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诗词的山水情结(范文)
毛泽东诗词的山水情结
摘 要:毛泽东的诗词可谓“万水千山”何其多,“绿水青山”百般美,形成“山水情结”。其内在意蕴是:以山水的自然踪迹刻录中国革命实践的史迹;以山之高阔水之浩淼映衬大写之“人”。其生成的原因有:传承中国诗词模山范水的传统;钟情的山水为毛泽东的政治成功提供了依托;对山水的“践踏”吻合了毛泽东的超迈气魄。
关键词:毛泽东;山水诗词;水情结。
关于毛泽东,西方人士将其冶炼成五种类型的人:他是农民运动的领袖,也是哲学家,他是军事指挥家,又是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更是全球最大的民族和机构中的政治领袖。①而在这诸多的身份中,西方人又习惯将毛泽东定位于“诗人”,当年他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之时,外电就评价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②诗词创作贯穿着诗人毛泽东的一生。他生前修订公开发表的诗词39首,身后正式出版的28首,外加一些未定稿、残篇断句、点化古诗句且迭见新意的15首。这82首诗词,量虽不大,但以其内含的丰蕴,构成文化的蔚为大观。在他的诗词世界里,尤其是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提及“山”,涉足“水”,我们从中分明看到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毛泽东。开启他的诗词文本,我们显然走进了一个“绿水青山”的天地,欣然把握到一颗浪漫“诗心”的生命律动。
一、“山水情结”的文本体现
情结,即情郁于胸,挥之难去,聚久凝结而具有隽永的文化韵味。情结的生成,源自于人对某物由好感、艳羡,到终极的崇拜。崇拜是崇拜者对被崇拜者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支柱,是对现实的一种弥补。山水情结源于山水崇拜。山水崇拜作为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崇拜,在中国这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度里,延续了几千年,影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群体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毛泽东作为一个从闭塞的湖南山村突围而出的“山伢子”,足迹几乎遍及了天南地北的名山大川,其山水情结更是彰显在他的诗词中,真可谓:“万水千山”何其多,“绿水青山”百般美。
1、“山”之意象
从地域方位而言,有北国“山舞银蛇”的秦岭,有南方“直接东溟”的会昌城外的岚山,有东部沿海“魏武挥鞭”的碣石山,有西北边陲“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就风光名胜而言,有钟灵毓秀的“一山飞峙大江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庐山,有以雄险闻名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有“雨后复斜阳”的关山,有气势雄伟、拦腰锁江的龟山、蛇山,有“云雨”被“截断”的巫山、“白云飞”的九嶷山、“云欲立”“呼声急”的白云山„„从革命斗争史而言,有聆听渡江战役隆隆炮声的“风雨起苍黄”的钟山,有烙印红军将士长征足迹的“腾细浪”、“走泥丸”、“千里雪”的五岭、乌蒙山、岷山,有记载反“围剿”胜利篇章的“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武夷山、“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大娄山,更有记录红军不断成长壮大的“高路入云端”、“参天万木,千百里”、“雾满龙冈千嶂暗”的巍巍井冈山„„
2、“水”之意象
南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北去湘江、“那边红一角”的赣水、“红旗跃过”的汀江,有“水拍云崖”的金沙江、“桥横铁索”的大渡河,有适宜“观鱼”的富春江、“波涌连天雪”的洞庭湖,更有一再出现的“烟雨莽苍苍”、“万里横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长江„„北有“池水浅”的昆明湖、“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有“顿失滔滔”的大河(黄河),有“翻腾”的四海„„
二、“山水情结”的内在意蕴
毛泽东诗词的绘山画水,绝非仅关注到物象之外表,而是在本已生动无比的自然山水之中灌注了丰富的社会与人文内涵:
1、以山水的自然踪迹刻录中国革命实践的史迹
策马踏上长征途,挥师奏凯全中国。从浩浩井冈山到巍巍宝塔山,从南方湘江之滨到北国中南海边,毛泽东寄情于雪山草地,兴啸于长河大江。这一路的山山水水,在烙印其烽火岁月的伟岸身躯,将“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风景叠加的同时,也忠实地刻录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华美诗章。
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大体有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井冈山岁月。毛泽东从落脚井冈山,到制定出对今后中国革命影响至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创新性决策,他以其善于画山绣水之妙笔,再现了江南山川这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烽火岁月。“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烟雨苍茫、龟蛇锁江的物境与作者抑郁的心境相合,象征着当时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受到反动势力的猖狂打击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粗暴阻挠,隐含诗人对大革命前途的忧患之情;“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人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辛辣地嘲讽了敌人失败逃跑的丑态,热情歌颂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明白晓畅的语言,准确的诠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发展态势;“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山岳绵亘的茫茫天地间,一猎猎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迎风招展,引导红军将士奋勇前进,在这些“高山”的巨大形象面前,我们也同时看到了站在大山之巅“离天三尺三”的无畏战士,体味到毛泽东这位伟大人物巨大精神力量的具体显示和外化。第二个高潮是1934年秋到1936年的长征岁月。在变幻莫测凶险异常的战略转移中,乐观的毛泽东在马背上吟咏出了不少和“万水千山”相关相连的诗句:《七律·长征》一诗,记录了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进陕北的历程,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的长征史书;“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长征几近胜利,红军将士登上六盘山顶,望着如火的战旗,在山巅西风中自由舒卷,轻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三个高潮是建国后的和平建设岁月。“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诗人在北戴河适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遂起击水之兴,借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讴歌“换了人间”的社会主义正在新中国的大地上实现;“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江上是风送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守望,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了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毛泽东在为庐山又留下一首豪放之歌的同时,也借此诗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大众的眼里,毛泽东就是一位类似于李白的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在诗人“万水千山”的诗卷里,博大恢弘、一泻千里的诗势中,我们分明感受到现实主义习习诗风的拂面而来,读到中国现代的革命篇、军事篇、建设篇、政治篇„„恰似诗圣杜甫用韵律所书就的“诗史”。
2、以山之高阔水之浩淼映衬大写之“人”
