“金光灿灿的老师”引入非常精彩,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完成有序、有效。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学生的演示实验效果显著。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7、学生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自评互评,这样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同学友好相处,达到智力、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目的。
8、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在评价时,能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不足之处:
1、学生比较紧张导致课堂气氛死板
2、课容量有些大。
3、过渡语言组织不够自然。
三、感悟:
要上好一节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堂好课要学会取舍,不需要太多的亮点,太多反而没有亮点,学会让一堂课真正的彩起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如果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
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
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精力和荣誉给予了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往往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导致“贫富差异”越来越大,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的参与:由于本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在学生之间交流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化学知识回归于生活:
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如:A“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B“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铝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四、对教学小结的反思
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培养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归纳、总结、概括和升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3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⑧?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问号的悬念由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后完成。
学习使用新教材,教师必需有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能仍用老的一套教学方法,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尽量设计问题情景,学生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扩展知识占有量,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设计了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首先通过“情境材料”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有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欲望。然后通过“当钠遇到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问题,使学生明朗“原来如此”,进而设疑是否所有金属都可与水反应?铁可以吗?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出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再提高反应条件呢?引用“新闻链接”使学生产生了解Fe与水反应条件,并探究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2、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自学课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由重知识向学生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鼓励表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乐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对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1.钠与水的分组实验,很直观、很有趣、很刺激,学生做的很兴奋的大呼小叫。气氛活跃了但课堂有的过火了。
2.我讲得过多,占用了较多时间。
我总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讲越多,而且重复观点,不敢把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师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现象时,因这是本节课重点,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时间,我在学生代表发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观点后再一次展示每观点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时间过多,可以改为学生代表发言后老师一边指导学生正确总结观点一边展示正确总结观点并直接分析原因。
3、实验准备不充分。在上本节课时,铁与水的探究实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在加热时试管裂了。实验效果不明显。下课后我反复进行实验,发现试管试管裂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二是试管的选用要注意,应该选用大号试管,小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试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团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为避免水粘在试管中在,最好先在试管底部加人一小团棉花再用胶头滴管向棉花团小心滴入适量水。而不应该直接往试管底部加湿棉花,否则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会因含水过多易受热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点:
1、加强课堂驾驭能力。
2、教师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教学观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讲精析,把时间留给学生。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组织者,教师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讲的做法。如果教师以“讲”为中心,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多项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做实验,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网络。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是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使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动,活泼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3、充分准备实验。课前多考虑几种情况,多做几种方法,认真观察现象,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和所做的实验,让我感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漏洞,实际上在我们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我们应领会新课改的指示精神,不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上。利用实验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学习思维,开发了智力,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要想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而本节课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所以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技能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而高一学生正处在16、17岁,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和层层实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内容的安排上,首先,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确定想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及想选择哪些金属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预测已选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可能情况,接着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来检验,最后对比总结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
1、体现了新课程科学探究的理念。通过探究活动,使学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两个问题(①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②你想选择哪些金属来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的思考及据此的推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用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生经历对铝与氧气反应两次失败后才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并且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解释,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地位。把课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学生做实验、讨论的时间达到25分钟。
5、在设计和实施上特别突出了交流、实践、反思和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6、摩登平台的使用。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摩登平台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对于不需要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课后继续与老师交流和探讨。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还需修改和补充:
1、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影响,铝与氧气反应的科学探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尽可能的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2、学生实验前,对一些基本操作强调的不够仔细,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需注意强化。
3、对课堂的调控和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待加强,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肯定和鼓励做的不好,语言还需要精练,不应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话。
4、由于作课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深刻地挖掘出来,很是遗憾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见,还希望听过课的老师不吝赐教!
