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8: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第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赣县区莲塘中心学校

一、问题的表现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引入形式多样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的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2250÷12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二)培养思维能力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便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的不同层次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

2.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儿童的思维发展。

如何从质的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呢?第一,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样。引导有序思考,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第二,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三)保证适量练习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1)课前3——4分钟口算。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可以直接笔答,即手头有一张口算纸,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也可以视算,即教师出示一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出答案;还可以听算,即教师只报题目,学生说出答案。(2)进行针对性练习。口算训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46×37”等进位乘法,练习4×7+4,3×4+1等口算,有利于学生在计算中正确地进位。

2.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

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第三,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回顾、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总之,改革需要勇气,继承同样需要勇气。计算教学不能依赖于情境,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若是出现偏差,会导致不良后果。计算教学还是要重视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口算能力等基础,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计算教学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老师总是在感叹计算太难教了,计算的正确率太低了。学生的计算水平愈来愈差了。其实只要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多动脑,多思考,多想办法,学生的计算水平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一、增强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的应用.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在四年级教学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多数孩子对于简便运算的题,都能掌握了。如计算430×25×4,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出430×(25×4)。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恕不知孩子是不会将这些运算定律,计算技巧加以应用的。例如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当孩子们用短除法得出16和20的最小公倍数为2×2×4×5时,眼看就要成功了,许多孩子却在计算着几个数的积时出现了错误,又如 4×4×5很多孩子等于9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除了计算不过关,更重要的是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联系,知识无法得到迁移和应用。实际上这两个连乘用乘法结合律再简单不过了。孩子们只要是题里说要简便计算的都会简便计算,但在其他的时候就不会想到,更不会用到简便方法。

二、加强计算中的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孩子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许多孩子在对错误的反思时,往往是以句简单的“计算错误”,在教学中对于孩子计算的错误,我会进一步让孩子寻找计算错误的原因,例如:是口诀背错了,乘法看成了除法,或运算顺序错了等等。一定要让孩子找出具体的错误所在,许多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恍然大悟,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错误问问为什么,正确也要问问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在课堂上练习下面这道题时:

有一个孩子计算得又对又快,我追问道,你为什么算得又对又快?孩子说:我都是口算的,比如3000×,我先算3000÷15=200,再想19份比15份多4份,又用200×4=800,800+3000=3800 …….原来这个孩子利用自己对分数的理解进行了巧妙的计算。一番话也让其他孩子受益匪浅。在问什么中让孩子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事物表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口算与生活的联系。

口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洁、迅速、正确也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口算教学中我注意做到:

1、注重口算的方法,口算是教学计算的基础。许多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丢分。对于口算题也要求孩子在草稿本上用笔算,而忽略了口算方法的教学。这样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也有许多孩子认为口算就是不列竖式的笔算。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口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例如在口算92÷2时,很多孩子就在心里列竖式,有的干脆笔算,实际上可以想80÷2=40,12÷2=6,40+6=46.口算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计算能力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加强表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练习,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听算、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这样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四、补充计算中的一些技巧方法

中国优秀算术文化非常丰富,乘法口诀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的也可以在计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进行“巧算24点”的数学游戏介绍,计算中的技巧方法讲解;两个两位数相乘的巧算:十位数互补,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还有两个头相同,尾互补数相乘的巧算;两个十几的数相乘的巧算等。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习掌握,事实证明,这些优秀的算术文化不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也极大的提升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计算都是层层递进,承前启后,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没有过关,那么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就存在隐患。表内乘法掌握不牢,后面的两位数的乘法就举步维艰,乘法又是除法的基础,总之计算教学应从一年级开始,每一步都扎牢,步步为营,形成一个牢固的计算系统。

六、注重训练计算方式的多样性,1、形式的多样化

例如:低段可以开展听算的练习。教师念题,学生只需要算出结果。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对于一些计算速度太慢的孩子也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同时方式的变换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中高段可以进行计算的竞赛,方式也是很多,例如1分钟计算,看谁做得又多又对。或每节课坚持练习几道计算,看谁一周不出错,这样也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可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例如:25×4=100,24×5=120的区分,16×5=80,15×6=90的区分等等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系统化,有计划、有步骤,讲究方法与技巧,反对题海式的机械练习。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沙坪坝小学

