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孙少平平凡而成功的人生对现代青年的启示
浅谈孙少平平凡而成功的人生对现代青年的启示
浅谈孙少平平凡而成功的人生对现代青年的启示
罗德明
摘 要:《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经受了来自生活的磨难,情感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创新; 苦难 ; 启示 力走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奋斗之路。他平凡而成功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当代青年仍有一定的激励作《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文坛大家路遥呕心沥血,历时六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作品以宏大的形象,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生态度和机遇。孙少着一腔热血,一心想要出去见识一下山外的大世界。艰苦的生活没有使他望而却步,反而使他越挫
一、生活经历 意志消磨,反而使他更加坚强;远大理想的支撑下,他一路战胜艰难,从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生活其实就是左顾右盼的朝前走,生活的道路往往像绳索,与其说是供人行走,还不如说是用前。如果被绳索绊倒了、起不来了,或者根本就不敢踏上这条路,而永远留在原点,这种人属于弱所突破。而强者不论被绊倒多少次,都会勇敢地爬起来,朝前走。《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平难,以惊人的毅力走了下去,突显出可贵的奋斗精神。坚强的个性,为改变恶劣的生存条件、悲惨的命运,努力奋斗,不断拼搏,持之以恒地战胜生命中来自黄土高原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小山村双水村的孙少平,进入县城的最高学府县立高中,本身对孙少平来说不只是庆贺,更多的是要迎接生活的艰难,这只是他磨难的开始。且不论学校的条件就遇到诸多困难。离家有七十华里,不能在家吃饭,必须要在学校食堂买票吃饭,但家境贫寒,交果腹的日子。用餐期间等待他的只有两个“黑非洲”,吃不饱、吃不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重要了自尊心的概念,内心有一种渴望,渴望自己能站在打饭的队伍里,打一份乙菜,加一个“白欧洲廉价的五分钱一份的丙菜他也打不起,连站在其中的资格也没有。他的这种渴望不是因为他吃不了贵的自尊心,不想让同学们用一种歧视的眼光看他。而穿的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勉强能够遮住肉体亲人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爱家庭、爱家庭中的每一员。爱祖母,渴望祖母能活到自己赚钱的那用润叶姐给他的钱买了眼药水和止痛药给祖母,在高中之前,早晨和妹妹兰香一道去摘留在青草叶上,让她舒服一点,用最纯真、最能让人感动的方式对待家庭中的每一员。而他自己在学校的生活重,但丝毫没有退缩、颓废,更没有抱怨。每当有闲暇时光,就到县城的大街小巷去转悠,累了就带的书,腹中空空,精神却十分充实。时常沉迷在书中的世界,也被书中的世界所震撼,开始思索只是为了吃饱穿暖,有比生命和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业存在,召唤他去完成。高中毕业后,因双水村。但对人生的重新思考定位,而不愿留在双水村,像父辈和同龄人一样,为吃穿奔命,最后孙少平背着破烂的被褥,迎着城里人歧视的眼光,走出了双水村进入城市闯荡世界,踏上了社会主孙少平的这种开拓创新精神,体现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也就是说精立性[1]。体现了精神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并不是直接相连的。主人公物质生虚。在生活中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坚强,努力与命运抗争,与苦难抗争。他的这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活在物欲横流、条件优越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缺乏的。他的苦难的生活经历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勇敢前进,努力开拓创新。
二、情感经历 了挫折和痛苦。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希望与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长相厮守,相知相亲相爱上高中时,孙少平喜欢上了与他同病相怜的同学赫红梅,发生了一段充满辛酸、凄楚的初恋。洲”,同样的困境,使他们逐渐相知、相恋,而后因赫红梅移情别恋而告终。初恋的失败,深深的受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心,同时也消去了对学校生活的美好向往,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一事件一次必然的机遇,孙少平结识了田晓霞。田晓霞出身于高级干部家庭,她的父亲田福军原先是委书记,在贫困的山区中他算是大官。较开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田晓霞,自小喜欢学习,善于思到的问题常有出人意料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从不随波逐流。长大后逐渐形成了洒脱、豪爽的性格借阅书籍、共同探讨问题,直到高中毕业分手之后,他们还一直互相联系,直到晓霞上了大学,二大,孙少平才主动停止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然而在意识中还是无法抹去,田晓霞留给他的记忆。三霞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了这位往日的知己,虽然他衣衫依然褴褛,却没有被农村的传统所同化相比,依然有他的独特性。田晓霞从二人的交流中,认识到孙少平已经是一位对生活有着独到见解不断的进行碰撞,碰撞中闪出火花,思想的火花点燃了他们爱情的烈火,一段一般人难以理解、难们超越了彼此现实中的身份与阶层的局限,杜梨树下的约定,成为二人爱情明朗化的标志。由友情以突破性转化。一个是地委书记的女儿,出身高贵,一个是农民的儿子,地位低下。他们的结合冲平等,更是几千年封建思想束缚下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也冲破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这是他们下定决心后的选择。孙少平努力奋斗,从思想和精神上逐渐向田晓霞靠拢,用自己所具有的朴实、霞,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二人的精神、思想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二人为此做出的努力是别人无好的青年人,抛开了世俗的一切走到了一起,在人生道路上相扶相持。