第四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
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获得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即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实效复习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设计了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首先通过“情境材料”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有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欲望。然后通过“当钠遇到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问题,使学生明朗“原来如此”,进而设疑是否所有金属都可与水反应?铁可以吗?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出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再提高反应条件呢?引用“新闻链接”使学生产生了解Fe与水反应条件,并探究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2、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自学课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由重知识向学生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鼓励表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乐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对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1.钠与水的分组实验,很直观、很有趣、很刺激,学生做的很兴奋的大呼小叫。气氛活跃了但课堂有的过火了。
2.我讲得过多,占用了较多时间。
我总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讲越多,而且重复观点,不敢把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师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现象时,因这是本节课重点,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时间,我在学生代表发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观点后再一次展示每观点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时间过多,可以改为学生代表发言后老师一边指导学生正确总结观点一边展示正确总结观点并直接分析原因。
3、实验准备不充分。在上本节课时,铁与水的探究实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在加热时试管裂了。实验效果不明显。下课后我反复进行实验,发现试管试管裂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二是试管的选用要注意,应该选用大号试管,小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试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团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为避免水粘在试管中在,最好先在试管底部加人一小团棉花再用胶头滴管向棉花团小心滴入适量水。而不应该直接往试管底部加湿棉花,否则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会因含水过多易受热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点:
1、加强课堂驾驭能力。
2、教师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教学观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讲精析,把时间留给学生。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组织者,教师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讲的做法。如果教师以“讲”为中心,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多项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做实验,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网络。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是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使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动,活泼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3、充分准备实验。课前多考虑几种情况,多做几种方法,认真观察现象,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和所做的实验,让我感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漏洞,实际上在我们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我们应领会新课改的指示精神,不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上。利用实验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学习思维,开发了智力,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要想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而本节课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所以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技能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而高一学生正处在16、17岁,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和层层实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内容的安排上,首先,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确定想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及想选择哪些金属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预测已选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可能情况,接着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来检验,最后对比总结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
1、体现了新课程科学探究的理念。通过探究活动,使学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两个问题(①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②你想选择哪些金属来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的思考及据此的推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用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生经历对铝与氧气反应两次失败后才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并且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解释,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地位。把课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学生做实验、讨论的时间达到25分钟。
5、在设计和实施上特别突出了交流、实践、反思和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6、摩登平台的使用。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摩登平台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对于不需要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课后继续与老师交流和探讨。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还需修改和补充:
1、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影响,铝与氧气反应的科学探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尽可能的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2、学生实验前,对一些基本操作强调的不够仔细,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需注意强化。
3、对课堂的调控和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待加强,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肯定和鼓励做的不好,语言还需要精练,不应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话。
4、由于作课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深刻地挖掘出来,很是遗憾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见,还希望听过课的老师不吝赐教!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4
今天上完这节课,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仔细回想这节课,自我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目标设置有根据有条理有层次,可达成程度较高。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学完本节课,都有相应的收获。
2、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主线,逐层推进。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演示实验和老师点拨,增长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和交流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师生共同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四种方式,层层深入,更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①能否反应;
②在什么条件下会反应;
③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
④金属置换。为此我特地将其增加为板书内容。纵观全程,有渠成水自到之感。
3、课堂气氛活跃,让我和学生感受到,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互动与交流,很有那么几次心有灵犀的感觉。我给学生的鼓励、指点和帮助,得到了回应,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其不足之处。比方说,做演示实验,我比平时要紧张,倾倒溶液时,手有点发抖,幸好有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没有造成溶液泼洒。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经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你有多少种方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同学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⑤?⑥?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研讨上,不只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和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同学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同学边学边用,使同学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交叉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同学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6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了一些验证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拿来家里的黄金饰品进行验证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有化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有一组的同学在做铜丝放火上加热时看到的不是铜丝变黑而是变成绿色,就及时的提出,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4、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悬念引发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5、结合本校实际,强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本节有很多实验,学生学习有劲,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现象与结论进行很好的引导,结论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7、有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运用谐音的方法,容易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 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要从这方面去学习实践
