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目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 3 课 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 10 课 “秦王扫六合” 第 11 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 17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 18 课 三国鼎立
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 21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 22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 2 课 “贞观之治” 第 3 课 “开元盛世”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 7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第 8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 9 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 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 17 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 18 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 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 21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第 22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 1 课 鸦片战争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 3 课 收复新疆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 6 课 洋务运动
第 7 课 戊戌变法
第 8 课 辛亥革命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 10 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 11 课 北伐战争
第 12 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活动课二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14 课 难忘九一八
第 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 16 课 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7 课 内战烽火
第 18 课 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 19 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 21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第 22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 1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 2 课 最可爱的人
第 3 课 土地改革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 4 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 5 课 三大改造
第 6 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 7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 8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 9 课 改革开放
第 10 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 11 课 民族团结
第 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 13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 14 课 钢铁长城
第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 17 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第 18 课 科学技术成就
(二)第 19 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 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 21 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 家庭的照片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 1 课 人类的形成
第 2 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活动课一 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 4 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 6 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 7 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 8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第 9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 10 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活动课二 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 11 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 12 课 美国的诞生
第 13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活动课三 我看拿破仑
第 14 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 15 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 16 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 17 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 18 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 19 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 20 课 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活动课四 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第 2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 22 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 23 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 2 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 4 课 经济大危机
第 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活动课一 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 7 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活动课二 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 8 课 美国经济发展
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 11 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 12 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 13 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活动课三 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 18 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 19 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活动课四 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 品
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 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2----板书设计: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 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 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 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多 媒体 展示 女 娲造 人 的民 间故 事询问学生: 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 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元谋人 距今 170 万年 中国最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 早的人类 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 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 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 石、定年方法等。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 发现时间:1929 年 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生存年代:20—70 万年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 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 留猿的某些特征 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 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 具,使用天然火 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 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 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 顺序。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 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 5 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
三、山
顶洞人: 结论? 时间:1.8 万年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回答。读第 5 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 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 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 民的差别。读第 6 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 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 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 活情况。学生回答。居民的代表。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巩固练习:(见课件)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 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作业:(见课件)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 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 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4----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
计1 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6----(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7----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 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 7 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8----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9----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 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 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 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 为“人文之祖”?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 出示问题: 初步的感性认识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 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
段话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 容过渡到下一目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 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问:初祖’ ? 小组相互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 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 课堂的趣味性。“禅让”的含义吗?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 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 大禹治水的故事)。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10----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
1、P16 页的练一练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第二篇:人教七下第七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程序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尝试制定游戏规则。教学方法 做中学(玩中学)。●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圆、画得方,比较规范;没有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既不方又不圆。【提问】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教学)【提问】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提问】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 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
【归纳】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
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
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儿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
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儿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
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承转】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最初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提问】这三份材料中提出的游戏规则与我们刚才玩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共同的规则是什么?不同的规则是什么?【归纳】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都有三种角色:
抽象传花者,定义出参加游戏的“传花者”要遵守的规则。
具体传花者,每一个“传花者”都知道下家是谁。若是惟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的话,就很快地把花向下传;若是更富表演欲的话,就会把手中的花故意延迟一下,或是在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故意把花掉到地上,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此时大家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最“坏”的结果就是由他来执行“酒令”。无疑,这些极个别的同学才是游戏中的强者,他们是在支配游戏,而且在真正体会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击鼓手,即负责击鼓之人。击鼓人要用布蒙住眼睛,背对大家,或者干脆到隔壁房间去敲。他(她)总是把鼓点击得由缓而急,由轻至重,似停非停,若悠忽灭,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场上的紧张程度。每当鼓声越来越急时,总是会有同学变得紧张而手忙脚乱。这时候,心情最好的当然是击鼓手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鼓点将在什么时候停下来。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游戏规则不同。【讨论】什么是规则?游戏规则应由谁来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规则呢(或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
【板书】
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承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社会团体都会有各自的问题、矛盾或需要,解决和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准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规则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课本。大家用5-8分钟时间,仔细看课本第34、35页“关于规则的故事”和图7-l“表妹身边的规则”的四幅插图,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类型和规则的适用范围。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感知、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全班的描述与概括,得出结论。
【板书】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如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制定或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或标志性符号(必须遵守──维护正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需要)。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多是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守,变成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重、理解、学习、有选择地借鉴)。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总结】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一般包括禁止性规定和非禁止性规定;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团体里,要过好生活,就离不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察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它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与师生共同讨论法,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叙述】上节课的自选作业,同学们做得都非常认真──认真选择,认真思考;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小组的研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在其他小组同学发言时,另外同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倾听,同时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用关键词记他们到底举了哪些例子,并试着梳理清楚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认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内容右边画问号),简单写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积极参与全班的讨论。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一个话题:“我的一天”(一天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简单分析其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讨论】师生共同论讨,每个学生都归纳自己的收获。【归纳】规则无处不在,无论是自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矩、还是学校里的规则、公共场合对所有人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都时时处处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本图7-
3、图7-4和图7-5等图片,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提问】○李奶奶家门前这个“自助式人行横道红绿灯”怎么用?
○谁能说出图7-4的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提问】除了我们同学说的足球规则外,还有哪些足球规则?
