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时间:2019-05-15 08: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陈 其 余桂元

一、课时安排

依据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上册用一学期,有35课时。新教科书实际只编写了22课,每课教学为1课时,共需22课时。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灵活掌握,包括4节活动课和1节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课,以及讲授乡土史教材或民族史教材、校本教材等。

二、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

新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连绵不断、源远流长。自夏朝以来的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的轨迹,这是一种国情。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还缺乏了解,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新教科书采取了以主要朝代的兴衰更替反映时序的办法,予以弥补。

本册的四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综合性的看问题,又因为侧重于文明的起源问题,其他问题可以少讲或不讲,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科体系,回避了学术界近年来讨论比较激烈、争议比较大的社会形态的划分问题,同时又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而对于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发展与衰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科书必讲的内容,有的用楷体字简略叙述,有的干脆不涉及。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从学术的角度看,这四个单元的题目,不一定能完全概括相应历史发展时期的所有特点,但它肯定注意到了如何适合学生的特点。以第四单元为例,魏晋南北朝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门阀士族统治等,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但从以前的教学情况看,像门阀士族制度一类的知识,距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所以,尽管它们重要,在初中阶段我们还是暂不涉及。体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题体。每课书用1课时,以便于教学。课题前设专题单元。本册书按课程标准分为4个单元,将22课,分属于各个单元。另外还有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最后设一个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的活动课。

三、每课的基本结构

一般的课,每课课文由10个部分组成,包括导入框、宋体字课文、楷体字课文、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注音、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

1.导入框 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

2.课文(宋体字)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阅读课文(楷体字)力求生动活泼,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部分内容对不同程度、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4.专栏的文献资料(竖排字)基本上每课一条。目的是使学生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同时,有些内容,如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

5.图表 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6.动脑筋 插在课文中间,每课1~3个,以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使课文中没有讲出的结论,经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另外,它的设计也能起到培养良好品德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7.注释和注音 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8.练一练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9.活动与探究 安排在每课课文后面,有1~3项,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活动方式很多,包括小讨论、小游戏、比一比、找一找、查找成语故事、寻找变革、判断、分析材料、制表、填图与思考、看图分析、看图猜字、故事会、朗诵比赛、短剧、小制作、动动手、小实验、欣赏与临摹、看一看等二十余种。这些活动与探究供教科书使用者任选。可多选,可少选,也可不选。教师可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思路与模式,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其他的活动与探究。10.自由阅读卡 设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内容以介绍与课文同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为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更加贴近生活,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此外,本册教科书还设有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活动课。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如了解历史的途径、地图的识别与年代的计算等,为以后学习历史打好基础。

教科书后面,除列有大事年表外,还附录了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探索,学会获取教科书以外的历史信息。

人教版新教材既有成本较低的黑白本,也有装帧考究、印制精美的彩色本,扩大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广大师生的选择余地。

四、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特色和新的教育理念,编者把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成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教科书里每课都安排了活动与探究,每个单元安排了活动课。全书后安排了复习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活动课。通过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组织、协作、访问调查等实践能力的提高。如,讲完淝水之战,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思考与判断,古代战争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这个内容教材中并没有谈到,需要学生发挥创造精神去思考;又如,讲述青铜工艺以后,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橡皮泥等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再如,学完佛教的兴起后,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古塔?此外,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里有不少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

中学历史七年上教材解析2

2.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

(1)教科书以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导入新课。如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用女娲造人和补天的传说,以及西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再如,用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导入“大变革的时代”一课,等等。(2)在课文内容上,尽量插入生动的故事,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叙述。如讲推恩令,新教科书的正文里没有出现“推恩令”这个概念,而是用生动的史实进行叙述。课文中的阅读文字,更注意叙述生动的史实。在文字上,则力求浅显、生动活泼。

(3)配以大量图片。书前的彩图共33张,还配有地图和图表等,以增强教科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地方还以图或图表代文。如讲有关黄帝的发明,就安排了一张“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图。

在图片的选取上,为适应初中生的特点,尽量选取生动的内容,包括一些想象画。如讲官渡之战,就附有“曹操赤脚迎许攸”图;讲巨鹿之战时,特配上项羽“破釜沉舟”图。

(4)在每课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里,也注意安排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和实践活动。如讲到甲骨文,在动脑筋里就列出三个甲骨文字人、戈和伐,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伐”字是什么意思。如讲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在活动与探究中设计安排了举行方言游戏会,让学生体会统一文字的巨大历史作用。