2、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好。
3、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如:学生对金属发生变化时的现象、激烈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够明显。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发现,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7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本节内容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归纳等,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同时,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总之,对几种金属采用横向比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第一次尝试,从实践来看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编排方案。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8
1、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内容属高一所学的第一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的内容,其中以钠的性质为主。但教材先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接着介绍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而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相当一部分金属与非金属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因此,我抓住本节书的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安排在第一课时就探讨钠的性质,第二课时才横向对比铝、镁、铁等金属的性质。由点到面,由散到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性质,我通过实验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慎重地为学生“思考与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另外,结合我校的《目标体验》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
3、课堂实验的处理。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而我认为既然是实验探究,就应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用具(给定的仪器、试剂中),老师不必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就可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新鲜有趣,而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太大快易引起爆炸)。因而在课前应检查学生实验用的试剂瓶中钠块的大小,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此外还叮嘱学生要取出钠块后切一小块进行实验。钠与水的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酚酞试剂作用。至于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别书写铁与硫酸铜溶液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所写的是否正确。该实验现象较明显,老师演示就行;该实验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进行对比而后找出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4、不足之处。课前不断琢磨如何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在课前有想到的问题,在教学中也依然难免遗忘或被疏忽,发现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提出通人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自己很清楚不可能有二氧化碳,在讲解时却忘了跟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二氧化碳。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时,没有及时引导,致使在此实验中花费相对时间多一些。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日后我将更多的思考及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这次交流课我感受很深,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要设计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教学出发点去考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知识获取者。希望今后能多一些机会进行交流,多向各位专家、前辈学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9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⑤?⑥?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0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
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 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1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如果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
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
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精力和荣誉给予了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往往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导致“贫富差异”越来越大,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的参与:由于本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在学生之间交流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化学知识回归于生活:
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如:A“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B“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铝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四、对教学小结的反思
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培养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归纳、总结、概括和升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2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⑧?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问号的悬念由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后完成。
学习使用新教材,教师必需有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能仍用老的一套教学方法,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尽量设计问题情景,学生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扩展知识占有量,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3
从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的跨越不只是一个校门的差别,知识的难度变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再加上以前知识的构架比起高中远远不够,等等难题,摆在面前,而庆幸的是,开学第一天,便感受到了这个学校制度的规范与成熟,办公室同事的热情与友好,无一不感慨,或许这就是我要来的地方。
开学初第一节课,并未有适应的时间,便开始着手准备新任教师汇报课,上班三年,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练就,但知识的把握却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幸好办公室老师的倾囊相助,上课较为成功。总结反思如下:
1、继续保持集体备课:由于教研组所有老师的帮组,本次上得还算马马虎虎,因此最大的感慨为必须及时向老教师学习。虽然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教研组老师帮忙给课件,给自学稿,指导重难点,打印东西,指导实验等等本该自己艰难突破的事情,都在教研组老师无私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因此,如果这节课成功了,那将归功于所有老师。
2、加强重难点把握:虽然以前带过三年九年级学生,但到高中之后知识拓展面的增加不是一星半点儿,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因此一定要快速的找到每节课的重难点,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重难点。
3、为学生构建知识引桥:九年级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掌握还尚在特别浅显的地步,第一要教会他们从现在开始打开学习化学的视野,第二要结合以前九年级知识的优势,提前告知学生现在必须另外掌握的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很多知识在初中并没有学习过,而在高中并不细讲,就要求掌握,如水的微弱电离,个人认为,如果有条件,必须增强初高中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引桥。因此,3年的初中化学教学或许更好的教会我了要适时沉积,学会沉淀自己。
4、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反思:必须把钠上边的煤油擦干净,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小爆炸。
5、知识构架上缺少分类和比较法的学习:由于时间问题,重点放在观察和实验法,并得出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氧气的反应,对分类和比较钠与铁的性质并未涉及。但在第二课时已就钠与铁的性质比较,包括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的比较进行了详细讲解。
知识的大门已向我敞开,勇敢无畏的向前走才是我要的路。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4
一、成功之处:
1、重难点突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用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青花瓷》~化学版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3、引课注重创新。创设情境“金光灿灿的老师”引入非常精彩,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完成有序、有效。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学生的演示实验效果显著。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7、学生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自评互评,这样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同学友好相处,达到智力、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目的。
8、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在评价时,能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不足之处:
1、学生比较紧张导致课堂气氛死板
2、课容量有些大。
3、过渡语言组织不够自然。
三、感悟:
要上好一节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堂好课要学会取舍,不需要太多的亮点,太多反而没有亮点,学会让一堂课真正的彩起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5
课后反思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习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1、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习,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习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习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习课。
2、教师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习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学生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习,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4、教学后感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第五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
今天上完这节课,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仔细回想这节课,自我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目标设置有根据有条理有层次,可达成程度较高。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学完本节课,都有相应的收获。
