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中考作文立意失误解析
作文:中考作文立意失误解析
作文:中考作文立意失误解析
近年,不管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时尚,给考生张扬个性和才情提供了舞台,但一些同学任意而为,误闯“红灯”,乱踩底线,结果造成作文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那么,中考作文立意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主旨要鲜明,盲目模糊不可取
文章的主旨可以直白显现,也可以含蓄表达,但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决不能态度模糊,让人如雾里看花。2008年,有些考生的文章立意不集中在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主旨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如2008年湖北武汉的中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不少考生选取了两三则素材,有的素材凸现的主题是“一句话催我醒悟”,有的是“一句话给我前进的勇气”,有的是“一句话给我温馨浪漫”……究竟突出“一句话”的什么作用,读来模糊不清。再如2008年湖北荆州的中考作文《为了心中的》,文章一开始点明奶奶对“我的希望依旧”,宕开笔锋,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奶奶给“我”的爱:把饭桌上最好的位置给“我”,给“我”做好吃的,并由此回忆起奶奶对“我”种种的爱,点面结合,内容丰富。但文章的毛病也十分明显,标题是《为了心中的希望》,“希望”显然是文章要写的重点,而全文重点写的却是奶奶给“我”的爱。究竟是赞美奶奶无私的爱,还是为了实现奶奶和家里的希望——希望“我”有出息?文章主旨模糊,让人读来纳闷。
须知,“一山不能容二虎”,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而独立的主旨,主旨的朦胧和模糊都会削减文章档次。让文章主旨鲜明不仅要体现在标题上,更要体现在行文中;不仅要将题旨酣畅地流淌于字里行间,更要穿插行文中。标题张其目,结尾点其睛;开宗明义于篇首,灵活穿插在篇中。如此,就大大落实了扣题的频率。如在以《为了心中的希望》为题作文时,为了突出重点词语——希望,一是在文章关键部位用议论性文字点题,二是在文中适当增加彰显主旨的细节。
二、立意要健康,是非观念莫抛弃
文章反对“为赋新词强写美”的假叙事和假抒情,厌弃牵强附会缀亮尾的假升华和伪颂歌,提倡写真我,叙真事,抒真情,但这并非要求学生是非不分,真假不辨,善恶不明。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而作为育人重要手段之一的作文决不能为作文而作文,中考作文更应旗帜鲜明地发挥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导向功能。有些考生不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社会公德,只想标新立异,以新悦人,一鸣惊人,而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考生认为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考生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任何在立意上超越了道德底线的作文,无论构思多么巧,语言多么美,只会遭遇“红灯”。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部分考生认为有钱有权就是幸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钱、权”的向往与追求,思想格调低下。如写《读书真好!》,部分考生却从读书可以当人上人,可光宗耀祖,可免劳役之苦等角度立意,思想情趣低下,与题旨相悖。如写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把初三生活写得如同炼狱一般,把老师写得面目可憎,把考试制度说得一无是处;写反映家庭生活类的作文,父母成了唠叨、专制、守旧、保守等的代名词,对父母缺少理解,缺少宽容,流露出对父母极浓的厌弃情绪,这些事新则新矣,真则真矣,但其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心寒,这样的接班人也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作文创新,立意要健康,要有鲜明的是非标准、正确的价值取向。创新作文并非不能写消极事和阴暗面,但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情感走向是应该有“禁区”的。放眼四望,尽管生活中还存在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父母及他人,应崇尚真善美。
三、个性要张扬,小我融入大我中
近年的中考作文不约而同地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些作文更是鼓励考生大胆坦露心迹,张扬个性。此举在于根治大话、套话充斥学生作文的“顽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而此类作文有两种价值取向应引起注意:一方面,部分考生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缺少深刻高远的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精神、价值和情感的大器之作;另一方面,部分考生在文章中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情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盛气凌人的情绪、漠视万物的清高。如写初中生活的作文,用诙谐的笔调描写同学的刻苦用功,用调侃的笔调嘲讽老师善意的关心和提醒,只有他一人“沉着自信”的“善待中考”,活脱脱的举世皆醉唯我独醒的样子。更有甚者,把个性的张扬理解为随心所欲,无视他人、集体的利益和价值。个别考生在《感受初三》中用赞美的笔调描写他所欣赏的个性:着前卫的时装,哼时尚的歌曲,嚼着口香糖招摇过市,或身着奇异的时装,旁若无人地进进出出,也不管他人惊诧的目光……
海阔凭鱼跃,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灵气,与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利益并不相悖。刘国正先生说:“把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培养独立思考与发展个性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两者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作文如做人,一方面要高举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旗帜。另一方面,要培养健康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拥有健康的心理与高尚的人格应成为每个学生自觉的追求。
四、立意求新颖,人云亦云要抛弃
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怎么说。导语或提示语虽然对作文的立意有一定限制,有些考生却视省略号于不顾,绝对不敢越雷池半步。综观近年的中考作文立意,不少考生很少关注时代变化,社会的发展,观点、理念的更新,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致使观点毫无新意。如以“理解”为话题作文,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多理解同学”为主旨,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一张张不能达“时代客船”的“旧船票”,陈旧,俗气。因此,内容和立意的评分就大打折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触觉敏锐,深入生活,关心时事,在第一时间及时而巧妙地切入现实生活,或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或引入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如对于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鲜明地提出治弱先治脑,治贫先治愚,扶弱先扶志;再如对于帮助农民工讨债的看法,主张先要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政府各个部门要把农民工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要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常抓不懈。
五、主旨求深刻,浅尝辄止不可取
看问题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地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透过表象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能经由问题揭示原因,不能经由形式洞察内涵。具体地说,有些考生的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比如,给市长提建议,只叙述“严重的现象”,而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文章的主旨深刻的办法有三:第一,对于同一问题或事件的认识或看法往往要比一般人高远的多,主题思想提炼深刻。这得益于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反复研究、比较鉴别,是思想认识深入的结果。第二,对于同一问题或事件,一般人往往停留于“是什么”“有什么”,其认识或看法也就常常停留于事物的表面。如果我们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抓住结果追溯原因,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文章的立意显然就高人一筹。一般说来,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精神动力;以写事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事件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那一部分来。第三,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出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第二篇:失误作文详细解析
失误作文解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苦难是一笔财富
人生存在这个世上,就得遭遇苦难,苦难就像海洋里的水,沙漠里的风沙。时时刻刻伴随你。不同的人对苦难的认识不同,悲观的人害怕苦难,逃避苦难;乐观的人坚强地面对他战胜他,利用他。
蒲松龄在数次落榜的情况下,依然有“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壮志,终于,蒲松龄看清世态炎凉,写出《聊斋志异》,名满天下。试想,如果他越挫折就退缩,见到苦难就投降,他可能会成功吗?我们能见到《聊斋志异》吗?
