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俗语(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9: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俗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俗语》。

第一篇:汉语俗语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11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11人心齐,泰山移

○12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13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11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2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第二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汉语俗语中人与自然关系浅析

人与自然关系论文:汉语俗语中人与自然关系浅析 摘要:俗语是历代群众创造并在口语中广泛流传的语言单位,简单地说就是人们通俗流行的话语。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俗语,我们可以更深层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厚重的文化内涵。关键词:汉语俗语人自然关系

一、俗语的理论研究

1、什么是俗语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许多先秦文献中就有所记载。只不过它当时的名称不是叫做“俗语”,而是叫做“野语”、“民语”、“鄙语”,甚至简称为“语”,有些文献还把“谚语”当成“俗语”,如郑玄注:“颜,鱼变反,俗语也。”(《礼记·大学》)“俗语”一词的叫法,最早似乎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说苑》中。司马迁和刘向都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据此可推知,“俗语”一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如此,但它还是处在不知觉的朦胧状态,直至20世纪,俗语研究才开始,至今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特别是理论研究方面。

2、俗语的形式虽然俗语是民间广泛流行的语言,表面上似乎是约定俗成,但实际上它是有形式的,而且还很复杂。虽然它的结构相当稳定,在实际运用中却可以灵活变通。但如果仔细分析,其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大致可分为三种:

(1)俗语虽以形象为主体,但不排除精炼。多为完整句子,却长短不一。最常见的形式多为五字、六字、七字,有部分是四字,但数量极少,还有少数不定型的俗语,它们是由七个字以上组成的,如:天塌下来有地接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2)按结构:俗语都是单体结构的形式,这点有别于谚语。有些书籍把它和谚语汇编在一起,并称“俗谚”,这可以理解。因为“俗语”和“谚语”在内容上是非常相似的,很难区分。但如果按形式来区分的话,二者并不相等。俗语大多是以单体结构的形式体现,当然也有部分是双体结构,极小部分为两分句,而谚语却只有双体结构。

(3)按节奏:在节奏方面,俗语也有一定的规律。五个字组成的是二三型。六个字组成的是二三型,占多数的是三三型。七个字组成的占最多的是四三型。由此可见,中国的俗语大多数都以三个音节煞尾,而这种形式多以五个字和七个字组成的俗语为典型,如:当然也有极少俗语在节奏是不根据以上所说的规律的,例如:眼不见/为净三句话/不离本行

3、俗语的内容俗语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情理、信条、观念、世态、伦常、道德、天人、古训等。

(1)情理:爱之深,恨之切;爱其人,爱其屋上乌鸦;恶其人,恶其屋角扫把(2)信条: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福不双至,祸不单行(3)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嫁一夫,着一主(4)古训:浪子回头金不换;兄弟如手足

(5)常理:湖水有定人无定;天无常圆之月,人无不散之席(6)世态:亲友救急不救穷;只有锦上添花,谁能雪中送炭(7)天理: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

(8)伦常: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亲不亲,一家人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1、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认识

不同时期,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同。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大自然中发生的事情是无法解释的,因此就会对自然界产生一种恐惧感,他们认为一些自然现象背后是由神在支配着。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卜辞里面有记载:“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足其年?”这里的“帝”是指“天帝”,“神”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界其实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组成。《尚书大传·周传》里有记载:“孜孜无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对自然界还有另一种认识,就是相传伏羲创造的八卦,就是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卦等八种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生态思想。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逐渐变得更为实际,劳动者把自然界概括为:“天”、“地”,有很多情况还把“天”、“地”和“气”联在一起。这里的“气”不是指道学里的抽象的“气”,而是指存在于自然界里物质的“气”,如:“天气”、“地气”。“天气”是指:气候、季节,如在《左传》里有提到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就是生态学上所说的光、温度、水、空气等因子。“地”就是指:“地域”、“土地”。还有“地气”是指:土壤水蒸气,如《氾胜之书》里的“春解冻,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阳气始盛,土复解”。《月令》里有提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显然,“天、地”就是“大自然”,万物就是自然界的产物。

2、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体,自然界作为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客体,二者之间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人类是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来服务自己的生活,但要遵守大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样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人类才能安定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生活形式和社会发展进行考察时得出这样的结论:“(1)人作为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的客观地位,确定了人不应以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自居,而要如实地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员。(2)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依存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持续进行,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人不仅作用于自然界,也要受到自然界的作用。人利用、改造自然的活动要受到自然本身的规律的制约;同时,人对自然界的不恰当的行为会引起自然界的强大反作用,从而招致严重后果。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动关系,要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4)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制于人与人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协调二者的发展关系,有赖于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①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中知道:人与自然之间有着极密切的互动关系,但彼此必须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状态,才能持续和共同发展。

3、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

早期的人类社会,生产能力低,大自然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种种危机。如中国神话里的:羿射九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这一时期,人类只有臣服于自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的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也越突出。人类对矿物的过分开采,对森林的肆意砍伐,对土地的不当利用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在的可持续性。人类与自然能不能和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人类不能只知道去征服自然,还要懂得去爱护和科学利用。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有很好的论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三、从中国一些俗语中透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俗语在古今中国文库宝藏里居有一定的位置,在中国人文化精神的舞台上,它扮演了无数次的重要角色,深入了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俗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就像一面镜子,反照出中国古今普通老百姓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里本人只提到人与自然这一方面的一些俗语,用实际的例句,分别从:周期交换、农业生产、健康、人生常理和无常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说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周期交换 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对自然的认识。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亲身体验并仔细观察,然后累积下来的经验,在用口传的方式传给其他人,后人记载下来,成为“俗语”。其经验极为准确,而实际性甚高。

