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
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
导语:西宁支教教师们的脚步不仅没有缓下来、停下来,反而去得更疾了,更加密集了;来自柯桥区品学兼优的孤儿大学生袁芳,暑期作为支教,她在回报社会中感受到了快乐。
故事一:班玛县海拔3600米。这里的孩子汉语水平较差,有些孩子连汉语都听不懂,这让我们这些老师犯了难,要是连交流都成问题,以后的教学还怎么进行?
终于有了:让孩子们教我们藏语,我们教孩子们汉语!事实证明这是个很有效的方法。孩子们都因给自己的老师当老师,学习积极性高涨,放学或者周末不回家的时候,都会主动跑来跟老师交流学习!
与此同时,老师们开始在课堂上唱歌、跳舞、进行图片展示等,可谓各显神通啥招都用上啦,课堂氛围终于活跃起来。不少孩子对英语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我就以给他们起英文名字作为诱惑……这一招在西宁的学校已经不怎么管用了,在这里竟然很有效!
尽管在高海拔地区上课感觉累,活动量太大还气喘得不成,但因跟孩子们交流无障碍了,就特别开心。
故事二;
刚刚踏进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时,我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着:头晕!流鼻血!四肢无力!晚上睡不着觉!坐在椅子上都觉得特别疲倦……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却在不断刺激着我内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根据牧区孩子的特点,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时不时就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只是孩子们越这样,我内心就越惭愧,唯有更加卖力地教他们,方能换取内心的片刻安宁。
一天,当我站在操场上望着远处的雪山想家时,一个小女生走过来问:“老师,你想家了吗?”我知道这女孩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是个孤儿,不由心头一紧抱住她问:“你是不是也想爸爸妈妈了?”小女孩却说:“这就是我家,在这里很好。”
在玉树支教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看到的每一幕,都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故事三:
齐肩的头发,粗边黑色眼镜,清瘦的身材……XX年暑期,袁芳作为“云那边”支教队的副队长远赴云南边远山区支教。
刚到山村的村小时,他们分头到村里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学生来校参加夏令营,有的学生要翻好几座山,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达。经过几天的发动,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30多名增加到100多名。
袁芳发现村小平时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之外,没其它的课程,于是决定给孩子们上兴趣课,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此,她总是精心备课,激发孩子学习热情。
袁芳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进步很快,孩子们也很配合她的教学活动。很多个早晨,孩子们手持一束束自采的百合花或一些叫不出名的花,送给她和她的队员。
一所希望小学 98名天真活泼的孩子
云南的支教生活,袁芳积累了经验。而XX年在河南支教,给了她心灵上的洗涤和震撼。一次夏令营,15名大学生志愿者,一所希望小学,她们和98名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的故事。
这次支教袁芳是队长,她们坐了17个小时,又坐汽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跋涉一个多小时,到达位于太行山腰的安阳石板岩希望小学。开营前的那天,袁芳她们把教室都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教室也进行了一番美化,志愿者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每个教室装饰得温馨又美观。
开营那天,袁芳她们还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学习用品。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不配合、吵闹到后来的接受、认真、投入。袁芳被孩子的真诚和强烈的求知欲感动了,更加竭尽全力,即使嗓子哑了也一直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搭上“彩虹桥”
今年3月中旬,上海《新闻晨报》刊登了贝亲公司(上海)和《新闻晨报》联合招募“彩虹桥”支教接力志愿者的信息,袁芳便报了名。之后,她从百余名志愿者中被选出,并作为首发的两位志愿者之一,前往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大桦林小学担任音乐老师和手工老师。
袁芳上的是音乐课,另外还在高年级开设了手工课。孩子们对音乐课的热情很高。那里的孩子不做广播体操,他们的课间活动跳的是藏舞,所以当袁芳教他们跳最基本最简单的舞蹈时,他们显得异常兴奋和新奇。
而作为兴趣选修课的手工折纸课,更是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由于人数限制,本来只给四五年级的开设了折纸兴趣课,而好多三年级的学生也挤到门口张望,于是便扩大了上课规模,很多同学站在过道上听课。
第二篇:支教老师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在彷徨?”
陈小文刚从床上爬起来,便是打开电脑搜索最新一集的变形计。此时的他,是一名大学更毕业的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便是一直留在家里。尽管自己的父母一直在催促着自己出去找工作,同时也托关系给自己弄了好几个工作,但是因为不感兴趣,工作了几天,便是撒手不干了,父母责骂自己赖在家里,陈小文也就轻描淡写的一句“家里穷到养不起我了吗?我吃点家里饭都不行了吗?那你们生我干嘛!”