相互帮助,突破了多重防线,来实现自身价值,达到和谐共享的状态。两个不同命运、不同机遇,现实是残酷的,但现实不会自己改变自己,只有我们努力地去改变它,才会有柳暗花明。田晓给在煤矿的孙少平写了一封信,并透露有一位男同事在追求她。孙少平收到信后,想到的是自己出劣,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的苦难。坚强的意志,没有使他陷入万丈深渊,理智使他坚定了信念,通过与思考,加上田晓霞的当面解释,他相信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坚贞不渝。美好的事物往往瞬间即逝,情走向成熟之时,一场无情的洪水夺走了年轻而美丽的田晓霞宝贵的生命。对孙少平来说无疑是灾地离开了他,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给他们这一段浪漫而又传奇的爱情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没有倒下,而后师傅的不幸殉职,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主动承担对师傅留下的孤儿寡母的乐、无私奉献的品质,体现了一位农民所具有的淳朴、善良的美德。孙少平经历了残酷、浪漫、现走,痛苦没什么、挫折没什么,一切都会过去,都会在时间的大海中消没。过、高兴过,但从没有停止。在远大理想的引导,坚强意志的支持下,他不辞劳苦辛酸的一直朝前当代社会,物质丰富,竞争和压力也日益激烈,人们的情感变得十分脆弱,遇到挫折就临近崩到支撑下去的理由。
三、事业经历 年八月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因感情问题而跳楼自杀等等,此类事件举不胜举。从孙少平的经历中,那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一个宏伟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实现过程中有痛苦有磨难,不畏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坚强的毅力走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奋斗之路。光辉的顶点。孙少平这位来自黄土高原的普通农村知识青年,匮乏的物质生活,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平凡的世界》一开篇,我们就被那个衣衫褴褛,每天只吃两个“黑非洲”度日的农村青年吸仅不彷徨,反而比别人更充实,生活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中。经历了贫寒交迫的生活折磨,经历了复少平平静而理智的认识到,人的一生要活的有意义,不仅仅是满足于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达到孙少平毕业回乡后,时代虽然变了,因家庭状况不好,没有给予他继续深造走出双水村的机遇的生活中,精神上感到无助,放弃了与大哥少安合办砖厂发家致富的机会,最终凭一腔热忱走出了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的愿望,哪怕外面的生活比当农民更苦更累,他仍就满足。走出了双水村的老路,走出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又不能理解的新的“创业之路”。孙少平的“创业之路’有如公鲁滨逊所走的路,鲁滨逊不愿墨守成规,对上帝的安排充耳不闻,不愿听从父亲语重心长的教导家庭的生活,出海闯天下。对失败和危险毫无畏惧,一次次致命的危险都未能磨灭他心底的航海心上之后,他畏惧了、害怕了,但醒悟的太晚了,父亲的预言实现了,可贵的是他没有就此放弃。运的活了下来。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禽、制造工具,尽一切可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在荒岛源”,完成了一个时代英雄人物的创业,他是一位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而孙少平站在东己像“牲口”一样被挑选走。当小工后忍受着非人的待遇“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来。”刚步入社会的孙少平在黄原城中受尽了非人的待遇。尽管如此,他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被愿干小工活里最苦最累的活,用自己一双粗糙的手,一副健壮的身体,辛勤的劳动,维持自己的生上学的费用。一天的劳动艰辛无比,但孙少平不是一位纯粹的农民工,到晚上住在没有门窗的屋中兰香等人的自立自强意识。习,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苦难的经历不仅对他往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础来到铜城煤矿当工人这是孙少平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带着理想来到铜城煤矿,在没有下井时,所有行进中的新工人都不由惊恐地互相拉起了手,或者一个牵起另一个的衣角。
[2]子们,因社会地位、出生的不同,瞧不起站在他们面前出生低贱,而又自命清高的孙少平。可是“
”严酷的那堵大墙,决定了他们只能携起手来,单个的人是无法在那种恶劣环境中生存的。如同人是不能脱外,虽然他离开社会生活了二十八年,但他离开社会之前就掌握了人类共同创造的生产技术和生存创造的物质财富,他的意识中一刻也没停止想回到社会的愿望,除过这些他还受尽了无数的磨难,的,假如是在社会当中,他所做的这一切却都微不足道。如果不是这一切的支撑,他可能坚持不下了。第一次下完井回到宿舍后,他们的关系就变得温和多了,井下的生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孙少平却没有被严酷的环境吓到,坚持当“掏碳工”,用掏出的碳温暖着千家万户,支撑着自己和值。
通过艰辛的劳动,孙少平不仅向着自己理想中的方向努力,也影响了那些富家子弟们的精神,知识和友情的力量,提出了“夏收保勤”的土办法,解决了煤矿常年未能解决的老问题。在工友生出,不仅体现了他淳朴农民的善良、奉献精神,也体现了他高尚的情操,他所走的“创业之路”是满了鲜血,他劈荆斩刺,开辟了这条路,展示了他的开拓精神,探求未知世界的精神,以后的农村路,沿着这条路走了下去。当代青年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不积极创新,只是一味的因循守旧,敢对前人的创造有所突破,几十年前的孙少平却踏着改革的潮流,踏出农村,是农村的第一批新人境中,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缺乏奋斗精神,不思进取,以致出现了“啃老”一族,孙少平的这种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进。年青人具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传承这种开拓精神,就如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他艰苦孙少平在生活中是一位善良、淳朴、孝顺的好儿子;在情感中是一位禁得住挫折、失败,坚强中是一位不怕困难、积极创新、勇敢顽强的开拓者。他的一生不是轰轰烈烈,但却充满奇迹,是平对亲人的爱护、对恋人的忠贞、对工友的照顾,一生中坚持与困难拼搏,是崎岖的小路上攀登到顶 成功的人生,充满了实干精神和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艰苦奋斗、努力向前、积极创新的道路上一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2 [2]路遥.平凡的世界[M].1998年8月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869