初八二十三,整天见海滩 春天孩儿脸,早霞天就变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人类连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如打雷、下雨、刮风、下雪等都了如指掌,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是需要经过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农业生产

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是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非常简单,都是用牛来耕田,用人力来栽种。除此以外,还要取决于大自然的良好条件,不然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割和生活,甚至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主动的去认识大自然,了解其性质,以采取适当的农耕方式。

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水清不养鱼 耕田不用计,猪屎捞塘泥

农耕不但要靠劳动,还要配合天时,正所谓的“天人合一”。了解天时,利用自然的无限力量来作为人类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古人的智慧。

3、健康“健康是金钱”,有了健康就有一切。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草药来滋补和调和血气,以对抗外界的恶劣气候和疾病。除了意外,还用野生的植物来治病,如:野菊花———治疗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石榴花———有止血,消肿,创伤出血;仙人掌———清热润肺,解毒,安神定智,行气活血等。百病逢春发

茶喝多了养性,酒喝多了伤身 吃新麦,活一百

人生常理和无常变化人们将大千世界里所发生的自然现象,观察其特征,然后巧妙地把它运用到人的身上。体现出人生常理和无常变化,从而自作检讨,自我反省,努力向上,完善自己,永不懈怠。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树老虫多,人老病多

四、结论

俗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从俗语中找到许多有关中国人文社会的重要信息,换句话说,俗语就是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一座桥梁。研究俗语必须要把它与其背景知识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内容丰富的俗语中,有一部分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虽大但无人则不成,人类则小如无自然不存。自然用它宽大的胸怀拥抱人类;用它无限的力量为人类服务,虽然有时它会生气,暴风大雨,但总会雨过天晴;虽然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疾病,但却养育出无数药草,为人类治病。而人类则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寻找自然的奥秘;用自己的智慧,去驯服自然的野性;用自己的恒心,去改善自然的不足;用自己的劳动,去开拓自然的潜力。以上种种,都能从汉语的很多俗语当中找到痕迹。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中国语言丛书《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年9月.[3]上编,杨润陆著.下编,周一民著.《现代汉语》.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4]徐宗才、应俊玲编著,张清常审订.《俗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5]《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第三篇:小学生俗语

小学生俗语,谚语,格言大全

※勤俭篇※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不出血汗,不能吃饭。

桃花要趁东风来,幸福要靠劳动来。勤劳是幸福的母亲。

雨水可以使大地回春,劳动可以使人丁兴旺。勤似竿泉水,俭似聚宝盆。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勤劳勤劳,衣暖食饱;懒惰懒惰,日子难过。贪小懒会酿成大祸,勤劳动石上能栽花。要学蜜蜂勤到老,莫学露水一时干。

要想上天需要翅膀,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勤劳。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饭是自己做的香。

懒猫逮不住老鼠,懒人出不了成果。一勤天下无难事。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贪睡的老牛没料吃。

宁做辛勤的蜜蜂,不做悠闲的知了。勤人荒年有饭吃,懒汉丰收饿肚子。懒羊连自己身上的毛也嫌重。人勤地有恩,遍地出黄金。

不动笤帚地不光,不动锅铲菜不香。肥料是土地的宝贝,汗水是丰收的蜜汁。勤恳的人讲实干,懒惰的人贪茶饭。细水常流年年有,好吃懒做福不久。人勤地出宝,人懒地长草。

骏马勒紧缰绳还想奔跑,懒猪赶它吃食也不想动。勤劳是个宝,人生离不了。

土地下埋着珍珠,劳动中藏着幸福。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粮食劳动换。雨水使庄稼茁壮,劳动给人们幸福。

勤劳意味着万物不缺,懒惰意味着一无所有。勤劳的人满面红光,懒惰的人脸似破鞋。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物要防腐,人要防懒。

秋天的硕果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而属于春天的耕耘者。好汉死在战场,懒汉死在炕上。

没有蜜蜂的辛勤劳动,就是一片花海也不会有蜜。坐求人家办事,不如自己动手。

勤奋者留下??青春似火,硕果累累; 懒惰者留下??满鬓白发,两手空空。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庄稼和土地在一起,幸福和劳动在一起。用劳动挣来的两枚钱,赛过皇上恩赐的一坐宝山。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不织网的蜘蛛捉不到虫。勤能搬倒山。

贪睡的猫一定捉不到老鼠。劳动是百宝之根。劳动使人年轻长寿。

勤如摇钱树,俭如聚宝盆。

马是由驹长大的,钱是由少积多的。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丰年莫忘歉年苦,饱时莫忘饿时难。一棵红梅两只花,勤俭节约不分家。杀鸡要杀在喉头上,花钱要花在刀口上。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

一天节约一根线,一年能把牛来牵。毛毛雨打湿衣裳,盅盅酒吃垮家当。手勤俭用一世有,好吃懒做一生穷。懒汉就是在井边也会渴死。

十、※健身篇※

庄稼没粪不长,人不锻炼不壮。常用的铁不锈,常练的人不病。脑怕不用,身怕不动。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多生病。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书要常看,身要勤练;千锤百炼,益寿延年。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丝不织,不成网;铁不炼,不成钢。

