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感悟 3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感悟
2013年10月29日至31日我到宜宾参加了“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通过这三天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新教材教法一方面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新课改思路,自觉培养终身发展意识,适应课改需求。另一方面即要关注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下面谈一谈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更新观念,创新教学
听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顾倩颐的“自适应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他从概念提出的自适应学习的背景,自适应学习的定义及原理,自适应学习模式建立的要素等方面入手,让老师理解了自适应的概念,明白了当今课堂是要用数字化的环境去适应学生的需求,做到网络学习行为挖掘,自适应学习服务。也就是说让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加入到群学习,随时掌握自我进度,你追我赶,共同竞争,共同进步。顾倩颐博士还和老师做了讨论交流,为以后我们新的教学方式打下了理论基础,从而让我们明白:如何让学生利用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帮助其它科目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其它课堂知识的不足?如何让落后的学生赶上同行者?通过观看可汗学院的视频,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集体式推进教育”的弊端带给我们教学的阻碍。而可汗学院模式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别就是学生可自主学习,反复学习,兴趣学习。这带给我们教学新的启发,信息技术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课件演示,而是研究配套的兴趣软件带动所有科目一起学习,让学生像过游戏一样在兴趣中学会一关又一关难题,解决课堂没有听懂的内容。当然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对所有老师的挑战,也是要求信息技术老师和其他所有科目老师的主动学习关系的挑战,相信这个新理念应最先更新信息技术教师的观念吧!
(二)精彩生活,精彩课堂
内江六中王玉珍老师的 “建精彩课堂”的讲座,让我困惑的心结顿时豁然开朗。初中讲FLASH动画很难,学生觉得也很吃力,课堂内容通常也是老师一步一步地“边做边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再依葫芦画瓢做出来。学生感觉太难且单调。而王老师的讲例“圆周路径动画”却让人眼前一亮:几只嗡嗡的小蜜蜂围绕着花朵忙碌地跳八字舞(两圆周交叉),翩翩起舞的小蝴蝶顺着河边一路追逐(做圆周运动),叽叽喳喳的小鸟来回在树林里自由飞翔(做圆周运动),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中摇摇摆摆地尽情地游玩(做圆周运动)„„一幅祥和自然、动感十足的锦绣画卷映入我们的眼帘,让人无不赞叹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原来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学得这么美,这么灵感,这么激情,这么享受„„而想想我们的传统教学一直采用“灌”和“填”的教学方式,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此枯燥、如此无味。我们为什么不挖掘生活之美而用于的我们的信息教学?为什么不发掘自然之美而带入信息课堂?为什么不用孩子的灵感来引导我们的信息内容?我们一在研究如何教?如何学?而一直忽略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探究者,他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才是他们想学的,想做的。我想在以后的初中信息课堂进行大胆的尝试,简单的课程内容直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讨论,分析,上网查资料,总结结果。让学生个个都能主动学习,展示自己,精彩自己。复杂的、重点的、难点课堂内容提前交给学生小组长(课余时间),集中讨论:“这堂课怎么上最有收获,最有兴趣?这个难点准备怎么突破?同时让学生记忆深刻,让学生当参谋,集中思考,出谋划策,最后每小组选出最佳讨论内容,老师收集学生观点,参考意见,同时精心选择内容,结合自己的教案做出课件进行授课演示,课堂期间再深入新问题,鼓动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大胆地创作,尽量挑战自己的潜力,将我们生活的美融入创作,做到精彩生活,精彩课堂。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将是对信息技术教师“全新备课”的一大挑战!于是,上画图软件时,我决定让学生当主人,首先让学生讨论当今时事,提出他们喜爱的话题,经过讨论筛选后选出一些有意义的主题,比如:“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绿色环保”,“节约能源”,“节约用水”“美丽家乡—我的家”等等,孩子们任一选择主题,放开思想,大胆创作,想他之想,创他之作,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学生作品个性鲜明,精彩无比。收获多多。
(三)协作小组,共同进步
