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哲学 复习指导
《人生哲学》复习指导
2008年12月15日
壹、本学期的期末考核包括三部分:
1、平常布置的两次作业(10%);
2、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发言(5%);
3、期末考试(85%),考试采取闭卷考试。
贰、期末考试类型和主要范围:
一、名词解释
1、悲观主义人生观:悲观主义人生观往往把人生的起伏变迁和悲欢离合归结为变幻莫测和苦海无边,看不到积极的人生规律。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是生存意志,所有的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而当人们的生存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时,他把生活的本质归结为“难受”,因此痛苦的人生唯有人舍弃生存意识,才能结束。
2、人生理想:指人为自己设定的、一生要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及所憧憬的美好愿望。其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事业理想和人格理想等。人生理想有高低层次和远近的差别。它是社会生活现实所提供的可能性与人们的自觉认识的统一。因此,理想不是幻想,它源于社会生活,具有现实基础;理想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升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应有与实有的矛盾,人类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把实有变为应有的过程。人生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主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够转化为现实。
3、责任: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要承担的全部义务的总和。即对社会的义务,对他人的义务,对家庭和自我的义务。其内容包括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道义的责任。每一个作为独立个体的人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其一生中、享有各种权利,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对个人来说是具有社会必要性的,它不依人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人生责任的客观内容。人生责任的主体性在于每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社会成员,在客观可能的情况下,都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应自觉符合社会要求。在人所要履行的全部责任中,有些带有法的强制性,是必须承担的,有些是在道义上应该承担的。
4、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是对人生、社会甚至国家所采取的讥讽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它是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混和物,是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犬儒主义以游戏、嘲笑和玩弄的态度对待在传统上认为是神圣事物。纵然是涉世不深,但依然表现为饱经沧桑的样子在那里扮酷或假装深沉。犬儒主义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肯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这种消极社会思潮的出现是改革、开放所付出的代价之一。作为青年,青年领袖一定就与犬儒主义划清界线,必须以自己的庄严承诺实践“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精神。
5、技术官僚主义:技术官僚主义是在经济起飞阶段所出现的一种技术统治主义,它是与人文管理根本对立的。技术官僚主义用技术手段把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合法化,强化事实上的不平等,剥夺弱势群体的机会权利,实行毫无人情味的技术专政,它在世界乃至转型期的中国已经造成了无数人间悲剧,东北一位乘坐三轮板车的难产孕妇不让在政府门前的“迎宾道”上通行,结果无情的技术官僚主义夺去了她及其未出生婴儿的生命。这个血淋淋的事实警示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念,视人民为形而上的“大道”,视技术为形而下的“器具”,必须要让“器”服从于“道”而不是相反,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6、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自由意志论”。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由于生产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人们需要科学与新的文化,人本主义思潮从而获得迅猛发展。人本主义者反对教会的各种精神压抑与禁欲主义,号召人们走向现实生活。
7、尊德性而道问学:语出《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朱子解释为“尊者,恭敬奉持之意。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道,由也。温,犹燖温之温,谓故学之矣,复时习之也。敦,加厚也。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
8、忠恕之道:
9、产婆术:
10、仁:
11、礼:
12、君子:
二、简答题
1、何谓“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这是苏格拉底的话,是他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人们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诚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人,例如赫拉史利特与德谟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留下人生智慧的格言,但苏格拉底确实是自觉地把哲学对象限制在人生问题范围内的第一人。“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克力同》。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过,他拒绝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苏格拉底的经历和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孔子之于中国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两人毕生都以教育为主要事业,在哲学思想上都重人生伦理而轻形而上学,分别成为中西人文思想的始祖。
2、健康家庭标志有哪些?
国内外心理及社会学家们研究认为,健康家庭有如下标志:
1.亲近和睦: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依赖,团结和睦。2.家务劳动:每位家庭成员都能积极承担,互不推诿。从无家务堆积现象。3.家庭气氛:欢快、和谐、幽默,给人一种轻松、舒心、蓬勃向上的感觉。4.夫妻关系:相敬相爱、志同道合、感情融洽,能相互肯定和支持对方。5.语言行为:家庭成员能够言行一致,谈吐举止文明礼貌。
6.金钱观念:不过重看待钱财,能根据需要合理取舍,每位家庭成员在钱物上都能相互支持。
7.休闲观念:闲暇时间家庭成员常相聚在一起,谈论有趣事情、看电视或看书学习,讨论有关问题。
8.地位平等:人人平等,都有充分的自由与支配权。
9.文化生活:家里购存的书刊没有任何淫秽的内容,从不参与任何黄色娱乐活动。10.子女教育:不仅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
11.解决困难:家庭成员都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而不是相互埋怨,袖手旁观。
3、怎样理解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行为?