为革命练身,为人民献身;身强挑重担,寿高多贡献。早起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青少年时代的锻炼,比黄金更贵重。饮食贵在节,锻炼贵在恒。一懒生百病。

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今年笋子来年竹,少壮体强老来福。

要想身体好,经常洗洗澡。卫生天天搞,疾病不缠绕。吃饭不要慌里慌张,行路不要吊儿浪荡。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洗头洗脚,强似吃药。

晚睡迟起懒在床上,日日如此命不常。指甲常剪短,疾病不传染。

常开窗,透阳光,精神爽,身体壮。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早早睡,早早起,鼻子眼睛都欢喜。

要活九十九,早起看日头;要活九十九,走路甩开手。要活九十九,清晨跑步走。要活九十九,忌烟少喝酒。要活九十九,不怕贤妻丑。要活 九十九,睡觉不蒙首。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有病早求医,迷信是自欺。

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老换少。养身之道,颜开喜笑。气恼酿成病,快乐延寿命。

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早饭吃得早,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必定身体好。冷言冷语交不得,冷菜冷饭吃不得。

不偏食,不暴食;少肉食,多素食;喝原汤,化原食。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春捂秋冻,到老不病。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鼻不掏不破,眼不揉不红。酒坏君子水坏路,烟草害人不长寿。健康胜过富有。

墙靠基础坚,身体靠锻炼。消愁解闷,百病去根。

少时练得一身劲,老来健康少生病。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太阳是个无价宝,常晒太阳身体好。病灾不染清洁地,幸福常临健康家。常用歇后语集

一、§理想篇§

张思德烧炭──全心全意 蜜蜂酿蜜──不为自己

炝面馒头送闺女──实心实意 二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 十里高山望平地──要看远景 八十岁老婆婆绣花──老来发愤 老大娘找飞机──望远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蚂蚁爬树──不怕高 矮子怕山──步步登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瞎子进学堂──不认书(输)三伏天的高粱杆──节节上升 老了的虎──雄心还在 钢板上打铆钉──毫不动摇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马上耍杂技──艺高胆大 将军不下马──奔前程

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争先恐后 电线杆上耍把戏──武艺高 挑水骑单车──本领高 小脚女人踢足球──尖端 水牛过河──崭露头脚 独臂将军──有一手

四十里地不换肩──麻雀下鸡蛋 铁匠铺的买卖──样样都过得硬 房梁上挂暖壶──高水平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嫩竹扁担挑起大箩筐──后身可畏 春苗得鱼──正逢时

脑瓜门没头发──前途光明 大姑娘做媒──先人后已 芝麻开花──节节高 春笋破土──节节升

杨令公的儿子──一个赛过一个 老子入团儿入党──一辈强一辈 坐着飞机放声唱──高歌猛进 沙摊上拉车──一步一个脚印 穿丁鞋走泥路──步步扎实

上满发条的钟表──一分一秒不休息 挑着石头爬泰山──没有那么容易

九十岁老翁学武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飞绣花──力不从心

盘子里生豆芽儿──扎不下根 骑上虎背──欲罢不能 水牛钻鼠洞──行不通 芝果树──开花多,结果少 沙滩上盖房子──不牢靠 水上浮萍──根茎不稳 蜻蜓摇石柱──休想

程婴告密搜赵武──舍儿救孤 包河里的藕──没私(丝)

蛤蟆坐在井里──只看见碗大的天 渴了打井──来不及了 公鸡下蛋──没指望

王字与玉字相比──只差一点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老鼠眼──看不远

属蜘蛛的──满肚子私(丝)穿没底的鞋──脚踏实地

属老母猪的──吃饱了就知道睡 母鸡的理想──为了把骨糠 蜗牛盖房子──自己顾自己

蜡烛一生──损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二、§求知篇§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牛瘦骨不瘦──底子好 土里埋金──有内才(财)

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肿)装懂(肿)石头脑袋──不开窍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王羲之写字──熟能生巧 打破沙锅──问到底 笨鸟先飞──早入林

猴子扳包谷──扳一个丢一个 景德镇的瓷器──词(瓷)好 膝盖上挂掌──不贴题(蹄)一本通书读到老──食古不化 开了闸的电灯──豁然亮堂了

猪八戒卖凉粉──人才不好,本事强 卖肉的杀羊──内行 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 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 千日斧子万日锛──苦学苦练 老和尚打坐──用功 拣芝麻凑斗──积少成多 作家的皮包──里面大有文章 万丈高楼起──全靠根基牢 舍得麻油煎豆腐──下了大本钱 八十岁老头学打球──老练 井底雕花──深刻

鸡吃萤火虫──心知肚明 铁匠绣花──软硬功夫都有 六十岁学打拳──迟了 电线杆子拉胡琴──大老粗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剃头的割耳朵──外行 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半天云里撑船──虚度(渡)石灰浆写文章──尽白字 堵了水道沟──不通

口儿诵来心儿非──前读后忘记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樵夫买柴──不务正业 二横一竖──干

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立秋的石榴──点子多 磨眼里的蚂蚁──条条是路 顺风吹火──用力不多 顺吃甘蔗──一节一节咬 炉外的锤子──趁热打铁 顺风划船──又快又好 种地的不懂节气──外行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大口啃住包子馅──抓重点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 小猫吃小鱼儿──有头有尾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得少,丢得多 哑神肚里挂算盘──自有他的巧打算 和尚打梆子──老一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色 隔靴搔痒──摸不到痛处 杀鸡用头帮忙──多此一举 口渴了打井──来不及了 鸟过拉弓──错过时机 一根头发过八瓣──过细