(5)自由阅读卡中也安排了许多引发学生兴趣的历史知识,如“河姆渡原始居民会蒸米饭吗?”和“品种多样的饼食”。有关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自由阅读卡,看似零散,但与七年级下册教材结合起来看,它们又似乎可成体系。这种系列虽然很不完备,但这在客观上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作用,为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3.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新教科书的导入框里,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从每堂课开始,就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新教科书还在课文中间,专设了一系列多层次、多类型的探究性栏目“动脑筋”,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启发学生自己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如在“秦的暴政”里讲到那时“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个孤立的数字,了解暴政的情况,但后面的“动脑筋”特别给出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数字等,又提出几个启发性问题,使学生通过计算、分析,自然而然地领会暴政达到的程度。又如,“三国鼎立”中官渡之战,课文并未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战争结局,而是通过“动脑筋”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

4.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教科书注意从几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内容上尽量减少。通过简明而清晰的描述,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史前期的发展脉络和特征,使学生对这一阶段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式的了解。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科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注重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而不是干巴巴的一些要点。这样,行文可能多一些,但比现行教材的宋体字生动多了,所以更便于学生学习。

(2)尽量减少头绪和概念。如“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课,就省去了王莽建立新的头绪。现行教材里一些学生难于理解、记忆的概念,如“氏族公社”“人牲”“人殉”“族诛”“连坐”“推恩令”等,新教材里都没有出现。但在行文中叙述了有关内容,如“人牲”“人殉”。以“大一统的汉朝”一课为例,新教材里的概念,比现行教材减少了三分之二。

(3)尽量减少空洞的议论和结论式的语言,用生动的史实叙述历史,论从史出。如“商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起来”“武王伐纣,是我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争”等,都是通过史实叙述的,而避免使用上述空泛的议论和结论。

(4)尽量减少需要学生记忆的地名、人名、年代和数字。书后的大事年表,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大大简化了。

(5)课后练***减少,每课之后,除设有少量练习题外,更注意提供可任意选择的“活动与探究”。

5.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1)新教科书从导入新课开始,就为学生参与教学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和活动,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活动课更是以学生为主体,如活动课三的辩论课《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课前准备到主持,到参辩,再到小结,都由学生承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辅导的作用。

(3)同时,教科书还为学生提供多种辅导性的参考资料,如大事年表、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等,以启发、开阔学生的思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6.注意历史知识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1)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

第一,新教材注重历史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如学过汉武帝的大一统之后,在“活动与探究”里,就安排了请同学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更大,作纵向联系;又如讲中国的造纸术,联系埃及的纸草和欧洲的羊皮纸,有意加强中国史和外国史的横向联系。

第二,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如讲到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海蚶壳时,就安排了一个启发插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还安排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说法,其中之一所说的,就涉及到地理学科中地貌变化的知识。

第三,历史的演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如讲西周宗法制时,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议一议“你对宗法制度和尊祖敬宗传统习俗的看法”。再如,学过百家争鸣后,建议学生讨论一下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又如,讲到造纸术,安排了一个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想想看,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2)知识的延伸

第一,自由阅读卡片。如课文讲长城,自由阅读卡里就介绍建筑长城的具体过程。第二,成语故事的运用和收集。如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成语故事,除课文中涉及到的以外,在“活动与探究”中,让学生再去搜集,然后在小组里举行成语故事会。

第三,活动课后设活动延伸的内容,如在“编历史小故事”的活动课之后,建议出一期板报,反映活动的内容;又如建议举办展览等。

7.教材的系列化与立体化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加以指导和激励,为学生提供优秀历史课外读物书目、历史学习网站的网址。此外,还配备有实用性更强的教师教学用书、教案、学案、教学挂图、历史地图册、幻灯片、投影片、光盘以及不定期出版的试教通讯等。

结语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者在总结过去五十余年历史教材编写经验的前提下,继承过去的优点,改正以往的不足,并且积极改革创新,在历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的这些努力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注,特别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和支持,使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以实现这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

第二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在山的那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生命