在现代社会之前,由于“公民”被视为少数人在法律和政治上的特权,“公民参与”也只是这些人的特权体现。然而,在现代社会,当公民身份被不分性别、年龄、种族地赋予全体国民时,公民参与就变得重要起来。
民主国家的公民在政治中被期望是活跃的。在参与方式上,应该是有理性的、不为情感所左右,他应该得到足够的信息,并在对各种利害得失和他所愿意进一步了解的诸原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正如许多思想家强调所指出的,要保持民主就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需要具有关于公共事务的高水平的情报,以及广泛的公民责任感。
对公民参与的研究不仅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课题,20世纪中期在西方逐渐兴起的公共选择学派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经济人”假设前提出发,可能推导出公民对公共选择采取“理性无知”的策略行为。要使公民参与公共选择的过程,就需要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同时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强制”是一种需要的措施。强制是集体对其成员保持行动一致性的外在动力;社会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公民参与行为具有“价值约束”作用;“最小后悔”的策略也是促使公民选择参与的心理动力。
4、哲学修养与德性修养的意义
哲学是美好的。一个人的哲学修养,标志着他的文化品位;一个民族的哲学理论思维如何,关系到她的前途命运。马克思称有价值的哲学犹如“闪电”,犹如“头脑”,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曾把哲学喻比为“庙里的神”。他说,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所以,崇尚美好的人们,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总要有发自内心世界的哲学精神向往和哲学理性的追求。德性同样也是美好的。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礼仪之邦,追求德性完美始终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导向。这可以从论证德性之根本的三个重要命题得到证明:德者,国之基也;德者,人之性也;德者,智之帅也。不难看出,就一般意义上讲,哲学与人的德性修养无疑存在诸多相互贯通的关系。
但是过多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知识和人生问题的答案,可能会造成哲学的贫困。因此,有必要对哲学本身以及哲学所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清理。这个清理过程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是对智慧的爱好与追求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思索”的过程,包括怀疑、提问、澄清、限定、批判等等;目的不一定是为了求得确切无疑的哲学答案,而是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思路和结论的不当,或者暴露我们心灵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误区。
5、怎样理解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在自身主客体关系的意义上,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是人的个体存在对自身的意义。人类对个体自我存在意义的追求有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但就人类个体存在的本质而言,这种价值追求应当是与生俱来的要求和权利。个人自我存在的意义,体现在个人的生存需求的满足上,社会交往中的尊严需要上,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正当的社会权利要求上以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上。个体的自我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依靠社会条件和他人的协助,才能满足自己作为人的需要。自我需要实现什么,能够实现什么,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现实自我所处的社会背景条件,个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自我同社会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以实现。只有那些符合人民利益、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规律的行为目标及其效果,即有社会意义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才能得到人民大众和历史的肯定。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是现实的自我通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超越活动向着某种设定的目标趋进的过程。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
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矗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注意,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而不是物质生活制约着精神生活。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决定人们精神生活的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和历史,乃至地理因素的影响。按照这个学说,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整体进步,取决于这个民族如何去变更和发展它的生产方式。这与那种把物质生活的好坏,即占有物质生活资料(即物质财富)的多少看作是精神生活的绝对的、乃至唯一的决定因素从而得出重物质轻精神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后者是一种粗俗的、浅薄的唯物主义,遗憾的是,它常常冒充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
2、试论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思想。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曾生活在一个繁荣的社会末世。在孔子时代,周初沿袭氏族部落联盟体系建立起来的天子——诸侯——大夫的统治秩序,即所谓的周礼,已经崩溃。而在苏格拉底时代,雅典民主制的极盛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满怀深情地缅怀那已逝的盛世,同时,都为社会开出药方。孔子提出的办法是“复礼”。孔子把“礼坏乐崩”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故“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仁”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其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出发,恪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礼也就不期而至了。这样,孔子就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了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与孔子有所不同的是,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或曰专家治国。在他看来,治理城邦是最伟大的工作,但政治技艺决不是一种自然禀赋,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其根本任务是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于是,苏格拉底与孔子一样,也把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但与孔子不同的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停留在具体的操作办法上,而是上升到哲学高度,对人的本性作深刻的反思,涉及到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苏格拉底运用他的哲学和道德原则去探讨社会的、政治、宗教、审美等人生和知识领域的问题,企图通过改造雅典人的思维和精神生活,以克服社会的危机。