听了宜宾高县刘娟老师的《文件的删除与回收》的讲课,最深刻的体会是课堂分为“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初中学生都是好动好表现的孩子,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凝聚力,老师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内容,分任务,每小组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小组内孩子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同时每小组建立比赛竞争机制,你追我赶,你超我前,课堂气氛活跃紧凑,学生的热情犹如汹涌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真正体现了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人,特别是课堂设计的斗志斗勇的游戏更让学生在乐趣中回味无穷,甚至在下课后还在纷纷争论老师的引申内容。原本一堂很简单很枯燥的课堂却让刘老师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这难道不是信息老师正在苦苦追寻的新教法,新课改吗?细细琢磨此课堂的同时让我回想起同一内容另一老师的讲座,她将课堂设为四大阶段:“闪亮登场—才节大比拼—乘胜追赶—超越梦想”,巧妙地将几个过程用于课堂,效果非凡,让“小组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因此,我学得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小组学习是最佳方法,同时再穿插一些活动、游戏更是精彩无比。因为信息课与其它科目不同,它的操作内容多,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参差不齐,学习过程中优生越优,差生越差的现象很明显,而分了小组后,学生之间自然就形成了团体力量,无形中凝成了一根绳,学习时相互讨论,操作时相互指导,优生带动差生,人人都努力,个个都深钻,仔细讨论后都会找出最佳方法以作回答,特别是在老师组织的比赛活动中,每小组团队合作紧密,积极回答问题,个个争先恐后,不甘落后,课堂气氛犹如一场紧张的比赛激烈地进行着„„
(四)合理评价,美化评价
平时我们对学生的问题回答都会直接给出“好”“很好”“非常好”;“棒”,“很棒”,“非常棒”;“不错”,“很不错”。殊不知,这些用了千百遍的口头禅再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让他们习以为常了,甚至大部分学生都在想,“别让我献丑了”,“听自己的课,让他人去回答吧”,因此答与不答的课堂气氛未免有些尴尬。听了绵中杨凤老师的讲座“如何在信息课堂中评价学生的技巧 ?”后令有深思。老师课前要热身,先活跃学生气氛,再激发学生斗志,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好学者,都是优秀的评论家,都有权利讲出自己的观点或评价他人的观点。经过老师的心理输导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再也没有心理负担,因为他们认为回答问题就是勇敢的表现,老师的评价就是对自己的肯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信息老师具备“高质量的评价”了。如果某一差生举手回答了问题并按要求演示其过程,你发现他用了很笨挫的方法,此时会有很多学生小声议论或争先恐后的要演示更好的方法,这时老师要理智的平静课堂(不能让跃跃欲试的好学生来对比他),及时找出此方法的最佳使用位置并进行演示,同时评价这个方法的优点,并让其他学生在观看时思考:“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个方法还有这么多好处”?于是他们会一边认真听讲,一边琢磨这个学生真不错,此时老师的及时评价也让这位差生感到自己的优秀,从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这时的课堂也会变得更加安静而不再是学生间相互抨击的尴尬局面了。就在差生入坐之时,老师马上提出还有没有其它的解决方法,其他学生正是斗志高昂之时,他们会放开一切压力,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因为他们相信我的方法肯定也是最棒的。所以好的评价会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到自信,找到老师一直想要上好的精彩课堂。当然精彩的课堂更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将自我评价当成一种知识的沉淀,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对自己的肯定并成为下一步的方向,在这样学习氛围下,他们会更加认真地投入与探究,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出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学生解答问题是对还是错,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就应提倡给予积极评价。当然也不是要学生天马行空,任意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全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从多个专家和名师的讲授中我已找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向。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大刀阔斧变革的意识和胆识,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多学习、多思考、不肓从!带着对信息技术本质的认识,设计自己的教学,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贯输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更有活力,更有张力。让学生在创新课堂中大胆思考,放开思维,创新学习,让他们感到创新学习是一种快乐!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试卷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具有哪些特点()A 综合性 B 实践性 C 发展性 D 独立性 E 创新性 F 连续性
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有哪些()A 信息技术课程 B 计算机辅助教育 C 计算机基础 D 信息技术教学 E 计算机远程教育
3、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经历那些阶段()A 实验改革阶段 B 实验启动阶段 C 逐步发展阶段 D 快速发展阶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有哪些()A 现代性特点 B 复古性特点 C 实践性特点 D 工具性特点 E 应用性特点 F 文化性特点
5、下面那些属于基本教学法()A 讲授法 B 发现教学法 C 游戏教学法 D 谈话法 E 演示法 F 模型教学法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完成()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意义包括()和实践意义。
4、根据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和基本教学法。
5、讲授法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讲述、()和讲演。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做了怎样的规定?