曹雪芹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碌碌无为,当他目睹家庭由盛到衰之后,这一打击使他“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苦难对他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写出了让全世界瞩目的世界缩影《红楼梦》。苦难能造就一个人,苦难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一个贝壳在经历流水的冲洗,打击,在经受住沙石的掩埋,经历无数的苦难,才会出现闪耀让人心醉的珍珠。一条彩虹,只有在大雨之后,才出现在蔚蓝的天空之中,让人欣赏,让人羡慕。
只有在岩石猛烈撞击下的浪花才会是最美。
苦难是一笔财富,经历了苦难,才会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流放,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只有人们在经历苦难之后,才会更加珍爱生活,珍异生命,他们受的苦比常人多,懂得生命的价值,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更多,他们会努力面对生存,轰轰烈烈地拼搏,干事业,因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史铁生能坚强地面对生活,成为作家,是因为他失去双腿。海伦珍重生命,是因为她失明了!
而高考摆在我们的面前,令千万家长学生等待的高考不可以说不是苦难,我们应用怎样的眼光看待高考呢? 我很欣赏有句名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风卷云舒”,我也很喜欢范仲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阳挂在天上每12小时出来一次,总有白天和黑夜,人总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要以接受的眼光看待苦难。因为苦难是一笔财富。
【简评】该考生掌握的材料不少,此文词语丰富,句式整散结合。但话题要求谈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此文完全不顾话题。因为跑题,只得了22分。
对于话题作文,考生为什么会偏题甚至跑题呢?其重要原因是:
1.思想认识的缺陷。
以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方式已经最大限度地取消了作文的“枷锁”,话题一目了然,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
2.写作态度的粗疏。
①没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将“诚信”写成忠义、义气,或单纯写成承诺,离得更远一点的写成老实敦厚、默默奉献、严守纪律、不亏待他人等等。
②阉割话题,取其局部意义作文。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明明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答案丰富多彩。”可是有一些考生却偷换主语,写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离开了话题的原意。再如话题 “心灵的选择”,有的考生只就“选择”展开,忽视了“心灵”的思考。
③把话题作文当成一般的给材料作文来写。围绕引领话题的材料转圈圈,因而偏离了话题。
为了紧扣话题,必须认真审题。
2.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平时不断听到国人这样的言谈:某作家差一点获诺贝尔文学奖,某数学家差一点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某国足球队员在“世界杯”赛上差一点踢进两个球,某科研项目差一点在国际上领先„„
“差一点”是什么意思?每一天都念叨“差一点”,每件事都扯上“差一点”,是怎样一种“情结”?你是如何看待这“差一点”的?
请以“差一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成功与失败只差一点点
也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失败降临的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算了吧!也只不过比别人差一点嘛!下次一 定努力战胜他。”可是还有多少人实现了这一誓言呢?可见,成功与失败在人们看来仅只差一点点。
当然上面的结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小学时,我没有考出好的成绩,我不在乎,因为我相信还有下一次,这次也只比别人差一点。
在中学时,我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在中考中失利,开是我又安慰自己说:“失败,也只不过比别人差一点点,到了高中一定好好努力冲击奖学金。”
到了高中,我又失败了,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与自己的“奖学金梦”失之交臂。
直到高三,随着高考的临近,我才认识到失败与成功相距甚微,万不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明天。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历史上不是有不少在今日失败,而成功于明天的吗?的确有这样的人,在失败后,卧薪尝胆,苦苦磨励,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是,我们并非每个人都有那种“金榜无名誓不归”“卧薪尝胆”的精神。
固然有希望是件好事,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一定要把握今天,正视自己的每 1
一次失败,正视紧跟失败后面的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只怕在失败面前遗失自己。我们只有一次次地认识成败,那么我们定会在学习,生活的道 路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经过多次的失败,我的心已伤痕累累,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战胜自我的决心与勇气,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明天的计划安排和对今天的把握,努力奋斗着,只为一个目标——成功。
所以我们每个人必须把握住人生中每一次的机会,切勿把成功寄托于明天,任自己的懒散思想摆布,左右自己。我们应该努力做生活的强者,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旅途少留几许遗憾,多几许灿烂的微笑。
人生不售回程票,少年须争无限秒。把握今天,认识成败的差距,相信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定会平添不少微笑。
【简评】偏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文偏题,如《苦难是一笔财富》;另一种是部分偏题,《成功与失败只差一点点》就是典型个案。此文前五段还是扣住话题“差一点”在作文,但是,从第六段开始,文章却以主要篇幅在证明“万不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明天”这一观点,这就是转移话题、转移论点。此文仍然只能算偏题的文章。3.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
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体验、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寓言、故事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当年,陕西省一考生的答卷是这样的:
那一次,我哭了
飒飒的秋风不可一世地横行在萧条的郊外,无力与秋风抗争的枯叶只能带着丝丝牵挂,无可奈何地飘离留恋的枝头,秋蝉衰弱的蝉声渐渐地少了,树上的落叶多了„„
又是一个深秋来临了!
淋着秋雨,踏着落叶,我又一次来到了家乡的小河边。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不一样的人,站在雨中,我任雨水肆意捶打脸庞,毫无知觉。此刻,什么也想不出,更不愿去想,可是那残酷的一幕却又让我于心不忍,酸涩不知何时早已朦胧了双眼!