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身体力行地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奋斗。然而,面对一个已经无法挽回其颓势的社会,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力挽狂澜都没有起到作用。然而,他们都强调以德治国,是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孔子使“礼治”发展到“仁学”,用“仁”重新解释和铸造“礼”,使等级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获得了宽厚仁爱的普遍性形式,同时也为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奠定了基调,使中国社会和家庭在与西方社会接触之前一直表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结构。而苏格拉底对民主政治的批判和贤人政治的理想,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孔子被中国人奉为“至圣先师”;苏格拉底被西方人奉为“导师”。
3、试论述责任的身份论和契约论。
责任的身份论认为责任是与身份相联系的。人类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必然要实行社会分工。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分工是以责任相联系的。在社会分工系统中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必须履行好这一职业所要求的责任。离开了责任,分工的优越性就无从体现,分工就难以持续下去,社会也会停滞不前甚至陷入混乱。由此可见,责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社会分工以固定化的形式造成了社会的等级和身份,因此责任也就与身份相联系。任何一种身份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责任,个人只有履行了这些责任,才能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柏拉图把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而当这三个等级的人根据自己的身份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就实现了正义的要求。因此,正义就在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各守其位,各负其责。“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我想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我们规定下来并且时常说到的这条原则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责任的契约论认为责任的产生是由于契约。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等级关系的解体,人在法律上的独立和自由代替了人的等级和身份。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分工就不再以身份的形式而是以契约的形式出现了。于是,分工所要求的责任,便成为契约所要求的责任。如果说身份起源于古代家族所有的权力和特权,那么契约则是对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平等的肯定。在现代社会中,人作为一个独立、自由、平等的主体,他从事某种社会活动、承担某种社会职业,实际上都是对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承认,亦即是对某种契约的承认,不论这种契约是口头的还是文字的。因此,责任源于契约。契约代替身份构成责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象征。英国法学家梅因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至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当代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指出,人们通常把摆脱了身份、等级和出身等封建传统对个人制约的现代自我的出现看成是历史的进步,然而,实际上人们在庆贺自己的历史性胜利的同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丧失了什么,这种丧失就是个人生活的整体性消失了。于是责任的内在根基就动摇和失落了。
应该肯定,从身份到契约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是面对这一进步,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社会制约性,认识到契约所代表的社会关系,而不能把个人看成是纯粹孤立的个人。只有这样,契约所赋予的责任才同时也是社会所赋予的责任。
4、怎样理解诚实信用是经济合作的前提?
现代市场经济是不断扩大、日益趋向全球化的分工合作型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分工愈加精细、复杂,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加深,经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合作也更加不可避免。从某种程度而言,现代经济体系更像一台由数以万计、错综复杂的各种零部件构成的大机器,其中任何零部件的错位、损害,都会影响到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行。同样,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无数市场主体的分工合作,而这种合作,必须是合作双方精诚、善意的合作,是为实现合作主体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合作。日趋壮大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系统,已经将所有市场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利益密切相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市场经济中的各主体若想确保自身的利益,就必须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他人利益得以实现,这就要求一种诚实信用的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体现为合作者在为实现彼此利益的同时,也要将他人利益考虑在内,并且视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一种爱人如爱己的社会理念,而这种理念,是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在社会交往与经济合作中还体现为一种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感。经济领域的分工合作,要求合作主体具有诚实、善意的内心心理状态,这是对经济合作主体的道德要求,也是经济合作顺利进行的道德基础。只有具备这样的道德条件,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和合作目的的实现,才能保障经济合作双方的利益,失去诚信,经济合作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5、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人们对于幸福有很多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在我心中的幸福更加偏向于主观的幸福,但是不否认客观条件对自己内心幸福感的影响。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反映。幸福是个人的感受,但人的幸福感受也不能离开社会。首先,幸福是一种由社会事实引发的心理感受,没有具体的体验就无所谓幸福的感受。其次,某种社会事实对大多数社会成员产生普遍的、趋同的影响,如收入增加、社会稳定、生活方便、交通顺畅、空气清新等,大多数人由此感到愉悦和幸福;经济萧条、环境污染、社会**等,人们的幸福感会因此而降低。第三,幸福是以满足物质需求为基础的,而物质需求的满足必须依赖社会的发展。幸福的社会性就是“共建共享”,共建是基础,共享是目的,只有通过共建才能实现共享。最后,幸福仅仅满足个体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人们还有更高的精神需求,而要满足精神需求,个体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实现。
同时幸福又是相对的,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同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比如对于喜欢物质的人来说,有好多名牌的服装,豪华的汽车或者只有住大房子才会感到幸福,但是对于追求感情的人,和睦的家庭、友好的邻里关系等在感情方面的成功可能让他们觉得会更幸福,每个人对于幸福成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如果用自己对于幸福的定义去理解别人的幸福可能也会体现幸福的客观性,但是幸福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用心去体会,对于幸福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判定更多的取决于个人本身看待问题的方式,觉得幸福是客观的人与认为幸福是主观的人相比会消极一些。
人们对于幸福的感受会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现代社会有部分人对雷锋精神产生了怀疑,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得失,可是一些乐于助人的人还是会继续的去帮助别人而从中得到快乐,所以幸福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没有脱离社会现实的虚幻的幸福,两者必须统一起来。
6、为什么要关心环境?
