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教案
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教案
靳宇 2017年3月14日
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学日期:3月14
课前:提前下发与本课时对应的基础知识“全品听课手册”。课中:
一、基本知识回顾(约3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本课时“全品听课手册”看课本上与本讲内容对应的部分。【教师点拨】提醒学生关注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1.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画法;2.探究实验的要点及凸透镜成像规律;3.眼睛的视物原理及近视远视的校正。
二、学案导学(约27分钟)【基础回顾】部分
学生活动(约12分钟):做完【基础回顾】部分的题目。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5分钟左右):
【基础回顾】
1、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结合“【方法阐释】1”和例1,进一步通过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问题。
【基础回顾】3、4、5——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及规律
通过第3题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要点。强调:⑴高度的调节——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⑵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表格、光路作图等方式加强记忆,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通过第4题结合“【方法阐释】2中例
2、例3明确“已知焦距、物距判断成像情况”解题方法; 通过第5题明确“如何调节所成像大小”解题方法。【基础回顾】6——眼睛及视力矫正
结合第6题和例5,明确眼睛的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以及校正方法。
三、【我的收获】(约5分钟)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4.眼睛的视物原理及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随堂练习】(约5分钟)
1.[2015·南宁]如图K6-1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2015·株洲](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K6-2所示。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3.[2015·济宁] 小夏用图K6-3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K6-4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图K6-3
图K6-4 4.[2015·江西](多选)如图K6-5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
图K6-5 5.[2015·威海] 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K6-6所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6.[2015·长沙] 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7.[2015·内江] 如图K6-8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2015·莱芜](多选)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K6-9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二、填空题 9.[2015·宜昌]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10.[2015·长春] 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处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如图K6-10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三、作图题 11.[2015·内江] 如图K6-11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图K6-11
12.[2015·广东] 请在图K6-12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五、【小测验】(约5分钟)
课后作业:复习下一课时的“全品听课手册”。板书设计:在课件上 教学反思:
第二篇:4.5凸透镜成像 教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光源的位置关系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2.通过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设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在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区别,以及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难点
1、理解并灵活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2、懂得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笔、凸透镜、凹透镜、自制研究三条特殊光线的教具(纸板上画好特殊光线,在中间嵌入凸透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阳光通过凸透镜聚光烙画艺术,导入新课。并通过这个视频解释现象:太阳光通过一个玻璃仪器后形成一个火热的光点,能够产生烙画的效果,说明了什么?而这个玻璃仪器即为本节课要学习的凸透镜。
(二)新课讲授
让学生在家中找出放大镜和近视眼镜,摸摸镜子的厚度是否相同 指导学生观察桌上的两个透镜,让学生找出两个透镜形状上的不同点 一.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二.透镜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激光发出的光射到白纸上的光斑,和激光垂直通过凸透镜射到白纸的光斑大小有何不同。在指导时,将透镜靠近白纸,激光笔远离白纸。1.凸透镜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凸透镜的焦点、光心、焦距、主光轴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 表示。提问:一个凸透镜有几个焦点?
2、光心:凸透镜的中心为光心,用O表示。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
4、主光轴:两焦点的连线是主光轴。如图中的AB即为主光轴,主光轴用虚线表示。
四、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学案的表格提示,探究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光路图。将完成情况用实物展示台投影出来
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 2.经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改变
3.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 轴
五、凹透镜
请学生翻开书本p73 阅读“拓展一步”了解凹透镜的相关知识。
【知识小结】
一.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二.透镜的作用:
1.凸透镜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凸透镜的焦点、光心、焦距、主光轴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 表示。
2、光心:凸透镜的中心为光心,用O表示。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
4、主光轴:两焦点的连线是主光轴。如图中的AB即为主光轴,主光轴用虚线表示。
四、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
2、经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改变
3、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作业布置】
1、完成导学案的自我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一.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二.透镜的作用:
1.凸透镜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凸透镜的焦点、光心、焦距、主光轴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 表示。
2、光心:凸透镜的中心为光心,用O表示。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
4、主光轴:两焦点的连线是主光轴。如图中的AB即为主光轴,主光轴用虚线表示。
四、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
2、经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改变
3、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教学反思】
1、利用有趣的视频导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接下来的学习
2、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放大镜,近视镜等,创造学生在家中就能随手做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3、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透镜的作用的印象,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激光笔直接射入白纸与透过透镜射入白纸的光斑大小是否相同。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进一步。
4、在探究三条特殊光线时,自制教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而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和演示。在实验的基础下,使得学生对三条特殊光线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方便光路图的记忆。
5、教师巡视时,发现由于激光笔的原因,无法观察到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透镜会聚于焦点后的完整的光线,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光线会聚之后的走向,以免学生的光路图不够完整。
第三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教案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的实物及板图,了解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冰镜能够取火吗?
生:用冰做成一个凸透镜,对着阳光,就可以烧着干草
/ 4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吗?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请同学们看投影: 在严寒的原野,探险者们丢失了打火机,怎样生火取暖呢?博士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他们砍下一块冰,先用斧头把它削平,然后用小刀精修。最后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了一块水晶般透明的透镜。博士拿着这块冰迎着阳光,把太阳光聚集在棉絮上,很快棉絮就燃起了火苗。
师: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生:博士冰磨成凸透镜的样子,来取火。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凸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凸透镜的哪些问题? [生甲]什么叫凸透镜?