那一天,好热呀!我和同伴搭上了一辆挤满人群的公交车。车速如快马奔驰,不一阵就到了一个小站上,面对已经热得透不过气的人群,司机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但又不时叫路过的旅客去乘这辆满座车。人们极不情愿地互相靠紧、再靠紧,就在车马上离站的时刻,又挤上了一个手抱小男孩的年轻少妇。车上的旅客不约而同地相互望望,少妇尴尬的站在那儿,脸上略带为难的神情最终落在了我的脸上。有意识地,我立刻将头扭向了一边。那一阵,我不知道少妇脸上的表情怎样,只觉脸上火辣辣的热„„“阿嫂,坐我这,没关系的。”一位军人气质的男士,主动给她让了座,自己站在了座位旁边。少妇感动的双眼,已快溢满了泪水,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坐在了座位上。拥挤的车里一下变得冷清了许多,人们惊讶地张大嘴巴望着那位彬彬有礼的男士。寻着目光望去,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位军人叔叔原来是假肢。悔恨、内疚一齐涌上了心头。又一站到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下车的。一直以来,内疚陪伴我左右,也从那时起我慢慢改变了我自己。“诚实守信”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是我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尺,永远激励着我,让我学会了怎样去对待别人。
一年前的那一天,或许是一个太阳正圆的清晨;那一天,或许是一个飘着细雨的黄昏,但却让我刻骨铭心„„
【精析】此文作者的语言功夫在高中毕业生里是不错的。你看,“飒飒的秋风不可一世地横行在萧条的窗外”,起笔就给人以极佳的印象;“那一天,或许是一个太阳正圆的清晨;那一天,或许是一个飘着细雨的黄昏,但那却让我刻骨铭心„„”以形象化的笔墨,以整散结合的句式来结尾,让人回味。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也是生动形象,叙事笔带情感。如果不顾及作文题的限制,此文得分可能比较理想。遗憾的是,文章所记的让座之事,属于“关爱他人”的范畴,不属于“诚信”的范畴。尽管文章倒数第二段谈及了“诚信”,但事实本身不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因为不注意审题,以致作文偏题,只判了三类下33分。33分,就是不及格!
讲话,不能答非所问;作文,不能文不对题。扣题,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的审题,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4.【高考试题】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全国卷一)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河南一考生
太阳烤着大地,一个乡下老汉正在田里劳作,累得大汗淋漓,他一边不停地擦着汗,一边唠叨着,不知这傻小子到哪儿去了,让他老子一个人受累。(从全篇看,这几句话与主题关系不大,可删。)有人跑来告诉他,他的儿子因为与人发生口角,被人打了。儿子的伤势很重,被送到医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父亲没赶过去?赶去后心情如何?(缺少必要的交代,这使下段中“老汉愤怒了”显得唐突,又无法突出深沉的父爱。)经过三天三夜的紧张抢救之后,儿子总算悠悠醒来。但就在这时,派出所传来消息,凶手逃跑了,没能抓住。想想儿子险些丧生,再看看儿子浑身触目惊心的伤痕,老汉愤怒了。他说,凶手就是逃到天边,他也要把他抓回来,让他伏法。(这一段稍长,从“想想”一句起另起一段为好。)
老汉开始追寻凶手,四处打听,百般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他打听到凶手藏匿的地方。于是通知了派出所,警察也一起去抓。但凶手实在太机敏了,居然从警察的包围之中逃脱了。这时,警察一路追赶凶手,在一条宽阔的河边,老汉终于拦住了凶手。(警察一路追赶,怎么会是老汉拦住了凶手?令人费解。)凶手见只有老汉一个人,就一拳砸倒老汉,向河对岸跑去。一头扎进了冰窟窿,(冰从何来?凶手难道傻得冰上能不能跑都不知道么?需交代有关内容自圆说法。)瞬间便无影无踪。
看到这一情景,老汉吓呆了,同时心里展开了激战,是落井下石,还是救人于冰窟窿?老汉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一分一分地溜走了,最后,老汉还是跳下冰窟窿,去救那个凶手。(冰窟窿下的人是不容老汉思索良久的。如此三思,恐怕凶手早就一命呜呼。删去为好。)
警察赶到时,老汉刚刚将那个凶手拖出水面,而老汉浑身均已湿透,冻得嘴唇乌紫,瑟瑟发抖。
经过这一冻,老汉病倒了,整整卧床一个月。
一时间,这件事在当地传开,人们议论纷纷。(都议论些什么呢?可将群众的议论归类,最好与老汉自己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父亲的伟大。)当地的电视台也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派了个采访组去采访他。镜头里的老汉斜躺在病床上,满脸病容。记者对他说:“才人家,您辛苦了。您真是太伟大了。您不顾自己的儿子去救凶手,(此句表达不妥。)连凶手也救,您真是救死扶伤的典范,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可不可以问问您,您为什么要救杀您儿子的凶手呢?难道你不恨他吗?”(记者在采访中先作结论再问原因,内容不着要点。)
老汉说:“我是父亲啊。”(老汉的回答太简短,不能充分表达其理由及情感。)
生命是宝贵的,哪怕是一个罪犯的生命,也值得珍惜。爱,是能够互通的。真正富有爱心的人,自己尝过的痛苦,就不忍心再让别人去尝。这与法与理无关,关乎的是父亲的称谓和父亲的柔情。(此结尾美则美矣,然扣题不紧,紧扣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作结,文章内容才会更紧凑集中,文意才会更深刻。)
【突破支招】
“切合扣题”是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紧扣话题构思,严格按自己的构思行文,才不致走到哪座山上唱哪首歌而偏题离题。
本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标题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与父亲有关的一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一件事。写出事情的波澜,突出人物的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上面这篇文章,整体说来,叙事有波折,形象还算鲜明,但是,文章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一是有些情节与现实不符,造成硬伤。如第三段;二是写缺少必要的铺垫。如老汉的愤怒,凶手掉进冰窟窿的情节都显唐突。三是该浓墨重彩的地方笔墨太精简,如文中老汉回答记者的话。四是结尾扣题意识不强。
修改本文,首先要注意或明或暗地反复扣题,让故事情节始终围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展开,特别是老汉的愤怒,凶手扎进冰窟窿,老汉答记者的话,文末的作结等情节或段落。其次要增强文章的真实感,让人物的语言事情的发展符合生活的真实和特定的语境。其三要讲究呼应,“前有伏笔,后有交代”行文才连贯自然。最后还可运用一定的写作技法如渲染对比等突出文章的主旨。
【升格佳作】
儿子·父亲·凶手
一个乡下老汉,他的儿子因为与人发生口角,被人打伤了。儿子的伤势很重,被送到医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可是惟一的儿子啊,老汉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的身边,终日以泪洗面,心急如焚。他恨不得将凶手抓到面前来,生生撕了。
三天三夜的紧张抢救之后,儿子总算悠悠醒来。但就在这时,派出所传来了凶手逃跑的消息。
想想儿子险些丧命,再看看儿子浑身触目惊心的伤痕,老汉愤怒了。他说,他就是逃到天边,我也要把他抓回来,让他伏法。
老汉开始追寻凶手,他四处打听,百般奔波,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他打听到凶手藏匿的地方。于是通知了派出所,也警察一起去抓。但凶手实在太狡猾了,居然从警察的包围之中逃脱了。这时,警察一路追赶凶手,老汉留了个心眼,他一个人抄近路到前面去拦截。
在一条宽阔的河边,老汉终于拦住了凶手。凶手见只有老汉一个人,就一拳砸倒老汉,向河对岸跑去。
此时正是隆冬季节,河面上的冰层厚可逾尺,足以任人在上面奔跑。但惊慌失措的凶手忽视了致命的一点,那就是喜钓者在冰上凿了好些窟窿,用以钓鱼。慌不择路的凶手在奔跑中,一头扎进了冰窟窿,瞬间便无影无踪。
看到这一情景,老汉显然也被吓呆了,但他略一迟疑,还是跳下冰窟窿,去救那个凶手。
警察赶到时,老汉刚刚将那个凶手拖出水面,而老汉浑身均已湿透,冻得嘴唇乌紫,瑟瑟发抖。