骑自行车撵兔子──有劲儿使不上 捏着耳朵揩鼻涕──劲用的不是地方 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贵在实践

三、§爱憎篇§

巡警训爸爸──公事公办 园里的葵花──永远向阳 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事 好马挨鞭打──忍辱负重

拨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石灰石进了火窑里──要留清白在人间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硬 虾子落锅──死了还是红的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雪里送炭──急人所急 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戴乌纱帽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三伏天的汽水──人人爱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狗啃骨头──十分喜爱 麻油拌小菜──人人都喜爱 和尚的房子──妙(庙)纳鞋不使锥子──真(针)好 乘字底下去了人──真乖 挖井碰上自流泉──好得很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 老太太吃豆腐──正好 老鼠嗑瓜子──嘴巧 老母鸡生蛋──呱呱叫 马群的骆驼──突出

高山顶上放广播──远近有名声 蜜糖锆冰糖──好甜 金刚钻头──过硬

关公卖大刀──人强货硬 独臂将军──有一手 蝎子的屁股──尽毒 螃蟹过马路──横行霸道 猫不吃死老鼠──假慈悲 眼镜蛇打喷嚏──满嘴放毒 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腿肚子上擦粉──过分讲究了 搬起磨盘打月亮──不自量力 嘴上抹蜜──尽讲好听的 蜻蜓摇石柱──休想 猪八戒搽粉──遮不了丑 脚底下摸油──溜了

麻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盘里鱼,瓮中鳖──跑不了 娘子军打南霸天──为民除害 嘴巴上抹石灰──白吃 猪八戒演讲──打嘴说大话 煮烂的鸭子──嘴硬 做梦吃饺子──想的美 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强盗发善心──难 笼子里的鸟儿──有翅难飞 强盗照镜子──贼眉贼眼 粪堆上吹喇叭──臭名远扬 猴子的屁股──坐不定 蒸熟的鸭子──跑不了

煤球放在石灰里──黑白分明 喉咙里使勺子──淘气 山上的狐狸──有搀又狡猾 三张纸画个驴头──好大的脸面 大象的屁股──推不动 山头上的草──根子硬

见了强盗喊爸爸──认贼做夫 孔雀的尾巴──翘得太高了 乌龟爬树──上不了

牛圈里不要插进马嘴来──少管闲事 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孔明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 冬天的大葱──叶黄根苦心不死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情假意 瓜子皮喂牲口──不是好料 头发上贴膏药──毛病

头上打灯笼──自量(亮)点 石板上的泥鳅──无处藏身 石灰点眼──自找难看 光脑壳上搽猪油──滑头 老虎嘴上拔胡子──找死 灰堆里打喷嚏──碰一鼻子灰 肚脐里说话──谣(腰)言

关节炎遇上了连阴天──老毛病又犯了 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

红萝卜开花长了个葱──无中生有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 乌鸦唱山歌──不堪入耳 杀鸡用上宰牛的劲──真笨

老鸨落在猪背上──光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妖魔对鬼怪──一对坏

串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啦

纸糊人过河──衣服湿了,架子不倒 纸老虎──一戳就破 走路看脚印──太小心了 鸡蛋里挑骨头──找麻烦 没头的苍蝇──乱撞 豆腐里寻骨头──找碴

刮风扫地,下雨泼街──假积极 狗吃牛屎──只图多

炒了一盘麻雀脑袋──多嘴多舌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狗熊耍扁担──就是那么两下子 盲人卖豆芽──瞎抓 狗掀帘子──全凭一张嘴

茅坑里的棍──闻不得,武不得 泥菩萨的眼睛──有珠无光 玫瑰花儿──刺多

种子下地不出苗──坏种 哈巴狗要月亮──不知高低 屎克螂坐轮船──臭名远扬 秋后的蚂蚱──末日快到了 柳条篮子打水──一场空 挑雪填井──枉费心机 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脑袋顶上流浓──坏到了顶 狼装羊笑──居心不良 铁公鸡──一毛不拔

脑门子上长眼睛──朝上看 狼吃东郭先生──恩将仇报

四、§勇敢篇§

木匠的刨子──爱打抱不平蜘蛛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光着膀子打仗──赤膊上阵 斩草断根──除恶务尽

开封府里的包公──铁面无私 铁人不怕棍──因为身子硬 太平洋的海鸥──胆子大 关公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云长单刀赴会──有胆有魄 鬼打城隍庙──死都不怕 过了河的卒子──横冲直撞 生铁梨头──宁折不弯

口袋里装锥子──锋芒毕(必)露 背着灵牌上火线──要拼命 董存瑞炸碉堡──视死如归 老虎头上找虱子──不怕死 雪人烤火──不顾生命 老驴不怕狼咬──祸出来了

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纸扎的老虎──不用怕

爱国篇 捐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男儿七尺身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 勤俭篇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贫而无諂,富而无骄。子贡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治家以勤俭为本。明·冯梦龙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金缨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明·冯梦龙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清·梁启超

居家之方,唯俭与约;立身之道,唯谦与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每一食,便念稼檣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美德篇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家语》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勿成人之恶。《论语》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谦虚篇