第二篇: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简介
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简介
孙少平,路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
人物简介: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史笔的要求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以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正因为此,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周围人物这一绿叶的扶持。小说中看到的田晓霞、润叶、少安、红梅、金波、金秀、孙玉厚等系列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爱,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无一不牵动着读者,正因为这些外延,正因为少平背后的人物群,可以说少平背后有若干个世界。所以当看到少平敢于拥抱晓霞时,就同时想到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是怎样结束的;当看到少平做工地背石头的小工的辛苦时,同时会想到少安做砖窑的熬煎。少平成了大多数人情感经历的集大成者,其纷繁的生活环境,艰辛的奋斗过程,坎坷的心路历程不正是人物丰富性的体现么?
性格分析:
少平性格的明确性在于他对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执著追求。
少平生在农村,如果说当初的艰苦求学是为了走出农村,寻找出路,这是可以成立的。而后期,随着年龄的渐增,他已不再只是寻求出路,而是开始构建较理想的生活。同步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小说中并没有让他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给他安排了丰富跌宕的情感经历,浓墨重彩写少年的心路历程。在最后的抉择中,少平选择回到大牙湾梅煤矿与那对孤儿寡母互相照顾,不能不说包含了对理想自我的取向。正因为执著,他才一路走得那么激动人心,每做一件事都能引起读者得热切关注。小说流露出的那么一股昂然向上的精神,在少平的性格中充分地体现。没有这一性格的明确性,大概难以写出少平如何挨饿上课,如何奋斗,如何扛起责任走过那么多的沟沟坎坎!
少平的身上也具有着很强的主体性。人的性格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丰富多彩的,变化发展的。小说把他安排在老实巴交的贫苦农民家庭中长大,成员众多,有哥有妹,有老有幼,偌大一家子,一起活过这么多年来是因为勇于担当苦难的责任,学会了彼此照顾,为家人付出。也就从小熏陶了他的品质、性格。这样的家庭出一个能吃苦、能忍耐、对人真诚的人一点也不突兀,一点也不意外。因
为环境炼就了他的性格,所以面对抛弃自己,偷了手帕的红梅他反而解救,显现出了早熟懂事。也正是这么多的苦难给他一种品质并渐化成为性格,一直秉持,发展着这一性格,带入生命的每一项活动中。也正是从这些活动中,一次次提高,坚定自己的做法,直至成为他的烙印。小说结尾写少平回大牙湾煤矿照顾那母子俩时,那是他主动的对自己的要求,我不觉得伟大,而恰恰是感动。当你不觉得是伟大而是感动时,他就是真实的,深入心中的。
形象分析: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着力刻画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孙少安,他是20世纪80年作新型创业农民的代表和典型;另一个是孙少平,他是很早的“农民工”——非正式的煤矿工人,这两兄弟虽然生活道路不尽相同,但都是拥有独立人格自强不息品性的人,而主人公孙少平最具人格魅力,孙少平的性格是复杂的,人生态度也是在成长之中一步一步地日趋成熟的。《平凡的世界》可能不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也不会成为文学评论家们颂扬品评的经典,然而这仍然无法掩盖在三百万文字中蕴含的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绚丽魅力。《平凡的世界》记录了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自强自立有自我意识对生活有独特理解的人物。纵观全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分析孙少平这一形象。
自卑与封闭。这是孙少平高二之前的主要性格特点,刚上高中的孙少平家境已经不是一个“贫困”所能形容的了,饭都吃不饱的他从来没有奢求过“欧洲面”亚洲面他都吃不起,他只有“非洲面”小麦玉米高粱这三种粮食被划分为欧亚非三种面食也只有路遥这位体验过贫苦生活的作家能够想到了。可怕的是,即便是非洲面他也不敢吃饱的,他没那么多钱放开肚皮吃——他吃多了家里人就吃不饱了,家人能供他上学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因为贫困,他才会拥有特别敏感的自尊心,而过分的自尊又使他过分的自卑,所以他不和人家一块吃饭逛街看不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顾养民所以他不和女生说话,他躲避公众的目光,一种不说出来但是让你比那还要难堪的鄙视。他渴望有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生的面前,渴望自己能永远躲开别人可怕的鄙夷的目光,他的心敏感而羞涩,他过分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封闭甚至是对自己没有别人却拥有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鄙视和恐惧。事实上,凡是经历过贫困痛苦体验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总会有一段岁月莫名的自卑和敏感,对于自己、对于家人都有可怜的不自信,形成心理上永远也抹不掉的阴影,哪怕是今后
生活条件变得在优越那段心灵多雨的岁月再也挥之不去,只是,那段忆苦思甜的记忆成为幸福和感慨而已。
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难以遏制的求知欲。高中的时期,孙少平自从忘我的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再也无法抵挡书籍对他的诱惑,通过读书他开始明白原来在他的原西县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精彩更为浩渺繁华和神奇的世界,原来他的生活是那么的卑微即便是他羡慕的人和地方和那个世界相比,也是很渺小和贫困。“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每个人在青年时都应该多读书,了解世界,扬起走向远方开辟新生活的梦想的帆。通过读书,孙少平开始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开始在他身上建立和成长起来。是读书让他放弃自卑,找回自信从各种角度审视和观察每种现象,让他放弃了最初的虚荣,让他大大方方地站在吃饭的队伍中领他的两个“黑兄弟”,让他懂得一个人活得是否有意义,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还要具有许多人难以言说的东西——像才情,像知识,像人格魅力,像田晓霞说的那样,气质„„