老汉的举动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老汉刚烈;有的说这老汉善良。而说得最多的,这老汉糊涂。你拼命抓凶手是为什么?还不是为儿子报仇?凶手掉进冰窟窿淹死才好呢,你居然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仇人,值得吗?这不是糊涂又是什么?当地的电视台也听说了这件事,前来采访,斜躺在床上的老汉面对镜头,病态中透出几分平和。记者问他:“是什么力量促使你一连奔波半个月,誓死也要抓住凶手呢?”老汉说:“我是父亲啊。在儿子三天三夜没有苏醒的那段时间里,你能体会到做父亲的滋味吗?”记者又问:“那为什么你又要救凶手呢?”老汉还是说:“我是父亲啊。凶手也是人呀,也是爹妈生父母养的,他犯的也不是死罪呀,他要是死了,他的父母心中,又是什么滋味?”
原来他抓凶手,是因为他是父亲;他救凶手,也是因为他是父亲。这出人意料的“愚蠢”举动中,确实蕴含着合乎情理的因素。
[点评]
考生深刻体会了话题的意思,在情节的设置上颇费心思,多种“意外”使情节一波三折。老汉的儿子因口角遭打,凶手在警察的眼皮底下逃走,在老汉的穷追下误入冰窟,都带有意外的色彩。特别是老汉冒着生命危险解救凶手,更是大大出人意料,用陡转之法造成极大的落差,而后考生又巧妙地带到情理的层面上来,安排记者采访,让老人坦陈情理,让读者深感老汉的举动合情合理。文章曲折多变的情节既破解了这一辩证意味很浓的话题,又十分生动地刻画了老汉这一鲜明的形象,让人不得不佩服考生的写作功力和谋篇技巧。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后生来到一座禅院,在与老禅者品茗时冷不防问道:“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原来他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拴在树上的牛,想离开拴它的树,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他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
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恍然大悟!
我们的人生,不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索牵住吗?请以“斩断缚心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5.【高考试题】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全国卷一)
斩断缚心的绳索
拴在树上的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结果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为什么呢?是因为被绳缚住了。我们的人生,不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索缚住了吗?
人生如棋,难免会有一着之失;人生如路,难免会有一点儿坎坷。身处于逆境时,你是否心乱如麻,是否非常沮丧,它们将使你偏离人生的轨道甚至堕入万丈深渊。英国前首相乔治,有一个习惯,总是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事,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绩,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从前有个农夫在山坳里挖出一只10多斤、价值连城的金罗汉,发了大财。往常,他种田干活,只要吃
饱穿暖,就无忧无虑,自在得很,可是自从挖到金罗汉后,反倒食不知味,睡不安稳起来。可农夫却反比先前犯愁了。他愁自己的钱太多别人会嫉妒,会跟踪,会谋财害命,时间久了,以致一命鸣呼。看来,一个人不能拥有太多钱财,它只会给人招来祸患。
绊住人们的脚步的,不只是怀旧的心理和贪心还有金钱、地位、荣誉等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东西。拿
金钱来说,一个人如果被它遮住了眼,就不能看得远。家财万贯的和珅,因为太贪钱财,被抄家斩首了。陈希同捞名捞利,被送进了监狱。看来都是钱财惹的祸。
人的一生中,总被各种内在外在的因素所影响,所羁绊,但是人如果能完全不被一切外在的内在的因素所影响,那就成了完人。而世间的完人又有几个呢?每个人都会受到外物的羁绊,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斤斤计较。
[升格佳作]
海阔天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儿,要想游得远,就必须游离禁锢它的鱼缸;鸟儿,要想飞得高,就得飞出囚禁它的笼子;人,要想翱翔于更高的天空,奔走于更广阔的大地,就得斩断羁绊心灵的绳索。(运用起兴的手法,排比的形式引出论点,简洁鲜明。)
不知哪位名人说过:痛苦是一种瘾,正如回忆是一种病,而感伤则是终生不愈的残疾。这话确实不错,因为人如果总是被这些情绪所缠绕,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上将会寸步难行。相反,如果我们能摒弃它们,那将是另一番景象。(由名人的话带出自己论述一个角度,并以“相反,如果我们能摒弃它们,那将是另一番景象”过渡到下面的事例,巧妙自然。)
英国前首相乔治,有一个习惯,总是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他说,这样他就把过往的一切都关在了身后,就不会沉湎于过去的风雨,被过去的失败与不愉快所缠绕;正因为乔治记着随手关上身后的门,他才成为了一位颇有成就的领导人。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也是因为走出了残疾给他带来的阴影,认识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才在写作上闯开了一条路。还有许许多多像乔治、史铁生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所以毅然丢下怀旧的包袱,斩断这条缚心的绳索,才有了人生的精彩。(乔治和史铁生,一政界要人,一文坛主将;一正常人,一残疾人;选例典型而有代表性。另外,叙后小议,精当得体。)
当然,绊住人们的脚步的,不只是怀旧的心理,还有金钱、地位、荣誉等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东西。就拿金钱来说,一个人如果被它遮住了眼,就不会,也不能看得远,往往鼠目寸光,在短暂的丰收中迷失自己。曾盛极一时的和珅,在“和珅倒,嘉庆饱”的童谣中被抄家斩首;北京市市长陈希同,一名震惊中外的贪污犯,也在短暂的纸醉金迷后,被送进了监狱。过度地追求名利,只会累人,害人,只有调整心态,正确地看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由怀旧引申到金钱、地位、荣誉等其他缚心之绳索,并以和珅和陈希同的事例论证,内容丰富,论证有力。)
人的一生中,总被各种内在外在的因素所影响,所羁绊,但是人如果能完全不被一切外在的内在的因素所影响,那就成了完人。而世间的完人又有几个呢?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看到什么就以为他们绑住了我们的手脚,缚住了我们的心灵而弄得自己惶惶不可终日,也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想象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羁绊。我们只有把眼睛擦亮一点,把心灵放宽一些,才能活得自在轻松。(提醒辩证地看待影响身心的各种因素,使文意更显深刻。)
打碎鱼缸,扔掉鸟笼,放开心灵,只有这样,鱼才能跃,鸟才能飞,人才能感到海阔天空。(结尾干净利索。既照应开头,又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点评]文章紧扣“斩断缚心的绳索”这一话题,先以一排比句引出观点,接着选用乔治、史铁生、和珅、陈希同等人的事例加以论证,叙事之后不忘议论抒情,使文章论据更充分,说理更透彻。文章倒数第二段的辩证分析,显示了作者思考的深度,也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结尾紧扣文题收束,使文章显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第三篇:中考作文立意
作文系列训练
(二)——立意2015.02
一、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中心意思,即文章的主题思想。“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意在笔先”,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
二、立意的要求:
(一)立意要正确、鲜明
所谓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题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
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二)立意要集中、单一
主题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必须单纯明确。
(三)立意要深刻、新颖
所谓深刻,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要创新,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三、立意常见的问题
1、人云亦云,显陈旧