紫藤萝瀑布

童趣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理想

短文两篇

人生寓言

我的信念

《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

春 济南的冬天

山中访友

秋天 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绿色蝈蝈

月亮上的足迹

山市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第五单元

风筝

羚羊木雕

散步

诗两首 《世说新语》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皇帝的新装

郭沫若诗两首

女娲造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寓言四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丑小鸭

诗两首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黄河颂

最后一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邓稼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音乐巨人贝多芬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社戏

安塞腰鼓

竹影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

荒岛余生

登上地球之巅

真正的英雄

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芦花荡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阿长与《山海经》

背影

台阶

老王

信客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

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你一定会听见的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三峡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观潮

湖心亭看雪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 11 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第269页: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说明 1 诗两首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说明 5 孔乙己 蒲柳人家(节选)7 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五单元 17 公输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故事两则

卜算子

别云间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附录 谈谈散文 后记

第三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16﹡青山不老

案)

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 李寒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16﹡ 青山不老

执教人: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 李寒良

【人物原型简介】

高富是山西省神池县八角大队的造林专业队长。1967年,当时已65岁的高富,动员了陈壁、祁五满、王润

五、宫二小、申忙、袁二喜6个老汉组成了老愚公造林专业队。7个老汉一条心,他们决心用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把八角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全部披上绿装。经过16个春秋的苦战,共造成片林7163亩,四旁植树7.5万株,先后绿化了3座沙梁、10条荒沟、7华里公路,使昔日荒山沟岔变成了一片林海。1983年7月,中共神池县委、县政府为他树立造林功臣碑,并立传写入县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难点】

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钻研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就在这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一位81岁的老农却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6课—青山不老。

板书课题,齐读。

这篇文章源自于《光明日报》记者梁衡在1983年写的一则消息,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的故事,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梁衡曾这样描述:

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进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打开书68页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的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 肆虐 山沟 奇迹 创造 绿洲 价值 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细读——体验一段人生

感悟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

(一)第一层面: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认识正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思考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2.将学校与3700亩林网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朗读(敬佩)。

(二)第二层面: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出示句子: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预设:

1.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3.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4.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吗?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5.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三)第三层面: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1.师:这是梁衡在采访中发现的一名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的几页内容:(出示手记课件)

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手记中的一天,静静地去想象老人当时的情景,当你的眼前出现这个画面的时候,动笔写下你对老人的看法。交流感悟。

2.师: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课件展示绿意葱茏的图片)

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推荐一生美美地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四、提升——铭刻一种敬意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默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 “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7.“青山不老,感动中国!”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像老人一样默默奉献的造林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位植树英雄——马永顺老人,他有着和高富一样的情怀,2009年被评为百位感动中国人物。(课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青山,而更应该是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和不畏艰辛的高尚精神,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五、拓展——影响你我他

1.师:今天,我们的心灵因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而震撼。地处不同,年龄不同,我们不可能像老人一样扛起铁锹走进山沟,但是,绿化家园,美化家园却是我们和老人一样的情怀。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

2.作业:

(1)为学校的花圃、宣传栏、植物园、饭堂等地方设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爱护环境,我从小事做起: 用如下句式写写:

爱护环境,我从拧紧水龙头做起。

爱护花草

„„ 整理好,尝试成为班级环保公约。

【设计意图:学生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继而引导学生不单从精神上敬佩他,更应该从行动上效仿他,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使语文课堂更好的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大环境──恶劣

无私奉献

奇迹

小环境──艰苦

造福人类

﹡青山不老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燕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预设流程】

一、导入课文

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

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壮举

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预设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

师生: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

②十五年,他失去了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却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读

③十五年,多少次梦中惊醒,多少次泪如雨下,却无助孤独——读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⑷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2)“8条沟、七条带、3700亩”的顽强

①多少崎岖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绿化了——

②3700亩,那是一条一条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绵延多少坡,怀抱多少坎啊!读——

(3)升华:这就是一个用瘦小的身躯扛起来的一个奇迹,读——

预设二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

生:(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预设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树的茁壮、顽强、勇敢

生:一层层的树经历了一次次的泥沙的侵袭,一层层的梯就是他们与泥沙抗争的有力证明。老人铁锹下的孩子,就像这老人一样顽强而永不言弃。

师: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感受老人的悲情

四、照应前面,总结课堂,领悟“青山不老”

师:老人已是81岁高龄,看着他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生: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吗?