金子般的朴实的心,比如见义勇为。坡脚女子侯玉英曾在上课时揭发他偷看《红岩》,还当众顶撞他揭发他和班花郝红梅之间的“恋爱”关系,在一次山洪暴发时候,孙少平依然跳入水中把她给救出来了,他的举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同学和候玉英自己。在搭救打工女孩翠翠时,包工头胡永洲威胁他说“你小子吃了豹子胆了,实话告诉你,我表弟就是地委副书记高凤阁!”“高凤阁和我球毛不相干”孙少平清楚的知道,这个和黑社会官场都有联系的老大势力确实不小,可是他依然挺身而出,把自己的工钱给了小翠,自己离开工地另谋生路。在这个人人为己的社会里,像孙少平这样的人,越来越少,甚至社会道德沦落到问路都要收费的地步,有一点帮助别人的心,真的是难能可贵。
路遥
自尊和独立。第一次到黄原打工,孙少平受到了曹书记和他一家人的热情帮助,结工时人家看他心眼挺好还那么的能干,就多给了他一个月工资作为感谢,但他虽知道这是人家的好意仍坚持不要。“我出门在外遇到像你们这样的人已经很满足了,这钱我不能要的”他没有接受馈赠,反而把自己的工资抽出一部分作为对曹氏夫妻的感谢。在大亚湾煤矿,孙少平有着惊人的耐力每个月都是上全班,不像其他的矿工一样不能吃苦受累,这当然赢得了别人对他由衷的尊重,经济上的独立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没有独立的自尊,可能
只是自恋或是自恋,如果连他人对自己的尊重都获得不了,谈何自尊。“其实,他在灵魂深处并没有低看自己。她显然不了解他这两年的变化。他之所以不愿和她再联系。的确是因为两个人在生活中的处境差异太大。但这并不是说,他认为所走的道路就比上大学低贱。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低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了”。
金钱观。孙少平放弃家里稳定的工作不做,外出打工为了什么?钱?是也不完全是。他可以为了五毛钱拼死拼活地扛一天石头不要命的挣钱,可以在矿井下忍受阴冷的地气挣一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同样他也可以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毫不吝惜的送给素不相识的小翠,他可以把积攒了几年的工资悉数寄给家里和妹妹,可以花掉全部的工资给家里人买礼物,可以用自己所有为父亲箍窑洞。在他眼中,钱就是自我价值的象征,自我独立的实现,很多时候是一种责任: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对家人的关爱,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对劳动的理解。他是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痛苦着受尽折磨,它不仅仅将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职业的高低贵贱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劳动,只有劳动才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让人充实,要想求得解放就要深深地投入到劳动中去。至少你曾经竭尽全力的为生活而不懈的努力过,你曾经为了生活和人格的独立而奋斗过。
对挫折和苦难的理解。挫折在孙少平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远走过,可是,他也没有在他面前显示过多大的力量,苦难却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年幼时家庭的贫困曾经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阴影,让他长大的时候也难以忘记所受的屈辱;更大的不幸,自己深爱的人却在那个浪漫的永远没有实现的约定之前被洪水夺去生命„„苦难从来都是盲目的,却总是有意降临到本来已经足够不幸的人的身上。只是,在那些对生活有深刻认识的人的面前,苦难可能会造成一段时间的悲观沉沦却是永远无法把他们击垮,因此,孙少平总能在每次打击面前崛起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当然,客观来看,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也过多地融合和渗透着路遥本人的性格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我们很容易能看到少年求学时的孙少平,俨然就是当年的路遥,他贫苦的出
身和对于苦难的漫长承担,是这一人物言行的来源。同时,路遥对于特定时代的理解,过多地考虑了政治因素,紧跟时代主流,甚至是过分地强调家国观念与集体式的生活理念,对于个人独立意识的挖掘,仅仅限于对财富的理解、对劳动的理解、对于社会人生的一些稍显“大众”化的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使孙少平,成了一个“时代主流”青年。
爱情。孙少平的爱情是一个浪漫的传奇,一个现代的常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虚无飘渺的梦,说它不可能是因为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他们双方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一个是揽工汉一个是省报记者;一个高中毕业一个是大学本科;一个是世袭农民,一个出身干部家庭;一个是平凡的穷小子,一个是美丽的富女孩;一个是„„从哪方面看,他们也休想结合在一块。可是,事实是,他们两个孤独的心不但从高中就走到一起,并且开始了一段长达七八年的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从最初的朦胧的彼此认同到生活理想的共鸣价值观念的相互认同,再到一次又一次彼此的思念和爱慕,再到灵魂的高度契合,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复制的爱情神话。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很多人读到那段令人心碎的文字时候,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继续繁衍和发展,直至遥远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将会走向自己的终点。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后归宿。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学家却说:死亡是自然法则的胜利„„是的,如果一个人是按自己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撼,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地伤痛。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