2、浅尝辄止,显肤浅
3、剑走偏锋,显消极
4、贪多求全,显盲目
四、立意的方法
立意的方法可归结为“一看”,“二定”。一看题目或要求本身有无中心的要求。如果有,作文就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中心写。如:有的命题作文本身就给我们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刻苦学习”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二定,如果作文题没有规定中心,就得自己确定中心。比如同一个作文题目,由于大家掌握的材料不同,就要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确定中心。具体方法有:
(一)、化大为小,虚题实写
在题目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
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后,文章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作文的题目为“诚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和题目要求,在它的前面分别加上“弟弟的”、“一位钢琴店老板的”这样一些定语,就变成了下面一些文题:“弟弟的诚信”、“一位钢琴店老板的诚信”。再如,以“幸福”为题目,化大为小.,可以拟题“追求幸福”、“体味幸福”、“我要的幸福”„„
将题目扩充成一句话,从而使题目的范围具体、清晰,有利于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 1 / 4 思路,进而大题小作,虚题实作。如作文的题目是“战胜脆弱”,使用扩充成句法来化小十分合适。如可扩充为“战胜脆弱才能有所成就”、“我是这样战胜脆弱的”、“战胜脆弱对我尤为重要”等等。再如,以“幸福”为题,化大为小.,可以拟题“幸福是一种心情”、“追求幸福没有错”、“为了幸福而努力”、“幸福在哪里”„„
(二)、化小为大,实题虚生
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
1、能小中见大。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比如《压岁钱》这个题目,可以展开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
3、善于引申开拓。能够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
(三)、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同样一个题目,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人褒我贬,人贬我褒”,巧妙地从相反或相对立的角度去立意。如《感谢挫折》。
五、立意与点题
点题就是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交代或提示文章的主旨,即点明文章的主题或者意图。通过点题,可以使作文的立意更加醒目,使含蓄的主题更鲜明,甚至可以使偏题离题作有了“救命稻草”。
常见的点题位置有:
1、重视拟题,标题点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观点鲜明、简洁醒目的标题能吸引老师的眼球。这种标题能反映文章的主旨,题意即文意。例如,以“诚信”为题的作文,有的同学拟题为“真诚直到永远”,直接点明了主题。
2、开宗明义,篇首点题。也叫 “开门见山”。一方面可以为全文定下基调,使文章不至于迷失方向偏离主题,也可以告诉阅卷老师,我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心或者扣住了题目,不会离题。也符合考场作文入题迅速的要求。
3、卒章显志,结尾点题。也叫“画龙点睛”。结尾的使命之一就是点明或者深化主题,好的结尾不仅在结构上起到呼应开头的作用,还能在内容上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效果。
4、抓住时机,不时点题。在文章叙述或者论说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蕴含的深意,或者直接点明题目,加强文章内容和标题之间的联系。
点题除了重点把握好位置外,还应该掌握一些技巧,比如说,1、点题必须醒目。就是让阅卷老师非常清晰地看到你点题的语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独立成段——把用来点题的句子以独立段的形式表达。
2、点题必须精练。点题语句不能啰嗦,必须做到语言精练,要言不烦。
3、点题必须自然。主题应该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水到渠成,恰到好处,不能勉强“显志”,更不可以任意拔高。
4、点题必须明确。考场作文点题不能过于含蓄,应直接点题,以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印象。
/ 4
六、佳作引路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来,路幽静得吓人。树枝上偶尔一声猫头鹰的悲啼,或斑鸠的一翅“扑棱”,都会让人毛骨悚然。中午我和爸爸赌气没有吃饭,他那凶神恶煞的面孔让我对这个家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离家出走,气冲冲地离开了这个让人生厌的家。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没有目标。
远处投来一束灯光让我警觉起来,我想起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恶人抢劫,毕竟我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于是躲在路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起来。一个老大爷拖着一辆车慢慢地走来,前面一位老太婆用手电给他照路。我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他们是在前面的集镇上卖完烤红薯回家的。老太婆见只有我一个人,她攥紧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询问情况。我如实地回答了她的提问,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灶膛里拿出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辞不要,其实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里没有钱的一句托词而已。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饿了,这红薯是送给你的,不要钱!”老大爷温和地说。“谢谢了!”我话没说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们见我吃得“吧嗒吧嗒”作响一副馋相,老两口于是笑了起来。我一边舔着手指上沾着的薯泥,一边不停地道谢,这时老太婆发话了:“你吃了我一个红薯就千恩万谢,那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多年,你该吃了他们多少粮食,怎么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离家出走,你觉得这应该吗?”我愣住了,痴痴地望着老太婆,咀嚼着这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刚刚还愤愤不平的心霎时变得内疚起来,我无言以对,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头。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妈肯定会着急的,说不定他们在四处寻你。”老大爷劝慰我说。“我们同走一段吧,等会我们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太婆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帮老大爷推着车子往回走,寒风迎面吹来,也没有那么刺骨。猫头鹰偶尔的一声啼叫也不再那么悲凉,斑鸠的“扑棱”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给它的孩子遮挡风寒。我聆听着车轱辘的转动声,它和北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奏响了一首回家的进行曲。
“小翠!小翠——”(化名),前面传来了熟悉的呼喊声,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撕心裂肺呼唤。滚烫的泪水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我在这——”
“我在这——”我和老大爷、老太婆齐声回应。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丽的记忆,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长足迹!