慢慢的,陈小文父母也就懒得再管他了,随便他自己在家里怎么样都行,既然是自己生的,不听话,也只能自己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下去。
随着电脑屏幕上映出的三个大字:变形计。陈小文的思绪也飘回自己大学时期,响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号召,前往贫困山区支教的日子。。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的陈小文,每天除了上课,还要负责送几名路途遥远的孩子回家,这些孩子每天来上学就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还有一名孩子才一年级,陈小文不放心这几个孩子自己回家,便向志愿者协会会长要求自己送孩子们回家,保证他们回家路上的安全。
这一天,照样是烈日当头,就算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了,阳光依旧没有减弱的意思,空气的沉闷,让人感到一阵难受,陈小文已经送大部分孩子回家了,只剩下一个孩子,需要翻越一座山才能到家。
也是这孩子的回家路最危险,走到山腰,就要盘绕山体,绕道山后,山后的脚底便是深不见底的河流,水流很急,每次陈小文走到这里时,总会让孩子靠里面,自己走在外面,每一步都很小心,因为这条过道,实在是太窄了,而且地面凹凸不平,一不小心便会掉下去,听说以前也是有学生贪玩,在这条道上追跑,一不小心便是掉落下去,没一会,人就被冲没影。“小心点。”陈小文拉着孩子的走,慢慢的在山道上走着,伸头朝下看了看湍急的水流,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慢慢走,不要急。”
孩子很是懂事,紧靠着山壁,也不说话,慢慢的走着,走到不平之处,还会善意的提醒陈小文“老师,这有个坑,靠进来点,外面太危险了。”
“嗯嗯。老师知道。”陈小文微笑的说着,同时往里面挪了挪脚步,这山道越往前走,越狭窄,陈小文也是更加小心了起来。
“轰轰轰。”又往前走了一小会,陈小文隐隐约约的便是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雷声。
“要下雨了吗。也是,这么闷热。不行,要赶快走,不然下雨走这山道太危险了!”陈小文说着,便是下意识的加快脚步往前走着,这夏天的雨,要么不下,要么特大,在这崎岖狭窄的山道上遇到雷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落到河流之内。
这才往前走了没几步,满天的乌云便黑沉沉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也开始乱哄哄的摇摆,狂风顷刻而起,卷起地上尘土,吹入陈小文的眼睛。
“我草,不是吧。这么快就要下雨了吗?”陈小文停下脚步,揉着自己的眼睛,想将眼睛里的沙土给揉出来。
一道蓝色的闪电划破天空,印在陈小文有些担忧的脸上。一阵闷雷,陈小文条件反射地扭曲了一下脸“快走。赶快下山。”
又一阵巨大的雷声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瓢泼大雨从天空倾泻下来,砸落在陈小文和孩子身上。
“倒霉。”陈小文用手顶在前额,另一只手紧紧的抓着孩子。呼啸的狂风带来的阻力,让的陈小文往前走一步都感觉到十分的困难。脚下的地也因为雨水的浸润,开始变得粘稠,泥土跟水混合,随着陈小文一脚一脚的踩下去,粘在脚上的泥土也越来越多,抬起脚来,也是感到一阵吃力。“加油,只要下山了,就好了。”陈小文担心孩子,转头看向他“你害怕吗?” 被狂风吹的好像站不稳的孩子,挺起胸膛,便是说着“老师,我不怕。” “好样的!好孩子!”陈小文一抹脸上的雨水,便是夸赞道。
话还没有说完,陈小文便是觉得左脚一空,好像悬挂起来了一般,顷刻之间,一股无形的力量便是拉住陈小文的左边的身体往下扯。、毫无准备的陈小文整个人还没反应过来,便是坠落了下去!
“妈妈,你快回来吧。”电脑里悲伤的一句话,将陈小文从回忆中拉回现实,醒过来的陈小文捋捋自己的胸口,显然回忆里的那一幕还是让陈小文很是后怕。
“妈妈,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要你在我身边,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热饭。”电脑上,以为身着破烂衣裳,面色土黄却挂着两行泪水的女孩对着镜头哭述。
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从自己断奶后,便是被放在爷爷奶奶家养。以前只有过年才能见到爸爸妈妈,现在,爸爸妈妈连过年都不回来了。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她一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洗衣做饭,养鸡喂猪,样样都行。在如此繁重的活干完之后,还能挤出时间写作业,成绩在班上也是挺好的。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是个好孩子啊。”陈小文暗叹,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富家子弟后,便是将网页给关闭了,随手从床头抓过一根烟,点上火吸了起来,每天浑浑噩噩的在家里,人也要发霉的,陈小文心里也是纠结了很久,随着一口烟吐出“我要回到那里,是我亏欠孩子们的。”
第三篇:一个老师的感人故事
人民大学-孙健升老师的故事
三次挽救病危妻子,教授自创阳光疗法开启灿烂人生
片 最初他采用“阳光心态疗法”,只是为了挽救三次病危的妻子,增加她活下去的勇气,没想到却培育出一套“阳光心态”的理念,经营出一个和谐家庭。
如今,他开通了“阳光博客”,让无数人从那里学会了微笑,获取了智慧;许多濒临倒闭的企业,从他那里取经之后,使企业获得了新生;而他也成为各大企业和国家机关争相聘请授课的知名教授,将阳光和爱传递给更多渴望温暖的人们,开启了自己灿烂的人生„„ 阳光疗法挽救病危妻子,爱让人生很温暖
孙健升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这几年声名鹊起并非因为他在大学讲授的专业,而是他的“副业”,也就是他培育的“阳光心态”。而他兴隆的“副业”又源于他多病的妻子许秀菊。
孙健升是1986年跟许秀菊结婚的,结婚后的前10年,许秀菊每年都要住一次医院,多的时候一年要住院四五次。许秀菊15岁那年患了偏头疼病,发病时呕吐不止,感觉头颅像要炸裂开了,打针吃药都没有效果。自从患了偏头疼后,许秀菊就产生了悲观情绪,觉得自己很不幸,可没想到婚后第二年,她又患了心肌炎。最初孙健升没想到妻子的病情这么严重,接到医生下达的病危通知时,他觉得自己在梦中,一切都不真实了。
妻子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由于她安装了心脏起搏器,需要有家属一天24小时陪床。孙健升白天上班,岳母在医院守护。晚上下班后,他就赶到医院,在病床边守护一个通宵,眼睛始终盯住心率显示器,唯恐一不留神出了差错。
这样熬了10多天,岳母心疼了。这天傍晚,孙健升来跟岳母交接班,岳母觉得女儿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一些,就对许秀菊说:“健升这几天一直没合眼,今晚我留在这里看护你,让他回家睡一晚上,好不好?”