2、请简单说明“练习法”方法、意义与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5、信息技术课具有哪些显著学习特点?
四、论述题(15分)
1、假设你接到了学校的任务,要你和你的学生共同来设计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网站,要求设计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实际,有地方特色,简述你将如何发动学生,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准备,以及对网站的整体设计构思。
五、根据下面给定的材料,经过你的分析和总结,写出说课稿(40分)
制作小板报 —— 图文混排
教 学 设 计
教学对象分析
该课时的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文字输入、文字排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浓、积极性高。这些都为该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第一章计算机文字处理之第六节——制作小板报。这一节为该章的重点内容,即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探索与实践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小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动的内容,有趣的任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本课时选取雅典奥运与2008年北京奥运为主题,制作“中国的骄傲”小板报。刊头设计好了,文字(文本框)也有了,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是为板报插入图片,形成图文混排。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认知领域:理解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图文混排,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剪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操作领域:练习应用WPS2000制作电子小板报的操作。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意识,乐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拼搏精神的教育。
2、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发展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剪裁; 难点:对图文混排的版面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该课时我一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达到图文混排的目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互学,即开展合作型的学习方式;三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评价互相结合起来。教学媒体
ADSL宽带入网、TOP2000电子教室
课前准备
使用“WPS2003”以“中国的骄傲”为主题制作的电脑小板报一份。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本框”的操作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为什么我的文章可以在任意地搬动?噢,原来是插入的文字框,文字框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已有的文字又是如何“放”进去的呢?(复制—粘贴)请同学来演示一下。
(出示板书)噢,原来我们的小板报可以这样规划,能不能移动它们的位置,变换成不同的布局?请学生上来重新摆设它们的位置。
二、授新课
1、插入图片
(1)老师一边演示插入图片的操作一边讲解
老师打开制作好的一份小板报,请同学们看看跟大家上一次课制作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一些漂亮的图。为使刘翔的形象更突出,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拼搏精神再现,版面更鲜艳美观,充满生气。我们可以插入相配的图片,突出主题。操作步骤如下:插入——图片,打开存放图片的“素材”文件夹,找到合适的图像文件(看预览)。图像文件有很多种类型,例如*.gif、*.jpg、*.bmp 等格式的图像文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标就可以知道它是不是图像文件了。
(2)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插入一幅图片
同学们是不是很想马上来实践一下呢?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给大家,就是打开自己的文件,插入相对称的图片。老师相信大家可以轻而易举地插入各类图片。
注意:我们要的图像素材可以在网络上共享。例如,在A10里找到“图库”,在“图库”文件夹中找到想要的图片。
插入图片以后你能自己调整它们的位置及大小吗?试一试,再六人小组讨论,总结结果。插入的图可以在文本框里面也可以在文本框外面,你是如何操作的呢?
(3)评价插图
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挑了这幅图?你是否根据文字来选取合适的图呢?
2、图片剪裁
(1)三人小组合作学习图片“工具”
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这幅椭圆形图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这样的图是不是更美观了?双击图片,观察图片工具栏,再三人小组讨论各工具按钮的用途,看能不能找到使图片变形状的工具?