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里并不是和客体和谐统一的,而是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客体有一股冲决一切的气势和力量,要压倒主体,但主体却不被压倒,反而更加激起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衡,转而征服客体。正是在严峻冲突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鲜明的显示。人类主体对山水客体由对立、抗衡到征服、崇拜的过程,首先是对山水的人格化和神灵化。在毛泽东自铸的山川艺术世界,山多为峥嵘险峻、磅礴雄浑、桀骜不驯“刺破青天锷未残”„„水可谓清澈碧透、苍黄横溢、湍急汹涌“倒海翻江卷巨澜”„„这些分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笔调状写的山水系列形象,始终跃动着一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灌于中的“大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自古以来,有谁敢对昆仑山妄下评论和裁决。可诗人却以气吞山河的气魄,用不容违抗的强制性口吻对“横空出世”的昆仑发号施令,任意驱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方面极言山的高大绵亘,另一方面又尽说山之渺小琐细,客观的存在物和被主观感情化审美物,于极大极小的矛盾对立关系,动静明暗的完美结合中,反衬出红军乐观进取、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击”一“遏”,其力既刚既强,其神至豪至壮,革命狂澜掀起者的激昂情态和英武形象跃然纸上。毛泽东在对山川的肆意描摹中,多从大处落墨,直接以大衬大,以高制高,以力凌力,显示出一个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睥睨千古、驾驭宇宙之力的顶天立地的“大”人形象。
三、“山水情结”生成之探究
1、传承中国文化模山范水的传统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③宋代朱熹对此解释道:“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④这说明智者、仁者都是从自然物中看到有与人值得肯定的品德的相似之处,而欣赏、赞美的。儒家之经典道出了传统中国对山水的最天然情感,并以自然作为道德精神的象征:知者如水之灵动不息,仁者似山之厚重安固。从历史方面看,山川是传统祭礼的见证。在王祭中,山川作为统治的中介而获得化育万物的威力。祭礼的山川生长着丰富的植被,山顶在云雾之间飘渺隐现,人们相信那是人间甘霖的源泉。山川蕴藏着自然界最伟大的力,不仅给人类提供美味果实,治病草药,也是大江大河的发源。人们认为山川给他们带来了众多的子嗣,也为他们施展驱 除病患的魔力。这正是“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⑤从文化方面看,在中国士大夫传统观念中,山水隐逸总是与社会仕途对立的。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自汉代以来,遁迹山水即被视为一种清高,同时也是通往仕途的捷径。到了魏晋,由于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盛,士大夫阶层以山水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模山范水蔚然成风,山水大量地步入艺术长廊,绵延不绝地滋润着后世千秋。从文学方面看,先秦时期,虽然还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往往只能成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但山水景物就已大量出现在《诗经》、《楚辞》中。到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标志了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和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使山水从此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更多被赋予肯定的意义,其空间的壮大、生命的和谐、环境的幽静、时间的永恒常被视为人们超越世俗之局促、乖违、喧嚣的精神乐园。由此,山水诗词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代代都有杰出的代表涌现。历览古人有关山水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山水以相应的姿态进入当时盛行的文体中,文字呈现了山水的千种风情、万般神奇,而山水也透露了精神的积淀与时代的迁移。在千崖竟秀、万曲回漩的山川风光中,流淌着中国文化滚滚如潮的生命气息。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周恩来语)吮吸着民族母亲甘甜而又苦涩的乳汁,一生酷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在薪火相传之中,把中国文化模山范水的传统发扬到了极致。但毛泽东写山水,不同于古代山水派诗人那样寄情山水,或流露遁世的消极,或显示傲世的清高,而是借“绿水青山”,或记载中国伟大的革命建设事业,或寄托情思抒发壮志。毛泽东在完成对中国诗词模山范水优秀传统继承之重任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甚至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文化突围。
2、钟情的山水为毛泽东的政治成功提供依托
湖南,湘水由南而北,长江自西往东;北有洞庭,南、东、西为连绵起伏的山脉。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翠绿的群山环抱的田园山冲、土墙草房掩映的山峦绿茵里。他曾以散文的笔调对此做过热情洋溢的描绘:“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⑥生于斯,长于此,“如此多娇”的江山,引领毛泽东这位“英雄竞折腰”,奠定了他作为山川物象一生情人的基础,决定了他与山川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更何况山川也铸塑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给了他革命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要知道,井冈山,虽然它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于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敌人。„„所以说:这座山,它革命,这座山是革命的山。”⑦当年远在国统区的鲁迅先生,就从毛泽东最初流传的几首诗作中体会到了毛氏“山大王”的气概。从“黄洋界上炮声隆”的井冈山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蓄势,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强势认识,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独创道路,并由此逐渐“燎原”到五岭、乌蒙、六盘、昆仑;中国革命的洪流也由湘江之滨涌向大渡河边、金沙江畔、大河上下、长江两岸。正是这种山水的慈爱滋养和无私庇护,使毛泽东这位歌者,一路走来一路纵歌,从一个于“春水绿波”、“群山万壑”走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对“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作了最有力的反叛的“山伢子”,真正成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的人民领袖、浪漫诗人。
3、对山水的“践踏”吻合毛泽东的超迈气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⑧在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中,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话”的关系,是物我双向建构的关系,要求作家要善于在身边景物中找到与心律合拍的自然的律动,找到物我共振共鸣的契合点。毛泽东自幼便“性不好束缚”,认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⑨推崇文采斐然、气势雄放的“诗人之父”屈原、唐朝三李、宋代苏辛。成年后,在长期的革命风浪里,在血与火的磨砺中,他又“盼望挑战;他一生不曾停止挑战,这是他性格的基础和核心。”⑩这种张扬的个性,具有挑战意识的叛逆性格,使他经常用理想的标准去衡量现实社会,一旦二者出现差距,他便要义无反顾地打破这种固有的平衡和成规秩序,既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而养成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超迈气魄,加上他胸藏万册、学富五车的知识,思接千载的想象力,视通万里的广阔胸襟,过人的诗词天赋和才华,所以,他的诗情似岩浆奔突于胸中,他的诗词创作如火山喷发,光彩夺目,既有现实主义佳作,更有浪漫主义精品。毛泽东在与山水的对话中,以一位屹立苍穹的巨人凌驾一切的态度,直接用一种不容违抗的强制性手段“践踏”山水,抒写其英武的精神:对“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喝令“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把汝裁为三截”;对“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戏如细浪泥丸;夏季,他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冬天,他要令“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他深情的俯视下,自然的景观是“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这里,自然山水与诗人“物我”相融,“物”在“我”的情感浸淫下,成为有知觉有灵感的抒情体。作者在“万水千山”中确是找到了与自己心律性情合拍的律动,找到了物我共振共鸣的契合点,显示出领袖人物非凡的气概和乐观进取的豪情。而这一切恰恰印证着哲学大师黑格尔曾说过的“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应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参考文献:
①②苏桂:毛泽东诗词大典[C],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第10页 第517页。
③论语o雍也[M]。
④朱熹:论语集注[M]。
⑤礼记·祭法 [M]。
⑥李湘文:毛泽东家世[M],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20-21页。
⑦时鑑:听毛泽东讲中国[M],红旗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7页。
⑧刘勰:文心雕龙[M]。
⑨⑩权延赤:红墙内外--毛泽东生活实录[M] 昆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6页第112页。
第二篇:毛泽东诗词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携来百侣曾游。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
弃之若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
只。
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主宰,一场富有诗意的革命,•一个美丽的新中国在这首诗中激荡着,凝视着,飞越着向前进。
时间是1925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值32岁,刚过而立之年,•就在这一年深秋,他在湘江之畔写了这首洋溢着青春、理想和大无畏的诗篇。•作者一面感怀了他于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及各种热情澎湃的经历,•一面激励自己对改造未来祖国的雄心壮志,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兼及天下,但更重要的却是后者。•他在江畔徘徊,伫立,沉思,面对壮丽秋光慷慨发问: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情怀溶于青天,一个年轻的导师,一代青年的精神之父,他从风景中走来了,•他在回忆长沙,或者在回忆1911年,要么是1920的,新世纪带着它的激动,•曙光与意志在锻炼和抒发一群年轻书生的抱负,他们在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岳麓山巅热情地长谈着各自的理想及祖国的未来,他就是他们之中年轻而激烈的核心。•他知道他应该为自己的一生的斗争贯注长生不老的青春热血,那时是1925年,•但还有多少岁月在等待着他,他需要的正是他所实行着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没有通常诗人们的伤春、悲秋,也没有感叹年华流逝,人生短促,•他内在的精神力太强大了,他要冲出束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不是吗,他游泳的身体在凉快激越的水流中,•阻挡了飞舟;不是吗,他于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仍以他年轻时代独立寒秋、•中流击水的书生意气再显他青春的激情。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鉴赏: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便是诗人青年时代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艺术写照。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繁忙的工作也难消除长江对他的魅力。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畅游长江。本词便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翻旧时民谣,组成流水对,娓娓叙来。先记写巡视的行踪和心情。这里,“才”“又”两个副词一气连贯,不仅是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一种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饮”“食”两个生活细节相映成趣,显得兴致勃勃;“水”“鱼”两种富有特色的湘湖风物,写来则亲切如见,情意拳拳。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映了一种安土重迁的封建乡土观念和保守意识。毛泽东稍加改动,一反原意,读来亲切自然,意趣横生。十个字,不但生动地交代了诗人自己南巡从长沙来到武汉的行踪,而且透露了在日理万机之中的满怀豪情,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现。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越是写出长江之大,就越是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这里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这是解脱束缚的畅快,是长久渴望的满足,是俯仰自得的轻松,是驾驭风浪的喜悦。陈毅《冬夜杂咏.长江》曰:“有人雄古今,游泳渡长江,云此得宽馀,宇宙莽苍苍。”正是为此词作了脚注。“今日得不偿失宽馀”是上片的感情基调,是对着次游泳的总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片的结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因此他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古典诗词的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写作。他不仅能将古人诗词或其他韵文成句入诗词,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词。上二句便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之语,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赋予崭新的意义,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总之,孔夫子这两句话的妙用,如此妥贴自然,不着斧凿痕迹,不仅加深了词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隽永,这在古人诗词里也是十分罕见的。
词的下片又回到了眼前的实景,自然展开了长江建设的“宏图”。“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换头三句,以“风”字起,紧接着前片意脉,瞩目两岸景色:将上是风吹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相望,进而转写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了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飞”和“变”是写实,也是预期。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更立”三句,思绪遥远,神游三峡,一幅壮丽神奇的理想图景在词中展现出来。
第三篇: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
(男)穿岁月峰头,(女)伴历史云烟。
(男)诵红色经典,(女)抒爱国情怀。
(男)毛泽东------杰出的军事家
他为新中国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
(女)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为中华民族
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合)他的诗气贯长虹,一泻千里
(男)漫漫的征途远------
浩浩英雄气
中国革命史上彪炳千古的壮举------
(齐合)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总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男)中华山河壮一曲雄视千古
沁园春雪
(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齐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齐)须晴日看红壮素裹分外妖娆
(男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齐)惜秦皇汉武(女齐)略输文采