师: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中“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

第四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沁园春雪雨说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故乡 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第269页: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 诗两首 我用残损的手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阅读 孔乙己 蒲柳人家(节选)变色龙 热爱生命(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阅读 谈生命那树 地下森林断想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阅读 威尼斯商人变脸(节选)枣儿 音乐之声(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阅读 公输《墨子》《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孟子》《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阅读 曹刿论战《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愚公移山《列子》《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别云间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附录

谈谈散文

谈谈戏剧文学

第五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广州市天华中学朱海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第五单元的第一章中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的平台,对典型的陆地动物——蚯蚓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深化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教材的改革,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于《蚯蚓》这节课,重点内容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必然会影响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2)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3)通过简介水蛭和沙蚕,学会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讨论、交流和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通过比较、判断、实验、观察、归纳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实验、竞赛游戏

六、教学媒体

PowerPoint

八、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师生交流

互动的课堂不仅仅表现在一问一答,它更需要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而学生的心理因素更是不可忽略。例如,对于学生不喜欢或害怕蚯蚓的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在课前,男女生搭配组成观察小组,让学生自己制作观虫器,并合作饲养蚯蚓。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又可培养学生的爱心。一定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可以帮助减少恐惧感。另外,我摒弃了传统的复习引入,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个普通的小调查,再一次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调查,有哪些同学害怕蚯蚓呢?”对于我的亲切问话,学生非常乐意地与我分享他们的情感,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格外的亲近、活跃,为整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蚯蚓的初步认知,然后给予正面引导,让学生正确了解蚯蚓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亲切感,减少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有利于以后学习的开展。还有,在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对于不敢做实验的学生,要亲力亲为,师生一起探究,使学生产

2生安全感,同时要显出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实验中忘记恐惧。

2、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的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验前的指导中,我并没有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只简单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当然,为了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以填空为主,还添加了“新发现”一栏,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我对实验的材料也进行了一些补充,例如低浓度的酒精。很多学生都利用了酒精来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趣的实验结果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感兴趣地探究。但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往往因为沉迷观察某一现象而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无疑对教学的内容会有影响,但我并没有责备学生,反而赞扬他们的科学态度。这些学生往往能从实验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在蚯蚓附近滴一滴酒精,蚯蚓马上朝相反方向蠕动,为什么呢?蚯蚓有嗅觉吗?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新发现”,比单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显得有价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重视学生的交流和总结

实验的交流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巡视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如果此时教师一一作答了,那么从某个程度上,其实已经剥削了学生探究的机会,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可用引导性的语言或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和交流。实验后的交流是实验的“高潮”,但由于很多学生不能明确交流的内容,而使之显得平淡、乏味,因此我利用不同的方式有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哪怕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只要人人都开口说,那么人人就会有实验后的成就感,这往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实验后的总结是实验的“精华”,但经过一番经验交流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听,因此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竞赛游戏。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寄学于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4、情感渲染,快乐学习

从课堂的引入到实验,以及课堂小结,我都刻意渲染了一种轻松的,活泼的课堂气氛。有时候学生不一定是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但学生都喜欢快乐的学习,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的关系。新时代的课堂,要求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助的关系。情感渲染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亲切的笑容、活泼的语言,加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加深刻难忘。比如我问学生:“在实验中,有没有同学被蚯蚓咬到呢?”学生都笑着回答说:“没有,蚯蚓根本没有牙齿。” 如此轻松的对话怎能不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呢?当然,如果教学形式过于花俏,很容易陷入“课堂热闹闹,课后乱糟糟”的局面。但只要适当地把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好,精心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还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下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一组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词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字词整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一边》: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2、《走一步,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简介(★)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材简介及教学建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双河村完小二年级左学军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优生约80%,后进生约10%,中等生约10%。从学......

    二年级美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影子大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接触依形想像并绘制的根本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开展对形与色的想像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自我......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二年级下册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2、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3、三年级下册第5课《翠鸟》4、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5、四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封面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语文下册 集 体 备 课 教 案备课人:刘英 龙思慧 黄开林 2013、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全)

    《初中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音乐教材介绍 本套教科书为每学期一册,每册6~8个单元。每单元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以《中小学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