(2)分组演示不同用途的各图片“工具”,例如椭圆形、长方形、五角星形等剪裁工具。
三、总结
(1)欣赏优秀作品并点评。
(2)我们除了插入已经有的图片以外,还可以自己绘制一些简单的图案,例如,我们看到的奥林匹克标志——五环,它是由五个不同颜色的圆圈组成,代表世界人们大团结。可以应用插入自选图形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是我们下次课学习的内容。
第三篇: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西泉建福学校 李晓静
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更好的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月4日我参加了市局教研室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本次培训中,教研室刘开瑜老师就“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业负担”这一专题展示了一节很有实效性的观摩课,和具有指导性的讲座。通过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重视预习指导,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课堂上预习很浪费时间,教学中的预习都是提出预习要求以后让孩子们在课前进行预习,把预习布置成了家庭作业,诚然预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刘老师在培训中提出:“将预习引进课堂”这样做不仅能提高预习的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啊,课堂上可以根据课时内容将预习要求分解到课时教学中,这样有了方法的指导,有了充裕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关注《两导两练,高效学案》
《两导两练》的内容是对课文学习的一份很好的资料,其中有的是内容的补充,有的是方法的指导,有的是针对重点内容的练习。将两导两练引进课堂,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走向“高效”,提高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减少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尤其是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第四篇: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八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下栅初中 苏俊珍
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受颇深,体会如下:
一、深刻理解教材
教师应当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更应当是积极的再建设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认同感的前提下,兼以怀疑、批判以及加工和完美的眼光来运用。在使命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教育老师从教材运用观念上引导讲解,教师应当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更应当是积极的再建设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认同感的前提下,兼以怀疑、批判以及加工和完美的眼光来运用。在使命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教材与课堂需要的统一。接着从教法实施观念上作详细介绍,始终围绕“不失掉语文性”来合理地建构效益最大化语文课堂。一是重新揣摩语文教学的内涵,即语文的文字性、文学性、文化性。二是重新确立现代语文备课观,体现教师个性、班级个性和教科书个性的共振。三是重新思考现代课堂关系学,优质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师生关系最和谐的呈现。四是重新理解语文教学效益观,学生语文课堂学有所获,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了。
二、教学存在现象
现在有些教师不教语法知识,学生连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分不清,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是缺乏对教材的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正确、全面理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课程目标应该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陈述。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正确确定一堂课重难点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只有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本文从以两个方面谈个人看法,抛砖引玉,教学重难点的定位和落实还有其他方面值得探讨,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关注和提高。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当重点本身又是难点时,我们才能追求讲清楚,使学生当堂理解。而当有些难点过分超越了学生认识水平时,它本身又不是重点,就不必作上述追求,可让学生在头脑里留下疑问,以激起他们的探索精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第五篇: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孟海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以上两点,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反复研读文本。读懂文本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对于文本没有一定的掌握下,进行阅读教学,无疑是无米之炊,谈不出什么东西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在教学之前,将文本的理解真正了然于心,完全做到胸有成“文”,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的源源不断之“水”。不但教师要反复地进行阅读文本,而且学生也要反复地进行阅读文本,试想,教师在教学时,学生连文章的基本内容也没有了解,怎么能进行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对于文本还是十分陌生的阶段,怎么可能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怎么可能有新的发现。
二是设计出合乎个性的教案。教案是上课前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的工作尤其如此,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可课。教案的设计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设计出合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课程标准、还要适合自己的个性特色,在阅读了文本后,教师自己形成了对文本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然后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结合教学参考书的观点和资料,最后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案。
三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显得十分的重要,没有目标,漫无目的,讲到那里算那里,甚至东扯西淡,教学杂乱无章,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目标的确定,要客观,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其词,目标是学生要学会的或掌握的,不是教师自己要做的,原来,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很大的模糊性,导致了教师上课,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而不是关注课堂里学生该学会什么,掌握什么。
四是激发课堂教学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内心的反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有没有激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们都会唤醒、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情感激发上是很有创意的。教学者批情以入文,“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记得有人在教学《背影》时,教师是带着包含深情的朗读入手,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读到感人处,竟不禁声泪俱下,在下听的学生竟有许多不约而同的呜咽起来,显然,这样的深情的朗读,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是可贵的、成功的。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是,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严重误区。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不恰当的观点,都要允许学生大胆提出来,大胆发表看法,然后,对于不恰当的或严重偏离原则的意见,可以加以修正,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看待问题。
六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是学生的学堂,不全是教师的讲堂,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向学生提问题,问题提出后,也不应该立刻要求学生作答,应该让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提问也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也应该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疑处而疑,从空白处设疑,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浅表的还是深层的,都要给以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
七是加强合作学习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研究精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探究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尤其重要,俗话所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慧多,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机制,对于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比个人单干学习要好得多,有时你一个人苦苦研究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但利用集体的力量,也许问题会得到顺利解决。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组织得法,不能搞得一盘散沙,课堂要把握有序有节,切忌无效合作。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实际学到什么为依据,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俏而忽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