许秀菊眼睛受病情影响不能视物,看不到孙健升,嘴也不能说话,但她 感觉到孙健升正用眼睛看着她,手就放在床边。于是她一把抓住孙健升的手,握在手里半天不松开。
洒满阳光的一家子
孙健升从妻子紧紧握着的手上,明白她渴望自己留在身边。他对岳母说:“你回去吧,妈,我来陪秀菊,我在这里她会感觉安全。”许秀菊听了丈夫的话,心里特别感动,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嫁错人。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后,许秀菊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孙健升这才松了一口气,回家睡了一天一夜。躲过了这场大难,许秀菊觉得她和丈夫已是生死之交了。
许秀菊和孙健升都很喜欢孩子,可医生说许秀菊如果生孩子,会有生命危险。许秀菊不顾医生的意见,还是怀孕了。她觉得自己如果能生个孩子,就是死了也心甘。虽然孙健升顾虑妻子的身体,但看到她态度坚决,终于同意了。为了确保妻子的生命安全,他在妻子怀孕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1989年4月,许秀菊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顺利生下一个女孩,当上了妈妈。然而,许秀菊只当了两个月的妈妈,孩子就因病夭折了。
对许秀菊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一下子垮了,伴随而来的是精神忧郁症,不管孙健升怎么劝慰,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捡垃圾的人都比我幸福,至少他们没有病。”
看着妻子颓废的状态,孙健升心急如焚。他明白现在要解除的不单单是妻子的病痛,更重要的是要解除她精神上的痛苦,让她的内心阳光起来。
于是,一放暑假,孙健升就带着妻子去北戴河。那些天,孙健升搜肠刮肚,把自己能想起来的故事都说给妻子听。他劝慰妻子说:“表面上看起来你很不幸,刚两个月的女儿夭折了,还有偏头疼、心肌炎,但这世上比你不幸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至少还有一个爱你的丈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现在还活着。苦和乐都是人生,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我们就算是哭,也要带着微笑流泪。”
每天,孙健升的话都像和风细雨一样,吹拂在许秀菊耳边。渐渐地,许秀菊的情绪稳定了,脸上有了笑容,可心里的结依然解不开:“你知道我多想有个孩子吗?本来身体就不好,好容易生了个女儿却„„”
孙健升安慰道:“只要你把心态调整好,把身体养好了,要个孩子还不容易吗?” “那我还能生吗?”