满招损,谦受益。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虚惊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劳动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立志做人篇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游鱼须大海,猛虎须深山。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壮志三尺短,一心万里长。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李白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李世民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王守仁 富贵不能淫,贫戝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曹操 珍惜时间篇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钱鹤滩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 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李白 做学问·苦读·学习篇 笨鸟先飞早入林。皇天不负苦心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常勤精进,譬如水长流,则能穿石。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細思可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刘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石子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水涨船高,柴多火旺。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三外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亲情·友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

第四篇:俗语故事

俗语故事

1、终久不胜老彭泰了

“终久不胜老彭泰了”和“永是不成老彭泰了”是南召人耳熟能详、广泛使用的一句口头语。所表达的意思和使用环境大抵有三:一是破着破,决定要孤注一掷的意思;二是面对遥远而渺茫的目标和自身能力的明显差距,慨然喟叹,自叹不如,有泄劲儿和自暴自弃的意思;三是躺下来对怄,破罐子破摔者的堵门话。凡此种种,自叹不如也好,表示负面决心也罢,为什么总要和老彭泰三字扯在一起呢?这一问,便引出了这句“掌故”的说词来。

彩老彭泰是南召彭氏家族的始祖。姓彭名泰字吉黄,排行老二,生于雍正四年三月,卒于嘉庆元年四月,祖籍山西曲沃彭家寨。一七三六年随父母来南阳石桥行商卖白布,父母爷奶返回原籍后,彭泰定居石桥,经商致富,又遇偶然机会掘地得意外财宝襄助,遂成巨富。尔后,大量置买土地,发展农耕,商农传家,到儿子一代已挂御赐千顷牌。传说,彭泰巨富之后,时时感念掘地得宝乃与他同名的太岁神彭泰大将军暗中相助,诚心回报乡土,散财行善。他常斥巨资修桥补路;支大锅,设粥棚,常年向穷苦乡亲和过往贫寒行人、乞丐病残赊茶赊饭;慷慨解囊救助孤寡贫病不计其数;时常接济佃户和下人,每逢年节,还独出心裁地用牛笼嘴做宝盒出宝让佃户和佣人押注的娱乐形式向他们散财。种种善行义举,不可胜数,被誉“彭善人”称号。老彭泰的创业道路、他的富有、他的仁义道德都成了人们的楷模,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几乎是一个完人。所以,人人都在内心深处把老彭泰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希望能成为老彭泰那样的人。然而,永远也成不了老彭泰和目标遥不可及,自己简直无法跟老彭泰比,才是绝大多数人的心声。这就有了“终久不胜老彭泰了”这句乡土掌故。

赵明生供稿

2、一炮确四十五里

“一炮确四十五里“在南召方言口语中,大抵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某件事情即将成功时,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弄砸了,有功败垂成的意思;二是某种协商意见被对方一口否认,没有回旋余地。据说,这个“敏劲儿”来自一则“傻子相亲”的故事。

大概在明末清初年间,南阳南有个大庄子叫四十五里铺。庄上有个小伙叫单俊,小伙生得高挑挺拔,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点缺心眼。乡亲们都说他是个光脸伈球、二百五儿。

眼看单俊到了娶妻成家年龄,可是方圆左近都知道他的底细,没人肯把闺女嫁给他。好心的媒婆只好在四十五里以外的南阳给他介绍一门亲事,并说好是倒插门,只需单俊到女方家,让人家相一眼,只要看不掉,当晚就拜堂成亲。

走时爹妈说:去时少说话,别叫露马脚。凭你的模样,咋也相不掉。媒婆不放心,再三叮咛单俊:到了老丈人家除了鞠躬、点头微笑以外,人家说“你好”,你也回“你好”,人家说“请”,你就回“您请”。除此之外,啥话也别说。午饭后他们只要安排你到客屋喝茶,事儿就算成了。晚上一入洞房,就算万古千秋了。

单俊来到准老丈人家后,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媒婆的嘱咐行事。果然,立刻博得了“岳父”“岳母”的好评,“岳母”夸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岳父”夸他是大智若愚、深水不响。午饭后,“岳父”果然把他请到客屋用茶。

大家分宾主落座喝茶。这时,单俊突然看见墙壁上挂着一支土枪,他从小就喜欢摆弄这玩意儿,此刻,一下子兴趣大发,不知不觉上前取下枪翻来覆去把玩。“岳父”见状,礼节性地问道:“单相公,这枪还不错吧?”谁知这句不经意的话,一下子触动 了单俊的兴奋点,只见他眉飞色舞地夸耀说“我那枪就跟这枪一样样,往哪一擂:当——”

这声又粗又长的“当”一飙出,准岳父猛的一怔,继而,轻轻地挥挥手说“行了,回你的四十五里铺去吧!”