除了课本上叙述的“足球规则产生的故事”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板书】1.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 【承转】美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的香椿树,不仅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与规则、法律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而且还告诉我们,制定规则的同时,必须制定完善的督查制度和违约的惩罚制度。在规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否则,社会团体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扰乱,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板书】2.制定督查惩罚制度──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叙述】尝试着回忆一下,班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学校和班里都明文规定,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有问题请举手回答。但是,总是在一些严格要求、按规则办事的教师课上,这条规定贯彻落实得比较好;反之,只要有一至两个学生随便说话、教师又置之不理的情况下,全班的上课纪律顷刻之间就会“天下大乱”。
再回想一下,我们的班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还有国际竞技比赛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是人治还是法治?是权大还是法大?
篮、排、足球等球类竞技比赛时,假如没有裁判执法,球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偏袒一方,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有的同学可能还记得釜山亚运会中裁判违规的事例。裁判在竞技比赛中的作用是什么?他的职责和权力又是什么? 【板书】3.公平公正执行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看课本中图7-
6、图7-7和图7-8。
【提问】谁能用关键词来描绘“成克杰受贿案”? 谁能说说“发生车祸后,如果司机对事故责任人的认定有不同意见”“如果两家农户或两个村庄对地界划定的看法不一”“如果有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怎么办?
【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互相讨论商议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提示:可以从正面找一些“党和国家下决心依法治国、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的事例,说明“国家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规则的结论;也可以从反面列举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说明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或制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规则的结论。(课堂小结)
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要求紧扣“规则”这一主题谈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教师用学生的作业片段总结结束这节课。“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随着需要在不断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播放视频画面或出示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形成和变化,要自觉遵守并不断完善;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规则的形成和变化。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方式和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新生事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出现的。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提问】
○看了课本第 39页“阅读卡”和图 7-9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和图 7-10 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
【归纳】1.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2.解决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拥堵的状况,出现马路和人行道;规定人走人行道和跳石。
3.解决跳石成为阻碍(汽车代替马车)的问题,出现了人行横道线又称斑马线;规定人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
【板书】1.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讨论】阅读“材料一至三”和课本第40页阅读卡“太空交通规则”后,再观察图 7-11运行中的人造天体和7-12卫星运行轨道,讨论为什么要制定各种适用于太空社会的新规则?
现代空间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考虑新的规则。
【板书】(1)当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时就需要考虑新规则(或新举措)【播放】实验中学校领导就学生会“关于学校规则和发展问题”提案的答辩会。【讨论】
○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召开至少一次的学生会(包括收集提案)并举行答辩会?
○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你对学生会的提案有不同的看法或补充完善吗? 【归纳】任何规则的出现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板书】(2)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承转】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其约束和控制),也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主动参与──创设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大众参与学校、社区和国家政策制定的积极性高涨,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提问】①看第41页课文和图7-13 2002年春运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回答为什么政府要调节火车或汽车票的价格?为什么要召开价格听证会?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选择代表的过程或途径是什么? ①看第42页课文和图7-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在我国,最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为什么我们要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我们制定规则和法律呢?
【小结】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证,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参与制定重大规则或法律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制定一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板书】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作业】11.完成自我测评1、2题。
2.自选作业──尝试制定活动规则(满分为15分)以小组为单位(3-5人),首先选择一项你们认为社区或学校、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选择一项你们最喜欢的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然后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或进行活动的规则。(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加分)
多数小组选择的是“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规则,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下列问题或自己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1)学校门口(丁字路口)红绿灯的设置问题──合适不合适,灯闪烁的规则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中午部分学生到教师食堂吃饭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去,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____?(3)部分学生在操场踢足球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踢,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主要权利。
(2)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
(3)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资料呈现】
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提问】这篇资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归纳】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车毁人亡,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难以保障。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利。(新课教学)【提问】除了生命健康权外,未成年人还有什么权利呢?填写下表。
【投影呈现】 未成年人权利
1.生命健康权、2.荣誉权、3.受教育权、4.财产权、5.人身自由权、6.财产继承权、7.姓名权、8.著作权
9.肖像权、10.专利权、11.名誉权、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总结】 1.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全方面的保护。
2.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4.姓名权。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子女的姓名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5.肖像权。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6.名誉权。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7.荣誉权。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比如未成年人可以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8.财产所有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和没收。
9.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10.著作权。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11.专利权。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宪法是国家最重要的法律,它规定和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初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提问】我们享有的权利是在法律的条文中规定着的。知道自己都有哪些权利,我们才能够去行使所拥有的权利。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权益。权利是在规则中规定的,也是在规则中行使的。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合法权益呢? 【活动】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讨论王丽事件、李亮事件和张珊事件。讨论问题: 1.王丽事件
○你认为照相馆能够随意摆放中学生的照片吗?为什么?
○你认为照相馆侵犯了中学生的什么权利?相关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如果是你,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李亮事件○李亮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吗? ○出版社应该如何对待作者的作品呢?