杨顺洲

有人认为:计算学来没什么用,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是这样吗?其实,计算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我们在购物的时要计算,算什么呢?最简单的就是计算找补,还有吗?当然有,例如:大多数人在购房时,得计算自己的收支情况,购哪种价位的房合适,如果要按揭,还得算算自己以后每个月的收入是否足以承担银行的贷款,若盲目购买,显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买了房之后,还得算,算装修,就拿买瓷砖为例,我们得进行测量,计算出大约买多大面积的瓷砖合适,还得根据瓷砖的单价,计算花钱的总价。再以上班为例,你得计算自己坐车时间,步行时间,加上中途可能耽搁的时间,从而估算出合适的出发时间。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计算来帮助你,很显然,一个在生活中能处理好各种事物,会生活的人,必然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计算能力,也是为以后深入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

计算如此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传统教学中反复机械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好办法吗?很显然,这样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是应对考试的好办法,但是,这样会深深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重复,只会一次又一次的让学生厌烦。那么课改初期提倡的算法多样化,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这种方法好吗?这样做,好处在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一定合适吗?我们想想,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己的判断能力如何呢?如果他选择了一种复杂、耗时的计算方法,而导致完成作业时间延长,优化的方法没掌握好,后来又重新改过,这些弯路,价值大吗?是否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呢?那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做到些什么?真正让每个孩子在计算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呢?

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导。

一、做好计算教学的多样化。

这里的多样化,是教学的多样化,而不是算法多样化。什么是计算教学的多样化呢?就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既能传授知识,又能让学生有学习兴趣,不会觉得乏味。举个例子说,今天要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不能走进课堂就说,今天我们来这习小数的加减法,学生的反应一定是“哎,真没劲!”、“我早就会算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我们可以采取情景的方式呈现数据,让学生来解决情景中的问题,自然的引入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计算教学。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解决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在设计计算练习的时候,也应采用各种形式,避免单一的笔算练习。

二、在教学中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我们往往只重是算法,会算就得了,在作业和考试中,看到的就是算法,算理嘛,谁管你呢?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学生要明白“怎么算”,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说出“为什么这样算”,其实就是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一个再现,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环节,也是学生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的基础。同时,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明白算法的精妙,进而巩固算法的掌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运用算法进行练习,以形成技能。总的来说,算理花的时间较少,而掌握算法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算理的教学,更要重视算法的运用,达到技能的熟练。

三、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既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更能使学生能在交流中学习先进、取长补短。但是,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算法多样化,容易使算法多而不精,更耗费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一定要处理好,我们可以在学生提出了几种有特点的算法时,首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对算法进行优化,找出最合适、合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努力找出的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四、做好计算教学的细节之处。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求我们有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卷面整洁等细节的地方。

总的来说,做好计算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存在诸多不足,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第四篇: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论文封面

学科: 小学数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标题: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若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生活、学习、科研和生产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施后,大家发现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课堂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结果作业的计算错误率偏高,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如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关键词】计算教学 解决问题 有效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经常听到“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有的甚至开展小组讨论,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但缺乏必要的实际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达到高效低耗,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任何内容时,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能有基础和可能。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如我在教学“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口算方法的掌握没有任何难度,而算理的理解有一定思维高度,怎样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算法成了我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法,起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执教: 6×40,让学生说你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学生都说先算6×40=24,再在24的后面添上1个0,所以6×40=240,我想要学生出现的算理始终不能顺利引出,这样做虽然能使很多学生进行口算,但是对算法的理解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去体验。第二次执教,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作如下修改:6×40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把40看成4个十,这样6×40就可以看成4个十乘6等于24个十,所以6×40=240。这样一改在6×40这道题中收到了 3 很好的效果,在练习6×800时很多学生都能合理迁移把800看成8个百,8个百乘6等于48个百,所以口算结果是4800。第二次教学,学生能在6×40的基础上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在6×40这个环节顺利形成正迁移,在练习6×800时,既能口算出结果又能说清楚算理,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口算技能。

2、如我在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有机结合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以往的教学,是强调训练学生程式化地叙述算理,注重模仿和记忆算法,重视单纯的技能训练,通过繁杂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和熟练程度。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来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计算教学忽视了计算的现实背景,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这方面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现实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都是有用的。

例如,“混合运算”。(媒体出示情境图)小明买4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分步算式解答后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6×4+15;15+6×4,尝试算出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情境图说说为什么在这个算式里要先算乘法“6×4”。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再次让学生针对算式和问题情境,总结运算顺序。