看着妻子渴望的目光,孙健升认真地点点头:“能,你一定行的。”
许秀菊心里有了希望,生活的状态完全变了,身体也很快恢复,一年后她又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孙光宇。此后,许秀菊像获得了新生,浑身充满了活力,日子过得很有劲头。
孙健升尝到了心理治疗妻子病痛的甜头,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有关心态方面的资料,坚持给妻子的内心注入阳光。在他的鼓励下,许秀菊心态越来越好了。她在北京一所医院工作。她意识到,作为一个中专生,要在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她征求丈夫的意见,得到了孙健升的支持。五年后,她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之后,许秀菊又报考了人大的贸易经济系。孙健升毫不犹豫地支持道:“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只要你有了一个阳光的心态,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2003年,许秀菊参加了北京市肿瘤医院的竞聘,被任命为工会的常务副主席。她把从孙健升那里获取的阳光心态的经验,用到了工作中去,使医院工会连续几年成为北医系统的先进工会,并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工委先进集体,她本人也被评为模范工会主席。2006年夏天,许秀菊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读书。
走过坎坷,许秀菊终于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就算是哭,也要带着微笑流泪。”
输掉一切不能输掉心境,带着微笑灿烂回家
由于工作需要,孙健升经常出差。每次离开家的时候,他都会给妻子写一封像情书一样煽情的信留在家里,这样妻子下班回家虽然见不到他的身影,但读了他的信,依旧会感觉到他的存在。
后来,儿子孙光宇懂事了,就问许秀菊:“妈妈,怎么爸爸老是给你写信,不给我写呀?”许秀菊把儿子的话告诉孙健升后,孙健升连连拍了几下脑门,说自己太疏忽了,竟然厚此薄彼了。从此以后,他出差离家时,也给儿子留下一封信。晚上,妻子和儿子回到家里,就各自捧着他留下的信去读。但孙光宇很快就发现,爸爸给妈妈的信有好几页纸,妈妈能看好长时间,给自己的只有几行字,三两眼就看完了。儿子向妈妈抗议了。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孙健升给儿子留下的信越来越长。现在正好倒过来了,给儿子的信有好几页纸,给妻子的信只有几行了。
受孙健升感染,妻子和儿子也学会了留纸条。他们在孙健升出差回家的当天,上班上学出门前就给他留一张纸条。许秀菊在纸条上说:“老公,回家后先休息,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儿子在纸条上说:“爸爸,听说你今天回来,我太高兴了,等我放学回来亲你一口。”每回看到类似的纸条,刚进家门的孙健升,心里总是蓄满甜蜜。
孙健升说,有些人在家里待不住,把家庭当成驿站,累了回来休息,睡够了就往外跑。“如果你爱自己的家,就要承担家中的一份分工,做一点家务,成为家庭中的慈善大使。”
在工作之外,孙健升很少到外面参加不必要的活动,大多数时间留在家里陪妻儿,晚饭一般都是他来做。前些年,许秀菊经常犯偏头痛,孙健升还学会了扎针打点滴,在妻子犯病的时候,能立即救治。2001年,许秀菊被检查出卵巢肿瘤,恶性和良性的可能性各占百分之五十。许秀菊心情坏透了,躺在床上不起来。孙健升趴在床边,反复安慰:“老婆,你放心,不会是恶性,而且这是你最后一次难关了。我敢说,你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就不会再有疾病缠身了。”
许秀菊歉疚地流着泪说:“老公,对不起!你自从娶了我,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总是让你跟着受累。”
孙健升握着妻子的手说:“我能为你做点事情,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只希望你快乐,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却可以改变心境。无论输掉什么,也别输掉心情!”
孙健升果然说中了,肿瘤是良性的。孙健升高兴地对妻子说:“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明天总比今天好!”
自从儿子懂事后,孙健升有时间就陪儿子。孙光宇上四年级时,有一段时间学习不好,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改出了许多错误,并在作业本上写了几句批评他的话。按照学校规定,老师批改后的作业,家长要在后面签字。一连几天,孙健升发现儿子没让他在作业本签字,就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作业本丢了。但是有一天,孙健升在儿子抽屉里发现了作业本,抽出来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儿子是害怕他批评,把作业本藏起来了。
作业本是小事,儿子说谎是大事。孙健升当时没有声张,把作业本放回了原处。许秀菊虽然非常疼爱儿子,甚至说儿子是上帝派来搭救她的,但她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孙健升担心妻子知道后,要对儿子发脾气,那样事情就搞糟了。
儿子放学回家,孙健升就问:“你的作业本找到了吗?”儿子说还没有,孙健升也就不说什么。
周六,孙健升带儿子出去玩。见儿子玩得高兴,他趁机若无其事地说:“你今天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要珍惜。考试得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是做人的品质。就算你有一门功课没学好,也不影响你将来成就事业。我当初考大学的时候,数学才得了20多分,但是爸爸做人很诚实,所以现在做学问就成功了。”儿子默默地点了点头。
过了两天,孙光宇主动把作业本拿出来交给父亲,认真地说:“爸爸,我知道自己错了„„”孙健升笑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几天他等待的就是儿子这句话。这件事给了孙健升很大启示,对孩子不要求全责备,要允许孩子有错误。以阳光的心态来经营家庭,每一个人都会快乐,因为阳光的心态追求的是和谐,而不是完美。
他开始把“阳光心态”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了。在研究中,孙健升觉得要培育阳光心态,首先要学会微笑。许多夫妻不注意这个环节,恋爱的时候总想抱在一起,可结婚后跟对方说话的时候都冷着脸。这样,无形中夫妻俩的心就会渐渐拉开了距离。
有一次,孙健升给来京参加培训的企业家和官员授课,突然问:“你们培训结束后,准备带什么东西回家?”回答五花八门。孙健升说:“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你们的微笑,第二是你们给家人准备的小小礼物。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把怨恨、沮丧和冷漠带回家的,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就是一个欢乐的窝。”
学员们有的恍然大悟,有的若有所思地点头。有学员说:“是呀,以后真要改改,不能把在外面不愉快的情绪带回家,让老婆孩子跟着压抑。”
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一家人都学会了把微笑带回家里。儿子孙光宇参加军训时,正好赶上孙健升和妻子都出差在外地,不能去看望儿子。他给儿子打电话,儿子的手机却一直关机。就在孙健升心里焦急的时候,一天晚上,孙光宇主动给他打来电话,说军训时学生的手机都被没收了,他是借了排长的手机通话的。孙光宇说:“爸爸,你在外面出差一定要注意身体,我在这里挺好的,训练也不是很苦。”挂上电话,孙健升觉得儿子真是懂事了,知道当父亲的一定会惦记着他。
军训结束后,孙光宇刚进家门就满脸笑容地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看我像不像一个兵?”孙健升一看,心里立刻明白了:军训一定很累很苦,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儿子又瘦又黑,脖子上有一层厚厚的泥垢,不知道多少天没洗澡了。孙健升虽然有些心疼,但看儿子健康的身体和一脸灿烂的笑容,心里特别舒服。他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你今天笑得最甜!”