○李亮应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3.张珊事件○张珊的什么权益受到侵害了呢?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叙述事情的经过,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总结】我们是在规则中行使我们的权利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受到的损害就会越来越少,程度会越来越轻。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会遇到上述事件之外,还有教材中所没有涉及的方面。下面我们一起看以下所遇到的情景。【活动】课前教师准备若干信封,将下列列举的题目放入信封内。信封上写上发言的顺序。组织学生结成若干小组,从教师手中抽签决定自己面对的问题情况。小组同学自己思考并讨论决定如果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以下列举的是几种在我们学生生活中典型常见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发生的现实情况编写。这里仅供参考。)
【归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拥有权利,更要珍惜权利。所有权利都只能按照规则、依法行使,规则和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所以,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我们在家庭中的义务。
(2)感受我们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义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在家庭中的义务;领悟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教学难点: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规则,也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规则。教学方法;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如果你看到一件十分喜爱的东西,而这件东西的价格十分昂贵,超过了自己现有的零用钱,需要向父母要一点钱。你会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为理由向父母要求呢? 学生回答略。【提问】美国孩子彼尔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看看他是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理由向父母提要求的呢?看完这个故事,请你思考:彼尔和他的妈妈都在依据一定的规则说明自己主张,但是,他们的规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你找到这些不同点了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你和你的妈妈算过这笔账吗?
算一算从我们出生到自食其力可以独立生活了(大学毕业,大约22岁左右)。父母为养育我们花费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时间和汗水呢?
学生活动:计算并且在全班范围内分享。
【归纳】从中,我们感觉到了父母奉献给子女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
【提问】下面请大家一起观赏影片《背起爸爸上学》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思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投影出示思考题:
○石娃在爸爸残废之后为家庭和他的父亲做了什么? ○在石娃的行动中,哪些是他的权利,是什么权利?哪些是他的义务,是什么义务? ○请你评价石娃的行动,在他的身上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提问】上述涉及了在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的义务。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都承担什么义务呢?主要在哪些法律中规定的呢?我们自己做得如何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在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而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以学习为主。在学校中,我们都遵守哪些规则呢? 学生回答略。【提问】在这些规则中,都提出了哪些需要我们应尽的义务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父母膝下承欢的子女,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角色。我们都要履行规则所规定的义务。【叙述】规则中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只有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履行了规则赋予我们的义务,我们的权利才得以实现。而规则中的义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提问】请你谈一谈对此广告创意的看法。学生回答略。
情景剧(学生小品表演)。【情景一】晓明和父亲一起乘坐出租车到奶奶家玩。晓明的父亲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机丢失在出租车上。不久,司机刘山发现并捡得了晓明父亲的手机。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1)人海茫茫,还是算了。
(2)应该主动去寻找出租车司机。学生讨论。
【情景二】第二天,晓明的父亲经几番查找,找到了出租车司机刘山。晓明的父亲要求司机刘山归还手机。刘山回答说:“我又没有看见,更没有捡到,怎么还给你呀!”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1)没有证据,也只好认了。(2)应该主动去寻找。学生讨论。
【情景三】晓明想了想,悄悄地告诉父亲,父亲会意。晓明悄悄地跑到公用电话亭,给父亲的手机打了一个电话。这时候,从刘山的出租车里传来了清脆的电话铃声。晓明的父亲说,我的手机就在你的车上。此时的电话铃声就是证据。出租车司机将手机归还给小明的父亲。【提问】遇到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方式可保护自己?
忍气吞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提问】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依法维权。【提问】你能够运用所知道的法律知识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吗?
学生讨论。
【归纳】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许多的义务都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我们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依法行使,即依法维权。在我们履行义务的时候,也要依照规则履行。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造就了乔丹的精彩表现的事例的分析,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带来了人们出行的自由等事例的讨论,使得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可以使我们过得更自由。
(2)通过对学校不同地域学生应遵守的校规校纪,从而在学校里获得学习自由的讨论,体验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乔丹的照片(或者乔丹灌篮的录像)。
【提问】(教师引导性提问)乔丹的表现是如此的精彩,这是全球公认的。那么,是什么保证乔丹在赛场上如此自如潇洒的表现呢? 学生演示。可以让学生中篮球打得最好的同学现场演示侵人犯规给同学们看。
出示资料:篮球规则第47条 侵人犯规(略)。
【提问】如果篮球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篮球运动员能够这么潇洒自如地表演和自由发挥其精湛的球技吗? 学生回答略。
【总结】比赛需要规则,规则保证公正。遵守比赛规则,我们才有一场精彩的比赛。
【提问】经济发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购买了私家车,道路一下子就变得拥挤了。这里有车辆增多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或者说一说你的所见所闻。【提问】你认为遵守交通规则和获得出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资料】熟记交通规则。
骑自行车的规则、人行横道灯信号、指挥灯信号、行人须知。
【提问】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道路上是骑自行车的人、是行人,我们要按照交通规则去做,说一说你看到的违反上述规则的行为主要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怎样和别人分享道路。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你是如何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交通事故发生,说明了如果不按照规则行事,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自由更加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说,规则的出现和制定是为了社会运行更加有序、更加公平、更加合理,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安全、快捷,而不是约束人的自由。规则虽然在某些方面束缚了、限制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只要你理解和掌握好规则,我们就能够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中,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个人的自由只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的自由。规则就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以保证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总是以规则作为前提和保障的。
【活动】教师引导性提问: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我们都遵守什么规则呢?遵守这些规则,使得我们获得了什么呢?
课前准备:教师展示学校平面图。(学校平面图中大致呈现出教室、图书馆、自习室、楼道内、花园、食堂、操场、老师办公室等部分)活动任务: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学校的某一区域。小组讨论,共同制订规则,之后在纸上写出在学校校规校纪中,对于这个区域对学生的规定是什么?