(男齐)唐宗宋祖(女齐)稍逊风骚
(男齐)一代天骄(女齐)成吉思汗(男)只识弯弓射大雕(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看今朝(齐合)无数风流人物安社稷
富国民全面发展和谐共赢
(女)看今朝(齐合)无数风流人物燃烧豪迈激情
续写辉煌文明
第四篇:毛泽东诗词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6《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7《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8《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9《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0《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11《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2《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3《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4《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6《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7《七律·有所思》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瀟瀟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18《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yí
19《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20《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21《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2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3《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4《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25《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26《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7《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
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28《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29《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30《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2《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33《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34《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处? 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35《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36《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37《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 上战旗妍。
38《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妇女解决,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39《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40《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4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42《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43《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七言诗·戏改李白《梁父吟》》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44《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45《归国谣》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46《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清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47《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48《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49《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50《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51《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52《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53《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54《临江仙·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55《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56《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57《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 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 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58《四言诗·祭黄帝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59《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60《七绝·莫干山》 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61《杂言诗·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62《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63《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64《四言诗》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65《四言诗》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66《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67《七言诗·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8《七律·读报诗之一》
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69《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70《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 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71《五言排律·湘江漫游联句》 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
云流千里远,(以上萧瑜)人对一帆轻。
落日荒林暗,(以上毛泽东)寒钟古寺生。
深林归倦鸟,(以上萧瑜)高阁倚佳人。(毛泽东)
72《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73《四言诗·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74《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75《七绝·赠刘翰林联句》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泽东)竹杖草履谒学尊。