一缕阳光打动每颗心灵,最大的善良是赠与
有一次,孙健升跟一位白领交流。这位白领烦恼地说:“我不想在这儿干了。我们上司每天上班都阴沉着脸,我看到他阴沉的脸心里就压抑,太痛苦了。”这位白领的话给孙健升很大的启示:对呀,我们为什么不能每天带着笑脸上班呢?
于是,孙健升开始在家庭成员中推行带着微笑出门的做法。他对妻子和儿子说:“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人生最大的善良是赠与,最大的赠与是微笑。我们要带着微笑回家,更要带着微笑出门,让我们的微笑给身边人带去温暖。而且,你们知道吗?微笑能够缓解紧张气氛,微笑能够委婉地谢绝不当要求,微笑能够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
多年来,孙健升养成一个习惯,只要不出差,他每个周末都要去看双方的父母。岳母最盼望见孙健升,见到一脸灿烂笑容的女婿,她的话就多了,把孙健升拉在身边,唠叨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连女儿许秀菊都听烦了。但孙健升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每次都觉得那么新鲜。“老人爱唠叨不是毛病,他们把心里那点事唠叨出来,就给心里腾出了空间,会感觉特别舒服,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微笑着听他们把话说完。”
儿子孙光宇喜欢踢球,有一次,班级之间来场足球比赛。孙光宇班队的后卫防守失误,被对方攻破球门。比赛结束后,一位队员在孙光宇面前责备后卫:“那么烂的防守,有他在场还不如少一人跟对方踢球呢。”
这话后来传到了后卫耳朵里,后卫以为孙光宇也对他有意见,跟孙光宇关系疏远了。得知儿子的烦恼,孙健升说道:“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关心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快乐。儿子,你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位后卫输了球,心里原本就很难过,又被人责备,心里当然别扭了。此时,他最需要的是关心和理解呀!”
听了父亲的话,孙光宇恍然大悟。为了消除误会,他利用双休日,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并主动邀请那位后卫参加。看到孙光宇一脸真诚的笑容,后卫心里暖暖的,愉快地答应了孙光宇的邀请。
从孙健升“阳光心态”理念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妻子许秀菊。她是工会主席,做的就是温暖工程。医院有上千名职工,她给每人建立了一张卡片,放在自己办公桌上。她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卡片,看今天是哪位职工生日或结婚纪念日,然后给他们打电话送去她真诚的祝福。她说:“很多医生在一线跟病人一起与癌症较量着,忘了自己的生日,接到我祝福的电话后,既吃惊又感动。他们的心情好了,对待病人也就热情了。”
《健康报》得知此事,专门到医院采访,在报纸上推荐许秀菊培育职工阳光心态的经验。
孙健升从妻子的成绩中,更明白了一个和谐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这些年,全国各地的大企业和机关团体,经常邀请孙健升讲课。有一次,孙健升在清华大学企业家培训班讲课。刚走上讲台,他那一脸阳光的微笑,就吸引住了这些企业老总们。课后,一位老总给孙健升打来电话:“孙教授,你的课讲得太好了,尤其你那满脸笑容,真让我羡慕,我多想跟你一样笑得那么开心哪。”这位老总虽然事业做得很成功,每年有上亿元产值,可是心里很孤独,有了事情既不能跟妻子唠叨,也不能跟下属掏心窝子,很多不开心的事情都闷在心里。他说:“孙教授,我能经常约你一起坐坐吗?”孙健升愉快地答应了。在孙健升的启发和感染下,这位老总性格开朗了许多。他对孙健升说:“我的下属过去躲着我走,现在看到我,都主动跟我打招呼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孙健升在新浪开了一个“阳光博客”,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写在里面。有位读者曾经跟许秀菊一样,因为身体有病而厌倦生活。看了孙健升的“阳光博客”后,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在博客里给孙健升留言:“孙教授,谢谢你的‘阳光博客’挽救了我。现在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你的‘阳光博客’。看完你的文章,我这一天就会有一个好心情。”有很多单位团体,已经把孙健升的“阳光博客”跟自己本部门的区域网连接在一起,把博客的文章作为职工的学习资料。
如今,孙健升每次外出讲课,都积极给听课者传授经验,将“阳光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一个和谐的家庭,带给社会的一定是阳光和温暖。但愿从每一个家庭走出来的人,都是一脸阳光的微笑。”
第四篇:顶岗支教实习感人故事和经历
感 学生姓学
所在学专年实习学实习时
人 故 事 和 经 历
名 : ¥ % & 号 : 114120*** 院 : 生命科学学院 业 : 应用生物教育 级 : 2011级
校 : 大理州永平县杉阳镇九年制学校 间 :2014年10月8日~2015年1月5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实习感人故事和经历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在不经意间悄然消失。我们每走一条路,总要留下一些脚印。在这段旅程里,所经历的故事是上天赐予的最美丽的情感。
我们曾在过去的岁月里遇到感动,也许会收藏心底,但不要把它永远尘封。紧张而忙碌的实习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谢幕,圆满结束。我,一名师大的学生,有幸来到杉阳镇九年制学校实习,在这里让我学到了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更让我记下了这里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我也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中小学阶段都是在农村学校上的,更加理解他们的处境,也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去,到外面去看一看。这里的孩子,他们大多出生在一个个贫寒的家庭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无法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只能远走他乡到外地打工,为他们赚一点点生活费。一些孩子多年来只能和爷爷奶奶们生活,但是他们非常懂事,放假了都会在家帮着爷爷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些留守儿童默默的期盼着,在外多年的父母能够回家看看想念他们已久的儿女们,填满一下他们缺少爱的心灵,弥补一些他们多年来孤独寂寞的生活。他们渴望考第一时,能够听见父母的夸奖,生病时有父母的细心照料,周末时,有父母的陪伴玩耍。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生活,他们却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就是杉阳镇九年制学校初二的学生们,他们与我朝夕相处,我知道在这所快节奏严要求的学校里生活,夺走了他们欢乐和纯真的童年。但每次和他们一起上课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恍惚让我忘记了他们背后的心酸故事。