2.制作和表演小品。如果不遵守在这个区域中的校规校纪的话,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活动评价:
1.能够充分表现同学们遵守规则获得自由的。2.同学之间讨论充分并且和谐合作的。【归纳】在课堂上,„„ 在图书馆里,„„ 在自习室里,„„ 在操场上,„„ 在食堂里,„„
【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十分细致,表演得也十分精彩。在我们学校中,有许多规则。我们行使着规则赋予我们的权利,履行着规则要求我们应尽的义务。而正是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所需要的学习的自由。【活动】角色扮演(课后自我测评)。【总结】遵守规则是我们自由成长的保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规则将永远伴随着人类追求自由的历程。自由,我们在遵守规则中拥有。(课堂拓展)
寻找我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利益的事例,说明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寻求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和紧急救险的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有关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使用救助电话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规则。教学难点:学会拨打紧急救险电话的方法。难点突破:现场模拟,辩论研讨。教学方法 导练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桑兰曾经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在一次国际比赛训练中意外受伤,造成高位截瘫。宋小山的父母先后去世了,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中时时都有发生,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使当事人无法正常生活下去。【提问】他们怎么办?等死?当然不会,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会有越来越健全的机制帮助弱势群体,那么作为当事人该怎么办呢?
【承转】请大家看看书上桑兰和宋小山的命运(阅读课本)。
(新课教学)【提问】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几个方面? 【板书】为了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国家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建立起提供救助和补贴的制度,叫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
【提问】请借助于网络,弄清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归纳】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意外伤害,事业出现挫折,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社会保障,正如桑兰可以根据国家体育伤残条例获取足够的治疗和安置费,宋小山从社区和有关部门领取社会保障金,这就是生活的规则。【承转】刚才我们所讲的都是事后怎么办的问题,如果我们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不及时马上会产生巨大伤害事故,你会怎么办?
【提问】你知道紧急求助电话和求助方法吗?
报警:110 障碍电话:112 国内人工长途挂号:113 查号台:114 报时:117 火警:119 特快专递服务:185 电信业务咨询:10000 急救:120 天气预报:12121 交通肇事:122 免打扰服务登记:156 邮编查询:184 人工信息服务台:160 本市范围内凡属电信局市话网内的所有电话(包括住宅电话、单位电话、公用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移动电话)都能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不论本地还是外地数字移动电话,在任何城市拨打110时,都不要加拨区号,直接拨打110即可。
当您拨通110后,首先会听到“这里是 XX市公安局110报警系统,请不要挂机”的中英文电脑语音提示,这就告诉您已经拨通了110。如果系误拨,请立即挂机。报警时,报警求助人要主动通报自己的姓名、住址、单位和电话号码,准确、简要叙述案(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在区、路、巷、号)等基本情况,以便公安民警迅速赴现场处置。
三、理解、爱护、支持110电话报警求助系统 110报警服务台是群众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市民有义务爱护、支持11O报警服务台的工作。希望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由于110报警服务台每天要受理近千次的报警求助电话,线路十分繁忙,若不是当时发生的紧急案件、事件,请您向发案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二)当您发现火警最好直接拨打119报警,通过110转接会延误一定的时间。
(三)当您发生(发现)交通事故时最好直接拨打122报警。
(四)在您教会子女怎样拨打110报警求助的同时,也要教导子女无事不要随意拨打110。
(五)请您如实报告警情,不要谎报警情甚至恶意骚扰110报警服务台的正常工作。对故意骚扰者,公安机关一经查实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乃至治安拘留的处罚。
【现场】模拟拨打110报警电话的场景。【归纳】当你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威胁时,社会会对你提供基本的帮助,当然这还要自己去申请,按照规则行使权利是学会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当遭遇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能够为社会减少巨大的损失,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要掌握这些技能,为国家做贡献。(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提问】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或遇到紧急危险事件的发生,那么寻求紧急救助是必要的,虽然媒体在不断地宣传怎样紧急避险和寻求援助,但很多学生其实并不太知道报警电话怎样拨打,所以若有条件,找一部电话,模拟报警人和工作人员的报警现场,让孩子们了解报警的程序,以备在紧急情况下,能真正获得救助。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个人权益受到侵害的现场,讨论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维权意识,尊重法律。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正确的维权方法。难点突破:模拟商场搜身现场。教学方法 模拟现场,展开研讨。●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
【叙述】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真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商家冤枉成小偷,那滋味也的确不好受。我们来看深圳某律师是怎样面对这种尴尬事,他又是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提问】当你遇到类似于某律师或书上王丽的遭遇,你会怎样做呢?