第二篇:人生哲学
1.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思想没变,人没变。人和人的差异,在思想上。
2.哲学原意是“爱”与“智”哲学的英文叫做 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追求智慧。Sophia是“智慧”的意思。“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写法,Philia、Eros、Agape为代表,三种不同情怀。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神俱有的。Philia则是“友爱”。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3.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4.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每个人都需要哲学。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5.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培养智慧--“智慧”有两大特点:完整、根本(发现真理、印证价值)
6.帕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它;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它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它,人却仍然要比致它于死命的东西更为高贵;因为它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我们能思维。
7.哲学性思维(理性反思):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反思原是一个光学原理,本意是“光线折射”,通常被译为“反射”,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它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8.哲学反思的特性:(1)超验性。指哲学反思活动的超越经验的性质。即哲学反思不是直接地关于经验对象的思考,其直接对象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思想。(2)批判性。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3)综合性。指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是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而实现的。(4)前提性。指哲学的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对思想的“内容”的批判。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9.逻辑(运思的规则):逻辑是运思的规则,规则是客观的,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希望能够合乎逻辑。传统逻辑的内容: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指我们平常使用的名词,譬如太阳、月亮、花、草、树木。任何可以想得出的来的名词,都称为概念。需要区分意义、意象。前者比较客观,后者则是每个人在内心对某个概念所产生的感受及印象。
10.语言的有效性: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表达的效应,表达需要具有明确、一致、普遍这三项条件。*明确,是指使用语言的时候,字义与文法必须非常清楚。这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一致,即要求使用语言的每个人都要同意,或者说遵循相同的规则。*普遍,即要求除了意思要一致之外,还要同一地区所有的人都去使用。
11.语言的类型: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直述、比喻、价值。直述语句就是直接叙述,也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或是想要表达的东西直接说出来。比喻语句就是使用一些象征来表达意涵。
价值语句,指相同语句因为“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12打破四种假象: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念,叫做“打破假象”。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假象或偶像,这些偶像会竖立在我们前面,使人无法从事正确的思考。培根认为我们要打破的假象有四种:种族、洞穴、市场、剧场。**剧场假象: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剧场假象。
13.n我们将从古希腊、中世纪,以及近代欧洲三个阶段进行讨论,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人性观。这体现出西方文化历史演进的脉络。
n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偏向从“人的现状”看人性的问题,亦即就一个人具体的生命有什么样的能力、表现、要求等,进行探索。n第二阶段:中世纪时期,以基督教为主,人们的思想都与宗教有关,所以从“人的起源”来看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这给人性一个很清楚的轮廓。n第三阶段:近代欧洲时期,所关注的问题是“人的生命特色”,探讨“人应当往哪里发展”。
14.n谈到希腊思想,我们要参考三种观点,分别是荷马史诗、德尔斐神谕、亚里士多德哲学。n.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873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
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一个“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
n“能够=应该”是指,只要我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如果我能够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我的这种能力就是无所谓的、不能落实的。换言之,上天赋予我们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展示出来。
n而“必然”则代表命运,我能够攻下这座城池,我就应当攻占它并且,命运必然规定我要攻占n“能够=应该=必然”n这种观点反映出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n这种想法是比较原始的,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能力为主的互动方式,而这能力又可以延伸为权力和暴力。