一、初来乍到
刚到实习学校第一天就走进了课堂。对这里的一切都还不是那么了解,不了解学生,也不了解这里的人情事故。这时,可谓初来乍到,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校长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学校领导以及学校的基本情况,并说到我们顶替的老师是他们学校工资最高的一位,曾经任过校长,我们把他们学校比较优秀的老师都顶替了。我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不敢有太多的话语,只感到诚惶诚恐。听完各位老师把工作安排完后,就等待进入课堂。
经过几经周折,舟车劳顿,还未来得及调整,没做多少准备,校长就
安排进了教室。才把课本拿到,差不多上课铃就要响了。我还没有想好第一节课要跟学生讲点什么,怎样让他们对我的第一印象好一点,怎样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就要跟学生见面,一切都很紧张。既然课本拿到了,又没有做准备,一切都那么唐突。我稍微跟学生说了几点我上课的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大概十来分钟之后,没什么话讲,就开始上新课。第一节课,我很少走下讲台,校长的话使我感到诚惶诚恐,虽然尽量让自己不紧张,还是有点紧张。后来,逐渐地就习惯了,教态也比较自然,与学生相处也比较和谐。
由于是新老师,第一节课学生们都很激动,对我很期待。第一天上讲台,真正面对学生讲课,感觉自己讲得不怎么好,但是学生都认真听,这节课他们学得比后面的都还好。
第一天初来乍到就走进了课堂,学生的表现很好,我也很高兴,他们对我的支持让我充满了信心。我决心要上好课,能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把我所学到的东西能讲的都跟他们讲。
第一节课感受很深,这是一个开始,一个美好的开始,寥以记下。
二、亦师亦友
亦师亦友,这是很理想的师生关系。我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暂,暂且把它理想化,这样说也不为过。
我任了初二年级78、79、80三个班的生物,虽然到走都还没有完全记住他们的名字,但这不影响我们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个子不高,年龄跟他们很相仿,与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语言,他们的许多事情都愿意跟我讲。我认真聆听,适当给他们作出一点点建议。三个月处下来,总的说来还是很融洽的。
渐渐地,跟学生相处越来越亲切。学生在课余的时候还邀我跟他们一起下象棋,一起打篮球等。有时候,班上出黑板报,或者搞点班级活动,都会叫我们参与。学生跟我们相处,不像跟其他老师那么严肃,真像朋友之间相处一样。其实,我也看得出,某些少数学生对我们也不是打心眼的尊敬,特别是那些奇模怪样的、穿着有几分二流子的气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能躲就躲一点,不必太认真。跟他们相处的这段时间,我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一定的了解,为我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跟他们在课下相处很随和,但是上课必须严肃。上了几节课之后,没有了第一节课的那种新鲜感,有的学生就开始放纵了。课堂上开始出现
讲小话、划拳、玩手机等做其他无关学习的事情了。这些事情,不能不管,不能随了他们。也许,正因为这些事情,疏远了跟他们的关系,我想他们以后会明白的。再往后,不交作业,作业乱涂乱画,上课不听讲,有的学生甚至要发一节课的呆,各种情况都相应出现。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问题,我对他们没做太多的批评,运用合适的策略与他们进行沟通。本人性情温文尔雅,跟他们交往也表现得和蔼可亲。虽然上课上得不是很好,学生都很愿意上我的课。
最后,差不多结束了,学生大多都表现出了一种不舍的情感。即使是最后一节课,也不提太多离别的事,只是跟他们讲一些人生道理,做人的道理和生活上的事情。总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然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味越浓,也越淡。
三、用心去寻找
中学是一个过度阶段,对学生的一些细节,要用心去寻找,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特别是初中生,刚刚由小学升上来,而且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很想表现自己,受不了太大的刺激。为此,要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必须深入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采取智慧的方法引导。
我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两桩事,都是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期中考试的第二个星期,应学校要求,每个班都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满文化气息,最后要进行评比,选出文明班级。各班都在紧张旗鼓地进行,某个晚自习,受某班班主任的邀请,叫我们几个实习的老师一起帮他们班搞班级文化建设。
这本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充满文化的气息,让他们有学习的动机。然而,谁也不能预料后面发生的事。第一节课过去了,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剩下的第二节课接着干。第二节课他们班班主任有课要去上课了,叫我们带着干。谁料到才上课十多分钟事情就发生了。他们班某个同学自己把自己手上用刀片划了一刀,起初还不报告给我们,过了几分钟在同学的劝说下才跟我们讲,而且还撒了谎。我们在忙班级文化建设,没注意这些事情。事情紧急,我赶紧领去医院,也真是运气好,差一点医院就关门了,不然事情就麻烦了。另外两个实习的,一个去通知班主任,一个维持课堂。幸好有这么几个人,终于把事情给弄好了。到医院
处理之后,幸好没有伤到经脉和血管,问题不大,对学生稍加引导就行。