人类之树谁知凋落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美丽的花朵凋谢了也是美丽的。
是的,美丽。美丽的花朵永不凋谢;那花依然在他心头开放„„
瞧,又是春天了。复苏的万物就是生命的写照。从矿区望出去,山野里到处都是盛开的桃花、杏花、梨花;一片如霞的绯红,一片如玉的洁白。小河边泛出了淡淡的浅绿。祭坟的纸钱在暖洋洋的春风中飘飞。矿医院后面的山湾里,间或传来上坟妇女如怨如诉的哭泣,犹如在唱一支眷恋往昔的歌。
这是一个伤感而断魂的季节„„孙少平上井以后,洗完澡换好衣服,便一个人走出喧腾不息的矿区。
他看起来比过去消瘦了一些,眼神和脸色却更加严峻,头发总是被汗水卷曲得零零乱乱。他匆忙而专注地走着。似乎要摆脱什么,抑或在寻找什么;又象是有谁在召唤他。
象通常那样,他从矿部那个小坡上走下来,走过黑水河上摇曳着绿枝的树桥,爬上了对面的山,不停留地一直走向山野深处。然后,他随意在某个无人处停下来,或坐,或躺,或久久地驻足而立。
多少日子来,他天天都是如此。”
谁又会嘲笑孙少平的痴情呢?
这样,孙少平的形象就已经很圆满的了,除了他那令人遗憾扼腕的爱情,我们能从孙少平身上值得学习的人格精神太多了。这个中国80年代保尔式的人物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在繁华的都市,在每个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很大挑战的时候,孙少平无疑将在他们心中闪耀着鼓励的光芒,在每个黑暗的夜里给他们点燃前进的火炬,照亮他们孤独的前进的灵魂。
第三篇:《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分析
【摘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充满着精神力量的小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丰富的人生内涵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主人公孙少平在面对苦难的人生时所做的选择,以及其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所进行奋斗的历程成为一种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为对象,对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形象
路遥用他黄土地般朴实的笔调,创造出许多讴歌黄土地的文章,因此,有人说路遥是“土著”作家,确实,他的许多作品都带有黄土地的烙印,包括他的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主要就讴歌了陕北农村那片承载了太多苦难的黄土地和那些淳朴得如黄土地般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他们中的许多人顺应历史潮流,坚强地面对苦难;而其他一些人则逆历史而行,最终被改革大潮淹没。八十年代的开始的社会变革在农村广袤的地上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革为农民带来的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变化。《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身上,处处洋溢着新的时代气息,他不甘于旧思想的束缚,独自承受苦难,背井离乡,寻找自己要走的路。
一、苦难中磨练出的坚毅性格
孙少平出身在一个环境极差的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牧民,孙少平在小说中以一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取黑面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的身份出场。他穿着布满补丁的衣服,躲在学校的角落里,等所有的学生打完饭后才去领取自己的黑面馍,这样的生活让他活在深深的自卑当中,而正是这样的生活,铸造了他不屈不挠的坚毅的品质。他不为贫困而抱怨,相反的,他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以及家里的状况,因此,他利用所有的时间读书、看报、学习以支撑起他那脆弱的自尊。
高中毕业后的孙少平回到双水村当了教师,可好景不长,三年后,他被辞退了,他的身份依然是农民。这使得他非常的痛苦,当时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黄原地区,家里的条件开始有所好转,但他不甘心当一名农民,并不是说他不能吃苦,而是他甘心,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在农村当个农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他最终选择出去闯荡世界,他背着破烂的被褥,背着一个书包,同时也背着家里人的不理解,迎着城里人的冷眼,在桥头上当揽工汉。刚踏进社会的孙少平就在黄原城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亲戚冷落、旁人冷眼、待遇不公、身体遭创伤„„尽管如此,这些苦难并没有让他放弃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反而磨练了他的品质,让他更加坚韧,更加坚定他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孙少平当了煤矿工人后,环境危险恶劣,劳动极度繁重;工友欺辱,尊敬的师傅死去;最爱的女友晓霞牺牲;自己容貌被毁„„但孙少平并没有因一连串的不幸而意志消沉或者愤世嫉俗,这一切铸造了他更为成熟的思想。他心里默念着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己经不再是青春少年„„”他对生活有了更为积极的看法:“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论何时,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每次悲剧的底端都是另一个幸福的开始是对孙少平这一生最好的形容,他所吃过的苦,所遭遇的苦难,都在他人生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
二、感情方面的细腻温柔