【亮点揭示】
这是一首对父母的理解之歌,也是一首人生的成长之歌。我们不少中学生对父母的苦心教育不甚理解,离家出走屡见不鲜。考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通过“老太婆”一句“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的教育,她终于醒悟了,长大了。文章极有真情实感。本文的亮点也就在于作者能够把对父母理解的深情写出来,使文章做到了以情动人,但本文有抄袭之嫌,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写真情可以,一定要是新鲜的材料,拾人牙慧是不太好的。
我找回了自信
“岁月在无声地溜走,终于,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纷纷飘散在发黄的挂历上,离我们远去,那份快乐也将永远被锁在记忆的门槛里。随之而来的,是幻想破灭后的绝望和失落。但,我不甘失败,我不甘寂寞,我要点燃我的心烛,让它驱散弥漫在我周围的黑夜,让它熔化覆盖在我心头的片片寒冰„„”写完上面的话,她合上了自己那精美的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抽屉里,扣上锁,同时,也把那份自信埋入心底。
/ 4
她,一个有极强好胜心的女孩,转入重点中学快半年了。从一个很普通的学校转到这里,她知道家里托了很多关系,花了不少的钱。可是,在这里她没什么朋友,最让她心烦的是她的成绩。每次成绩表排出来,她的名字几乎都在长蛇阵的最下层。每当想到这个,她都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似乎她前面的名字有千万吨重,压得她快要窒息了。
她要奋发,她要无愧于所写下的话,要付之于行动。于是,她不再整天空想那些无用的虚幻的东西,为她知道要面对现实,不能做空想主义者。她上课精力集中,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这一切,她都尽力做得很好。果然,她的成绩有了起色,她的脸上也露出了
久违的笑容。就这样,她坚持着这样做下去,她的成绩竟到了中游。这些都太令她高兴了。
又一次,她打开自己心爱的日记本,写道:“人,就像茶叶一样,只要投入沸腾的生活,点亮心烛,激活自己,就肯定能够显现出生命力的颜色。”
写完之后,她又一次合上日记本,把它锁在抽屉里,同时也把那份成功的喜悦锁进了心房。
渐渐地,她的成绩直线上升,她也更加自信起来了,也结交了好多朋友„
她再次翻开日记本,郑重地写道:
“人生,一局落子无悔的棋,一场人喧鼓响的戏,一重波涛万顷的海,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但我自信,我能够化解心灵的困惑与迟疑,而今,我真的做到了„„”她就是我。
固然,你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当面临绝望、失意时,一定要点亮心烛,找回自信。它必定能照射出生命力的本色。
点评:
用第三人称来写的考场佳作少之又少,本文则有意识地而且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文章立意深刻独到,选材贴近生活:通过“她”(我)寻找自信的过程,表达了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日记本这一道具的运用,既交代出时间变化,又使文章脉络清晰、完整。文章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三段富有哲理的日记内容以及结尾有力的议论生发,成为文章突出的亮点。
七、立意练习与写作实践:
(一)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请你以“----------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一家四口围绕“亲情”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女儿说:“世间最美是亲情。”儿子说:“亲情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亲情更重要。”请任选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为写作主题,以“我的亲情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三)虚心是进步的阶梯,信心是胜利的号角,爱心是团结的纽带,诚心是友谊的花朵。。。请以“心之力”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 4
第四篇:中考作文创新立意
中考作文创新立意 【制胜绝招】
一、避“俗”
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在构思立意时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这种逆向立意,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如面对“关爱”这个话题,一般人往往从自己感受到的关爱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学会关爱别人。《关爱永远》则确立了这样一个中心——学会关心别人。关爱别人可以“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处都充满阳光”,“使你的人生更有价值”。这个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文被评为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合“时”
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坚守诚信》一文就针对当今世人的思想,指出诚信不是人际间的交易,把文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引导读者思考百味人生。文章有深沉的思考,有冷静的分析,也有亟切的期盼。如果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定的生活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立意能力的提高应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为本。我们要多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世相。
三、融“我”
“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少有一些独特之处。《真我何在》或以呼告形式、或直接表明“我”的心中所想,活画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少年形象。这正是融入自我后的表达,鲜活酣畅,个性飞扬。这也是避免雷同的有效手段。
四、巧“联”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显示其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根》就是通过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和精神。作者挖掘出“根”的深层含义——奉献而不索取,付出而不求闻达,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五、变“角”
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回家吧,小妹》一文把大陆和台湾拟人化为兄妹,祖国比做妈妈;以充满童真与亲情的如泣如诉的语言,诉说着对“妹妹”湾儿的思念,呼唤“妹妹”回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深情的呼唤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台湾被荷兰与日本强盗两次劫走,又被祖国救回的历史,有力地表达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严肃主题以及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金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未到过这么贫困的地方。目光所及,全都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太太,衣衫褴褛,上衣的纽扣掉了好几颗,但是在她第二颗纽扣的眼上别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染满一身清香。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苦涩的眼睛骤然有了光彩。我哭了。那老太太看我哭了,也撇了撇干瘪的嘴,朝我笑笑。
我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我知道,在这洁白的栀子花背后,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老人并不动人的笑容背后,是一颗友善的心。我们可以活得很贫寒,但我们同样有美丽和微笑的权利。
生活本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生活中有着太多令人感动的日子。
请以“生活中的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个话题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我们为人间真情感动。以亲情为例。在立意上,可以写褒扬亲情,因为拥有亲情;可以写渴望亲情,因为失去亲情;可以写呼唤亲情,因为亲情被遗忘;可以写正视亲情,因为亲情被践踏;还可以写不是亲情胜过亲情。
这个话题也可以写成偏重议论的哲理散文。应重在阐述“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如:“能够感动,证明我们执著求真。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荡涤我的灵魂。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始终是一个受益者,在她的滋养下渐渐长大。”
中考作文训练之——拟好题
我们都明白生活中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在中考话题作文中,一个好的作文题就是一块很好的第一印象的敲门砖,所以,花一点时间想一个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的好文题,一定不是枉费心机。
那么,怎样的作文题才是好作文题呢?怎样才能拟出好作文题呢?