[生丙]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师]看来同学们对凸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行新课教学
[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凸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观察其特征。
[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的特征。[生甲]凸透镜有两面往外凸。[生丙]中间厚边缘薄。
[生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一)什么叫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板书)
[师]凸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是什么透镜(lens)? [生甲]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4
[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
[生甲]图中甲是凸透镜。[师]观察课本图4-35 [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甲]有亮点。[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
[生甲]“亮点”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生乙]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师]凸透镜对光有哪些作用呢? [生丁]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观察:透凸镜对光的作用]
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做法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
做法三: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法都很好,也可行,我们来拍手表示祝贺。(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板书)
[师]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看投影,凸透镜能使
/ 4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4-37所示)。
三、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四、布置作业 / 4
第四篇: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教学课题
第五章 凸透镜及其应用
(一)教学 目标
知识点:了解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讲授法、分析法,比较法,模拟法,控制变量法
难点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一、透镜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典型光路
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1: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2: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3:
4、分类: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光学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三、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需戴凸透镜调节;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例题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指光线比原来的光线要相互“靠拢”故不一定是平行光束,也不一定是会聚光束,也不一定是发散光束,故C是正确的。答案:C 【例题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在相当于? 的胶片上得到? 的、? ???的像 答案:凸透、光屏、倒立、缩小 【例题3】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A图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解析:使用幻灯机时,应当在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就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屏幕位置,镜头位置,使屏上的像清晰。 答案:D 【例题4】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不过必须在焦点以内。手持放大镜伸直胳膊看窗外的景物,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像,所以不是用放大镜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C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C 【例题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解析: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A 【例题6】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远景物,指的是景物离镜头较远,也就是物距较大。根据照相机的原理,像很小,像距很小,应当减小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胶片远法移动。只能将镜头后移,反之,在拍摄近景时,应当加大胶片与镜头的间距。将镜头向前移,由此可判定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光圈是镜头前边开口的障碍物,它的作用是只让光从所开的口中通过,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在阴天,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较弱。因此,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加大光圈,从而得知,选项C正确。 说明:使用照相机时,需要景象清晰,曝光适度。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物距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应当说明,放大或缩小光圈,只能改变进入照相机光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决不会因为减小光圈使物体的像少了一部分。 答案:BC 【例题7】拍集体照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 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 D.将快门数字调大 解析:没有人进入镜头,说明要成的像太大,若要使全体人员进入镜头,则需要使成的像小些,根据成像规律,像要变大,像距也须变大,而物距必须变小,反之,像要变小,像距也须变小,而物距必须变大,这样就需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或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所以选项A、B正确。 说明: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只是增大进入照相机的光量,将快门数字调大,曝光时间变长,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 答案:AB 基础性练习: 选择题: 1.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A.凸透镜 B.凸镜 C.凹透镜 D.凹镜 2.下图表示一条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4.实验室中需要用平行光做实验,现手头上有小灯泡、凸透镜、凹透镜等,以下获得平行光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B.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来源:Z*xx*k.Com] C.将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主光轴上,光源射向凹透镜的光经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D.将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处,光源射向凹透镜的光经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5.如图所示,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O处应填的适当类型的透镜是()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凹透镜都有可能 D.凸、凹透镜都不行 6.如图所示的4块光学元件,要使下面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A.1和3 B.2和4 C.1和2 D.3和4 7.光穿过透镜时,关于折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穿过一个透镜,光线就只经过了一次折射; B.穿过一个透镜,光就会在透镜与空气交界面的两个面上产生两次折射; C.光在穿过透镜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连续不断地进行折射; D.透镜越厚,折射就越厉害 8.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9.我们所指的薄透镜是() A.厚度很薄的透镜 B.中央很薄的透镜 C.中央比两头薄的透镜 D.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 能力提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A.1、2、3 B.4、5、6 C.1、3、5 D.2、4、6 2.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3.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 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当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5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缩小、正立的实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 5.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D.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8.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够呈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0.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1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12.如图所示的是课本上所画的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13.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人逐渐靠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变大”,这是因为 () A.像真的变大了 B.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小了 C.像实际变小了 D.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 二、填空题 14.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5.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 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凸透镜上应贴有 色的滤光片。 16.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 1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它的焦距。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中,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A、B、C三个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在B点位置放的是 ,在C点位置放的是。 19.眼睛是一个“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的。当睫状体 时,晶状体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当睫状体 时,晶状体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近处物体。 20.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 纹,其夹角是5o。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度。 三、作图题 21.画出图中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22.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23.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四、探究与创新题 24.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如图所示,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应该是、的 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 cm处向30 cm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25.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相机拍摄时 底片上成的是 、的 像。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26.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实验结果表明: (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填“前”或“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 透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线 (填“会聚” 或“发散”)。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B D D B C D A B C B D 二、填空题 14.会聚,发散。 15.焦点,绿。16.下;15;左,缩小,倒立。17.远离,小于。 18.光屏,凸透镜,烛焰。 19.形状;放松,薄;收缩,厚。20.放大,正立;远;5。 三、作图题 21.略。 22.提示: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3.提示:凹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四、探究与创新题 24.缩小,倒立,实;向右移动。 25.缩小,倒立,实。u>3m时,像距变化不大(很小)。26.(1)后。(2)凹。(3)发散。(4)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凸透镜成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幻灯)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 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像的性质(f=10cm)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第五篇:凸透镜成像教案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