这件事显现的是学生心理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不可大意。对学生心理的辅导与书本教学和教会做人一样重要。心理健康加上身体健康和社会健康才能说是真正的健康。为此,教师更应该多了解学生,多关注学生,发现不良反应,或者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同学应该密切关注,及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另一件事发生在12月中旬。起因是79班某两位女生打架,班上的部分男生就去帮其中一位,另一个没人去帮,顿时感到孤独无助,于是就爬到教室后面的阳台上坐着哭。最后在几个老师的协助下拉了上来,即使那个学生不跳楼,时间长了也许也会晕了滚下去。这反应的是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造成的结果。为此,教师应当运用合适的策略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很多大的问题往往都是源于很小的问题。多一点细心,就少一点后悔。学生的很多问题应当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抓起,才能以防万一。
用心去寻找,发现学生心灵的美,也发现那些隐藏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趋于完美。
四、教师的辛苦与幸福
选择了老师,就有老师的辛苦。同时,也有幸福。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教师,做教师的幸福,不管做到了什么,都是幸福的。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天职,看一下教师的作息时间表,被排得满满的,从早读开始,早上四节,下午三节,还有午自习和晚自习,毕业班还有延长自习。教师从头盯到尾,天天披星戴月,一天下来,有时天气是晴还是阴就不知道,有些地方肆意让教师加班加点,双休日、节假日全被学校占了,教师被学校圈禁着。
我在的实习学校要求早上一二节和下午一二节没课的老师要去坐班,全校的老师全部在一间教室里,在里面一样也干不好。教师一天的时间全部被这样占用了,还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如果有学生问题,还要及时处理。面对诸多的杂事,有时可以把一个人搞得昏头转向,有时候还生一场大病。教师被人们描绘的多么的高尚,然而教师的辛苦又有多少相关的实质性的体现。
另外,教师也是幸福的,教师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崇高的称谓,或许“桃李满天下”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幸福的教师必然能打造幸福的人生,能造就幸福的学生。
叶澜教授是这样说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给教师带来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的鲜花给教师带来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做幸福的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因为只有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 学能力,才能缩短工作环境要求和教师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成功地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不断超越自己的体现,也是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愿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关注社会前进,关注人性冷暖,关注学生发展。
第五篇:一位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徐本禹(共)
--一位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004感动中国颁奖词
播种者:徐本禹
文/杨凤山
徐本禹,一个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当他站在央视的领奖台上泪流满面地向人们讲述他执教的那所小学,以及他深爱的那群孩子时,观众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出来。他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而他却放弃了令众多学子羡慕的公费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徐本禹的事迹感动着国人,更感动着大水乡贫穷而又纯朴的父老乡亲。贫寒少年
从徐本禹有记忆起,就知道村里最矮的土坯房是自己的家。父亲教了一辈子乡村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才涨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所以,1999年初秋,当他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武汉,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心里是忐忑的、茫然的。他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念完大学。其实,徐本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早已被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看在眼里,挂在心里。不久,学院将他列入特困生进行帮扶,为他安排了一个打扫楼道的勤工助学岗位。当他领到第一笔勤工助学报酬时,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人;当他看到同学们走过干干净净的楼道去上课时,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他从领到的50元报酬中取出7元钱买了两斤瓜子跟同学共享劳动的收获,剩下的43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用来资助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特困小学生。他后来回忆道:“钱捐出去以后,心里特别的高兴,毕竟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徐本禹在大学的四年中,通过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特困生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得到上万元的资助,此外还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这些爱的甘露滋养了徐本禹的心灵。2002年秋,徐本禹作为华中农大唯一的学生代表出席了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在这年,他还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6000元国家甲等奖学金,学校为他免了全年4000多元的学费。2003年夏,他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同时还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生。山谷阳光
徐本禹为什么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呢?