【现场】商场购物出门时,被怀疑偷拿商场物品,现场模拟表演。
【承转】请大家看看另外一人的做法,请你作评说。(新课教学)
【提问】阅读课本第56页看看王威的遭遇和他的做法,并阅读下面两段报道,然后对王威的报复性做法作出评价。【资料】
一、22岁的李亮从去年9月初多次到南京某中学门前拦截学生要钱,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向10多名学生强索钱财,若没有钱,则暴打。9月 27日,李亮又在校门口向16岁的学生方某要钱,方的同学余某对其行为进行指责,李亮上去就打余的耳光。余找来父亲和叔叔,李竟冲上去殴打余父,结果被余父和叔叔一起按倒在地,制服后扭送公安机关。二、一段时间以来,一伙人在长沙市某中学附近强行收取保护费,敲诈学生钱财。了解这些情况后,长沙市巡警天心大队每天派便衣在校门口附近守点布控。27日下午6时,正值学校放学,2名染发的男青年来到校门口,拦住一名学生要钱,两名便衣巡警当场将其抓获。据查,犯罪嫌疑人杨某和肖某,17岁,自11月份以来,到某中学内逼迫学生交钱,不给就拳打脚踢,不少学生迫于其淫威,只得交钱。为明确知道哪个学生有钱,杨某还在学校发展帮手。此后,杨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学校找被他“关照”的学生收取保护费。【研讨】王威错在哪儿?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归纳】对同学怀有报复心怎么办?报复心是在社会交往中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易误解别人,怀有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内心非常痛苦,怎样抛弃这种心理呢?(1)学会谅解,别人可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给你带来恶果。(2)学会使用心理换位,从对方的角度了解给你带来的挫折和不愉快。(3)多考虑报复的危险性后果以及会导致害人害己。(4)加强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说明你的处理态度。【阅读】阅读这两段“一分钱官司”,并对北京房山胡某和郑州范先生的做法作出评说。一
据房山法院前天透露,该院窦店法庭日前受理了原告胡某诉被告韩某精神损失赔偿一案,原告胡某因被韩某无故当众谩骂,请求法院判决韩某给自己赔礼道歉,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失人民币一分钱。原告胡某诉称: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被告韩某无故将其个人所属的小客车的轮胎放了气,在其与被告讲理的过程中,被告不顾公众场合对其进行谩骂。原告在诉状中说,此事当时经110民警处理,被告韩某对上述事实予以认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韩某在公众场合及公共媒体对我进行赔礼道歉,并赔偿我精神损失人民币一分钱。
二、“一分钱官司”审结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30日电近日,备受郑州市广大市民关注的“一分钱官司”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审结,法院判决河南某超市有限公司返还多收消费者范先生的1分钱,并赔偿损失3.15元。案件受理费50元,由该商家承担。【总结】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教学提纲 1.商场搜身
(1)律师的做法。(2)有关法律。2.校门口劫钱
(1)王威错在哪里?(2)报复心理的危害。3.日常生活中你有可能在哪些方面会遇到权益受到侵害?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三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面对一些社会问题,选择正确的方式,勇于承担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书上列举的一些做法,学习正确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研讨,实际调查研究,提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明确社会责任,学会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教学难点:真正学有收获,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难点突破:针对不同的做法充分研讨,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
教学方法 导学法、研讨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垃圾处理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不少人有种“垃圾已经扫地出门,眼不见心不烦,与我无关”的心理,没有意识到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自己的一份垃圾,那么每个人每天也就应该为垃圾处理承担起一份责任。如果一个市民放弃这种责任,我们很难说他比那种随地吐痰、满大街乱扔瓜果皮的“粗人”文明多少。因此,当前亟须大力倡导“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提问】这种责任就是社会责任中的一种,见到遍地的垃圾污染环境,请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当代少年是怎样做的?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 【研讨】他们解决白色垃圾污染问题分了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广泛调查;其次:写调查报告;最后:提交当地政府。
【总结】他们的行动行使了公民的建议监督权,做法科学有效,值得其他人学习。【承转】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同学怎样抓住制造“马路黑洞”的贼的(看课本)。(新课教学)【提问】“马路黑洞”吞噬行人的惨案时有发生,我们在电视或书报上经常听说有人把路边的窨井盖偷走,制造“马路黑洞”使人车受伤的事情,你是怎样想的? 【现场】下面我们设想,你家居住地附近经常有人偷窨井盖,派出所一直没有抓住这个贼。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天下着小雨,正当你和同学马明走到和平街北口时发现了一辆平板车,车上有几块窨井盖,在雨中,依稀可见两人正在抬一个窨井盖,这不正是要抓的贼吗?你该怎么办? 【研讨】分组研讨,设计最佳方案。以下是假设的各种方案:
(1)立即联系同学,趁贼没走远,合伙擒贼,扭送当地派出所。
(2)立即去附近小区,找保安,到居委会治安室寻求支援。
(3)立即高喊“抓贼啦,有人偷窨井盖了”,吓唬小偷,让他们把窨井盖扔下,或协同路人抓贼。
(4)由一人跟着车子,另一人打电话报警。
(5)反正我知道这里有人偷窨井盖,地上有黑洞,以后走路自己小心点,其他的我管不着。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这位同学的做法,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展示】山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提案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马路黑洞”伤人问题 “马路黑洞”,指的是密布于马路上的没有了窨井盖的各种地下设施的出口。马路上行走的、骑车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注意到这些“马路黑洞”,尤其是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或者是晚上。由于近年来“马路黑洞”屡屡出现,所以“马路黑洞”伤人的事也就屡屡发生,仅提案者所闻的资料统计,就达30余起。《齐鲁晚报》1月18日讯:山东建工集团的祖先生晚上7点半办完事情匆匆回家,当走到黄河招待所附近的非机动车道时,突然一脚踩空,栽进了路上一没盖的电缆井里。当时,他的整个下半身都掉进了井里,而头则磕在了井沿上。由于摔得太重,他当即失去了知觉。幸亏路人把他从井里拽了出来。他醒过来后,腿和脚剧烈疼痛,嘴里满是鲜血,一颗大门牙给磕断了一半,而另三颗磕损的牙齿也已松动。祖先生愤怒不已地说:“这飞来横祸究竟由谁负责?”