15.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西方从中世纪跨入近代世界,是一个急剧的演变过程。西方人在思想上经历了一连串的震撼,无异于一次次革命。在宇宙观上,出现了天文学革命;生命观上,出现了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出现了个人自由和革命的思想;在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16.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在达尔文的理论流行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位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他把进化论修改为创化论。所谓的创化,就是把创造和进化二者结合起来,认为整个宇宙都是具有生命,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而生命一定要发展。
17人往哪里去?任何能量变成热量之后,就不能完全回收(或者说不能再起作用),因此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会慢慢消耗掉,然后整个系统会陷入混乱而瓦解消灭,这称为熵(entropy)。有些人把熵译为“能趋疲”,亦即能量会趋于疲乏。德日进(1881~1955),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代表作有《人的现象》、《人的未来》和《神的氛围》等。
18.主体自觉:n人类跨越了反省的门槛之后,就应该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决定。要决定未来,首先要让全体人类团结起来。这并非空想,因为人类受到共同威胁的时候就会团结起来。n事实上,人类的共同威胁一直存在,这个威胁就是命运。但是这个命运还不大明显,所以一般人无法有所警觉。能够使命运明显化的就是外来威胁,例如,自然灾害、社会危机、经济困境、环境恶化、外星人攻击。面对困境,只要人类愿意思考,就可以找到一条出路,而能够让人类文明永远存在下去。
19.希腊悲剧作者三大代表: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勒斯3.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他是第一位著名的希腊悲剧作家,代表作为《普罗米修斯》。关于埃斯库罗斯的死亡,法国作家蒙田曾说:他因一座房子快要倒塌躲到空地上,而幸免于死;一块龟壳从一只飞鹰的爪子中坠落,却将他砸死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力可以说历久弥新,这是因为其中某些见解,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人类都有相当明确的启发性。我们分别介绍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尼采,以及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加缪。20.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
“绝望”,不是一般人谈到的绝望,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无关乎外在目标的达成与否。
(1.不知道有自我:这种绝望是指,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人生无“我”,忙碌一生,最后一场空。
(2.不愿意有自我: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以后,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的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3.不能够有自我:如果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够成为自我,不能够有自我,这时候常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非常孤单的,而坚持下去是否会有好的结果,更是未知数。
21.苏格拉底:西方的典型哲学家,先研究自然哲学,后探讨人生问题,强调“未经省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只要真正认识了德行的本质,就会自然走上善途。如何认识?经由反诘、对话、归纳、辩证等方法,发现自己无知,进而觉悟“知与德不分”,走上人生正途。生平没有著作,但是启发柏拉图写下《对话录》,由此影响世人极为深远。22.《尚书·洪范》:永恒哲学
周武王在公元1122年取代商朝成为天子后,拜访商朝遗贤箕子(商纣王的叔父),虚心请教一套“治国安民的常道次序”,箕子把答案推到更早的夏朝,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赐给他“洪范九畴”由此可以治国安民,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构成我们所谓的永恒哲学。“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忌;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常见的五种素朴的材质。“水向下渗透,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可以随意屈伸,土可以生产百谷”,五行牵连着人类的五种味觉,分别是:咸、苦、酸、辛、甘。自然界的五行在人类的感觉与理解中,会显示特定的性质,由此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让人类在文化上继续创造发展。
(二)敬用五事:五事是指人的五种本能,如“容貌、言语、视察、听受、思虑”。这些本能的表现有一定的要求。“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则效果必佳,分别是:“表现严肃,办事顺利,明辨一切,谋事成功,成为圣人(古代的圣人是指无所不通的智者)”。这里所谈的是人类世界的基本条件,是期许人人由其特殊本能,表现恰到好处的作为,以便融入群体生活,共享幸福。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个人具备基本修养之外,需要国家层次的整体规划,否则无法保障其福祉。
(三)农用八政:农用八证之意是切实办好八政。八政是国家施政的八大领域,就是“管理粮食,管理财物,管理祭祀,管理住行,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古人祭祀对象有三:天或上帝,自然神以及祖先。他代表宗教信仰的仪式,要让人民知道人生不是当下的刹那生灭,死亡也不是沦入未知的虚无。人类活在世间,借由定期的祭祀,可以与生命的大源、自然界的母体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适当的关系。