一、好作文题的标准
1、简练
简练就是要简短而精练,简,要简得明白,练要体现干练。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敢多字也不得少字,且言简意赅。要注意的是,简练并不是用字数来衡量的,而是从字与词的结合中所表达的意义给人的感觉来判断的。简练的文题是用最少的字给人最明确的意义和感情倾向。
2、新颖
新颖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想出办法让自己的东西新颖,那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道出自己的个性思考。但是,新颖决不是标新立异,必须合情理。应该说,我们所说的新颖只是别人想漏了的,或者说只是一时还没有想到的,而决不是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想不到的东西。
3、切主题
话题作文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但大都有一个主题意向,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把这个主题意向尽量的明确化。这时,如果你的作文题能够对作文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或提示作用,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阅卷教师可以很快地抓住你的作文的主题思想,给阅卷者一个先入为主的阅卷思考,有利于考分的提高。就算你的作文对主题的表现不是很突出,但有文题的补充也是相得益彰的。
4、有文采
阅卷教师大都是一些很有文采的人,他们对文采是非常敏感而且也很看重的,如果你的文题能拟出一定的文采,无疑会一下子唤出阅卷教师心中那份珍藏的美感,让人产生作者也一定是一位有一定文采的人的猜想,从而获得高分。当然,作文的内容也应该有一些文采。
5、有内涵
文题还应该有一定的内涵,应该是耐寻味。当然,考场作文在阅卷的过程中由于阅卷教师时间的关系,这一点很可能被忽略,但,真正有内涵的让那些阅卷高手们落眼就见的东西,还是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二、拟好题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1、添加
所谓添加,就是在话题或者话题中心词前或者后也可以是前后添加一定的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这样的文题可以使作者时时紧跟话题,也可以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2、借用
借用就是借名句、警句、古诗文的句子以及流行歌曲中的句子等等。因为这些句子有生命力,影响力,如果借用得好,也是可以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
3、修辞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题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这样的文题如果用好了,自然显得生动而形象,而且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好题展示
1、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题
《时间,带不走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爱我 追我 别浪费我》
《午餐1800秒》《8 15》(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时间在晨雾中飘落》
《惜时如金》
2、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题 《剪不断》
《藤》
《她,还好吗?》
《门前那条小河》 《那双冻裂的手》
3、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题
《一切就在我手中》
《握住,不放》
《机会,请你把握》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春无限好》
4、以“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点燃生命的季节》
《与春共舞》
《在春天成长》
《春的向往》
《春的脚步》
《走进春天》
5、要求文题中含有“美丽”二字的作文题
《汗滴,诠释着一份美丽》
《带上你的美丽跟我走吧》
《梦不再美丽》
《今夜如此美丽》
《美丽,就这样脆弱》
《拼搏,也是一种美丽》
6、以“美好亲情”为话题的作文题
《风雨中那把伞》
《懂你,渐老的母亲》
《慈母手中线》 《母爱无价》
《共裁一棵亲情树》
《悠悠亲情》
《亲情伴我行》
7、以“美在夏天”为话题的作文题
《燃烧生命的季节》
《夏天的旋律》
《三十八度的美丽》
《蝉鸣》
《浓浓夏意》
《夏天的微笑》
8、以“感受青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为青春歌唱》
《激情燃烧的岁月》
《多梦的季节》
《豆蔻年华》
《潇洒走一回》
《飘逸时代》
《燃烧吧,青春》
备战中考作文:五招让你的文章“亮”起来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次语文考完,人们往往先问今年的作文题目是啥。因为作文的含金量最高,占分比例最大,其得分也直接影响着中考语文成绩。那么中考中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能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答案是文章必须要有“亮”点。
-独特的视角
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下班后还义务给他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独特个性的,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看见别人见不到的东西,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把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写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可能有的同学要说,我们的生活太单调,只能唱唱老调。其实老调可以新唱,关键是怎么个唱法。如果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去看寻常材料,也可以化旧为新。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题材,但作者选取新的表现角度,采用特写的方法,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获得成功。
-新颖的手法
一般性材料用新颖别致的手法来表现,可以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效果。如采用欲扬先抑、明贬暗褒的手法,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增强吸引力。《荔枝蜜》中对蜜蜂便是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赞美,而先前的否定正是为了最终的赞美。又如在记叙中引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能衬托文章中心,产生较强的表达效果。此外,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误会、冲突的手法,以及恰当地选择插叙、倒叙的写作顺序等都能使文章扣人心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好头和尾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对于一篇文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结尾应该是文章圆满的收束,是文章的压轴部分。同文章的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结尾同全文的教育、启迪作用和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尾巧妙,收束自然得体,能使读者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达到掩卷而长思的阅读效果。
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描写要具体
记叙文离不开描写,因为具体、形象的描写可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尤其是细节描写,它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
-驾驭好语言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不同语气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此外,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考作文方法指导及注意事项
作文是决胜中考语文的关键所在,中考在即,把握作文拿分的技巧,是近几天考生关心的问题。老师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出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手著文章”,同学们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这几步来做,作文得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按时写作文
12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40-6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精心选文体
中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开篇点题+分析论证(典型事例+事例分析)+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中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中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首尾亮起来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中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字迹要清楚
中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用十五分钟进行审题构思
一篇好作文应该有观点、有亮点、有力度、有深度,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震撼力。应试作文的本质是炫示,是放大、强化自己的优点,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优点。所以,应尽量在表达的角度上、在材料的选择上、在思考的内容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在文章的结构上应匀称而严谨,在语言表达上应华丽而流畅。
作为考生,应讲究写作的程序。花50分钟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其中应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一定要仔细研究题目,审题不慎,满盘皆输。文章应有联想拓展的部分,以丰富文章的内容。然后设定文章的框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从整体上说,我觉得有六个问题须引起考生在学习或应试中特别注意。