“这飞来横祸究竟由谁负责?”这是一个法律问题。济南某公园假山上的石头砸伤了游人,游人起诉公园并获胜,由此推断,祖先生若起诉该井的管理部门,该管理部门恐怕也难辞其咎。为防止此类事情在省城济南的不断发生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对“马路黑洞”伤人问题的重视当然是最重要的。
2.对全市所有的马路进行一遍普查。这个工作可发动全市的群众协助进行,如通过媒体发动群众主动投诉,哪个地方有“马路黑洞”。对所有的“马路黑洞”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
3.针对所有的“马路黑洞”,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或装上窨井盖,或先装上醒目的标志,待后再装。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向“马路黑洞”附近的单位和群众进行宣传,希望他们注意保护和维护这些窨井盖,共同来做好公益工作。4.对全市所有的废品收购站和收购点发出通知,绝对禁止收购窨井盖,即使是破碎的窨井盖也不准收购,一旦发现,即以包庇盗窃者的名义惩处。5.通过济南市有关部门下指令性的研究项目,研究方便、实用、易装不易盗、或没有盗窃价值的新型窨井盖。具体操作上,可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用之。
【归纳】这个提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概念界定──“马路黑洞”;②摆事实──报刊新闻;③提建议──政府行为。同样是遇到社会问题,有人“事不关己,听之任之”,有人挺身而出,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态度,不同的个人素质。社会是大家的社会,关心和维护社会的良好风尚对我们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提问】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垃圾处理不当不但污染环境,还会进而污染人们的心灵;而心灵一旦受到污染,治理起来将比治理环境污染困难得多。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为净化社会的环境发挥出我们的智慧来。
综合探究七 我是社会小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正确途径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行使公民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掌握撰写格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并积极提出建议的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会向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寻求帮助。教学难点: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难点突破:查阅资料,开展研讨。●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行使权利 【叙述】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这个大家庭逐渐形成了很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同陋习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斗争中形成的,有的以法律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大家都遵守的道德准则形式呈现。然而,社会中总有一些人缺乏规则意识,做出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使得我们的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问题)等等。众所周知,中国已加入WTO,即将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机遇与挑战。但不管是狼来了还是浪来了,我们的规则不能废。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世贸组织对成员国的统一要求,也就是基本准则。龙永图先生曾经说过:“入世先入规。”不错,我们加入了WTO,就一定要遵守这个组织的规定,否则将天下大乱。随着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能停下北京奥运对世人的承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提问】我们要做些什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有哪些与这些规则格格不入?又有哪些与我们的承诺不相称的呢?
【承转】下面,我们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谈谈自己的发现。(新课教学)
【现场】各组选派代表陈述自己的发现:
第一组: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
第二组: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等问题);
第三组:环境污染(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及工业污染等主要污染,还有生活污染如随地吐痰、口香糖残渣、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
第四组:耕地被占(毁林开荒、城市扩张等); 第五组:文化设施建设。【归纳】老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以肯定,对那些切中问题要害、问题说明准确、叙述清晰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那些不明朗、含糊不清、没有时代意义的陈述提出修正意见。并确定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为重点题目,继续实施调查研究。第二部分:一次成功的尝试 【讨论】教师把书上的问题交给学生,请大家关注并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假如你们居住的地方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像街道脏、乱、差,垃圾纸屑到处飞,你会有什么感觉?”“面对这种生存环境,你是熟视无睹还是积极想办法?” 【现场】播放某次教室环境脏乱差的真实场景的录像片段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展开讨论,对及时发现并主动想办法解决的同学当场授予班级最高荣誉“XX之星”。
【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看看小余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应该按照调查研究
→确定主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的步骤进行。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怎样把好的建议反映给有关机构或领导呢?”