途见白云如晶海,(以上萧瑜)沾衣晨露浸饿身。(毛泽东)
76《五言诗·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77《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78《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79《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80《七绝·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81《七律·游学即景》
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82《七绝·仿陆放翁》
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pāng
第五篇:毛泽东诗词
《 毛泽东诗词 》
赞天井
(毛泽东 于一九O六年秋、13岁)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咏蛙
(毛泽东 于一九O九年、16岁)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少年毛泽东 于一九一O年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2
晚霭峰问起
(青年毛泽东 于一九一四年)
晚霭峰间起(萧),归人江上行(萧)。
云流千里远(萧),人对一帆轻(毛)。
落日荒林暗(毛),寒钟古寺生(萧)。
深林归倦鸟(萧)。
高阁倚佳人(毛),(下佚)
《明耻篇》
题志
(毛泽东 于一九一五年)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登岳麓山
(毛泽东 于一九一五年冬)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3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呈刘翰林
(毛泽东 于一九一七年夏)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竹杖草履谒学尊(萧)。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沾衣晨露浸饿身(毛)。
云封狮固楼
(毛泽东 于一九一七年夏)
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
归国谣
今宵月
(毛泽东 于一九一九年)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4
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景物明丽,而富含哲理,用浪漫主义诗篇,刻录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他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视点,纵横环宇的气势,形象生动的用典、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古人鲜见的高度,填补了古诗词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毛泽东诗词既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又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一座奇峰。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5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6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7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8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9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10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11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2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3 六言诗 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临江仙 赠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14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 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胃衍祀锦 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 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 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15
四言诗 妇女解放---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妇女解放 突起异军 两万之众 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 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 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 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 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 如早望云 此编之作 伫看风行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16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17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倩予编剧,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天安门上万红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18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19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6月3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 仿陆放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20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五律 三上北高峰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21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22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郭沫若原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23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槐夸大树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 天下传 为什么 意志坚 为人民 几十年 拒腐蚀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连 解放军 要学习全军民 要自立 不怕压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贼 奇儿女 如松柏 上参天 傲霜雪 纪律好 如坚壁 军事好 如霹雳 政治好 称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24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 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贺新郎 读史 一九**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钹黄越 歌未竟 东方白
念奴娇 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缘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25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 鸟儿问答 一九六五年秋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 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26