孙少平在他苦难的一生中,从不向困难低头,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战斗式,可在情感方面,却细腻得让人心疼。孙少平生长在一个充满了不幸的家庭当中,贫困的家境使他很早就懂得承担家里的负担。但是孙少平的内心当中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冷峻和麻木的情绪,他在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当中,不断给身边的人以自己的关爱。他有一位年老体迈的祖母,在小说中,用润叶给他的钱给祖母买眼药水和止痛片,到野地里把带露水的青菜叶子回来把露珠淋在祖母的眼睛上。他想方设法减轻父母的负担,在父母碰到大事,六神无主时,半大小子的他挺身而出,充当主心骨,让父母倍感欣慰;他一直努力减轻家里负担,他与哥哥孙少安曾为了五角钱大打出手,他也曾因为不想给家里人增加负担而想弃学;为了让哥哥安心,哥嫂和睦,他尽力打消哥哥分家的顾虑,并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承担父母以后的建房和养老费用;妹妹考上大学后,为了不让妹妹经历自己经历过的屈辱和自卑,他给妹妹买时髦的衣服和漂亮的大箱子,还按城里人的标准置办了日常生活用品;在煤矿工作后,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吃顿好的,而把钱给妹妹上学或是带回家给父母箍窑。他还照顾自己已故师傅的妻女,在矿难当中帮助自己的工友。这一切都在宣示养一个没有得到过多少关爱的人对自己周围的人所施加的爱,这种爱来自于他内心当中的善良因子,是人性当中光辉的集中体现。
爱情作为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孙少平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真实感人,充满曲折痛苦,却又那么的具有诗的情调与浪漫的色彩。这是交织着苦涩和甜蜜的青春乐章。在小说中,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的人,一个农民的儿子与地委书记的女儿相爱,这在世俗人的眼中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被看好的,可他跟田晓霞就那么毫无顾忌的爱了。田晓霞是个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孙少平的很多想法其实都来源于她,她一直鼓励着孙少平追求自己的生活。孙少平虽然家境贫困,但丝毫不影响田晓霞对他的爱,在田晓霞心中,孙少平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在爱情生活中不断从对方身上吸取积极思想,经验和力量,充实与提高自身。当他们在古塔下的树林中第一次拥抱、亲吻,品尝了爱情的甘醇后,少平欣慰无比地感到“他的青春出现了石霞般绚朋的光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孙少平说从此以后,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他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自自在这人世间枉活一场”。孙少平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晓霞,从而相识、相知、相恋。田晓霞在日记中写道“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虽然,小说的最后,田晓霞为救落水孩子牺牲了,但他们曾经相爱过,曾经一起品尝过爱情的美好,曾经真切的感受过幸福就足够让我们感动。
三、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格魅力
新与旧的冲突,城市与乡村的相互渗透使孙少平的性格既打上了传统民族文化积淀的烙印同时又受新的思想意识所影响。进取意识。社会的变革,希望和憧憬,使新一代的农村青年内心躁动不安着有着强烈的改变现实生活的进取意识。孙少安希望“箍双水村最好的窑洞”,“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甚至在双水村办起了机器声隆隆的砖厂,这一切相对于他那逆来顺受,只图光耀祖 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进步。而弟弟孙少平更有一种自觉的、强烈的奋 斗意识,骨子里的闯荡精神,让他勇敢地挑战一切 困难。他不贪图和哥哥合办砖窑得到的稳定的收入,而是主动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闯入陌生城市,去开辟崭新的生活空间。他背着破烂的被褥被庞大的城市所震撼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他像待售的物品一样站在东关大桥头,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做小工的口子里他尝尽人情冷暖,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体会到了无法扭转的救赎,然而凭借着他的自强不息,他撑起了这个己然分家的大家庭,他是顶梁柱,要给家里邮钱,还要供妹妹读书,他都凭借他的积极向上,他的坚强毅力战胜了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上的倍受折磨,他平静的接受着,淡然的努力着,他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为了救一个协议工他受伤了,伤势严重,大研石的一角从右额划过,就这样他失去了帅气的面容,兰香不敢让他照镜子,怕他接受不了现实可是我们的英雄再一次告诉我们什么做勇敢,他又一次勇敢面对,重新走向生活。
少平虽然也受到过高中教育,可是他认识到了平凡的环境,平凡的人生,于是他将他平凡的生活付给了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煤矿坑道是的,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是平凡的,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与其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索取,不如将我们平凡的人生付诸平凡的生活,或许这样子才是最为平凡最为真实也是最为幸福的感觉少平对生活的选择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不错,我们不知道前行的路上有几多风雨,可我们知道,前面的道路有风雨有泥泞,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能做的是接受现实,改变心态。
四、结语
从《平凡的世界》 中的孙少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的中国农民在改变世界也改变自我的征程中,逐步从保守性、闭性的自足型农民向进取性、开放性的现代型农民转变,是传统农民文化品格的调整和新的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标志着中国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走过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反观孙少平的人生道路,我们不难发现这位人物承载养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体现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当寒冬逐步消逝,春天逐步来临时,一个全新的社会止在向人们招手,这个全新的时代包含养作者太多的梦想和希望,同样也引起作者深刻的思考。无论人生的轨迹如何波折,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在不断地成长,都在前进,我们无法预料前方可能出现的种种困苦,但是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周围的人和事报以真诚和关爱。孙少平这一形象的背后就是作者对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和期盼。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006.[2]齐潘.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D].吉林大学2008.[3]许埂.追寻与受难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J].小说评论.2006.[4]4.王全胜.月论孙少平的精神世界.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感.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07