本节课的内容是“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为重点。但在理解时,也必须建立在解决问题上。为此在新知探索中不断从情境引出算式,再将算式回到情境,使“算”与“用”紧密结合,这样既加深了运算顺序的理解,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又突出了运算顺序的技能训练,从题组的对比到独立计算,再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和提高计算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要求学生在研究数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同时,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上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但叶澜教授认为:“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离不开“算法优化”。在计算教学中,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一道题出现了多种算法后,作为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并让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实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五、把计算教学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数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直观动手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苹果、分组、摆小棒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丰富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让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常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六、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63+37=100,45+55=100,253+ 747=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是日常生活和测量中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及对事物进行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口算、估算的方法外,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也是培养学生口算、估算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如让学生在买菜时计算应付款、应找回款,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到停车棚估计自行车的总数,在公园时估计游玩的人数„„通过这样的口算、估算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看待生活,逐步掌握口算与估算的方法,养成估算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让学生理解的更彻底、学的更扎实,使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加高效而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正宪、张丹,《小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北校张丽霞

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是这看似数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却让师生头疼着。看看每一次的小测试就不难发现:如果学生一份卷子中计算题都对了,这整份卷子一定做得不错。反之,如果计算题错几道,整份卷子分数不会特别高。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计算教学不外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有几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想了很多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是什么?直到再一次教二年级数学(正好和一年级数学老师同办公室)才豁然开朗。我认为知识方面是概念的理解,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二年级乘法口诀表,计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学生态度、良好的习惯。

一、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特别重要。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认识,分数基本性质,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概念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从一年级的100以内的数,二年级千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中高年级大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每一类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否理解很重要。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比如一个两位数,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56+32=?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几个十相加,几个一相加,然后合起来。从数的认识到计算是相辅相成的。再如:小数的认识,学生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加减计算,和整数加减相比算理都是相通的: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加、减、乘、除等意义理解需要放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观察、实践、质疑、交往、活动中明白每一类的真正内涵。

二、20以内加减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四单元的计算,近期正好教学三位数的加减。经过了两位数口算、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三位数加减一次进退位,到三位数加减的连续进退位,对于笔算,学生已经很清楚算理与方法了,竖式的对位绝对不是问题了。经过了几节课练习,学生跃跃欲试想来一次计算题比赛。作为老师我也很认可这

种方式。在师生都觉得没任何问题的情况下,10道题的小比试开始了„„结果是有欢呼雀跃的,也有垂头丧气的,我们很认真的分析了下。

其一:速度方面的差距原因除却学生写字快慢,应该是20以内口算的熟练程度。你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竖式个位、十位、百位两个数字不管是不是需要进退位,不会超过20的。不进退位的10以内就可以解决了,进退位的才是20以内的口算。例:

其二:出错原因。看错符号、写错数字、计算错误、计算慢没时间检查,还有自信满满有时间也不检查。这就看出学生的心态和是否认真的习惯了。有几个学生可能会不进位的进位了,不退位的退位了。学习了进退位把不进退位“忘了”。适当的练习是需要的,让学生由会到熟练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三位数加减是如此,两位数加减笔算、多位数加减笔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每一数位上两个数和或差都不会超过20的。所以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口算是小学加减计算的基础之一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老师尽其所能让学生各种方式体验、感知。摆小棒、拨一拨计算器、摆一摆各种图片,小比赛、两人口头练习,能让学生看到(12-7=9+8=)题目,张嘴就来,形成直观。对以后计算学习绝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乘法口诀表

乘除法计算中,乘法口诀表就是“钥匙”。如果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学生不过关,二年级下册开始的两位数乘法、分数计算中约分、通分会用到,三、四、五年级的分数、百分数计算都会受影响的,所以乘法口诀表这把“钥匙”一定要让班级学生熟之又熟的拥有它。

其实我们都知道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归根到底又回到了加法上,九九八十一,乘法表中最大一个数81,9个9逐次加起来的话,又回到了进位加。只是超过了20,但如果竖式的计算想来也只是进位问题。数学中各类知识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的,互相关联。如果学生每一类小知识都掌握

好了,通往数学殿堂的楼梯就会上的相对轻松的。

可以说数学概念理解是一把把数学学习中的小钥匙,有了这些小钥匙,打开数学领域的一扇扇小门,数学计算就一环环穿起了整个数学知识的框架。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心态、良好习惯(认真、仔细、耐心等)也是重要的一环。计算教学要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好计算的方法;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计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借鉴:

1.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2、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下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数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368更新时间:2004-7-27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计算课研究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高效课堂的倡导下,对计算课类型进行了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教研,现简单的总结如下: 一、还计算教学本来的面目。 新课程要求在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龙河中心学校 孙 宁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尽管新课程删掉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适当降低了......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1 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当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

    小学数学中数与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一点思考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李桑娜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李桑娜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点思考(5篇范文)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点思考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知识。计算题在数学教学中占领着主导地位,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模版]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计算教学问题非常突出,许多教师面临着计算课课堂教学新理念与学生计算技能、基础训练之间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