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规定和资料,共同商议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向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当面反映情况等;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倡议书等等。发表对社会问题意见的途径、方式很多,要求同学们学会并根据具体情况尝试其中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市长对小余他们意见的处理情况。教师可适时地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利,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第三部分:都可以试试 【活动】以原来的小组为基础,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小组,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查找、收集资料,按照上述环节、方式
进行体验和实践,在全班开展模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与同学共同合作。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调查报告,使学生明确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格式及要求。报告写作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也是“我是社会小主人”的心理体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本组成果,互相提高。(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提问】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那就是,处处有主人翁意识,时时依规则办事。
第三篇:《丑小鸭》教案集教后反思
《丑小鸭》教案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
能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领悟丑小鸭形象的意义,激发他们向往美好,坚韧、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美好理想。教学重点
通过换位体验,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教学难点
1、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2、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课前准备
1、学生详细预习课文。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安徒生一生的经历、创作经历。
3、查找现实生活中‚丑小鸭‛的故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丑小鸭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浪漫的世界,感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魅力。上一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那篇文章?(《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一生写了160多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请你简述一则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同位听。(同位两个互相 1 简述故事:海的女儿、豌豆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大家讲了这么多美丽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次插上梦幻的翅膀,去踏寻丑小鸭的足迹。
二、丑小鸭历险记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3页,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速读完课文。(教师计时)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请同学们用两三句话概括文章故事。
归纳: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笑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的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3、假设我们自己就是那只可怜的丑小鸭,现在我们开始回顾在变成天鹅之前那段艰辛的历程。丑小鸭们,在你没有变成白天鹅之前,你曾在那几个地方呆过? 归纳:养鸭场、沼泽地、农家小屋、灌木林、农夫家、大花园。
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讲述你在这些地方经历的苦难。大家先在组内分工、交流、试讲一下。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复述课文。感受丑小鸭的不凡经历。讲完后学生进行评价。
5、互动采访。现在,这两行依然是可怜的丑小鸭,这两行同学摇身一变是睿智的记者。小记者们,听了他们的叙述,你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提问采访任何一个丑小鸭。请同学们准备一下。
学生积极提问,踊跃的回答,回答不上来的请小组的同学帮忙代为回答,形成了良好活跃的生生交流的场景。
同学们的问题集中了一点:可怜的丑小鸭,你在这些地方遭到过那么多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你是抱着什么态度和追求挺过去的? 归纳:向往美好,不懈的追求,困难面前永不退缩。
三、鉴赏丑小鸭
刚才,我们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体验了丑小鸭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现在我们再次回到安徒生的作品中,文章哪些句子反映了丑小鸭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2 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划出来,作批注,谈感悟。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关键句子:
1、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教师朗读,学生齐读,体会丑小鸭不懈地对美的追求。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注意:当分析到此句时,学生会误认为‚天鹅蛋‛就是指优质蛋,也就是说误认为‚天鹅蛋‛就是指自身具备良好的条件,为了让学生明白此处的‚天鹅蛋‛是一种象征,并可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有人说,只要是一只天鹅蛋,不管努力不努力,他注定要变成天鹅,你赞成吗?‛ ‚即使丑小鸭不走出鸭群也能成为白天鹅吗?‛这样从反面证明‚‘天鹅蛋’就是指自身具备良好的条件‛的想法是错误的,方能让学生明白‚天鹅蛋‛指的就是‚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归纳:虽然丑小鸭在形体上长成了一只白天鹅,但是他缺乏内心的历练,缺乏后天的努力追求,缺乏了经历困难后的坚毅、执着,高贵,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白天鹅。引导学生利用‚只要……就算……‛仿写句子。(只要你是一颗金子,就算仍在沙石堆里也会发光。)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此句提示:‚这颗好的心‛指谁的心呢?那么他的心是怎样的呢?
归纳:一颗好的心,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所以在成功的时候他才不会骄傲,更不会去嘲笑讥讽正在成长中的丑小鸭,愿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好的心。
四、品评丑小鸭
1、在刻画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时,作者倾注了真挚的感情,或同情,或愤懑,或欣喜,他为什么会如此动情呢?(学生结合安徒生的生平进行讲述)
归纳: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洗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他虽然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他想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遭到嘲笑排挤。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丑小鸭的经历就是安徒生自身的真实写照,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2、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演绎着这种童话故事的还有很多的人,你能讲出他们的故事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以‚千手观音‛(播放舞蹈)、中国第一位盲人女大学生王峥与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女大学生周婷婷、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为例子作总结,并展示照片与生平事迹,激发感染学生。
五、丑小鸭的启示
丑小鸭的故事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感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丑小鸭,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结合自身谈一下感悟吧!
小结: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就没有彩虹。也许我们就是一只丑小鸭,只要梦还在,心就在,只要奋斗,我们一定会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板书设计
丑小鸭
安徒生 追求 梦想
丑小鸭 白天鹅
挫折 打击
养鸭场 沼泽地 农家小屋 灌木林 农夫家 大花园
课后反思:
教学灵感源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本学期学校教师开展示课,我讲了《丑小鸭》这一课,众多的领导老师进班听课,赢得一片喝彩声,同学们也充满了自信,纷纷在日记里,平时的交流中,表达了上课回答问题、能够充当各种角色的得意之情。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公开课的教学,应该有很多值得记忆和改进的地方。
课堂的教学环节流畅,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法,给听课老师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开始让同位互相讲述喜欢的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童话探究的欲望,学生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表明对作者的喜欢和关注。
假设学生就是丑小鸭,在组内合作讲述丑小鸭在不同地方的遭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合作复述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同时加深对丑小鸭这一形象的认同感。
答记者问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一半的学生是丑小鸭,另一半的学生是记者。听了丑小鸭的遭遇,记者现场提问。同学们热情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如‚你经历了这么多挫折,是什么让你支撑到现在?‛‚你觉得一颗好的心是怎样的?‛,‚你为什会离开舒适的农家小屋?‛‚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白天鹅的,为什么这次的经历让你永远难忘?‛‚其它伙伴认为你很丑,你心中难过 5 吗?你是怎么看待的?‛等等,被提问的‚丑小鸭‛都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如果实在回答不上来,就请小组内的同学代为补充回答,‚小记者‛还对‚丑小鸭‛的回答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学生积极投入进行着互动交流,生生交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文章 ‚向往美好,不懈追求‛ 的主旨在同学们的交流中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另一个亮点是学生在文中寻找反映丑小鸭生活态度和追求的语句,进行圈点评注。这一环节是对文章重点语句的品析,学生基本上把重点句子找出来了。在学生评析时候,适时的引导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全班齐读的形式来悟出其中的情感。当学生谈到‚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质疑‚只要是天鹅蛋,无论在哪里,即使不走出养鸭场,也能长成白天鹅吗?‛引起学生的争论,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而说明人要坚持奋斗,经过挫折,历练,才能使内心更加的坚强,不是一只徒有其表的天鹅,而是成为内心更加强大,真正意义上的白天鹅。在学生谈到‚这颗好的心‛时,引导学生明白一颗好的心,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所以在成功的时候他才不会骄傲,更不会去嘲笑讥讽正在成长中的丑小鸭,愿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好的心。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让学生作为记者提问的时候,说道‚希望大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这已要求过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问题提问,应最后让学生来评判学生的问题是否有价值,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最后让学生给丑小鸭写一段颁奖词,其实整节课都在围绕中心来展开了,最后应该回归学生的身上,应让学生结合自身谈一下感悟,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丑小鸭》课堂的成功,源于几年来一直积极地备课、不断学习,才会有今天现场灵感火花的展现。一堂课的失败会给我众多的反思,一堂课的成功会给我众多的激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同行的赞许,得到学生的拥护,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干好教育教 6 学工作的决心,我期待经过自己不懈努力,一定会看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繁花满天。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 二○一一年三月