第四篇:《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人物 剖析
论《平凡世界》中典型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恩格斯的“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的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
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
动”的客观条件。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给我最直接的震撼就是那些跃然于纸上的人物形象,他们鲜
活的就如同在眼前。孙少平的坚韧不拔、自尊自强;孙少安的孝顺和自我牺牲;田晓霞的知性美无疑都
让我们为之动容。但在我们被他们所吸引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们每个人独特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
《平凡的世界》中“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孙少平,就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自小生
长在农村,家庭贫困,父母都是无知识的农民。本来孙少平和千千万万的少年一样,但是在60年代这
不平凡的岁月里,家里却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来上高中,就如书中所说,实在不容易。孙少平的大哥少安高小毕业,初中未考就回家务农,大姐更是一天书没念。按常理说孙少
平也应当参加劳动以减轻家中的负担,但在这里有一对尖锐的矛盾出现,那就是孙少平家道的极贫和他
要继续念书。孙少平家庭环境怎样呢?我们来看,“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在床上:父母亲也是一大把
岁数,老胳膊老腿的,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公社初中,吃穿用都增加了;姐姐又寻了个不务正的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他们家经常接济一点救命的粮食。家里实
际只有大哥一个劳力,这多少年来庄家苦没少受,家里年年缺空,一年比一年更穷。”孙少平比谁都了
解家里的光景现在已临近崩溃。况且在班上有钱的同学不少,给他造成无形的压力,偏偏贫困又使他过
分的自尊,他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孙少平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但转折也就在这儿出现了,城市里无数新奇的所见所识对他精神
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生活有了莫大的兴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不和谐的影响就这样烟消雾散。而孙少平有了探求新世界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就像婴儿对外界的探求一样。如果说
外部环境是驱除他内心自卑的良药,那么让他自强起来的应该是他在这段时间所养成的看课外书的习
惯。孙少平看到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很幸运,看到了这样一部关于描写如何在斗争
与艰苦考验中锻炼的英雄的著作。我们永远无法衡量这部书给他人生带来了多大的效力,也许很多人看
过这书,但是对于一个从未涉世的孩子,内心的大门突然敞开继而被金色的阳光所照耀,这样的经历很
罕见。书中写道“宝儿·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就是这些外部的还有内部的环境(心理的变化)使他朦胧的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
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从此他也迷上了读书。孙少平性格中应该培养起来了探索的东西,这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后文可以看出,孙少平结束了在双水村教书的工作,来到了大城市黄原。黄原对
于孙少平来说是“新大陆”,虽然对于陌生环境有些不适应,但他并没有退缩。孙少安在分家时提出让
少平回村,少平也没有同意,我们姑且不忍认为这是他探求性格的表现。但再往后来,孙少平明确的表
示了,尽管离家,哥哥又一次劝他一块合伙经营砖瓦厂,但他还是拒绝了。既然已经离开了老窝,就决
心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下去。要是一辈子呆在双水村,就是发家致了富,他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失落感。明
显的孙少平性格中已经有了渴望探索的东西,正式由于这种东西才能使他赤手空拳的开始生活,不屈于
大城市的震慑。
从中我们看出所谓环境,就是那些形成人物性格的客观条件。而典型即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罢了。
故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
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孙少平的成长在典型环境的激化开始了飞跃,由于姐夫王满银卖耗子药而被公
社拉到工地上劳教,而家中的主心骨孙少安却不在家中。众人心里都没了依托。典型环境将孙少平推上
了复杂纠葛家庭事务的舞台。严酷的现实要求他立刻成为这个家的临时主事人。孙少平在此刻自然而然的对家里担其责任来。从书中的描写,“以前,每当生活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他一颗年幼的心总要为