从此,一炮确四十五里成了笑谈,传遍乡里。

赵明生供稿

3、想叫我站起来哩吧

“想叫我站起来哩吧?!”是虚张声势,吓唬、威胁人的一句厉害话。它来自于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民国十八年,南召一带遭了大年成。这一年,先是大旱,旱后大涝,涝后又过蚂蚱,庄稼颗粒无收,能吃的树皮草根都被剥光挖尽,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人们到了易子相食的程度。

白河中游张家岭村有一个人叫张蜷窝,是个压根儿就不会走路的残疾人。残疾人遇上灾年,日子更是难熬。那天,他饿得肠子拧绳,眼冒金星。心想:横竖是死,还不如出去碰碰运气,弄对了找点东西吃,或许能再维持几天。要真叫别人给整死了,也少受洋罪。主意已定,用红布包支“手枪”,往腰里一别,我他妈截路去!张蜷窝艰难地挪到三县交界的一个偏僻辽哨、人迹罕至的山垭口处。见路边有块巨石,就爬上去,正襟危坐,紧紧握着“手枪”,目不转睛地注视路口两边,急切盼望着瞎猫能逮个死老鼠。

他焦急地等呀,等呀,大半天过去了,连个人影也没见着。他非常泄气,硬着头皮又等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没任何动静。望望西天,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清楚地知道,天一黑下来,连自己回家都成了问题。他失望地摇摇头,挪动身体,准备爬下巨石回家。这时,突然从西边路口上来一个人。

生意来了!张蜷窝连忙打起精神,握紧“手枪”,两眼紧盯着 来者。只见一个中年汉子,斜挎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有气无力地走了过来。

等那汉子近了,张蜷窝拔出“手枪”,对来人大声喝道:“站着,快把包袱放下!”那汉子闻听,朝巨石上瞧一眼,苦笑一下,不但没停脚步,反而径直朝他走来。张蜷窝立刻紧张起来,把“手枪”晃了晃,厉声喝道:“包袱放下!还想叫我站起来哩吧?!等我站起你可就„„”

张蜷窝的厉害话还没说完,只见那汉子大眼一瞪,“啪啪”拍着身上的包袱,不屑一顾地回道:“你站起来?你站起来也稀松冰凉,里头不过是一些黄瓜!”

张蜷窝闻听,机灵灵打了一个寒颤,一子从从巨石上滚落下来,匍匐在汉子脚下,一个劲地叩头:“爷爷饶命,爷爷饶命!”“手枪”也散淡开来,露出了里头的半截黄瓜。

那汉子看看那把‘手枪’,顿时明白了一切。哭笑不得地撕着自己的包袱口说:“我哪知道你那里边是黄瓜,我说我这里边是黄瓜,是从山北亲戚家打来的饥荒。”

张蜷窝靠半袋黄瓜度过了灾年,捡回了一条性命。人们羡慕地问张蜷窝:那半袋黄瓜是咋来的?张蜷窝把来龙去脉说了。一时间,“想叫我站起来哩吧?”被当成个大笑话,在方圆附近传开,越传越远,就成了个“敏劲儿”。

4、胡二马三

从前,东乡有两个患难相交的穷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亲如手足。一个叫胡二,一个叫马三。

这一年冬天,胡二得了重病,一病几个月。马三正在外打短工,听说后,马上来到胡二家里,看望胡二。临走留下了自己打短工挣的两串钱。

胡二家有一对传世的银手镯,那手镯他经常戴在手上。因有 病取下放在了床头。马三走后,胡二发现手镯不见了,他心想:我这里别人没来过,就马三兄弟来了一次,莫非他拿去了?你想戴只用说一声嘛,何必这样!停了几天,马三又来看胡二。胡二就问马三:“兄弟,我这里一对手镯不见了,是不是你上次拿去戴了?”马三一听,愣住了。心想:那对手镯我见都没见过,我哪里会拿去呢?又一想:他既丢了,又没旁人来,我若不承认下来,他由于疑心我,说不定还会加重他的病情呢,于是就说道:“啊!啊!是呀。不瞒二哥说,您弟妹没戴过那玩意儿,我拿回去叫她新鲜新鲜,过几天就给你送来。走时也忘记给你说了。”胡二说:“既是弟妹喜欢,只管戴了,不必再送了。”马三说:“那是二哥的传世之物,岂有不还之理!”

马三回去后,和妻子说起此事,二人发起愁来。家里一贫如洗,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咋也买不起一对新镯子。想来想去,忽然看见三四岁的独生儿子,马三说:“有了,不如把儿子卖了,换得钱来买一对镯子给二哥送去。”二人商量已定,就把儿子卖到五六十里外,换的钱,正好买得一对银镯子。马三就给胡二送去。胡二谦让一番,也只得收下。

第二年春天,胡二病好以后,收拾床铺,发现那对镯子掉在床下的板缝里,他心想:哎呀,我这可是冤枉了三弟了!三弟为赔我这对镯子,不知作了多少难。于是,他急忙置买了点心礼物,前去找马三赔情。

胡二一见马三,就说:“三弟,这么长时间,咋不到我家去?”马三说:“这一段忙了些。”胡二说:“唉,俺那侄儿呢?”马三说:“让他到外婆家去了。”胡二说:“兄弟别瞒我了,今儿个我是特来给你赔情的。”马三说:“二哥这话从何说起?”胡二说:“那对镯子是我在病中不留心掉在床板夹缝里了,今天才找到,当初真不该问你拿了没有,白白冤枉了好兄弟。”马三说:“二哥不要那 样说,你的传家宝丢了,心里必定是非常焦急,我要说没拿,你定会病上加病的,兄弟我就算送你一对镯子也是应该的。”胡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当下把镯子拿到集上卖了,赎回了侄儿。胡二对马三说:“兄弟,我虽然穷,家底也比你强些。从今往后,你们一家搬到我那里,咱们两家合一家,互相照顾,不分彼此过日子吧。”从此两家人真的合在一起了,和睦相处,终老天年。