2、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主线,逐层推进。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演示实验和老师点拨,增长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和交流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师生共同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四种方式,层层深入,更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①能否反应;
②在什么条件下会反应;
③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
④金属置换。为此我特地将其增加为板书内容。纵观全程,有渠成水自到之感。
3、课堂气氛活跃,让我和学生感受到,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互动与交流,很有那么几次心有灵犀的感觉。我给学生的鼓励、指点和帮助,得到了回应,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其不足之处。比方说,做演示实验,我比平时要紧张,倾倒溶液时,手有点发抖,幸好有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没有造成溶液泼洒。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经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你有多少种方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同学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⑤?⑥?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研讨上,不只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和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同学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同学边学边用,使同学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交叉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同学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2
1、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内容属高一所学的第一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的内容,其中以钠的性质为主。但教材先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接着介绍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而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相当一部分金属与非金属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因此,我抓住本节书的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安排在第一课时就探讨钠的性质,第二课时才横向对比铝、镁、铁等金属的性质。由点到面,由散到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性质,我通过实验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慎重地为学生“思考与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另外,结合我校的《目标体验》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
3、课堂实验的处理。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而我认为既然是实验探究,就应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用具(给定的仪器、试剂中),老师不必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就可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新鲜有趣,而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太大快易引起爆炸)。因而在课前应检查学生实验用的试剂瓶中钠块的大小,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此外还叮嘱学生要取出钠块后切一小块进行实验。钠与水的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酚酞试剂作用。至于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别书写铁与硫酸铜溶液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所写的是否正确。该实验现象较明显,老师演示就行;该实验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进行对比而后找出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4、不足之处。课前不断琢磨如何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在课前有想到的问题,在教学中也依然难免遗忘或被疏忽,发现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提出通人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自己很清楚不可能有二氧化碳,在讲解时却忘了跟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二氧化碳。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时,没有及时引导,致使在此实验中花费相对时间多一些。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日后我将更多的思考及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这次交流课我感受很深,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要设计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教学出发点去考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知识获取者。希望今后能多一些机会进行交流,多向各位专家、前辈学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⑤?⑥?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4
课后反思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习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1、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习,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习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习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习课。
2、教师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习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学生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习,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4、教学后感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6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了一些验证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拿来家里的黄金饰品进行验证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有化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有一组的同学在做铜丝放火上加热时看到的不是铜丝变黑而是变成绿色,就及时的提出,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4、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悬念引发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5、结合本校实际,强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本节有很多实验,学生学习有劲,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现象与结论进行很好的引导,结论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7、有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运用谐音的方法,容易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要从这方面去学习实践
2、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好。
3、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如:学生对金属发生变化时的现象、激烈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够明显。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发现,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
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获得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即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实效复习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设计了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首先通过“情境材料”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有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欲望。然后通过“当钠遇到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问题,使学生明朗“原来如此”,进而设疑是否所有金属都可与水反应?铁可以吗?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出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再提高反应条件呢?引用“新闻链接”使学生产生了解Fe与水反应条件,并探究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2、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自学课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由重知识向学生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鼓励表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乐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对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1.钠与水的分组实验,很直观、很有趣、很刺激,学生做的很兴奋的大呼小叫。气氛活跃了但课堂有的过火了。
2.我讲得过多,占用了较多时间。
我总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讲越多,而且重复观点,不敢把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师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现象时,因这是本节课重点,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时间,我在学生代表发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观点后再一次展示每观点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时间过多,可以改为学生代表发言后老师一边指导学生正确总结观点一边展示正确总结观点并直接分析原因。
3、实验准备不充分。在上本节课时,铁与水的探究实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在加热时试管裂了。实验效果不明显。下课后我反复进行实验,发现试管试管裂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二是试管的选用要注意,应该选用大号试管,小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试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团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为避免水粘在试管中在,最好先在试管底部加人一小团棉花再用胶头滴管向棉花团小心滴入适量水。而不应该直接往试管底部加湿棉花,否则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会因含水过多易受热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点:
1、加强课堂驾驭能力。