之颤栗,然后迫使自己硬着头皮经受捶打。一次又一次,使他的心脏渐渐地强有力起来,并且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也尝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滋味。他觉得自己正一步步迈向成年人的行列。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磨难。”现在的孙少平已经长大了,他也镇定的开始为家里张罗一切,这一切也让孙玉厚老汉既欣慰又惊奇。孙少平在环境逼迫下不断改变着自己,自觉地亦或是不自觉的。和他相比,很多同龄人此时还处在家庭的庇护伞下,享受着一切美好。直面生活的严峻,挑战生活所给予的艰难早早的成为了他的必修课。孙少平不断的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命运让他在汗水和碱水中一次次的浸泡。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性格无疑是令人惊叹的,就像沙漠和荒原用它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时候,少女般秀丽的红柳和勇士般强壮的牛蒡却顽强的生长来一样。在这真实而又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遇到的具体的环境不一样,但总是有会艰难的时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敢于面对,我们就能培养起刚毅的性格,在平凡的世界展现出不平凡的自我。
另一方面,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孙少平来到黄原后,首先来到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干活,本来他应该和别的劳工一样,甚至不如别人。孙少平干起了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但他经受住了牛马的考验但是后来的一系列事情却让少平得到了主人的信任,一度希望把女儿嫁给他。这恰恰体现人物对环境的反作用。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好的例证了这一点。年轻的孙少平来到了铜城煤矿,少平的朴质得到了师傅一家的关爱,他的文化和以前练就的刚毅体格和脾气使他完全能胜任新的工作。孙少平提供的提高出勤的办法更是得到全矿的采纳,他得到了“青年突击手”的称号受到了表彰。这不得不说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一种改造。当然这一切都和孙少平独特的个人魅力有关,毕竟还有很多人仍然平庸。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关系的纽带,环境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孙少平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出了他这样一个能吃苦、能忍耐、对人真诚的人一点也不突兀。因为环境练就了他的性格。还是那句老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孙少平篇
平凡的世界,的确,小说中的人物都很平凡。作为一个人,无论是身居高位的田福军还是一辈子热爱“开会”的孙玉亭,亦或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孙兰香,或是痛失爱人的孙少平,或是作为农民企业家的孙少安。
小说中的人物很多,今天想谈一谈孙少平这个人。
小说第一幕就出现了他,年少时他因为家中贫穷,只能在学校里面吃着最差的黑馒头。他不敢与同学们接触,因为他怕同学们知道后看不起他,他每一天都是最后一个去吃饭的人。这一幕,其实并不奇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知道心疼父母,知道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所以他们自觉地在经济上节省开支,不愿给父母更大的压力。但同时,他们又是一个孩子,攀比心理一直是存在着的,他没有能和其他同学一样的饮食条件,所以他选择了少接触甚至不接触班级同学。直到后来他的初恋郝红梅------一个与他经济状况,生活状态相类似的女生。他变成了一个逐渐开始热爱班级劳动,参与班级事务的学生。后来又因为郝红梅的移情别恋而消极沉沦了一年。孩子心性就是孩子心性,一点点小的鼓励他就觉得自己很伟大,改变了自己很多,同样也会因为一点点挫折就会失意许久,直到再一次爬起来重新出发。不得不说,路遥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我们都是从这一步步的走过来的,都曾因为老师或者同学的鼓励而开心不已,更加努力往这方面调高,又曾因为一件小事而懊恼许久。
终于少平快毕业了,在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这短短十几年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田晓霞。晓霞与他从最初的兴趣相投,到互相爱慕,到最后的走到一起。一步步走来,少平成了一名煤矿工人,晓霞大学毕业后当了省报记者。说实话即使用现在的世俗眼光来看,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可是小说中在20世界80年代,他们就已经开始自由恋爱。不仅仅是他们,小说中基本没有因为男女双方家庭背景差距过大都导致被分手的局面。这样的一个事实何尝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一个美好景象,当时的一个美好的向往在如今已然成为现实,当今社会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恋爱之风早已普及每一个人的心中。
再后来晓霞不畏危险救人丧生,少平依旧坚持两人的约定,去那个小山坡上怀念故人。感情这种事情很难说,两人的这份爱情或许才是令他一辈子铭记的感情。他拒绝了金秀,他拒绝了一份好的岗位还是决定回到矿山。他要坚守这份岗位,因为他相信终有一天晓霞回来找她,没错,她不相信晓霞已经死去,他要等,等他他死去的那天,直到那一天他才会安然的离开这个世界与晓霞团聚。
再说说他为家庭付出吧。相信没一个男孩子的心里都想尽己所能的为父母,为家庭做点什么。少平也不例外,在他出去招工的那段日子里,生活很辛苦,但他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给了家里,给了妹妹,自己每次回工地都基本是身无分文了。为了家庭,他虽然能力不大,但他却给了他的所有。再看看我们当今社会,虽然赡养老人的人还有很多,但是总归有少数人,不管不顾父母,不谈物质方面给予帮助,就连最基本的常回家看看也都成了问题。没错,现在的生活是好了很多,至少不会像小说中那样饿肚子。但是对于长辈的尊重,爱护以及最
基本的一些传统观念是否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流失了呢?
所以说孙少平也是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一员,他这一生想要找一个与他共进一生的爱人,却失而不得;想尽己所能的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却能力有限;想一直学习,却每天要去做矿上的事情;想考上大学,却在小说结局时也没有交代有没有考上。平凡点好,谁又不平凡呢,小日子依旧要过着。至少身边还有那些可爱的人啊。明明,惠英嫂,金波,兰香,少安还有一群群可爱的工友们。平凡人生这么一想又有点不平凡,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因为各方面的联系而出现了交集,这样是他们原本平凡的生活出现了一点色彩。
我们终究在这个平凡而又不安于平凡的世界中老去,那么是否我们又可以在老去之前,认认真真的对待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