(四)协用五纪:协用五纪之意是调和阴阳,要用五纪。阴阳是指自然界的动力而言,其变化显示于天象,作用于人间,所以要由“天官”来观察及记录有关“岁、月、日、星辰、历数”等五纪的一切细节。在农业社会,五纪直接影响人民的作息。
(五)建用皇极:“皇级”即是大中(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亦即最高正义或绝对正义的原则。这是整篇《洪范》的精神所在。人的社会向来不单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各种有心或无意所造成的恩怨可谓层出不穷。因此,人人心中所期盼的正是“绝对的正义”。“无偏无陂,尊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天子”是天之子,相对的,即是“做民父母”,因为古人相信“天生烝民”(《诗·大雅》)。天子所推行的王道是以“大中”(绝对正义)为目标,亦即要让百姓对“善恶报应”这种正义要求得以实现。这无异于以政治来实践宗教的目的,人民活在变化多端的世间,不会丧失行善避恶的信心,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这种理想就是“永恒哲学”的表现。
(六)乂用三德:三德是指:守正不阿,以刚致胜,以柔制胜。人际相处之道,正直是首要原则,妥善运用刚与柔。
(七)明用稽疑:一国之君若要明辨疑惑,必须使用各种方法。古代有卜与筮。卜是用龟壳卜卦,筮是用蓍草占卦。甲骨文即是古代卜卦的遗迹。有三种更加常用的方法,就是“国君”自己多加考虑,接着与执行政务的“卿士”商议,然后还须与“人民”大众商量。在古代民智未开时,天意对民意有很大影响力。如果担心天意受到国君操纵,则古人也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
(八)念用庶征:人的思考必须根据外界各种现象。四季变化与气象,势必影响农作物生产,随之也影响人们的心绪与行动,进而干扰到社会与国家。要仔细考察“雨、晴、暖、寒、风”,若是五者不能调顺后果者是不幸的。
(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五种幸福引导人行善,用六种困苦警戒人为恶。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丑陋)、弱(懦弱)。这种说法是想以现世的遭遇来作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验证 以上九大范畴,足以建构一个国家,其中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像北极星一样的恒定之点,要将人生指向“大中”之体现。有此目标人生才不至于失望与落空。
第三篇:人生哲学
人生哲學
期末報告
資管2A
495710034
簡雅筠
ㄧ、問答題 1〃
分別解釋:
元-開始,亨-通暢,利-有益,貞-正道,這是乾的四德。
ㄧ起解釋:
『元亨利貞』意思是說『這是一個大吉利大亨通的卦,對你詢問的事情非常有利。』
『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卦辭』是判斷此卦吉凶的斷語。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動念頭,但是自己的念頭不ㄧ定對,不對的就不實現。天不會出問題,因為當天出問題的時候它就不亨,始而不亨,當它不亨時就是不通,不通就沒人接受。如果只有我沒有你就不通,就像只有乾沒有坤,就不成立。
2〃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天道的變化,都有他ㄧ定的規律,而在天道運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當每個人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到最好的自己,社會ㄧ定會相當的和諧。
3〃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每個人都盡了自己的本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不放棄,只要不輕言放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在人生中,它扮演了一個激勵、策勵的角色,最後努力的結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6〃 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解釋:他終日的意思是白天,看到太陽的時候,日出而做,日入而息。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終日乾乾,每天都在做『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事,而『反復道也』,就是跟著天地的道一下白天一下晚上,一下有,一下沒有,一下有太陽,一下沒太陽,這叫反復。因為每天都是這樣,一直出來、沒有,出來、沒有,也就是一天出來、沒有才能夠修道,如果它一直出來或者它一直不見了,也沒有什麼好修的,就是出來一下又回去,回去又出來,才有道可以修,這叫反復道。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天行晝夜一周為一日,健而無有止息,九三終日乾乾,日乾夕惕,與天行一樣沒有止息,故曰:『與時偕行』。
舉例:
天道是運作不息的,而道是一定是反復的,沒有反復就不是道,例如:白天作息,晚上的時候他就要警惕,警惕的時候包括兩件事,一個是反省,一個是檢討,檢討反省,然後策勵自己的未來;策勵第二天要做什麼,這個就是檢討反省。每天反覆的檢討與策勵自己,如果能這樣就無咎,所以每天都要警惕自己所作所為。
7〃 含義: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順上加順,直方大就是坤的道路是非常寬廣又直又大你要往哪個方向都可以,都是又直又大的康莊大道,不需要學習、不需要辛苦工作就能得到利益。
啟示:
人生道路往往都會有挫折,而這在說,人生過的平順又安穩,在哪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不過,沒有經過歷練的人生,雖然看似堅強,但也脆弱。
含義: 六五:『穿上黃色下裳,獲得大吉。』是說溫文謙順的美德自然蘊含在其中,然而不能總不發,時候適宜便要發,黃裳是說坤之柔順的美德已然表露,然而這美德不是虛假的,是有他的內在依據的,文其中,含而不露,待時而發。
啟示:
ㄧ個人沒有表現出他的才能,並不代表他真的就是如此而已,所以當對待人時,不要用眼睛所看見的去評斷一個人,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內涵。
9〃
印象最深的是咸掛,因為這個掛真的非常的好,咸加上心就是感,用心去體會、感受,不要被外觀跟眼前所見的給蒙蔽,咸卦主要在講男女、夫妻方面的事,就像熱汽球求婚一樣,雖然好像看起來很蠢的行動,但卻是一種浪漫,男生要多做些這種浪漫的事,女生會更高興,這讓我們知道,不僅要知道愛,還要知道,如何使愛更愛,使愛精練。
二、易經真的是蠻妙的一堂課,從來沒想過要學習它,因為,它令人感覺起來很像很古老的東西ㄧ樣,想說與我不相干的東西,何必去學習,可是,上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它不像我想像的一樣,或許是因為它的文言文讓我卻步,可是仔細
上過後,原來它其實也是很符合現代的,想法古老的不是它,而是我自己,是自己不懂得變通去轉換易經中的每個含義,讀過後才發現原來它也是很趕的尚流行的!!