从此,胡二马三这话就成了口头语,被人们沿用下来,意思是内部事情,彼此不必顶恁清,较恁真,糊糊涂涂就算了。

记录:张兆浩 讲述:李富钦

5、阁二八兑

从前,在伏牛山的一个小庄上住着一个叫阁二的人,自幼丧失父母,由其叔父抚养成人。其叔父去世后就一个人在庄上吃蹭饭。蹭饭是蹭饭,倒也很勤快。蹭谁家的饭就给谁家干活,给谁家干活就蹭谁家的饭。其实就是一个做活没工钱,吃饭没饭钱的打工人。所以,不但大伙不讨厌他,还都十分喜欢他,都争着要他到自己家干活,并用好菜好饭招待他。

话说不及阁二已年过二十,还住在一个草棚子里。好心的邻居们都劝说阁二盖两间房,遇机会成个家才好。阁二说,盖两间房子可好,我就是没有盖房子的东西。邻居说,不怕,平时你帮这家干活,帮那家干活,如今你有事情,大伙帮衬帮衬,凑呼凑呼是完全应该的。

阁二听了大伙的劝告,就在自己住的地方,画了个两间房子的场地,晚饭后就请人无偿为他挖房场,挖好了房场邻居们又用晚上或回村时间帮他捎带背石头,墙基垒好,大伙又帮他挑土,打起了土墙。没有木料你三根,他俩根兑齐了。没有笆簿大家也兑齐了。没有草,大家一兑使不完。不足一个月,大伙帮他盖起了两间还算不错的大草房。说来也巧,阁二的房子刚刚盖好,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就有人给他提亲说媒。不久邻村有个能哑巴嫁给了他,一年后就给他生了个胖小子。阁二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邻居们都去向他贺喜。

阁二说,我这个家都是大家七拼八凑兑兑呼呼招呼起来的,我应该感谢大伙的帮助。于是庄上出现了“阁二八兑”这个俗语,一直流传到现在。

阁二八兑这个俗语直到现在还是当初那个大家帮忙,七拼八凑或凑凑呼呼的意思。

6、叫蛤蟆墨给禁住了?

“蛤蟆墨”是旧时一些使用禁法所用的一种法物。制做过程很简单,逢端午节时捉一只癞蛤蟆,拿一支写字用的黑墨锭塞到它嘴里,封好口,挂在墙上凉干,一年后取出墨锭,研成墨汁,供做法时使用。据说用蛤蟆墨做禁法,对治疗蛇咬、蝎蛰及红肿高大手到病除,非常灵验,如今已经失传。据医生说,懒蛤蟆的毒就能治病。

后来这种禁法就演化成了一句俗语广为流传。动不动就说:“你被蛤蟆墨给禁住了?”其含义是特指某人在某地长时间的站着不动,或在某单位长期待着不能自由行动。暗含受人管制,或受制度约束之意。

根据朱长才口述整理

7、“鹿鸣山上挂苲草,淹了南阳淹石桥”

这句俗语在老南召流传极广。思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传说,古时候云阳是个大湖泊,出水口就是现在的口子河处。那时的口子河两边有几个小坡头挡在河道上,若遇洪水,排泄不及,就导致湖面上升到鹿鸣山山顶,将云阳湖里的苲草(一种水草)挂在鹿鸣山上。此时湖水压力更大,大股洪水汹涌而下,南阳、石桥一带就要遭受水灾。

云阳湖水能上升到鹿鸣山,还有一个地标物证,这就是鹿鸣 后阴儿的蛤蟆洞(现在又叫摩腰洞)。蛤蟆是两栖动物,绝不会离开水源栖息在荒山野岭上。这也暗合此处是云阳湖面波及到的地方。这句俗语究竟是从啥时候流传下来的,无据可查。反正是陈年古代流传下来的。

8、忙哩二娃子妈样

二娃子他妈为什么是最忙的人呢?说的是一些笨手笨脚的女人,没有孩子时,每天光是三顿饭,做做、吃吃、刷刷,外加打鸡喂狗就够她忙的啦。生了第一个孩子就更是忙得头不是头,脚不是脚的。等到生下第二个孩子时,大的哭,小的闹,又擦屎,又把尿,整天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安,更是叫她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二娃子他妈的光景是最不好过的,是最辛苦的人。

三、俗语解释

1、攀筋: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啰哩啰嗦,办事极不利落。

2、辣叉:蛮不讲理,胡搅蛮缠,不好对付的人,多用于批评妇女。

3、没脸踏吃:原意是指蹭吃蹭喝的人。不嫌不好意思,也不怕人讨厌,只管埋头吃喝。现在的引深意思,泛指一些没羞没耻的厚脸皮人。

4、黑赤瓦扭:形容一些人的五官长得不好看。其模样就是一个黑不溜湫,红不拉踏,紫不拉积的瓦斗脸。

5、吊汤拉水:原意是指一些吃饭顺嘴角漏汤,小便常尿裤子,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现引伸为泛指一些吊二郎当,不负责任,指靠不着的人。

6、麻脸七糊:麻脸,就是麻子脸的人。麻子脸的人学唱戏是可以的。因为唱戏要化妆,用油彩一糊涂,一摸漆,麻子坑不 见了。这就是麻脸七糊的原意。现引伸为:马马虎虎,可以过关。

7、门当户对:门当,就是过去富贵人家石门墩上又有一对小石鼓;户对就是门框上眉有四个小方木露出,春节时上面可贴四个方斗横批字。“门当户对”是旧时男婚女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门户相当,两家的经济、地位条件基本一致。