2、教师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教学观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讲精析,把时间留给学生。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组织者,教师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讲的做法。如果教师以“讲”为中心,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多项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做实验,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网络。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是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使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动,活泼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3、充分准备实验。课前多考虑几种情况,多做几种方法,认真观察现象,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和所做的实验,让我感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漏洞,实际上在我们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我们应领会新课改的指示精神,不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上。利用实验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学习思维,开发了智力,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9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⑧?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问号的悬念由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后完成。
学习使用新教材,教师必需有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能仍用老的一套教学方法,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尽量设计问题情景,学生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扩展知识占有量,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0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多媒体模拟微观反应的实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置换反应的定义,加深印象,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结束后,再利用微机进行分析总结,效果显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了知识,又观看了动画,还加深了理解,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学生探究活动,又有动画模拟,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有一些知识完成的比较仓促,不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尝试将其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时的课堂秩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1
在这节活动与探究课上,从教学设计上,能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本课以实验为主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
1、本课学生动脑又动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多、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学习运用了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为下一步学习酸碱盐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2、本节课学生活动多,为了让学生充分思考、动手、动口,课堂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因此,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并做好检查,给每组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其在实验活动中体现出很好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3、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大胆质疑:如铁粉为什么是黑色的?不同浓度的酸,金属反应的现象有啥不同、铝片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不明显等。
4、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不到位。如酸的浓度的配置使铁钉的反应现象不明显。
5、学生有些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基本的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2
从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的跨越不只是一个校门的差别,知识的难度变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再加上以前知识的构架比起高中远远不够,等等难题,摆在面前,而庆幸的是,开学第一天,便感受到了这个学校制度的规范与成熟,办公室同事的热情与友好,无一不感慨,或许这就是我要来的地方。
开学初第一节课,并未有适应的时间,便开始着手准备新任教师汇报课,上班三年,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练就,但知识的把握却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幸好办公室老师的倾囊相助,上课较为成功。总结反思如下:
1、继续保持集体备课:由于教研组所有老师的帮组,本次上得还算马马虎虎,因此最大的感慨为必须及时向老教师学习。虽然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教研组老师帮忙给课件,给自学稿,指导重难点,打印东西,指导实验等等本该自己艰难突破的.事情,都在教研组老师无私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因此,如果这节课成功了,那将归功于所有老师。
2、加强重难点把握:虽然以前带过三年九年级学生,但到高中之后知识拓展面的增加不是一星半点儿,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因此一定要快速的找到每节课的重难点,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重难点。
3、为学生构建知识引桥:九年级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掌握还尚在特别浅显的地步,第一要教会他们从现在开始打开学习化学的视野,第二要结合以前九年级知识的优势,提前告知学生现在必须另外掌握的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很多知识在初中并没有学习过,而在高中并不细讲,就要求掌握,如水的微弱电离,个人认为,如果有条件,必须增强初高中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引桥。因此,3年的初中化学教学或许更好的教会我了要适时沉积,学会沉淀自己。
4、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反思:必须把钠上边的煤油擦干净,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小爆炸。
5、知识构架上缺少分类和比较法的学习:由于时间问题,重点放在观察和实验法,并得出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氧气的反应,对分类和比较钠与铁的性质并未涉及。但在第二课时已就钠与铁的性质比较,包括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的比较进行了详细讲解。
知识的大门已向我敞开,勇敢无畏的向前走才是我要的路。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要想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而本节课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所以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技能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而高一学生正处在16、17岁,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和层层实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内容的安排上,首先,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确定想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及想选择哪些金属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预测已选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可能情况,接着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来检验,最后对比总结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
1、体现了新课程科学探究的理念。通过探究活动,使学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两个问题(①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②你想选择哪些金属来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的思考及据此的推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用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生经历对铝与氧气反应两次失败后才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并且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解释,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地位。把课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学生做实验、讨论的.时间达到25分钟。
5、在设计和实施上特别突出了交流、实践、反思和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6、摩登平台的使用。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摩登平台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对于不需要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课后继续与老师交流和探讨。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还需修改和补充:
1、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影响,铝与氧气反应的科学探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尽可能的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2、学生实验前,对一些基本操作强调的不够仔细,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需注意强化。
3、对课堂的调控和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待加强,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肯定和鼓励做的不好,语言还需要精练,不应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话。
4、由于作课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深刻地挖掘出来,很是遗憾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见,还希望听过课的老师不吝赐教!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4
一、成功之处:
1、重难点突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用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青花瓷》~化学版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3、引课注重创新。创设情境“金光灿灿的老师”引入非常精彩,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完成有序、有效。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学生的演示实验效果显著。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7、学生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自评互评,这样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同学友好相处,达到智力、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目的。
8、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在评价时,能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不足之处:
1、学生比较紧张导致课堂气氛死板
2、课容量有些大。
3、过渡语言组织不够自然。
三、感悟:
要上好一节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堂好课要学会取舍,不需要太多的亮点,太多反而没有亮点,学会让一堂课真正的彩起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5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本节内容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归纳等,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同时,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总之,对几种金属采用横向比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第一次尝试,从实践来看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编排方案。教学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