三、我討論到的是咸卦,我覺得我們選到一個很好的題目,後來才知道咸卦加上一個『心』就是感,一開始還真想不到,知道後才發現道理,用心去感受,多麼讓人深感其受的一個卦,它講的男女之間,講到有些部分我很喜歡,像報告中舉例例子方面,告訴大家要懂得浪漫,感情會加溫,想不到用易經也可以道出如此的道理,人們深感其受。
四、人生並無法平安的過日子就好,有很多的挫折、絆腳石、榮耀、快樂、悲傷,這都是需要去承受的,與其說是自己的人生,倒不如說是大家的人生,因為,如果沒有了對方,那麼,意義或許不再那麼重要,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
第四篇:【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一
为人处世
1、把自己当自己:我们首先要自尊自信,尊重自己的人格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别人尊重我们的基础和前提,但绝不能走向另一极端。自大和自负,否则物极一定生悲。
2、把别人当别人:理解配合,理解每个人都有其个性,别人就是别人而不是你,不可以己推人。尊重差异,配合别人,一个人的配合能力是其成熟的标志也是成功的筹码。
3、把自己当别人:反省调整,几乎所有人都以习惯性的心理心态去指责别人和改变别人,却很少去反省自己和调整改变自己。不妨时常把自己反为别人来指责和改变一下,尽管有时内心很痛苦,但成功和快乐的概率一定很高,因为人世间几乎没有不喜欢谦卑和自责的人。
4、把别人当自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人之本性相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而我们总以为我们自己是人而别人不是人,这是人性最大的误区。
二
管人的艺术
1、认同理念:这是一个组织长久永续共存和发展的前提,理念共识就是对同一事情是否持有一致的核心看法,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要重复重复在重复,直到团队认同,这是2000多年来很多信仰不衰的真谛。认同才会协同,这样就拥有一个团队了,否则就拥有多个团伙了
2、充满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事业。激情体现一个领导人及团队对所运作的组织所承载的事业的信念、执着、士气和忘我精神,只有激情才可能吸引更多的持久追随,只有激情才可能鼓动更多人冲撞各种挫折可困境,共同走向成功和喜悦的彼岸——我所遇到的优秀管理者莫不如此。
第1页,共3页
人生哲学
3、以身作则:行胜于言,领导表率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行为务必中正,行中则久,过偏则废。
4、把握重点:人生最有限的资源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在管理中要明确重点,专注重点,克胜重点。大凡没有把握重点的人一定没有精彩的人生、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
5、计划明确:分解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具体行动步骤,常以周计划为周期推进任务,落实责任人和配合人,重要之事和紧急之事优先考虑。没有计划的行动是盲目的。
6、强化执行:有思路的就是英雄,但最伟大的是执行。执行能力基于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基于四个要素的体现和协同,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团队、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
7、跟踪督导:员工不会做领导交代的事,只会做领导检查的事。我们要不断地检查不断的指导不断地矫正我们部署的行为。以会议推动和现场推动为工具,以事实和数据分析差距,直到符合要求和标准。离开事实和数据的管理就不叫管理了。否则执行力永远是一句空话。
8、激励下属:鼓励是管理团队的核心要素。激励包括货币,激励和非货币激励,货币激励是给予员工薪水、奖金、福利、培训、股票和期权等。非货币激励(情绪激励)是给予员工晋升、尊重、信任、正直、公平、关怀、授权、氛围、机会、肯定、包容、理解、感恩、指导、重视、荣誉、希望、文化等。情绪成本是管理中的最大成本。
三
简单与复杂
把简单的事情看的复杂是迂;把复杂的事情看的简单是浮; 把简单的事情看的简单是明;把复杂的事情看的复杂是智。
第2页,共3页
人生哲学
第3页,共3页
第五篇:人生哲学
亿万富豪的哲学:感谢那个踹了你一脚的人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
——汪志强(上海嘉禾文化集团总裁)
你要学会感激、感恩你所有成长道路当中碰到过帮助过你的人,或者是伤害过你的人。这些伤害过你的人最起码锻炼了你的心智,至少让你的逆商指数提高了。
——胡润(《福布斯》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
无论你是自己创业,还是在职场打拼,被人踹一脚的感觉应该不会陌生。很多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有被人踹的经历。遭人踹并不痛苦,也并不糟糕,糟糕的是从来不曾被人踹过、折腾过。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受尽折磨时,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而且,唯有此时,他才能越挫越勇,逼迫自己去突破现状。人性就是这样的,骨子里是懒惰的,充满了依赖和逃避,一旦到了绝境中,就会激发起求生的欲望。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说这句话的人,办了一个叫新东方的学校,他叫俞敏洪,是一个精瘦能干的汉子。
1985年,俞敏洪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待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是1991年,他即将迈向人生而立之年。离开北大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无论怎样,离开北大对俞敏洪来说都是一次挫折。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怀着一颗宽容自信的心,正确地看待生活给予他的这一切。
人生中,很多时候会遇到挫折,会遭遇被人冷落、鄙视,乃至被人侮辱、糟蹋的经历,有的人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难以忍受而逃离或者倒下,而有的人却能承受住这一切,把这一切当成成功的动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成功人士。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个演员,如今声名显赫,但是,在他成名的路上却受了许多折腾,被人踹了很多脚,这个人就是成龙。
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演艺圈中初出茅庐的成龙,接演了1部戏,戏中,3个女演员都喜欢他。一位有名的女演员,坐在那边跟编剧讲,我怎么会喜欢他?大鼻子,小眼睛的。成龙强忍着泪,还要给坐着的她鞠躬。
为了请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古龙给自己写一个剧本,成龙每天陪他喝酒。宴席上,左一大杯,右一大杯敬古大侠,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拼命往下喝。喝完以后,古龙却说:“我怎么会给他写这个剧本,我要写,也得找个好看点的。”酒醉的成龙,跑到厕所吐,抱着同事哭得泪流满面。