1.要注意文体的选择。现在中考作文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一篇文章优劣的认定,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一篇文章800字,其中照抄材料200多字,评卷老师对这样的文章第一感觉是这个同学在凑字数。引材料时也不要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材料,听到一个故事等等,因为明明是给你的材料,还要说自己看到、听到,这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3.要注意文章的模仿。应该说文章可以模仿,但如果全文照抄就不行了。有的同学的文句表达很有特色,但整篇文章的框架内容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得分就不高。如果材料内容都是从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考前辅导材料和一些发行量很大的杂志上“借”来的,得分起码要降一个档次。4.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现在强调学生的中考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大家都认为“作弊”是不对的,你却写文赞扬“作弊”,认为是勇敢、有本事的表现,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好,得分都会很低。因为它偏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5.要注意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强化文句表达训练。阅卷中发现几乎90%的作文,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不同步。学生在发展等级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缺乏文采。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6.要注意追求独特的构思,但不为追求而追求。独特的构思吸引人,尤其在许多模式化、公式化的文章中。独特的构思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从具体方面说,也有七个问题值得高度的重视。
首先要重视审题。虽然现在的中考作文在审题上基本不设障碍,但从阅卷情况看至少还有30%左右的同学不理解题意,如把“一枝一叶一世界”理解为“一枝一叶构成一世界”,审题一错,后边也就全错。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忌宽泛、不明确、太大众化,如“我说一枝一叶一世界”等,题目宜直截了当、或含蓄有意蕴、或生动形象、或以小见大,如“一部红楼万声叹息”等等。
第三,要重视开头。有25%左右的考生在开头这个小节中就出现了病句或错别字,还有的考生,开头不入正题而绕一个大圈子,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等级的评定。
第四,议论文必须有分析。7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体写的,这其中30%的文章几乎没有分析,只是材料的堆砌。作文其实就是检测考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没有一定的分析,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思考力。
第五,要注意答卷中的时间分配。有10%左右的同学,作文没有写完整,这是很可惜的。从分值看,写作文比答现代文阅读题划算。一篇只有400字左右的文章得15分左右,但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举几个关于诚信的例子,写足800字,大概能得40分左右了。但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花20分钟全部做对也只有18分。其他如卷面的整洁,结尾的简练都要注意。
第七,有重点地准备一些材料。中考作文是难以猜到的,但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准备一些材料、话题是可以的。如成长中的反省、知与行这些话题可以练一练。可以根据最近几次考试,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然后通过练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篇:中考作文立意技巧.
中考作文立意技巧
[ 作者:任维东 邵俊杰]
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立意就是要为诗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诗文成败的关键。在历年的中考作文评卷过程中,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各省的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一篇文章,不管你的语言多么优美,只要你的立意偏离了要求就只能得到一个最低分。可见,在中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立意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临考写作,在立意的确定上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抓住“正确”不放松
文章立意首先要考虑“正确”。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所以,在考场写作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客观公正的分析事物,反映事物。决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从考场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大多数的立意不正确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
二、纵向开掘求“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就考场作文而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正确,但是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深刻这一目标的就很少了。所以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避免第一构思。为什么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由单向到多向。所以,面对考题,你的第一意识往往是浅层的感性认识,只是对文题的简单认识,而非对事物的内涵产生的理性认识。这种浅层的认识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所以,面对考题,你必须从第一构思入手,纵深思考,深入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我们围绕一个考题,具体谈一谈怎样让立意深刻。200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是以“友善”为话题。围绕友善写作,有许多同学仅仅停留在了友善的表面,写友善的作用,写友善的好处,这些都是浅层的思路,缺乏深刻性。在歌颂友善的同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友善无处不在吗?世界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友善的世界吗?有没有令人深思的反倒?这样多问几个问题,你的思路不会豁然开朗。一位考生一篇满分作文《美丽的世界》,文章没有一味地赞美友善,而是从一些社会现象出发引导人们去反思没有友善的社会是多么令人寒心。启示录深思,韵味十足,非常深刻。
三、人无我有求“新颖”
在每年的中考中,总有为数不少的考生步别人的后尘,嚼别人的剩馍,立意虽然正确,可是一写就是陈词滥调,结果篇篇文章面目相似,好似一个馍子制造出来的。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还有许多考生的思考方式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只会单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正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眼前“山穷水尽疑无路”,却不知走过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作文怎能获得高分?殊不知,大千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这个世界才显得多姿多彩。所以,当你面对文题的时候,你要问一问自己,我立意独特吗?我的立意别人有吗?我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一想呢?其实,有的时候问题就这么简单,只是这么一想,一反思,你就可能从平庸走向新颖。2003年广东省作文以《__的我》为题目,一篇满分作文命名为《克隆的我》,文章围绕“克隆”这一新鲜话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篇文章完全打破了常规的思路,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篇满分作文则命名为《虚伪的我》,将笔触指向自己的缺点,大胆披露自己的“阴暗面”,视觉独特之极,很有新意。
四、学习几种立意的小技巧
1. 多维立意
所谓多维立意是指审视思维客体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的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人们不应单一的、片面地看问题,要视野开阔,能从多角度立论。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2. 融旨于景
这是一种散文写作的立意方法。是指作者把表现的主旨融合在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致。如2003年宜昌满分作文《为自己撑起一片天》,采用的就是融旨于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描写高山上的雪松、沙漠里的白杨与环境拼搏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笑对失败、笑迎人生挑战的积极生活态度。
3. 融旨于物
融旨于物的立意方法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如2003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之一是要求以“__真好”为题写作。一个考生命名为《做一片云真好》,文章融旨于物,借“一片云”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中“一片云”的特性就是作者性情的体现。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精巧而自然。又如2003年南通中考满分文《兴趣》借花抒情,文章围绕“桂花”这一物展开描写,表达自己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4. 反用其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问题。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如2003年荆州市题要求以“给__的一封信”为题写作。一考生命名为《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旧瓶装新酒”,围绕“失街亭”这一事件,巧妙联系当今世上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风,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个性十分突出。
5. 一字立骨
这种方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连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这种写法可使文章线索分明,主题集中。如2003年浙江省满分文《曲径通“乐”处》,通篇围绕一“乐”字做文章,论述了人生之路,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遇到挫折、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奋勇直前,在拼搏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