8、幺槽上栓不住俩叫驴:贬义词。叫驴即公驴,性情暴燥,同性在一起好撕咬。所以两个叫驴不可拴在一个槽上喂草。现引伸为两个俏皮捣蛋的人不好在一起相处。

9、一山不容二虎。常言道,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公老虎平时都是独居者,并且领土观念都很强,两只老虎若同居一山容易引起争斗。比喻两个本领、能力相当的人若同在一个单位,会互相仿碍,影响前途。

10、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意思是说,越是文化或技术水平很高的人反而变得十分谦虚谨慎,不在人前夸夸其谈,玄耀自己。越是文化技术水平不高的人,越是好在人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11、打叉或莫打叉:俗话说,哑巴好说话,聋子好打叉。打叉就是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莫打叉,就是不说与主题无关的话。打叉的原义应与果树或棉花的整枝打叉有关。发枝太多,就需要整枝打叉。若发枝不多,就不需要整枝打叉。

12、打渣子和不打渣子:一般称说笑话,说玩话,和人打闹,瞎胡扯叫打渣子。不打渣子,就是停止以上活动。打渣子的原义应和“渣子”二字有关。“渣字可理解为油渣、豆腐渣和红薯渣。都是些没有大用处的下脚料。也可能古人曾对这些渣子下过一番工夫,也没有从中得到油、豆腐和粉子,纯属白费工夫。

第五篇:俗语100句

俗语100句

1、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俗语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不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精力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8、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0、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2、唱空城计。

——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13、唱主角。

——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5、鞭长不及马腹。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16、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7、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8、吃小灶。

——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0、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1、闯红灯。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23、打官腔。

——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24、打水漂。

——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5、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26、打小报告。——告密又称作打小报告。

27、打预防针。

——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28、打圆场。

——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29、大气候。

——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30、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

31、当面鼓对面锣。

——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33、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34、定心丸。

——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35、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与选择的空间。

36、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7、干打雷不下雨。

——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口语中也指人在哭的时候很大声,但是不掉眼泪。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38、赶鸭子上架。

——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3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40、高姿态。

——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41、滚雪球。

——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42、过电影。

——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43、过干瘾。

——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44、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45、好了伤疤忘了痛。

——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4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47、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4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

4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比喻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处世之中,以弱示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别人的同情心,从而让人对你格外恩惠。

50、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51、交学费。

——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52、揭盖子。

——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

53、解扣子。——比喻解开思想疙瘩。

54、侃大山。

——吹牛,说笑话,没有目的的聊天。

55、烂摊子。

——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56、烂船也有三斤铁。

——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57、捞稻草。

——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58、捞世界。——指外出闯荡。

59、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60、留尾巴。

——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61、露馅儿。

——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62、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6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64、没有免费的午餐。

——意为白占便宜的事是不存在的,要想有收获,必须有付出;有时是提醒人家提防以利益为诱饵的陷阱。

65、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66、不以人废言。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67、拍脑袋。

——指全凭主观决策、出主意。

68、跑龙套。

——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69、捧着金饭碗要饭。

——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70、破罐子破摔。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71、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72、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73、墙内开花墙外香。

——人才或技术发明等不为本土所重视而流誉它处。人做出了成绩,内部还并不怎么知晓或不以为然,外面的人却耳闻而欣赏不已了。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却为其它部门赏识。

74、清官难断家务事。

——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于判处。

75、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

76、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有时表示自己陷于被动局面时的无奈。

77、山不转水转。

——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

78、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79、上台阶。

——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80、抬轿子。

——比喻为别人的利益奔走效劳或奉承吹捧。

81、台柱子。——比喻集体中的骨干。

82、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8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比喻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4、死马当作活马医。

——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力挽救,寄希望于万一。

85、听风就是雨。

——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86、挖墙脚。

——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87、窝里斗。

——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88、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就不上门。

89、捂盖子。

——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90、下台阶。——设法摆脱困境。

91、香饽饽。

——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9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9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94、一锤子买卖。

——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9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

96、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围。

97、一碗水端平。

——比喻对相关各方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

98、阴沟里翻船。

——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

99、有眼不识泰山。

——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100、宰相肚里好撑船。

——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下载汉语俗语(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俗语(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俗语谚语

    委屈与仇冤类 打掉了门牙往肚子里咽。 张公吃酒李公醉。 黑狗吃食,白狗当灾。 好事总是花大姐,坏事脱不了傻丫头。 取了经是唐僧的,闯了祸是孙悟空的。 和尚赚钱,木鱼吃亏。 无......

    名句俗语

    名句俗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 6.好......

    俗语歇后语

    常用俗语大全 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3.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4.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到黄河心不死5.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6.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7. 不怕人不敬,就......

    英语俗语

    英语格言和俗语怎么用 老外平时除使用许多俚语(slang)外,也常夹些格言(adage)、俗语(proverb)、引语(quotation)、警句(saying)或是众所周知的道理(truism)。这些玩意儿,也与中文里不少的......

    成语俗语

    成语俗语锦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俗语复习

    2010北京中考俗语使用复习资料 考试说明中俗语的标准解释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

    谚语俗语

    一、写成语 (1)、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 (2)、表现人物品质的成语: 、 、。(3)、样子:书声朗朗 、 、。 (4)、样子:光亮——亮光 、 、 。 欢( )鼓舞 喜出( )外 ( )直气壮 高(......

    俗语谚语

    三年级俗语谚语 气象谚语: 1.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2.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4.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5.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6.早晨下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