岁月沧桑,世事变幻,30多年后,成龙在全世界拥有的影迷超过3亿人,成为唯一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脚印、鼻印,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100位当今全球最伟大影星的中国演员。
在CCTV《艺术人生》节目中讲述那段往事时,成龙出人意料地春风满面,他说:“我经历了无数这种遭遇,但是我没有生气,我还感谢他们,请他们吃饭,因为不是他们这些话,我不会努力,也不会有今天。”
很多人都懂得,爱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恨一个让你憎恨的人,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难的是去“爱”那些打击过你,踹过你,甚至是背叛过你的人。一位哲人说过,任何学习,都不如一个人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因为它能使人更深入地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个人得到提升、锻炼,从而为自己铺就一条成功之路。人生在世,总要经受很多折磨,承受各种苦难,其实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这些折磨对人生并不是消极的,反而是一种促进人成长的积极因素。
罗曼·罗兰曾说道:“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生命是一次次的蜕变过程,唯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折磨,才能拓展生存的空间,没有经历过折磨的雄鹰永远不能高飞;没有被老板、上司折磨过的员工永远不能提高能力。平静的湖面,训练不出精干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划时代的英雄。
如果我们有朝一日功成名就,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曾经折磨过我们,曾经踹过我们一脚甚至很多脚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和自信。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让我们摔倒的朋友和敌人,因为成功既来自比你高的人的提拔,也来自比你低的人的激励,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站起来,跟逆境干杯,向对手致敬,这就是一个创业者重新认识自己的关键,也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根本。
学会对屈辱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受到打击和嘲笑,不是愤恨难消,而是借此打击来锻炼自己的心性品格。感谢打击你、冷落你、嘲讽你、折腾你的人,谢谢他们给了你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
《孟子·尽心上》说:“知耻而为人,知耻而后勇。”被人排挤、遗弃、折腾能够唤醒我们的自尊,被人鄙视或许能够算是一种耻辱,感谢鄙视自己的人让自己“知耻”,就是一种大境界了。成功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艰辛,感谢他们,感谢那些鄙视自己、排挤自己、嘲讽自己的人,这是一个创业者最伟岸的胸怀。
生活和事业到底是上升,或者下坠,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人生,倘若在遭受打击时,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之处,当你细细品味痛苦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惘怅之时,你就永远都不会忘记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此时若能化挫折为动力,化困境为动力,那些打击你的人,就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也是上天给你最好的成全。其实,我们都应学会感谢,感谢那些曾经让我们跌了一大跤的朋友,因为,成功是来自贵人的提携,也是来自小人的激励,若没有重重跌倒过,就不会想要风风光光再站起来。
生活和事业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人无论是在事业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打击和挫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也决定了我们创业的成败。虽然我们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彻底避免我们不受打击,不遇挫折。关键看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来看待我们所遭遇的一切,无论是打击还是磨难,这些东西往往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的标尺。跟逆境干杯,向敌人致敬,英雄往往就是诞生在这样的时刻,这也是你重新认识自己的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未选择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一1963)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和哈佛大学读过一段时间。获得诗名之前,弗罗斯特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1916年后,他一直在著名学府任职,通常的身份是“住校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备受喜爱,原因之一是未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当许多诗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反映了他与大自然的贴近。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诗歌评析 各段详解:
第一段:面临选择的无奈 第二段:做出选择 第三段:选择后的怅惘 第四段:回顾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人少的路:那条路可能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所以更有价值,而且诗人一直都向往着更富挑战性。更美好的生活。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之路写人生之路只能选一条,要慎重选择,而且不能回头,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想象。
《未选择的路》从诗句你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是?
未选择的路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路”是象征着人生之路,而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