那是2001年12月一个晴朗的周末,徐本禹像往常一样乘公交车穿过繁华喧嚣的街道,从武昌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不经意地读到《中国少年报》上一篇报道《当阳光洒进山洞„„》: “当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想起在乡村小学教书的父亲,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觉得这一切是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
2002年6月,徐本禹同另外四个同学组成了赴贵州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狗吊岩村,行李还没有整理好,徐本禹就直奔魂牵梦绕的岩洞小学。他后来写道:“当我走进岩洞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岩洞里的教室仅仅是用两堵一人多高的墙隔开的,中间是过道,南边是一、四年级复式班,北边是六年级。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无论怎么也想不到这里的条件会如此差。”
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深深震撼了徐本禹。不少农户辛勤劳作一年,收获只够吃半年,无力供孩子上学念书。最让徐本禹受不了的是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神。那一双双纯净如山泉、明亮如水晶的眸子,一眨不眨地望着你,那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
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一晃就结束了,徐本禹要回校继续他的学习。狗吊岩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他身旁,把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背包。他们一直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不停地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徐本禹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面对孩子们的眼神,他感到自己有一种无法回避的责任。他大声告诉他们:“明年我毕业了一定回来教你们!” 他的声音在洒满阳光的山谷中久久回响。就这样,这个贫困大学生向孩子们许下了他的诺言。“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孩子们的泪水就像山泉沁进了徐本禹的心田。他知道,总有一天会长出新芽的。两难之择
从岩洞小学回到学校,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孩子,成天埋头复习,准备考研。2003年春天,徐本禹以372分、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当天晚上,他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他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愿望,还是实践自己向孩子们许下的阳光下的诺言?
经过一整夜的思索,第二天,他找到学院领导:“我要申请保留研究生学籍,去贵州义务支教两年!” 学院领导望着面前这个神情恳切的山东小伙子,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在华中农大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不仅占用宝贵的研究生招生指标,还意味着推迟两年参加就业,此外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并没有给学校分配贵州支教的指标,他将成为一个毫无生活来源的“体制外”的志愿者。
徐本禹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晚上,他沿着运动场跑了一圈又一圈,跑累了,就在草坪上躺下来。就在他看见头顶被繁星缀满的天空的一瞬间,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当时,徐本禹并不知道,学校已经开会研究了他的申请,决定为徐本禹保留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并在他义务支教期间为他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
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向他表示钦佩和支持,并踊跃为山区孩子捐赠衣物和文具。学校的各个部门也纷纷给他开绿灯:打印室免费给他打印资料,照相馆的师傅义务为他冲洗胶卷„„ 孤独勇士
2003年7月17日,徐本禹一行抵达贵阳。在武汉和贵阳两地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到达了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很快,这群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发现现实远比他们想象的严酷得多。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病倒了,继而一个接一个离去了。到8月1日,徐本禹发现,大山里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外乡人了。曾因为志愿者的到来飞扬着歌声笑语的山寨,现在又因为他们的离去变得寂静。
对从小吃惯了苦的徐本禹来讲,艰苦的生活并非不能忍受,而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才真正令他痛苦万分。在精神和物质双重匮乏的山村,他更多的时候感到自己是在挣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就拿出山外的来信和贴着亲人、同学照片的相册,常常不知不觉流下眼泪。
支教工作也远比他预计的困难,更让他焦心的是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贫困使乡村小学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极不稳定,孩子们随时可能辍学。每到课余或周末,他就要挨家挨户动员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回到课堂上去。
2003年春,一直关心徐本禹的贵州团省委将他纳入贵州省扶贫接力计划,每月发给他400元的生活补助。但他节衣缩食,省出大半用来资助当地孩子和老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岩洞中的小学因徐本禹的到来开始迅速发生变化。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甚至可以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与人交流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更让他开心的是孩子们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求知渴望。
2004年春,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本禹去做了一场报告。大石村看到的一切让徐本禹寝食难安,于是他又转到大石小学支教。大石村是一个深深掩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山寨,至今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邮路,放眼望去,满目石丛。在这里,徐本禹用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大的教授彭光芒和一位教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归来后,他俩把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的工夫,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不少热心的网友更是将这篇帖子整理后发到了国内外各大论坛。从发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9天,这篇帖子在各个网站点击总数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帖子的。他们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