李晓蕾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真正的英雄教案集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真正的英雄教案集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3、品读课文,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课前准备:搜集阅读关于航天探索的资料。教学步骤:
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再次认识这些真正的英雄。
一、整体感知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录象或范读),整体感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后归纳,用100字左右文字写出。(教师提示:哀悼遇难的英雄;颂扬人类探索的精神;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激励继续探索。)
(2)在听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你记住了哪些感人的话?组内交流谈一谈。
(3)演讲稿表达了里根总统怎样的感情?(教师提示:悲痛,哀悼,敬佩。)
2、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1)理清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变化脉络。(教师提示:前半部分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部分表达继续探索的力量。)
(2)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前四节表达哀痛和颂扬之情;中间追忆英雄的故事;后八节号召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3)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来一一追忆几位英雄?(教师提示:通过回忆他们的点滴事迹,颂扬他们的英雄行为;借他们的事迹鼓舞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信心和勇气;表明总统对他们非常熟悉,增强演讲感人的力量。)
3、(1)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教师提示:1)、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2)、这里所指的美国精神,已不仅是指美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人类无畏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二、品读文章
1、再仔细品读文章,从文中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你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背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这些句子随时都能激励自己。
(教师提示:不求答案一致,但“研讨与练习”二中的几个句子应该进行分析。)
三、作业布置
课外查找关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的材料,访问美国宇航局网站,综合课文读后的感想,自由命题写一篇随笔。教案001 2005年9月1日22:15:5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和交流各种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感受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与成功,并在演讲词的换角度改写中体会航天事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课前准备:收集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资料。教学步骤:
导入:2004年1月3日,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美国的太空活动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印证了一句话:人类每前进的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的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就让我们随着里根总统的演讲,来回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的悲痛吧。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资料: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别是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罗纳德•迈克奈尔和格雷戈里•贾维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2、模拟总统角色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1)总统对英雄的感情是怎样的?划出有关语句来说明。(2)总统对这些英雄是怎样高度评价的?划出有关语句。(3)总统希望通过演讲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提示:表达哀悼,安慰家属;追忆英雄,颂扬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人心,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展探索研究。)
3、综合思考,小组讨论:说说失败对航天研究的影响。(教师提示: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美国的影响;要辨证地分析看待航天研究中成功与风险并存的现实情况。)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分类交流各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根据各国航天科技的对比,讨论航天事业(成功)对于国家(可重点结合本国谈)的核心意义。3、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预定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着陆。请你自主设计写作一篇演讲稿,用在庆功大会上演讲,借鉴、体现出《真正的英雄》中的好的写法,字数不限。
三、布置作业
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资料平台】
1、《航天史上最悲惨一日:人类最早航天飞机爆炸》、《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为全人类利益而献身的宇航员致敬》、布什的演讲稿等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报道材料。
2、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材料。
3、人类开展登陆火星的有关探索活动的报道材料。
第五篇:[初中历史]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1(20份) 人教版7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出西晋速亡的原因。
3.通过研习史料增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难点
西晋兴亡的因素。
活动:典故我知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预期效果: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统一天下。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
具体解读: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
【具体解读】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2.统治
材料一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材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 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问题探究】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案提示:西晋统治者腐败奢侈,贪图享乐,社会上唯钱是图的风气盛行,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导致统治者无心政治,社会就会道德缺失,最终国家沦丧。二、八王之乱 【图片链接】
材料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问题探究】1.西晋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与其实行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 答案提示: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一样,最终诸王的势力增大,威胁到王室的统治。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所以分封制是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之一。
2.八王之乱对西晋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在八王之乱中,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在中原人口不断南迁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生活
你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提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过程
活动与探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相关资料且提出问题,由小组整理后班级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表现、影响。3.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4.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
提示: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及教训。
答案提示:(1)原因: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②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八王之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了统治秩序,耗竭了西晋的国力。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2)教训:统治者统治要开明;要团结,不要内耗;民族关系要融洽等。
西晋的灭亡可以说是统治者们咎由自取。回顾历史,夏桀的残暴,商纣王的奢侈腐朽最终导致亡国。大秦帝国也因施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仁政治国,走群众路线,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266年,司马炎定都洛阳,建立西晋。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二、八王之乱
1.概况:封王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2.影响:西晋开始衰落,人口迁徒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